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債券etf配息所得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債券etf配息所得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債券etf配息所得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債券etf配息所得稅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過去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投資標的往往是基金,高收費的境外基金。 基金本身的高費用,再加上保單本身的成本與付給銷售人員的佣金,造成這類保單對資產累積相當不利。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台灣保險業界開始出現與流行的’類全委保單”。 這種投資型保單,不是直接把基金作為讓保戶選擇的投資標的。而是把”全權...

  • 債券etf配息所得稅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3 07:58:02
    有 54 人按讚


    過去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投資標的往往是基金,高收費的境外基金。

    基金本身的高費用,再加上保單本身的成本與付給銷售人員的佣金,造成這類保單對資產累積相當不利。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台灣保險業界開始出現與流行的’類全委保單”。

    這種投資型保單,不是直接把基金作為讓保戶選擇的投資標的。而是把”全權委託帳戶”作為投資選項。

    譬如”摩根多重趨勢收益組合”這個全委帳戶,在保險公司網頁可以查到這樣的資料

    從”投資標的”一欄可以看到,這個帳戶不是替投資人去買股票與債券,是去買其他境外基金ETF。(其實是以境外基金為主)

    帳戶經理費是1.7%。也就說,保戶透過這個全委帳戶投資,不僅會被收取帳戶本身1.7%的經理費,還要交基金的內扣費用。是雙重的高收費。

    而且請注意,這個帳戶收取1.7%的費用率,替投資人管理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

    這是一個全球股債分配的投資組合。股票部位就分成美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債券分成政府債、新興市場債、高收債與企業債。整體股債比是64:36。

    一般境外基金界的”高收費慣例”,是股票型基金經理費1.5%,債券型基金0.75%。(這是經理費而已喔,內扣總開銷到達2-3%以上者,所在多有。)

    這個全委帳戶,不論是六成的股票部位,或是近四成的債券部位,全部向投資人收取1.7%的超高費用。

    而且這個帳戶還不用分析公司財務或政府信用,來挑選股票與債券。它就是替你選現成的基金組成投資組合。

    這樣一個青年旅館等級的陽春服務,資產管理公司收取五星飯店等級的收費。有多少資金在享受這樣”高級的服務”呢?

    從圖中的”帳戶規模”可以看到,是5.65億美金,近150億台幣。

    這些錢的主人在付出這樣的高費用後,日後出國恐怕必須拮据的在一、兩星飯店中做選擇,而賣出這些產品與經營這個帳戶的從業人員,因為豐厚的收入,則可以入住五星飯店。

    這會不會太諷刺了?有甚麼必要這樣大方出讓自己的資產讓別人享受呢?

    自己的資產,該為自己服務啊!

    這個帳戶主要投資的基金如表:

    可以看到除了第三大持股是一隻低成本的標普500 ETF之外,其他都是境外基金。而且沒有意外,摩根的帳戶投資的就是摩根的基金。

    但這種”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運作方式,等同這個帳戶的管理者就說:

    ”OK,我需要幾個標的,分別投資美國股市、歐洲股市、日本股市、全球高收債、與全球政府債。我們公司針對這些市場分別有發行哪些基金,名單給我,我就是選這些標的。”

    請問,這還需要選嗎?就是那幾支基金啊。這樣的”服務”,跟你收每年1.7%。

    1.7%是帳戶本身的收費。它投資的基金當然還有收費,如下表:

    前十大標的個別比重加起來達整個投資組合87%。加權總開銷,是0.81%。

    也就說帳戶管理費1.7%,加上它所投入的基金每年0.81%的費用,一年就可以吃掉2.5%的資產總價值。

    假如這個投資組合,一年的整體自然現金配息率也就剛好是2.5%的話。一年2.5%的費用率,會把配息全部吃光。投資人等於為這個所得,交出100%的”稅率”。不過不是政府課稅,是基金公司”課稅”。

    假如政府收40%、50%的所得稅,就會讓人民受不了了。金融業者可以對配息所得收取高達100%的”稅率”,還有上百億的資金毫無所覺得投入其中。

    複雜收費模式成的理解困難與業者的努力掩飾,不能不說是”效果宏大”。

    這個高額收費也沒有意外的,對績效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到2020八月31日為止,這個帳戶的五年累積總報酬是31.97%。(含撥回報酬率)

    簡單投資全球股市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10.22%,累積總報酬62.67%。中期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3.27%,累積總報酬17.45%。

    簡單的以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44.6%。遠遠勝過這個管理帳戶31.97%的報酬。(註)

    摩根全權委託帳戶,高風險資產比重較高,低風險資產部位也去冒更多的風險,聘請了一位全權帳戶經理人,還有十幾個專業基金經理人,努力了五年的成果是:

    ”更高的風險與更低的報酬。”

    這種做法似乎是一個慣例。譬如我們看國泰人壽委託聯博的全球成長收益帳戶。

    聯博帳戶三年累積總報酬是10.28%。

    全球股市ETF,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8.74%,累積總報酬28.58%。高評等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4.24%,累積總報酬13.27%。

    簡單固定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22%。遠遠勝過聯博帳戶10%的報酬。其實光是全部投資美國公債,13%的累積報酬就贏過這個帳戶了。

    然後聯博的說明單張上還寫著這樣的”帳戶特色”

    "動態資產配置,獨家資產配置策略,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

    獨家?靈活?

    完全不是獨家,一點也不靈活的固定股債比60:40,就贏你了耶。

    表面話講得漂亮,實際成果難看。似乎是主動資產管理界一種很難避免的尷尬。

    透過這類帳戶投資,投資人幾乎可以確保自己將付出更高的費用,然後拿到更差的成果。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9/1.html

  • 債券etf配息所得稅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23 07:54:20
    有 1,472 人按讚

    過去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投資標的往往是基金,高收費的境外基金。

    基金本身的高費用,再加上保單本身的成本與付給銷售人員的佣金,造成這類保單對資產累積相當不利。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台灣保險業界開始出現與流行的’類全委保單”。

    這種投資型保單,不是直接把基金作為讓保戶選擇的投資標的。而是把”全權委託帳戶”作為投資選項。

    譬如”摩根多重趨勢收益組合”這個全委帳戶,在保險公司網頁可以查到這樣的資料

    從”投資標的”一欄可以看到,這個帳戶不是替投資人去買股票與債券,是去買其他境外基金ETF。(其實是以境外基金為主)

    帳戶經理費是1.7%。也就說,保戶透過這個全委帳戶投資,不僅會被收取帳戶本身1.7%的經理費,還要交基金的內扣費用。是雙重的高收費。

    而且請注意,這個帳戶收取1.7%的費用率,替投資人管理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

    這是一個全球股債分配的投資組合。股票部位就分成美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債券分成政府債、新興市場債、高收債與企業債。整體股債比是64:36。

    一般境外基金界的”高收費慣例”,是股票型基金經理費1.5%,債券型基金0.75%。(這是經理費而已喔,內扣總開銷到達2-3%以上者,所在多有。)

    這個全委帳戶,不論是六成的股票部位,或是近四成的債券部位,全部向投資人收取1.7%的超高費用。

    而且這個帳戶還不用分析公司財務或政府信用,來挑選股票與債券。它就是替你選現成的基金組成投資組合。

    這樣一個青年旅館等級的陽春服務,資產管理公司收取五星飯店等級的收費。有多少資金在享受這樣”高級的服務”呢?

    從圖中的”帳戶規模”可以看到,是5.65億美金,近150億台幣。

    這些錢的主人在付出這樣的高費用後,日後出國恐怕必須拮据的在一、兩星飯店中做選擇,而賣出這些產品與經營這個帳戶的從業人員,因為豐厚的收入,則可以入住五星飯店。

    這會不會太諷刺了?有甚麼必要這樣大方出讓自己的資產讓別人享受呢?

    自己的資產,該為自己服務啊!

    這個帳戶主要投資的基金如表:

    可以看到除了第三大持股是一隻低成本的標普500 ETF之外,其他都是境外基金。而且沒有意外,摩根的帳戶投資的就是摩根的基金。

    但這種”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運作方式,等同這個帳戶的管理者就說:

    ”OK,我需要幾個標的,分別投資美國股市、歐洲股市、日本股市、全球高收債、與全球政府債。我們公司針對這些市場分別有發行哪些基金,名單給我,我就是選這些標的。”

    請問,這還需要選嗎?就是那幾支基金啊。這樣的”服務”,跟你收每年1.7%。

    1.7%是帳戶本身的收費。它投資的基金當然還有收費,如下表:

    前十大標的個別比重加起來達整個投資組合87%。加權總開銷,是0.81%。

    也就說帳戶管理費1.7%,加上它所投入的基金每年0.81%的費用,一年就可以吃掉2.5%的資產總價值。

    假如這個投資組合,一年的整體自然現金配息率也就剛好是2.5%的話。一年2.5%的費用率,會把配息全部吃光。投資人等於為這個所得,交出100%的”稅率”。不過不是政府課稅,是基金公司”課稅”。

    假如政府收40%、50%的所得稅,就會讓人民受不了了。金融業者可以對配息所得收取高達100%的”稅率”,還有上百億的資金毫無所覺得投入其中。

    複雜收費模式成的理解困難與業者的努力掩飾,不能不說是”效果宏大”。

    這個高額收費也沒有意外的,對績效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到2020八月31日為止,這個帳戶的五年累積總報酬是31.97%。(含撥回報酬率)

    簡單投資全球股市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10.22%,累積總報酬62.67%。中期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3.27%,累積總報酬17.45%。

    簡單的以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44.6%。遠遠勝過這個管理帳戶31.97%的報酬。(註)

    摩根全權委託帳戶,高風險資產比重較高,低風險資產部位也去冒更多的風險,聘請了一位全權帳戶經理人,還有十幾個專業基金經理人,努力了五年的成果是:

    ”更高的風險與更低的報酬。”

    這種做法似乎是一個慣例。譬如我們看國泰人壽委託聯博的全球成長收益帳戶。

    聯博帳戶三年累積總報酬是10.28%。

    全球股市ETF,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8.74%,累積總報酬28.58%。高評等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4.24%,累積總報酬13.27%。

    簡單固定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22%。遠遠勝過聯博帳戶10%的報酬。其實光是全部投資美國公債,13%的累積報酬就贏過這個帳戶了。

    然後聯博的說明單張上還寫著這樣的”帳戶特色”

    "動態資產配置,獨家資產配置策略,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

    獨家?靈活?

    完全不是獨家,一點也不靈活的固定股債比60:40,就贏你了耶。

    表面話講得漂亮,實際成果難看。似乎是主動資產管理界一種很難避免的尷尬。

    透過這類帳戶投資,投資人幾乎可以確保自己將付出更高的費用,然後拿到更差的成果。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9/1.html

  • 債券etf配息所得稅 在 投資藝術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7-07 16:50:15
    有 11 人按讚

    不管大盤怎麼震盪,專欄過去介紹個股勝率仍高達86%
    恭喜專欄讀者聯發科大賺25.36%、韓國基金賺18%、統一賺14.2%,族繁不及備載歡迎查閱
    *************************
    各國央行緊縮方向不變,債券逢高見好就收
    隨著歐盟區經濟逐漸好轉、物價指數回穩,根據歐洲央行(ECB)本週四公布最新會議記錄顯示,決策成員進一步暗示市場,為即將開始撤走貨幣刺激舉措作準備持開放態度,歐洲央行準備逐步退出超低利率的刺激政策,並削減大規模購債規模(QE),引發市場恐慌心理,造成近期國際股市、債市同步下挫,德國公債殖利創18個月新高。從美國央行結束貨幣寬鬆政策QE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全球各主要央行開始慢慢由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適度緊縮,美國率先結束QE政策,領先全球開始升息,最近甚至要進一步縮減資產負債表,在美國帶動之下,相信全球各主要央行,將會同步採取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緊縮步驟應如同美國,先從結束QE開始,其次為升息,最後則是縮減資產負債表,緊縮的速度究竟會有多快,仍取決於物價上漲的速度,過去不斷與大家分享,全球央行只有一個敵人叫「通膨」,若通膨速度超過預期,央行升息的速度將會超乎想像的快,各國央行都以物價上漲率2%為目標,只有美國物價指數維持在2%左右,其餘各國物價上漲都遠低於2%,因此推論全球央行緊縮的速度不會太快,通常債券殖利率與央行的基準利率呈現正相關,而債券價格與債券殖利率走勢相反,也就是債券殖利率上揚,債券價格下跌,因此若大家手上有債券、債券相關基金、ETF,建議逢高分批出場。
    *************************
    台股多頭格局不變,投資朋友莫急、莫慌、莫害怕
    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明顯修正,重挫台灣投資信心,外資開始由買轉賣,帶動新台幣貶值,加上這兩週許多重量級的股票開始除權息,估計消失點數約100點左右,而台股始終能維持在10200點之上,仍屬於多頭走勢中的回檔格局,投資朋友不要過度慌張,任意出清持股,將來股市恢復多頭走勢時,一定會後悔莫及,從技術面來看,雖然指數跌破10300點,若加計除權息消失的點數,現在指數仍算守在10300之上,價格走勢也呈現價跌量縮的整理型態,正所謂五窮六絕七上吊,相信七月台股都能守在10200點之上,到了第三、第四季傳統電子產業的旺季,台股將有望再創近期新高,建議大家可以趁指數回檔,觀察是否有相對抗跌的個股,未來表現優於大盤的機會較高。
    *************************
    台達電、國泰金仍值得布局,投資等級債恭喜獲利了結
    美國FED最近討論縮減資產負債表,之前專欄有分享過,縮減資產負債表是印錢買債,將錢釋放到市場裡,希望能促進經濟成長,買了那麼多年債券之後,造成美國FED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大,因此縮減資產負債表就是FED要賣出之前買進的債券,收回市場過剩的資金,未來債券市場恐怕會出現大筆賣壓,因此專欄之前介紹的投資等級債,有買的投資朋友,建議獲利了結,加計每月配息,短短四個月獲利將近5%,另外,台股的部分,加權股價指數回檔,之前介紹的國泰金、台達電跌幅不大,還未布局的投資朋友,可以考慮長期投資。
    *************************
    台股重返萬點榮耀,填息權機率高
    台股進入除權息的旺季,大家最想問的一定是應該要參加除權息嗎?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考量的問題只有兩個1.是否回填息、2.要繳多少稅,首先,個股除權息之後,是否能填權息,取決於目前股價趨勢的強與弱,手上的個股如果是強勢類股,股價正在往上衝刺,通常很容易快速除權息,除權息可能會讓你完全沒感覺,反之,弱勢股除權息後,可能會進一步走弱,填息之路通常要等到市場再次關注這檔股票之後,今年台股重返萬點榮耀,指數只要能守在萬點之上,各類股都有表現機會,高點仍可期待,年底前填息、填權的機率很高。
    *************************
    中華民國萬萬稅,參與除權息關鍵看稅率
    其次關於稅率的問題,常常聽到電視上某財經雜誌社的老闆,抱怨台灣稅率世界第一,個人綜所稅率高達45%,公司發股利時,還要另外繳健保補充費,股利一半就不見了,相較於外資只要繳20%,內外資差距25%,這樣極不公平,造成內資都跑去買國外股票,實際上,台灣股利所得稅,是用個人綜合所得稅率,算出個人應該要繳的稅後,再算公司發放該股利繳了多少營業所得稅,兩者相比,若個人應該要繳的稅較高則繳其差額,反之,公司繳的稅較高,則政府要另外退稅,譬如個人的綜所稅率是45%,發放公司的營所稅率是20%,則個人要多繳25%,個人綜所稅率要到45%的人,年收入高達1000萬,所以結論是抱怨的雜誌社老闆----賺太多,所以才會繳很多,整體來看,今年年底前填權、填息的機率很高,建議稅率不高的投資朋友,可以參與除權息,說不定還有退稅的機會,反之,若稅率太高的投資朋友,建議除權息基準日前,先賣出持股,除權息後再買回持股,可以賺價差的40%左右,成本相較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