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儀器校正程序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儀器校正程序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儀器校正程序書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王立第二戰研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OMG,回應太多,重新發我遇到的狀況。 我個人自己的案例2,同業的案例1,把故事給其他人看,發現大多數理想派沒做事過的學生會選1,碰過左派思想覺得老闆混球的選2、4,實際工作過的有些案例是3。 我要舉的3個案例,答案是5,不在裡面。(XD) 各位看完後,可以思考一下,在大約30-100人...
儀器校正程序書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OMG,回應太多,重新發我遇到的狀況。
我個人自己的案例2,同業的案例1,把故事給其他人看,發現大多數理想派沒做事過的學生會選1,碰過左派思想覺得老闆混球的選2、4,實際工作過的有些案例是3。
我要舉的3個案例,答案是5,不在裡面。(XD)
各位看完後,可以思考一下,在大約30-100人的中型代工廠,會遇到哪些狀況,我也沒有說標準答案,只是參考,想告訴大家事情有時候沒那麼單純。
案例1
我發現某台儀器校正錯誤,廠商跟員工都沒發現,生產成本因為基準點有誤,這一年來增加快40%。寫了一份報告,緊急告訴客戶老闆,然後找廠商來共同做出正確的校正,不到半個月就把狀況搞定。
結果,我之後將近半年,每天都被這廠的品管整,因為我沒先告訴她,讓他去調整後把責任推給廠商,所以變成是他第一線沒發現的錯,差點被扣薪水跟資遣。除此以外也被儀器廠商的業務背刺,他們有來就會一直跟老闆跟老闆娘說我什麼都不懂,不要聽我的。
弄了快一年才把關係修復,光是被對方組長跟品管整,每周都要寫我們的產品異常,然後我被老闆罵別多事。
案例2
我找到生產流程的盲點,只要產線調整一下,效率可以+10%以上,回收料還可以多一點拿去賣。提出報告,請廠長協助,獲得同意後進行。結果一個月下來毫無成效,對方老闆一直質疑,還拿出成本增加的資料來罵。
搞了一個多月,熬夜到夜班組長看不下去,跑來說明,才知道狀況。我的調整的確是正確的,但是調整的結果會造成現場的作業程序變更,所以沒人願意改變,更因為不是由組長往上呈報的,現場覺得我在搞他們。組長最後告訴我,實際夜班生產條件跟日班不一樣,有很微妙的手動調整,而且從來沒跟其他人說過。
兩個月過去,花了每週好幾份雞排+珍奶消夜錢,加上跟菲勞每天聊天主教和財經(菲勞財經系畢業的),才讓故意整我的生產線員工與外勞,陪我把生產線調到「線上員工可以接受的程度」。效率+2%,我被客戶老闆判斷為只會說不會做的書生。至於老闆到底知不知道員工實際上怎麼做的?還是不知道,線上組長才不會說,說了就等著被取代。
案例3
業內人士案例
成功幫客戶降低10%成本,大家好開心,下個月鴻海說,生產線移到上海,不過去就不給單。
掰掰,謝謝大家幫忙,大家等著資遣跟外派。QQ
====================
我想說的是,產業轉型沒那麼簡單,台灣有很多真正在做的員工,都有一些技巧保持競爭力,或者是聯合抵制避免效率提升。
因為他們知道效率提升,並不會帶來獎金或是休假,而是扣薪跟資遣,生產線常常是員工的最佳效率,不是老闆的。中間的主管,厲害的都是能夠調和上下,讓下面的儘量多擠一點產能,上面的以為他們管理優越降低成本。
有沒有高薪聘請廠長、經理來勵精圖治的?遇過兩個,半年內都走了,通通被線上人員整,沒有一個達到預期目標,反而被老闆質疑其能力,認為都空口白話。實際去了解就知道,工廠效率增加,對員工有好處???
呃,好問題。
你以為直接砍光光,學國外整批換掉?別鬧了,了解台灣許多工廠怎麼起家,你就會發現根本沒有這種空間。資方跟勞方,常常處在一個很微妙的平衡。
最後,我還聽過一個案例,就是經理真的把效率提升,也提高產能,獎金都發了。最後毀在老闆小三身上,吹枕邊風把新模式搞爆自滅,離職一堆人,因為原有的模式下小三是窗口,可以私下拿很多零用錢...
=====
我沒想批判什麼,只是提供一種觀點,理論跟實務的落差到底多大。外資跟管理,小型家庭工廠,跟這種中型代工廠的型態又不同,所以不能類比。
請大家參考,謝謝
儀器校正程序書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麗的台灣、感人的詩篇
在籌備代表福五團隊呈給總統的賀禮時,我想到的是台灣地圖,最能代表團隊的辛勞和成果。而我的機要(麗玲)幫忙想到羅葉的詩,確實是很棒的組合,帶出非常感動人的情境。感謝羅葉家人同意授權,讓科技與人文一同守護台灣!
附記:台灣詩人羅葉的原詩
〈我願是妳的風景〉 /羅葉
想妳的時候我會連線衛星地圖
自萬呎高空俯瞰妳側臥於島嶼邊緣
層巒蓊鬱的髮捲,縱谷舒朗的神韻
礁岩與灘岸聯手勾勒出婀娜軀線
蔚藍裙襬上飜舞著浪白蕾絲邊
那樣子斜枕奇萊,看不出是睡或醒
我只好放大比例尺鷹旋下探
緩緩迎向妳峽谷明眸的笑靨
依稀認出激流是高歌,巨石是低吟
西瓜是妳甜美的詩句隨興寫在沙河床
颱風是季節捎來的書信,黑潮是項鍊
地震是亙古的母親時而輕搖妳的夢境
白雲是浪子——妳漂泊歸來的愛情
經常站在懸崖上遠眺海面
鯨豚隱現是他流落異鄉的倒影
我如此屏息守候而寧願妳未曾察覺
就像玉米田可以不認識北回歸線
或許在寂寥的午後,或許夜闌與黎明
蔗園、部落、林道、峭壁、沖積扇
默默我願漂流成妳沿途的風景
https://www.facebook.com/www.most.gov.tw/posts/2041482169428303:0
🛰【福衛五號準備好了!】🎊
還記得去年8月25日深夜,眾多科學家和媒體記者在太空中心通宵達旦,目送遠在美國的福衛五號發射升空。一下子六個月過去了,這段期間科學家忙著調整衛星姿態、修復影像,福衛五號終於通過檢查,達到各項標準,可以準備上工了!💪
衛星不是發射上去馬上就能開工,為了運作得更長久,必須先精準調整衛星的飛行軌道和姿態才行,為此衛星身上配備了30幾公斤的氮氣,作為調整姿態的燃料。
調整姿態並不簡單,團隊花了兩三個禮拜,耗掉8公斤的燃料,把衛星的軌道傾角調整了0.1度(98.28° → 98.38°)。沒寫錯,是0.1度,但這0.1度超重要!
過去資料顯示,台灣在早上10點至11點之間雲蔽率最低,要是衛星可以固定在這時段來訪台灣,雲量較少且陽光充足,環境條件較有利,可以拍出高品質的影像~
調整傾角後,至少在未來五年,衛星都能準時在這時段飛越台灣,否則衛星飛越台灣的時間會越來越早。
至於先前讓大家一度捏把冷汗的影像光斑問題,專案小組調查後認為是調校衛星焦距的「準直儀」本身校正不夠精確,才導致影像失焦。
「準直儀」是一台比福衛五號衛星還大的儀器,會發出平行光源,用以調校望遠鏡、衛星的焦距,但台灣第一次自製衛星,使用準直儀的經驗不足,校正時稍有不精確,發出的光線不夠平行,就影響了衛星焦距。
為此團隊用了兩種方法把影像校正回來,一是提升部分零件的溫度,但這只能將光斑縮減幾個像素,主力是靠影像處理軟體,用數學計算方式,把變成光斑的地方回溯成光點,影像品質也達到彩色4米、黑白2米的目標。
往後福衛五的影像處理都必須額外多出這道「回溯修正」的程序,但只會多花一小時,並不影響商業時效。一般商業時效是24小時,若發生緊急事件,福衛五團隊甚至可在接收後6小時內提供影像。
福衛五號已準備好,預計九月正式營運!
‼1070225更新:非常感謝羅葉詩人的家屬,願意成就文學和科學的美好相遇。一起向太空中心的福五團隊和所有協助過太空研究的科學家致敬!
收藏版像素為4093x5787,最大可輸出為A3尺寸,圖片與文字僅供科普推廣之用,不得用於販售及商業行為。
高畫質收藏版傳送門:https://goo.gl/LeNhQM
🔎圖:福五拍攝的台灣影像/ 國家太空中心 NSP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