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產品中有16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37] 細說分鏡 Vol.14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89 🖍我所執著的,是隱藏在藝 術下,那些種種技術是如何決擇的故事 🖍故事,比起華麗的表象,更能吸引我的投入與專注 謝哲青在他最近的新書中,談到美國哲學家「華特、費學」,將人...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60的網紅官品心Claire Ku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韓劇《The King:永遠的君主》(国王:永远的君主)於4月17日開播,由李敏鎬、金高銀、禹棹煥、金景南和鄭恩彩等主演,繼《繼承者們》和《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之後,李敏鎬、金高銀再度與王牌編劇金銀淑合作。 鼓勵品心持續創作 https://pse.is/RQTDT 這部劇開播之後,前四集收視...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Niki 妮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04:06:04

今天停擺了很久的iPad終於找到方法可以放小說進去了🥳🥳🥳我真的超級開心噠! 因為我是mini一代超級骨灰的版本(連蘋果官方都停止ios更新了),在前幾個月我一個不小心將它更新之後,所有閱讀app通通都不支援此設備了,總之我就此停擺了將近四五個月沒看新小說🥺 本來也想說要不要再買一台iPad但又...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OL. 倆職女子 | 上班族的假日時間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11:24

💡 很多第一次聽到Miss A大學科系的朋友,都會驚呼:「哇!你讀園藝系哦!好特別的科系!」有些人會繼續接著問:「那你為什麼沒有做園藝相關工作?你為什麼做行銷相關工作呢?」這些問題,其實我也問過自己無數次,到底我未來工作的方向應該在哪裡?也曾想過很多可能性。 👉那最後是因為什麼因素,選擇放棄什麼?又...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尼諾 x 拾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20:42:07

. . (about-nino-作詞人的錯)       大部分的時候,我會刻意尋找孤獨的角落,然後帶著喜歡的音樂,緩緩走到那個地方
 進入到這樣的空間,那是一種自在,
 但我知道,也許是心裡有病 可能也有點中二。 
  
  『蓄意的謊言,旋轉的沈醉。』 ...

  •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12:47:27
    有 56 人按讚

    [想攝影137] 細說分鏡 Vol.14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89
    🖍我所執著的,是隱藏在藝 術下,那些種種技術是如何決擇的故事
    🖍故事,比起華麗的表象,更能吸引我的投入與專注

    謝哲青在他最近的新書中,談到美國哲學家「華特、費學」,將人類的學名 Human Sapiens (智人),改為 Home Narrans (說故事的人),他的意思是處於資訊爆發、混亂的世界中,我們身處焦慮的時代下,總是想找著安生立命的社會位𠤤,依靠著我們心中相信的管道,無論是電視上的名嘴、還是網路上的網紅、意見領袖,或是功成名就的學者、政治家、企業家的一翻話,讓我們找到心靈上可以依靠的方向,因為上述這些人,在現今我們的社會中,是懂得如何化繁為簡、去無存菁並且用有力的表達方式,說出一套我們心中困境的出口 – 也就是透過「敘事」「說故事」的方式,將許多讓我們無解、擔憂的事情,化作「一切都有因果,同時也是趨吉避兇」。

    🟥故事與說故事
    會說故事的人,我真心覺得這些人的人生閱歷、經歷一定非常豐富,讓我們能超越時空,體驗到我們人生過去與現今無法置身的環境,越是很達得好,越能讓我們如臨現場。

    🔹「故事」的呈現形式很多,口說故事、文字紙筆、圖像漫畫、動態影音等等,都是為了表達「故事」,而不同的媒體優缺長短也各有利弊,同樣的一套故事,會因表達形式的差異,產生與所謂的「原作」有著極大的落差,又特別是從小說改編成電影更常見這種狀況,族繁不及備載,大家心中一定有數,這裡也就不特別提,哪些小說改變成電影成為災難,或是變的更加出色。🔹

    雖然我不大愛看小說,越厚、越多集的小說我更是離的越遠,而我偏愛影集、電影、短片來了解故事,少數我是因為電影拍的不錯,回頭去看小說的情況也是有的,雖然我知道有些電影與小說原著有所落差,但我會當作「這是另一份作品」方式來解讀它,再有興趣再多參考他人的心得比照一下。

    最近,我更開始喜歡「10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讓我對一些從沒看過的電影,在短短時間下了解故事大綱與內容,這也不是最近才有,早在多年前的「古阿莫」就已經流行好一陣子,當然這種過於斷章取義的表現方式,自然無法讓人感受任何一部電影裡頭的醍醐味,但對於一些「有點興趣的電影,但沒有時間找來看」的我來說,偶爾看一看,當作消遺也是不錯,偶爾還會發現有趣的故事在裡頭。

    「袁騰飛」Youtube 之前我很有興趣的一位「說書人」,可以把古今中外歷史講的活靈活現,怎麼同一件學生時期歷史考題,在他的嘴裡可以說出另一套觀點,足足吸引我的眼眼好幾分鐘不撇一眼,真的是蠻利害的說書人,只可惜一點,若要看他更精采、更完整的故事,那就要到另外的平台、加入會員、付費才能享受得到,我就少去他的頻道去追一追。

    「老高」我想就不多說了,上百萬的訂閱人數,每集影片一推出,短短時間也有數萬人點擊觀賞,雖然有人批評他不過就是「會說話的內容農場」,也就是把別人的故事抄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確實我也這麼覺得,老高許多集談到的內容,我自己在很多地方也都看過、見過,無論是鄉野傳奇還是書本內容都有,但這點並不會折損我對老高的評價,因為能把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透過精彩的說書過程,搭配聲音、影片輔以說明,以及旁邊適時回應的小茉,更是讓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硬是說成 1 小時的節目,還不會讓你想要轉台,這點才是讓我覺得,老高真是個利害的說書人,不用透過多難的攝影、剪輯、打光等前製與後製技術,就能做到這樣子的成就,不簡單、不簡單。

    到底是故事吸引著我們? 還是呈現方式讓我們願意停留下來? 還是必需二者兼具? 有沒有可能「呈現方式」讓故事更加生動重現,讓故事更加豐富? 也有沒有可能某些故事必需透過特定的呈現方法,才能讓我們更加溶入故事裡頭? 這些問題成為我最好奇的點

    🟥照片與故事
    前幾篇文章我提到,比起「照片的故事」,我更在意「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兩種不同的故事,前者迷人,後者讓人沉浸其中,若用小說、電影來比喻的話,精采的小說讓人打開視野,而作者的世界更是另一部作品,更加引起我的興趣。

    參觀一些攝影展,或是經過一些攝影展出的場合,除了看看照片本身,底下的創作目的也是必需要要搭配一起看的,但如果作者在現場的話,與作者本身討論這些作品創作的過程,那更是精采。

    🔹但絕大多數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最多參觀看看攝影展,甚至是「線上攝影展」更方便簡單,就算不是很有制度、規模、設計的線上攝影展,每天在看臉書各攝影社團裡,每個人分享作品,我們也可以視為一簡單的「線上攝影展」,但我覺得這樣子比較片段零碎,比較無法透過偶然看到的作品,就能了解一創作者真實創作的立場與心境,透過「實體的課程」,透過一創作者一連串作品創作心得分享,比較能讓在場各位,了解攝影、拍攝過程中,隱𫟖在照片、照片故事後的「故事」。🔹

    正如我前篇提到,大多分享照片故事的「說書者」,我所見到的,絕大多僅是「描述照片現場發生的事情」,或是「心情分享 – 就是要這麼做就是好」等類似的說法,能聽到我希望得到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這樣機會並不多,如果一場 1 小時 20 張照片的分享會,能讓我聽到一張、二張,遠藏在照片裡頭更多的創作心路歷程,我就覺得「值得了」。

    為何「照片故事後的故事」我更有興趣呢?

    🔹因為「照片是記錄故事」,故事已經存在在那兒,已經是發生的事情,不會、也不容易改變,或是不再發生,就那麼一次,每一張照片故事就像是電影、小說讓我增廣見聞,絕對有的,但試著想一想,為何「故事就在那兒」,為何不會吸引我,或是更多人去拍? 不覺得這點比起「照片的故事」還要有趣嗎? 🔹

    除了「已經發生存在的故事」,有的則是「創作一個故事」,但同樣的我會問作者「為何你會想拍這些故事」,而不會去太對「照片與其故事」琢磨太久,相同的邏輯我也會問自己「有些人會想創照這些故事,又為何我不想? 為何我覺得一些我自己創作的故事,別人覺得不有趣?」。

    🔹我想得到暫時性的答案那就是「照片與其故事」一定與「攝影者、創作者」有一種神秘的連結與關係,才會讓我們與作品之間產生交集,這個交集才讓我更吸引我想去了解,希望進而發現隱藏在我心中沒發現的秘密,也就是更認識自己,了解為何我現在做的是什麼? 了解為何我喜歡、厭惡某些事物又是什麼原因。🔹

    🟥攝影創作的取捨
    用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無論是已經存在的故事,或是撰寫一個故事,而成就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元素,依舊脫離不了那些攝影的基礎 – 曝光、構圖,每一個決定都影響這張照片的最後結果,那麼說說這張照片如何的創作 (How) 並不困難,而「創作目的」本身就是「Why」,這兩者的交集,我想就是「故事 Story」。

    🔹比如說光圈大小直接影響景深表現,為何讓淺景深隱藏了部分事物,消失在主體前方、後方,不會無理由的隨意使用,當說明為何擇「大光圈」 (How),相信是背後有個原因 (Why),是為了眼不見為淨,淡化那些藏汙納垢的角落,或使得長年以來堆砌老舊的痕失消失在畫面中,使得觀看者判斷不出時間地點線索,讓這張照片遊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簡單的觀念表達,這就是故事。🔹

    光是一個變數,就有多種選擇,無論選擇為何,都是一個觀念的表達、都是一個故事,無分好壞,只有作者主觀的詮釋,以及觀者主觀多元的解讀,但若抱著更多一點問題,問著「為何選用的大光圈,讓部分線索消失是你這張照片故事的原因」,把問題再追問下去,就能更進一步深入創作者與故事之間的「連接」,而不會讓觀者停留在「看見作品、聽見故事」這層面,卻忘了「作者」在裡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我想更了解這位「說故事的人」,而不僅於「照片的故事」就此滿足,通常那些「說故事的人的故事」,比起那華麗表像的作品,來得更有趣、更讓人有著深刻的記憶,再反過頭來看該作者的「創作作品與作品故事」,就能了解更多一些。

  •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4 23:35:13
    有 4,663 人按讚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3 10:53:13
    有 237 人按讚

    #李鍾碩 x #國民詩人羅泰柱 詩的對話🍁​

    ∷ 羅泰柱 | 詩人​

    我不太看電視。因此,對於連續劇或娛樂產業知之甚少,完全不懂,甚至我一開始都不知道李鍾碩在電視劇《學校2013》裡背誦了我的詩〈草花〉。​

    後來身邊很多人都說看到了而來問我,我就在YouTube上看了。我覺得背誦〈草花〉這首詩來支持一個因不公平的事而不得不轉學的同學(金宇彬)的男演員(李鍾碩)真的很酷、很帥。​

    我跟李鍾碩見過兩次,一次在首爾,一次在公州。乍看,他是個很溫順、很寬厚、很關心身邊的人的人。​

    我好奇,他是大明星,但也是人,他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呢?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都會閱讀自己的詩而得到安慰,這令我感到驚訝也感激。我跟他在公州見面後,他說他想出版一本我的詩的書,我想想,這不是很有趣嗎?​

    很高興,我能與這片土地上這麼一位帥氣、溫柔、善良的演員一起出版一本書。一位處於人氣頂峰的演員。我希望我的詩有助於讀者進入這本書,進而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人。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擁有這麼一位懂詩又會讀詩的演員。​∷


    ∷ 李鍾碩 | 演員、藝術家​

    我不是一個很懂詩的人。​

    2013年在電視劇裡背誦羅泰柱的〈草花〉時,我的名字開始被大眾記得。然而身為演員,我只是把劇本裡的台詞講出來而已。回首當時,我對演戲有很大的飢渴,如果不深入思考我在戲中要朗讀的詩,就很難推斷出角色的情感。​

    在那之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愛與關注,也用我自己的方式付出愛。我有時高興,但也有傷心的時候,儘管得到許多支持與鼓勵,卻常常過著痛苦的日子。​

    有一天,我心煩意亂,躺著愣愣看向天花板,打開一本粉絲送我的書。那是一本羅泰柱的詩集。起初,我帶著一個非常簡單的想法開始讀:這本書似乎內容不多。但讀完後,它卻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我發現我閱讀每一首詩時,都能敞開心扉,帶著同理心去感受。​

    而那之後的某天,我偶然再次閱讀了那本詩集,當時我感到很欣慰。那是一個彷彿收到禮物的時刻。我對詩歌不太了解,但多虧了羅泰柱,讓我覺得離詩歌更近了一些。之後,我也開始像寫日記一般寫短詩。​

    為了出版詩集,我去了一趟首爾,又去了一趟公州,和羅泰柱老師一起相處整整兩天。我眼中的老師是一個比他的年齡還年輕的人,也像個和藹可親的老紳士。當老師聽到我也寫詩時,他微笑著給了我一些建議:寫得簡短即可,不經意地寫下,捕捉讓你流淚的瞬間,像遺囑一樣寫下來。​

    我在挑選老師的詩時想了很多,想了很久,最後仍然決定不把我寫的詩也放入這本詩集。我認為我缺乏深度,無法融入跟老師的詩放在一起。我寫詩的能力淺薄,也缺乏勇氣。即使無法在這本詩集中發表我的作品,但我寫了一些我在閱讀老師的詩時的感受,放在這本書裡。​

    我想藉此機會向許多共同努力的人表達感謝,也想對羅泰柱老師說聲謝謝,我愛您。他讓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演員的攝影書,而是一本真正的詩集,可以向那些轉身的人傳達一個同情或安慰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你們也都能得到我所得到的安慰。​∷

    -​

    #韓國國民詩人羅泰柱 ​
    #像看花一樣看著你​
    #꽃을보듯너를본다

  •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官品心Claire Ku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05 20:01:52

    韓劇《The King:永遠的君主》(国王:永远的君主)於4月17日開播,由李敏鎬、金高銀、禹棹煥、金景南和鄭恩彩等主演,繼《繼承者們》和《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之後,李敏鎬、金高銀再度與王牌編劇金銀淑合作。

    鼓勵品心持續創作 https://pse.is/RQTDT

    這部劇開播之後,前四集收視率成了金編作品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很多網友紛紛說要棄劇!平行時空難懂,男女主角沒有cp感,bgm 太少,但我想說拜託千萬不要啊,我自己看了前三集也覺得超悶,但秉持著沒關係,是敏鎬啊,就咬著牙吃下去,我整理了劇中精采的劇情,拜託給第四集最後十分鐘一次機會,真的可以挽回你的心XDDD
    (如果沒有那...那我也就認了XDDD)

    ◎李袞與太乙的一見鍾情?
    ◎大韓帝國是韓國人的理想國:離於島?
    ◎穿越時空的關鍵:萬波息笛與四寅劍
    ◎李霖到底掉包多少人?
    ◎尚宮嬤嬤知道事情的原委?
    ◎太乙的指紋為什麼找不到?
    ◎太乙從民國帶到帝國的識別證為何消失?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交流討論,感覺自己好像偵探XDDD



    補充資訊:在韓國外島濟州島,流傳於婦女們間的理想國,還有一座島名叫「離於島」(이어도,現今為蘇岩礁暗礁處,抑或「波浪島」,距離現今濟州島西南部149公里之遠),而這座島多海浪,難以接近,又屬暗礁,在過往日子濟州婦女間,被稱為「傳說之島」、「寡婦們之島」(과부들만의 섬),或「彼岸之島」(피안의 섬),因為她們相信因戰亂、出遠洋捕魚不幸罹難丈夫或兒子冤魂,都會來到此處安居。


    從高麗時代(918-1392)起,濟州婦女在島上工作時,一邊搗著米、撿著馬糞時,不忘記唱著以發語詞「離於島」(이허도)開頭的勞動歌謠(노동요),幻想著從它得到力量與生活的動力,且在著名當代韓國小說家李清俊(이청준,1939-2008)《離於島》一書內,描繪看過此島的人,全都不想回去故鄉了,因為在那島上,人們不用工作也可以好好活下去,豐衣食足無缺,更讓此島增添傳奇性。當然就史實記載,從來沒有人去過那個地方,同時也沒有人從那座島上回來過了。

    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4101


    莫比烏斯環:出生於 1790 年 11 月 17 日的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August F. Möbius)除了在數學方面有所貢獻,他還是位天文學家。不過,他的名字之所以仍為世人熟知,卻是因為他在年近七十時的一項偶然發現: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的製作非常簡單:將長紙條的一端扭轉 180 度後,再將兩端黏在一起就成了。這個結構看似簡單的紙環,卻有著許多奇妙的性質。一般的紙張都有正面與背面,但莫比烏斯環卻只有一面,因此你從紙上任一點往前塗上顏色,最後都會回到原點,而且各處都會塗滿同一個顏色,不像一般紙環,可以在正反兩面塗上不同顏色。

    因為莫比烏斯環具有這些違反直覺的奇妙性質,不只出現在許多科幻小說、電視、電影之中,還成為許多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包括美術、雕塑、建築等等。


    資料來源:https://pansci.asia/archives/109598


    The King:永遠的君主|一上映就空降知名韓劇網排行榜on檔大戲,高顏值韓星李敏鎬穿越兩個世界,平行時空到底在演什麼?|劇情聊天室더 킹 : 영원의 군주【官品心Clarie Kuan】
    https://youtu.be/GFVL1mPj4CI

    2020必看韓劇|我的全像情人|知名韓劇網排行榜TOP10外,也有好看的浪漫愛情劇?My Holo Love 【官品心Clarie Kuan】
    https://youtu.be/f3QP-xGxEUs

    夫妻的世界|如何面對渣男?我只有一個原則,就是O你O抬爆!夫婦의 世界 【官品心Clarie Kuan】
    https://youtu.be/mU1GU6Ua5ys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pinhsinkuan/
    按讚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nhsinkuan/

    #永遠的君主
    #Netflix
    #平行時空

  •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祖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27 21:00:05

    🎈2019年韓劇推薦排行│https://youtu.be/JSz4NEgffZM
    🎈2019韓劇爛尾排行榜│https://youtu.be/YqqC1Bm_ewM

    #最佳情侶 #偶然發現的一天 #愛的迫降

    🔖各節看點
    00:34 第五名
    01:07 第四名
    01:43 第三名
    02:40 第二名
    04:53 愛的迫降點評(幫番茄取名!)


    📺本集為劇光燈系列
    專講戲劇的單元,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戲劇
    那就不要猶豫按下訂閱了!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戲劇新片吧!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祖寧 IG搜尋 / ning_twins0125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_twins0125
    ✦合作邀約請來信:zuning@capsuleinc.cc

  • 偶然發現的一天愛奇藝 在 kkk,Kpo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2-25 22:00:04

    #趕快訂閱開小鈴鐺 #愛奇藝 #愛奇藝娛樂 #娛樂10分鐘 #安妞哈誰唷


    觀看完整版👉👉http://user76518.psee.io/PE6X8


    和愛奇藝台灣站合作ㄉ企劃 安妞哈誰唷回歸啦~
    完整版將在每週三 中午12點 愛奇藝台灣站準時上線ㄛ!



    本周話題:
    2019也是韓劇迷豐收的一年,從年初的《觸及真心》、《她的私生活》,年中的《WWW》、《德魯納酒店》,到年末的《無意間》和《請融化我》...等等,除了整年都有又帥又美的歐巴和歐膩的陪伴之外,韓劇怎麼能少了最精華的吻戲~今天就要來挑戰本年度最讓人小鹿亂撞、目眩神迷、手腳蜷曲的吻戲場面,看看我們能否忍住所有動作看完全程!



    愛奇藝-娛樂頻道:https://tw.iqiyi.com/yule/
    愛奇藝-原創頻道:https://tw.iqiyi.com/dv/
    愛奇藝瘋星聞:https://www.facebook.com/iqiyiistar/



    ✎太賤唉居 : https://www.instagram.com/kkkkpop_official
    ✎太賤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kkpopop/
    ✎合作請洽 : [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