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健檢英文對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健檢英文對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健檢英文對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健檢英文對話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許仁杰 Stan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記得之前和多米媽去了幾個國家微蜜月旅行, 在安排行程和在當地與外國人對話的時候, 常常會因為長期沒有使用英文, 在對話時腦袋裡的詞彙瞬間好像當機一樣, 也會因為各個地方的不同口音問題, 對話時都必須重複詢問對方,浪費很多時間。 雖然爸爸我以前是讀應用外文系的, 英文程度不算太差, 但因爲長期工作也...

健檢英文對話 在 職業醉Hans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14:10:28

(健檢抽血旁邊的大哥和護理師對話) 👨🏻‍🦱:妳技術很好~都沒有感覺耶~ 👩🏻‍⚕️:那是因為你很勇敢很勇敢唷~ 我本來覺得好笑,怎麼把大哥當孩子哄,後來經 @kenhung1216 提醒他也需要被這樣溫暖對待,真心敬佩白衣天使們怎麼可以對每個人都這麼溫柔啦~這點國泰的醫護人員真的要給讚到滿了! ...

健檢英文對話 在 QUEEN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2:25:11

疫情期間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都是非常重要的,先照顧好自己健康,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 所以我來健康檢查啦~才能照顧好拉拉跟熊熊兩隻寶貝女兒😌 位於台北101大樓81樓的安杏診所,視野超棒,直接遙望全台北,而且這裡每個時段只能約1個人,所以每個人都能享有VIP待遇的專屬檢查,還有兩位美麗溫柔的諮詢師在外守候...

  • 健檢英文對話 在 許仁杰 Stan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4 13:14:00
    有 3,840 人按讚

    記得之前和多米媽去了幾個國家微蜜月旅行,
    在安排行程和在當地與外國人對話的時候,
    常常會因為長期沒有使用英文,
    在對話時腦袋裡的詞彙瞬間好像當機一樣,
    也會因為各個地方的不同口音問題,
    對話時都必須重複詢問對方,浪費很多時間。

    雖然爸爸我以前是讀應用外文系的,
    英文程度不算太差,
    但因爲長期工作也沒有一個常使用英文的環境,
    聽和說的能力真的會慢慢退化,
    果然平常不磨刀,還真的沒辦法切出一盤好菜。

    而且多米現在還小,
    想為他打造一個不用出國,
    就能擁有的英文學習環境,
    那麼最快的方法就是積極的把自己的英文對話能力提升,
    增加自己在英文上的造詣,從小與他用英文互動,
    讓英文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母胎語言,
    我想對他來說就是最快樂的學習也是我和他最有含金量的親子互動。

    一開始知道我要體驗TutorABC的課程時,
    我既興奮又緊張,
    畢竟已經很久沒有使用全英文對話,
    擔心上課會有聽說能力差異的問題,
    但令我很放心的是開始上課前,
    TutorABC有先做一個基礎的英文測試,
    依照我的英文程度,
    為我建立一個最適合我的學習健檢。

    而更吸引我的地方,
    是可以配合自己的作息去學習,
    24H彈性上課,多元化的教材,
    真人外師一對一教學訓練,
    口語化的練習也不需要死背文法單字,
    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
    可關起來練功,
    也不用害怕開口說英文。
    尤其在疫情期間不用擔心群聚問題,
    在家就可以學習,真的是非常安全便利高效。

    隨時隨地只要一台電腦和流暢的網路,
    讓學習英文變成一件非常簡單且生活化的事情,
    提升自己,讓自己變成最具競爭力的地方爸爸!!
    你也可以體驗看看哦~~

    想知道自己的英文能力好不好?
    https://lihi1.com/oDZSl
    粉絲專屬福利:免費一堂體驗課程
    https://lihi1.com/FpmSo

    #TutorABC因材施教
    #AI打造量身定製課程
    #在家安心學
    #投資自己最有效

  • 健檢英文對話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30 13:26:52
    有 22 人按讚

    當綠能遇上濕地:衝突中協商,「環社檢核」的倡議哲學(09/29/2020 聯合報、當代思潮)

    文:吳宗蓉,動物當代思潮特約記者。

    本文改寫自「台灣動保青年論壇——2020動保政策分析及倡議策略營」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李翰林之「政策分析的社會倡議應用」講座。

    近年來光電衝突愈來愈浮上檯面,雖然光電是國家發展綠色能源的重要政策,但各開發案卻屢屢遭受民間批評破壞生態與影響農漁業生存。生態保護與綠能政策都追求永續發展,理應同一陣線,為何卻持續產生衝突?而在綠色衝突下,台灣又為何非得繼續推動能源轉型?

    再生能源背負期待

    台灣目前的發電來源中,以佔比約81%的火力發電為主,其次是佔比近12%的核能發電[1]。然而火力發電造成空氣汙染,國際早有共識減碳,我國也訂下2030年台灣溫室氣體減量50%的目標[2];而老舊核電廠2025年全部屆齡除役,核四是否運轉也尚在未定之天[3]。在用電需求與火力核能都須退場的雙重壓力下,再生能源背負著社會各界的期待。

    此外,台灣目前主要的能源燃料,包含石油、煤、天然氣、鈾等,都依賴國外進口,國內自產能源比例僅2%,這個潛在隱憂也迫使台灣須積極發展自有再生能源[4]。蔡英文總統執政後,訂下2025年再生能源自6%增至20%的目標[5],其中風力發電目標可望順利完成,屋頂型光電也提前達標,唯獨地面型光電屢遭抗爭阻力[6]。

    光電與生態兩難的解方——布袋鹽田案例

    地面型光電發展以來,引發許多民間反對的聲浪,例如抗議光電衝擊生態環境、造成農漁地租金高漲、影響居民生計、造成環境汙染等,其中嘉義布袋廢鹽田的開發計畫,正是光電與生態衝突的著名案例。

    2018年經濟部能源局規劃在布袋鹽場施作374公頃的光電示範區,該地點雖然不是禁止或限制開發區域,但卻包含國際鳥盟指定的「重要野鳥棲地」,鳥類生態豐富性更勝國家重要濕地,因此引發環團與鳥類保育團體的反彈。

    在抗爭與協商的過程中,政府、保育團體、地方居民、業者一起參與討論,最後依據長期記錄的科學佐證資料,排除了國家級重要濕地、生態敏感區域、野鳥熱區,將開發面積由原本的374公頃縮減至102公頃[7]。業者更承諾,在102公頃的面積中只開發70%,另外30%將保留作生態保育區,提供水鳥利用及作為生態棲地復育濕地,並在前20年的營運期間持續進行生態調查,定期監測與揭露資訊。

    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協力下,當地人士與民間團體也共組「布袋鹽田濕地保育工作平台」,並與國產署簽下合約,認養91公頃的布袋鹽田濕地,進行保育工作。能源局則承諾提撥五年的保育經費,投注於棲地維護,以補償光電發展造成的棲地減損,降低對生態的衝擊。

    深入參與布袋案例的綠色公民基金會主任李翰林博士認為,「布袋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帶來重要啟示:光電開發必須在選址階段就考量生態因素,並納入在地居民與民間團體的智慧與經驗。但如何讓布袋模式能擴大適用於其他案場?關鍵是必須透過法制化,建構出可操作的環境生態檢核與社會參與機制。

    解開爭議的新嘗試——環社檢核機制

    李翰林分析,光電衝突有兩個主因,一是缺乏選址機制,政府只規範法定保護區不可設置,其他地點卻缺乏評判標準,業者靠叢林法則自行競爭發展,只要簽到土地就可開發。第二個原因則是光電設置地點若非國家重要濕地,就不需要經過環境評估程序。然而資訊公開、區位選擇、民眾參與等制度都架構在環境評估上,如未進行環評,也就避開了這些重要過程,自然容易引發後續執行時的對立抗爭。

    為解決光電開發與生態保育間不斷發生的衝突,地球公民基金會從布袋案例中吸取經驗,並參考國內相關機制及既有研究後,結合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中華鳥會等13個環境與生態保育團體,共同倡議推動「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在今年2月提出「環境與社會檢核之委員會及程序、審查要件」及「環境與社會檢核草案」,供政府參考。

    在民間團體的倡議推動下,今年7月「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已有重大進展,包括經濟部能源局公告「漁電共生推動策略」,納入環社檢核機制;農委會修改「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審查作業要點」,使環社檢核成為審查先行程序;經濟部也在7月13日的太陽光電公聽會上宣示,今年至少會挑選一到兩個南部縣市的漁電共生專區,開始示範執行環社檢核機制[8]。

    「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中,主要包括「民眾參與和資訊公開」、「環境衝擊檢核」、「社會影響檢核」三大面向。業者在申請開發前,必須依據環社檢核的要求,先檢視案場的物種與棲地情形、對周邊可能造成的潛在生態衝擊,以及對地方產業結構、工作權益、鄰近文化景觀的影響等,並納入民眾參與的過程[9]。藉此檢核過程可篩選出適當的設置地點,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符合社區居民的期待。

    環社檢核雖然不是真正的環評,但可幫助業者在進行開發前,先以類似快篩的方式避開爭議區位,並透過前端的評估及討論,讓各個立場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在科學資訊基礎上進行對話,便可避免業者在投入成本執行後,才發生民間抗爭的極端對立處境。

    不只是反對——抗爭與建設並行的倡議哲學

    「建設比反對難!我以前常覺得倡議團體反對很簡單,但這幾年真的要去創造一個制度,才知道真的很麻煩!」

    李翰林分享這幾年參與倡議環社檢核機制的心得。他認為「倡議」不只是反對行動,更重要的是如何促成衝突的各方協商合作,以及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式。過程中除了凝聚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間的共識及共同行動外,更必須與角色對立的利害關係人溝通,設想對方的資源與目的,才有辦法思索應對策略,找出對方也能接受的方案。

    以公部門為例,李翰林指出,各機關由於權責劃分細瑣,加上業務量沉重,因此在政策研究方面的反應速度較慢。如果倡議團體能先自己做足功課,深入研究核心議題和實務運作的困難點,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方案給公部門參考,那麼機關就愈容易採用,未來出爐的政策也就會和倡議團體所提出的制度愈像。

    環社檢核機制今年即將上路,李翰林提醒,環社檢核就像是健康檢查,健檢發現可能的問題後,仍需由政府、企業、社會共同討論應採取的醫療行為。「環社檢核實施後也可能發現新的問題,只能在下一個場域再繼續解決了!」

    環社檢核能否成功,尚待執行試驗及後續的檢討修改;而確定的是,未來必然還會發生新的困難。如何在嘗試與衝突的過程中持續溝通協商,找到出路,才是倡議行動的最終目標,也才能讓台灣的能源轉型政策繼續前行。

    附註:
    [1] -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2019年統計年報,2019年台灣發電結構中,主要發電來源為火力發電佔比81.47%(燃煤46.13%、燃油2.08%、燃氣33.26%),其次為核能發電佔11.79%、再生能源佔5.56%、抽蓄水力1.17%。

    [2] - 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中,66國領袖承諾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即碳的釋放量與吸收回地球量達到平衡)。台灣方面,依照我國經濟及人口現況預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達4.28億公噸,而溫室氣體減量「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DC)目標則設定為減半至2.14億公噸,也就是必須減量50%。

    [3] - 核能發電廠執照期限均為40年,核一廠已於2019年7月15日到期,目前正在除役過程中;核二廠及核三廠分別在2023年3月14日及2025年5月17日到期,因此2025年老舊核電廠將全部面臨屆齡除役的處境。核四目前處於封存狀態,未來是否要重啟使用,將於2021年8月28日舉辦公投(此案為2021年第17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案)。

    [4] -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2019年統計年報——能源供需概況分析報告,若從2019台灣能源供給結構來看,台灣97.94%的能源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氣、鈾等化石燃料)均依賴國外進口,僅2.06%為台灣自產能源。

    [5] - 2025年能源轉型目標為:燃煤減少19%(46降至27)、核能減少11%(12降至1)、燃氣增加17%(33增至50)、再生能源增加14%(6增至20)。其中再生能源的2025年設置目標為:風力發電達6.2GW(離岸風力5.5GW、陸域風力1.2GW),光電需達20GW(屋頂型3GW、地面型17GW)。由於屋頂型已於2019年提前達標,因此目標調整為屋頂型6GW、地面型14GW。

    [6] - 為推動太陽光電,經濟部能源局於2016年9月公告之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中,盤點鹽業用地、掩埋場及已受汙染土地、 嚴重地層下陷區域、水域空間等,2017年行政院公布太陽光電地面型用地盤點情形,共盤點25,124公頃可用土地。但實際執行裝設時,卻遭受地方及民間團體抗爭,造成地面型裝置量遠低於目標。

    [7] - 傳統的布袋鹽場依管理需要分為十區。五到十區位在南布袋,六、七區已被納入國家重要濕地,五、八、九、十區雖非重要濕地,但卻是國際鳥盟(Bird Life International)指定的「重要野鳥棲地(IBA, Important Bird Area)」。經過民間、政府、業者間的衝突與協調後,最後選出八區80公頃及九區南側22公頃,合計102公頃,作為濕地光電示範區。

    [8]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20年7月31日公告修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審查作業要點」,在附件可行性評估表中,將環境及社會檢核機制納入評估項目中。經濟部次長曾文生7月13日,也在立法院舉辦的太陽光電推動爭議檢討改善公聽會中,承諾今年一定會啟動試辦環社檢核機制。

    [9] - 經濟部能源局今年7月1日公告之「漁電共生推動策略」中,將環社檢核機制納入業者申請前的必要程序,並具體規範環社檢核項目。凡設置規模達2MWp以上之太陽光電開發均須依環社檢核自評表辦理檢核,並由經濟部邀請地方政府共同參與成立環社檢核委員會,聚焦審查環社檢核結果及因應對策。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870/4897692

  • 健檢英文對話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30 20:29:23
    有 212 人按讚

    媳婦、婆婆與老公的恐怖三角關係

    親愛的,這個長假與朋友聚會時,剛巧認識了一位有趣的「時尚媒人」,她知道我心理師的背景後開始跟我聊起她在與客戶諮詢時經常遇見的問題。

    因為在美國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我們的對話裡參雜著大量的英文,也討論許多東西文化的議題,還有華人家庭裡常見的現象,她告訴我在台灣市場的媒合專業裡,不可能忽略掉「家庭契合」這個選項,然而隨著知識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年輕女性很在乎另一半是否是媽寶,甚至未來與婆婆不和的情形該如何處理。

    她說:「我都會讓女生去評估,她們有沒有辦法忍受男生的媽媽,因為一輩子的婆媳問題,倒不如先在初期搞清楚。」

    我說:「這樣太容易聚焦成女人的戰爭了,其實這如果回到『心理界限』上,其實就是男生與母親的情緒界限要清楚,並且可以開始保護自己的夫妻關係,而不是一直處在先生、太太、婆婆的恐怖三角關係中。」

    她說:「『心理界限』這個概念太新鮮了,我前陣子聽到『情緒勒索』覺得是很棒的提醒,快說來聽聽!」

    接著我跟她解釋了一番心理界限、次系統的概念,她認真的告訴我:「妳一定要把這個寫成文章!」

    So here I am,我來把這個恐怖的三角關係劃分清楚。

    媳婦闖入了母子共生系統
    這個標題一定讓你們很困惑,但事實是在心理現象上,媳婦儼然成了丈夫與婆婆母子之間的小三,她破壞了先生原生家庭的親子次系統的結構,所以很容易被婆婆視為眼中釘,不論媳婦怎麼做都無法讓婆婆滿意。(猜你想看:為什麼會愛的這麼辛苦?心理歷程圖告訴你:愛,要懂得轉彎。)

    古人說得好,媳婦熬成婆,因為孤單的太太,無法融入先生與婆婆的緊密親子關係裡,因此在孤單之餘只能抓住自己的兒子(如果她很幸遇地生了兒子,如果生了女兒大概哀怨一輩子了),好不容易兒子長大了,娶了一個自己認可的媳婦,接著所有過去二三十年的委屈經驗,就會一股腦的投射在媳婦身上,或者驚覺到有個女人要來搶走自己的小老公(兒子),更加不可自拔地欺負這個女人。

    很多事情的運作往往是下意識的,即便是婆婆知道媳婦是兒子的太太,將來他們將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因為在家族中一下抬升的心理地位,會讓婆婆開始挑三揀四,或者要求媳婦完全照自己的意識做事,就如同兒子總是依順著母親一樣。

    因此當媳婦困惑者為什麼婆婆總是看自己不順眼,在自己自我價值懷疑和摧毀之前,請看清楚他們的家庭系統怎麼運作,是否總是有個心理缺席,甚至物理缺席的公公(就是心不在甚至人不在),而變得看似強勢的婆婆,但背後其實是哀怨與無盡的孤單。

    因此媳婦們,與其再次創造下一個屬於你的母子共生系統,不如回到你與先生的關係上,建立夫妻關係的界限,思考與審視你如何鞏固與先生的相處,取得彼此的共識和支持。與婆婆的相處如何「影響」到夫妻關係,而在相處上妳需要取得什麼樣的資源,當妳缺乏這些資源,又會如何影響自己在夫妻關係的付出。

    而不是對先生生氣再次將先生推向婆婆,因為這類型的丈夫往往會神化或美化自己的母親,而當妻子「不識相」的批評時,只會將自己淪為巫婆層級,在家中被醜化甚至孤立無援。當妻子默默隱忍甚至要求自己當一個完美媳婦,也只會將自己淪為女傭,在家中被奴役而一樣孤立無援。

    媽寶老公尚未意識到自己的獨立性
    從小就依順著母親,或者有意識以來就知道母親對自己「好」,因此會在情緒上經常與母親糾結在一起,覺得「母親總是為了我」,因此不能讓媽媽不開心。在過去,這樣的兒子會被稱為孝子,而在現代,則成為媽寶,受制於母親的感受和意識,而難以成為「自己」。

    有趣的是,媽寶如果是男人,相對容易娶到太太,因為在華人文化,男人跟父母住,把心思放在父母身上是理所當然;而媽寶如果是女人,根本超級困難嫁出去,因為與文化中媳婦的形象要求不符合,婚嫁中往往期待女人可以將重心轉往婆家,而導致許多與原生家庭情緒糾結的女人無法出嫁,甚至沒有心力擁有另一半。(你一定要看:單身不是妳的錯:親愛的,妳已經嫁給父母了。)

    我們都以為受了高等教育就會變得成熟,但我們被訓練的邏輯和理性,遇到情緒糾結一樣停擺。

    所謂的獨立,其實是情緒和經濟的獨立,也許媽寶有辦法經濟獨立,卻無法情緒獨立,獨立於父母的情緒感受之外,並且不需要再為家人的情緒負責。

    簡單的說,當小倆口想要有獨處的週末時,母親一通電話就要兒子回家,身為人夫是否能拒絕?還是在心中認為自己背叛母親?因為母親會難過、會孤單,而光想到母親這些情緒就覺得自己很冷血?親愛的,這就是情緒糾結,在糾結中恐懼做自己真正渴望做的事情,而無法成為「自己」,更無法勝任「人夫」的角色,心理認為自己只要做好「兒子」即可。

    因此先生們,請開始為自己與母親建立界限,保護你的情緒、你的自由,也保護你的婚姻,避免當鬱悶的孝子、咆哮的先生、缺席的爸爸。你不再是母親的延伸,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另一個家庭裡重要的支柱,你不再是母親的守護者(這向來是父親的工作),你是另一個家庭的保護者,唯有界限的設立,責任的分野清晰了,讓你同時可以保護兩個家,不會再情緒混淆與界限混亂中,失去你愛的人。

    親愛的,希望從界限和家庭系統的角度,可以讓你們更清楚所謂「家家難念的經」,而最終,希望你們都可以從三角關係中解套。

    ------
    讓自己值得更好的方法:
    🎧線上課程🎧【情緒健檢】重新認識、練習掌握、與修煉情緒的十二堂課
    傳送門:https://school.iiispace.com/p/mood

    🎧線上課程🎧【心理界限】在複雜的關係裡,做回自己 十一堂課
    傳送門:https://school.iiispace.com/p/mood1

    🎧線上課程🎧【親子學】親子療癒力的十二堂課
    傳送門:https://school.iiispace.com/p/77bf5f1

    #母親節強檔以上課程七折優惠
    #活動期間:4/25~5/25
    #購買時輸入優惠碼:MO30OFF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