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健保點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健保點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健保點值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萬的網紅林靜儀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找到六週前我對於柯市長率先宣布「台北市免費打疫苗」的貼文。 當時我就認為應該有雙線,1️⃣縣市政府的免費大型施打站,和2️⃣診所收取掛號費的接種服務。兼顧接種效率、特殊諮詢需求和基層基本業務維持。 今天部長宣布提高接種補助的動作是蠻快的👍;另外,支援衛生所和大型接種站的醫療團隊,也在詢問各縣市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人想知道,第一次站在國會質詢台上的我,上台前有沒有緊張? 我覺得更多的是,承擔的忐忑。不斷重複檢視自己,是否完整傳達了民意?還有什麼能再多努力一點的?!當我有這類的心情時,我就會想到阿公。我的阿公是漢醫,熱心公共事務,也曾經參與政治,我會揣摩如果是阿公站在台上、如果是阿公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表達...
健保點值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 Chia Wei ,PT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21 14:31:07
. 為什麼做復健不會好❓ 『創立初衷』 . 你有因為受傷去過醫院看過復健科嗎🧐 治療單上頻率很高是『熱敷、拉腰、電療』 . 不經疑惑了一下 難道每個人受傷部位跟方式都一樣嗎? 那我要做多久才會好? . 醫院診所在健保體制下,健保點值問題,醫師在選擇上,只能用衝量的方法,最快的選擇就是儀器治療,一批接...
健保點值 在 寶寶好好說|語言發展x 親子溝通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5:17
20191206_ 對!語言治療師就是賠錢貨,但不能沒有我們🤪. / 曾經一位大老闆中風後來上治療課 直接嗆我呢(我們關係很好啦🤗) 「如果我開醫院,絕對不會請你們!語言治療根本不賺錢嘛⋯」 我知道他說的是事實🙈🙈🙈 我們接一位個案所耗費的時間跟貢獻的健保點值 隨便一台刀都直接屌打 就像科會報告永遠...
健保點值 在 Iris Che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23:57:14
. 每次到墾丁 就越加深退休後想去墾丁住的想法 最好是開間診所健保點值很高? 不過聽說屏東牙醫師公會的入會費很貴??😲 還是開民宿就好了XDDD @vodaswimasia @vodaswim #kenting #taiwantrip #bluesea #beach #beachlife #bea...
-
健保點值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3-03 16:41:39有人想知道,第一次站在國會質詢台上的我,上台前有沒有緊張?
我覺得更多的是,承擔的忐忑。不斷重複檢視自己,是否完整傳達了民意?還有什麼能再多努力一點的?!當我有這類的心情時,我就會想到阿公。我的阿公是漢醫,熱心公共事務,也曾經參與政治,我會揣摩如果是阿公站在台上、如果是阿公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表達、會怎麼說?
彷彿阿公呼應我的心情,靈犀一點通,我的母語自然而然地從心魂流瀉而出,完成了第一次的國會質詢,也特別謝謝 蘇貞昌 院長 ,有回有應,讓這段質詢除了公務之外,更添了一點屬於台灣的在地美好。我站在這裡使用我的母語,也鼓勵其他非台語母語的族群,為他們的出身和語言驕傲,多使用、多愛惜自己的文化,莫讓母語凋亡。
更重要的是,在這裡請大家給予醫事人員更多溫暖,超負荷、更需要超補償。醫療制度也需要重新檢視調整,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怎麼樣重新做最合理的分配。
團隊期望:
1. 疫情期間,給予實質補貼,擴大減稅額度。
2. 疫情期間,健保點值恢復「一點一元」實質補償醫事人員。
3. 持續檢討健保財務,拒絕壓榨醫事人員。
4. 落實各級醫師勞動保障,改善護理師、社工等醫療現場人員職場狀況,維護醫療品質
曾有人提醒我,發言可以再更保護自己,不要把自己推在風尖浪頭上。但我和我的團隊有所覺悟,我們的出發點,從不計較自身的得失,只要為了台灣好,我們就會去說、就會去做,可能會被誤解,或許遍體鱗傷,但我想,如果是我的阿公,他也會說就放手去做吧。跟前線防疫人員、醫事人員比起來,我們做的永遠不嫌多。
阿公你看到了嗎
超負荷需要超補償
剪輯精華版,版權為國會頻道所有。原始出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VkoTHzszNtJsG7fWaHbsg
一刀未剪版,版權為三立電視台所有。原始出處:
https://youtu.be/88e9f_GjPvI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3Q問政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健保點值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找到六週前我對於柯市長率先宣布「台北市免費打疫苗」的貼文。
當時我就認為應該有雙線,1️⃣縣市政府的免費大型施打站,和2️⃣診所收取掛號費的接種服務。兼顧接種效率、特殊諮詢需求和基層基本業務維持。
今天部長宣布提高接種補助的動作是蠻快的👍;另外,支援衛生所和大型接種站的醫療團隊,也在詢問各縣市的接種費給付狀況,這個還要請各縣市政府趕緊提出。
而不論專責醫院或基層機構,在過去二個月都全力配合降載、清空病床、暫停非急迫手術及治療,來全力對抗疫情;在醫療量能逐漸穩定之後,拜託健保署和疾管署,可以撥給的 #給付儘速、#從寬撥給,讓辛苦了好一陣子的醫療人員不要感到太挫折與失望。
有聽說某些醫院並未將健保署給付的費用適當分配到醫師或醫療團隊成員的薪資所得上,卻推說「健保只給這樣」,欸那就有點沒意思了;雖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因為降載待床,醫院的虧損應該都不輕,今年也過完第二季了,健保點值是否真能「補償」到一定程度,我覺得很值得關注。
健保點值 在 洪于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傍晚在看林口長庚內科高國晉醫師的課程,教大家認識 #隱形缺氧,內容涵蓋臨床表現、致病機轉、預後情形等等,但我就擷取 #一般大眾想知道的 重點分享:
請政府廣設篩檢站、找出社區中的潛在感染者!
請政府廣設篩檢站、找出社區中的潛在感染者!
請政府廣設篩檢站、找出社區中的潛在感染者!
本來是為RT朋友邊緣的處境打抱不平的在翻找資料,但我先分神去聽課了...
先預告一下,非常值得大家關注的有:RT津貼、使用HFNC目前的健保點值、RT人力配置、負壓空間夠不夠(感染風險)......諸如此類,因為在醫院內,不會有比RT還要更熟呼吸器設備、模式的人,因此RT津貼這塊找時間來寫!
以下繼續回到隱形缺氧~
請加強在檢疫所中的監測與系統連結!
請加強在檢疫所中的監測與系統連結!
請加強在檢疫所中的監測與系統連結!
剛才看完發現,監測數值不一定要是醫護人員判讀,基本上受過訓練的人,密切關注變化就可以。
其實對於COVID-19的醫學認識還很少,這個疾病進展至今也就一年多,但至少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必須及早發現隱形缺氧、即時偵測惡化,才可以避免未能掌握的任何急速惡化,才能讓病人獲得及時治療。
#害怕始於不認識
預警做足,或許就可以減少無預警的生命危險:
另外,也跟大家分享在英國實施了「虛擬病房」計畫,發現死亡率、住院時間大降,英國的虛擬病房計畫CO@h就是將輕症患者分流在家隔離,搭配血氧儀監測血氧濃度,每天進行三次記錄,病況惡化時即時送院,當血氧下降至93%-94%就會通知醫師,當下降至92%就叫救護車,一小時內到院治療。
但是,血氧儀測量出來的數值會受到年齡、體溫過高、過低的血氧濃度等因素而影響判讀的準確度,理論上當數值介於90-94%時就要有所警覺了,可能會瞬間滑落。
所以還是希望 #廣設篩檢站,#趕快放行民眾可以負擔的居家快篩 盡量篩出潛在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才不會錯過偵測血氧數值、其他生理狀況的重要時機
「多一分用心,就少一分危險」
複習一下基本流程大概是:第一步篩檢,第二步監測,第三步送院治療
希望大家在沒有足夠疫苗的情況下,先好好的照顧好自己。❤️
健保點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金的書《ICU重症醫療現場》出版已經一年了
當中有一篇推薦序,一直沒有公開和大家分享~
今天終於可以和大家分享了!
偉婷是一位「熱血的醫藥記者」,各位對她一定也不陌生,她經常在粉專醫藥報導沒說完的故事上分享有關疫情的分析和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她最喜歡的「防疫五月天」是... (自動消音^_^)
她因為怕給報社帶來困擾,所以之前就沒有分享她的推薦文,現在她離開前東家了,我終於也徵得她的首肯,來和大家分享~
我們因為經常交換疫情的消息而認識。收到她的推薦文時,我才發現,原來我的文章「也曾經默默的支持她,陪她也走過喪親的幽谷,卸除她沒有及早在病榻陪伴家人的愧疚,也化解她因失去親人對醫療體系的怨恨。」
日前看到我的老師,台大吳明賢院長,在悼念因台鐵事故失去的同事所寫的文章,裡面有一句,我非常認同的話:
「每個人發自已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呼應阿金常說的:
「無論在什麼位子,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讓別人感受你所發出的光、所帶來的溫暖
不要隨便去吹滅別人的燈、澆熄別人的熱情
讓我們有限的醫療,發揮沒有限量的溫度~
歡迎推薦《ICU重症醫療現場》給你的親朋好友~
======
有極限的醫療,沒有限量的溫度
By 熱血醫藥記者陳偉婷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有一句名言:「有時治癒,時常醫治,總是安慰」(Cure sometimes, treat often, comfort always.)傳神地道盡醫師的職責,這也是「阿金師」陳志金醫師給我最深的感動。
醫師除了提供治療服務,跟病毒、細菌、可怕的癌細胞、乃至於跟死神的終極對抗,希望治癒病人;但最關鍵且必須的,應該是視病猶親、給身陷在孤寂深淵的病人安慰。
視病猶親說得簡單,但在當今的醫療環境下,並不容易做到。有限的健保點值對應多元的醫療服務,醫師忙著看診,最常被詬病的無非是「病人為了看醫師,排隊3小時,但只看3分鐘就出診間了!」在如此速食的醫療文化下,醫病溝通當然不容易,沒有好的溝通,就沒有互信的基礎。
陳醫師每天24小時照顧病況最嚴重的病人,必須時時跟「死神」搶人,有時候搶成功了,有時候不成功。但醫療必然有極限,如果無法治癒病人,陳醫師就將眼光放在病人的家人。醫師不只是照顧病人,還必須救病人的家人。
身為醫藥記者,陳醫師是很好的受訪者,對於醫病溝通、安寧緩和、器官捐贈等議題,都能侃侃而談。但陳醫師不知道的是,我與他的緣分其實結的更早,他的文章曾經默默的支持我,陪我走過喪親的幽谷,卸除我沒有及早在病榻陪伴家人的愧疚,也化解我因失去親人對醫療體系的怨恨。
病人家屬對醫療團隊的怨,常常來自醫病不對等的知識鴻溝,因為不了解,對預後產生過高的期待,若醫師又解釋不清,更容易增添雙方誤會。如果醫師願意多花點時間作衛教溝通,不只關心病人,也體會病人家屬的辛苦,醫病能同理雙方,糾紛自然容易被化解。
在陳醫師的身上,我看到了醫病溝通的絕佳示範。透過他的臉書粉絲專頁,不難發現他總是花很長的時間跟病人家屬溝通,安排最適切的醫療處置,也傳遞器官捐贈等遺愛人間的正向氛圍,讓重症醫療脫離冰冷陰鬱,讓陽光透進每個企盼希望的家屬心中。
陳醫師也是一個社會倡議家,當台灣社會瀰漫著對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恐懼,他也率先喊出擊垮防疫的不是病毒,而是人性,呼籲要正向抗疫、不要歧視,且針對洗手、戴口罩等衛教工作詳加圖解,化枯燥無趣的知識為幽默風趣的話題。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說:「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正可謂「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最高明的醫師擅長治療未病之病,防患於未然。總是關注病人、病人家屬的心理,也總帶給社會溫暖煦風的陳醫師,正是「上醫」的最佳示範。
=====
今天收到睡眠醫學會寄來的這隻熊,很開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