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
主題依照投票決定
其他主題會陸續寫
在進入主題前想先說明關於長期投資
都沒有絕對的正解 畢竟每個人的條件都不同
我依照個人想法加上過去經驗
綜合其他人的文章及看過的書籍綜合產出這篇文
可以參考 但不用當成絕對準則😌
開始會提不同長期投資的差別
長期投資我認為還是有些不同
不同方向會影響我...
晚安☺️
主題依照投票決定
其他主題會陸續寫
在進入主題前想先說明關於長期投資
都沒有絕對的正解 畢竟每個人的條件都不同
我依照個人想法加上過去經驗
綜合其他人的文章及看過的書籍綜合產出這篇文
可以參考 但不用當成絕對準則😌
開始會提不同長期投資的差別
長期投資我認為還是有些不同
不同方向會影響我選股的條件
強調!! 這篇以價差型長期投資為主軸
之後會寫一篇哪些標的適合賺股利的存股投資
一、投資期間
價差型長期投資可以是一年以上甚至到數十年的時間
穩定型長期投資普遍比價差型更長 甚至沒有思考收割期
二、主要獲利來源
價差型長期投資最主要以股價成長為追求
以資本利得也就是價差當成獲利的來源
穩定型長期投資以追求穩定的配息為首要
賺取的是每年公司配發的現金股利
所以如果要長期投資都要想清楚
三、適合的條件
穩定型的長期投資較價差型穩定
因為價差型長期投資通常伴隨著成長性
投資人預估能在未來創造更高的公司獲利而買進股票
但也因為股票是領先指標
都是投資人對未來有所預期
所以當效果不如預期時就可能出現某種程度的股價修正
下面會舉例
如果較不能承擔高風險
就比較適合穩定型投資
殖利率高、波動小、獲利穩定、發展成全的股票
四、失敗的心態
這應該是不少人在剛接觸投資最容易遇到的事情
投資期間不管多長
都已經賠到連褲子都快沒得穿了
心裡永遠想著
沒關係 反正是長期投資 只是還沒發展成熟
早晚會漲回來😅
永遠都在替自己找藉口🙂
選錯了就承認看錯
產業發展不如預期時就勇敢砍掉
到已經無法承受的程度就必須做出決定
關於長期投資停損的想法
可以去看第22篇文
裡面有提到我對長期投資停損的想法及建議👍
五、選股的觀察重點
1. 產業成長性
越有成長性的股票越偏向價差型長期投資
但也同時伴隨著較高的風險
舉例來說 電動車產業
20年前大概沒多少人會想到車子不需要透過汽油就能在馬路上移動
從原本的燃油車到油電混合車再到現在純電車已經有一定的成績
德國已經有共識在2030年以前禁售燃油車
而這只是開端 未來成長性有多大是可以期待的
Tesla就是龍頭案例
鴻海早就看好電動車的成長性
也才會跟裕隆有所合作
失敗的案例像是十幾年前的光碟產業
錸德是當時光碟業龍頭
最後也是因為投資人不再看好這個產業的成長性
公司也不做出改變
股價也因此走向成為壁紙股的命運
2. 產業健全
這跟成長性有一些相關
越有成長性的產業通常產業發展沒那麼健全
再拿Tesla為例
我們都知道成長性潛在
但公司直到前年都還是賠錢的狀態
正因為需要投入的資本非常龐大門檻非常高
這產業健全了嗎? 還沒
通常傳產業、食品業會比較沒有成長性
但也相對比較健全
除非某一項大變革或事件才有可能有巨變
科技業則比較有高度的成長性
可能會有人好奇那有沒有成長性及公司整體健全的股票可以買入
我會想到護國神山 台積電
公司的財務健全這邊就不多提
每年的穩定成長及資本支出的研發成果
還有種種培養出來的人才 商譽這些因素
是股價能長期成長的原因
雖然已經有人再探討摩爾定律往後能否延續
(不知道摩爾定律的可以google 這邊不多著墨)
但就目前產業健全、題材來看還是有的
一段期間就多出來的題材還是讓台積電穩定成長
從虛擬貨幣題材 電動車 5G等等都可以是觀察重點
而這也是要強調的產業健全及成長性
3. 公司財務結構
這邊就不再贅述了
不外乎就是財務結構體檢
殖利率、財務比率等等
這些基本面的東西看基本面那幾篇
4. 其它
其它就真的包括很多
管理階層的道德標準、政府及法規的方向等等
應該沒有人會喜歡亂炒股最後崩跌的公司管理階層吧?
政府的態度例如蔡總統注重在綠能產業 風力發電等等
所以如果有投資這些產業的投資人在年初的總統大選有想到這些因素嗎?
六、其它建議
1. 注重成長性而不是短期的熱門
舉例來說現在的疫情造成防疫概念大漲
但口罩這種低毛利的產品在疫情過後的銷售還是像疫情期間一樣嗎?
加上這次的教訓 其它國家會不會也注意到口罩重要性而增加產量?
簡單來說 如果去買疫情股認為是長期投資那就有點不理性
這樣舉例應該可以比較好理解
2. 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忌諱整個投資組合都是同產業 同一支股票
這應該不用再多舉例贅述
3. 定期追蹤
定期追蹤股價、財報、產業概況
市場趨勢透過新聞了解一下都是平常可以做的
最怕的是買後就只想等收割
也不關心一下自己買的股票相關產業、公司體質等等
(如果是以賺取股利為投資目的就不要太著墨在股價的波動
我在以前文章有提過)
4. 買進的價格
投資期間越長就不需要越在意那幾個tick的差別
雖然都是錢也以價差為獲利
但價差型長期投資看的是大格局
那一兩個tick就不是那麼重要
等發現股價已經回不到那個價位的時候
就真的都來不及了
5. 盡量不要追漲勢兇猛的股票
“健康的價漲是會做回測的”
遇到直接V轉或一路不回頭那就認命吧….
市場每天都在 機會隨時都有
不需要過度悲嘆
以上是我對價差型長期投資的看法及建議
一定多少會與別人有所不同之處
這本來就沒有解答
只有真金白銀賺與賠才是真的
花了下午2小時寫完
謝謝你/妳看完這篇文🤩
喜歡幫我按讚收藏留言分享😌
祝連假愉快
.
.
#股票 #長期投資 #價差 #理財 #產業分析
傳產科技業差別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期貨天王面對面】感謝股海筋肉人邀請,讓我有機會進到券商VIP室,直接坐在百億大戶、過去的期貨天王張松允旁邊,跟他請教各種問題!徵得天王本人同意,把這兩個小時的筆記中的大部分(近期操作的個股細節拿掉)分享給大家。
過去操作比較閒散,除了分散,持股還有相當大一部份偏冷門,跟張松允和筋肉人等專職高手的作法差別頗大,但聽完覺得他們汰弱留強的風格,也有許多值得思考之處。我蠻建議把這篇跟樂金文化出版的「主力的思維」對照著看,藉由比較不同國家超級大戶的思考模式,應該會對這本書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文末有本人推薦序。覺得內容優質的話,記得給個大拇哥,多多擴散,作為對創作的支持喔!
博客來這裡買:
【主力的思維:日本神之散戶cis】
https://www1.oeya.com.tw/2b-wK
【從20萬到10億:張松允的獨門投資術】
https://whitehippo.net/2cmRA
以下為訪談筆記:
分析選股
關注創新高的股票,講求效率,找現在熱門,而非冷門但自己認為未來會變熱門的,因為不知道要等多久;等公司的市場接受度高,媒體報導的時候再注意;重視公司未來展望,未來會漲的股票就是便宜的股票,不在意短期估值。
不做轉機股(例如最近的面板,很難判斷真轉機假轉機),小型股重點是利基、未來性如何,成長率5-10%不叫成長。籌碼跟技術線型不是重點,重點是市場對公司的評價(e.g. 銀行業中國招商、台灣玉山評價好),評價好的容易變主流。
多研究主流裡成長率跟市場認同度都高的公司(e.g. 白酒關注茅台,而非五糧液),法人資金一直進來的股票,走勢不容易結束(本益比評價拉升)。業績沒出來則看題材是否認同(生技股不瞭解就算創新高也不做,但立積受益去美化這種就可能進場),研究機構報告大型股的比較可信,小型股的參考價值較低。
換股只因為公司成長性護城河消失,或者持股嚴重高估,又有相對低估很多的標的可轉移。科技業比較容易出現典範轉移(e.g.前幾年的三星,目前台積電無敵手,但未來若出現,估值修正會很可怕)。
對公司如果有疑慮就賣,像認為amazon做一日達會讓成本會拉高很多,就將持股出清。出清之後通常一段時間不再關注,不會賣出後短期內又買回,不買FB google是因為可能有反壟斷問題。
15年前因茂迪大賺,當時選到就是因為創新高,且太陽能產業各國政府支持補助,公司成長率高,後來果然變成主流;宏達電也空了好幾年,因為看不到公司核心價值,賺到的只是機會財,又遇到三星跟中國崛起,從800撐到50塊。
對公司的看法要客觀,不能選擇性接受訊息,蒐集多空的看法,當看壞的證據邏輯都不足時,代表這比較可能是好公司。
產業宏觀
ETF成分會持續變成主流(白馬股),指數看起來漲很多,但傳產股票很多整年沒動,不需要考慮市值,看資金往哪裡流,族群裡主流股不見得要挑最強的,不如都持有。產業趨勢有分直接跟間接受益,3G時代讓手機產業直接受益,其實社群網站也是因為smartphone普及而崛起;5G零件變多,高階半導體受益。
對產業來說政策很重要,經濟好政策打壓很難好,反之亦然,例如:中國房地產政策打壓 / 銀行業有潛在問題,LPR會造成銀行業互相殺價競爭 / 低利率會影響整體保險業 / 騰訊被遊戲禁令 / 5G看中國(去美化國家支持 未來會出現中國AMD 中國QUALCOMM等等)。
基本上不看短期總經數據,長線投資人衰退扛過去就好。QE把不景氣抵消,錢的成本太低,有錢人會把錢放最好最安全的股票(e.g.巴菲特買apple)並長期持有,讓籌碼安定,這個趨勢要改變沒那麼容易。
AI可能會改變投資生態,很多外資都開始用大數據投資了,短線會越來越難;近年已經不做期權,長線相對影響較小,但要關注全球產業的變化,一天花30分鐘研究,主要靠經驗。中國推薦東方財富網,可以看到公司研究(報告規定要放在網路上,可以免費看到)。
不看壞中國,貶值抵消關稅,貨幣管制可以限制資金外逃;共產國家相對民主國家,政策反而不會說變就變,國家引導的政策產業可以多注意。
操作邏輯
重點看對+下大。看對加碼,看錯出場,沒有看固定%數停損點,個人幾乎都是滿持股,不做槓桿,單一持股沒有上限。不要一次被打敗就爬不起來,投資可以是一輩子的事,跟一般工作不一樣,沒有退不退休的問題。
短線才需要在意波動,長線面對震盪要淡定,資金少可以部份短投,部份長投調配。短投一直被洗,信心容易被擊垮,長短線股票分不同帳戶對心理有益。多思考為何自己看好後來也漲很多的股票。卻抱不住?(持有好的股票要能忍住震盪,不會一直漲停但會一直漲,主流不輕易減碼)
30年前做法類似虎尾幫,找快漲停的股票鎖漲停,一轉弱就出,但這方法只適合在行情熱的時候用。15年前轉長線,現在台灣部位不大,主要做中股跟美股(當時開始做是因為大戶條款,後來發現海外世界更大,就轉移重心)。
操作大部分順勢,但特殊狀況,例如突發事件造成市場不理性下跌時會逆勢(e.g. 香港的遊行現在已經相對和平,其實最亂的時候最適合進場),主流股回檔考慮加碼。港幣跟美元遲早有一天會脫鉤,但脫鉤不見得是利空。
近期操作開始多空對沖,目前看好5G題材,中國4G手機銷售已經開始衰退,大家都買5G手機。
持續思考怎樣的股票,怎樣的心態會讓自己賺到錢,太分散容易讓自己混亂。自我訓練判斷力,出手必須要精準,靠時間累積經驗,把成功變成慣性。
【主力的思維推薦序】
https://www.facebook.com/mktsurvivalkit/posts/2902511276437303
【股海筋肉人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E8%82%A1%E6%B5%B7%E7%AD%8B%E8%82%89%E4%BA%BA-461412868006989/
【投資資源庫】
https://www.facebook.com/mktsurvivalkit/posts/2931348396886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