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債券型基金須留意的主要風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債券型基金須留意的主要風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債券型基金須留意的主要風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債券型基金須留意的主要風險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StockFeel 股感,來自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家早!又回到每週三但已經來到下午的 #全球總經茶水間☕️,一起來輕鬆關心市場 近期全球總經可謂動蕩不安,中國七月經濟數據普遍不佳、阿富汗的政局動盪,甚或美國聯準會可能於今年底前就會啟動 #縮減購債,投資人又該怎麼看待。 我們今天就專注討論美國的債券市場與債券型基金,順帶一提,文末的 📣 #茶水...

  • 債券型基金須留意的主要風險 在 StockFeel 股感,來自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5 15:00:34
    有 13 人按讚

    大家早!又回到每週三但已經來到下午的 #全球總經茶水間☕️,一起來輕鬆關心市場

    近期全球總經可謂動蕩不安,中國七月經濟數據普遍不佳、阿富汗的政局動盪,甚或美國聯準會可能於今年底前就會啟動 #縮減購債,投資人又該怎麼看待。
    我們今天就專注討論美國的債券市場與債券型基金,順帶一提,文末的 📣 #茶水間八卦Time📣 更新了限時優惠,有興趣的茶友可以參考看看~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來快速瀏覽本週全球總經與市場狀況吧~

    🌐 #全球總經大事件
    1.聯準會於 8/19 公布最新會議紀要,主要重點為:19 位與會委員多數贊同今年底前開始規劃 #縮減購債,但也強調「縮減購債的時機與升息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聯準會新聞稿置於留言處)

    2.接續上述,由於市場預期 #聯準會 於今年底前大機率將實施 #縮減購債,因此在上週五(8/20)造成美國各年期公債殖利率出現不同的反應,
    美國 2 年期與 10 年期公債分別上漲 0.44 個基點(報 0.2241%)、1.48 個基點(報 0.7817%);而美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則下降 0.2 個基點(報 1.8688%)。

    3. 最後,我們來關心基金市場。在美國各年期公債殖利率不同的漲、跌幅下,根據 EPFR 統計,債券市場在近一週有顯著的資金流入情形:高收益債(15.1億美元)、新興市場債(1.7億美元)、投資級債(90.5億美元),債券型基金買氣提高,惟投資人仍需留意未來的 #利率風險。

    🗞 #市場快讀
    本週的市場快讀,帶大家一起來認識債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為一籃子債券成分所組成,如果債券成分表現變好,自然就能提高債券型基金的收益 🚀
    而從上面的 #全球總經大事件 可以發現,目前的市場資金有明顯流向債市的情形,所以債券型基金的投資誘因也就相對提高。

    🔎 下文重點:
    https://www.stockfeel.com.tw/%E5%82%B5%E5%88%B8%E5%9E%8B%E5%9F%BA%E9%87%91%EF%BC%8C%E5%9B%BA%E5%AE%9A%E6%94%B6%E7%9B%8A%E7%9A%84%E5%A5%BD%E5%A4%A5%E4%BC%B4%EF%BC%81/
    1. 債券是什麼
    2. 債券身價怎麼計算
    3. 債券型基金是什麼

    📣 #茶水間八卦Time【夏季優惠特輯】 📣
    基富通夏季限時優惠開戶連結:https://reurl.cc/YO2RDX
    【折扣碼:STF01】,新戶享「 30 檔基金定期定額前 12 次 0 元手續費」(小資族奧運短跑衝刺 🚴‍♂️ 🚴‍♀️ )
    #全球總經茶水間,我們下週三見! #咖啡放這編

    ✏️【延伸閱讀放置留言處,歡迎茶友們自行取用】✏️

  • 債券型基金須留意的主要風險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3 07:58:02
    有 54 人按讚


    過去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投資標的往往是基金,高收費的境外基金。

    基金本身的高費用,再加上保單本身的成本與付給銷售人員的佣金,造成這類保單對資產累積相當不利。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台灣保險業界開始出現與流行的’類全委保單”。

    這種投資型保單,不是直接把基金作為讓保戶選擇的投資標的。而是把”全權委託帳戶”作為投資選項。

    譬如”摩根多重趨勢收益組合”這個全委帳戶,在保險公司網頁可以查到這樣的資料

    從”投資標的”一欄可以看到,這個帳戶不是替投資人去買股票與債券,是去買其他境外基金ETF。(其實是以境外基金為主)

    帳戶經理費是1.7%。也就說,保戶透過這個全委帳戶投資,不僅會被收取帳戶本身1.7%的經理費,還要交基金的內扣費用。是雙重的高收費。

    而且請注意,這個帳戶收取1.7%的費用率,替投資人管理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

    這是一個全球股債分配的投資組合。股票部位就分成美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債券分成政府債、新興市場債、高收債與企業債。整體股債比是64:36。

    一般境外基金界的”高收費慣例”,是股票型基金經理費1.5%,債券型基金0.75%。(這是經理費而已喔,內扣總開銷到達2-3%以上者,所在多有。)

    這個全委帳戶,不論是六成的股票部位,或是近四成的債券部位,全部向投資人收取1.7%的超高費用。

    而且這個帳戶還不用分析公司財務或政府信用,來挑選股票與債券。它就是替你選現成的基金組成投資組合。

    這樣一個青年旅館等級的陽春服務,資產管理公司收取五星飯店等級的收費。有多少資金在享受這樣”高級的服務”呢?

    從圖中的”帳戶規模”可以看到,是5.65億美金,近150億台幣。

    這些錢的主人在付出這樣的高費用後,日後出國恐怕必須拮据的在一、兩星飯店中做選擇,而賣出這些產品與經營這個帳戶的從業人員,因為豐厚的收入,則可以入住五星飯店。

    這會不會太諷刺了?有甚麼必要這樣大方出讓自己的資產讓別人享受呢?

    自己的資產,該為自己服務啊!

    這個帳戶主要投資的基金如表:

    可以看到除了第三大持股是一隻低成本的標普500 ETF之外,其他都是境外基金。而且沒有意外,摩根的帳戶投資的就是摩根的基金。

    但這種”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運作方式,等同這個帳戶的管理者就說:

    ”OK,我需要幾個標的,分別投資美國股市、歐洲股市、日本股市、全球高收債、與全球政府債。我們公司針對這些市場分別有發行哪些基金,名單給我,我就是選這些標的。”

    請問,這還需要選嗎?就是那幾支基金啊。這樣的”服務”,跟你收每年1.7%。

    1.7%是帳戶本身的收費。它投資的基金當然還有收費,如下表:

    前十大標的個別比重加起來達整個投資組合87%。加權總開銷,是0.81%。

    也就說帳戶管理費1.7%,加上它所投入的基金每年0.81%的費用,一年就可以吃掉2.5%的資產總價值。

    假如這個投資組合,一年的整體自然現金配息率也就剛好是2.5%的話。一年2.5%的費用率,會把配息全部吃光。投資人等於為這個所得,交出100%的”稅率”。不過不是政府課稅,是基金公司”課稅”。

    假如政府收40%、50%的所得稅,就會讓人民受不了了。金融業者可以對配息所得收取高達100%的”稅率”,還有上百億的資金毫無所覺得投入其中。

    複雜收費模式成的理解困難與業者的努力掩飾,不能不說是”效果宏大”。

    這個高額收費也沒有意外的,對績效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到2020八月31日為止,這個帳戶的五年累積總報酬是31.97%。(含撥回報酬率)

    簡單投資全球股市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10.22%,累積總報酬62.67%。中期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3.27%,累積總報酬17.45%。

    簡單的以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44.6%。遠遠勝過這個管理帳戶31.97%的報酬。(註)

    摩根全權委託帳戶,高風險資產比重較高,低風險資產部位也去冒更多的風險,聘請了一位全權帳戶經理人,還有十幾個專業基金經理人,努力了五年的成果是:

    ”更高的風險與更低的報酬。”

    這種做法似乎是一個慣例。譬如我們看國泰人壽委託聯博的全球成長收益帳戶。

    聯博帳戶三年累積總報酬是10.28%。

    全球股市ETF,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8.74%,累積總報酬28.58%。高評等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4.24%,累積總報酬13.27%。

    簡單固定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22%。遠遠勝過聯博帳戶10%的報酬。其實光是全部投資美國公債,13%的累積報酬就贏過這個帳戶了。

    然後聯博的說明單張上還寫著這樣的”帳戶特色”

    "動態資產配置,獨家資產配置策略,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

    獨家?靈活?

    完全不是獨家,一點也不靈活的固定股債比60:40,就贏你了耶。

    表面話講得漂亮,實際成果難看。似乎是主動資產管理界一種很難避免的尷尬。

    透過這類帳戶投資,投資人幾乎可以確保自己將付出更高的費用,然後拿到更差的成果。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9/1.html

  • 債券型基金須留意的主要風險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3 07:54:20
    有 1,472 人按讚

    過去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投資標的往往是基金,高收費的境外基金。

    基金本身的高費用,再加上保單本身的成本與付給銷售人員的佣金,造成這類保單對資產累積相當不利。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台灣保險業界開始出現與流行的’類全委保單”。

    這種投資型保單,不是直接把基金作為讓保戶選擇的投資標的。而是把”全權委託帳戶”作為投資選項。

    譬如”摩根多重趨勢收益組合”這個全委帳戶,在保險公司網頁可以查到這樣的資料

    從”投資標的”一欄可以看到,這個帳戶不是替投資人去買股票與債券,是去買其他境外基金ETF。(其實是以境外基金為主)

    帳戶經理費是1.7%。也就說,保戶透過這個全委帳戶投資,不僅會被收取帳戶本身1.7%的經理費,還要交基金的內扣費用。是雙重的高收費。

    而且請注意,這個帳戶收取1.7%的費用率,替投資人管理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

    這是一個全球股債分配的投資組合。股票部位就分成美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債券分成政府債、新興市場債、高收債與企業債。整體股債比是64:36。

    一般境外基金界的”高收費慣例”,是股票型基金經理費1.5%,債券型基金0.75%。(這是經理費而已喔,內扣總開銷到達2-3%以上者,所在多有。)

    這個全委帳戶,不論是六成的股票部位,或是近四成的債券部位,全部向投資人收取1.7%的超高費用。

    而且這個帳戶還不用分析公司財務或政府信用,來挑選股票與債券。它就是替你選現成的基金組成投資組合。

    這樣一個青年旅館等級的陽春服務,資產管理公司收取五星飯店等級的收費。有多少資金在享受這樣”高級的服務”呢?

    從圖中的”帳戶規模”可以看到,是5.65億美金,近150億台幣。

    這些錢的主人在付出這樣的高費用後,日後出國恐怕必須拮据的在一、兩星飯店中做選擇,而賣出這些產品與經營這個帳戶的從業人員,因為豐厚的收入,則可以入住五星飯店。

    這會不會太諷刺了?有甚麼必要這樣大方出讓自己的資產讓別人享受呢?

    自己的資產,該為自己服務啊!

    這個帳戶主要投資的基金如表:

    可以看到除了第三大持股是一隻低成本的標普500 ETF之外,其他都是境外基金。而且沒有意外,摩根的帳戶投資的就是摩根的基金。

    但這種”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運作方式,等同這個帳戶的管理者就說:

    ”OK,我需要幾個標的,分別投資美國股市、歐洲股市、日本股市、全球高收債、與全球政府債。我們公司針對這些市場分別有發行哪些基金,名單給我,我就是選這些標的。”

    請問,這還需要選嗎?就是那幾支基金啊。這樣的”服務”,跟你收每年1.7%。

    1.7%是帳戶本身的收費。它投資的基金當然還有收費,如下表:

    前十大標的個別比重加起來達整個投資組合87%。加權總開銷,是0.81%。

    也就說帳戶管理費1.7%,加上它所投入的基金每年0.81%的費用,一年就可以吃掉2.5%的資產總價值。

    假如這個投資組合,一年的整體自然現金配息率也就剛好是2.5%的話。一年2.5%的費用率,會把配息全部吃光。投資人等於為這個所得,交出100%的”稅率”。不過不是政府課稅,是基金公司”課稅”。

    假如政府收40%、50%的所得稅,就會讓人民受不了了。金融業者可以對配息所得收取高達100%的”稅率”,還有上百億的資金毫無所覺得投入其中。

    複雜收費模式成的理解困難與業者的努力掩飾,不能不說是”效果宏大”。

    這個高額收費也沒有意外的,對績效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到2020八月31日為止,這個帳戶的五年累積總報酬是31.97%。(含撥回報酬率)

    簡單投資全球股市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10.22%,累積總報酬62.67%。中期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3.27%,累積總報酬17.45%。

    簡單的以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44.6%。遠遠勝過這個管理帳戶31.97%的報酬。(註)

    摩根全權委託帳戶,高風險資產比重較高,低風險資產部位也去冒更多的風險,聘請了一位全權帳戶經理人,還有十幾個專業基金經理人,努力了五年的成果是:

    ”更高的風險與更低的報酬。”

    這種做法似乎是一個慣例。譬如我們看國泰人壽委託聯博的全球成長收益帳戶。

    聯博帳戶三年累積總報酬是10.28%。

    全球股市ETF,VT,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8.74%,累積總報酬28.58%。高評等美國公債ETF,IEI,同期間的年化報酬是4.24%,累積總報酬13.27%。

    簡單固定股債比60:40計算,總報酬約是22%。遠遠勝過聯博帳戶10%的報酬。其實光是全部投資美國公債,13%的累積報酬就贏過這個帳戶了。

    然後聯博的說明單張上還寫著這樣的”帳戶特色”

    "動態資產配置,獨家資產配置策略,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

    獨家?靈活?

    完全不是獨家,一點也不靈活的固定股債比60:40,就贏你了耶。

    表面話講得漂亮,實際成果難看。似乎是主動資產管理界一種很難避免的尷尬。

    透過這類帳戶投資,投資人幾乎可以確保自己將付出更高的費用,然後拿到更差的成果。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9/1.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