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傷口評估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傷口評估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傷口評估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傷口評估量表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醫生的思考模式】作者:楊濬光醫師 疫情當前,轉貼我的一篇文章,增加科學的觀念,看完更懂疫情 如果觀念正確,便可以貼近醫生的思維。先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一、為什麼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 (0)沒興趣知道;(1)沒想過這麼多;(2)因為廣告這麼說;(3)科學家的研究證明的結果。 二、以前說女...

傷口評估量表 在 Sheena ナナ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08:34

-近視雷射的分享文來了!(上)- 當初雷射前有跟大家求分享推薦的診所 所以術後決定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希望可以對有需要雷射的朋友有幫助! 之前有開Q&A蒐集了些大家想知道的問題 大概統整了一下 文可能有點長 因為還會加入很多我的碎碎念分享🤣有需要的朋友再往下看就好🤪 當初會開始萌生想雷射的念頭...

傷口評估量表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5:19:30

. #陽大附醫偏鄉見習第二週 其實這個禮拜的行程跟上禮拜差不多 不過看到一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個案 #居家訪查 有幾次整趟所有個案都有dementia的診斷 有些長輩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 管路取代了除了呼吸心跳以外的所有功能 評估ADL的巴氏量表更是毫無懸念的0分 狀況好的還可以抓著奶瓶慢慢自己喝水 ...

  • 傷口評估量表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8 10:39:43
    有 163 人按讚

    【醫生的思考模式】作者:楊濬光醫師
    疫情當前,轉貼我的一篇文章,增加科學的觀念,看完更懂疫情

    如果觀念正確,便可以貼近醫生的思維。先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一、為什麼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
    (0)沒興趣知道;(1)沒想過這麼多;(2)因為廣告這麼說;(3)科學家的研究證明的結果。

    二、以前說女性荷爾蒙會讓人青春永駐,保護心臟,為什麼現在吃會增加心臟病的機會?
    (0)沒興趣知道;(1)藥物成分不同;(2)環境的改變造成;(3)研究方法不同。

    三、聽說胎盤鈣化對胎兒很危險嗎?
    (0)沒興趣知道;(1)聽起來就很危險;(2)我的朋友告訴我很危險;(3)危不危險應該要聽醫生怎麼說。

    請完成這個自我評量表,如果三題總分低於4分,那就別往下看了,這對你來說太艱深了。如果高於8分,那你也不用看了,因為應該早明白這觀念了。如果分數是4-8分的人,就不妨花一點時間往下看吧,應該會讓你有興趣的。

    在進入主題前,我先提出三個概念,那就是:1.很多病不吃藥不治療也會好;2.「安慰劑」的效果;3.「因果」與「相關」。

    很多病不吃藥不治療也會好,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這樣的說法,畢竟在大家的生活經驗中,打噴涕流鼻水的小感冒,多喝開水過兩天自然就好了;扭傷了腳踝,簡直痛不欲生,但幾天後,大部份也就不知不覺痊癒了;被美工刀畫到手指頭,傷口不深,很快也就復原了……不勝枚舉。可是,其實呢,這個事實有時會被忽略的。所以,當民智未開時,香灰神符有時候就變成了所謂的仙丹妙藥,其實,吃香灰會好的病,就是那些不治療也會好的病。

    再來提到「安慰劑」。什麼是安慰劑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所說的「心理作用」,各位也許不知道,心理作用其實有時候也可以治療疾病的。拿最簡單的例子:威而剛,當它剛問世奇貨可居時,世面上有多少仿冒品,根本只是塗上藍色外衣、沒有療效的維他命丸,可是很多人吃了,還是驍勇善戰銳不可當,這就是安慰劑的效果。

    至於第三個觀念,「因果」與「相關」,就比較難懂一點,這是邏輯上的概念。我舉兩個事實:「肥胖的人容易罹患心臟病」,肥胖就是心臟病的原因,這是「因果」關係。「住在鄉下的人比較容易罹患癌症」,其實有這樣的統計結果,是因為住在鄉下的人口,年齡普遍較大,才導致這樣的結果,那「住鄉下」與「得癌症」就不是「因果」,而只是「相關」。搞清楚兩件事到底是不是「因」與「果」,十分的重要,不然大家看到那樣的結果,豈不是不敢住在鄉下了!

    明白這三個概念後,我們就要進入正題,先看第一題,為什麼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呢?

    在這裡先略去前面一大段過程,包括藥品如何被化學家合成,如何在動物實驗中確認療效與安全性等等,我們直接跳到「一顆藥丸問世,我們怎麼知道它可以治療頭痛?」

    「因為昨天頭很痛,吃完藥以後半個小時後就不痛了,所以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這樣就可以確定了嗎?

    當然不是,大家已經有了「不吃藥也會好」與「安慰劑」的觀念,一定會馬上質疑:「也許本來頭就只會痛半個小時啊?」「搞不好吃維他命丸頭也會不痛啊?」
    「如果有一萬個人頭痛,吃普拿疼後都不痛了,那是不是可以更確定普拿疼可以治療頭痛?」

    是的,當不只一兩個人有這樣的經驗,而是成千上百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或許,可以讓我們比較肯定是藥物治療了疾病,而不是疾病本來就會好。你想,哪有那麼巧,這一萬個人都恰巧只頭痛半小時嗎?

    「那如果讓一萬個人吃普拿疼,讓一萬個人吃不可能有療效的維他命,結果吃普拿疼的大部分有效,吃維他命大部分都沒有效,是不是更能證明普拿疼有效?」
    沒錯,這樣連「安慰劑」這個因素都排除了。其實這些,就是醫學上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實證醫學的精義:排除干擾因素,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剛剛的問題再延續下去,如果我們選一萬個年輕力壯的年輕人吃普拿疼,選一萬個老頭子吃維他命丸,得到同樣的結論,這樣還是可以證明普拿疼有效嗎?在知道答案前,先來看看下面的例子,婦產科近代史上最大的誤會: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的過程。它代表體內女性荷爾蒙降低,會造成熱潮紅、失眠、情緒起伏不定等等障礙,而女性荷爾蒙療法的問世,讓這些障礙得以緩解。更大的驚奇,是發現補充女性荷爾蒙的女性,得到心臟病的機率,比沒有服用的女性還要低,於是,標榜著「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荷爾蒙療法,在大約二十幾年前蔚為風潮,回家問問您的媽媽阿姨姑姑,一定有人補充過一陣子的女性荷爾蒙。

    可是,一段時間後,發現情況並非如此,補充荷爾蒙的人,得到心臟病的機會似乎不減反增。於是,我們試著去了解,為何以往的研究的結果,與實際不同。
    幾乎所有的研究方式,都是醫師在門診的時候,把那些來拿荷爾蒙的病人蒐集起來當第一組,另外再找一群沒有服用荷爾蒙的人當第二組,這兩組人在五至十年的追蹤過程中得到心臟病的機率。

    乍聽之下,這樣的方法相當的科學、也相當的合乎邏輯,可是,這樣的編組方式,其實是充滿誤差的。怎麼說呢?會來門診要求醫生開立荷爾蒙的人,她們閱讀健康雜誌、醫學期刊,發現了這樣的資訊,可見得這些人對自己身體健康比較重視。很合理的推論,她們也應該會知道其他保健之道,比方說上健身房、吃健康養生餐、甚至是規律的健康檢查。其實,並不是荷爾蒙讓第一組的人降低了心臟病的機會,而是第一組人原本就比較健康!也就是說,「荷爾蒙補充」與「降低心臟病」,其實是沒有因果關係的。

    所以在幾年前,美國做了一個非常有名的研究,同樣的,他們安排幾萬個婦女服用女性荷爾蒙,當然也安排了幾萬個婦女服用了所謂的「安慰劑」,做為比較。可是,他們選取的方式,完全是「隨機」的,儘量讓這兩組人有相似的年紀、相似的健康狀況,再去比較。結果出來,出乎大家的意料,「補充女性荷爾蒙,雖然可以緩解更年期障礙,但卻會增加心臟病、中風、乳癌的機會。」這不但推翻了以往大家的認知,更一度讓補充好幾年的婦女驚恐不已,甚至有些團體要求藥廠賠償,甚至國家賠償。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科學要建立出因果關係,是需要非常嚴謹的,稍一不慎,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實證醫學」的觀念應該相當的清晰了。要回答「胎盤鈣化會不會對胎兒有危險」這個問題應該就會有較為正確的思考模式了吧!沒錯,就是要找一萬個胎盤鈣化和一萬個胎盤沒有鈣化的孕婦,詳細的評估胎盤的功能,寶寶出生後,也要比較兩組的健康狀態是否不同。其實這早有答案了,其實兩組並沒有不同。這其中,當然會有胎盤鈣化的寶寶出生後不健康,但是,胎盤沒有鈣化的寶寶,也有相同比例的寶寶不健康啊!

    同樣的邏輯,用在「打無痛分娩會不會比較容易腰痠?」「胎兒解胎便有沒有關係?」「剖腹生產會不會比較安全?」來尋找答案,應該會更接近事實的。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不斷的在孕婦中流傳,希望讀完這一篇冗長的文章,能讓大家建立一套更符合邏輯的思考模式。

  • 傷口評估量表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7 13:01:44
    有 1,811 人按讚

    「別讓前線的醫護人員,獨自負重前行」
     
    上週末,新北市一名 40 多歲的護理師,疑似因為疫情期間壓力過大,身心俱疲,被家人發現在臥室裡自縊輕生,看到報導的當下,我的心情十分沈重。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首當其衝的,就是一線的醫護人員,無論是長期積累的勞動問題,或是這段時間以來的壓力,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
     
    隨著疫情嚴峻,護理師的工作因此產生了許多變化。他們必須時時刻刻上緊發條,應付不斷更新變動的工作原則,直接面對病患與家屬與焦急與不安,甚至面臨像雙和醫院病患攻擊事件那樣的危險;除此之外,他們也因患者受苦或過世的過程可能引發的替創性創傷,甚至,更要擔心自己是否染疫、甚至承擔著擔心會傳染給家人的憂慮與緊張。
     
    這些心理上極大的壓力,是不在一線的我們難以體會的。
    然而,除了這些巨大的壓力外,他們的勞動環境,其實也相當艱辛。
     
    由於此次疫情的傳染風險極高,一線的醫護人員必須隨時維持著防護裝備,有醫護人員為了減少來回穿脫的時間,甚至是不想造成防護裝備的浪費,而不得不在工作時避免喝水及如廁。
     
    而負責負壓病房的護理師,如果遇到無法自理的病人,便要負起病人所有的照護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全責護理(Total care),從灌食、換尿布、傷口換藥等等的工作,全都由護理師處理,加上許多的行政瑣事,都讓原先已經極為緊繃的護理人力,承受更大的負荷。
     
    根據統計,光是今年 2 到 5 月,全國護師的執業登記,就減少了 795 名,而疫情最為嚴峻的雙北,也因為人力不足導致工作量爆增、壓力過重,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1 到 5 月台北市就流失 256 名、新北市則少了101 名執登護理人員,護理師的人力缺口問題,在疫情爆發後更顯嚴峻。
     
    (關於護理師這段時間面對的衝擊與壓力,這篇報導有更多詳實內容:https://reurl.cc/XWLQ0E)
     
    在這場面對疫情的戰役中,最前線的醫療人員替我們擋下了許多危難,但是,此刻的他們,處境卻是孤立無援。
     
    我們實在不應該讓一線的醫護人員,獨自負重前行。
     
    面對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必須改善最基本的勞動條件,無論是降低護病比、準時核發加班費與防疫津貼,或是疫情嚴峻期間提供更高的薪資報酬、休息住宿場所的協助等等,都是我們應該給予護理人員們,最基本的保障與報酬。
     
    除此之外,護理師們這段時間以來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也應該予以協助。
     
    一直以來,我們都非常關注心理健康的議題,去年 5 月在處理紓困預算時,我便要求衛福部應成立「心理衛生小組」,密切關注防疫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不僅要在疫情期間持續提供協助,並且在疫情趨緩之後也要保持追蹤,希望讓一線人員身心狀態獲得照顧;當時,衛福部對於此提案也給予正面回應,表示會結合身心科等資源,並規劃醫護人員的評估量表等,希望在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上,給予足夠的支持與協助。
     
    未來,我也將持續關注並協助改善一線醫療人員的處境與待遇,無論是基本的外在支持,或是對於心理健康的協助,希望能減輕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重擔。

  • 傷口評估量表 在 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24 17:24:30
    有 615 人按讚

    [短暫悲慘又失敗的母奶人生]

    這篇單純是"失敗"的經驗分享
    沒有什麼有科學根據的內容而且文長
    如果是母奶的死忠支持者請直接跳過😂
    會分享這篇其實也掙扎很久
    後來因為網路上大部分找到的都是成功案例
    想想也許這篇可以給部分媽媽一點安慰才決定po出

    雖然自己是營養師
    但其實對母乳哺育的概念極差
    (這邊指的不是母乳的營養而是哺乳的方式以及過程)
    懷孕期間因為工作忙碌
    沒有特別為"餵母奶"這件事情做任何功課
    加上身邊很多成功餵母奶的媽媽
    天(愚)真(蠢)地覺得既然母奶是給寶寶最好的禮物
    那麼應該非常自然而且容易上手

    在醫院生完後的4個小時內
    護理師就推著寶寶進來問我要不要親餵
    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當然要餵母奶啊!
    麵團吸允的時候其實會不舒服,但我還是餵得很開心
    接下來就每四個小時親餵一次,半夜也是照樣餵
    但是我一點都不覺得辛苦而覺得很甜蜜開心
    開心的時刻直到出院前的最後一餐
    雖然已經親餵了30分鐘但麵團還是一直哭
    而且生理性脫水從出生的2615g下降到2420g
    所以護理師就幫忙餵了麵團15mL的配方奶

    到了月子中心
    第一餐護理師推麵團進來讓我親餵
    才喝了5分鐘,我就流血了😱
    因為流血的量有點多還流到麵團的衣服上
    護理師建議我先休息幾餐讓傷口恢復
    所以麵團就被推去嬰兒室餵配方奶了
    而且立刻被餵了60mL配方奶

    接下來的一天中
    因為缺乏知識不知道沒有親餵一定要定時擠奶
    等我意識到不對勁的時候,已經變成石。頭。奶了
    胸部整個發燙發熱加上刺痛,躺著比坐著更不舒服
    晚上碰到月中的天使護理師幫我手擠才稍微舒緩
    解決石頭奶最好的方式就是親餵
    所以我又開始嘗試親餵
    但是!!!

    麵團才喝了一天的奶瓶就不肯被親餵了!!!!

    每次推進來要親餵都哭得歇斯底里一直抗拒
    到最後我覺得非常挫敗
    每次麵團崩潰大哭我也跟著落淚
    就這樣試了好幾餐之後
    護理師推測可能是因為我的母奶量太少麵團才這麼抗拒
    建議我先改成每餐都手擠乳
    (無知的我以前完全不知道手擠乳這回事,
    以為一開始就可以用機器吸了)
    等把母奶的量衝上來之後再試試看親餵
    所以我就開始了手擠乳的日子
    每邊擠20-30分鐘,一次擠將近一個小時
    然後每4個小時擠一次
    半夜也要起床開著小夜燈彎腰擠

    因為是第一胎母愛爆棚
    即使是瓶餵,除了半夜的那兩次之外
    我都還是請護理師把麵團推進房間給我餵
    所以一天的24小時當中
    每四小時要擠一次奶,另外一個每四小時要餵奶
    剩下的時間要吃量非常多的月子餐還要洗澡
    幾乎沒怎麼睡覺
    最悲慘的是我的母奶量非常非常的少
    到產後第8天兩邊擠到一個小時才只有15mL母奶!
    為了要追奶我每天喝到4000mL左右的湯湯水水
    各種可以發奶的食物都拼命吃
    也買了黑麥汁、鮮奶茶來喝
    但是母奶的量就是少得可憐而且沒甚麼進步
    每次拿著儲乳瓶回嬰兒室繳交的時候
    看著別的媽媽都已經是半瓶甚至一瓶的產量
    就覺得非常的丟臉😥😥😥

    不只睡眠不足,手擠乳也非常辛苦
    擠到快要板機指、腰酸背痛、胸部瘀青而且出現硬塊
    所以在產後第10天的時候去找了泌乳顧問
    顧問教了我完全不會痛的溫柔手擠乳方式
    並且告訴我我的硬塊不是塞奶
    而是因為擠奶太用力導致裡面的組織發炎
    建議我先使用溫柔手擠乳的方式讓發炎的部分慢慢消炎
    因為第一次體驗到完全不痛的擠奶方式
    學會溫柔手擠乳的我覺得非常驚喜
    但回月中之後第一次自己擠

    發現這種方法無法用瓶子接到母奶😱😱😱
    母奶會沿著手流下去,弄得滿身都是
    所以我又陷入憂鬱了......

    在月中的日子
    為了母奶無法好好睡覺,連好不容易睡著都在做惡夢
    醒著的時候動不動就落淚
    也沒有辦法好好體會成為媽媽的喜悅
    填心情評估量表時分數糟糕到不行還要被追蹤
    護理師原本建議母奶量要超過30mL才能換擠乳器
    但因為我擠到手太痛了,在20mL時就嘗試了擠乳器
    就這樣靠著擠乳器硬是撐到出月中
    出月中時我的母奶產量每次還是只有40mL
    而麵團一次已經喝到120mL的奶量

    麵包媽聽到我悲慘的餵母奶過程
    安慰我說她當年連一滴母奶都擠不出來
    (所以我的量少可能是遺傳!?)
    我跟弟弟都是喝配方奶長大,建議我只要盡力就好

    出月中之後我先回娘家
    跟麵團24小時相處後發現麵團是個無法"'放下"的孩子
    他白天連睡著都要抱在手上,一放下就會立刻醒來大哭
    但因為再娘家有媽媽可以幫忙,我還是繼續擠奶
    直到要回自己家前,考量到之後一打一
    如果在擠奶的時候麵團大哭我一定會崩潰
    所以在滿月之後就把母奶退掉了
    而直到滿月我的產量也只有一次60mL

    身為營養師
    我非常清楚母奶對寶寶真的有非常多好處
    所以直到退掉奶的頭幾天我還是很憂鬱常常落淚
    覺得自己連母奶都做不到真的是很失敗的媽媽

    但是好多朋友都告訴我
    "有開心的媽媽才有開心的小孩"

    現在雖然我全部都餵配方奶
    但已經努力從憂鬱的情緒中走出來
    而麵團喝配方奶也是長得非常好
    他出生時很小,但是2個半月多已經6公斤
    而且有大大的嘴邊肉跟肥肥的雙下巴以及腿庫
    (為了忠實呈現這部分故意由下往上拍照)
    現在每天看著他我都覺得很開心
    (雖然白天還是要抱著睡覺😂😂😂)

    最後我要向所有餵母乳的媽媽致敬
    不論是親餵還是擠出來瓶餵
    妳們真的非常非常了不起!!!!!
    並且建議懷孕中的準媽媽們
    如果妳們未來想要餵母乳(當然母乳還是最好的)
    可以事先做功課,未來餵母奶應該會比較順利!
    我的好朋友比我早一個半月生產
    她在懷孕時就做足了功課
    現在是非常順利而且沒碰到什麼困難的母奶媽媽
    而如果各種努力都做過了還是無法繼續餵母奶
    也不要像我一樣責怪自己造成心情憂鬱喔!

    #營養麵包 #失敗的母乳人生分享
    #寫完覺得文章好像沒有表達出當時我的崩潰程度XD
    #看這張照片覺得麵團的臉真的好像麵團啊X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