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偷窺者 pp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偷窺者 pp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偷窺者 pp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herry0414 (cherry)看板movie標題[影評] 《偷窺狂》Peeping To...












本文有雷








《偷窺狂》PEEPING TOM

類  型: 懸疑、驚悚
片  長: 101分鐘
分  級: 輔導級
導  演: 麥可鮑威爾Michael Powell


一、影片簡介:

英國驚悚電影【偷窺狂】今日常被拿來和希區考克的經典名片【驚魂記】相提並論,不僅
兩片完成的時間相近,其內容也都觸及到幼年成長心理遭到扭曲的俊美男主角,何以在成
年後虐殺女性的變態行為。然而【驚魂記】推出後大獲成功,【偷窺狂】卻遭遇激烈攻訐
,幾乎摧毀了導演與主角的電影事業。原來【偷窺狂】比【驚魂記】更「直接」地帶領觀
者進入主角殺害女性的現場外,甚至還要「參與」他觀賞虐殺紀錄而獲得高潮的儀式,進
而在結尾見證他恐怖的「自虐」救贖。其實較之當今電影,【偷窺狂】的血腥程度並不為
奇,然而它直搗變態心理,並且暴露電影拍攝行為與冷血行徑的後設閱讀趣味,讓它終究
撥雲見日,成為深受影癡讚譽的 cult經典。

一部被忽視長達二十年的大師之作,馬丁史柯西斯、柯波拉、艾騰伊格言、貝特杭塔維涅
等全球知名導演一致推薦。《偷窺狂》和《八又二分之一》是兩部探討電影攝製哲理與危
險性的偉大作品。(馬丁史柯西斯)





二、導演介紹

麥克鮑威爾1925年就進入電影界,1931年開始擔任導演,著名作品包括【世界邊緣】、【
月宮寶盒】,以及與匈牙利裔導演普萊斯柏格(Emeric Pressburger)合導的【生死有命
】、【黑水仙】、【紅菱豔】、【霍夫曼故事】更被譽為影史傑作。1960年他獨立導演的
【偷窺狂】不僅在上映前被英國電檢大幅修剪(當年公映版本比現今的DVD片長少了15分
鐘),推出後更慘遭評論、觀眾的全面詆毀。然而不只美國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奉他如師
,日後影史也對他這部走在時代前端的作品,重新評價,反而成為他個人生涯的重要里程
碑。


當【偷窺狂】讓我陷入絕境的時候,那些批評我的人卻樂得像蹂躪了仇人屍體,還砍下人
家手臂似的興奮不已。(麥可鮑威爾)




三、影評:


 《偷窺狂》雖是一連串女性遭虐殺案件所組成,和一般驚悚片大異其趣,重點並不
放在虐殺的殘暴畫面,畫面每每行至虐殺一刻便嘎然而止,一反一般驚悚片『驚嚇觀
眾』的目的,轉而探討『驚嚇、恐懼』本身如何形成,以及其和偷窺欲、童年創傷之
間的關聯。

影片中的男主角從小便生活在攝影機之下,其父為生物學家,為得到孩童從小到大
的成長紀錄,便將自己的兒子作為實驗以及觀察的對象,因此在家裡每個房間都設置
了攝影機,男主角便在父親無所不在的『觀看』中成長。在父親的視域當中,男主角
不但是一個被觀察的對象,更是一個可以任隨父親型塑行為的對象,透過攝影機,男
主角失去了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由,他任何的行為不但被父親看在眼裡,更被父親
的行為量尺所矯正與評斷。於此,攝影機等同於父權所代表的『陽具』,在攝影機之
下,男主角並沒有掌控自己身體與行為的權力,呈現『被閹割』的狀態,這在影片中
男主角父親放蜥蜴咬男主角陽具一幕得到具體的呈現。

在佛洛伊德的理論中,幼童在童年時期因為父親與幼童在爭奪母親過程中獲得勝利
,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轉而怨恨得不到的母親,以壓抑母親所象徵的原慾,更進
而向父權靠攏,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像父親一樣獲得母親,以擺脫幼年的閹割恐懼,然
而向壓迫自己的父權靠攏的孩童非但不可能得到母親(他所追求的女人都只是母親或者
說原慾的替代品),更將永遠生活在父權陰影之下。因此,佛洛伊德的閹割恐懼將形成
雙重的循環:一是慾望永恆的失落與重尋替代品的過程,這樣的循環是在同一個體之內
的;另一是父權的被壓迫者與壓迫者身分的交替,這樣的循環是時間的延續與父權的
世系傳承。


《偷窺狂》一片不僅僅是以電影作為洛伊徳閹割恐懼的呈現,更要為閹割恐懼找尋
解答。從小被父權象徵的『攝影機』所『觀看』的男主角,長大成人後也成為了一個
瘋狂以攝影機拍攝女性的男人,至此攝影機作為父權象徵,成為男主角欲擺脫父權(
應該說取代原有父權的掌控者)所造成閹割恐懼而出現的病徵。男主角瘋狂的拍攝女子
的身體,恰好與幼年被父親所拍攝的他形成一平行結構,於此全然展現男主角在父權
觀看之下、女人在男性眼光之中如何被陰性化。於是,本片不僅探討掌權者與被支配
者之間單向的權力支配所造成被支配者的陰性化與創傷如何形成,更進一步呈現受創者
如何抗權力的單向支配,而這樣的情形不僅存在於垂直的親屬關係中,更與性別議題
擁有相同結構,這也是而後女性主義為何借用心理分析理論之所在。

『偷窺』本身看似是佔有優勢的視野與觀看點,然而這樣的視野其實是父權觀看下
,以反觀看他者的權力展現來彌補被權力觀看、閹割、支配的創傷。因此,『偷窺』
不再是一個敵明我暗的優勢位置,反而可能是一個被規約的凝視角度,片中男主角
因為從小生活在無所不在的攝影機之下,生活在無所不在的父權觀看之下,故而長大
以觀看女人、找尋恐懼面孔來彌補童年時的創傷與恐懼。然而,『得到權力並不會是
無權者最好的慰藉,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去質疑權力的合法性,探看權力何以建構,
還原創傷如何形成。』片中的其中一個鏡頭是辦案的警察拿著男主角與男主角父親每
每攝像時會開的探照燈光往攝影鏡頭照,這無疑是對觀影者的一個諷刺,使觀影反思
自己的位置。


本片最特殊的不僅此於透過反拍攝、反觀看來形成觀看位置的移動與反思,更讓
多重看似衝突的視角重疊:一是,男主角的眼睛與攝影機,男主角的攝影機拍攝了虐
殺不同女子的過程,以及警察辦案過程,不但展現謎底、更顯現解題過程。然而,謎
底究竟為何,解題過程究竟只是霧裡看花、白忙一場,還是勝券在握都掌握在男主角
的眼中,男主角不但以攝影機代替眼睛拍攝、更以眼睛觀看所拍攝影片,於此顯現了
日常觀看以及攝影本身的政治性。此片更不同於一般後設電影展現過程以及真理的非
單一性、也不同於一般玄疑推理展現謎底撥雲見霧的過程,而是要告訴觀眾:『原來一
直我們不是錯認答案,而是解錯題了。』(此部分將在下文詳述)二是男主角與觀眾視
角重疊,觀眾觀看男主角的攝影機所拍攝的兇殺過程後,畫面立即轉到男主角觀看自
己所拍攝影片,此和前所提及警察以燈光照射鏡頭有相同作用,皆是觀眾反思自己的
觀看位置。

就如男主角所說的,一直以來童年造成的閹割恐懼是他一直想克服的,因此他效仿
父親拍攝他人的恐懼,彷彿視野即是陽具,而他者的恐懼正是自我權力的證明,權力
即建立在將他者陰性化的基礎之上,然而這卻不是彌補恐懼與創傷的最好方法。男主角
說:『最讓人恐懼的,其實是恐懼本身』,因此他在虐殺每一個女子的時候都拿鏡子讓
他們看見自己面對死亡的樣子,男主角一語中的,他早就明白要解決恐懼就是要面對自
己的恐懼,而非證明他人也會恐懼,這也是一直以來他都解錯的題,這也是男主角為何
長期以來都要拍攝警察追尋他虐殺女子的死因(究竟為何種恐懼而死)。這個恐懼原因
的開展與探尋一直是他想解開,以及無法面對的。

出路在男主角所愛上的女孩,男主角因為愛那個女孩而不將他作為拍攝的對象、不
把他看作陰性化的他者、不將他視為可以捕捉驚嚇面容者,女孩因住在男主角分租出去
的房子裡故長期被男主角所架設的攝影機所監控,但男主角並未把他和其他被虐殺的女
子歸為同類,這和男主角在拍攝一殘缺女子所露出迷戀與疼惜表情又有所不同。大致來
說,片中的女子可分為三類:

一為後母型(我又把他戲稱為父親陰渾不散型),這即是男主角所虐殺女子的類型。
後母是母親死後不久父親就取進門的女人,在男主角童年被拍攝的影片裡,男主角在後
母的拍攝下焦距變得模糊,更在此時以父親所送的攝影機反拍後母。後母不但代表了被
凝視者一旦被目光制約之後,不僅在目光離開自身後仍會照著目光期待行為,更會因為
目光轉移而不安全與忌妒。後母不但是原欲永恆失落的象徵(因為替代品的在,證明了原
物的不在),更是權力陰影地永恆籠罩(被權力壓迫->向權力靠攏或失去權力觀照而不安)
。後母是男主角在父母兩方面創傷的雙重象徵者(既是失去母親證明、又是父權壓迫永恆
籠罩的呈顯),故而一方面作為母親原慾的替代、又為與父權種種互動的作用場域。(向
權力靠攏、無形制約、奪權反撲等等)


二為自我型:這是自我創傷的單純呈現,只呈現缺失狀態,與後母型以有權者壓迫來
呈現殘缺不同,男主角在拍攝色情照片時所看見的殘缺面貌女子即是他內心殘缺具體顯
現,因此他彷彿看到自己一樣憐惜、迷戀那個女子殘缺面容,這呈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那即是缺傷者的『自戀/自憐』,缺傷者與他人的連結的關係為『造成缺傷者』、『報
復以彌補缺傷者』,故他人皆是『我』這個主角的影子,而非與『我』對等的主體。而
片中似有男同志傾向的朋友,可能也是導演欲呈現創傷者如何透過自戀/自憐而療傷,而
同性之愛則是自戀在性別領域的成顯。



三、母親型:這即是男主角愛上的女孩,他住在男主角母親的房間,是男主角唯一不
願意使之恐懼並以鏡頭拍攝的對象,對於男主角而言,女孩不是他證明他人也會恐懼及
拍攝他人權力以彌補同年創傷的陰性化他者,為了得到女孩,男主角甚至試圖要治療
自己童年創傷所造成的偷窺癖,最後女孩果然成為解救男主角的解答。男主角在女孩
面前終於發現自己解錯了問題,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怎麼如父親一樣掌鏡,偷窺他人恐懼
,而是應該要重新檢視自己的童年,男孩在女孩面前坦白了自己的童年創傷,以女孩之
眼睛重新檢視了自己的童年,女孩之眼、女孩盲母以雙手勾勒的男主角面容都不同於父
權的觀看監視,在愛的視域下男主角部再是一個被型塑行為、並且自怨自艾的他者,而是
一個可以自由、自信展現自我的主體,女主角的雙眼、盲母的雙手、男主角自殺前正視
自我死亡前恐懼的鏡子都是重新檢視童年創傷的雙眼,這雙眼讓男主角脫離『偷窺』的
位置,創傷被正視、接受,故而不再因為怨恨、恐懼、遺憾陷入權力永恆籠罩、創傷永
遠無法彌補的惡性循環。只是,男主角的死亡不該是他重的唯一方法,故片尾那句與父
親同在的呼喚究竟是父親陰渾不散或是男主角正視自我缺傷,由報復、依賴的複雜情感
轉而原諒,還原愛純真面貌,實在耐人尋味!





--
新聞台版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errywriting/3/1309973789/20080830193358/


--

※ 編輯: cherry0414 來自: 122.120.44.80 (08/30 19:40)
Zarathustra8:這片的DVD重發了,很棒,原子映像的DVD做的很用心 08/30 19:44
evil828:寫得很深入 還引用了佛洛伊德的理論和「凝視」觀點 專業文 08/30 19:58
fashionimpo:好個文藝青年 已經好幾年沒有碰過這麼厲害的了 08/30 22:5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