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我媽傳了訊息來:山料,最近常常過去看你,但都沒見到你,怎麼都躲在房間?我說新書要出版了,最近比較忙。
媽媽已讀了很久,訊息正在輸入 ......
待在對話視窗裡等媽媽回訊息的我,隨口嫌了一句「妳打字好慢!」再補充一句「還一堆錯字哈哈」,順便笑笑她。
而媽媽總說手機太小了,很難打字。
...
那天早上,我媽傳了訊息來:山料,最近常常過去看你,但都沒見到你,怎麼都躲在房間?我說新書要出版了,最近比較忙。
媽媽已讀了很久,訊息正在輸入 ......
待在對話視窗裡等媽媽回訊息的我,隨口嫌了一句「妳打字好慢!」再補充一句「還一堆錯字哈哈」,順便笑笑她。
而媽媽總說手機太小了,很難打字。
媽媽先是小小抱怨了幾句,內容大概是這兩週內來探望我 5 次,5 次都撲空,每次我都窩在房間,而她不好意思敲房門。
於是媽媽帶了一些水果放冰箱
:「兒子很忙,不要打擾他」
後來,訊息裡是看似例行性的關心:「兒子,照顧好身體」,而我回答都有去游泳,很健康!但接下來的消息,卻是我從未料想到的......
:「你們要保重身體喔⋯,媽媽眼睛快看不到了,下禮拜要去台大醫院治療。你們如果有一點點不舒服,要儘快看醫生」
眼睛怎麼了?
你一個人去嗎?
你住哪裡?
我陪你去吧?
四條問句接連傳送出去,握著手機的雙手開始發抖,才發現眼淚已經著急的掉了下來。驚覺媽媽在我拼命追求自我實踐的日子裡,一天一天老去。
她回覆的訊息與我之間,隔著一層眼淚:
「視網膜萎縮。」
「我自己搭飛機去。」
「也自己訂了飯店。」
「你又不在台北,那麼忙,別特地跑一趟」
媽媽面對恐懼時總是格外堅強
她不願麻煩她人,她儘量靠自己
她的勇敢,卻令人心疼。
我知道媽媽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所以我說沒關係,我正好要去找出版社開會,我可以陪你去。而媽媽的訊息瞬間雀躍起來,她說:「好!好棒!開心!」
她給我一個剛剛不曾出現的笑臉符號:「☺️」
這個符號,代表媽媽幸福。
我卻因為這個幸福笑臉,瞬間萬分慚愧。
媽媽期望的幸福非常單純,不過是見孩子一面,和孩子聊聊天,陪孩子生活而已。而我卻在看見媽媽幸福時,驚覺自己過往對愛的吝嗇
——— 我從來都只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
她要的幸福非常簡單,卻從未好好被實現。
而我心裡迴轉著懊悔,早在多年前聽見媽媽說過自己視力不好,卻從未拖著媽媽去及早治療。細數自己的慚愧,此刻我才明白,媽媽那些錯字,那些回覆很慢的訊息,除了手機銀幕太小之外,是媽媽的眼睛已經不好了。
而即使打字很吃力,她也從不希望打電話,
就怕叨擾了已經長大的孩子。
媽媽,不要再打字了。你按視窗右邊,有一個麥克風,可以傳語音訊息,你用說的,才不會傷眼睛。
她模糊的視力,敲下的每一條訊息,
都為了與孩子有更多的相處機會。
而媽媽接著傳來許多零碎的短秒數語音訊息,像是在練習。語氣中沒有恐懼,只有與兒子說話的幸福與雀躍。
此刻我看著靜置在冰箱的水果,已切塊削皮,擺放得很安靜,我知道,那不只是水果,而是一份不打擾的溫柔。
我的媽媽就是這樣
不喜歡給人添麻煩
她原本想一個人搭上飛機,一個人找間旅館,一個人找間醫院。她就是這麼溫暖的媽媽,她只願自己足夠堅強,不帶給孩子負擔。
後來的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媽媽也會害怕,害怕自己失明,害怕看不見兒子,而即使她害怕,她也從未將自己的恐懼鬧成脾氣,從未讓他人承擔她的眼淚。只是留下水果,無聲的告訴兒子: 工作加油,媽媽愛你。
謝謝媽媽
妳的堅強,是孩子們最幸福的事。我們的日子之所以歲月靜好,都歸功於妳的負重前行。
媽媽,妳非常渺小而偉大,妳將一份工作做了將近30年,將生活自己打理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妳總是擔心孩子太累,於是妳不曾把自己的人生加諸在孩子身上。
妳只會不斷默默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
不打擾,靜靜待著
只願能多看我們一眼,在再也看不見以前...
我想起媽媽年輕時愛聽劉若英的歌,其中一首「成全」,成全丈夫的瀟灑與冒險,成全女兒追求自我人生實踐,成全兒子嚮往自由的碧海藍天。
而無人為她成全。
我再傳訊息過去:「媽媽,今天身體有不舒服嗎?眼睛還好嗎? 如果看不清楚,就別去上班了。過來一起住,一起聊天吧!」
但媽媽說,她想和爸爸一起待著。
爸爸最近都會做菜給她吃,她很幸福。
她真的洋溢幸福。
在媽媽的幸福裡
我才知道,陪伴,便是最珍貴的禮物了。
我們無法預料此生將遇見什麼風雨
只願你不必再獨自經歷。
愛一個人很簡單
只要能做到不再讓他孤單。
.
.
.
.
.
.
.
最近大概是這樣
任何快樂或難過
都蓋不過這份沈重的煩惱。
讀完的人 不要幫我加油,要幫 #山料媽媽加油
偉大的渺小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到 #紀律、說到毅力、還有無畏與堅持,《靈魂的路徑》(Paths of the Soul, 2016,又名為《岡仁波齊》)肯定是部非看不可的電影,這是個平凡但絕美的故事,有最謙卑低微的布衣老少、有最壯麗清冷的自然山河、也有最神聖極淨的純真靈魂。
《靈魂的路徑》是由張揚所編寫與拍攝,紀錄一趟兩千公里的朝聖紀實,一行村民十一人,由西藏東邊的芒康縣,途經西藏南方的拉薩,前往拉薩西方,登上海拔6638公尺的神山岡仁波齊峰。沿途都是蜿蜒山路、上坡下坡。
.
#11人去11人歸
這團岡仁波齊朝聖團,共有十一成員,並非家人,而是來自同村的相互揪團。有年僅九歲的小妹妹、懷孕中的母親、因為殺生過多而心懷罪惡的屠夫、膝蓋受傷的微殘、還有七十多歲的老人。這是一群看來簡陋的長征團體,緊靠一部拖拉車,一路上只能跪拜與步行,真能熬過兩千公里嗎?
讓人感動的是,去程有十一人,回程也是十一人,不過,如果不是看完整部電影,我們不會曉得,原來路程中,一位孕婦產子,一位老爺爺在聖山的山腳下,於寂靜的夜裡默默離世。
.
#隨著生命河流的起伏
這一生與一死,沒有極度喜悅、沒有哭天搶地,也沒有盛大儀式,藏人看待這些突如其來的每個事件,都是接受、處理、與放下,於是孕婦沒有坐月子,喪家也沒有守喪,而是在生產與天葬之後,持續日常的跪拜與步行。
雖然藏人以平常心與簡樸的方式,度過這些人生大事,不過,他們衷心為初生的嬰孩與鄰近天國的老人祝福,深信他們能在朝聖旅途中,來到或離開人世,肯定是種福氣,也絕對是受到上天無限的祝福。
.
#磕頭趴跪青康藏的兩千公里
或許你會想說,不過就是徒步跪拜,跟著媽祖繞境,也是如此。
完完全全不同,這是與自己戰鬥與吃足苦頭的煎熬旅程。
剛開始在準備階段,村人砍木板,截成一段一段,麻瓜的我並未意識到,這些白色木板就是未來要陪伴他們一整年,會一塊塊磨平磨扁的磕頭板。
.
#死嗑精神
由頭頂、額前、心上拍板三下,走三步,然後趴地跪滑,額頭碰地。一路都是跪拜在平均4500公尺的青康藏高原,無論是腳有舊傷、腹中有子、後揹嬰孩、還是幼小女孩,整整走了一年,從凜冽寒冬走到青翠夏日,再走到下一個銀白雪季。
無論是天氣晴朗、淹水泥濘、礫礫碎石、滾滾沙地、還是濕寒雪地,一樣地三拜三跪,即使是九歲小女孩,也不曾討價還價,一起虔誠磕拜。以前從不解大陸用語中的「死嗑」,但是《靈魂的路徑》讓我真實地看見死嗑的精神,並且為之深深敬佩與感動。
.
#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座聖山。正如同耶路撒冷是回教、基督教、與猶太教的聖城一樣,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耆那教、印度教、與苯教的聖山,海拔6638公尺,是岡底斯山脈的第二高峰。在藏傳佛教,岡仁波齊是勝樂金剛的住所,在印度教,則是濕婆神山。四個宗教的虔誠信徒,都會前來朝聖。
岡仁波齊這個山名,是譯自梵語。岡,意思是晶瑩剔透、如水晶一般的白雪;仁波齊則是最珍貴之物。於是綜合起來,岡仁波齊的意思就是如水晶般珍貴的白雪。
因為是四個宗教的神山,至今沒有登山者攀登超越,即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義大利登山家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就算獲准攀登,也放棄機會,同時還勸誡其他登山者,「這座山不夠高也不夠難,去登別的山吧,」他認為人類沒有必要故意超越神山,踐踏其他宗教的神聖信仰。
.
#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在Netflix上觀看《靈魂的路徑》,最遺憾的就是不曾在電影的大螢幕上欣賞西藏的晶瑩白雪、翠綠草原、與浩大河山。真是美景無邊,震撼無垠。
但是美景下的旅人,卻是最謙卑與渺小。這趟旅程超過一年,沒有7-11,沒有汽車旅館,也沒有加油站與維修站。沿途的食衣住行,全部都要預先準備,於是,電影一開始,村人齊心宰牛砍柴縫皮製衣。
牛皮穿在身上,不怕跪拜擦傷,預先準備的牛肉乾,則是路途上的三餐,還有帳篷、被枕,數十雙布鞋等等,因為,在浩大山河的途中,不可能會有任何煞風景的商店。
.
#接受意外活在當下
一年的時間,十一人的旅途,意外碰撞許多因緣,除了生與死,還有一場車禍、盤纏用盡、半路打工、以及輕燃即止的愛的火花。
這場車禍,撞壞拖拉機,使得貨車失去動力,而必須以人力拖拉。面對這一個意外,或許我們會當場咒罵,哭天搶地。但是眾人理解撞壞他們拖拉機的對方,是趕著要去醫院急救,於是沒有怨言與爭吵。
.
#生命智慧的見證
沒多久,眾人明白拖拉機不可能修理,於是決定以人力拖拉。在接下來的路途中,幾個人拉,幾個人跪拜,再輪流拉車跪拜,週而復始。累了就一起歌唱相互鼓舞。信念,讓他們堅持,虔誠,也讓他們毫無怨言。
天氣晴朗,他們一起歌唱舞蹈,運氣不佳,他們一起吆喝鼓勵。他們的旅程,是生命智慧的見證,讓我們懂得接受意外與活在當下。
.
#虔誠的毅力與紀律
因為信念與虔誠,讓不可能的任務都成為可能。
倘若能將這股《靈魂的路徑》的精神放在我們的生活,任何時候,只要是面對到達成不了的事情,也都有機會達成。
不過,藏人能夠完成聖山的千里跪拜,並非起於強迫自我,而是在於虔誠與信念。
.
#熱愛與紀律
因為虔誠信神,他們熱愛這趟旅程;因為熱愛旅程,他們一路帶著信念克服難關,於是,最終他們很有紀律地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於是,倘若我們想要產生紀律之心,或許,我們必須先建立起對於這份工作的熱誠、虔誠、與信念,如此,應該會比起製作一堆表單與強迫自己,還更有效率。
當任務與內心產生信念的連結,無須強迫,紀律自然生成。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74
#第46部電影
#2021年7月27日
#靈魂的路徑
#PathsoftheSoul2016
#張揚
#岡仁波齊峰
#冷門好電影
#西藏朝聖
#紀律的生成之道
偉大的渺小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那天早上,我媽傳了訊息來:山料,最近常常過去看你,但都沒見到你,怎麼都躲在房間?我說新書要出版了,最近比較忙。
媽媽已讀了很久,訊息正在輸入。
待在對話視窗裡等媽媽回訊息的我,隨口嫌了一句「妳打字好慢!」再補充一句「還一堆錯字哈哈」,順便笑笑她。
而媽媽總說手機太小了,很難打字。
媽媽先是小小抱怨了幾句,內容大概是這兩週內來探望我 5 次,5 次都撲空,每次我都窩在房間,而她不好意思敲房門。
於是媽媽帶了一些水果放冰箱
:「兒子很忙,不要打擾他」
後來,訊息裡是看似例行性的關心:「兒子,照顧好身體」,而我回答都有去游泳,很健康!但接下來的消息,卻是我從未料想到的......
:「你們要保重身體喔⋯,媽媽眼睛快看不到了,下禮拜要去台大醫院治療。你們如果有一點點不舒服,要儘快看醫生」
眼睛怎麼了?
你一個人去嗎?
你住哪裡?
我陪你去吧?
四條問句接連傳送出去,握著手機的雙手開始發抖,才發現眼淚已經著急的掉了下來。驚覺媽媽在我拼命追求自我實踐的日子裡,一天一天老去。
她回覆的訊息與我之間,隔著一層眼淚:
「視網膜萎縮。」
「我自己搭飛機去。」
「也自己訂了飯店。」
「你又不在台北,那麼忙,別特地跑一趟」
媽媽面對恐懼時總是格外堅強
她不願麻煩她人,她儘量靠自己
她的勇敢,卻令人心疼。
我知道媽媽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所以我說沒關係,我正好要去找出版社開會,我可以陪你去。而媽媽的訊息瞬間雀躍起來,她說:「好!好棒!開心!」
她給我一個剛剛不曾出現的笑臉符號:「☺️」
這個符號,代表媽媽幸福。
我卻因為這個幸福笑臉,瞬間萬分慚愧。
媽媽期望的幸福非常單純,不過是見孩子一面,和孩子聊聊天,陪孩子生活而已。而我卻在看見媽媽幸福時,驚覺自己過往對愛的吝嗇
——— 我從來都只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
她要的幸福非常簡單,卻從未好好被實現。
而我心裡迴轉著懊悔,早在多年前聽見媽媽說過自己視力不好,卻從未拖著媽媽去及早治療。細數自己的慚愧,此刻我才明白,媽媽那些錯字,那些回覆很慢的訊息,除了手機銀幕太小之外,是媽媽的眼睛已經不好了。
而即使打字很吃力,她也從不希望打電話,
就怕叨擾了已經長大的孩子。
媽媽,不要再打字了。你按視窗右邊,有一個麥克風,可以傳語音訊息,你用說的,才不會傷眼睛。
她模糊的視力,敲下的每一條訊息,
都為了與孩子有更多的相處機會。
而媽媽接著傳來許多零碎的短秒數語音訊息,像是在練習。語氣中沒有恐懼,只有與兒子說話的幸福與雀躍。
此刻我看著靜置在冰箱的水果,已切塊削皮,擺放得很安靜,我知道,那不只是水果,而是一份不打擾的溫柔。
我的媽媽就是這樣
不喜歡給人添麻煩
她原本想一個人搭上飛機,一個人找間旅館,一個人找間醫院。她就是這麼溫暖的媽媽,她只願自己足夠堅強,不帶給孩子負擔。
後來的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媽媽也會害怕,害怕自己失明,害怕看不見兒子,而即使她害怕,她也從未將自己的恐懼鬧成脾氣,從未讓他人承擔她的眼淚。只是留下水果,無聲的告訴兒子: 工作加油,媽媽愛你。
謝謝媽媽
妳的堅強,是孩子們最幸福的事。我們的日子之所以歲月靜好,都歸功於妳的負重前行。
媽媽,妳非常渺小而偉大,妳將一份工作做了將近30年,將生活自己打理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妳總是擔心孩子太累,於是妳不曾把自己的人生加諸在孩子身上。
妳只會不斷默默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
不打擾,靜靜待著
只願能多看我們一眼,在再也看不見以前...
我想起媽媽年輕時愛聽劉若英的歌,其中一首「成全」,成全丈夫的瀟灑與冒險,成全女兒追求自我人生實踐,成全兒子嚮往自由的碧海藍天。
而無人為她成全。
我再傳訊息過去:「媽媽,今天身體有不舒服嗎?眼睛還好嗎? 如果看不清楚,就別去上班了。過來一起住,一起聊天吧!」
但媽媽說,她想和爸爸一起待著。
爸爸最近都會做菜給她吃,她很幸福。
她真的洋溢幸福。
在媽媽的幸福裡
我才知道,陪伴,便是最珍貴的禮物了。
我們無法預料此生將遇見什麼風雨
只願你不必再獨自經歷。
愛一個人很簡單
只要能做到不再讓他孤單。
.
.
.
.
.
.
.
最近大概是這樣
任何快樂或難過
都蓋不過這份沈重的煩惱。
讀完的人 不要幫我加油,要幫 #山料媽媽加油
偉大的渺小意思 在 小小鳥的尋翼之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暌違兩個月再獨自外出,身體需要重新適應步行時心跳急促的節奏。時間彷彿倒流回我剛開始不舒服的那會兒:氣喘、頭暈、眼花,唯有不斷走走停停。早兩天我在地鐵站坐了半個小時待胸口的壓迫感稍微緩和,走進樓下商場的升降機時一波嘔吐感卻忽爾襲來。幸好當時裏面沒人,我也吐不出甚麽,就隨便挨着牆壁乾嘔。步出升降機後我不敢再貿然走動,看着離我僅有幾步之遙的大廈門口,強烈的無力感剎那將我籠罩,無奈中摻雜着些許憂愁。我不認為自己會死,要是這麽容易就能喪命,今日我也不用拖着病懨懨的軀殼在世間苟延殘喘。可是我不知道未來還要面對多少遍相同的狀況,一想到或許要和莫名的不適共存一生,我便不由得感到失落。
從前我以為走路的最大障礙是疼痛、是膝不能屈,好像只要雙腳無礙我就能暢行一輩子。在更換人工關節手術愈趨普及的年代,關節退化最終也未必會如醫生所言,成為三十歲後奪去我行動能力的理由。下肢以外接踵而來的生理問題,反而才是狠心划破我平靜生活的真正兇手。遺憾的是這次不同於以往,我對這些症狀的起因茫無頭緒,也無法再像舊時那樣親自踏上機械腳奪回行走的主權。雖說經過一年無間斷的磨練,最初的不知所措已所剩無幾,但所謂應付自如,其實也不過是被動地任由身體擺佈,再卑微地順應當刻所需:頭痛便吃止痛藥、胸悶便停下腳步休息。時光往前飛逝,不會因為我患了病就憐憫地定格在某年某月,容我康復後急起直追。只是我的頭腦必須長期聽從生理狀態指揮,而我愈來愈不情願將二十來歲的青春都枉費在乞求不適暫時退場的空白之上。
久病未癒的確會磨蝕人的心力和意志。我第一次對明顯下滑的學業成績感到這般無能為力,無力的意思不只是無力回天,而是連扭轉局面的欲望都在不知不覺間燃燒殆盡,粉碎得無影無蹤。如此淡然看待分數的自己讓我異常陌生,畢竟先天殘疾的我,可以和身邊同學相提並論甚至引以為傲的,就只有由功課考試互相交織砌成的GPA,我卻居然無動於衷,任由珍視的驕傲點滴從指尖溜走。我一直無法準確用文字形容這一年的心理狀態,模糊點講是少了些棱角、多了份服貼,整個人像忽然被梳順了的纏亂髮絲,對很多曾經竭盡全力去追求的物質虛榮都不在乎了,大概是終於醒悟在疾病面前,人生許多時候也是徒勞無功的吧——所以我比誰都清楚自己有病:這樣有違本性的泰然自若,絕對是健康的我怎也達不到的超然境界。
我仍然不明白上天為何要在這個時候給我這麽巨大的考驗,或者是為了嘲諷我的自大狂妄,也可能是要讓貪婪的我學會知足感恩。疫情之下,我對家人健康的擔心遠超於自己,再加上媽媽失業所造成的經濟壓力,艱難的日子似乎就更百上加斤。在二十二歲結束之前,我本打算留下三兩句正面的感言,例如是大學畢業後的展望,又或是廿三歲該有的天馬行空、偉大宏願,最後卻還是改不掉用文字呻吟的老毛病。不過這樣也挺不錯的,我的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模樣,明天不見得會更好,正如在困境中不一定能時刻找到歡笑與堅強。
成長往往象徵苦澀,即使自己的世界天崩地裂,外面的太陽卻風雨不改地照常升起。而我可以做的,是在瓦礫堆裏、從裂縫之間,抬頭看那一絲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