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健安護理之家負責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健安護理之家負責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健安護理之家負責人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畫錯重點—初級保健如何克服Covid-19疫苗的“猶豫”】:本文是針對美國民眾對接種疫苗的猶豫態度所做的分析和建議。雖然實際狀況與台灣不完全相同,但是某些做法仍值得參考。 到2021年4月底,美國已有約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接種了 Covid-19 疫苗。最初的聯邦和州疫苗接種策略側重於醫院、大...
健安護理之家負責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畫錯重點—初級保健如何克服Covid-19疫苗的“猶豫”】:本文是針對美國民眾對接種疫苗的猶豫態度所做的分析和建議。雖然實際狀況與台灣不完全相同,但是某些做法仍值得參考。
到2021年4月底,美國已有約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接種了 Covid-19 疫苗。最初的聯邦和州疫苗接種策略側重於醫院、大規模疫苗接種中心和零售藥店,迅速為衛生保健工作者和Covid-19高風險的長照機構住民接種疫苗。由於冷藏條件嚴苛、供應量少又緊迫,所以通常負責大多數疫苗接種的門診單位反而無法提供接種服務。
然而當疫苗供應日趨充裕,近期每天的疫苗接種速度趨於平穩甚至下降,“疫苗猶豫”和公平性的擔憂也隨之而來。
由於許多疫苗接種安排在大規模疫苗接種中心,只有相對較少的美國人能在他們平常就醫的地方接種疫苗。所以,疫苗如果必須再追加接種(booster shot),在數百萬美國人重返常規門診護理的時代,一定要採取必要措施,讓民眾在熟悉的環境中施打疫苗,否則將可能錯失良機。
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87歲的女士,依約到附近熟悉的社區健康中心回診,並準備接種疫苗。但是卻被告知當日必須由工作人員將她載到另一個大約車程15分鐘的地方施打疫苗。最後,這位女士拒絕了。
這位女士對接種疫苗是否猶豫?她似乎願意接種疫苗。她的猶豫不是出於對疫苗的任何懷疑,而是因為對提供給她接種疫苗地方的不信任。給像這位女士這樣的人貼上“猶豫不決”的標籤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許多人更喜歡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接種疫苗,而不是去陌生的地方讓陌生人接種疫苗。媒體鼓勵疫苗接種應結合以往將疫苗放在人們平常就醫的地方的策略,同時有當地護士和醫生的指導。大多數人在調查中將這些熟悉的醫護人員稱為是最值得信賴的健康信息來源。
為了更了解一般性醫療單位作為Covid-19疫苗接種點的潛力,一家統整全國門診患者數字登記的公司Phreesia(其中一位作者在該公司擔任首席臨床負責人)對138,604人在2021年3月4日至3月31日期間預約定期就診時進行網路調查。結果顯示,儘管有資格接種疫苗,但許多患者並未接種。
在未接種疫苗的患者中,存在一系列疫苗“猶豫”現象,從“準備好接受疫苗”到“疫苗中性態度”再到“抗拒疫苗”。準備好接種疫苗的人可以進一步分類為“熱切地尋求疫苗接種”,以及“還算願意接受”—只要付出最少的努力,才準備接受疫苗接種。
Prochaska的“變化階段”模型(註)將接受Covid-19疫苗接種視為一種新行為,它告訴我們,人們在權衡疫苗接種的風險、收益和便利性時會在各個階段之間移動。臨床醫生要熟悉應用該模型來提供幫助追求健康行為的人。對接種疫苗採中性態度或抗拒疫苗而未接種疫苗的人可能是在“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而還算願意接受疫苗的人是在思考期。在此過程中確定一個人的階段有助於調整說服工作。
沒有保險的人、在沒有證件的情況下居住在美國、英語能力有限,或有複雜的健康和社會需求的人可能不願使用藥房或大規模疫苗接種點。在醫療補助承保 (Medicaid-covered)或未投保患者尋求緊急醫療服務時提供疫苗接種,可能是觸及疫苗接種人群的一種方式。
與“還算願意接受疫苗”的群體一樣,處於“無意圖”的疫苗中性態度群體,可能會在尋求其他問題的護理時接受疫苗接種—如果有疫苗並且有可信賴的臨床醫生的“推動”。這個群體包括年輕的對接種疫苗持開放態度但不關心 Covid-19的成年人(45歲以下未接種疫苗的調查受訪者中有64%同意接種疫苗很重要,但只有一半的人擔心他們感染Covid-19的風險)。想要改變這個族群,應該藉由強調Covid-19生病的威脅,提高對疫苗重要性的認知,而不是強調接種疫苗對公眾的群體目標。
即使是真正抗拒接種疫苗的人,一旦他們到了有疫苗的醫師辦公室,他們也可能會重新考慮。對於這個群體,定期就診可能是解決疫苗問題和激勵疫苗接受的最佳選擇。在未接種疫苗的調查受訪者中,六分之一(15%)表示如果他們的醫療保健提供者推薦,他們會更傾向於接種疫苗。
政策制定者和規劃者在全國民意調查中將重點放在對疫苗猶豫不決的群體上。但它低估了準備階段的可變性、人們觀點的流動性,以及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所接觸到的社區衛生專業人員的說服力。初級保健臨床醫生和值得信賴的醫療保健組織通常與社區領導建立工作關係,可以製定適合當地需求和偏好的解決方案。
前述那位女士最後沒有接種疫苗,儘管她有很高的併發症風險而且其實對接種疫苗沒有疑慮。所以,如果有正確的支持基礎設施,初級保健醫療單位可以在疫苗接種工作上發揮關鍵作用。透過與社區衛生工作者的聯盟、社區中心和教堂,以及提供以家庭為基礎的護理來支持人口健康計劃,這些做法可以惠及原本可能被排除在外的人,並加速可能最難接觸到的人群中的疫苗接種公平性。
作者最後強調,隨著疫苗接種範圍擴大到兒童以及成人可能需要追加注射,這種貼近當地機構的轉變一定是不可少的。只強調猶豫卻沒有抓住重點。規劃者應該對Covid-19疫苗接種的地點、時間和方法建立靈活性來擴大施打的範圍,讓許多社區中最值得信賴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參與進來:醫師、護理師和社區領導者知道如何傳達有說服力的信息並提供關懷。
註:Prochaska的“變化階段”模型:是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家Carlo C. DiClemente和James O. Prochaska在1983年提出的跨理論模式。認為人的行為轉變是一個複雜、漸進、連續的過程,可分為5個不同的階段:無意圖(precontemplation)、思考期(contemplation)、準備期(preparation)、行動期(action)和維持期(maintenance)。了解當事人身處於改變過程中的哪一階段,可以讓更好地理解其行為模式,並更準確地...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77/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21-06-24
Missing the Point — How Primary Care Can Overcome Covid-19 Vaccine Hesitancy
■ Author:Scott Ratzan, Eric C. Schneider, Hilary Hatch, et al.
■ Link: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p2106137?fbclid=IwAR3WjCgRkSqAeN97YIO6IIdzWpoZs3XQ9jkVWJoub1k9skdpnuDwPEagMys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7/27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健安護理之家負責人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來這就是罄竹難書的感覺…
『: : 噓 tn: 喔喔 最不尊重女人就柯seafood啊
: 對啊
: 最尊重女人的就是民進黨跟基進黨啊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和顏若芳同居疑雲王表示房租八千太貴以後不租了
王定宇服務處遭潑漆 門上被寫「X人妻很爽嗎、可惡」卻不追究
Y女稱位前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墮胎3次被罵「像母牛這麼會生」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兩度與女助理粘珮瑩開車上摩鐵開房間。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童仲彥家暴妻子骨裂昏迷住院多日
蔡英文談到學運領袖陳為廷的襲胸案,她說,「年輕人嘛,不要讓他的傷痕太深」
民進黨的人頭黨員的陳進興及高天民涉及白曉燕案,並於全台各地強姦少女。
柯文哲為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涂醒哲助陣,批評陳以真年輕長得漂亮,可去坐櫃檯或當觀光局代言人,不適合當市長,他質問陳選上市長「公文會是自己批嗎?」。
民進黨籍議員王世堅8年後的現在,他還在帶同一位美眉上摩鐵。(2014)
壹周刊第478期報導,陳水扁兒子陳致中7月3日載著花名「妮可」有嫖妓的嫌疑
高雄地院比對陳致中與召妓男手機通聯紀錄認定陳致中是召妓男
指控馬英九與男星巧克力之性愛光碟,謝長廷:「我有看過,但是不想拿出來.」
民進黨籍前副總統呂秀蓮之「玉山週報」爆發「小騷貨」男男性騷擾事件。
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表示:「只有女人才會口說不要就是要」引發替強暴犯找藉口的批評
挺綠藝人南市大南里長參選人大支寫歌充斥「操你媽」「台北七仔看啥小」等髒話
民進黨籍議員張瑞山、立委賴清德等人力挺強姦殺人犯,開記者會為姦殺犯討國賠4500萬
民進黨830遊行,綠營名嘴吳國棟上台大飆五字經、三字經,台下鼓動叫好。
民進黨立委張花冠出來替吳國棟緩頰:「南部人比較愛聽(髒話)」 。
性侵加害人去勢?民進黨籍立委蔡啟芳痛批:這種事情是男歡女愛!有人有這樣的需求!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蔡啟芳公開呼籲:我這種人最好性侵了,我像小綿羊一樣...
民進黨行政院長張俊雄雙人枕頭,踢走元配迎娶二奶朱阿英.
民進黨籍行政院長張俊雄1998年發生毆妻事件,將元配徐瑞英從四樓一路踹到一樓.
陳水扁獄中第二本新書《關不住的聲音》:張俊雄為求考試院長提名通過棄髮妻娶二奶.
民進黨內部性騷擾案頻傳,主席謝長廷表示性騷擾無傷大雅「又不是要槍斃的事,科科」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與女助理婚外情謊稱旅館辦公,隔年終被踢爆承認助理多年不倫關係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被指控姦淫自己死忠支持者與好友的女兒至汽車旅館玩情趣椅
王世堅帶其支持者之23歲女兒上賓館開房間,並使其懷孕墮胎,事後教唆偽證.
民進黨內部性騷擾案頻傳,黨主席謝長廷表示性騷擾無傷大雅「又不是要槍斃的事,科科」
民進黨籍立委蔡啟芳:「全國教師是王八蛋」
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辱罵同事立委陳文茜:「討客兄」、「妓女」、「香爐」等字眼
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表示:很多大學教授送花給他,支持他罵別人是妓女!
民進黨籍議員王世堅在議場以「下三濫」、「不要臉」等字眼辱罵新黨市議員李慶元
民進黨侯水盛立委公開叫囂:中國小姐很漂亮,我保留強暴的權力.
民進黨侯水盛立委公開叫囂:「我隨時都要強姦她!」
民進黨國代劉偵祥阻撓國民黨發言,與同僚以敲拍桌及狗叫干擾強姦你太太、幹你娘
民進黨立委朱星羽於國會以一連串國罵加上一連串性暗示辱罵省主席林光華
民進黨立委郭俊銘、郭榮宗、郭玟成、謝明源猛踢親民黨立委鍾紹下體並罵出連串三字經
民進黨立委陳婉真舉行遊行途經彭孟緝住宅,以宣傳車廣播辱罵幹你娘等並拍手叫好
民進黨中評委梁牧養在全代會中辱罵黨工「幹你娘」等三字經
民進黨籍立委蔡啟芳:「學者有啥了不起,我幹你娘哩!」
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在電視節目中,公然辱罵同座來賓李永萍「菜花立委」
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要不要喝菜花湯?越打我票越高!」
民進黨人士王百輝在台中地方法院公然辱罵警察「走狗」而且還罵出幹你娘
民進黨立委杜文卿因機場攜帶香菸數量超額以三字經辱罵要求其申報關稅的官員
公然以性病辱罵女性後民進黨立委林重謨與立委蔡啟芳聯手舉行三寶飯加菜花湯
民進黨聯誼會組長林阿棋,強姦未成年少女鄧如雯與其母親與姊妹.
謝長廷/陳水扁/顏錦福保釋強姦犯林阿棋種下鄧如雯殺夫案慘劇的種子.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檢察官蔡宏展性騷擾告訴人蔡季玲,並看手相說她會「劈腿」
陳水扁總統親信與金主共同吃花酒的新聞,被拍到現場官員輕薄辣妹的醜態.
民進黨2005年任務型國大代表廖冠博,假借拍寫真強姦50餘名女子.
民進黨籍立委高志鵬、余政道及市議員李慶鋒出入金主蔡銘杰招待所,有辣妹陪酒。
民進黨籍總統府參議郭文彬載酒店辣妹進出招待所,坐擁辣妹,酒池肉林。
民進黨立委蔡啟芳直言,「喝酒穿插鶯鶯燕燕才好喝,大家都不是聖人。」
民進黨中執委,柯建銘國會辦公室主任張登瑞酒店包場糾紛怒動手毆打酒店小姐。
第一金控董事長謝壽夫上周四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費鴻泰質詢,「Shit」脫口而出
民進黨籍黃昭星等欲爭取提名候選人聚集群眾於高市議會對進入議場市議員罵髒話
黃啟川和多位市議員稱接到恐嚇電話,開頭就一串髒話,電話自謝長廷市政府總機撥出
杜案不滿指責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連番怒喝、拍桌、罵三字經,將自己的內褲亮出來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在中正紀念堂辱罵對方「蔣家奴才」等。影片:http://0rz.tw/d33nh
民進黨籍議員周柏雅因不滿時任市長的黃大洲答詢,罵黃「幹你娘」「肏雞巴」
民進黨周柏雅罵髒話事件,民進黨議員則批評黃大洲的氣量太小了。周柏雅是真正勇者
民進黨周柏雅用三字經罵大洲案,周拒絕道歉:三字經並非髒話,而是台灣人慣用語.
周再次拒絕道歉:只要對台灣話了解的人都知道,三字經只是台灣人口頭禪.
周表示:沒理由道歉,說三字經要道歉以後他怎麼質詢,且三字經並無不敬之意.
民進黨籍國代候選人林濁水許桂霖等率眾抗議,叫囂髒話並以鐵釘割割傷員警.
林率眾案,群眾叫囂:我只是拿雞蛋攻擊警察,警察竟用破碎的蛋殼反丟我.
唐飛請辭案,多民進黨籍立委黨團會議以「幹你娘」等三字經批評新潮流是民進黨的亂源
王世堅請汪笨湖為他助選時,強調一定要「講卵葩,講到台灣人出頭天!」
孫國華制止民進黨立委林重謨不當發言,被林重謨痛罵是「狗屎」
外交部長陳唐山說新加坡不過是一個鼻屎大的國家,捧中國的卵葩.
民進黨立委王幸男:陳義雄家屬人人得而誅之,並揚言要率眾到陳家並痛罵五次沒卵葩
民進黨立委王幸男:卵葩等性器官用語和「五臟六腑」一樣;是道地傳神母語,並無不雅
講髒話?民進黨辯稱:以貼近基層的語言.
民進黨立委蔡啟芳:「陳文茜的乳房是交際用的,我也想去跟她交際一下。」
謝長廷嫡系五弟子之一,青發部主任王銘源在建國高架橋下企圖強姦黨工未遂.
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黃正男公開坦承:陳水扁曾強姦我兩三次.
民進黨立委蔡式淵被指強姦小姨子.民進黨立委朱星羽:蔡式淵他害太太自殺.
美麗島英雄民進黨籍張富忠被控性騷擾女助選員、扯掉女老師上衣、酒後毆打女公關.
民進黨籍雲林扁友會副會長黃乃徽被女子控訴多起性侵害,後黃乃徽請辭此案不了了之.
民進黨立委林國慶在馬英九訪日被罵「支那的男妾」時補充說馬「不男不女的東西!」
綠營名嘴金恆煒在馬訪日被罵"支那的男妾"時說馬"賣後庭花的男性,賣屁股的相公!"
民進黨立委廖本煙性侵A女,A女提出沾有精液的衛生紙的證物
民進黨立委廖本煙「小心越南新娘餘毒」的言論,引起外籍新娘上街抗議
白色恐怖受害者許榮棋指民進黨立委蔡同榮性騷擾民視女主播及某位小姐.
民進黨黨部被搜出大量未成年裸照、安毒吸食器及大量色情光碟等
2001年陳水扁國策顧問陳朝傳被指控涉嫌性侵害X小姐.
民進黨汐止市黨部主委蔡茂雄多次餵毒並使用蘆薈液性侵猥亵3名男孩,判刑十六年.
民進黨汐止市黨部主委蔡茂雄對多名未成年男童餵毒性侵害,黨中央:只是個案.
教授林福順因性侵害案件離開台大,陳水扁遂聘為國策顧問.
民進黨立委張旭成性騷擾黨工黨中央:「無法可管」,當事人汪鳳英未獲處理而自殺
汪鳳英:我甚至願意用紙畫下張旭成「興奮時的尺寸大小」,來證明張旭成始亂終棄.
施明德前妻艾琳達:十多年前,張旭成進入她的房間並爬上她的床像是「發情的小狗」
民進黨多黨工檢舉被主管摸大腿強吻。時主席謝長廷:已調中國事務部副主任懲處
杜文卿案民進黨辯稱杜只說「幹,我這個立委做得有夠沒尊嚴」,沒罵三字經.
民進黨籍新竹縣黨部主委劉國海當街打架被警制止,向警方咆哮「幹你娘」等三字經
因黨內民代屢次在議場內辱罵三字經,在二全代提議「民進黨」黨員三字經「盡量少念」
因監委、軍購未排入院會議程,民進黨立委賴清德抗議大罵「幹你媽」等三字經
民進黨籍議員林淑芬陽明山污辱員警:你是在凶啥肖?幹你娘雞巴與幹你娘、幹你娘雞巴
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陳正德以連串的「三字經」與「 七字經」等大罵中正一分局長
民進黨立委劉俊雄、徐志明、郭玟成痛罵台聯立委蘇盈貴「幹你娘」爆發激烈口角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表示:中國大陸妹進來,咱的尪就被搶了了.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2007年十二月表示,應該討黨產「開查某(嫖妓)免錢」.
民進黨立委朱星羽與民進黨籍立委賴清德在議場發生肢體衝突,並用三字經互罵.
民進黨立委朱星羽:「人家看你不起,我替你抱不平,這個龜兒子!」
民進黨立委朱星羽指出越南婦女傳統服裝穿著"暴露",越南新娘氣哭:朱星羽侮辱我們!
民進黨支持者祈夫潤於任教的華梵大學因性騷擾女研究生被起訴
民進黨立委巴燕‧達魯於2010年9月遭指控涉嫌猥褻兩名有親戚關係的女童
民進黨支持者兼名嘴鄭弘儀在台中市長候選人蘇嘉全造勢晚會上大罵政府幹你娘
民進黨籍議員張茂楠性騷擾拍許淑華臀部5下,同志洪健益議員:聲音很響
民進黨籍議員梁文傑於2011年在澳門受台灣組頭招待42萬元港幣旅行
前蔡英文競選總部副主委,民進黨立委落選人李顯榮與樁腳妻子通姦,女方因此遭起訴
民進黨前淡水黨部主委,三協成糕餅行負責人李志仁因猥褻少女遭判刑14個月
民進黨立委賴坤成:摳乳頭是花東稀鬆自然交友模式無法見容於高尚優雅的天龍國媒體
民進黨十年政綱教育篇起草人台大教授林萬億於情人節與女助理開房間被老婆抓姦
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李厚慶與三立女主播白舒樺共被妻子捉姦,保險套中有李的DNA
民進黨議員周威佑於2014/4/11於FB表示: 吳妍華,你愛做權力的妓女,乾脆去給狗幹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 我在這裡呼籲馬的團隊國民黨,不要把踐踏女人當有趣、當創意!』
Re: [新聞] 柯粉護理師辱林靜儀引「群醫網戰」! 美女醫PO美照帶頭回擊 https://disp.cc/b/163-dLBU |新聞原文 https://disp.cc/b/163-dLzf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健安護理之家負責人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 #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
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1年3月
目錄
序言
一、疫情嚴重失控釀成人間悲劇
二、美式民主失序引發政治亂象
三、種族歧視惡化少數族裔處境
四、社會持續動蕩威脅公眾安全
五、貧富日益分化加劇社會不公
六、踐踏國際規則造成人道災難
序言
“我無法呼吸!”
——喬治·弗洛伊德
美國國會大廈暴力事件亂象是政治高層散布重重謊言、蔑視民主、煽動仇恨和分裂導致的惡果。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對人類生命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戰勝疫情需要世界各國守望相助、團結合作。但一向自認例外和優越的美國,不僅自身疫情失控,而且與之相伴的還有政治失序、種族沖突、社會撕裂,留下了“山巔之城”“民主燈塔”侵犯人權的新紀錄。
——政府應對疫情任性妄為導致失控,釀成人間悲劇。美國人口不足世界總人口的5%,但截至2021年2月底,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卻超過全球總數的25%,死亡病例數占全球總數的近20%,超過50萬美國民眾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民主制度失序引發政治亂象,進一步撕裂美國社會。金錢政治扭曲壓制民意,選舉成為富人階層“獨角戲”,人們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信心下降至20年來最低點。政治極化日益嚴重,仇恨政治演變為全國性瘟疫,選後暴亂導致國會淪陷。
——少數族裔遭受系統性種族歧視,處境艱難。有色人種在美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中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一,卻占被監禁未成年人總數的三分之二。非洲裔新冠肺炎感染率是白人的3倍,死亡率是白人的2倍,被警察殺死的概率是白人的3倍。四分之一亞裔年輕人成為種族欺淩的目標。
——槍支交易和槍擊事件創歷史新高,人們對社會秩序失去信心。在疫情失控、種族抗議和選舉沖突交織影響下,2020年美國的槍支銷量高達2300萬支,比2019年激增64%,首次購買槍支的人數超過800萬人。美國全年共有超過41500人死於槍擊,平均每天達110多人,全國共發生592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平均每天超過1.6起。
——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殘忍跪壓致死,引燃美國社會怒火。50個州爆發廣泛持續的種族抗議浪潮,政府武力鎮壓示威民眾,1萬多人被逮捕,大批新聞記者頻遭無端攻擊和拘捕。
——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底層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疫情失控導致大規模失業潮,數千萬人失去醫療保險,六分之一美國人、四分之一美國兒童面臨饑餓威脅。弱勢群體成為政府消極應對疫情的最大犧牲品。
面對如此糟糕的嚴重人權問題,美國政府不僅缺乏應有的反思,還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說三道四,充分暴露了其在人權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及虛偽性。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發展正處於一個新的十字路口,面臨新的嚴峻挑戰。希望美方能夠懷謙卑之心、憫國人疾苦,放下虛偽、霸道、大棒和雙重標準,與國際社會相向而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疫情嚴重失控釀成人間悲劇
美國號稱具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醫療資源和醫療護理能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卻一片混亂,成為世界上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應對疫情不力造成慘重後果。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的數據,截至2021年2月底,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已超過2800萬例,死亡病例總數超過50萬例。美國人口不足世界總人口的5%,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卻超過全球總數的25%,死亡病例數占全球總數的近20%。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0年12月20日報道,僅加利福尼亞州就已經報告了184.5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22599例死亡病例,相當於每10萬人中就有4669人確診、57人死亡,這還不包括許多未得到診斷的輕癥或無癥狀感染病例。如果美國能夠科學應對,事情本不必如此。美國流行病學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原負責人威廉·福格認為,“這是一場屠殺”。
領導人無視科學警告刻意淡化疫情風險。根據《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復盤的美國疫情時間線,美國特朗普政府一再忽視疫情警告。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在2020年1月初就收到情報,預測病毒將在美國蔓延。時任白宮貿易與制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彼得·納瓦羅在1月29日撰寫的一份備忘錄中,詳細列舉了疫情暴發的潛在風險:可能會有多達50萬人死亡,並造成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時任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紮等衛生官員和醫學專家也多次警告疫情在美國暴發的危險。但美國特朗普政府不僅對各種警告置之不理,反而專註於控制信息傳播,甚至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民眾,稱新冠肺炎病毒是“大號流感”,感染病毒的風險和死亡率“非常低”,疫情會很快“奇跡般地消失”,導致防控疫情的“黃金窗口期”被白白浪費。《紐約時報》網站2020年4月13日報道指出,時任美國政府領導人寧肯相信自己的直覺也不相信科學,錯失時機,斷送了大量無辜的生命。
政府選擇不作為導致疫情失控。在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過30萬人後,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教授戴維·哈耶斯-鮑提斯塔指出,美國其實不應死那麽多人,是政府選擇了不作為導致悲劇的發生。哥倫比亞大學疾病研究人員通過模型分析顯示,如果美國政府2020年3月13日發布的疫情防控措施能夠提前兩星期,那麽約83%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2020年5月17日罕有地發表社論指出,美國政府總是“著迷於”找到快速結束疫情的方式——疫苗、新藥,甚至指望病毒會就這麽消失了,但事實是只有依賴病毒檢測、感染追蹤及隔離等基本的公共衛生準則,才可能終結疫情。即便疫情已經在美國大範圍蔓延,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已升至全球第一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出於政治私利,依然急於重啟經濟。沃克斯新聞網2020年8月11日評論稱,一些州在4、5月份就忙於重啟,使得病毒傳播的重災區從最初的紐約地區向南部、西部擴散,並最終擴散到全國其他地區。盡管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毒,但時任美國政府領導人和一些州政府官員卻長期拒絕實施強制口罩令。
疫情防控指揮混亂使得民眾無所適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0年5月9日的評論指出,美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混亂不堪,缺乏全國性的指導方針和組織領導,各州只能自行其是,甚至不得不相互競價爭搶醫療物資。時任美國政府領導人與公共衛生機構、醫學專家發布的有關疫情防控信息相互抵牾、反復無常。專家們呼籲聯邦政府統籌全國病毒檢測和醫療物資供應,領導人卻讓各地政府自己解決;聯邦政府剛剛公布分階段重啟計劃,領導人卻接著呼籲各州加快重啟;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強烈建議公眾佩戴口罩,領導人卻長達幾個月堅決拒絕佩戴口罩;更為荒誕的是,領導人竟提出讓民眾註射消毒劑治療新冠肺炎。
任性自負推卸責任。盡管在疫情應對中昏招叠出,時任美國政府領導人卻拒絕承認有任何失誤,反而用各種說辭自我美化、推脫責任,罔顧事實將美國確診病例全球居首歸因於做了更多的核酸檢測,聲稱自己對病毒檢測系統的混亂低效和死亡率的不斷攀升“沒有任何責任”。而白宮顧問、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指出,數據不會說謊,美國確實是世界上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老年人成為政府抗疫不力的“犧牲品”。疫情中原本就面臨更大風險的老年人群體,在混亂不堪的疫情防控體系中被進一步邊緣化,面臨著生命貶值、尊嚴貶損。2020年3月23日和4月20日,得克薩斯州副州長丹·帕特裏克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網采訪時兩次表示,“寧願死也不願看到公共衛生措施損害美國經濟”。《聖叠戈工會論壇報》網站2020年8月18日報道,根據新冠肺炎病毒追蹤項目公布的數據,養老院等長期護理機構中的居民占美國人口的比例不到1%,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的比例卻超過40%。《華盛頓郵報》2020年5月9日的評論稱,美國的抗疫行動成了“一場國家批準的屠殺”,它故意犧牲老年人、工人、非洲裔和拉美裔人口。
貧困人口面臨更嚴重感染威脅。研究發現,美國貧富差距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死亡率密切相關。紐約州的基尼系數最高,同時其死亡人數也最高。英國《衛報》網站2020年3月21日報道,疫情期間美國富人優先進行新冠病毒檢測,而低收入從業群體大多無法居家辦公且不享有帶薪病假,不得不為了維持生活使自己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洛杉磯時報》網站2020年5月8日報道,公共衛生官員指出,洛杉磯縣低收入社區居民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是其鄰近富裕社區的3倍。蓋洛普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七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表示,如果自己或家庭成員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癥狀,將因為擔心負擔不起治療費用放棄治療。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指出,美國窮人正受到新冠肺炎病毒最嚴重的打擊,更容易感染病毒,死亡率更高,而一個混亂的、註重企業利潤的政府應對措施未能充分顧及他們的利益。
殘障人士和無家可歸者處境維艱。非營利組織“公平健康”2020年11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與普通人群相比,有智力和發育障礙的人死於新冠肺炎的可能性要高出3倍。《洛杉磯時報》網站2020年5月14日報道,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使得美國無家可歸者人數暴漲45%。無家可歸者中有很多年邁的老人和殘障人士,他們原本身體健康狀況就不佳,生活和衛生條件惡劣,是病毒的易感群體。疫情期間,流落街頭的無家可歸者遭到嚴厲驅逐,被迫住進臨時收容所。路透社網站2020年4月23日報道,美國各地的無家可歸者收容所因人員擁擠難以保持社交距離,使得病毒極易傳播。《紐約時報》網站2020年4月13日報道稱,無家可歸者收容所成為紐約市疫情的“定時炸彈”,超過1.7萬人住在為單身成年人準備的集中收容所中,睡在床上幾乎可以手碰手。《波士頓環球報》網站2020年5月4日報道,波士頓市無家可歸者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占當地該群體已接受檢測人口的三分之一。
監獄疫情暴發威脅囚犯生命健康。美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12月19日報道,美國至少已有27.5萬名囚犯感染新冠肺炎,1700多名感染者死亡,監獄系統的感染率大大高於周邊社區。根據美聯社和非營利新聞組織“馬歇爾項目”共同收集的數據,在州和聯邦監獄管理局管理的監獄中,每5名囚犯中就有1人感染新冠肺炎,是普通人感染率的4倍多;其中24個州監獄的感染率更高,堪薩斯州一半囚犯感染,是該州總人口感染率的8倍;阿肯色州每7名囚犯中就有4人感染。
疫情失控給美國人心理帶來嚴重陰影。特朗普政府應對疫情不力對美國人造成的負面影響超過病毒本身,人們感到壓力重重、孤立無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20年8月14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2020年4月至6月,40.9%的成年受訪者表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30.9%的成年受訪者表示患有焦慮或抑郁癥,而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與此同時,13%的成年受訪者表示開始或增加使用藥物,11%的成年受訪者認真考慮過自殺。2020年6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疫情期間美國自殺救助熱線電話接聽數量上升了47%,某些危機幹預熱線電話接聽數量暴漲300%。
二、美式民主失序引發政治亂象
美國自詡為民主制度的“樣板”,動輒打著所謂維護民主、自由、人權的旗號對許多國家指手畫腳、肆意打壓。然而,金錢政治痼疾深重,民意操縱與謊言泛濫,美式民主不僅難以彌合日益極化的政治分歧,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社會的撕裂,導致美國民眾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有名無實。
金錢支配下的政治選舉實質上成為“錢決”。金錢是美國政治的驅動力。美國的金錢政治扭曲了民意,把選舉搞成了富人階層的“獨角戲”。2020年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的總支出高達140億美元,是2016年的2倍多。其中,總統選舉花費再創歷史紀錄,達到66億美元;國會選舉花費超過70億美元。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2020年11月1日報道,在2020年的選舉周期中,排在前10位的捐款者捐款總額超過6.4億美元。除公開登記的選舉捐款外,大量秘密資金和“黑錢”充斥著2020年的美國大選。根據紐約大學布倫南司法研究中心的分析,匿名捐款的“黑錢”組織通過廣告支出和向各類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提供的捐款創了新的紀錄,共為2020年的選舉投入7.5億多美元。
民眾對選舉的信任陷入危機。蓋洛普公司網站2020年10月8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對總統選舉非常有信心的受訪者比例僅有19%,創下自2004年以來該調查的最低紀錄。《華爾街日報》網站2020年11月9日評論稱,在2020年的選舉中,人們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信心下降至20年來最低點。
政治極化現象日益嚴重。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對立逐漸從政策之爭變為身份之爭,政治部落屬性日趨明顯,兩黨在諸多重大公共事項上僵持不下、無所作為,使國家治理陷入低效無能的泥淖。政客自甘墮落爭權奪利,相互傾軋、攻訐纏鬥成為美國的基本政治生態,各種醜陋攻擊和低俗抹黑競相上演。支持不同黨派的選民在極端政客的挑唆煽動之下勢不兩立,情緒日趨狂熱、溝通愈發艱難,仇恨政治演變為一場全國性的瘟疫,成為社會持續動蕩撕裂的根源。皮尤研究中心網站2020年11月13日報道,美國社會出現了不同尋常的政治分裂。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之間在經濟、種族、氣候變化、執法、國際參與以及其他一系列問題上的分歧日益鮮明。2020年的總統選舉使這些根深蒂固的分歧進一步深化。選舉前一個月,兩黨候選人的支持者中有約80%的登記選民表示,他們與另一方的分歧不僅在於政治和政策上的不同,更在於核心價值觀上的對立,約90%的選民擔心對方的勝選會對美國造成“持久傷害”。
權力制衡異化為否決政治。兩黨分裂強化了美國體制中固有的否決現象,權力分割和權力制衡變異為相互否決。兩黨惡鬥不止,使國會陷入癱瘓,決策陷入僵局。在疫情暴發失控的危機局面下,兩黨不僅在諸多議題上一再纏鬥,還把應對疫情沖擊的第二輪紓困法案當作競選工具,為了撈取選票拉鋸扯皮拒不妥協,導致數百萬底層民眾生計艱難。否決政治造成國會和行政系統、聯邦和州的尖銳對立。疫情期間,共和黨總統和民主黨占多數的眾議院矛盾不斷,聯邦政府與民主黨執政的“藍州”沖突頻發,不僅同各州搶奪抗疫物資,還屢屢和“藍州”執行截然相反的疫情應對政策,導致民眾無所適從。馬薩諸塞州緊急購買的300萬個N95口罩在運抵紐約港後竟被聯邦政府攔截。
選後暴亂凸顯美式民主危機。選舉沒有解決美國政治分歧,反而使對立白熱化。英國《衛報》網站2020年11月4日指出,無論誰贏得選舉,美國仍然是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憤怒和仇恨將成為政治遺產。敗選的共和黨陣營指控大選存在多項欺詐,不接受總統選舉結果,在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賓夕法尼亞州和佐治亞州等提出訴訟,並對當地選舉官員施壓和恐嚇,要求重新計票以推翻選舉結果。特朗普一再堅稱絕不接受選舉結果,並號召支持者前往華盛頓抗議國會確認選舉結果,選舉爭議最終演變為暴亂。
2021年1月6日,拒絕接受選舉結果的上萬名示威者在華盛頓舉行“拯救美國”示威集會,大批示威者隨後越過警衛線翻墻闖入國會大廈,與警察發生激烈肢體沖突。警察發射催淚彈並開槍射擊,國會議員們戴著防護面罩慌忙躲避,示威者占領會場後肆意妄為。事件造成數人死亡,導致正在認證選舉結果的參眾兩院聯席會議被迫中斷,華盛頓特區相繼進入宵禁和緊急狀態。美國國會警察局局長史蒂文·桑德2021年1月7日稱,成千上萬參與暴力騷亂的人用金屬管、化學刺激物和其他武器襲擊警察,華盛頓特區和國會大廈共有50多名警察受傷。警察總計逮捕了100多人。2021年1月7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發表聲明稱,該事件清楚地表明了政治領導人持續、蓄意歪曲事實以及煽動暴力和仇恨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
華盛頓上演的政治亂象令世界震驚。美國媒體稱這是美國現代史上權力移交第一次“在華盛頓權力走廊內演變成一場實體對抗”,“暴力、混亂和破壞動搖了美國民主的核心”,是“對美國民主燈塔形象的一記重擊”。法國《費加羅報》評論稱,這一暴力事件激化了美國社會不同陣營間的怨恨和不信任,使美國陷入新的政治危機。《外交政策》評論稱,美國已經變成了美國領導人經常譴責的樣子:無法在權力交接過程中避免暴力和流血破壞。黎巴嫩外交官穆罕默德·薩法在社交媒體發表評論稱:“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入侵美國,以從美國暴政的手中解放美國。”
三、種族歧視惡化少數族裔處境
在美國,種族主義是全面性、系統性、持續性的存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對這一現狀無奈地表示:“因種族而被區別對待是數百萬美國人悲劇性的、痛苦的、憤怒的‘常態’。”2020年6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連發兩條媒體聲明,強調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死亡引發的抗議活動不僅凸顯了美國警察對有色人種的暴力執法問題,也凸顯了美國在衛生、教育、就業等方面的不平等和種族歧視問題。如果美國想要結束種族主義和暴力的悲慘歷史,就必須予以傾聽和解決。6月17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3次會議召開種族主義問題緊急辯論,這是人權理事會歷史上首次就美國人權問題召開緊急會議。11月9日,美國在接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輪國別人權審查時,因種族歧視問題遭致國際社會嚴厲批評。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等機構指出,美國的種族主義令人震驚,白人種族主義者、新納粹分子和三K黨成員公然使用種族主義的標語、口號,宣揚白人至上,煽動種族歧視和仇恨;政治人物越來越多地使用分裂性語言,試圖將種族、族裔和宗教少數群體邊緣化,等同於煽動和助長暴力、不容忍和偏執。聯合國當代形式種族主義問題特別報告員滕達伊·阿丘梅認為,對於非洲裔美國人來說,美國的法律體系已經無法解決種族不公與歧視。
印第安人權利遭受侵犯。美國政府在歷史上對印第安人進行過系統性種族清洗和大屠殺,犯下罄竹難書的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行,美國印第安人今天仍然過著二等公民般的生活,權利飽受踐踏。美國許多低收入社區中的印第安人等土著人遭受核廢料等有毒環境影響,罹患癌癥、心臟病的比率非常高。很多土著人生活在危險廢物處置場附近,出生缺陷率畸高。2020年8月5日,聯合國危險物質及廢料的無害環境管理和處置對人權的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員根據人權理事會第36/15號決議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土著人面臨采掘業、農業和制造業釋放或產生的有毒汙染物,包括遭受核廢料放射性影響,並且采礦廢物造成的土壤和鉛塵汙染對其健康造成的影響遠超其他群體。聯合國宗教或信仰自由問題特別報告員根據聯大74/145號決議編寫的報告指出,美國政府未經土著群體同意,或違反其傳統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將印第安“立巖”蘇族部落等的土地開放接受投資。聯合國適當生活水準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根據人權理事會第43/14號決議編寫的報告指出,少數群體和土著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最具破壞性,美國土著人的住院率是非拉美裔白人的5倍,死亡率也遠超白人。
對亞裔群體的欺淩加劇。疫情暴發以來,亞裔美國人在公共場合遭受羞辱甚至攻擊的事件比比皆是,一些美國政客對此更是有意誤導。《紐約時報》網站2020年4月16日指出,“新冠病毒肆虐期間,在美國身為亞裔是一種非常孤獨的感覺”。全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9月17日報道,一項針對美國亞裔年輕人的調查顯示,在過去一年中,四分之一的美國亞裔年輕人成為種族欺淩目標;在時任美國政府領導人種族主義言論的推波助瀾下,近一半受訪者對自身所處境遇表示悲觀,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對自己及家人所處的境遇表示恐懼。聯合國當代形式種族主義問題特別報告員滕達伊·阿丘梅2020年3月23日和4月21日先後指出,有關國家政客主動發表公開或暗示性的仇外言論,使用別有用心的名稱來替代新冠肺炎病毒,這種把特定疾病與某個具體國家或民族相聯系的仇外表達不負責任、令人不安。美國政府官員公然煽動、引導和縱容種族歧視,無異於對現代人權觀念的悍然羞辱。
仇恨犯罪居高不下凸顯種族關系惡化。聯邦調查局2020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9年執法部門報告的8302起單一偏見引起的仇恨犯罪案件中,57.6%涉及種族族裔身份,其中高達48.4%是針對非洲裔,15.8%是針對白人,14.1%是針對拉美裔,4.3%是針對亞裔。在種族仇恨犯罪案件的4930名受害者中,非洲裔多達2391人。《今日美國報》網站2020年5月20日報道,一些美國人將疫情的暴發歸咎於亞裔,對亞裔的歧視、騷擾和仇恨犯罪事件越來越多。民權組織“停止仇恨亞裔美國人與太平洋島居民”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7個月,美國共發生2300余起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
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死亡案件頻發。2020年3月13日,26歲的非洲裔女子布倫娜·泰勒在自己家中被警察射中8槍致死。2020年5月25日,46歲的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當街殘忍“跪殺”。2020年8月23日,29歲的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萊克在打開車門要上車時被警察從背後連開7槍導致重傷,事發時布萊克3個年幼的孩子就在車上目睹了這一恐怖經過。“警察暴力地圖”網站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警察共槍殺1127人,其中只有18天沒有殺人。非洲裔只占美國總人口的13%,卻占被警察槍殺人數的28%,非洲裔被警察殺死的概率是白人的3倍。2013年至2020年,約98%的涉案警察未被指控犯罪,被定罪的警察更是少之又少。
有色人種受疫情危害更大。2020年8月21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非洲人後裔問題專家工作組向人權理事會第45次會議提交報告指出,美國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體現了明顯的種族差異,非洲裔的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別是白人的3倍、5倍和2倍。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20年5月15日報道稱,“沒有什麽比這場疫情下的生與死更能體現美國的膚色差異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20年8月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疫情中的種族差異擴大到了兒童。拉美裔兒童因新冠肺炎住院的比率是白人兒童的9倍,非洲裔兒童住院的比率是白人兒童的6倍。《洛杉磯時報》網站2020年7月10日報道,洛杉磯公共衛生總監芭芭拉·費雷爾指出,病毒對非洲裔和拉美裔居民造成的嚴重影響,根源在於“種族主義和歧視對獲得健康所需資源和機會的影響”。《今日美國報》網站2020年10月22日評論指出,有色人種死於疫情的人數遠遠多於白人,可歸因於不平等的教育與經濟體系導致有色人種得不到高薪工作,住房歧視導致有色人種居住密集,以及以犧牲窮人為代價的環境政策等。在新冠肺炎死亡率最高的10個縣中,有7個縣是有色人種人口占大多數;在死亡率最高的前50個縣中,有31個縣的居住者主要是有色人種。
有色人種面臨更嚴重的失業威脅。英國《衛報》網站2020年4月28日評論稱,“最後被雇傭,最先被解雇”是非洲裔美國人最無奈的現實。美國勞工部2020年5月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4月份非洲裔和拉美裔的失業率分別飆升至16.7%和18.9%,創歷史最高紀錄。《華盛頓郵報》網站2020年6月4日報道,經過嚴重疫情後,只有不到一半的非洲裔美國成年人還擁有工作。美國勞工部2020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非洲裔的失業率比白人高出近一倍。《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20年7月20日報道,工會領導者呼籲美國勞工在20多個城市罷工,以抗議在疫情期間加劇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和經濟不平等。
執法司法領域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信使》雜誌網2020年12月17日報道,在路易斯維爾市,盡管非洲裔美國人僅占當地駕齡人口的20%,且在搜查中發現違禁品的比率遠低於白人,但警察對於非洲裔的搜查卻占搜查總次數的57%,近3年內被逮捕者中有43.5%是非洲裔。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6月1日報道,盡管非洲裔僅占美國總人口的13%,卻占監獄囚犯總數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每10萬名非洲裔中就有1000多人被監禁。美國全國州議會會議網站2020年7月15日發布的研究顯示,有色人種在美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中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一,卻占被監禁未成年人總數的三分之二。艾奧瓦公共廣播新聞網2020年12月18日報道,在艾奧瓦州的監獄中,非洲裔的監禁率是白人的11倍。即使犯同一罪行,非洲裔也更可能被判更長的刑期。《洛杉磯時報》2020年9月15日報道,美國聯邦司法系統死刑適用中也存在著種族偏見,殺害非洲裔比殺害白人面臨死刑的可能性更低。當受害者是白人時,重罰有色人種犯罪嫌疑人的傾向更為明顯。《戴維斯先鋒報》網站2020年12月4日報道,自1976年以來,有色人種在美國的死刑執行中占比高達43%,目前等待執行的被告人中55%是有色人種。《邁阿密先驅報》網站2020年12月18日發表評論認為:“在我們的國家,刑事司法制度是由妳的錢包和膚色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