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做好覺悟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做好覺悟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做好覺悟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做好覺悟意思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Andrew Cha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LikeJapan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LikeJapan生活】《Produce 47! 日本全國料理大挑戰》#2 岩手縣碗子蕎麥麵 兩位煮日小編都覺得辛苦煮完一輪就匆匆吃掉不夠過癮,想在家都能搞搞新意思。所以來到第二集,Mika就決定把家裡變成蕎麥麵店,招待Whitney吃食法特別的岩手縣名物-碗子蕎麥麵〜 連壽眉都忍不住偷食呢! ...

做好覺悟意思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6 22:50:59

【 王雙駿《砂之器》編曲拆解 】 _ 每個歌手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而歌曲就是通往該處的大門鑰匙。 _ 細數 #柳應廷 幾首單飛派台歌:《水刑物語》、《迴光物語》、《風靈物語》,還有《狂人日記》,整體製作水準不俗,然而就是無法與之「接通」,直至最近《砂之器》派台,那串「鎖匙」總算出現了,除了 ...

做好覺悟意思 在 健身查德|私人教練銷售攻略 |教練成功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19:49

健身教練職涯規劃「35歲前沒做過主管就虧大了,主管人生教會我的三件事」 #做主管沒有賺得比較多值得做嗎? 某次培訓下課的時間,大毛走過來請教了我教練未來發展的問題,我建議他可以往主管職嘗試。 但大毛卻不以為然的說: 「升主管薪水沒有加多少,做的事情又多,幹嘛要做主管?」 「這件事情要看...

做好覺悟意思 在 fleurette | studygram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20:36:15

:直升or外考?  有些讀私校的國三生現在應該面臨到了要選擇直升或是外考了吧。我國中讀曉明女中,平時學歷鑑定應該算是有好好考吧,因此國三時可以選擇要去直升班或是外考班。  沒有要引戰的意思,只是盡量客觀列出兩校優缺點,供各位參考。 是以自己經驗和觀察比較出的兩校優缺點(以曉明女中和台中女中...

  • 做好覺悟意思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0 13:13:12
    有 382 人按讚

    《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 做好覺悟意思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6 13:20:33
    有 98 人按讚

    #如何在工作與興趣中二擇一 #不想選擇

    我想說我自己結論:我的親身經驗跟我說,#如果你這兩個都認真做,#遲早會有關。​

    這是一個讀者的來信,也是大部分的人來職涯諮詢的問題:究竟「興趣和工作要不要有相關」。​


    這是什麼意思?​

    ▶︎ 首先,以長遠的人生來看,#很多事情要往回看才會覺得發生的一切意義是什麼。​

    我舉一個例子,我下定決心做B2B sales的時候,第一年我幾乎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要挑選很激勵人的歌曲聽,幾乎每一天。​

    因為我覺得壓力很大,真的,很大。​
    請問一個誰都不是的我,要怎麼找到那些大品牌的總經理、副總、總監,我不僅要找到他們,我還要打電話給他們,我還要約到他們,我還要簡報給他們聽,我還要把系統賣給他們,我是業務,我要成交啊。​

    我在當B2B sales之前,我看了一本書《業務之神》,裡面提到,好的業務會每天播放迪士尼的歌給自己聽,意指業務必須自己鼓勵自己,因為做得好是應該,做的不好要自己檢討自我激勵。​

    我原本以為我有覺悟了,何況我那麼樂觀。​

    結果我錯大了,我好沮喪,因為真的很難。​
    我很少跟我爸媽說我工作的挫折,但我一度在我爸打電話來給我的時候,脫口而出說「#我會不會其實就是不適合做業務?」​

    我爸回答我:「你其實真的不適合,你自己也知道這件事情,可是,#業務會磨練你某一部分你還不會的能力,到時候,我們可以不做業務。」​

    我每一天都在找尋那首最可以激勵我的歌,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天耳機都在播放《The Nights》,是音樂奇才Avicii的歌曲,每次當我聽到:​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我都會問自己:Do I live a life I will remember?​
    我不知道,我沒把握。​


    然後就這樣痛苦的過了一年,一年後,直到現在,我都自詡我是那個陌生開發能力很強的人,因為,我在沒有名單的狀況下,我至少邀約超過100家的品牌客戶,簡報了大概100場,這其中的故事,值得再寫一系列的文章。我現在不怕打電話給任何人,不怕任何時候做任何簡報。​


    我只是想說,在那一年,你說,我喜不喜歡業務,其實,我是不喜歡的,但是現在:我喜歡。​


    ▶︎ #人的喜好會改變。​
    而改變的因素是:#時間與成就感。​

    時間是投入的基本盤,成就感通常來自於事情困難,但有人會喜歡一開始就很難的事情嗎?沒有,但如果不夠難、不需要花時間,你會有成就感嗎?不會。​

    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 而為什麼我會說如果時間拉長來看,興趣和工作會結合呢?​

    因為很多道理,萬變不離其宗。​

    舉我的例子,我的興趣是寫作,我的工作是電商、系統商的B2B sales,於是,這是我寫作的養分。​

    我不一定都要寫這些,但是,我可以寫,而且我有實戰經驗,我真的知道我在寫什麼。​


    再舉一個我的例子,我為什麼知道我日更團的聚會要如何分配時間、如何做好自己的開場跟結尾、如何設計活動、如何找到真的是族人的TA、如何吸引族人。​

    這是B2B sales教我的事情,我只是轉化使用的場景以及方式,但是中心思想不變。(好,這個也可以寫一個系列XDDD)​


    再來,如果你真的用心在觀察你的工作,你就會發現很多事情。舉例來說,我待過模組化的系統商,也待過專案版的系統商,這是兩種截然不同型態的公司,可是都是系統商喔。​

    如果,你的興趣要變現,請問:妳是要模組化還是要專案?​
    這中間的時間、人力、成本、變因、合約、財務、流程有什麼不一樣。​

    你如果想到,你就會跟我一樣好奇這個世界,想知道身邊的變動都代表什麼意思,我在公司裡,我觀察公司,我好奇公司,如同我好奇自己、好奇這個世界。​


    ▶︎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興趣只能斜槓?​

    因為,要專業化,那就是要商業化。​
    而商業的世界,恰巧是這個世界最有趣、最多變、最困難的事情,​
    因為有這些特性,才會有這麼多人,蜂擁而至到商業的世界。​

    興趣變工作是不是不好玩了?​
    當然,「工作」的本質就是「90%不好玩的事情+10%好玩的事情」,不管是什麼工作,本質都是這樣。​

    無關乎是不是從興趣轉變。​

    如果你是一個想要發展斜槓的人,甚至是想要把個人品牌變現、商業化的人,那麼,你現在的公司都是你一個可以好好觀察的第一個對象,因為你們的老闆,都是嘗試變現、嘗試商業化。​

    你現在覺得的問題,你開始商業化可能也會遇到。​
    如果你遇到了,你能改變嗎?​
    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思考與觀察。​


    ▶︎ 對我而言,我現在不存在興趣以及工作的抉擇​(我可能只有時間分配的問題XDDD)​

    我為什麼喜歡工作?因為我知道認真做、做得好,我會獲得比薪水更多的收穫,這是過去的經驗告訴我的事情。​

    當你真心覺得這兩者有關係的時候,宇宙就會接引這兩者一起。​
    我一直這麼深信著。​


    #你不需要把自己拆成兩半,#你是一個完整的你。

  • 做好覺悟意思 在 Too idiots / 兩個傻瓜 【日本語&中文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3 19:06:09
    有 62 人按讚

    .
    覚悟する(kakugosuru)/心理準備(xīn lǐ zhǔn bèi)
    
    ✅日文的「覚悟する」是心理準備的意思。除了「覚悟する」之外,還有一個說法是「心(こころ)の準備(じゅんび)をする」。雖然中文的「覺悟」和「心理準備」聽起來的感覺不太一樣,但日文中的「覚悟する」和「心の準備をする」在意思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通常「心の準備をする」只會用在對別人說「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喔!」的時候,不會用在自己身上;而「覚悟する」則是不管對自己或別人,都可以使用。
    
    ✅中国語にも「覺悟」という言葉はありますが、日本語の「覚悟」とのニュアンスは少し違います。中国語の「覺悟」はとても重大なことに対しての覚悟という意味があるので、日常会話で使われることはあまりなく、もし使われた場合はすごく大事な話がありそうに聞こえてしまいます。カジュアルな場面で使いたい場合は「心理準備(心の準備)」の方が自然です。
    例文:
    ・要做投機生意,就要做好可能會慘賠的覺悟。
    (チャンスを狙って事業を展開するなら、いつか大損するかもしれないという覚悟をしなくてはいけない。)
    ・要去見我媽之前,你最好先做好心理準備喔。
    (私の母さんに会う前に、心の準備しといたほうがいいよ。)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Y:喂~~
    (もしもし〜)
    M:喂~~怎麼了嗎?
    (もしもし〜どうしたの?)
    Y:我今天有點睡不著,你跟我講一些無聊的事!
    這樣我可能就會因為太無聊想睡了!
    (今日(きょう)なんか寝(ね)れないから、つまらない話(はなし)して!
    そしたらつまらなすぎて寝(ね)れそうな気(き)がするの)
    M:誒!可是我只有好笑的事可以說欸!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喔!
    就是我上週去麥當勞的時候旁邊的人超臭的欸...
    (え〜面白(おもしろ)い話(はなし)しかできないけどな〜覚悟(かくご)しといてね!
    あのね、先週(せんしゅう)マック行(い)った時(とき)隣(となり)の人(ひと)がめっちゃ臭(くさ)くて、....)
    Y:(打呼聲)
    (いびき)
    M:誒~已經睡著了嗎?這個明明很好笑啊!
    (え〜もう寝(ね)たの?この話(はなし)面白(おもしろ)いと思(おも)ったのになあ....)
    
    #日本語勉強中 #學日文 #日文課 #日本語 #中国語勉強中#兩傻對話短片

  • 做好覺悟意思 在 LikeJapan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06 21:00:10

    【#LikeJapan生活】《Produce 47! 日本全國料理大挑戰》#2 岩手縣碗子蕎麥麵
    兩位煮日小編都覺得辛苦煮完一輪就匆匆吃掉不夠過癮,想在家都能搞搞新意思。所以來到第二集,Mika就決定把家裡變成蕎麥麵店,招待Whitney吃食法特別的岩手縣名物-碗子蕎麥麵〜 連壽眉都忍不住偷食呢!
    (ps. 請做好要洗碗洗到世界盡頭的覺悟)

    《Produce 47! 日本全國料理大挑戰》系列節目

    最近疫情升溫,大家又開始避免外出了吧~待在家中的時間變長,又是下廚的好時機!LikeJapan 全新節目《Produce 47! 日本全國料理大挑戰》中,兩位煮日小編 Mika和 Whitney 將會挑戰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的料理!

    By #Likejapan_mika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kejapan.mika/

    #Likejapan_whitney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hitneylikej...

  • 做好覺悟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24 11:32:24

    本集主題:「珍珠港:日本帝國殞落的序幕」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前傳
    相隔36年完成的歷史大作
    半藤一利把日本人從忐忑、憂心到狂熱、興奮的開戰經過
    一口氣告訴你全過程
       
      東京的決策,攸關太平洋未來四年超過4,700萬人的生死
      日本一副戰爭迫在眉睫,不得不發動的態勢
      美國則是憂心忡忡,明知戰爭無法迴避,只能推拖拉,延後戰爭的發生
      但是,戰爭在美國人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生了,成為永遠的國恥日
       
      詭譎的國際情勢,鼓吹出日本國民的好戰情緒
      1941年,國際局勢充滿了詭譎。中日戰爭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下,不斷往中國內陸推進,同時竊據中南半島,覬覦南方油田的企圖昭然若揭。德國鐵騎橫掃西歐,對莫斯科也形成合圍之勢,軸心國一統天下的態勢再明顯不過了。歷史的滔滔潮流,已經變成了任誰也無法阻擋的激流。
       
      在12月的關鍵一週,雙方交涉來來回回,就是無法有個明確的結果。日本固然是有意拖延,美方在破解日本的密碼電報的情況下,也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遲遲不作出表態。
       
      另一方面,日本的大眾傳播媒體也擺出一副好戰勇猛的陣仗。「發動一億總進軍」、「應當配合國民的覺悟,全力集中完備國內各體制」的說法響徹雲霄。對美強硬的主張,可說是一片鑼鼓喧天,感染了每一個日本國民。對日本民眾來說,「亞洲民族的解放」,就是他們這個世代的使命—或者說,想要去相信這一點。
       
      在兵棋推演上沒有成功過的珍珠港作戰,最後還是一意孤行的打下去了。日本明知道為了生存,必須做點什麼,但卻是選擇了戰爭這一條路。對於日本全國來說,這就是所謂的聖戰!「羅斯福、邱吉爾這些傢伙,乃是製造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我們日本就是因為憎惡戰爭,所以才斷然決心投入戰爭的。這是一場為滅絕戰爭而戰的戰役。現在日本在進行的,正是將戰爭這種不祥之事從根本擊潰的最後之戰啊!」戰爭成了日本大本營的唯一選項,歷史長河也就在這裡有了180度的發展。
       
      「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
      戰爭危機一觸即發,美國多次有機會警告軍隊卻總是延誤戎機。羅斯福致天皇的親筆信函也是陰差陽錯地在開戰前半夜送達。
       
      「希望由日本方面,來大膽採取最初且明確的行動」,換句話說「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相信珍珠港攻擊乃是陰謀論的一派始終認為,美國才是戰爭的始作俑者,為首的就是羅斯福總統。因此才會有「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的說法。
       
      而負責實行指揮這個「開第一槍」計畫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卻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積極地「配合」著備戰,為日本如何成功「開第一槍」做好準備。不管大家在心裡怎樣期待,轉動的戰爭齒輪已經停不下來了。「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的說法不脛而走,半藤一利認為,毫無疑問這是羅斯福的意思。
       
      「殺吧!我們的敵人英美!」當收音機中播出《軍艦進行曲》,大本營發表著驚人大勝利報告。日本在珍珠港獲得大勝利日本人完全不知道開戰第一天歐洲的潮流就已經逆轉,還沉醉在勝利當中,做著安穩的美夢。
       
      得知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只是喃喃自語地說:「糟糕啊,情況真的相當糟糕啊!」美國國內一片沸騰。國民的情感也整個團結在一起:「現在美國該做的事,就是把小日本那口暴牙狠狠地打斷啦!」「勿忘珍珠港」,不久後就變成了戰時美國國民團結的象徵。日本成了羅斯福口中「卑劣的偷襲」的施行者,美國國民因為珍珠港遭到無預警偷襲而激憤不已,從而導致全體的團結,發誓報仇的聲浪也益發澎湃高漲。
       
      珍珠港,是日本「大東亞戰爭」美夢的起點,卻也是噩夢的開始。
       
    作者介紹:半藤一利
      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193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3年,從東京大學文學系文學部畢業。同年進入文藝春秋社。後歷任《週刊文春》、《文藝春秋》編輯長、出版局長專務取締役等職。
       
      著作包括《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決定命運的八月十五日》、《幕末史》、《昭和史》在內超過70部作品。1993年以《這不是漱石先生嗎》獲得第十二屆「新田次郎文學賞」,1998年刊行的《諾門罕之夏》,獲得第7屆山本七平賞。2006年以《昭和史》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2015年更以《日本最漫長的一天》、《燃燒的海洋》等無數歷史非虛構文學作品,成為讀者不斷追求「戰爭真相」的指引,獲得「菊池寬賞」的肯定。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