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值得省思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值得省思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值得省思意思產品中有10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島嶼紀行」介紹 訪問作者: 邱銘源 內容簡介: 一個放棄17年公職資歷、陪著母親圓夢的孝順兒子,一個推動台灣環境復興運動 的傻瓜,金鐘獎紀錄片:「小白鶴的報恩」最重要的推手邱大俠,這本書不但是 他第三部紀錄片「島嶼紀行」的同名專書,也記錄了他一路走來的...
值得省思意思 在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9 08:33:58
不管,還沒睡就都還算今天~ #誰怕誰三級警戒結束前我每天發文 這次跟我大學吉他社的朋友們約好,字面上意思就是不管有事沒事發文就對了!當作是一種感恩練習、每日的小回顧或省思❤️所以想發什麼照片(儘管圖文不符),都以自己開心為主🤪 有感於近年社群媒體越來越精緻化,好像現代人發文就是要嘗試得到更多人的...
值得省思意思 在 白瑜 心星占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36:08
#疫情是健康的敵人卻是靈魂的朋友 千萬不要罵我,說我是非不分。給我一篇文的時間,帶你找到心底的聲音。 經過這兩次疫情,病毒把我們井然有序的生活變得混亂。經濟、企業、衛生、政治、民生、藝術⋯⋯都受到不可承受的衝擊。 如果在2019年就可以預知2020、2021的這兩次疫情大衝擊,我們絕對不會任由意...
值得省思意思 在 OL. 倆職女子 | 上班族的假日時間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9:11:23
📖 20多歲尾聲的省思 #文末抽書 🔹把職場當作最好的學習管道 有些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也包含之前的我,發覺自己有很多能力不足之處,會很急著往外尋求管道精進自己,但其實自己身處的職場環境,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尤其是『職場哲學』,確實只有在職場中遇到才會成長的,例如:應對進退的倫理...
-
值得省思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20 16:00:14本集主題:「島嶼紀行」介紹
訪問作者: 邱銘源
內容簡介:
一個放棄17年公職資歷、陪著母親圓夢的孝順兒子,一個推動台灣環境復興運動
的傻瓜,金鐘獎紀錄片:「小白鶴的報恩」最重要的推手邱大俠,這本書不但是
他第三部紀錄片「島嶼紀行」的同名專書,也記錄了他一路走來的精采人生。
一個五十歲男孩的佛系斜槓人生之旅。
這本書,是大俠人生理想的實踐與反思,
這個海闊天空,自由斜槓人生的精采故事,絕對值得一讀
看完肯定讓你熱血沸騰,
也開始省思你這一路走來的人生。
作者介紹:邱銘源
人稱大俠,1966年生,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與農學院碩士班畢業,人生信仰「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學過建築、景觀與生態,出版許多專業與文學作品,在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當了15年的道路工程司,一手推動第三代高速公路,期待道路與環境共生。40歲那年跟隨素蘭媽媽的腳步,毅然離開公職擔任生態工法基金會的創會執行長,推動八煙聚落的復興,在高速公路幫蝴蝶過馬路,保護西伯利亞白鶴,提出金山倡議的願景,因推動台日梯田交流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夫人接見,2018年一手主導的紀錄片「小白鶴的報恩」得到兩座金鐘獎的肯定,喜歡歷史、思考、旅行與文學,更熱愛攝影與紀錄片創作,離開公職之後,人生海闊天空,享受自由的斜槓人生。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值得省思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值得省思意思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開口, 全世界都想聽你說》
一直以來, 從我開始做培訓工作開始, 我都將我的教課方式視為理所當然的, 也很少思考是否應該要去做一些改變或是調整. 但是最近幾年, 慢慢的接觸了一些書籍, 以及一些TED演講之後, 開始受到演講者這些在台上辯才無礙, 落落大方的氣質所折服, 再反觀我自己不過就是一個每天躲在教室裡不斷重複同樣教材內容的機器罷了..
雖然過去參加過不少講師訓, 但就是懊惱那些時候並沒有很真切地意識到課程內所提供的所有訊息是多麼重要… 出來混就是要還的, 現在我才開始積極的思考這一方面
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總結了一些他過去準備演講的方式, 技巧, 以及心得. 我覺得這些都是走過實際戰場上, 經歷過槍林彈雨所帶回來的寶貴經驗, 而且馬上可以實際的利用, 可以說對我們而言非常的有價值, 他把演講分成了四個部分:
一. 上台準備篇:
要在台上顯得落落大方而不慌亂, 就必須要有自信. 而自信的第一要訣, 就是必須要相信自己, 自我效能可以無限的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而要做到這一點, 說的不是盲目的自滿, 而是要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 如何把它放大?
在"自信”這一章節裡面, 作者強調了”自欺”的重要性: 讓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人, 讓自己表現的就是一位眾人矚目的巨星, 當你投入在其中時, 就真的可以更加的有活力. 這直接呼應了在TED演講點閱率第一名的”姿勢決定你是誰?” , Amy Cuddy博士所說的”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而之後我也會在寫這一本書的讀書心得 (老高上身) .演講連結: https://youtu.be/3E8L2sDZtOY
而作者提到的四大準備講課的技巧, 我也覺得非常實用:
1. 每天找一段文字, 大聲朗讀出來, 練習咬字, 口齒, 與抑揚頓挫
2. 試著用自己的意思, 將前面那一段文章敘述出來, 看看是否已經消化吸收了
3. 找機會與人分享, 看看實際上說出來的效果如何?
4. 自我檢視: 把自己的演講錄下來檢討 (作者是建議可以對著鏡子練習, 但我認為會受限於鏡子的面積, 有一些走位或是肢體語言沒辦法很到位)
再來, 每一次講課, 會有全神貫注的學生, 也一定會有猛滑手機的同學… 心態就要調整好. 即便所有人都在睡覺, 只要有一個人在專心聽課, 你的授課內容就不能夠打折扣,你就是為了這一個人而講! 這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心理調適, 有時候, 同樣的課程內容, 同樣的笑話, 在一個城市同學反應熱烈, 互動踴躍, 但是到另一個城市卻是冷淡如冰, 甚至會有學生給負評… 當然地域不同, 一些文化會有所差異, 這是講師必須要意識到的一點, 可是就算這一堂課參加者極度不捧場, 我們還是需要全力以赴地完成使命, 不能受到絲毫的影響… 甚至有時候現場會遭遇到一些挑戰.. 因此這也算是一位講師的修行, 我目前也在努力當中
同時, 要先預想到所有最壞的打算.. 設備故障怎麼辦? 有人衝上台怎麼辦? 自己狀況不佳怎麼辦? 事情永遠不可能100%照我們預期的發展, 特別是假如我們有可能到一個完全沒去過的地方講課, 可以預測得到的意外最好都要先做好對應方案, 畢竟台下的同學是期望著我們最完美的演出
再來, “說故事”: 在”誰會說故事, 誰就是贏家” 這一本書內, 作者強調了說故事的重要性, 會說故事, 可以在溝通交流時無往不利. 而故事要打動人心, 首先要可以感動自己. 也就是說出來的每一個故事要真誠, 必須出自內心. 情感是有渲染力的, 你的故事有足夠真實的情感, 才可以牢牢地抓住聽眾的心. 因此故事的選擇, 敘述的方法非常重要, 而且, 絕不能加油添醋, 反而會使人感到過度的矯情
二. 台上功夫篇
當你站在台上時, 除了說故事以外, 另一項要訣就是要說笑話. 而笑話要真的能夠引爆笑點, 就必須要出乎意料, 或是有兩面的意涵, 甚至要提前埋梗. 因此演講者的日常笑話儲備就非常重要, 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選取不同的笑話, 同時可以適度地做更改. 過多的笑話會讓人覺得演講缺乏深度, 但是適度的笑話則可以引發專注, 甚至是使人省思
在台上的肢體語言, 眼神接觸, 走位, 以及道具利用等等, 都是可以吸引觀眾焦點的關鍵技巧. 文中提到了一點, 我很同意. 我們常常會習慣使用ppt, 因為可以利用文字或是圖片來強化演講的一先內容, 但是, ppt也會成為講師的鎖鏈… 整場的教課有可能都圍繞的ppt走, 甚至單純的就成為了講師的提詞機. 因此, ppt在一次演講時的出現比例, 製作的技巧, 也會對於聽眾的感受有著直接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 身為演講者, 需要對這一點有明確的感知
接下來, 雖然作者把這點放在上台篇, 但是我認為應該可以放在準備篇, 就是減少自己不自覺的”嗯…. 這個… 然後…. 對… 那個啥…” 的贅詞. 我自己都有這一個毛病. 絕大多數當我們使用這些贅詞時就代表我們在想下一句要說什麼… 偶一出現還好, 但是過度頻繁就會使人不悅. 所以這一點應該再檢視自己演講技巧時就要改進, 畢竟到了台上, 根本沒時間提醒自己不要不斷地重複無意義的這些語助詞
三. 走下舞台篇:
也就是互動. 我們是否可以與聽講者製造最大的連結, 就是靠互動. 而互動有現場的提問, 課後的答疑, 甚至是一些遊戲環節的安排, 都能有效地把台上與台下連結起來. 作者提到了一點我認為是一個極好的想法: 他會在每一次的演講觀眾當中安排一兩個暗樁, 事先給了他們問題. 假如這一次反應很冷淡, 就由這幾位暗樁負責提問, 也可以讓場面不會太尷尬; 另外一個用處是假如這一次的演講時間太短, 沒辦法把想說的都說完, 那麼暗樁的問題就等於是幫助你延長了點演說時間, 可以更加完整的把你想要表達的說完
另外一點, 就是承認自己的不懂. 有的時候, 某個主題, 台下可能有人比你更了解; 也許有的時候同學提出的問題超出了本身的專業, 這個時候回應”不知道” 並不是一種示弱, 而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而且, 不要盲目的追求100分的表現, 每一次演講, 會有人喜歡, 也一定會有人討厭. 至少我們要知道他們不滿意的點在哪裡? 而且不會因為少數人的反應就否定自己的表現. 也就是說, 講師的心理素質要夠強韌, 不會自我感覺良好, 也不會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四. 成為專業講者篇:
一個演講者, 需要有舞台, 與其一直苦等賞識你的伯樂, 不如主動出擊去製造機會. 我覺得作者積極的態度與不屈不能的精神非常值得敬佩! 為了自身的理想, 他不像一般人只會抱怨懷才不遇, 反而不斷向人毛遂自薦, 並且把握每一次的上台機會. 就算賺不到金錢, 但也要賺到曝光率與知名度, 特別是對一位新手而言
而且我完全同意他說的”寫作可以提升演講技巧, 演講可以提升寫作能力”!
文字跟語言一項是一體的兩面. 有的時候由於說話速度快, 我們常常會忽略了一些遣詞用句, 或是演說內容過度跳躍; 而寫作可以反覆思量與修改, 一再的將詞句美化與潤飾. 反過來說, 假如我們有機會先將想要表達的內容寫下來, 日後當我們講到這個主題的事後會更加的流暢! 這一點我本人有非常大的共鳴. 至於要不要寫書還在計劃之中, 但我已經有明確的感受到這兩者相互協助所帶來的好處!
這是一個人人的有機會當講師的年代, 但是可以講課, 不代表會講課. 我真的認為除了專業知識之外, 身為講師, 必須要不斷的持續精進自己的教學與演講技巧. 多去觀摩, 練習, 與檢討. 這才是成長的不二法門
最後, 我要趁這個機會跟以前所有曾經我課程的同學說: 如果你們喜歡我的課程, 我由衷表示感激, 這是我的榮幸. 如果你們不喜歡我的課程, 非常抱歉, 我會盡力的修正我的缺點, 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讓我彌補曾經犯過的錯誤!
謝謝大家~
值得省思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年九月,業配捐款被檢舉,新校長一到學校就面臨要處理一連串的問題,我以為自己會像以前一樣,只要一點風吹草動,就被叫去罵,沒想到新校長打給我,他說:「你不要擔心,我趕回去跟你談談,我們跟你一起處理和面對,你放心,謝謝妳對孩子們和教育的付出。」
接到那通電話,我久久不能自已,淚流滿面。網路的力量大,傷害也大,一直以來都要自己面對,腹背受敵,沒想到才剛認識幾天,惹了那麼大的麻煩,新校長卻說要跟我一起面對。
校長不斷的幫我查詢法規、詢問專業人士,想盡辦法在幫忙我解決問題,看到他為了我的業配捐款必須承受這麼多的壓力,我答應他把當時已經安排好的全部做完,不再業配捐款。
從那時候開始,只要收到物資或是有網友願意捐款,我常常拜託校長幫我問問各校有沒有物資和捐款的需要,我們把自己學校裡的孩子照顧好,我也希望讓其他需要協助的孩子能夠得到資源。
校長常常幫我詢問各校的需求,給我各校的匯款名單、寄件資料和物資的數量,在我與學校之間幫忙聯繫,事後還要給各校收據寄送的資料,有時各校的收據沒有及時寄出,校長又幫我去提醒,這些捐款捐物的事情很繁雜,給他增加了很多的工作,校長卻從來沒有拒絕,從來沒有抱怨過。
有一次在討論時,校長說:「你辛苦了!!」我問校長:「我有時候實在很錯亂,之前做這些都被認為在作亂,您竟然會跟我說辛苦了,我之前都放棄人性了,現在要把我的信任撿回來嗎?」校長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我也按照本心在做事而已。」
做這些工作外被爭議的事,我真的沒有想要得到什麼,只是一句「辛苦了!」就足夠了。
每一屆的五年級要接受學力檢測,只要成績不好,五年級老師就會被叫去檢討,考1~5年級的內容,五年級老師要承擔所有責任。但是新校長把我們請到校長室,告訴我們可以透過哪些方式幫孩子們複習,做模擬考讓孩子們熟悉考試的方式,他說:「盡力就好。」
上禮拜我發現隔壁教室可能需要幫忙,一個訊息,校長立刻到教室去關心,想辦法解決老師面臨的問題,他跟我說:「謝謝妳告訴我,才能及時幫助孩子和老師。」
擔心自己去演講請公假會讓校長難做人,我從來沒有問過他我能不能請公假,就算他願意給我公假,他是不是又得承受更多的壓力?所以我請校長一切公事公辦,到這個年紀年資,其實把考績看得很淡,去年業配捐款時我就說過,如果考績乙等可以換來這麼多的資源給特教、給學生,一切都是值得的。
昨天傳訊息跟校長道歉:「真抱歉,一篇抒發文又給您找麻煩。我完全沒有怪罪學校的想法,學校依照規定處理,我非常支持,可能文字被誤解,我沒有那樣的意思,真是抱歉。」校長回應我:「沒事,只是一直接到記者的電話有點嚇到。」
我相信一定給校長造成很大的困擾,但是一如往常,校長高EQ的回應所有問題,替我擋掉很多的壓力,所有重點放在解決問題,讓我心裡愧疚不已。
新校長來的這一年,我的脾氣和想法改變很多,或許是不再需要武裝對立,很多事情我就能緩和下來想清楚,但是我想需要改的地方還很多。
我一直把FB當作日記寫,跟工程師的笑鬧、帶妹妹的甘苦、教學上的省思,就連小貓到樓頂去放風都寫,就是生活和心情的點點滴滴...但是隨著粉絲頁的曝光率,每個人看文章的觀點和角度不一樣,一個心情抒發惹來這麼大的風波,透過媒體的選擇和帶領,過多的揣測和評論,讓很多事情變了樣,我不再能隨心所欲。
我的文章讓校長和學校被誤會,我在此誠心的道歉,深刻反省,希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Photo by 電競說書人Vo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