[爆卦]儲槽 設計規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儲槽 設計規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儲槽 設計規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儲槽產品中有20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自由高雄-即時火新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工安真的很重要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664541...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塑高雄林園廠區因為儲槽槽頂破裂起火,今天凌晨兩點多傳出爆炸聲響,驚醒附近居民,所幸廠區無人傷亡,火勢也在三點半左右撲滅。高市環保局正在釐清起火原因,若是管理不當產生自燃,將依違反空污法告發、裁罰45萬元,這已是台塑林園廠3年內第5件因違反空污法而遭罰。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

  • 儲槽 在 自由高雄-即時火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17:46:20
    有 16 人按讚

    工安真的很重要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664541

  • 儲槽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6 17:50:08
    有 12 人按讚

    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為方便,不受地區因素的限制,也不會因資源分布不均而引發地緣政治風險,通過可再生能源製氫,將促成碳中和的實現。

    作者:胡僑華

    太陽能製氫是前景最好的製氫法

    目前以化石燃料做為主原料的煤氣轉化法占全球氫製備總量的95%,而以電解水製氫的的比率不足5%,以太陽能製氫的比例更小。其實以太陽能製氫已有40年的的發展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製氫方法之一,值得繼續努力研發。

    當今全球在建的以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總計80GW(1GW = 100萬千瓦),在2020年新增的項目即達50GW,就像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成倍下降, 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即大幅降低其LCOE成本(Levelized Costof Energy,均化能源成本)。

    日本百年老店──電氣產品製造商東芝集團(Toshiba)正在全球布置此具「未來能源」之稱的氫能,並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取綠氫,做為碳中和時代的解決方案。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來最熱衷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利用碳捕獲(CCS)實現平價化石燃料的脫碳製氫,以及可再生能源製氫,對能源自給率甚低的日本而言,用零排碳的可再生能源以製取清潔、高效且較易儲運的氫能,無疑是「後福島時代」得以兼顧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標的理想選擇。

    早在50年前東芝就開始做氫能方面的研發,當時日本的氫路線是烴類或醇類重整製氫,但現在零碳的理念下,近10年已全面提升氫能體系。例如東芝燃料電池體系全部都是純氫製備,其燃料電池系統H2Rex 在日本國內已累計交付了100台以上,這種100KW的模塊化單元,可根據需求做靈活組合,啟動後不及5分鐘時間,高效管道或儲槽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能。

    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

    以東芝的新氫能綠合中心為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製備氫氣,並直接將其應用於東芝的府中工場的燃料電池驅動叉車(Fork lifter)上,不但叉車運轉不排放二氧化碳,且因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製取氫能的燃料,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當突發災難時,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顯身手,做為一條生命線為300名受災群眾提供一週所需的電力和熱水供應。

    綠氫雖有諸多優點,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為成本高居不下所困擾,在日本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支持。此外光伏、風電仍存在間歇性問題,且因電網調峰要求甚大,導致棄風、棄電的狀況經常發生,若將這部分電力轉換為氫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予釋出,成為最理想可靠的結合。亦即可再生能源與電解質製氫技術綑綁在一起,製造出完全的綠氫。

    在日本國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帶頭下,東芝與另外兩家日本企業合作的福島氫能研究基地(FH2R)已於2020年成立。東芝在該領域所長的是對電力系統、電子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深入了解,及對氫的長期技術累積,目前正與上游製氫企業研討合作。

    在氫能起動階段,東芝呼籲政府對全行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並儘早明確氫能使用的法律及規範,在此前提之下,氫能成本才能隨著規模效應而快速下降。

    氫能成本的下降有賴於一個足夠大且高速成長的下游市場,東芝正在推動純氫能燃料電池系統H2Rex儘早應用於日本及中國市場,使其成本符合市場潛在的需求,並聯合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福島事故讓東芝不得不脫鉤核能

    實際上東芝對於 「終極能源解決方案」的認知,在福島核能事故之後,出現了徹底的轉變,東芝曾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重要領先者,旗下擁有歷史戰績輝煌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能事故,使全球核電技術放緩,建造成本陡增,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等諸原因,東芝最後選擇脫鉤核電資產。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净零排放,這標示做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及第五大排碳國的日本,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有了巨大的轉變。

    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至少有80%來自能源範疇。二氧化碳零排放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呼聲,早在〈京都協議書〉及〈巴黎氣候協定〉且更早以前,就進行了與此相同的探討。

    福島事故改變了全球滅碳的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及歐洲都將低碳發電目標寄望於核能,但現在已轉變為寄望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氫能之外,東芝還有其他頗具競爭力的的能源業務和碳捕獲及儲存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與特徵,進行靈活的組合,無論在水電領域、光伏領域及地熱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該項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 MW(1萬千瓦)級製氫裝置,正在驗證清潔低成本的製氫技術,在此所產生的氫氣不僅使用為平衡電力系統,還為固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移動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汽車、巴士)等提供動力源。

    日本的綠氫發展可供台灣借鏡,台灣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20%,卻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以支持50%的氣電 ,與其如此,不如投資於光源充足的澳洲建立液化綠氫廠,並進口台灣以取代LNG(主成分為排碳的甲烷)以供發電,達成低碳及無排碳的能源承諾。

    本文作者胡僑華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75207?mode=whole

  • 儲槽 在 綠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9 16:38:56
    有 27 人按讚

    【巡田編:拒絕填海造陸,珍惜絢麗珊瑚】

    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協和電廠改建計畫7/16第二次環評會議,並未因為疫情取消,改採線上會議。民間團體及在地議員,苦求台電饒過基隆海岸海域,保留這片美麗的海洋和珊瑚。所幸本屆環評委員任期將滿,環評並未作成決議,將留待下屆委員續審。

    協和發電廠位在基隆和平島與外木山之間海岸線上,原來是台灣唯一的燃燒重油發電廠,將拆除原來機組,改建燃氣機組,以配合能源轉型需要。設計發電容量達2,600MW,約為大潭電廠的1/2。

    燃氣機組爭議不大,但是台電要同時建造「第四天然氣接受站」,計畫填海造地達18.6公頃,建造港口、碼頭及儲槽,並建造1,000公尺海堤及浚深海域,嚴重威脅環境生態,更是景觀的大災難。

    基隆市王醒之議員指出,全基隆市民都贊同燃油改為燃氣的計畫,但是這個能源轉型的計劃,還沒有對綠能有任何貢獻,就因為填海造陸,形成對環境的重大傷害。18.6公頃相當於440個籃球場,預估填方達350萬立方公尺,以工程7年,每日平均計算,未來7年中山區每天將有100輛砂石車奔馳,居民未來根本是苦不堪言。

    根據「減碳期程」,2050年台灣應達到零碳排,因此犧牲珍貴美麗的海洋環境,建造天然氣接收站之後,#恐怕只能使用18年,划得來嗎?

    #協和電廠改採替代方案
    天然氣在來源國家冷凍為液態,再以槽船運到進口國的接收港。許多國家已經改建造 #浮動式接收站(FSRU)來取代永久的陸上接收站。

    FSRU就像一艘載著化工廠的巨大船舶,可以儲藏以及將液化天然氣還原為汽態,工期及造價不到永久式接收站的一半,環境衝擊比較小。

    台電的四接計畫是同時建造陸上接收站及FSRU(小咖才做選擇,台電兩個都要),但FSRU僅為7年暫時使用。以颱風威脅為由,仍要建造永久接收站。

    民間團體盼望以FSRU為永久用途,既然依照台電計畫FSRU要單獨使用7年,為何不能永久使用?

    台電除解釋台灣緯度多颱風外,並稱按照法規,天然氣應有24天以上的用量,FSRU的儲槽僅7萬噸,並不足夠。

    民間團體則指出,協和電廠有5座儲油槽,改建廠區設置儲氣槽,即可增加儲存容量。何況所謂24天的規定難道不能修改嗎?

    研究珊瑚的學者陳昭倫老師和潛水教練王銘祥(活塞教練)都呼籲,海底的珍貴美麗不要輕率破壞。活塞教練的美照,讓大家看見寧謐海底,美的令人屏息。粗暴的工程施作,是對大自然巨大的褻瀆。

    環境影響評估過程最重要是要有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非橫柴入灶,一味蠻幹。然而台電的態度卻非常傲慢老大,不管是藍或是綠執政都是一樣,不顧對環境的衝擊,竟以填海造陸為唯一方案。因此,綠黨呼籲台電認真看待提交替代方案的責任,研議以浮動式接收站(FSRU)做為永久式使用,保留美麗的海洋景觀及生態,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__
    加入志工》 t.ly/actW
    成為黨員》 t.ly/b00g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