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倫理道德觀答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倫理道德觀答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倫理道德觀答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倫理道德觀答案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鬼才阿水Awa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會用權勢欺壓女性的男人,沒有護航的必要。 正如過去我對於每件感情糾紛都是一樣的原則,感情是兩人的事情,外人無從介入討論,但丁允恭利用職權在公務時間辦公室性愛,甚至去欺壓女性,這是完全沒有護航的空間的,我不懂一群高潮的4%仔,腦子到底在想甚麼? 你期盼我的說法是甚麼?還是你期盼我會護航說幹的好?對...

倫理道德觀答案 在 日劇之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12:13:52

「何為家族?何為絆? 人棄我取,又何罪之有?」 《小偷家族》好看,好看得無話可說。 是枝裕和憑《小偷家族》奪得康城金棕櫚獎,他在該電影崗位上包辦編劇、導演,在作品的拍攝、劇本平衡度之高令人讚嘆,大城市下的小故事有著扣人心弦之效。 當中借低收入的5人犯罪家庭成員,「拐帶」受虐兒童的故事,以人情味的調...

  • 倫理道德觀答案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0 10:31:23
    有 4,843 人按讚

    會用權勢欺壓女性的男人,沒有護航的必要。

    正如過去我對於每件感情糾紛都是一樣的原則,感情是兩人的事情,外人無從介入討論,但丁允恭利用職權在公務時間辦公室性愛,甚至去欺壓女性,這是完全沒有護航的空間的,我不懂一群高潮的4%仔,腦子到底在想甚麼?

    你期盼我的說法是甚麼?還是你期盼我會護航說幹的好?對於這種人我根本懶得評論,不想花時間在這種無意義的議題上,結果卻在你們眼中跟口中變成我護航,忽略這件事情,我想你們真的沒有搞清楚,會無腦護航的才會是蠢蛋。

    當柯文哲的支持滿意度掉到最後一名,你們指稱評比不公,當民眾黨在高雄市長補選只拿4%,你們檢討高雄人的素質,當民眾黨張益贍傳出桃色糾紛時,你們人人喊打,更不斷內鬥蔡宜芳,反而還是我站出來告訴大家不要檢討受害者。

    你們是不是完全沒有基本道德觀?

    我不對別人的宗教選擇、感情選擇、私領域的地方做評論,但不代表我對這件事情會認為這是對的事情,這件事情爆發後一群人還自以為撿到槍,一貫的要蔡英文出來負責,反正民進黨出事的SOP永遠是大小是蔡英文下台負責,然後民眾黨出事就是柯文哲不知道不明瞭不想要我的心。

    用用你的小腦袋好嗎?你們會從全台最多人支持的政治人物,現在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就是黨內支持者都是這種德行,看一個人從來不是看他意氣風發的時候,而是當他看到敵人氣氛低迷的時候,即使我再討厭中國,我也一再呼籲大家,不可以在它們天災人禍時幸災樂禍,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義。

    我最近有種很奇妙的感覺,看到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這些當權的人的發言,很像回到小學作答「生活與倫理」考卷時的荒謬,覺得這種這麼基本的問題怎麼可能有人答錯。

    結果答案一公布,挖靠這些人還真不少啊。

    至於名字叫護家盟,異性戀出事就通通閉嘴不當一回事,一本「國王與國王」就能讓它們崩潰的團體,你們的宗教信仰那是你們的事情,你們支持者自己要遵守我沒意見,但不要撈過界啊,別人的事情到底關你屁事?

    還有自以為撿到槍的國民黨,是不是舔共舔到腦子壞了?教育部刪除三國講的一副如喪考妣,還在媒體說將來小朋友玩手遊會搞不清楚歷史,先不說我國中高中從來沒有學過三國時代的歷史,那段時間在歷史課上叫做「魏晉南北朝」,我唯一記得的就叫九品官人法 (還是因為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才記得的),我對三國時期的興趣,根本都來自於動漫、電影、戲劇、遊戲等,到底關歷史課本屁事。

    至於玩手遊要懂歷史,你跟我說現在廣告成天打很大的開局就送十連抽,沒抽到魔關羽就是假三國,這他媽是哪裡的歷史,我要知道個屁啊!

    不然以後歷史課本就開放全部學生玩世紀帝國,就可以把全世界歷史通通學會了。

    真的不要惹我生氣啊,明天都要生日了,我片都還剪不完,還要直播跟做一堆工作,結果成天遇到4%智障跑來亂,真的超不爽的。

    明天我開播的時間會很長,唯一一天開放大家大量斗內的就是明天了,一年僅此一次,請大家自己把握。

    想優先知道一些資訊的就加入社團,不要錯過更細部資訊的就粉專按讚勾選搶先看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NRWL5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 倫理道德觀答案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26 11:54:14
    有 119 人按讚


    近來做過不少海外傳媒訪問,也跟各國議員偶有交流機會,其中一個必被問及的話題,就是到底現在香港的青年是否仍然熱衷於政治,在政治打壓的趨勢之下,大家實在難以稱得上為「熱衷於政治」,但情況也是那麼壞,如周保松分享所論及,活於香港環境最壞的時刻,其實仍然有不少同輩,嘗試思考自已可以做甚麼,那怕談不上改變社會與改變世界,但也求改變自已與身旁的伙伴。

    ****這個學期我教的一門政治哲學課,學生坐滿兩百人的課室,熱鬧得很。政治哲學作為規範性的理論學科,既不易讀也談不上有什麼即時可見的實用價值,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同學選擇來讀?不少同學告訴我,因為他們覺得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不公,但卻不知如何去改變,希望通過這門課找到一些答案****

    // 這樣的想法,很流行。於是,我們又回到最初的結論:自私自利才是人的本性。當人們如此聲稱時,好像在描述一個自然事實,這個事實意味著,不道德才是人的正常狀態,因為道德總會在某些時候要求我們犧牲自己的利益。既然如此,對個體來說,追求較真的政治,不僅徒然且不理性。

    我們每天都在做道德判斷,例如我們反對強拆、追求自由、珍惜人權、嚮往民主、抗議暴力、痛恨貪腐、譴責歧視和重視公義。我們也尊敬師長愛護家人,對朋友守諾重義,對弱者同情憐憫,甚至關心動物權益和自然生態。當我們受到不公對待時,我們會感到憤怒;受到歧視時,會感到屈辱;做了錯事時,會感到歉疚。

    在我們追求一己人生理想時,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期許自己成為正直的人,希望自己從事的工作有價值有意義有道德重要性。即使在最平常的生活細節,我們也離不開道德。例如在面書和微博上和不相識的人討論時,儘管彼此意見分歧,我們也在努力學習平等待人,用心聆聽,善意溝通,用理由而不是用語言暴力令對方屈服。即使有時我們做不到這樣,我們大抵也會同意,這樣的境界值得嚮往,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許多人一談起道德,就會想起道德說教或政治思想教育,因此心生抗拒。但我們要知道,反對某種道德教育的方式或某種道德教條,和反對道德本身,是兩回事。當我們批判某種道德立場時,我們其實是基於另一種我們認為更合理的道德觀點,而不是站在道德之外的虛無之境。而這種批判性,正正彰顯了人是具有反思能力和自主判斷的道德主體。

    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在公共領域中,發展和累積我們的道德資源。這些資源愈豐厚,愈能拓闊我們的道德想像力,愈能對政治現狀作出有力批判,也才愈能令社會有道德進步的可能。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在道德上較真。 //

    較真的政治
    周保松

    這個學期我教的一門政治哲學課,學生坐滿兩百人的課室,熱鬧得很。

    我在第一課上說,政治離不開道德。政治的終極關懷,是建立合理的制度,藉此界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分配社會有限資源,妥善解決各種可能出現的紛爭,從而確保所有人能公正地活在一起。沒有道德的政治,政府將難言有正當性,社會難言有真正穩定,人與人之間難言建立休戚與共和互相信任的合作關係。

    有些同學聽完,眼中充滿困惑:政治世界,真的有道德可言嗎?政治的世界,難道不就只是赤裸裸的權力爭奪和利益算計?

    說道德,要麼是偽善,要麼是傻瓜,要麼是徒勞。偽善也者,是認為道德只是權力的包裝,又或虛假的意識形態,專門用來欺騙無知大眾。傻瓜也者,是因為人性自利,所有人的行事動機都是為了一己利益。與自利者談道德,好聽是過於理想,不好聽是天真無知。

    徒勞也者,是即使我們想談道德,也將無從談起,因為道德一如人的口味,主觀相對,沒客觀理由可言,注定流於自說自話。這三種態度,問題性質並不一樣,但往往混雜在一起,並導致對政治道德整體的不信任,即認為在關乎所有人根本福祉的公共議題上,道德不可能在場。

    我認為這些觀點並不成立,因為它們並不能很好地解釋我們的道德經驗以及支持我們深思熟慮後的道德判斷。

    1

    讓我從我教的這門課談起。

    政治哲學作為規範性的理論學科,既不易讀也談不上有什麼即時可見的實用價值,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同學選擇來讀?不少同學告訴我,因為他們覺得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不公,但卻不知如何去改變,希望通過這門課找到一些答案。

    於是我問,所謂的社會不公是指什麼?同學會說,例如貧富懸殊,例如政治上的不民主,例如新聞自由受到打壓等。我於是再問,這些判斷的基礎是什麼?同學們於是提出不同理由來為自己的立場辯護,例如貧富懸殊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不民主制度剝奪了人的選擇權利,新聞不自由會影響人的知情權等等。

    討論繼續,意見紛陳,同學開始意識到不是所有理由都同樣合理或彼此相容,於是他們要一方面修正和深化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要回應其他同學提出的質疑。

    討論到相當程度後,我往往請同學們停下來,並就剛才的討論本身做一點後設反思。例如我會問:為什麼你要如此在乎和堅持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當你和他人辯論時,你如何能夠相信你所提出的道德理由,是別人也可接受甚至應該接受的?

    同學們很快便發覺,一旦他們對於政治對於道德如此較真,他們就不可能說自己偽善,不會形容自己為傻瓜,更不會接受自己的論證注定徒勞,因為一旦這樣,他們將無法為自己的道德判斷作出合理辯護。

    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些判斷和相伴隨的道德情感,是他們自己的,而不是別人強加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判斷是他們經過反覆的反思和論辯後得出的,他們不會說這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意識形態,也不會說這只是沒有合理理由的主觀喜好,更不會說判斷的真正原因是對自己有好處。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在政治價值上有所堅持,同時相信所堅持的是有所據的,我們便已站在某個道德的觀點。這個觀點,使得我們成為道德的存有,並進入政治道德的世界。

    以上討論旨在指出,許多人很容易很輕率地認為政治道德是不可能的,並抱一種懷疑的嘲笑的甚至自以為看透世情的態度去看待道德在政治中的角色。但只要我們站在第一身的觀點對自己的政治信念和道德情感作出反思,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樣的態度難以成立,因為我們不是那樣的人。

    2

    有人或會馬上說,他們覺得政治道德不可能,指的不是自己的信念,而是真實世界的現實政治。現實政治充滿爭權奪利爾虞我詐腐敗暴力,那有什麼道德可言?這是許多人對政治的最直接感受。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感受?

    我認為,這種感受的表達,往往不是在否定政治道德,而恰恰是站在某種道德觀點對現實政治提出批評,因為我們不是抱著一種事不關己、無可無不可的中性態度去描述一個社會現實,而是在下一個道德判斷:這樣的政治是惡的政治,應該受到譴責。

    好的政治,政府理應廉潔公正,尊重公民權利和關心人民福祉,並使得每個人都能夠自由發展。所以,當我們對現實政治感到憤怒時,我們是在表達一種道德情感。情感的背後,往往預設了這樣的信念:這個政治社群是屬於我們的,我們不是這個社群的異鄉人;這樣的惡的政治,不是必然的,而是人為的,因此是可以改變的;我們作為公民,有能力去共同想像和實踐一種好的政治。也就是說,對現實政治的不滿和批判,其實是在肯定政治本身是有好壞對錯可言的。

    有人或會繼續說,你這樣太樂觀了。無論我們對現實政治有多強的道德要求,我們始終站在政治的外面,對政治世界沒有絲毫影響。我們可以圍觀調侃八卦,但卻不可以參與。而真正的局中人,是不會跟你談道德的。

    這種觀點非常流行,但卻並不合理。

    第一,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權力的正當性問題。用盧梭的話,統治者如果不能將權力轉變成權利,服從轉變成義務,無論他有多強大也總不能持久。而在現代開放社會,國家統治的正當性不可能長期建立在暴力恐懼和謊言之上,也不可能依賴神秘的宗教或古老的傳統,而必須訴諸道德理由來說服人民,它的制度、法律、政策及普遍公權力的行使,是值得我們支持的。否則,這個國家便會陷入正當性危機。

    因此,在一個正常的現代國家,道德規範必然是權力正當性的重要基礎。但這種規範的約束力從哪裡來?為何統治者有責任向被統治者證明自己具有統治的權利?那必然是因為人民有所要求,而這些要求對統治者構成了道德壓力。

    試想像,如果一國之民根本不關心政府的管治成效,對政府所做一切總是毫無異議或默默承受,那麼這個政府向人民問責的壓力自然很小,權力導致腐敗的機會自然很大。

    獨裁之惡,是它將政治從我們的生活中異化出去,成為支配我們卻又與我們無關的外物,並使得我們整個生命失去公共性的一面。我們在這個世界吃喝玩樂生老病死,但這個世界卻不屬於我們,並時時刻刻受到有形無形的權力宰制。

    久而久之,我們或會漸漸忘記,沒有公共生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們遂對權力漠然,對苦難漠然,對惡本身漠然。但這是制度帶來的惡果,而非人本來應該有的狀態。作為政治社群平等的一員,我們理應活在政治之中而非之外。而要打破這樣的困局,我們每個人必須在道德上較真,不犬儒不冷漠,相信公共議題皆有對錯好壞可言,並努力運用實踐理性去尋找答案。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需要一種較真的政治。愈較真,我們愈能看到道德在公共生活中的份量和力量,愈能恢復我們生命真實良善的一面。

    3

    談到這裡,有人或會提出一個更根本的質疑:你以上所說,都是基於一個前提,就是人真的是個道德存有,真的在乎道德。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我們見到別人貪腐而心生不滿,難道不僅僅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機會坐在那個位子?我們奉公守法循規蹈矩,難道不僅僅是因為外在的壓力而迫不得已?

    這樣的想法,很流行。於是,我們又回到最初的結論:自私自利才是人的本性。當人們如此聲稱時,好像在描述一個自然事實,這個事實意味著,不道德才是人的正常狀態,因為道德總會在某些時候要求我們犧牲自己的利益。既然如此,對個體來說,追求較真的政治,不僅徒然且不理性。

    問題是:我們真的是如此活著嗎?我們真的願意接受,我們應該如此活著嗎?我認為兩者都不是。

    人作為道德存有,有四個基本能力。
    一,會使用道德語言。
    二,會使用道德語言作道德判斷;
    三,會根據道德判斷作出道德行動;
    四,會因應道德判斷和行動而產生相應的道德情感。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我們自小就會培養出這些能力,並在日用而不知的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為道德人。

    試觀察一下我們自己。

    我們每天都在做道德判斷,例如我們反對強拆、追求自由、珍惜人權、嚮往民主、抗議暴力、痛恨貪腐、譴責歧視和重視公義。我們也尊敬師長愛護家人,對朋友守諾重義,對弱者同情憐憫,甚至關心動物權益和自然生態。當我們受到不公對待時,我們會感到憤怒;受到歧視時,會感到屈辱;做了錯事時,會感到歉疚。

    在我們追求一己人生理想時,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期許自己成為正直的人,希望自己從事的工作有價值有意義有道德重要性。即使在最平常的生活細節,我們也離不開道德。例如在面書和微博上和不相識的人討論時,儘管彼此意見分歧,我們也在努力學習平等待人,用心聆聽,善意溝通,用理由而不是用語言暴力令對方屈服。即使有時我們做不到這樣,我們大抵也會同意,這樣的境界值得嚮往,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也就是說,我們從出生起,就已活在各種各樣的道德關係當中,並在這些關係中建立和肯定自我,瞭解和承擔對他人的道德義務,並在不懈的道德探索中尋找生命的意義。道德不是外在之物,而是我們存在的基礎。試想像,如果有人將我們的道德語言、判斷,行動和情感通通拿走,我們將無從瞭解自己。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無可選擇地成為道德存有。

    許多人一談起道德,就會想起道德說教或政治思想教育,因此心生抗拒。但我們要知道,反對某種道德教育的方式或某種道德教條,和反對道德本身,是兩回事。當我們批判某種道德立場時,我們其實是基於另一種我們認為更合理的道德觀點,而不是站在道德之外的虛無之境。而這種批判性,正正彰顯了人是具有反思能力和自主判斷的道德主體。

    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在公共領域中,發展和累積我們的道德資源。這些資源愈豐厚,愈能拓闊我們的道德想像力,愈能對政治現狀作出有力批判,也才愈能令社會有道德進步的可能。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在道德上較真。

    4

    當然,即使以上所說為真,也不表示人沒有自利的一面,更不是說人不會因為自利而做出傷害他人的不道德行為。遠非如此。但人會不會道德,或在多大程度上道德,與我們活在怎樣的制度之下密切相關。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要做一個正直廉潔的人,是如此之難,但這絕非因為人性本惡,而是制度環境使得我們難以過上合理的倫理生活。在一個極度不公正的社會,選擇做個公正的人,極為不易,而這不能簡單歸咎於個人道德情操的高低。

    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是這樣的:它能讓我們自自然然做個道德的人,快快樂樂過上有德的生活。在這樣的世界,有尊重、關懷、忠誠、信任、公平、承擔、誠實、正直、惻隱、付出、自由和愛。這樣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有人或會說,你這樣將走進一個循環的道德困局:要過上有德的生活,需要公正的制度。但要建立這樣的制度,需要道德上較真的人。

    的確存在這樣的困局,但困局並非不可打破,因為我們不是活在一個無縫的封閉的世界,我們也非沒有反思能力和價值信念的人。我們每個人每天的道德努力,即使看來如此微不足道,其實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完善自己,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

    我們活在世界之中,我們改變,世界就跟著改變。

    我們非如此不可。

    收在《政治的道德:從自由主義的觀點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

  • 倫理道德觀答案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0-13 11:01:48
    有 489 人按讚

    這是渣誌的全新系列,是由來自醫界的高額訂戶贊助推出,旨在帶領讀者思考醫療倫理學的各種問題。

    對於倫理學,除了先前的〈所以說倫理學到底是什麼〉系列之外,坊間也有許多參考入門書籍;而醫療倫理學更因為醫界的資源充足與相對重視(涉及證照),可稱是台灣發展最完整的專業倫理或應用倫理領域,研究水準也高,有些醫學系(或醫學院)甚至有專任倫理教師或研究單位。

    所以本系列還能做些什麼?現有醫療倫理學課程架構成熟完整,但因為「太熟了」,也讓多數醫界人士出現「習俗論」的傾向,總是直覺接受現成判斷結論與道德原則,不太針對議題或個案進行批判思考,這當然就不算真正具有倫理學知識,只是「道德觀」而已。因此在本系列中,我將跳脫傳統醫療倫理的架構安排,探討激進議題或新聞事件中的醫療倫理概念與原則。

    就在與贊助者來回討論主題的同時,台灣也發生器捐相關的醫療倫理爭議。排除這事件的政治性,器捐也一直是個「過激」的醫療倫理議題,只要有任何相關科技演進,都可能大幅改變事件的道德判斷。本系列的第一篇,就決定從「器捐」談起,但不是你想像的「活摘」,而是「活捐」或「活享」。

    為了讓大家能夠快速「上車」,我要用一篇知名論文的思想實驗做為起手式。

    時間是2030年。有天早上你醒來,發自己居然被綁在病床上,身體接了一堆管線,這些管線連到一台巨大的機器,由機器再分出的管線,則是連往另一張病床上的病人。你認出來這病人是位電影巨星,而他現在失去意識,似乎病得很重。

    有護理人員發現你清醒了,於是過來對你說明整個狀況。因為複製人科技發展受到特定人士阻撓,無法複製人體器官來替換衰竭的臟器,因此醫界開發出一種替代方案,只要配對合適,健康者可透過專門的管線與機械「分享」部分身體機能,並維持受贈者的生命穩定。這個技術堪稱安全,但缺點是雙方基本上都要躺著,只能輕微移動,直到出現器官捐贈者為止。這通常需要等九個月。

    而這位電影巨星的病情嚴重到必須立刻換肝和腎,但因為遲遲等不到器官,所以他的粉絲們偷偷用醫療資料庫進行比對,最後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唯一適合的你,並且迷昏綁架你到這醫院來進行「器官分享」手術。現在手術已經完成,對方已和你連在一起,並分享你的肝腎功能。因為對方的器官已衰敗,且剛進行了重大手術,他會在中斷連結後馬上死亡。

    雖然你完全是被婊,但這些粉絲願意出錢請你躺著陪這巨星來等待可移植的器官。而你,願意收錢躺著嗎?要多少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