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停滯性通貨膨脹投資策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停滯性通貨膨脹投資策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停滯性通貨膨脹投資策略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Joe's invest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Joe:「美國商業機構和投資銀行,持續釋出對經濟前景悲觀的預期,市場出現越多悲觀的訊息,對多頭市場來說,其實多多益善」 美國商銀全球經濟學者Ethan Harris表示,由於中國武漢肺炎(COVID-19)病毒的流行,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無法排除,該行經濟團隊預測,全球經濟成長速度將放緩至2.8%...
停滯性通貨膨脹投資策略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Joe:「美國商業機構和投資銀行,持續釋出對經濟前景悲觀的預期,市場出現越多悲觀的訊息,對多頭市場來說,其實多多益善」
美國商銀全球經濟學者Ethan Harris表示,由於中國武漢肺炎(COVID-19)病毒的流行,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無法排除,該行經濟團隊預測,全球經濟成長速度將放緩至2.8%,是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就技術面而言,衰退是指成長率低於2%,Harris的預測是假設中國武漢肺炎是可受控制的,中國可以在沒有其他病毒爆發的情況下恢復工作。他的基本前提還假設,像義大利北部那樣的疫情爆發原點將在全球各地出現,但不會演變成全球性的流行病,導致許多大城市的經濟活動停滯。
最令人擔憂的部分是全球有些地區如非洲,缺乏強大的醫療保健系統,Harris對於本周股市的大幅修正,他並不感到驚訝,投資人正在對遭受嚴重衝擊的風險作出反應,在出現最糟情況的風險下,市場對其定價是合理的,一旦市場對危機的範圍有了更好的掌握,它就會穩定下來,他也指出,聯準會(Fed)沒有理由急於降息,「目前仍有足夠的時間來判定從美國經濟成長角度來看這是否很重要。」目前,美國商銀並不認為Fed會降息。
但該行的經濟學者的確將2020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期從之前的1.7%略微調降至1.6%,Harris說,如果Fed開始看到經濟成長步履蹣跚,成長率降至接近1%,就會採取果斷行動,然後,2019年相同場景將會重現,屆時Fed將在經濟疲弱加劇之前積極放寬貨幣政策,Fed將竭盡全力避免經濟顯著減弱。不會有人擔心通貨膨脹會阻止它們降息。
根據CME Group的FedWatch工具,投資人已經開始對Fed可能的積極反應進行定價。交易者現在認為,在Fed於3月17日至18日的會議上,有70%的可能性降息0.25,由26日的33%急升。他們預計年底前將降息0.75,高盛表示,由於中國武漢肺炎,美國企業2020年的營收成長將停滯不前。
高盛將其美國企業全年獲利預期從每股174元調降至165元,2020年成長率為0%。這與市場普遍預期相差甚遠,一般預測今年獲利將成長7%,高盛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說:「美國企業在2020年將不會出現獲利成長,我們更新了獲利模型,以納入新冠病毒廣泛傳播的可能性。」
由於擔心致命病毒會削弱全球經濟成長,本周美股一直處於低迷狀態。自24日以來,該病毒在洲際的迅速傳播導致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超過8%。
Kostin說:「我們降低獲利預測反映出第1季中國經濟活動的嚴重下滑,對美國出口商的最終需求降低,許多美國企業的供應鏈中斷,美國經濟活動放緩以及商業不確定性增加。」
投資人一直希望,在新冠疫情消退後,獲利能夠恢復。高盛在告中無情地否決了這種希望。高盛預計,S&P500企業將在今年上半年財報中公布獲利下降,蘋果、Nike和聯合航空等企業已經警告,由於該病毒對供應鏈的影響,它們將無法實現其獲利和營收展望目標。晶片股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因為它們的大部分營收來自中國。
Kostin補充說:「更嚴重的大流行可能導致破壞力持續更久和美國經濟衰退。」若發生這種情形,S&P500在2020年獲利將下降13%。
高盛預計2021年美國企業每股獲利為175元,相當於6%的成長。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810294/article-%e7%be%8e%e5%95%86%e9%8a%80%ef%bc%9a%e4%b8%8d%e6%8e%92%e9%99%a4%e5%85%a8%e7%90%83%e7%b6%93%e6%bf%9f%e9%99%b7%e8%a1%b0%e9%80%80/?ref=%E8%B2%A1%E7%B6%93_%E7%BE%8E%E5%9C%8B%E8%B2%A1%E7%B6%93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810201/article-%e9%ab%98%e7%9b%9b%e8%bd%89%e7%a9%ba%e9%a0%ad-%e4%bc%b0%e7%be%8e%e4%bc%81%e4%bb%8a%e5%b9%b4%e7%8d%b2%e5%88%a9%e9%9b%b6%e6%88%90%e9%95%b7/?ref=%E4%BB%8A%E6%97%A5%E8%B2%A1%E7%B6%93%E4%BA%8B
停滯性通貨膨脹投資策略 在 王伯達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四章、包圍,世界工廠 (摘錄)
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彼此拉攏盟友以做政治、軍事以及經濟上包圍的策略,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冷戰時期的美國與蘇聯。
蘇聯的經濟發展在50年代有著快速的增長,然而這個國家一開始的發展就偏重於重工業。一九七O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讓在一九六O年代於西伯利亞發現大量油田的蘇聯有了充裕的資金來源得以維持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模式。
相對的,當時的西方國家則是出現了經濟成長趨緩與通貨膨脹持續攀升的「停滯性通貨膨脹」現象。一時之間,蘇聯的聲勢在70年代如日中天,遠超過歐美國家的聯盟。
但自1985年8月開始,沙烏地阿拉伯開始進行石油的增產,這樣的價格變動讓蘇聯一年損失將近百億美元的收入,而這是他們一年對外貿易收入的一半左右。
在這此消彼長的過程當中,我們於第一章所提到的東歐一九八九年系列革命也就自此展開,其它共產國家也紛紛倒戈以爭取歐美國家的支持,到了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1991年,蘇聯宣佈解體。
面對蘇聯這樣具有軍事實力的大國,美國若採取軍事競爭必然導致兩敗俱傷,而美國選擇了透過經濟的方式來與之競爭,最後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而我認為前述的中國包圍網最後也會走上這樣的模式。
如果說石油是蘇聯的命脈與罩門,那麼中國的命脈與罩門自然就是製造業了。
而美國近幾年來一連串的政策發展方向,不論是否具有針對中國的意思存在,我們都可以發現這將會對中國的製造業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雖然在本章的一開始是拿美國與蘇聯的冷戰來比喻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然而兩者之間其實還是有著顯著的區別。
舉例來說,現在的美國與中國有著緊密的貿易關係,而中國又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債權人,兩個國家間的連結性遠遠高於當年的美國與蘇聯,也因此軍事衝突是不容易出現的,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國際上更多的政治與經濟角力。
對於美國來說,這樣的包圍網也並非真的想要讓中國如蘇聯般的瓦解,其所想要達成的目標正如季辛吉所說的,就是讓美國能夠繼續掌握這個世界的能源、糧食以及貨幣,而其中至為關鍵的當然就是維持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了。
我們在第二章曾經提到了美國經濟的「資本輸入」運作模式,美國用美元跟全世界買了一堆商品,而這些流出去的美元再通過投資美國金融商品的方式回流美國,最終,美國人得到了實體商品,其他國家的人則拿到了以美元計價的美國金融商品。這樣的模式真可謂是得天獨厚了,而美國之所以能夠這麼做的原因就在於美元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儲備貨幣。
小型經濟體自然是無法撼動美元的地位,而大型的經濟體必然不願意長久屈居於美元之下,讓美國坐收龐大的鑄幣稅利益,例如歐元的成立在根本上就是希望能夠擺脫美元的控制。
而中國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是採行釘著美元的匯率制度,並且透過購買美債來壓抑人民幣的升值趨勢,然而中國隨著經濟逐漸茁壯,也漸漸的嶄露出想要脫離美元的意圖,例如在2005年匯改中就讓人民幣改釘一籃子貨幣並放寬浮動區間。2007年美國在次貸風暴之後的數次量化寬鬆更讓中國政府企圖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以擺脫美元的控制,於是在2008年取消了強制結匯制度、2009年4月開始啟動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在那之後更是已經實現了貨幣互換協議以及貸款利率自由化等等措施。
對於美國來說必然不樂見於一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崛起,試想著如果中國這個美國最大的債權人在未來逐步減少購買美債,甚至於反手出售美債,那麼對於美國的經濟將會產生多大的衝擊?
更不用說假以時日,其它國家的中央銀行開始將外匯存底配置在人民幣資產而非美元,這對於美國來說將會是致命性的衝擊。也因此,美國必然會盡一切的可能去阻止或著減緩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而這也是美國這一連串在政治、軍事與經濟上對中國進行包圍的主要目的。
如果以圍棋的術語來說,這應該算是美國對中國的「問應手」吧?
中國的新任政權正疲於應對國內產能過剩以及房地產泡沫問題的同時,美國則是在外部施加各種壓力來觀察中國政府的應對,在這樣內外交困的環境之下,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在未來恐怕是只能夠走上破滅一途了。
四年前出版了這本書,沒猜到的部份是,中國在2015年來個棚改貨幣化,去了房地產庫存,讓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繼續吹了下去......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9506
停滯性通貨膨脹投資策略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稅改拚經濟 創造財富先於分配
2017-02-13 00:32聯合報 黃春生/會計師(台中市)
財政部舉辦「股利所得課稅及兩稅合一制度檢討」座談會,期中報告明白指出,稅改走向兩稅分離。圖為民眾報稅情況。 聯合報系資料庫
一九六一年,美國甘迺迪執政初期,經濟衰退,失業率高達六.七%,為促使經濟早日復甦,乃於六二年十月施行投資減稅,並於六四年二月調降個人所得稅率和公司最高稅率。減稅措施引發總合需求的強勁增長,實質經濟成長率由四%上升至六%;失業率從六.七%降至三.八%,使萎縮的經濟扭轉向高成長。
一九八○年,卡特政府後期,經濟成長率負零.三%,通貨膨脹率高達十三.五%,美國經濟陷入「停滯性膨脹」的困境。雷根總統執政之後,隨即於一九八一年公布經濟復甦租稅法案,個人所得稅率級距,從十四至七十%降低為十一至五十%。一九八四年,經濟成長率高達六.九%,通貨膨脹率降低至二.四%,使美國經濟從衰退困境中,再度邁向成長繁榮,也將雷根總統推上連任寶座。
現川普執政,主張將公司稅率從卅五%降低至十五%,個人所得稅從十到卅九.六%的七級累進稅率簡化為十二到卅三%的三級稅率;股利所得按廿%分離課稅,同時廢除遺贈稅及最低稅負。減稅措施尚未推出,二○一六年十二月「經濟學人」報導,全國人民已流涎以待。事實上,道瓊工業指數已上升至二○一七二的歷史高峰。
值此財政部正召開「我國股利所得稅及兩稅合一制度之檢討」座談會,又逢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正籌畫全國財經會議之際,特將美國三位總統以降低稅率突破經濟困境的績效供參。惟對於當前租稅改革,仍有幾點建言:
美國歷史上最徹底的租稅改革應是雷根第二任期內,將累進稅率扁平化,他強調租稅改革策略,是在於「創造財富優先於分配」,雷根總統稱之為「美國第二次革命」。基於此一理念,現行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四十五%,衡量鄰近的香港十七%、新加坡廿%、韓國卅八%,明顯偏高,為爭取留住提升人力資源競爭力,允宜降低至卅%;至於營利事業所得稅十七%,較之香港十六.五%、新加坡十七%,又有鑑於美國川普總統主張公司稅降至十五%,英國已準備從廿%降至十七%,應沒有調升的理由。
自一九九○年歐盟發布「關係企業」指令,指出公司與自然人股東之間係屬不同的權利實體,沒有「重複課稅」問題後,歐盟廿七個會員國已全部廢除「兩稅合一」稅制。倘若現行所得稅法廢除「兩稅合一」條款,至少可以增加五百億元以上稅收,正可彌補綜合所得稅稅率調降的稅收損失。
有關股利所得課稅爭議,既然蔡總統就職之初即表示:「內外資課稅不一樣,是我心中最大的痛,這個事情一定要解決」。股利所得若按廿%分離課稅,既簡化又讓內外資稅負一致,此與川普對於股利分離課稅的主張,相互輝映。此對於活絡股市、繁榮經濟,必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