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傷口癒合分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傷口癒合分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傷口癒合分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傷口癒合分級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郭岱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直人不負責影評之 Detention 「 Detention 」英語翻譯是「留校察看」或「拘留」、「隔離」的意思。過去高中職會將頑皮犯錯的學生,於放學時,當同學都回家的時留校輔導。現今的「留校察看」則指學生行為符合退學要件,但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繼續留校觀察,但需要做一些公共服務,並接受生...

  • 傷口癒合分級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27 01:46:11
    有 87 人按讚

    小直人不負責影評之 Detention

    「 Detention 」英語翻譯是「留校察看」或「拘留」、「隔離」的意思。過去高中職會將頑皮犯錯的學生,於放學時,當同學都回家的時留校輔導。現今的「留校察看」則指學生行為符合退學要件,但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繼續留校觀察,但需要做一些公共服務,並接受生活輔導組的紀錄與審核。

    ==以下完整爆雷,還沒看電影的就先略過==

    《返校》女主角方芮欣是名模範生,但她家中遭逢事故,擔任軍官的爸爸收賄,還是懷疑丈夫外遇的媽媽拿帳本去檢舉告密的,於是需要有老師拉一把,「課後輔導」一番,但沒想到兩人萌生淡淡的愛意,除了半夜畫水仙,還約會看電影。「師生戀」也是禁忌,不能曝光更不能明著來,但若把「讀書會」閱讀一些支持獨立運動的作品、詩集,拿來並列,或將如《雨夜花》等歌曲、乃至於布袋戲等創作「被禁止,讓人沒法明擺著喜歡」,似乎有點怪。

    有人評論導演「神還原」遊戲場景與氣氛,我沒有玩過該遊戲,無從評論。但是整體驚悚與肅殺氣氛營造得很好,有些場景略嫌血腥殘酷,但我真正被嚇到的地方,只有外省人校工高伯伯拍桌子那一下。他自嘲征戰沙場,只是收了幾根菸,卻被說是「通匪」、「協助叛亂份子」,大概真的很不滿,尤其在那個「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的年代。不過其實當今的台灣,又有何不同?動輒會被冠上「賣台」、「通匪」的紅帽,還要立法抓「中共同路人」。

    「告密者」與「抓耙仔」在戒嚴年代,出自恐懼或求生,不得不做出這樣的事情,但本片女主角與男主角,害死同校師生的原因,是出於「嫉妒」與愚蠢的「獻殷勤」。

    泰戈爾的詩「樹葉有愛時/便化成花朵/花朵敬拜/結出果實」,真的很美。但本片的「禁忌師生戀」卻造就了嫉妒、惡意與仇恨,女主角利用了當時戒嚴時代,人人舉報匪諜的時機,利用禁書去排除異己,打擊情敵。「要是他不在,就好了」這句台詞,最早出現在本片是那個求神擲筊拜偶像,活在懷疑中的方芮欣母親,的確,有其母必有其女,方芮欣如法炮製,從借書到向白教官舉報,儘管這場水仙白鹿的師生戀,發於情,止乎禮,但卻敗於「妒」,更讓所愛者喪命槍下。

    方芮欣選擇留在翠華中學,此情節安排合乎片名「 Detention 」,留在學校裡的都是「犯錯」的人,只是這個「錯」或「罪」是被強加、莫須有,或者是出自「人性的醜惡」。學弟魏仲廷,翻出了校門,他也是因著「愛」,把書拿給方芮欣,但卻不知道借書的「用途」是拿來剷除情敵—音樂老師殷翠涵,更間接害死了讀書會的其他成員。

    魏仲廷最後回到即將拆除蓋大樓的翠華中學,穿著白色外套,綠色 polo 衫,他找出張老師當時的「情書」,信中最後三個字是:「致自由」,所以是告訴方芮欣,原諒她因著人性的軟弱而告密?還是在那個師生戀不被允許(現在好像無妨?),可迎向自由戀愛的時代嗎?

    電影中提及的禁書日本作者廚川白村撰寫的《苦悶的象徵》,被禁的原因是因為譯者是魯迅。該作中有句話值得一提:「…負了重傷,沉著血,苦悶著,悲哀著,然而放不下,忘不掉的時候,在這時候,人類所發出來的詛咒、憤激、讚嘆、企慕、歡呼的聲音,不就是文藝嗎?」很多人忘不掉過去的歷史悲劇傷痕,有所詛咒、悲憤,甚至將其轉化為各類創作,依此邏輯,是文藝。但是有意運用這些文藝作品,揭開已經結痂等待癒合的瘡疤,又或者像片中拿小刀割開魏仲廷的咽喉,流淌出泊泊的鮮血,創造出新的傷口,只為拿出那本「作為通匪證據,製造出更多受害者」的禁書?

    最後我要說的是,電影並非不能碰觸政治議題,但若跟以前某大賣場拍攝鬼月廣告一樣,玩笑開過頭,不夠嚴肅、尊重,就不是「下架」那麼簡單容易。如果明明知道某國言論不自由,甚至不能開國家領導人玩笑,卻硬要用篆體把符咒寫上「習近平小熊維尼」,這雖然是創作自由,但就必須自己去承擔,被封鎖、下架的風險。或直接把遊戲翻譯成英語,銷往擁有言論自由的國家,但若本來就沒打算到對岸播映就無需考慮這些,被禁被延後上映,都是自然,也都不用敲鑼打鼓了,當然被一些偏激的某粉揚言封殺,不也是原本就可能發生的嗎?

    電影《返校》拍得好不好是一回事,票房好不好也是一回事,賣座也不代表大家都同意電影導演,或原遊戲想要倡導的史觀。透過「消費」(這兩個字不夠精準,但商業電影本就是找好的題材來促銷),透過「重現」(這也不夠精準,因為怎樣都無法忠實再現)歷史悲劇或白色恐怖,若可達到營利,當然很棒。但是「國家殺人」的議題,對於不自由的國度來說,除非能做出比小熊維尼符咒更精細的「彩蛋」,(如果拍片目的也包含了反諷對岸的話),就能達到又能登陸,又能彰顯台灣自由民主,商業與政治上的「雙贏」。

    《返校》先前傳出在香港上映日期遭延遲,香港的電影公司 24 日宣布,正式定檔 12 月 5 日。至於「內容審查」刪修仍需要依照當地的規定。別的國家能夠接受到什麼程度,真的就是其他國家的事情了。

    至於,看完電影,我真的也看不出來電影是在高雄拍的,但片頭字幕有一家電影公司叫做「高雄人」我看到了。我想批判的是,高雄市前文化局長把《返校》拉進了政治戰場,沒有人會不支持國片,除非國片拍得爛,引用現任文化局長所說:「文化事務不該成為政治鬥爭工具」,其實大可建議高雄市文化局,可以和白色恐怖中受難者家屬,諸如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請這些機構來包場看電影都行。

    台灣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低落的人權負面形象,台灣現在的歷史課本都有說!我們也不能僅僅去「重溫」那些歷史傷痛,而沒有更積極的作為,《返校》的上映能夠激發民眾討論,甚至是對於言論自由的關注,更甚者促成高雄觀光、對台灣的民主自由價值更加讚賞,不是更好?每個人看完電影,都可以自由闡述自己對電影的看法,這也是言論自由寶貴之處,而不是變成有人批評剪輯很亂(我看完的確有些交叉剪輯會讓大家摸不著頭緒,黑白與彩色顏色區隔,時空跳躍性,真的不能睡著,會看迷糊。)或是給電影負面評價,就說被打成「政治不正確」、「否定過去的歷史」

    最後我一樣要說,有意要利用《返校》來攻擊過去可惡的、專制獨裁的國民黨的朋友們,真的讓文藝歸文藝、政治歸政治,我前面也提到了,儘管政黨輪替了,但「抓匪諜還是現在進行式」。俗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可以當戲迷,但不宜入戲,或延伸出其他枝節,那就太 over 了,這部電影也沒那麼偉大。(當然也鼓勵教育部可列為歷史活用教材,可延伸探討很多當時的歷史事件,但高中職以下學校,還是要遵守電影分級制,片中部分情節,可能也不宜播,畢竟家長對師生戀,也有不同看法。)

    #小直人不負責影評 #返校 #方芮欣 #政治 #文藝

  • 傷口癒合分級 在 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1-25 13:05:42
    有 44 人按讚


    門診如果一定要減10%的話…
    減掉的會是看感冒的病人?
    還是那些傷口很難癒合的患者?
    大家用常理想想

    打空檔的引擎,不可能讓車子前進!

    今天下午,我去參加了一個與健保總額相關的臨時會議。

    討論的議題是衛生福利部的一個新命令與新政策:【107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件數降低2%,即不得超過106年之98%,超過部份,按該院門診每人次平均點數,不予分配】。

    這個新政策,其實和衛福部部下令,107年全國民眾感冒的次數要比106年減少2%。是一樣的。

    衛福部為什麼會有這個命令? 其實是因為106年衛福部也實施了一個新政策,要求106年的醫學中心與與區域醫院,要減少門診初級照護的案件數10%,也就是要求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要減少所謂的「輕症病人」10%。

    去年的政策,弄得從北到南的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代表,也在今天同樣的會議上,幾乎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在討論。

    先是討論什麼叫「初級照護」,該如何定義? 該用哪些疾病分類碼來界定?
    有了第一版的定義之後,第二次的會議,大家又發現原來的定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醫院會要求醫師下診斷碼的時候,用很接近但不屬於健保署定義的「初級照護」定義的診斷碼。這樣既能勉強符合專業,但又不會被健保署扣錢。

    這個政策的目的,是要實施「分級醫療」。但是要實施分級醫療,不是該要求民眾有病先去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不要立刻就衝到大醫院去,才是正本清源的辦法。而不是要求醫院要減少看「初級照護」的病人。

    因為腳長在民眾身上,民眾生了病,自己考慮了生病是不是嚴重、到哪裏看病、方不方便、要花多少錢之後,自己會作出對他自己最有利的選擇。醫院就算再希望病人多多來看病,病人如果就是不來,醫院也沒辦法,不是嗎?

    就算醫院用車去載,也得民眾肯上車才行啊!

    無論如何,這個「醫學中心醫域醫院,初級照護106年要比105年要減少10%」的政策,我在會議上看到許多醫學中心的院長們怨聲載道。但因為都是院長副院長,實在沒人敢站起來嗆健保署說,這個政策完全錯誤。結果弄了一整年,今年沒人再提。

    今年衛福部又出了另一個新招。這次改為【107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件數降低2%,即不得超過106年之98%,超過部份,按該院門診每人次平均點數,不予分配】。

    新政策的目的,仍然是要落實分級醫療。

    如果分級醫療,可以用衛福部的一聲令下,就可以作到的話。
    那衛福部乾脆一聲令下,107年醫學中心的門診要減少20%,醫域醫院要減10%。這樣不是立即就作到分級醫療了嗎?

    衛福部既然要下令,為什麼不就這麼下令,不就立即達成了分級醫療的政績嗎?

    這麼一聲令下,要求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門診要少2%,如果作不到就要扣錢。這樣就作到了分級醫療嗎?有這麼簡單嗎?

    民眾的就醫行為,會因為衛福部的一聲令下就改變嗎?

    我相信所有的醫界朋友們,應該都會同意,如果真要作到分級醫療,一定要從限制民眾不可以隨意就醫,不可以愛到哪裏去看就到哪裏去看,不可以早上去A醫院下午去B醫院,這些限制民眾就醫的便利性開始。

    光是恐嚇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要求門診要減量2%,而且不減量就要扣錢,卻完全不限制病人想怎麼看就怎麼看,想到哪裏看就到哪裏看,門診病人又怎麼可能減量呢?

    這就好像衛福部也可以下令,明年罹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要比今年減少2%。但衛福部如果不去從多打疫苗、多提昇民眾的保護意識作起,只是下令要全民107年要比106年減少2%的流感病例。

    可能嗎?

    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因為只有看病才能賺到健保給付,於是大家為了醫院與醫師的收入,全部都在努力看病。但病人卻就只有這麼多,結果在會議上,小、中、大這些不同層級的醫院代表,全都為了能否多看一點的病人,能否多增加一些收入而爭執著。

    我知道醫院的院長們,為了醫院沒人敢得罪健保署,只好敢怒不敢言。
    我只好替他們說話,明白向會議主席說,衛福部的這個政策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這是完全眛於現實,不敢面對真正的問題,不敢開始限制民眾的「過度自由就醫權」,只會壓迫醫院吃定醫院的「虛幻式分級醫療」。

    台灣地小人稠交通方便。所有民眾生病之後,當然會想到設備最好,名醫最多的醫學中心去趕快把病治好。

    等到人生病之後,再來要求他遵守醫療分級,先到診所再到小醫院再到大醫院去看病,當然不可能。

    台灣的確該作好醫療分級,但要作好醫療分級,要先努力開始作「健康分工」。

    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看感冒,而是作好慢性病控制、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等等,這些讓人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的「顧健康」這些工作。

    健保的支付標準更該大幅修改,讓努力作好這些工作的診所醫院,也能拿到和看病一樣多的給付。

    這些工作作得好之後,急診、重症自然會減少。比較不複雜的、比較例行性的醫療處置,已經有一定的處理流程,就可以在區域醫院層級處理。

    要開心、開腦、換腎、困難的心導管、癌症化療、放射治療、標靶藥物…自然就會向醫學中心集中。

    衛福部用一紙公文,一聲令下,就想作到分級醫療,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只是這個不會有效果的錯誤政策,已經讓北、中、南、東超過50位以上的醫院代表們,今天下午爭執了三小時。

    因為長官有令,健保署也只能硬著頭皮執行。看來沒多久,這麼多位代表又全部要再開會一次,來研究如何來執行長官交辦的錯誤政策。

    打空檔的引擎,不可能讓車子前進。
    司機明知引擎打空檔,卻還要所有乘客下來一起推車,又怎麼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