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優美亞四人方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優美亞四人方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優美亞四人方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優美亞四人方桌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夜.語錄· 忽忽率領弟弟加入醫療服務團隊》 * 恨始終是一種罪過,母親告訴我。記住這個。你靈魂裡的一滴仇恨,會擴散開來毀掉所有色彩,就像白牛奶裡的一滴黑墨水。 我被這個震住了,挺想做個試驗來著,但我知道不能浪費牛奶。—-艾麗絲門羅 * 愛與恨,每每都是悄悄滋生,如此混沌一團、頑冥不靈,好像真...

優美亞四人方桌 在 AGA不專業食記&攝影 |美食|超商|宅配|開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3 08:33:39

🚩台北市 中山區⏩優美飯店 詳細圖文➡️➡️首頁📜部落格連結 我們家是IKEA家具的愛用者 不過每次逛IKEA的時候 還是會有想在賣場佈置的氛圍下睡一晚的念頭 優美飯店是亞洲第一間與IKEA合作的快閃旅店 快閃活動過後仍然保留北歐風格房型供住宿 而且房價不高,每晚一千多元的價格很親民 剛好可以滿足我...

優美亞四人方桌 在 貓少女日記-穎誼Kitt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02 17:29:01

❤️#貓少女x美食 湊一鍋Get Together -南京微風店~ 在台北小巨蛋附近隆重開幕,在微風南京四樓! 交通非常方便,身為愛火鍋的行動派 再加上招牌的多格火鍋, 讓人一次可以吃遍亞洲各種特色鍋底~超特別💕 再加上現在新開幕還有多重優惠,好康超多! Kitty 馬上找了時間,去品嚐湊一鍋啦🥰...

優美亞四人方桌 在 M O O N 與美食的旅行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05:24:02

/ Beautiful breakfast shop in Taipei 🌷 超有質感的波希米亞編織用餐桌真的很吸引我, 從開店就很想來台北朝聖終於得空和友人前往, 整家店白白的主調搭配各式韓式風格的小裝飾, 每一個小角落都是讓你盡情拍照取景的好地方。 ( 感謝 @hachiwang 大師幫我拍出令...

  • 優美亞四人方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3 00:43:18
    有 4,060 人按讚

    《夜.語錄· 忽忽率領弟弟加入醫療服務團隊》

    * 恨始終是一種罪過,母親告訴我。記住這個。你靈魂裡的一滴仇恨,會擴散開來毀掉所有色彩,就像白牛奶裡的一滴黑墨水。

    我被這個震住了,挺想做個試驗來著,但我知道不能浪費牛奶。—-艾麗絲門羅

    * 愛與恨,每每都是悄悄滋生,如此混沌一團、頑冥不靈,好像真能熬到天荒地老似的。—艾麗絲門羅

    * 我的生活早已發生了瘋狂的轉變,我每天為之悔恨的事情同時也是我的驕傲。

    我感覺自己已經以全新的面貌重生於世。坐在桌邊,雙手捧著一杯咖啡或者紅湯,直到它幾乎沒有一絲熱氣,就這麼待上一個小時。

    我漫無目的地讀書,讀那些早就想讀的書中的散句。這些句子總是令我滿足,它們是如此優美獨特,總是讓我陷入一種特別的狀態,全然忘卻了其他的詞句。

    我恍惚而又警覺,與所有人隔絕卻隨時覺察著這座城市本身——它似乎是個奇怪的地方。

    我們一直非常幸福。
    我經常感到徹骨的孤獨。
    人生中我們總會有所發現。
    日日月月年年都會模糊地飛逝而過。
    總的來說,我很滿足。

    —-艾麗絲門羅《阿爾巴尼亞聖女》

    * 他只活了六十三歲,連任四屆美國總統。

    他含著金湯匙出生,卻永遠選擇別人眼中注定失敗的工作。

    他在大蕭條時,以小兒麻痺症身軀鼓勵美國人,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

    他出任美國總統時,上千萬人失業,百日維新之內,他改變美國經濟政策,推動二十五萬項公共工程建設,一年之後創立歷史性的《社會救濟安全法》。

    他死的時候,遺體未搭乘空軍一號,妻子以鐵路運送他的遺體,再看美國的土地,最後一眼。

    他太不平凡,他改變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也永遠改變了美國。

    第一講
    《心存善良,或許是成為典範人物的前提》

    小羅斯福出生富裕家庭,從小喜愛閱讀,尤其有許多旅遊知識和經驗;他心存善良,深知貧困人家的痛苦,自小屢次加入慈善機構,為窮人謀福利,這個善念影響他投入政治。

    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二十世紀影響美國最深,某個程度來說也影響全世界最深、改變世界歷史的美國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少年時期,他在田園風光裡過著富裕幸福的人生,三十九歲那年得了小兒麻痺。他沒有因此陷入憂鬱,仍然無所畏懼, 參加競選,並且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美國總統,以全新的經濟及社會福利政策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大蕭條。

    他被迫參加二次世界大戰,改變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美國才成為後來大家熟悉的世界領導者。遺憾的是,只差十八天就可以等到希特勒自殺,他突然腦溢血過世,來不及見證二次大戰結束。

    這樣一個轟轟烈烈的人物只活了六十三歲,說起來不算長壽。

    小羅斯福在一八八二年出生,比邱吉爾年紀小一點;他出生於紐約州海德公園郡的羅氏大宅。他的父親詹姆士.羅斯福James Roosevelt在五十二歲的時候,因為元配過世,娶了第二任妻子才生下他,算是晚年得子。他的母親則是美國一位大亨的女兒;外公很特別,曾經航海至亞洲旅行,並在中國天津開設銀行,外公的亞洲經驗及航海世界觀也改變了少年羅斯福的志向。

    小羅斯福常說,他的人生如果跟冒險有關,那是因為第一、他家裡有一個小圖書館;第二、他的外公有非常多亞洲銀行以及和中國相關的資料和航海圖。

    小羅斯福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等於是含著金湯匙出世,一帆風順。他可以選擇「安逸」「驕傲自滿」──坦白說,他父母親對他的期望並不高,覺得他只要把家裡的資產管理好就夠了,沒什麼人期待他一定要做大人物。

    但小羅斯福完全改變美國及二十世紀的歷史。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次的總統。依照美國憲政慣例,總統可以連任兩次,但憲法並沒有明文規定,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才修憲。

    所以小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次、任期長達十二年又兩個多月的總統。他最後一任沒有做完,才剛當選沒有幾個月,即突然因腦溢血而死亡。

    看小羅斯福的照片,可知他從小就是一個很可愛的男孩,上哈佛大學時更是一名大帥哥。不過,我們比較熟悉的羅斯福是已經到了一九三三年他就任美國總統的時候,尤其是一九四四年他快過世前,他的相關影像特別多。最重要的圖片影像都集中於他下令艾森豪將軍於D-Day 登陸諾曼第,或是他對日本宣戰的時候。

    當時的他已經五十幾歲了,外表看來老了,略微禿頭了。

    認識小羅斯福的朋友覺得他最大的特徵是「勇氣」、第二個是「善良」。

    所以是不是富家子弟一定不知道窮人的艱苦?

    是不是窮人家出生的就一定會替窮人謀福利?

    我在很多歷史人物身上看到的往往是相反的例子,甚至找不到邏輯。很多出身貧窮的人想盡辦法要往上爬,於是不擇手段,於是更看不起窮困的人,自私無比;很多富裕的人固然很不知民間疾苦,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小羅斯福。—-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我不喜歡他們的故事被人遺忘。

    在這個以成功、權位成敗、短視地看歷史的年代,我們甚至比廿世紀的人,更需要他們。但他們走了,我們不能擁有他們的身影及領導,但至少我們還是可以擁有他們的故事。

    在追逐他們一生的年年歲歲中,我們習得何謂長遠的眼光,瞭解良知及遠見並非注定孤獨,並且依託了我們心中仍然想擁抱的美好價值。

    於是在這些偉人的傳記敍事中,我們找到了一起看時代的角度,習得自己逆境時如何自處的能力,也提醒身處順風時,你該為社會付出什麼。

    三位典範人物五十年前或七十年前都已靜靜地躺下。當代無論多麼迷失胡鬧荒誕,世事都已與他們無關。

    與其說他們需要我們瞭解他們的故事,不如說我們需要他們的故事。

    在當代那麼多令人失望的政治表演裡,我們內心深處的沮喪,可以在他們的人生故事中,終而找到安慰。—-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一個人能夠放下的東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梭羅

    * 世事從來就是如此,當我們被悲痛壓垮、覺得未來一片漆黑的時候,指引我們命運的天命會在意外之處為我們再度撒播光明,讓我們重回生活的正軌。——揚·波托茨基《薩拉戈薩手稿》

  • 優美亞四人方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1 02:44:06
    有 1,197 人按讚

    《美味情書》(The Lunchbox, 2013)是部非常優美的印度電影,當時獲得多項亞太電影與亞洲電影大獎,是印度人眼中理當前往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出賽的印度最佳電影。其中非常出色也是我們都認得的男主角,是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2012)飾演成年 Pi 的伊凡‧卡漢(Irrfan Khan 1967-2020)。

    卡漢飾演臨界退休的嚴謹會計公務員薩揚(Saajan),一生都以一絲不苟的態度,面對生活與一切細節,於是他討厭差池,一點小錯誤對他來說,都是不能容忍的糟糕,也會讓他焦慮惱火。

    不過,就在他準備退休之際,生命卻掉入一個不在規劃也無法精算的漩渦,來自一個便當的意外愛情。
    .
    #年輕太太的美味便當
    伊拉(Ila, Nimrat Kaur 飾演)是個孤單少婦,先生對她姿態高昂、態度冷漠,有個女兒的伊拉,一直在思考該如何挽回先生的心。

    美味便當是伊拉的秘密武器,經由樓上大姊的建議,伊拉每天在先生離家上班之後,先是上街採買蔬菜肉品,回家鑽研美食料理,然後趕在收便當系統來到家門之前,製作好精緻惹味的咖哩便當。
    .
    #達巴瓦拉dabbawalla便當系統
    在印度孟買,從19世紀末,將近140年前,就有運送午餐便當的達巴瓦拉系統——由便當收取者,到消費者家門口,領取太太/母親剛做好的熱騰騰便當,送往火車站,進入達巴瓦拉分配系統。

    因為送便當者,都是不識字的藍領,於是,在便當盒上面,不能寫上地址,只能以代號、標誌、與顏色,區分即將送達的城市、大樓、與辦公室。

    接著,便當會搭上腳踏車,來到火車站,排入搭乘的火車箱,進入城市,再人力分送到學校與大樓,進入教室與辦公室,抵達孩子或爸爸的手中。《美味情書》的導演賴舒·彼查,特別將這一段孟買便當的物流,以紀錄片的方式拍攝。
    .
    #伊拉的便當來到薩揚的辦公桌
    為了讓先生不生厭,伊拉的便當每天都有不同的印度菜色,一個高達五層的錫製便當盒,每一層都裝上不同菜色,有薄餅、蔬菜、顏色不同的咖哩燉肉等等。螢幕外面的觀眾,光是看到這些便當,都會覺得飢腸轆轆而內心溫暖,更何況是親手捧著便當的先生,肯定會再度跌入熱戀。

    只是好巧不巧,伊拉的便當沒有來到先生的辦公桌,而是意外擺在薩揚的桌上,溫暖了他的胃,也柔軟了他的心。
    .
    #回信感謝與書信來往
    原本,獨身的薩揚是請一個固定的店家做的外送便當,雖然也是搭乘達巴瓦拉系統來到辦公室,但是畢竟還是外送店的自助餐盒,完全不能與來自太太的愛心便當相提並論。

    於是,意外獲得伊拉便當的薩揚,默默地享受著每個小盒的美味,感動得讓性格小氣的薩揚,決心寫封信,向便當創作者讚賞與道謝。

    收到讚賞與道謝的伊拉,同樣也被來自陌生人的溫暖文字感動。
    .
    #有時間延遲的書信往來
    這是21世紀,我們早已不在紙上寫作業、不在紙上閱讀、也都已經線上上課了,實在很難想像「紙張的書信往來」,是怎樣的心情。

    我們對於訊息的傳遞,已經到了幾乎必須同步的急切心態。距離電影上映的2012年,當時我們習慣使用gmail通信也不過五年,雙方通訊的時間距離,最快十五分鐘,慢點兒則需一、兩天。

    但是,現在極度依賴 messenger 與 LINE,加上手機即時的訊息通知,我們在對方發送訊息的同時,幾乎就已經知道訊息的內容。2021的通訊的時間距離,幾乎為零。

    我們早已失去等待訊息的耐心。
    .
    #便當與愛的通訊
    但是在《美味傳情》,達巴瓦拉的便當運送,完全不靠科技,而是傳統人力;同樣的,伊拉與薩揚的書信傳情,也是非常古典——紙張書寫、裝在回程的便當、與人力傳遞。

    伊拉與薩揚的情感,就如同需要發酵的咖哩一樣,隨著便當與信紙的傳遞,在分分秒秒的等待中,慢慢產生濃郁的香氣與期待。
    .
    #從不誤點的達巴瓦拉
    不過,可不要以為常常火車票一買就不知道哪天可以搭到印度火車,便當也同樣散漫隨性而容易遲到誤點。

    一點也不,達巴瓦拉是全世界最精準的人力物流,「幾乎不出錯(1/600萬)」,完全是印度人的驕傲。「精確、準點、美味」是140年歷史達巴瓦拉的信念。

    這也是為何在 2012 年,明明《美味傳情》最深得印度人的喜愛,最想推向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卻被印度官方攔截下來,改由 The Good Road 代表參賽,搞得連被奧斯卡提名的機會也沒有。
    .
    #達巴瓦拉不出錯
    印度官方解釋不能將《美味情書》推向奧斯卡的原因是——達巴瓦拉不出錯。達巴瓦拉是完全不靠科技卻最精準的物流系統,全世界都要向印度取經的活體物流教科書。於是,怎能推出一部電影,昭告全世界,達巴瓦拉不只會出錯,還一再出錯,錯到讓一對陌生人,由相互傳情到愛上彼此呢。
    .
    #疫情期間也有蔬菜的達巴瓦拉
    你知道嗎?在疫情期間,其實在台灣北部,也有一種蔬菜世界的達巴瓦拉,同樣秉持——精確、準點、美味——的理想,每天派遣賓士、寶馬、或是計程車,將你前一晚預定的蔬菜箱,在你隔天就要作飯前,送達你的家門口,讓你不用戴著口罩到超市冒險、不用擔心冰箱如同你的衣櫥,總是剛好少了一樣蔥或蒜,也不用擔心自己慣性總是只買高麗菜。

    蔬菜世界的達巴瓦拉,不只會把蔬菜箱24h直送你家,還會根據不同節氣與四季變化,幫你配好大約十五樣蔬菜,從根莖、葉菜、辛香、到你可能不知名的青菜,通通網羅在一箱,讓你餐餐都能攝取來自維生素ABCDEFG直達WXYZ的營養。
    .
    #美食是愛情的催化劑
    《美味傳情》不只描述女性、婚姻、與愛情,也是部印度便當文化的美食紀錄片。只是,對於婚姻觀念還是極為保守的印度人來說,伊拉與薩揚的故事,只是浪漫的電影童話。倘若現實世界出現一樣的情節,女人的性命最慘可能不保。

    為了家庭和諧與婚姻幸福,精準的物流配送變得很必要,不如就讓《好鄉好農》的蔬菜箱,幫助你防疫強身與穩定愛情,創造幸福的家庭。

    好香好濃的《好鄉好農》蔬菜箱,就在這裡唷:)
    https://www.goodfood.tw/products/%E3%80%9024h%E7%94%9F%E9%AE%AE%E5%88%B0%E8%B2%A8%E3%80%91%E4%BB%8A%E5%A4%A9%E8%A8%82%E8%B3%BC-%E6%98%8E%E5%A4%A9%E5%88%B0%E8%B2%A8-%E5%A5%BD%E9%84%89%E5%A5%BD%E8%BE%B2799%E9%98%B2%E7%96%AB%E8%94%AC%E8%8F%9C%E7%AE%B1?sl-ref=movie001&fbclid=IwAR3j0LQM5Y78TLSZkwtwRWLYvaQS1Qswvb6hfHYh9vi23TIFBiVVHWow0R4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47
    #第37部電影
    #2021年6月30日
    #美味情書
    #達巴瓦拉便當系統
    #Lunchbox2012
    #dabbawalas

  • 優美亞四人方桌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1 19:51:47
    有 657 人按讚

    從去年到今年,台灣已經相對幸福許多了,而今猶如不定時炸彈的疫情再度升溫,相信這次我們可以再度守住,也能夠一起度過這個難關。雖然金穗影展取消相當遺憾,還是要呼籲大家配合政府政策,做好防疫措施,盡量保守行事,這時候就要老套地說,當世界不得不慢下來的時候,消磨時光的最佳休閒娛樂,當然莫屬挑一部電影,選一本好書,重新尋找自己與外界的平衡。因此,不免俗要來推薦近期的入手書單,這次不但有五月選書《聊天記錄》,有自己的書《光影華爾滋》,同時還在美麗的華山 青鳥 Bleu&Book 策劃了神秘特陳與延伸選書,之後再來詳細介紹,也歡迎大家假日可以隨意前往參觀。
    ⠀⠀⠀⠀⠀
    ⠀⠀⠀⠀⠀
    那我們首先來看,已單獨介紹過的每月一書莎莉魯尼《#聊天記錄》,我們還有一場相關講座「《聊天紀錄》新書分享會 ── 當我們聊天時我們在聊什麼」(https://fb.me/e/1mtGnWCvm),歡迎事先報名,若疫情有任何影響也會另行通知。講述 21 歲的女大學生法蘭希絲,熱愛詩和寫作。某次,她和前女友玻碧,因為一場詩歌朗誦會,意外結識藝文圈小有名氣的女作家梅麗莎和她的演員丈夫尼克,一對年輕人自此踏進一個有豪宅、派對和度假別墅的布爾喬亞世界,她們深受新朋友吸引,雙方妙語如珠,無話不談。在他們聊天的過程,一段複雜的四人關係逐漸開展。向來膽怯、不擅長表達情感的法蘭希絲,與尼克愈走愈近,這樣的親密關係迫使她面對自己前所未有的脆弱。小說處理現代人隨時可能面臨的情感難題 —— 渴望一段親密關係,卻又擺脫不掉焦慮感。莎莉魯尼是心理描寫的高手,探討人如何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又藉此來定義自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人與世界連結的開端。有真心朋友,又煩又享受。這部刻劃愛與友誼的精彩小說,語言清澈直白,無疑是為新一代年輕女性而寫,一方面對性愛和創作充滿自信,敏感且好強的內心卻又受困於肉眼看不到的柵欄。《聊天紀錄》對人的觀察更為聰慧,魯尼筆下能言善辯的人物或許沒能表達脆弱的自我,她卻用獨有的聲音替他們發聲。
    ⠀⠀⠀⠀⠀
    其次,還是稍微提一下介紹過非常多遍的《#光影華爾滋》,這裡就不用太多篇幅贅述。關於三十場燈亮之後的內心獨白,寫給耽溺於幻象中的癡迷靈魂,這是影評人 Kristin 第一本電影文集,是她對電影的情感日記,也是影中人物亟欲表達的無聲之聲。她以如手術刀般鋒利的文筆,剖析一幕幕幽微的意在言外;再用溫暖、寬容的文字,接住每一個情之所至的受傷靈魂 ── 那是影中人,同時也是午夜夢迴的我們。
    ⠀⠀⠀⠀⠀
    接下來是考慮五月選書時也斟酌過的兩本小說,一本為繼帕慕克之後土耳其最受全球注目的當代作家艾莉芙夏法克《#倒數10分又38秒》。出生在凡城的萊拉天真無邪,不明白為什麼阿姨說她才是自己的母親;不明白為什麼家裡不許有任何西方世界的東西;不明白叔叔一再爬上自己的床,父親卻要她假裝沒這件事。終於有一天,她逃離那個家,投奔所有對現實不滿的人都會來到的、充滿夢想的城市:伊斯坦堡。但伊斯坦堡卻沒有善待她。為變性飽受折磨仍意志堅定的娜蘭、靦腆內向卻為萊拉打開一扇窗的席南、被賣到伊斯坦堡當妓女的黑人潔米拉、會咖啡占卜的侏儒甄娜、因家暴而出逃的修美拉,這五個朋友和萊拉一樣,是繁華伊斯坦堡裡的邊緣人,在世人唾棄的眼神中成為彼此可靠的肩膀,攜手為萊拉奮力搏鬥。這是一部極其動人、令人著迷的作品,以獨特的結構、非凡的人設、暢快的節奏,精準捕捉現代土耳其的多樣性。作者曾說伊斯坦堡是一座流動的城市,她不緬懷過去,而是與這城市的此刻一同呼吸。
    ⠀⠀⠀⠀⠀
    另一本為幾日前推薦的 Kiley Reid 一鳴驚人文壇處女作《#什麼荒謬年代》,本著「人之常情」與「人人立意良善」的各種角度鋪陳,以年輕黑人女子艾美拉為核心,尚未覓得人生方向的她,現階段先為一個小有名氣的白人家庭錢伯連夫妻擔任保母。而這個故事的導火線發生在一日深夜,由於錢伯連家中有些臨時狀況,太太不得以臨時於保母下班後,請她回來將孩子暫時帶至附近超市。一名衣著火辣的黑人與一名白人小女孩在超市高調熱舞,引發不少關注,路人指指點點,警衛趨前介入,情勢一度陷入緊繃。直到錢伯連先生聽聞消息趕至現場,才讓此場擦槍走火的紛爭落幕,而艾美拉也結識了一旁拿起手機全程錄影的年輕白人男性凱利。面對這一場風暴,艾美拉只希望能息事寧人,錢伯連太太畏懼落人口舌成為種族歧視的幫兇,主動表示善意並積極展現自己的關愛,而目擊一切的凱利則在追求艾美拉之餘,也小心翼翼地處理膚色造就出的鴻溝。深怕一不小心,自己就成為網路公審以及輿論撻伐的對象。此書便以此三位人物為核心,Kiley Reid 以小說家最擅長的方式,舉重若輕戳破政治正確所粉飾的曖昧性,透過略帶諷刺意味的通俗情節發展,巧妙翻轉各種隔閡與權力關係隱隱作祟下,是如何從根本滲透且處處影響現代人的感情、交友、成長、親子與家庭日常生活。
    ⠀⠀⠀⠀⠀
    再者,也相當想拜讀 Zadie Smith 的《#搖擺時代》,故事一開始,是「我」難堪地被老闆遣送回家鄉倫敦。外人或許很羨慕「我」:我的母親是個靠自學取得學位、為了服務同胞選上議員的優秀黑人女性;我的老闆是世界巨星,身為充滿熱情與天分的歌手,我跟著她搭乘私人飛機跑遍全世界,幫她打理各種事務,包括在西非蓋一間給當地女孩的小學,也在這間小學,我跟我老闆同時愛上了一個耀眼的男老師,最後導致「我」做出了完全失去理性的行為。回到倫敦,我曾經的閨蜜,一個充滿天賦的舞者,如今生活淹沒在孩子與尿布之中,儘管我的母親想幫助她,她卻指責我的母親沒有盡她的議員之力給她最好的協助。如今我回來了,她嘲笑我:現在,大家都知道你的真面目了。我的真面目是什麼?或許我一直就是那個愛跳舞但舞步拙劣的小女孩,跟著這世界卻跟不上。還有這本 1939 年的經典《#鹿苑長春》,這是一本關於成長之痛,也是關於父子之愛的不朽名著。小男孩裘弟和他的爸媽,還有兩隻獵犬,住在原始灌木叢林中的小木屋。離他們最近的鄰居,住在六公里外。潘尼自己從小營養不良加勞動過度,成年後長得瘦弱矮小。他為了補償自己不曾有過的童年,幾近寵溺地守護著兒子裘弟。故事描述了男孩蛻變成大人的關鍵一年。作者以她深愛的十九世紀末美國南方原始灌木林為最美麗的背景,將男孩的蛻變,與大自然天地不仁的運行法則,細膩地交織成這個動人的故事。當小鹿在男孩槍口下斷氣,飢餓、死亡、人性的殘酷等現實蜂擁而至。男孩和父親都在心碎中認清了成長的本質。
    ⠀⠀⠀⠀⠀
    備受矚目的還有《#榆樹下的骷髏》,愛爾蘭犯罪小說女王、《神秘森林》作者塔娜法蘭琪全新作品,故事敘述托比在愛爾蘭郊外的家族舊宅「常春藤屋」度過大半童年,有年紀相仿的堂哥里昂和堂妹蘇珊娜相伴,探險、嬉戲、談天的時光無憂無慮,在那裡,他總是相信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不管遇到任何麻煩都能化險為夷。但是,離鄉已久、邁向而立之年的托比,再度回到常春藤屋時,卻已不再受到幸運的眷顧,托比和蘇珊娜與里昂重新聚首,準備陪伴當年悉心照顧堂兄妹三人的慈祥伯伯雨果最後一程,同時期待在親情的溫暖中休養生息、重新出發。不料,蘇珊娜帶來的兩個孩子在老屋庭院玩耍時,竟從一棵榆樹的樹洞裡挖出一個骷髏頭。警方前來調查、挖遍房屋周邊找出完整屍骨,發現這具屍體是堂兄妹三人的高中同學多明尼克,距今約十年前死於勒殺。同學間的霸凌傳聞、失竊的庭院鑰匙、匿名的惡作劇信件等,在警方窮追不捨的質問下,十年前托比待在常春藤屋最後一個暑假的諸多插曲,都成了凶殺案的隱約線索。但即使是在同一時間地點、經歷同樣一連串事件的血親,也無法看穿深埋於彼此內心的記憶與祕密;托比過去引以為豪、深深感恩的「幸運」,或許不是機緣巧合的天意,而是一道讓他難以辨清周遭人、事、物真實面貌的障眼法。
    ⠀⠀⠀⠀⠀
    另一本翻譯作品《#從零開始:一段從失去中,重新找到家與愛的旅程》是回憶錄,也是一個觸動靈魂,論及悲傷探索、飲食書寫與跨文化的愛情故事。作者滕碧洛克在佛羅倫斯的街上與來自西西里的廚師薩羅一見鍾情,但西西里家庭的傳統並不接受一位非裔美國女人成為媳婦,即使是女演員也不例外。薩羅與家人關係決裂,毅然決然搬到洛杉磯與洛克結婚。他們擁有各自的事業、深厚的友情,熱愛自己的生活,並領養了女兒佐拉。終於,他們與薩羅的家人和好,薩羅卻面臨了消耗夢想與生命的癌症。丈夫過世之後,洛克帶著女兒回到西西里島的奶奶家度過三個夏天,在奶奶的餐桌上找到慰藉與滋養,在純樸的鄉村找到不變的傳統與智慧,在旅程中體會對死去丈夫的憤怒、不捨、思念及無法抹滅的愛情。在西西里島,每個故事的開頭都離不開婚姻或死亡,而洛克的故事兩者兼具。
    ⠀⠀⠀⠀⠀
    此批書單中唯二兩本日本作品,先來看芥川獎史上最年輕得主紀錄保持人綿矢莉莎《#掌心裡的京都》,以家鄉京都為舞台背景,因為離開過、思念過、眷戀過,更知道所謂的京都人一切習性怪癖,所謂的京都獨樹一格的地域風情。自從母親宣布從主婦身分退休,奧澤家三姊妹開始輪值做晚餐。有時精心燉煮牛肉燴飯,有時隨興做路邊攤口味炒麵,有時各自吃便利商店買來的微波晚餐。三個女孩熱鬧共享同一張餐桌,咀嚼的卻是三種不同的生活滋味。所謂的「京都人」,一旦動了離開的念頭,內心都隱約知道,終有一天,還是會被這個群山捧在掌心般的奇妙城市召喚回來。無論是二十歲的青澀徬徨,或是三十歲的故作勇敢,春天的鴨川波光、夏日的祇園祭、秋色裡的紅葉、冬季積雪的渡月橋,四季流轉之中,古都的一景一物都靜靜擁抱著三姊妹。以及上個月被推薦的《#片斷人間:貓、酒店公關與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關於孤獨與相遇的社會學》,隱身於日本社會的沖繩人、部落民與在日朝鮮人、遺忘於陽光下的黑幫小嘍囉、酒店公關與易妝者、不斷送盆栽的老奶奶、頭上穿洞的泥巴小貓、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 社會學家與他們實際相遇,撿拾理論也無法分析的片斷人間。岸政彦是一位專長生活史的社會學家,也是一名入圍芥川獎的小說家。他以社會學之眼看書、看電影、閱讀人生百態,並以文學之心,寫下那些散落於日常的「無意義」,寫下那樣的片斷所集結而成的這個世界,以及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正與某個誰所產生的某種連結。
    ⠀⠀⠀⠀⠀
    這次有大半都是華文作品,特別想先拜讀的有徐振輔的《#馴羊記》,徐振輔以兩條不同時空的故事主線,輔以藏戲《文成公主》故事,將西藏七世紀、二十世紀和當代的重要歷史場景摺疊在一起,讓所有的事件突破時間的限制、羅列眼前,赫然看清一般人認為佛光普照的青藏高原,其實從未平靜。歷經漢代的文化移植,文革席捲,造林停牧,藏人不只命如蜉蝣,原初天性與生活也早已歷劫數次,隨波逐流。從當代旅者的視角看見藏地的生物萬象,彷如西藏博物誌,岩羊、鼠兔、雪豹、禿鷲等繫起草原生態的自然平衡,同時也從環境史地理學角度寫羊群流行病現象,拉出礦業汙染、草原鼠災、農牧衝突等環境議題,反映西藏正面臨的情感認同與經濟發展衝突。整部小說語境優美,哲思與隱喻精妙,融合生態、地理、戲劇、建築、遊記等多種元素,將西藏的人文風景、牧民文化、藏人天性描摹得細緻入微,除了展現出作者深厚學養與田調豐富經驗,更處處可見對土地與人文的深情關照。在悼亡的哀惋中,《馴羊記》讓人們看見歷史如何在這片憂傷的高原上重複搬演,以及人民所面對的困境。
    ⠀⠀⠀⠀⠀
    其次為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是台灣文壇首部以 1945 年「三叉山事件」史實為基底,是台灣少見的空難加上山難,柔情繾綣又波瀾壯闊地述說:一個被緘封化灰燼、無人知曉的灼人愛戀,那是一部懺情、表白、告解之書;一段驚心動魄的高山救援,那是一個與天、與地、與時間拚博的艱困任務。海拔 3000多公尺的惡地高山,颱風肆虐、尖銳冰雹轟炸、失溫使人瘋魔,救援隊命懸一線,人人逼近獸。哈魯牧特是救援隊的唯一倖存者,經歷欲望漩渦與內在糾葛絞纏,當他從人間地獄返回,身上背負多名幽靈的他,攜回的是身為一個人的價值。當然還有期待已久的黃崇凱新作《#新寶島》,2024 年 5 月 20 日,臺灣新任總統宣誓就職,正式開啟史上第一位原住民總統的新紀元。慶典般的氣氛才稍稍褪去,跨入二十一日午夜時分,由於不知名的原因,臺灣與古巴兩座島嶼的住民發生了大交換:兩千三百萬臺灣人在鄰近美國的古巴島上醒來,眼前是陌生的加勒比海。一千一百萬古巴人則來到臺灣島,隔著海峽與中國相望。兩國人民互換到相隔一萬四千五百多公里的陌生島嶼,劇烈擾動國際地緣政治的秩序,也瞬間改變兩個島國的命運。在時空的層疊開展下,小說多線並置,以訪談、書評、讀書會紀錄、重層虛構等形式複調演繹,消融既定疆界。小說時而從近未來迂迴邁向新世界,時而從新大陸通往繁複存在的可能歷史,也一再叩問當下:臺灣意味著什麼?
    ⠀⠀⠀⠀⠀
    再者是《黑日》作者韓麗珠的《#半蝕》,2020 年疫情與政治改變了香港,也改變了世界。許多地方日常中斷,進入一種「半蝕」的狀態。外在的世界變得不安全 —— 或因為病毒,或因為政治。人們發現,原本以為如陽光普照、無處不在的安全和自由,現在突然蝕去,人類正在進入一種新的生存狀態。韓麗珠以她敏於內省,富同理心的思索,諦觀這半蝕的宇宙。她從反觀自我寫起,也見證城市改變。當世界處在半蝕或明或暗的變動之中,她既向內也向外探測,感知個體與共同體的邊界,看見善與惡、生與死,彼此交織的羅網,城市的毀滅其實也是重生。《半蝕》從香港這個現場出發,實際上是一本寫給全世界、給經歷當下流轉變幻之人的書。還有中國作家余華睽違八年的長篇小說《#文城》,全書共二個部分,上部述說林祥福離鄉背井去尋找一座有名無實之城,他來到一個名叫溪鎮的地方,在那裡他歷經了時代的亂世、匪猖狂綁票、軍閥襲擾、槍彈流於民間。下部倒敘林祥福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紀小美一生的經歷,她在命運潮浪裡的選擇、在時代紛雜裡的幸與不幸,動人肺腑。此書探索人生、命運、時代,余華以底層視角,關注一般人「活著」的壯美故事,從不同角度講述林祥福、紀小美,以及出現在兩人生命中相濡以沫的人們,他們的愛恨悲歡、顛沛流離,繼而引爆的時代之殤,作者用時而細膩、時而鋒利的筆觸,有時更流露獨特的黑色幽默,勾勒出一部荒誕悲愴的命運史詩。
    ⠀⠀⠀⠀⠀
    當然還有華文詩作《#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收錄 1991 到 2021 的作品中精選五十首詩,十八篇散文,從十七歲的少作,到絕版的夢幻詩作,更有從未收錄的全新創作。內容分為五卷,亦是凌性傑寫作長期關注的五大面向。卷一「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是愛的理由充滿。卷二「寂靜之光」思索生命難題與課題。卷三「希望或失望的淚水」多選自首部詩集《解釋學的春天》,以動物眼光觀看世界。卷四「關起來的時間」作品多半來自生活觸發。卷五「一個人守著文明的道理」是思索確切,文明的道理。新作則散落於各卷之中。凌性傑說:「書名中的那個『你』是多義性的,可能是不同人物,或我私心指涉的誰,也或許不存在現實世界,是我信仰的神或其他,甚至一種概念,詩與美,或對文字的想像。真正艱難的,其實是『相信』。」
    ⠀⠀⠀⠀⠀
    壓軸兩本是電影相關,一為《#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備受推崇的導演文溫德斯談論不同領域藝術家,在這些文章中他表達了對於影響、塑造和啟發了他關於創作概念的藝術家們的觀察和反思。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深深影響了溫德斯,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嘗試透過書寫來尋找,他通過試圖理解藝術家們的個人觀點來找到這巨大問題的答案,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以文字來釐清思緒,並透過書寫來發掘這些藝術家眼中的視野。他的文字體現了詩意,而這也是他電影與攝影作品的一大特徵。
    ⠀⠀⠀⠀⠀
    最後為已經介紹過的《#羊男的迷宮》延伸小說,奧菲麗亞覺得她的心像是一個空蕩蕩的盒子,裡面只剩下傷痛引發的回聲。最疼愛她的父親死了,母親再婚,而對象正是那個像「狼」一樣的男人。他把嗜血當成本領,把暴戾當作魄力,奧菲麗亞痛恨他,連帶也痛恨狼的孩子 ── 母親肚子裡那個即將出生的「弟弟」。大多時候,奧菲麗亞會逃到童話故事裡,故事往往比大人假裝的世界更真實,而且只有書本會談論大人不希望小孩問的問題:生與死,善與惡,還有生命中其他重要的事。大概因為如此,那一晚當精靈造訪時,奧菲麗亞沒有任何猶豫,就跟著她走入黑夜,走進迷宮,走到「那個東西」的身邊。他有五分像人,五分像羊,藍色的眼睛像偷來的天空碎片,皮膚則像乾裂的樹皮。他是山,是森林,是大地,而有人叫他「羊男」。羊男告訴奧菲麗亞,是月亮生下了她,她是一名公主,而地下王國才是她真正的家。羊男奉國王之命,要為奧菲麗亞開啟回家的大門。然而在那之前,她必須完成三項任務,唯有誠信、勇敢與無邪之人,才能通過試煉。地上的世界讓人心碎,地下的世界傳來聲聲召喚。奧菲麗亞又怎麼會知道,邪惡很少立即現出真面目,起初往往只是一句耳語、一個眼神、一次背叛。
    ⠀⠀⠀⠀⠀
    ⠀⠀⠀⠀⠀
    ⠀⠀⠀⠀⠀
    (以上文字部分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