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傾聽他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傾聽他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傾聽他人產品中有26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的看法不同,不代表誰不好 在家庭裡面,分享彼此的想法,常常變成「爭論」,而非「討論」。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很明顯的慣性思維,是「你表達跟我不一樣的想法,就是在否定我」。 「如果我們無法與自己連結,無法理解自己,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就無法與自身連結。如果我們無法和...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懷著滿腔熱忱與一片好心,到公益團體做義工,可是為什麼做著做著,煩惱愈多?身在眾人組成的義工團體,人人各具專長、各有見解,如何在共事過程中取得共識,大家一同往前走? 想知道如何觀照自己、傾聽他人,成為共同成長的義工夥伴,現在就與方丈和尚有約!...
傾聽他人 在 詩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7:21:21
《RYLA的第一門社交力課程帶給我什麼》 今年我參與了扶輪社的RYLA國際經理人培訓計畫, (Rotary Youth Leadership Awards) 並在9/18上了第一門專業業師開設的卡內基的人際關係課程。 我們處於VUCA烏卡時代,隨時都有挑戰等著我們面對…. 一開始測驗DISC人...
傾聽他人 在 ?Pei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06:42
☀️午安, ✦ 傾聽他人的♥聲,然後獻上一句鼓勵的話語 愛の世界,是這麼來的_♡ , #pei佩...
傾聽他人 在 Latisha Blacki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23:11
-文很長- 最近對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這幾個名詞有極大興趣;休假這幾天,看了幾篇文章。 「戲劇三角理論」,在這個劇本中有三種穩固的角色,分別是迫害者、拯救者和受害者,它們構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 我們如果善於傾聽他人的故事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說故事的人總是選擇了其中的一個角色,然後在他的故事中總...
-
傾聽他人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15 19:00:01【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你的生活裡,每天都要接觸很多的資訊,而這些資訊都會創造出很多的困擾。這些困擾可能是你不知道選擇什麼、你不知道要相信什麼?
更重要的一點,是當你決定要做一些決策、行為,和一些反應的時候;到底哪些根據是可信的?哪些根據是不可信的?
所以久而久之喔,會把人帶出兩個極端;一個極端就是拼命的去想、拼命的找方法、拼命的思考。但是呢,他可能花很多時間,學所謂「思考的方法」。
然而他卻沒有去檢驗,這個他所學的「思考的方法」,或者是專家告訴他的話,到底值不值得信賴?到底可不可靠?
而另外一種極端的人呢,就是他完全不思考。因為太困難了、因為思考是全世界最難的工作;他乾脆把這樣的一個任務、把這樣的一個權力交給別人。
那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種?你是屬於病急亂投醫的那一端,還是屬於乾脆不思考的那一端?
關於這個主題,我最近讀到一本書,書名叫做《看穿假象、理智發聲,從問對問題開始》。
這一本書裡喔,它就描繪了一種想像的世界;這個想像世界,是完全不需要批判思考的想像世界。
在那個世界裡,有一些情況是很常見的,第一種情況,就是說服者只解釋他們希望我們去做的事。
第二種情況就是,遇到令我們困惑不解的人生大哉問的時候,我們立刻轉向那些可靠的專家,或者是權威者、或者智者求助。
而這些所謂的知識之深、智慧之深,凡事呢,他們都能給我們一個說法、達成一個共識。
所以簡單來說,住在這個世界的人,對於該相信什麼、該做什麼?永遠不需要擔心;因為總有智者,為我們解答這一切。這裡的人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找到「智者」,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而最後一個現象,就是如果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這個世界的人,都能夠冷靜、積極,而且保持好奇心。
你聽到這裡喔,不管你是主動的相信這些現象的存在;還是被動的,就像是第一條說的,說服者只解釋他們希望我們去做的事。
不管你是哪一種狀況,如果你卡在裡面的話,我必須告訴你,這樣的世界其實並不是真實的、它並不存在,這世界上沒有這種地方。
可能在這個時代比較多的,就是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只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卻不告訴我們為什麼。
可能這個世界上,你會遇到比較多的是,並沒有那個「智者」,能回答我們一切的存在;或者是呢,就算有個你暫時相信的「智者」。
他回答了你一切,到頭來你很有可能把全身、全心都交給他之後,才發現是騙局一場!
而且呢,能更務實一點。當我們面對重大決策的時候,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這世界上包含你、我,都能夠保持冷靜、積極,而且保持好奇心嗎?這一定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吧!
所以呢,因為這樣子哦,學習思考、學習怎麼判斷事情,這就是一個我們人生要圓滿的一個必修功課了!
我常常說:「問的問題,會比找到答案來得更為重要。」然而如果回到我們心智上的運作,往往我們是懶惰於真正的深刻思考。
這就像是《快思慢想》的作者~「Kahneman」他所說的:「我們往往都用系統一,就是那些自動化的、直覺式的,受到情緒控制的思考系統,來幫助我們面對這龐雜的世界。」
可這裡的弔詭就是,如果你過去的習慣會讓你成功、會讓你圓滿、會讓你活出你想要的樣子;那麼你現在已經是了啊!
然而如果你現在有很多的不滿、不快樂;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你真正該努力的,不是找到下一個你可以信奉的人;而是真正回到根本的,學會怎麼樣去思考。
在這本書裡面也告訴我們,一旦我們清楚知道,自己住在一個需要「做決定」的世界,那我們就必須親自面對所謂的重大責任。
這個責任就是我們必須堅持而理性的,掌握信念跟結論,否則無論我們遇到任何人,都會淪為他們的心靈奴隸啊!
他要教會我們「批判思考」,然而批判思考,特別對於「批判」這兩個字,有一些人是有偏見的。
他在這邊幫我們正本清源,他說「批判思考」教的是實際的技巧,和應有的態度。幫助人們理性的做出自己也認可的一個答案。
「批判思考」鼓勵所有人,多傾聽並且師法他人;與此同時呢,也不忘衡量這個所謂的「他人」,他們所說的虛實跟好壞。
就這方面來說呢,「批判思考」會讓我們學會一個重要的信念;就是我們其實都得仰賴他人,但「前提」是必須經過精挑細選。
「批判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把那些不合理的,或者是堅固的信念,讓我們從這裡面解放出來,而且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未來。
就像我自己在跟學生互動的過程當中,我常常會反問那些深受情緒困擾,或者他覺得這個社會要求他的事情,他很難去做,或者是他很難做到。
這個時候,我在跟他研究到底該怎麼做之前,我都會先問他:「你覺得你這個想法是從哪裡來的?」。
我並不是要透過這個問題得出一個正確,或者是不正確的答案;而是我要讓我眼前的朋友,真正深刻的去思考:「為什麼?」。
為什麼一定得這樣?如果不這樣會怎麼樣?或許這就是我們開啟「思考」的第一步。
「質疑的精神」,不是讓我們去質疑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
「質疑的精神」反而能夠幫助我們,去看見那些應該相信的;而也保護我們從那些限制我們,或傷害我們的想法當中,能夠有解放的力量。
那麼在未來,我們會陸陸續續的跟大家分享,關於「思考」這個功課。也希望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都歡迎你的加入。
期盼我們能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傾聽他人 在 I'm Charli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8-21 19:51:13書名:那些傷人的話都不是真的:他們喜歡酸你,是因為他們有問題!
作者:水島廣子
看完書我整理出來的4個面對批評的步驟
1. 先接受自己,成為有自信的人
自信是接受原本的自己、接受自己的優缺點、不去評論自己
自信不是實際的自己如何,而是對自己的感受如何
對自己抱持正向的感覺,只需要覺得「現在的自己就很好了」
2. 認清別人的評論不等於事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所以會有不同的意見。
別人對你的意見只是他自己的看法,不是主觀的事實。
3. 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主動找回快樂,讓自己感受快樂,跳出別人評論的漩渦
4. 心態療癒
不作出評價,只是傾聽他人說話。
就算別人跟你有不同的意見,也不用評論對方。只須聆聽對方。
最後還有一個重點:
當強烈在意他人眼光時,就是治療自己的時刻。
可以檢視自己的生活是否哪裡出了問題,慢慢療癒自己,回復到好的狀態。
傾聽他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的看法不同,不代表誰不好
在家庭裡面,分享彼此的想法,常常變成「爭論」,而非「討論」。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很明顯的慣性思維,是「你表達跟我不一樣的想法,就是在否定我」。
「如果我們無法與自己連結,無法理解自己,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就無法與自身連結。如果我們無法和自己交流,又如何與他人交流?回到內在,連結自己的身體、感受、認知,以及苦。培養傾聽自己的能力,於是能夠傾聽他人。」
~一行禪師《怎麼連結》
事實上,我們自己對同一件事情,內在也會同時浮現好幾種想法。譬如,早上鬧鐘響了,我們可能會有「我還是好累,睡不飽,不想起床」、「可是等一下要上課,現在不起來,等一下會來不及吃早餐」、「可不可以請假?」……
但我們養成傾聽自己的習慣之後,這些微小的聲音,可以變得更清晰。去意識它們,然後有意識地選擇一個想法,幫助我們過好今天的生活。這便是跟自己的交流,覺知、連結、行動……
重點在,讓每個想法都有好好被聽見的機會。我們對自己的內在,保持開放與接納,也有關懷。
這種交流,如果有傾聽、有表達、有善意,就可以是一種溝通。可能是對自己的善意溝通,也可能是對他人的愛意溝通。
我們常常是先跟自己溝通,再跟他人溝通。所以表達的時候,如果要充分覺知,可以以「我」為主詞。
譬如說,「『我』想到上次醫生說你要少吃甜食」,這是一個「事實」層次的表達。如果代名詞使用「你」,可能會變成「『你』不要再吃甜食了!」
在我們的文化中,一開頭就使用「你」,常常後面會接著批評、評論、命令……。然而,我們腦中的想法,並非唯一的真理,更不見得是對方認知的「事實」,可是當我們把我們腦中的想法,強加到對方身上,這容易進入控制式的互動,而非連結式的互動。
被控制的一方,容易感覺被壓迫,容易感覺憤怒與委屈。很可惜的是,傳統上使用語言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鞏固權威者的權威。當長幼尊卑變得僵化,以傷害對方做為控制手段,就變成常見的選項。
傳統教養中,大人說話,孩子就是要聽從。但現代人更懂得尊重,知道想法不一樣,不代表誰不好。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有某種想法,跟最後採取什麼做法,也非必然,中間還有討論的空間。
自在分享彼此的看法,而不會隨意被批評、否定,這樣才好增進雙方的理解。可是,這種輕鬆又貼近的交流,並不是理所當然能在家庭中出現。
但好處是,現代的資訊流通廣泛,多的是教材讓我們可以刻意練習。譬如說,我今天跟一些朋友討論,跟我們親愛的家人交流想法的時候,可以在分享自己的看法之後,說「………,這是我的看法,我可不可以聽聽看你的看法是什麼?」
家人不一定能對我們保持開放的態度,也可能繼續批評、否定我們,這是對方的事。但如果我們有心要營造一個善意的環境,我們可以堅定我們的態度,並且持續傳達「我想傾聽你」、「我願意理解你」的意願。
我們願意傾聽,就是留一個空間,邀請對方進入關係。不管我們想傾聽誰,能傾聽自己是一個開始。
這星期五晚上9點半會進行贈書直播,預計探討一行禪師的《怎麼連結》這本書,很歡迎大家參與。
傾聽他人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閒聊,其實是建立信任 #最有效的技術!
一開始,我以為的閒聊是主動找話題,在人際關係裡來去自如。一說話,就逗大家哈哈大笑,場子雖然很熱,但其實不然。
心理學裡是這樣說的,好的關係是建立在信任上的。
基於回報情感,我們會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基於平等,我們也會信任那些信任我們的人(就像我相信你們都會幫我按讚分享對嗎?XD)。
不管你的閒聊需求是業務面、生活面,甚至事情感面的。
真正能夠開啟話題的方法,是先傾聽他人,並學習探求自己的特質,從不同的面向切入話題,進入一種對自己來說最舒服對別人說來也印象深刻的閒聊模式。
時間久了,你們的距離就會越來越接近。
➡信任,是真誠加上時間,還要有點契機
最後,別人記得的不是你的話術,而是你聰明又真誠的個性,這些積累,將成為未來翻轉人生的契機。
就讓Bryan的講座,引導你成為最會和其他人建立信任感的大人吧:https://bit.ly/2OQOpTP
傾聽他人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滿、謙虛與虛懷】
自滿,就是自認無所不能,再也不用學習,逐漸變成自大。形於外的行為,顯得不可一世、目中無人,完全聽不進別人的話,也吸收不進去外界不斷在進步的知識與觀念。久而久之,自滿的人有很高的風險,會逐漸從前段班滑落到中段、後段,甚至被淘汰。
相對於自滿的,是虛懷。
虛懷是在心中一直留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認知,即使知道自己很行、懂很多,但心中仍相信還有自己外行、不知道的事,因此會留意外在的訊息,傾聽他人的論點,希望從中能吸收到自己所不知的事物、知識。就是這樣的認知與習慣,自然就形成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終生學習的習慣,不但能與時俱進,更因涉獵廣泛而且融會貫通,而成為公認的智者。
虛懷的人,形於外會習於請教,對別人的觀點會先接納思考,而不會反射性的排斥。由於這種行為是在很自然、很有誠意下展現出來,對方也就舒服的感受到那共鳴似的互動氛圍,而樂意與其交流。這種以「虛懷」的心態當起動的源頭,是最自然有效的學習,而且終其一生。
另外,我們常會鼓勵別人或自我要求「謙虛」,這並不容易做到。因為那隱含了「明明懂卻刻意裝不懂」,目的只在取悅別人。因為很不自然,而且並不完全「合理」,所以成功率並不高,徒然讓人感到虛假造作。
所以,在觀念上強力建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認知,心中留存個人所知有限的「不足的虛懷」,外在行為就不知不覺中展現出來。
「虛懷」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那就大家一起來,站對姿勢,試著去體會建立「虛懷」吧!
#連結閱讀:
1. 家教、教養、修養
https://bit.ly/2XzKuCt
2. 少年得志,不好
http://bit.ly/2Wpr67e
3. 過度依賴優勢,讓人疏忽能力培養
http://bit.ly/2H7UMRB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