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側面日文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側面日文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jasonmasaru (MASARU)看板NIHONGO標題Re: [文法] 日文的濁音與變音...
側面日文 在 薛晉寧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8:17:22
🤷🏻♀️ 宇宙船 Tuesday Project: JUST KEEP RECORD just some demo recording some idea type beat: Mac Miller Type Beat - 'Sunshine' 有一日放工遲咗同OBE鬧交, 佢WhatsApp ...
※ 引述《batt7985 (Caneton)》之銘言:
: 我個人對戰前台灣日本語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若有相關資料也歡迎一起討論
: 日文中的[r](抱歉,打不出真正的音標)
: 與濁音[d],兩音在閩南語中同為空缺音。(普通話也是)
: 且兩音就辨音成份上來說,差別在於響音性與延續性的有無
: 然而
: 1. 日文中的[r]音延續性較不強烈
: 2. 日文中的[d]音發音部分較深,因此響音性減低
: --> [d]音與[r]音的差別在日文中變小
其實不只日語,在從發音位置客觀來看也是相當接近的。
請看國際音標輔音表。
http://ppt.cc/8K@G
d:有声歯茎破裂音→http://ppt.cc/wrRM
r:歯茎側面はじき音→http://ppt.cc/0ev1
兩個發音位置都在歯茎,所以是相當接近的音。
而發生這種搞混的理由,不外乎是因為自己母語沒有
所以你會找最(較)相似的音來發。
1.相同發音位置
1).両唇
b :有声両唇破裂音(閩南語b)
m :両唇鼻音(現代漢語普通話ㄇ)
現代漢語普通話沒有b,所以其使用者找了同是両唇音的ㄇ來發。
如老母(laubu)→老木、艋舺(Bangkah)→Monga
2).歯茎
:歯茎接近音(英語r)→http://ppt.cc/8Xuq
l :歯茎側面接近音(英語l)
:歯茎側面はじき音(日語ラ行)→http://ppt.cc/0ev1
日語沒有英語r、l,所以其使用者找了同是歯茎音的ラ行來發。
如right→ライト、light→ライト
2.相同成阻方式(類似)
1).摩擦
ɸ:無声両唇摩擦音(日語フ)
f :無声唇歯摩擦音(現代漢語普通話ㄈ)
中文沒有ɸ,所以其使用者找了同是清音的摩擦音ㄈ來發。
如ふとん→futon、ふつう→futsuu。
2).摩擦
v :有声唇歯摩擦音(英語v)
b :有声両唇破裂音(日語バ行)
日語沒有v,所以其使用者找了同是濁音的破裂音バ行來發。
如save→セーブ、living→リビング。
3).摩擦
θ/ð:無声/有声歯摩擦音(英語th)
s /z :無声/有声歯茎摩擦音(日語サ行/ザ行)
日語沒有θ/ð,所以其使用者找了同是濁音的摩擦音サ行/ザ行來發。
如thank you→サンキュー、the→ザ。
4).摩擦
ʃ:無声後部歯茎摩擦音(英語sh)
ʤ:有声後部歯茎破擦音(英語j)→http://ppt.cc/6l87
:無声歯茎硬口蓋摩擦音(日語シ)→http://ppt.cc/LfD1
:有声歯茎硬口蓋破擦音(日語ジ、ヂ)→http://ppt.cc/JW5y
日語沒有ʃ、ʤ,所以其使用者找了日語シ、ジ來發。
如short→ショート、juice→ジュース。
5).摩擦
x:無声軟口蓋摩擦音(現代漢語普通話ㄏ)
h:無声声門摩擦音(日語的ハ行)
日語沒有x,所以其使用者找了同是清音的摩擦音ハ行來發。
如你好→ニーハオ、海→ハイ。
只要你的母語剛好有,你就會找對,母語沒有,就會找「自己覺得」相似的。
如同衣櫥裡有一件桃紅色跟一件綠色的衣服
你要人幫你拿紅色那件,會有什麼情形?
小朋友幫你拿,他會告訴你沒有紅色的,那裏只有桃紅色跟綠色的
小朋友比較能夠注意到不同處。
大人幫你拿,他會選擇桃紅色那件,因為二選一的情況下,他會判斷桃紅就是紅色。
所以小朋友學外語,他比較不會受到母語的影響,甚至可以聽出細微的分別
但人隨著年紀增長,較細的分別開始聽不出來
比如ラ跟la的差別,可能日本人自己都聽不出來
但是西班牙語r跟l不同,他們就可能聽得出來。
像だ/ら、だ/た(不送氣)這些都還比較接近
b/ㄇ不分這種還比較誇張。(不過最誇張的莫過於ㄖ/ㄌ、ㄓㄔㄕ/ㄗㄘㄙ不分啦...)
但無論是何種錯誤,都是因為從你的母語抓不到同音所導致的
而且錯誤也不是你的大腦隨便抓一個音來判斷
因為你不會把だ聽成ka,就是因為だ在閩南語中最接近的音就是la所造成的。
: 因此遇上本無此兩音的語言使用者而言,區分難度便提高許多
: 這不是最近才有的現象,
: 老一輩的台灣人在說日語時,d音和r音也常混同
: 例如 ドライバー => 轉化成 lo-laiba
: どうぞ => 轉化成 lo-zo
: 因此我個人認為語音本質可能是問題所在…
同意。
因為就算你找發音標準東京口音的人來教
同樣的問題依然會存在,問題就是他聽不出差別,所以他沒辦法分。
我日文班有位同學會把ぜんぶ念做ツェンブ
指正他的時候他會問說我念的ツェ跟你念的ゼ有差嗎。
英文班上還有更多把th發成s的人
跟他們講,即便他們努力,還是發不出來。
對於會的人來說簡單,但是聽不出來的就是聽不出來
如同法語的en、an、in、un,或是西語的r、l等。
: (但當時殖民時期的台灣所使用之日語,也許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還請高手補充)
補充一下:
→ wwuptt:次濁音也是濁音,就像次清(=送氣清)也是清音,且ng也是次濁 09/07 13:45
ng的部分確實是我弄錯了,是次濁無誤。
推 wwuptt:聲韻學跟現代語音學還是有一點落差,弄混很麻煩 09/07 13:50
→ wwuptt:你們教授說的沒有濁音應該是指沒有"全濁音"(省稱濁音) 09/07 13:52
→ wwuptt:但是這種聲韻學上的(全)濁音,跟上文提到的濁音不完全相同 09/07 13:53
→ wwuptt:在語音學或音系學上,鼻音跟通音都歸為濁音,不必分全/次 09/07 13:55
→ wwuptt:正因ら(ra)行是接近だ發音部位的通音(濁),很像是可理解的 09/07 14:03
→ wwuptt:だ>な在日本歷史語法中應也有跡可尋,這個部分要請強者說明 09/07 14:09
即便如此,一般在討論現代漢語普通話是否有濁音的時候,是不會將次濁列入的。
如果要用語音學的次濁為濁音定義來說當然中文的ㄇㄋㄌㄖ是濁音沒錯
但是你不會想跟日本人講「日語濁音不只ガ行、ザ行、ダ行、バ行
明明ナ行、マ行、ラ行不是清音,在語音學上定義是濁音」吧...
將次濁列入濁音之後的50音...
清音 濁音
あいうえお がぎぐげご
かきくけこ ざじずぜぞ
さしすせそ だぢづでど
たちつてと なにぬねの
はひふへほ ばびぶべぼ
ぱぴぷぺぽ まみむめも
や ゆ よ らりるれろ
わ を
濁音爆增...
另外只有子音有分清濁,母音皆屬於濁音
所以結論是50音裡面沒有清音存在(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78.146
※ 編輯: jasonmasaru 來自: 114.37.78.146 (09/08 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