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債券價格計算機按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債券價格計算機按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債券價格計算機按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債券價格計算機按法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投資檢討月記_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 投資股市快要一年了,總結一下戰績:美股賠五萬台幣出場、台幣賠20萬出場。雖然說都賠錢,現在還是保留了少數兩支股票在其中,我沒有要放棄,只次重整腳步多觀望;都說在投資路上,要多跌倒幾次才能找到自己的節奏,雖然至今依舊是個賠錢韭菜,卻在每次失敗當中,找到不少心得與修正...

  • 債券價格計算機按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4 21:00:58
    有 1,831 人按讚

    #投資檢討月記_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
    投資股市快要一年了,總結一下戰績:美股賠五萬台幣出場、台幣賠20萬出場。雖然說都賠錢,現在還是保留了少數兩支股票在其中,我沒有要放棄,只次重整腳步多觀望;都說在投資路上,要多跌倒幾次才能找到自己的節奏,雖然至今依舊是個賠錢韭菜,卻在每次失敗當中,找到不少心得與修正。

    我犯了很多大家都有過的錯誤,譬如:
    股票漲了,明明內心很想賣掉,卻要問高手朋友該不該賣了?高手朋友說他沒要賣,我也就跟著不賣,結果後來遇到股災,跌到不得不停損出場,因為沒有本錢再讓它跌!仔細想想高手朋友可能買在相對低點,所以他能夠忍受的下跌範圍比我大;高手朋友可以帳面損失兩台超跑毫不變臉,因為這損失的錢只是他資產的一點點,但對我而言連一台超跑的身家都沒有,怎麼可以用別人的標準來橫量自己損益?

    #你要依照自己的財力設定買賣規則
    所以現在我設定了資本利得的個股,只要賺到5%就可以賣掉的規定,這要跟自己的貪念對抗,更需要有觀察市場的能力,於是怎麼觀察市場就很關鍵。

    #美股是不能忽略的基礎
    現在我留著的唯一一個個股,是看美股走勢而選的台股;當初美股賠錢後以為台股比較簡單真是大錯特錯,台股會跟著美股、美國政策走,基本功還是得回到能看懂美股,台股才可能更得心應手。

    #真的幫我留住錢的是配息與配股
    曾經兩週我就實際賺到十幾萬,接著發生什麼事?下個月我賠掉的錢是賺到的雙倍。個股進進出出結論是賠錢,而唯一真的確實入帳的是買ETF的配息,還有買了力積電的配股,讓我零成本就有好幾千元收益。所以買股票必須要做好分配計劃,大量的資產放在配息、配股的好標地,其實才是真的能穩健賺錢的方法之一。

    \

    我沒讓自己閒著,其實說穿了就是基本功很薄弱;既然都靜脈栓塞治療中無法運動,這週末我除了賺錢教授線上教練證照課,還在線上進補自己的美股基本功(誒~這樣是不是休息不夠多~)。

    我上了一個線上課非常棒,超適合剛要接觸股票市場的人,甚至適合讓青少年一起跟著學習。課程三個小時,很精實的從零學起,像我根本不懂什麼是債券,選擇權,但這個課程從股票(股息利得、資本利得)、ETF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債券(借款給公司,收債息)、選擇權(買權、賣權)、期貨(課程用一個預訂烤雞拿提貨卷的方式解析超生活超好懂)、法定貨幣、加密貨幣(限量、所以抗通膨)、原物料(能源、礦石、食物、紡織).....通通解釋得很清楚,如此一來你再去看美國財經新聞時,就會知道怎麼去學習解讀。

    這課程除了精實的基礎觀念,也帶我們學習為什麼要看美國政策,譬如:為什麼升降息對我們投資的影響大?因為當政策降息,大家存銀行賺不到錢,於是資金從銀行端流出,熱錢就會刺激經濟復甦;接著到處錢多多,供給追不上需求,於是商品價格上漲,開始物價通膨.....於是政府宣布升息、大家願意把錢存銀行,成為了循環。

    與美股高度相關的經濟指標又該怎麼看呢?這堂課也會教我們~~包含標普500指數、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指數、美國實質GDP(判別未來美股走勢)、失業率、美國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老實說最後能否在股海賺到錢,還是在於你懂不懂解讀財經現況與趨勢,這需要從頭到尾好好上課學習;接著就是有沒有「看清自己」。

    這堂課其實給我很大的衝擊,賺不到錢的原因之一在於「根本沒有目標與計畫」!誠如健身,都必須要有目標而後制定計劃,才可能達到目標,那為什麼學習理財的過程,沒有給自己股市投資的目標制定呢?於是我按照課程重新從腦科學檢定開始,檢測出來我是屬於「邏輯腦」與「感覺腦」並存的人,投資上適合「股息成長報酬」與「成長股」標的,真的爆炸準確~~因為實際上我不進出個股真的有難受,而之前也真的有賺到錢、選到好個股,只是沒有為自己設定好買賣規則,才會賠到錢;而買到股息成長的股票令心境更安穩,也是適合家庭穩健投資的方法~~這測驗可以免費做的喔~我會把測驗放在留言。

    我上股股學院的《3 小時學會用美股賺錢》,課前有免費的腦科學測試,測試自己適合的股票投資法;財務目標計算機,計算自己的收入支出之下何時可以累積第一桶金;最棒的是股股APP,幫助選擇美股好標地的軟體,可以幫助自己在還不熟悉看財報、讀K線時,選到適合自己的股票與ETF。這些都是免費的,而《3 小時學會用美股賺錢》線上課程,限時優惠 8 折,倒數最後 100 小時,不用 2 千元就可以學習完整的投資知識~很推薦給投資新手把握優惠,好好學習進補去。

    最後來個自我勉勵: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後獲得的,雖然我起步晚,但能累積財富才是邁向自由的轉戾點~~

    👉《3 小時學會用美股賺錢》
    課程網址:https://www.gugufund.com/jzmom

  • 債券價格計算機按法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3-26 19:10:00
    有 103 人按讚

    【天堂地獄,取決人性~~說謊者的撲克牌】

    「華爾街一頭挨著河,另一頭挨著墳墓。」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今天的〈投資選書讚〉,今天我要介紹的書是:〈說謊者的撲克牌〉。繁體書名:老千騙局。

    我們聊起華爾街,你腦海可能會有個畫面:西部牛仔決鬥。交易員必須面對各式挑戰,不能退縮,才有贏的機會。🏆

    本書作者:邁克.路易士,進入華爾街,可說是一場意外。

    他因為遠方親戚邀請參加了英國皇室上流社會的晚宴。而沒想到,在那遇見了一位董事夫人,這位夫人喜歡別人請教她問題,作者與她相談甚歡,在董事夫人知道作者有意願去投資銀行工作,即興安排了一場嚴苛的現場面試,作者通過了考驗,拿到所羅門公司的門票,最終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明星交易員。🎊

    邁克.路易士任職時間,正好經歷了80年代華爾街債券交易的火熱時光,他以親身經歷和接觸的同行,寫下了華爾街的故事。接下來我會整理4個重點,為你介紹本書的精華。💬

    ↠↠↠

    一、 說謊者的撲克牌

    說謊者的撲克牌,對交易師而言是個必玩的訓練遊戲。遊戲規則如下:2到10個人圍成一圈,每個人拿出一張美鈔,要盡可能欺騙別人,讓對方相信自己報出美鈔上的流水號。

    這像吹牛遊戲,按順時鐘開始,某個人開始叫牌,例如:3個6,接下來的人他可以加大數字(喊3個7),或增加數量(喊4個6),也可以選擇「異議」,當所有人都喊異議時,遊戲結束,大家打開自己的美鈔,分出勝負。💵

    這個遊戲在計算機率,你要考量流水號中出現3個6機率多少,不過對於高手來說,數學不是問題,難的是其他玩家的偽裝,當所有人將欺騙的技術運用得爐火純青,遊戲的難度就非常複雜了。

    債券交易師不斷反覆自問:「冒這樣的風險明智嗎?」「如何利用對手的疏忽?」「對手是虛張聲勢,還是確實有厲害的牌?」🤔

    真實的債券交易就如同說謊者的撲克牌,高盛公司、摩根史丹利、索羅門兄弟都在玩這個遊戲。債券交易師必須揣測對方的弱點、預見性、行為模式,來避免犯錯。

    ↠↠↠

    二、 分析師做什麼

    分析師其實不做分析,他們只是公司金融專家下的奴隸,金融專家負責股票和債券的談判跟文案,而分析師則將時間花在影印、校對、收集各式文件上投入大量時間,有的分析師甚至累倒在洗手間睡著。💤

    分析師們如此賣命,是因為薪水非常優渥。作者剛入職時的年薪,就已經是資深大學教授年薪的兩倍。

    但有趣的是,如果面試官問你為什麼想要這份工作,你千萬不能回答錢。面試官想聽的答案是:你熱愛挑戰、享受做出大筆交易的狂喜、與精英工作的愉快,就是不能提錢。🙅

    所以,分析師成為了一群囚犯。他們熱愛金錢,循規蹈矩,渴望成為同事中成功者的形象。

    所羅門公司非常希望培訓出「像他們自己的人」。敢作敢為,有能力也願意承擔巨大的風險。參與完培訓課程,你就成為一個精通業務的專家了(即使速度快得令人匪夷所思)。😮

    作者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發現最有價值的,並不是課程中給予的資料,而是口耳相傳的實戰故事。這裡面有一流的推銷員、交易員、金融專家,分享個人的心得體會。

    作者得到的收穫是:賺錢主要不是靠技術,而是眼光、堅持不懈、和運氣。

    ↠↠↠

    三、 債券交易的巔峰

    1975年,美國取消固定佣金制,從那之後,股票的交易量下滑,而債券市場逐漸活躍。人一生中最大的借錢,八九不離十是房貸(在台北要25年不吃不喝才有可能買間房),跟台灣向銀行貸款不同,美國人借房貸是去儲貸協會。🏘

    儲貸協會是一個特殊產物,他受到政府的支持與保護,「居者有其屋」在當時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口號,沒有國會議員敢公開反對。審核條件寬鬆,借款人數越來越多,未償還抵押貸款也急速增加,從1950年的550億美元,到1980年飆升到1.2萬億美元,這時抵押債券市場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美國股票市場總市值。

    所羅門公司很聰明,將這些類似的抵押貸款合併起來,包裝成債券商品,拿去市場交易,所羅門公司判斷,經濟發展,人口流動變大,購屋需求增加,這個生意非常看好。📈

    然而,1979年發生了大事!當時的美聯儲主席宣示:不再採取穩定利率的交易政策。市場的短期利率開始上漲,對儲貸協會經營產生危機,借越多錢出去,賠越多。

    「政府不會坐視不管的。」這是所羅門公司的賭注!

    這句話被不幸的言中了。政府在1981年9月救市,救濟儲貸協會。儲貸協會出售他們手上尚未到期的低息抵押貸款,拿到現金,去投資回報率更好的資產,損失呢?政府用稅收減免的方式買單。市場上出現幾千億美元的抵押債券生意,而當時有能力交易的,只有所羅門公司,所羅門公司趁勢賺了一大筆錢,並掌握了市場上所有的訊息、價格。💰

    賺錢太容易,公司開始不在意客戶。交易員只要負責交易就好,不在意未來漲跌,是否會造成客戶虧損,如果有人質疑,主管教訓你:你領公司的錢,而且客戶不長記性。

    ↠↠↠

    四、 墨守成規的悲劇

    華爾街競爭激烈,當所羅門公司沉浸賺大錢的喜悅,開始不思變革,想著吃老本。新產品「垃圾債券」橫空出世,因為信用評級不完美,有的垃圾債券風險低,卻擁有很高的報酬率,越來越多投行加入垃圾債券收購,但所羅門公司不願加入,他們沒有看到新商機嗎?有,但他們更熱衷在內部鬥爭。⚔

    所羅門公司擴張太快,導致後期他們招聘新員工毫無章法,作者加入時,就感受到一群毛頭小子沒經驗,只受幾個月訓練,要交易這麼大的資本不是很危險嗎?再者,各部門唯利是圖,曾經厲害帶領公司走向巔峰的靈魂人物~~拉涅利也不能倖免於難,10分鐘就被老闆掃地出門,公司氣氛黯淡,員工紛紛被挖角或跳槽,1997年,所羅門公司被花旗併購,成為了歷史名詞。👁

    ↠↠↠

    五、 天堂地獄?我的反思

    作者在1988年離開了所羅門公司,他會離開的原因,並不是預感公司出現了危機,而是工作的這些年,他的金錢觀被動搖,賺得越多,生活並沒有變好,作者意識到自己陷入了金錢遊戲,而無法自拔。

    最近讀了許多本投資的書,我發現悲劇,總是出乎意料的相似。有的富豪可以進入富比世雜誌排行榜上,卻又可以頃刻間破產,灰飛煙滅。😥

    我們常說金錢使人貪婪,愚昧。但在我看來,我認為更大的原因是:他們始終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如果他們生命的意義是錢,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曾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一個靠投機取巧有錢的富翁過世了,他的靈魂飄到了天堂的門口,想要進門,卻被天使一把攔住。天使站在門口,神情肅穆,略帶抱歉的口吻說:「抱歉!天堂的人數滿了,你不能進去。」

    富翁笑回:不會滿的!突然放聲大喊:「聽說地獄挖到石油拉,趕快去搶阿!」

    突然,天堂的門口被打開,一群人衝出來,急忙的往地獄方向奔跑,天使搖頭嘆息,富翁得意得笑,慢慢地走入天堂裡。👼

    一個人的精神層次,可以拓展他生命的寬度與深度。如果你一輩子汲汲營營只為了賺錢,最後就成為錢的奴隸,再也看不到更多的東西。

    這是我今天的心得。

    感謝你的閱讀,願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你我一起前行。

    我們下次見。

  • 債券價格計算機按法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6-19 16:50:49
    有 92 人按讚

    推薦大家看 邱國鷺的這本"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講了很多蠻重要的觀念,對我很有幫助。
    我來定期PO這本書的重點整理,
    今天繼續PO第二章~
    --------------------------
    第二章 人棄我取,逆向投資的關鍵

    #新興行業看需求,傳統行業看供給#
    新興行業講的是需求快速成長的事,不必糾結於供給。
    而傳統行業則只有控制供給,企業利 潤才能快速增長。
    過去12個月裡表現好的傳統行業要麼是寡頭行業,要麼是淘汰落後產能的 行業,
    二者的供給增長相對於需求而言都受到了有效控制。

    #行業集中度#
    很多人認為小股票的成長性普遍好於大股票。
    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麼大多數行業的集中度 就會越來越低。
    但是只要關注一下工程機械、汽車、家電、啤酒、原料藥、互聯網等眾多行 業,
    你就會發現這些行業的集中度在過去幾年都是持續提高的,
    這說明還是有許多行業裡的 大企業增長快於小企業。
    在這些行業裡,低估值、高成長的行業龍頭的投資價值就遠高於行 業內的小股票。

    #未得到、已失去與正擁有#
    以高估值買新興行業而落入成長陷阱的是沉迷於“未得到”,
    以低估值買夕陽行業而落入價值陷阱的是沉迷於“已失去”。
    投資中風險收益比最高的還是那些容易被低估的“正擁有”。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逆向投資,也不是所有急跌的股票都值得買入,
    畢竟,“不接下跌的飛刀”這句話是無數人得到了血的教訓之後總結出來的。
    一 只下跌的股票是否值得逆向投資的關鍵在於以下三點:

    首先,看估值是否夠低、是否已經過度反映了可能的壞消息。
    估值高的股票 本身估值下調的空間大,
    加上這類股票的未來增長預期同樣存在巨大下調空間,
    因此這種“戴維斯雙殺”導致的下跌一般持續時間長而且幅度大,
    剛開始暴跌時 不宜逆向投資。
    2011—2012年,
    A股計算機行業的許多“大眾情人”在估值和預 期利潤雙雙腰斬的背景下持續下跌了70%就是例證。
    2012年年底,這些股票從成長 股跌成了價值股,反而可以開始研究了。

    其次,看遭遇的問題是否是短期問題、是否是可解決的問題。
    例如,零售股 面臨的網購衝擊、新建城市綜合體導致舊有商圈優勢喪失、租金勞動力成本上漲 壓縮利潤空間等問題就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
    因此其股價持續兩年的大幅調整也 是順理成章的。
    不過,現在大家都把零售當作夕陽行業,反而有階段性反彈的可 能
    ——盡管大的趨勢仍然是長期向下的。

    最後,看股價暴跌本身是否會導致公司的基本面進一步惡化,即是否有索羅 斯所說的反身性。
    貝爾斯登和雷曼的股價下跌直接引發了債券評級的下降以及交 易對手追加保證金的要求,
    這種負反饋帶來的連鎖反應就不適合逆向投資。
    中國 的銀行業因為有政府的隱性擔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 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不存在這種反身性,因此可以逆向投資。

    有些股票,你有持倉,但是下跌時你心裡一點也不慌,甚至希望它多跌 一點好讓你加倉,
    這說明你對該股票已有足夠了解,對其內在價值和未來前 景有比市場更為精准的把握,
    因此市場價格的波動已經不會影響到你的情緒 了。
    對這些股票而言,下跌只是提供一個更好的買點罷了
    ——買之後的淡 定,源自買之前的分析。
    還有些股票,漲的時候讓你豪情萬丈,跌的時候讓你肝腸寸斷,
    這樣的 股票不碰也罷,因為還沒研究透。
    買股票之前問問自己,下跌後敢加倉嗎?
    如果不敢,最好一開始就別買,因為價格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

    不是每個行業都適合做逆向投資:
    有色煤炭之類的最好是跟著趨勢走,
    鋼鐵 這類夕陽行業有可能是價值陷阱,
    計算機、通訊、電子等技術變化快的行業同樣 不適合越跌越買。
    相較而言,食品飲料是個適合逆向投資的領域。
    作為消費者, 我對食品安全事故深惡痛絕,
    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不應該把個人感情因素帶入 投資決策。
    從歷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業投資較好的買入點,
    特別是那些沒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牽涉程度較淺的行業龍頭企業,
    更有可能是建倉良機。

    還記得十幾年前,我剛入行沒多久,
    公司的基金經理們(都是鐵杆的價值投 資者和逆向投資者)在瘋牛病的恐慌中買入了麥當勞的股票,
    數年後麥當勞的股 價上漲了5倍,
    那是我逆向投資的第一課。
    再看看這幾年發生的瘦肉精事件、三聚 氰胺事件和毒膠囊事件,
    它們對所涉及的行業都沒有產生持久或致命的打擊,
    對 行業銷量的負面影響一般只持續兩三個月。
    與行業狀況相反,
    那些沒有直接卷入 安全事故或者牽涉程度較淺的行業龍頭的市場份額,
    反而在事故發生後出現了進 一步擴大,
    因為人們購買時更加看重“大牌子”了,
    畢竟與小廠家相比,龍頭企 業更有資源和動力維護自己的品牌聲譽。

    再看看在香港上市的台灣飲料和快消品龍頭統一食品,
    2011年因直接卷入塑 化劑事件導致股價從6元跌至3.6元,
    事件過去後,統一食品2012年股價最高漲到 10.4元,翻了3倍。
    2012年的白酒股因為塑化劑事件大幅跳水,
    在面對其他類似 食品安全事件的逆向投資機會時,
    投資者可以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 有無替代品,
    若有替代品(例如三株口服液之類的營養品就有眾多替代品),則謹 慎,若無替代品,則積極;

    • 是個股問題還是行業問題,
    如果主要是個股問題,則避開涉事個股,重點研究其競 爭對手,
    即使是行業問題(例如毒奶粉),也可關注受影響相對較小的個股;

    • 是主動添加違規成分還是“被動中槍”,前者宜謹慎,後者可積極;

    • 該問題是否容易解決,若容易解決,則積極,若難以解決(例如三聚氰胺問題),
    影響可能持續的時間長且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則謹慎;

    • 涉事企業是否有扎實的根基,
    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廣泛的品牌美譽度在危機時刻往往 有決定性的作用,
    秦池、孔府的倒台就是由於根基不穩而盤子卻鋪得太大;

    • 是否有突出的受害者個例,這決定了事件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否持久。

    事後看來,2013年白酒行業極其低迷,但是主要原因是八項規定等反腐措 施,
    相比之下塑化劑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日本發生核泄漏事故後,巴菲特稱自己對日本的看法與一周之前沒有變化。
    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境界自然不是吾等凡夫俗子可以達到的,
    但我們應該明白,對於災難的發生,每個人都很難過,
    但是投資決策不應該加入感情的因素。
    在許多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突發事件發生後的一兩個月,股市往往會有過度反應,
    此時購買就容易獲得超額收益,
    在“9·11”事件後買入航空股的人最後 都獲利頗豐,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後的一兩個月購買鐵路建設和鐵路設備的股票的投資者,
    也大幅跑贏市場一年多。

    最一致的時候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2012年各行各業都在開酒廠,2013年阿貓阿狗都要做手游。
    大家都擠在 樹上摘葡萄時,也許就是該在地上撿蘋果的時候了。

    逆向投資還要注意冷靜面對那些熱門板塊,
    就像兩三年前被吹得天花亂墜的 新興行業,
    現在回頭一看,風電、光伏、電動車、電子書、LED等幾個行業許下 的“承諾”一個也沒有兌現
    ——至少都不是由當初那些公司實現的。
    其實,大多 數的高估值板塊都是“吹”起來的,未來從來不會有他們吹噓的那麼美好。
    A股的 情緒波動容易走極端,因此“人多的地方不去”是至理名言。

    其實,獨立思考、逆向而動效果往往更好。
    基金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行業配 置,在一般情況下是對的
    (畢竟專業人士相較於其他市場參與者還是有一定優勢 的),
    但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基金公司也很可能是錯的。
    2014年年初,在基金公司的行業配置中,
    對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科技、媒體和通信產 業)和醫藥的超配程度
    以及對金融地產的低配程度都達到了十年之最。
    上一次基金整體配置如此失衡是在2010年年底。

    2010年11月我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
    提到的一個論題就是“銀行與醫 藥股票哪一個前景更好”,
    當時我的一個基本結論就是醫藥比銀行貴3倍,但是增 長不可能比銀行快3倍。
    在之後的兩年中,
    2011年銀行股跌了5%,醫藥股跌了 30%,2012年銀行股漲了13%,醫藥股漲了6%,
    兩年累計下來看,機構一致低配的 銀行股大幅跑贏了機構一致超配的醫藥股,
    再一次驗證了“最一致的時候就是最 危險的時候”這句老話。
    2013年各機構再次一致地憧憬著老齡化對醫藥的無限需求,
    把醫藥股的估值推高到30倍市盈率。
    比起5倍市盈率的銀行,
    當時機構做出的 比較和得出的基本結論現在幾乎可以原封不動地重復一遍。

    幾年來各機構對醫改的認識似乎沒有多少改變,
    還是只看到了醫保覆蓋面的 擴大,沒看到醫改對藥價的打壓。
    日本過去20年人口老齡化這麼嚴重,醫藥產業 規模的年度增長率還不到1%,
    就是因為政府對藥價的不斷打壓。

    機構對醫藥股的樂觀主要是因為他們太過依賴醫藥上市公司對醫改的解讀。
    其實只要找個醫院院長或者衛生部官員調研一下,
    就會發現醫保覆蓋面的增加主要體現在過去三年的一次性提升,
    未來不會再有進一步的大幅提升。
    而省級統一 招標、藥品零加成、總額控費、超支分擔、按病種付費等多項措施
    正處於試點和 推廣的初期,核心只有一個:
    進一步限制藥價和用量以達到“少花錢、多辦 事”的目標,
    直接手段就是將醫藥從醫院的利潤中心調整為成本中心,
    這種轉變 對醫藥行業整個利益鏈的衝擊是巨大的。
    當然,醫藥作為一個差異化、有門檻的 行業,
    不論板塊走勢如何,今後幾年在目前150只醫藥股中也會出幾只大牛股,
    但是個股的光明前景並不能掩蓋對行業的整體高估。

    坦率地說,我也不知道醫藥股的高估值還能持續多久,也許會從高估變成更高估。
    不論錯誤定價的程度有多大,沒有人能夠事前預知拐點。
    作為投資者,
    我 們能分辨清楚的就是市場的錯誤定價在哪個板塊以及錯誤的程度有多大,
    然後遠 離被高估的板塊,買入被低估的公司。
    至於市場要等多久才會進行糾錯,糾錯前 會不會把這種錯誤定價進一步擴大,
    就不是能夠預測的了。

    以小股票和大股票的相對表現為例,
    我在2010年12月13日《上海證券報》的 采訪中說,
    “小股票與大股票的相對估值已是十年來的最高點,
    上一次小股票相 對於大股票的估值溢價達到這樣的高點是在2001年,
    之後小股票連續四年跑輸大 股票。
    也許這次小股票還能再領漲幾個月甚至幾個季度,
    但是其股價在目前的位 置已經沒有安全邊際,
    這種最後一棒的風險收益比已經不符合投資的要求,
    轉而 成為一種擊鼓傳花式的博傻游戲。”

    事實證明,中小版指數在2011年下跌了37%,2012年再跌了4%,
    大幅跑輸代 表大盤藍籌的滬深300指數。
    但是,即使兩年前小股票與大股票的估值相差巨大,
    又有誰事前知道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拐點會在哪裡呢?
    又有誰事前敢說小股票不 會再“繼續領漲幾個月甚至幾個季度”呢?
    作為投資者,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之 下,
    我們只能牢記管子所說的“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不去“擊鼓傳 花”,不接最後一棒,
    把選股範圍基本限制在低估值的大盤藍籌裡,
    以此躲過中小盤中的許多地雷。

    逆向投資並非一味與市場作對,因為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是對的。
    但有的 時候市場也可以錯得很離譜,此時就不必在意市場的主流觀點了。
    在大多數 時候,真理在大多數人手裡;在少數時候,真理在少數人手裡。
    如何區別這 兩種情況呢?一般說來,趨勢的初期和末期,就是真理在少數人手裡的時 候。

    逆向投資,未來超額收益的重要源泉

    當然,任何投資方法都有缺陷,逆向投資的短板就是經常會買早了或者賣早 了。
    買早了還得熬得住,這是逆向投資者的必備素質。
    投資者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市場中沒有人能夠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
    在2007年的牛市中,即使指數 後來漲到了6 100點,能夠在4 000點以上出貨也是幸運的;
    在2008年的熊市中, 即使指數後來又跌到了1 664點,能夠在2 000點建倉也是幸運的。
    頂部和底部只 是一個區域,該逆向時就不要猶豫,不要在乎短期最後一跌的得失,
    只要能笑到 最後,短期難熬點又何妨?
    只有熬得住的投資者才適合做逆向投資。
    在A股這樣急 功近利的市場中,能熬、願熬的人少了,
    因此逆向投資在未來仍將是超額收益的 重要來源。

    我有個習慣;每年年初和年中時彙總所有基金公司的季報行業配置。
    對 大家都追捧的熱門行業,我就謹慎一點;
    對大家都嫌棄的冷門行業,我就試 著樂觀一點。
    在沒有新增資金入市的過去兩三年裡,這個辦法多數時候還是 管用的,
    因為當只有存量資金在場內不斷倒騰來倒騰去的時候,別去人多的 地方。
    當然,有時難免賣早了,錯過了熱門行業最後的瘋狂;
    有時又買早 了,多挨了冷門行業的最後一跌。
    逆向投資不可能完全避免“領先兩步成先 烈”的風險,
    不過只要判斷正確,還是能咬牙熬到“領先一步是先鋒”的正 果的。
    躲在冷門行業的好處是永遠不用擔心被“踩踏事件”傷著。

    To be continue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