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倪读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倪读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倪读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倪读音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什麼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 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

倪读音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6:57:03

🔺什麼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 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

  • 倪读音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14:30:20
    有 60 人按讚

    🔺什麼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 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 “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

    🔺定律來源

    1949年,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對他的某位運氣不太好的同事隨口開了句玩笑: “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更壞。”

    一句本無惡意的玩笑話最初並沒有什麼太深的含義,只是說出了壞運氣帶給人的無奈。或許是這世界不走運的人太多,或許是人們總會犯這樣那樣錯誤的緣故,這句話被迅速擴散,最後竟然演繹成: 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

    🔺具體內容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內容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幾率會出錯”,指的是 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

    🔺為什麼會覺得墨菲定律准?

    👉概率原因

    初次看到墨菲定律會覺得真是神準的概括,但這應該和人的選擇性記憶有莫大關係,不順的事總是比順順利利的事給人最深的印象和記憶。

    而且分析下概率就知道,假如你在超市,排隊總會感覺自己排的隊常常會很慢。原因就在於,假設11條通道,你有1/11的機會排到最快的,但有10/11排到慢的。很多定律給大家的感覺總是那麼准,其實多半都是感覺上與實際情況所存在的偏差導致的。

    👉心理暗示

    這其實只是一種心理現象,其根本原因是個體潛意識在作怪。因為當你對某件事情過分關注,此時就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當這件事情真正發生的時候,其影響程度就會被放大,導致你此時的反應比平時更加激烈。

    👉客觀原因

    是人們本身的心理思想決定了有這麼條定律的出現。不是先有某條定律出現了然後才會有對應的事情發生,而能驗證它的”准“;而是正因為有某些現象本來就一直存在於世了,經過歸類分析後才總結得出了某條定律。

    .

    ⭕定律反映出一個人關心的事情就有預兆和端倪,這是人的 客觀感覺,不是主觀臆想。而且發生了才叫墨菲定律,沒發生不算,所以一直發生。

    ⭕所以不要擔心,如果覺得墨菲定律在自 己身上老是太准甚至影響了自己的想法時,要記住這只是個定律而已呀!

    .

    🔺下面給大家幾條小技巧來減輕墨菲定律的干擾。

    1.盡量避免感情用事。控制情緒,抵制煩惱。在處理煩惱問題時可以遵循以下四個要訣:

    (1)照著正確的解決方法去做;

    (2)盡量收集資料,找出讓你煩惱的原因;

    (3)衡量資料的重要性,並找出對付的方法;

    (4)觀察事情進行得是否順利。

    2.不要衝動地去做一件事,把問題和其他有關係的事情再慎重考慮一遍,如果沒有比立刻行動更重要的事,那就立刻去實行。

    3.壓力太大的時候,稍微休息一下。

    4.為了切合實際,不要嫌麻煩,再檢查一遍。

    5.按部就班地從事情發生的過程中找出解決辦法,不要妄下斷言。

    6.和自己的意願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否違背心意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 倪读音 在 In Design DI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04 15:32:56
    有 3 人按讚

    转载 很值得看!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特别推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位家长说: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听到这篇演讲!

    01 别让孩子跑错方向。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

    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很多人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

    “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

    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02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

    前几年,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

    学者杨佩昌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

    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

    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

    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

    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冯钢说,“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 时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倪明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太空人”。

    他说,这些“天之骄子”有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浙大城市学院甚至尝试用中学模式和军事化教育方式来管理新生,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在高中时代好比身上绑了10根绳子,不能一到了大学,就把这10根绳子一下全放了,这会让他们茫然无所适从,我们要尝试一根一根放。”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对记者说。

    03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案例简况: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问: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

    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 · 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枪杀5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我们省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的事情。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

    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 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 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 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

    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

    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

    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

    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 倪读音 在 小馬 倪子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9-06 13:29:04
    有 48 人按讚


    ㄧ位大陸粉絲,讀了我的書「因爲軟弱,所以勇敢」,寫了ㄧ篇讀後文章
    .............................................................

    电影图书广播小组
    因為軟弱,所以勇敢
    少年时代在商店偷窃被店员当场发现;
    校园暴力致陌生同学受重伤;
    做过外卖小哥,调酒师,染上毒瘾,涉足黑帮;
    阴差阳错进入演艺圈;
    出道后竟然摆摊卖稀饭;
    被朋友骗走全部家当;
    曾想放弃《世界第一等》;
    ……
    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小马。
    相信对大多数内地粉丝而言,荧幕前的小马是曾经偶像团体的成员,如今的金钟奖“行脚节目主持人奖” 得主。熟悉小马的内地粉丝恐怕和我一样,是在一个叫“咻比嘟哗(SBDW)”的男子美声偶像团体里认识小马(倪子钧)的,那个时候他还叫倪志强。
    2000年前后,在一盘羽泉的盗版磁带里听到了《世界末日》《野孩子》等十分“抓耳”的歌曲,以为那就是羽泉的作品;后来在一部叫《情书》的偶像剧里看到了刘畊宏以及当时还有头发的小马;再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了《爱给的那么多》的MV,才算真正认识SBDW,认识小马。
    乐团解散后,吴宗宪活跃在综艺节目上,他个人也出了很多音乐专辑;刘畊宏的《彩虹天堂》唱响了校园内外;小钟在台湾综艺《周日八点党》里频繁出现;只有小马音讯全无。
    直到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台湾的一些节目,比如《康熙来了》《小气大财神》等等,才见到小马的影子,再后来看到《世界第一等》,才知道倪志强已经改了名字……
    这是我,一名内地粉丝眼里的小马。他唱歌很好听,长得还算帅气,作为一名“行脚类”主持人,可以去世界各地游山玩水,超级幸福。也曾耳闻小马的家世背景很好,生活必定是顺风顺水……
    可是这本书的内容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印象,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他经历了那么多……以前的他是个“坏小子”,在SBDW里,他是那个B(Bad),曾经以为那只是一个噱头,没想到他是真的坏透了。偷窃、暴力、吸毒、黑道、酗酒……与这些词沾边的人怎么可能有多好?然而如今的他对一切都满怀着感恩,对人礼貌温和,坚持做慈善,坚持做演讲感化别人……究竟是什么让他发生了改变?读完了整本书,在我看来,是“成长”。
    他的成长历程真的可以拍一部电影,里面充满了血与泪。坏小孩变成了不良少年,社会底层从业者一跃成为明星,被“兄弟”背叛再次跌入人生低谷,最后拥有信仰找回了迷失很久的自己。通过成长,他懂得了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地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有几段拍摄《世界第一等》时的经历也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与狮子“face to face”的经历,让身为读者的我也想尝试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
    在这本书里,小马不惜牺牲自己的艺人形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示所有读者要做个好人,更鼓励读者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挑战和改变自己,可以说是一本非常“正能量”的书。相信任何人在读了之后,多少都会有些收获。
    当然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容我吐槽一下:
    200多页的书,光是亲朋好友的推荐序文就占了40多页,而且很多序文看上去让人感觉作者都没有阅读过这本书,有些敷衍。建议计划读这本书的朋友先跳过那40几页,直接读正文比较好。
    另外,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在内地出版,同时也真的很希望小马能再出一本关于录制《世界第一等》期间的经历和体会的书籍。
    好想吃一碗小马亲手做的鱿鱼稀饭。
    .............................................................

    往事不堪回首...

    我感恩 懺悔 希望 回饋

    謝謝這位支持我的朋友 感謝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