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dcast 單集推薦 #2:花與畫框、分離焦慮、棒棒糖
2019 年 11 月第二週
(封面:《舞動青春》動畫第九話「花與畫框 」。)
(這部真的很愛可惜作者身體不好休刊嗚嗚。)
1110
主題|EP.13 與楊一九問----借鏡中國播客圈 (上)
節目|Barney'...
👂
Podcast 單集推薦 #2:花與畫框、分離焦慮、棒棒糖
2019 年 11 月第二週
(封面:《舞動青春》動畫第九話「花與畫框 」。)
(這部真的很愛可惜作者身體不好休刊嗚嗚。)
1110
主題|EP.13 與楊一九問----借鏡中國播客圈 (上)
節目|Barney's Talk 巴尼播起來
這集是 Barney 和中國 Podcast《忽左忽右》的主持人楊一對談,由楊一分享中國播客圈的經驗(做節目的訣竅、市場觀察、近期計劃)。對 Podcaster 來說很值得聽聽看,中國和台灣的情況不一樣,但畢竟發展比較早、而且同樣作為中文市場,還是存在可以參考的地方。
有段討論是 Barney 問楊一為什麼不覺得 Podcaster 需要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楊一將 Podcaster 分成兩大類,一類個性強烈,節目也充滿主持人的個人觀點(我想李如一就是這類 Podcaster 的翹楚),另一類風格不強,但有能力用採訪技巧深入挖掘來賓的故事。前者可能很吸引人,但後者把自己的專業做好也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舞動青春》對國標舞有「花與畫框」的比喻,舞者可以選擇成為艷絕觀眾的花朵,或者襯托舞伴身姿的畫框。無聊的節目可能就是在這兩個方向都乏善可陳吧。
題外話,坦白說每次我聽到 Barney 說「So download the Anchor free APP or go to anchor.fm to get start it.」都有種迷之尷尬感,會起雞皮疙瘩那種,有點好奇為什麼要特別用英文講這句話。
1111
主題|分離焦慮無所不在,了解焦慮和逃避的依附關係,鞏固安全放心關係
節目|鄭淳予的深夜播客
腦神經科醫師鄭淳予的節目,這集和諮商心理師鄭乃銘聊分離焦慮(科普一下,台灣沒有心理醫師,進行心理治療的主要是精神科醫師或諮商心理師)。
聽了很療癒耶,喜歡鄭乃銘提到建立安定關係的三個訣竅,似乎對任何形式的關係都適用,我有把逐字稿打出來,引一小段給你們看:
//第二個就是說當他今天真的有需要,不管是她經歷好或壞的事情的時候,你是可以給他回應的,你是會針對他的情緒或者他的需求,你是可以給他一些 feedback 跟回饋的,你不一定能夠提出什麼解決方案,但是你會讓他知道你怎麼想,然後你的存在這樣。//
1111
主題|EP3 純粹對談,真實對話
節目|聲音時光機
SoundOn 和 DJ 袁永興合作的新節目,回顧袁永興在《我和凌晨有個約》和凌晨的對談,這集談三毛。
補充一點背景:
1. 袁永興是臺灣相當知名的廣播主持人。
2. 凌晨在民國六、七十年代主持警廣的深夜節目《平安夜》,你可以理解成袁永興是聽凌晨的節目長大的。
3. 《我和凌晨有個約》這個節目獲得了 2010 年的廣播金鐘獎。
《聲音時光機》的概念有點像全面啟動,第一層是袁永興在 2019 年的今天幫 2010 年的節目做個簡單的引言,第二層是 2010 年袁永興和凌晨聊距離當時十幾二十年的《平安夜》,第三層是凌晨在《平安夜》採訪蔣勳、倪匡這些來賓的片段。這個結構一開始不太好懂,搞清楚就滿好玩的。
這個節目的價值是讓今天的聽眾(例如我)知道廣播有那麼輝煌的年代。概念很棒,不過執行起來有點掉漆,那個關鍵好像在於:2019 年的今天,袁永興的引言好像缺乏一個當代的觀點,去告訴觀眾我們可以怎麼理解 2010 年的《我和凌晨有個約》甚至更久以前的《平安夜》,就是袁永興和它們之間並沒有火花。
如果找到比袁永興小一兩個世代的人和他對談,因為彼此完全不了解,那個組合的衝突感說不定會有趣很多。
1112
主題|EP03 | 麗莎恰比:直到變成老奶奶,都要一直甜蜜蜜
節目|請問怎麼稱呼你?
哇也是 SoundOn 的節目,同系列好像只會有六集,主軸是同志和情慾流動。
這集訪插畫家麗莎恰比,聊她的創作歷程、認同還有感情生活。Lisa 和女友超級可愛,「我每次見到妳都給妳一隻棒棒糖,等到妳願意接受我那天,再回送我一支」,也太會撩了吧,難以想像現實生活中有人的戀愛這麼夢幻,還以為只會出現在浪漫愛情片。
1113
主題|電子書特輯:以後你會說「我要去『逛』圖書館」
節目|星箭廣播
三創育成基金會的節目,這集找 Readmoo 執行長龐文真聊他們家的電子書,調性有點像在教育市場,身為電子書使用者也深感自己被教育到。
有段談到為什麼電子書不比紙本書便宜多少(我一直都很困惑)。基本的想像是電子書不存在印刷、倉儲、通路成本,在幾乎沒有邊際成本的前提下,價錢理應能壓到很低,龐文真的回應分成兩個層次:第一是電子書有不同紙本書的成本(繕打、製作、雲端儲存),這部分比較沒說服力,因為事實上電子書的邊際成本就是遠遠低於紙本書,不過其實可以想像電子書市場還沒那麼蓬勃,所以遞增的邊際效益通常不足以抵銷成本;第二是電子書有紙本書不具備的優勢(搜尋、分享、易於攜帶),這個倒比較能說服我。
倪匡英文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度過了生存,努力會變成你想要的未來模樣】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寫作的?」有天收到這樣的問題,的確讓我深思了好一回,到底為什麼會踏上作家這條路,從事寫作維生的工作,一切都有點不可思議。
真的要追朔想寫一本書的年紀,大概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班上有許多文藝青年搞了一本校園雜誌,當時青春期多數人風靡漫畫、小說,畢竟那時候沒高速網路,連電視節目也只有三台可以選,每個人的書包裡都有幾本小說或漫畫,那時最想成為言情小說作家。
整個書櫃裡擺滿了瓊瑤、左晴雯、席娟等女作家的書,相信愛情會在某個轉角從腦海的幻想變成真實,後來又迷上了金庸、倪匡等武俠科幻小說,整日埋在圖書館的角落,終日沉迷在江湖情節,不然就是外星人侵略,就連老師都看不下去。
「各位同學!都要準備上戰場,請多背點英文單字跟歷史地理,看這麼多課外讀物又不會增加分數,考不上大學就等著哭,沒人能救你。」
即使如此,我總是課本中夾著袖珍小說本,小心翼翼一頁翻過一頁,心思不在黑板上,只想活在江湖俠義中。記事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不是寫考試必背重點,是我新寫的微小說,女主角出生在江南的妓院,如何為父報仇血洗朝廷,遇見男主角後展開跌宕崎嶇的相愛相殺的歷程。
「然後呢?」隔壁同學迫不及待想看連載的下一篇。
「還沒寫到!最近老妖婆功課出很多,害我都沒時間寫。」我抱怨著。
「你以後出書我一定買。」同學信誓旦旦的說。
「我還沒考慮要當漫畫家還是小說家呢!」我也有少女未來的煩惱,畢竟漫畫跟小說我都不想割捨。
後來,大學聯考放榜了!順著榜單找到了末段班吊車尾上私立大學的自己,心想「真的考不好呢!如果當初沒有沉迷在一堆課外讀物,這名次應該是台大了吧!」人生無法重來,考試也一樣,只是後來就再也沒什麼認真寫作。
大三那年,網路開始紅起了無名小站,朋友說:「你可以在上面寫點東西,我挺喜歡看你分享的。」於是開了一個部落格,整理照片,寫些生活的雜語,畢業後就寫職場的抱怨,感情的不安。但沒有要給誰看,大部分都鎖成私人秘密,直到失戀的那一年,我在噗浪連載了失戀日記。
失戀是一種很私密的事件,你不想讓全世界都知道,卻想讓全世界都來安慰你,你承受不住身邊人異樣的眼光,卻期待路人可以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你無法接受別人對你的感情說三道四,卻可以把情緒放在網路樹洞上任人批評。
以上,都沒有任何一點要成為寫作人的念頭。
那為何會想寫作維生呢?那要從出書這件事情說起,我從沒妄想出一本書,畢竟身為資深閱讀人,何德何能寫書讓人看呢?更別說我極度討厭人妄議自己。但壯遊歸來的我突然有一種使命,想用文字翻轉旅行的意義。
旁人越不看好的,我就要證明他也是一條路可以走。
為了證明那一年辭職遠行不是荒唐跟放縱,於是寫下一篇篇旅行的意義,第一篇我寫的是《真實流浪400天的日子》,花了一個禮拜寫了數千個字。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一次又一次調整修改,一次又一次深呼吸又吐氣,最後放在了網站上。然後一次又一次被轉載,一次又一次被人提起,讀者說:「你怎麼可以這麼勇敢去旅行。」這是10年前的事情了。
寫完《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一書後,想著手寫旅行,你們會想看嗎?畢竟這麼多年,我的生活就是旅行。不過回頭想想,沒有那幾年蹲在角落追小說的日子,或許也沒有今日的模樣。
很多人都跟我說:「雪兒,我不知道未來能做什麼?非常迷網。」
我也想跟他說:「17歲的我也不知道35歲的我能變成作家,更不知道看那些課外讀物變成了生命精神糧食,相信眼皮下做的任何努力都不會白費,有一天都會成就未來你想要的模樣。」
你的每一分努力,會成就你未來的模樣,度過了生存,剩下就是生活了!
又恭喜你!看玩了一篇很長的文章,一定很辛苦吧!
✈ 澳洲 蓋爾德納湖 鹽湖
-
雪兒簽名書自售至7/12 https://reurl.cc/MA3yg4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倪匡英文名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花公子,情人多多多}唔通張曼玉鍾楚紅拍過封面又話你知?
1. 花花公子,情人多多多!然而開不開心他都不是太清楚!識唱一齊唱(*)!
2. 其實冇原文,但想睇個故事,睇明報:路透:《花花公子》擬借殼上市(https://bityl.co/3aRA)
3. TLDR:花花公子係非一般嘅鹹書,甚至有人話係文學雜誌。但講緊,四十年前已經走下坡。而家居然仲唔死得,仲話搞返上市,真係多得聯儲局錢多人傻
4. 唔使放大睇了,搵咗唔少封面,當然都搵到鍾楚紅 同 張曼玉做封面,但,特登揀呢張圖,梗係有原因。「識睇梗係睇惠英紅」。惠英紅嘅戲,我睇過有冇五十套?我連Mrs K都睇埋呀!
5. 講返,Playboy嘛,新一代,或者女仔,好可能唔太清楚。當然Playboy咁出名,佢地知係乜,「鹹書咯!」。Nonono,Playboy其實係成人刊物!唔係鹹書!因為真係唔夠鹹!惠英紅可以有幾鹹呢又?
6. 唔止,都話,張曼玉鍾楚紅都拍封面,可以有幾鹹?定你以為鍾楚紅露三點?仲得了?
7. 而對我嚟講,最震憾嘅封面,並唔係好多人會講嘅鄭文雅,亦唔係當年引起不少哄動嘅呢個惠英紅封面(有露點寫真集添呀)。而係……
8. 杜麗莎!
9. 係!嗰個杜麗莎。你可以Google.當然可能對某啲人嚟講惠英紅震憾啲,但惠英紅嗰期實在好出名!老嘢實知,所以反而冇咁震憾。杜麗莎呢期,就真係「識睇睇呢啲」啦!
10. 我其實原本仲想講 李默!不過我冇任何四十歲以下嘅人知道邊個李默!拿,文青呀!你唔撚見而家啲文青女神去露點拍Playboy?到底世界係開放咗定保守咗?(答案:視乎對邊個,對冇錢嘅你咪保守咗,人地閂埋門肯定好多嘢玩)
11. 講返正經,係,好正經。呢本嘢係神神地的。呢張相我鍾意,首先,除咗惠英紅,仲有漢堡包女郎!嘩,嗰件制服,啲回憶真係返晒嚟(但,我冇呢種制服癖,你有嘅,去睇《麥路人》啦)。冇深究,但好似係素人嚟的?另外,仲有百貨公司櫃姐寫真,真係早早滿足大家唔同嘅制服癖。但好似反而係冇空姐護士呢啲最多人睇嘅,可能係法律問題定驚得罪人?唔知。
12. 仲有,真係唔好只係講女。我幫你圈咗嘅,睇下Playboy人物訪問係乜人?係倪匡,係阿拉法(!!!),係白先勇!講真,邊係而家啲雜誌(仲有冇?)訪問Juno可比?Juno拎諾貝爾獎未?我估佢套《風林火山》就快可以拎搞笑諾貝爾獎,或者經濟學獎。
13. 實情,我係冇買過Playboy嘅,原因下述。但當年倒係某啲比較出位嘅老師會講(!),甚在話有人拎英文版嚟教英文。但都合理,華文版訪問白先勇倪匡(阿拉法當然係譯文,定你以為佢有聽《光輝歲月》識廣東話?嗰個係摩根費曼,好似係),英文版呢?訪問霍金,馬丁路德金,勁唔勁?
14. 寫文嘅?係海明威(唔係唱歌嗰個),約翰連儂,Andy Warhol,Jorge Luis Borges.幾咁勁,呢啲先係文青讀物,但亦見到嗰個年代,你低下階層連睇裸女嘅權利都冇—除咗返去搞自己老婆。睇鹹書都係中高級知識份子專利。
15. 所以有人話,Playboy根本唔係鹹書,而係有裸女嘅文學雜誌!你地真係搞錯晒!正如埃汾個Page係有金融嘢睇嘅文化Page!
16. 睇到呢度你明了,哦,高檔版成人雜誌,「即係HIM或者男人幫咁」……er……你當係啦
17. 然後你就明白,本嘢真係冇人買了。亦唔使講咩互聯網乜乜。再早啲,其實由Penthouse之類出現,Playboy銷量就大受打擊。即係,我細細個睇老豆衣櫃嘅藏書(簡直係寶藏!所以老豆老母去星馬泰七天團我都唔去,我嗰時真係好撚鍾意香港!),都只係得 Penthouse。有話老豆就影響個仔,到大個啲,我自己有錢又有膽(係,唔使夠秤,你只需要有錢又有膽)(**)買鹹書,都係買
18. Penthouse
19. Penthouse同Playboy有乜唔同?拿,後生仔同女仔以前差不多,但老司機就知,分別就大了。可以寫多幾篇文,但主要分別,就係Playboy係Softporn,Penthouse係hardporn
20. Softcore 同hardcore,in this context,未必係重唔重口味。條界在邊,亦隨時代地域有啲不同,正所謂而家啲小朋友5歳都睇3P.但,粗略嚟講,Softporn當然都會露點,甚至露三點,但唔會有性器官大特寫。例如當年買宮澤理惠嘅Sante Fe(回憶返晒嚟),或者徐若瑄嘅 天使心(回憶返晒嚟X2,又,證明我中學年代都幾富貴),露三點,但唔會有性器官大特寫,更加唔會有條佬露賓。相反,去到性器官大特寫,性行為,打真軍,有男性性器官出現,就應該係hardporn。大約咁分
21. 咁就我理解,Penthouse都唔 depict intercourse (用英文講就好似型啲,真係hypocrite到呢),但尺度當然比Playboy勁得多。實情在70年代,我都未出世,在美國Playboy已經畀Penthouse打到體毛完膚。但當然香港就遲好多,社會保守啲,同埋,當年冇網上。
22. 後來,就更不用講了,Penthouse都唔過癮,就睇日本啲Beppin(後來仲有分拆上市嘅Beppin School,啲日本仔真係好撚變態,一定要買嚟警惕下自己),然後係VCD,三仔四仔,好景一百蚊三隻,變到一百蚊十二隻。之後係BT,甚至BT都懶,上ThisAv,甚至去到而家,你日日Whatsapp都好多人send你,乜都有。
23. 而呢個呢,至少暫時嚟講,都係一個不可逆轉嘅過程。就係我頭先講句,「而家啲小朋友5歳都睇3P」「搵處女去Playgroup搵」,社會係越嚟越開放嘅,禁忌係不停被打破,口味越嚟越重。呢個暫時都係不能逆轉。即係好似,你張枱只會越嚟越亂,唔會忽然間由亂變整齊的—拿,熵呀,Entropy呀!你睇路蘭都係講呢啲!
24. 不過,逆熵我唔知啦,但色情嘅嘢,總會有個限度?你去到某啲位就玩無可玩啦?變咗生態紀錄片咁?又會回歸返soft啲,「聽聞日本都係咁」,睇得多啲大胸美少女水著,又要迴歸玩校園純愛了。
25. 所以,其實早幾年Playboy開始唔再登裸照,都引起一陣哄龍,甚至有人覺得好似燒味舖唔賣肉咁。但諗真啲都合理,鬥裸照根本冇法同網上競爭,你亦冇可能再搵到惠英紅whoever 嚟拍封面。所以索性轉型做文佬雜誌算—雖然,最後又係失敗,好快又登返。證明做文佬更加冇人買!銷量只係靠啲長情老讀者—佢地可能都識上網,但覺得「都係實體先有質感」—好似埃汾睇實體報紙咁,係呀,我甚至有訂網上版添,但都係買實體版。娋網上版用嚟做乜?用嚟FB貼,同埋支持下傳媒
26. 唔好意思,寫咗兩千幾字都係文化評論,雖然本專頁係文化專頁(你以為係炒股貼士?)。但呢單真係財經新聞。
27. 實情,Playboy真係窮途末路,我未出世前已經下滑,滑咗四十幾年。卒之最後連印刷版都死埋。但而家反而話搞上市!實在令我諗起崩牙駒出嚟搞cryptocurrency ,或者黃玉郎每隔一排就出嚟講有咩大計咁(又,知唔知黃玉郎同馬榮成有乜分別?就係有買樓同冇買樓嘅分別)
28. 莫非係有咩大計?鹹魚返生?我覺得係冇的。純粹係錢多人傻,「品牌」有價(有人以為)。再白啲講,屌,而家啲濕鳩電動貨車公司,車都未撚有一架,零收入,上市都大把人追捧。Why not搏大霧?多謝聯儲局啦
29. 事實亦係咁,一年前已經話想寫Blank Cheque Company(唔止荷蘭先有),又名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美國式嘅借殼上市。之前寫 Virgin Galactic上市都寫過(https://fbook.cc/3FtM),亦係SPAC上市。香港呢,行家以外都仲唔係太多人講,但埃汾一年前已話你知!識做啦!去訂Patreon!(https://bit.ly/31QmYj7)
30. Playboy IPO值唔值得抽?咁你上次睇Playboy係幾時呢?很懷念吧。
(*)應該遲下有篇文會講略講下呢個時期嘅張學友,Personal account講過好多次嘅,我在柏斯的日子
(**)好似回過好多次帶。照講。某年,我應該十六七歲?在元朗,買鹹書。個報紙婆問我「細路你夠十八歲未」。我二話不說,拎起咗本《李麗珍水城寫真集》(巧貴的說,但嗰時已經幫人補習,有啲錢),話,「我要埋呢本」。然後,我夠唔夠十八歲呢個咁哲學嘅問題,就好似趙匡胤黃袍加身前有人報稱嘅契丹軍咁,消失在空氣中。呢件事對我影響好深,知道呢個世界呢,真係有錢又有膽就得。可惜之後我都係兩樣都冇嘅時間比較多
———————————————————
Ivan Patreon 狼耳街華人,一星期至少三篇港美市場評點,一個月一舊水唔使,開張一個月已500人訂!仲有兩篇免費試睇:https://bit.ly/31QmYj7
——————————————————————————
[收費短片第九擊]美股科技股是否泡沫爆破?價值投資之選
課程資訊:https://homebloggerhk.com/course_detail/?code=CC009
內容:
*美股急跌點算好
*科技股係咪泡沫爆煲?
*有乜價值投資之選?
本星期內特惠售價: $80
課程編號:CC009
觀看期限:首次播放後一星期及限每影片4次
客服whatsapp: 63832145
另外想買返第八擊(美國總統大選股票部署)都仲可以:https://bityl.co/3NPn
倪匡英文名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原來係于品海眼中,肥佬黎係啲咁嘅人
————
黎智英不為人知的發跡史
黎智英,壹傳媒集團主席,綽號肥佬黎、白粉黎、大麻黎、淫賤黎,英文名Jimmy。黎智英靠販賣白粉賺得第一桶金,然後染指傳媒業,但從未停止過販毒,只是其後從販賣白粉,改為從大陸走私軟性毒品到香港等地。黎智英販白粉,賣軟性毒品,而他自己至今仍是大麻煙愛好者。
黎智英1948年生於廣州,12歲偷渡到澳門,再偷渡到香港。當時(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的黑幫、白粉與腐敗的殖民地警察系統,成為許多民眾的夢魘,但也有人靠這個「黑色系統」成功發家致富,黎智英就是其中一人。
黎智英隻身偷渡到香港,加入香港黑幫,踏上販毒之路。他起初當跑腿,負責送白粉給癮君子,接著在九龍深水埗區做拆家,賺得人生第一桶金。當時,人人稱黎智英為「白粉黎」。
70年代開始,黎智英從金三角採購毒品,偷運到東南亞。黎智英在泰國曼谷成立了一家煉製廠,煉製白粉,並與華人幫派黑道合作,在曼谷、西貢(後改名胡志明市)和香港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販毒網。黎智英運送到越南的白粉,很大一部分用於供應當時陷入越戰泥沼的美軍士兵。其後,美軍宣布從越南撤走時,黎智英吸收一些在美軍基地幫傭的本地人,直接供應貨源給美軍。
黎智英用販賣白粉賺來的第一桶金,在九龍深水埗區成立一間山寨製衣廠,1981年再成立成衣貿易公司佐丹奴,1990年成立《壹週刊》,1995年成立《蘋果日報》 ,從毒販變身成為傳媒老闆。但其實他從未停止過販毒,只是從販賣白粉,改為販賣丸仔、大麻等軟性毒品。有此改變,主要是黎智英已從販賣白粉賺得不少錢,開始珍惜羽翼。因販賣白粉罪行嚴重,黎智英知道一旦出事可被重判,加上自己喜好吸大麻煙,而且搖頭丸等軟性毒品開始流行,市場龐大,故他決定由販賣白粉,改為販賣在法律上罪行相對較輕的軟性毒品,大舉從大陸走私軟性毒品到香港。
黎智英進軍傳媒業後,招攬了黑幫14K頭目岑德強,將壹傳媒刊物發行權交給岑德強,岑成立「德強記」,招攬幫內兄弟組建車隊,專責運輸發行。岑德強對黎智英感激涕零,他曾公開說:「肥佬黎照顧他,他是肥佬黎的保家,肥佬黎有問題他都會代其解決。」
在二十世紀初,大陸地下六合彩賭博猖獗,彩報需求殷切,黎智英眼見有利可圖,成立超企公司,於2003年開始利用《蘋果日報》印刷廠的空閒時間印製六合彩報,包括《創富》、《六合皇》和《貼士皇》等,再利用快艇將六合彩走私到大陸;快艇返回香港時,則專門從大陸走私搖頭丸等軟性毒品回香港。
除了岑德強外,黎智英後來還收編了黑幫新義安成員潘耀泰。潘長期從事販毒活動,1993年12月他在北美偷運毒品時被捕,判囚7年。潘出獄後返港,加入岑德強的團伙,結識了黎智英,利用其走私毒品「技能」替黎智英進行走私活動,而且不單走私六合彩報、馬經,還偷運私煙、毒品、槍械等軍火和黑錢,甚至協助不法份子偷渡出境。
為保護走私活動,黎智英透過潘大肆賄賂邊防執法人員、地方官員和解放軍,又與大陸犯罪組織勾結,構成一個龐大的跨境走私集團,軍方甚至派出軍車協且接贓,運送走私品。2004年廣東茂名警方便查獲一輛軍車運載走私六合彩報,但礙於走私集團的勢力,最後當局聲稱查獲軍車乃是假軍車,結果不了了之。由於當局包庇下,黎智英走私集團有恃無恐,走私規模愈來愈大,多年來從走私活動獲利逾十億元。
黎智英不但販毒,自己也愛吸大麻煙,毒癮逾30年,至今仍戒不掉。黎智英於2009年2月19日第989期《壹週刊》專欄中,坦承三十多年前在紐約時,曾與朋友在大學宿舍內吃丸仔和吸大麻煙。雖然他在文中聲稱自此再沒有吸毒,但事實上黎智英大麻煙癮不但沒有戒掉,而且愈陷愈深,已是戒無可戒,連其身邊朋友也直呼他「大麻黎」。2001年,黎智英在台灣陽明山莊住所因吸食大麻煙過度,迷煳間失足跌落樓梯,撞脫門牙,但他對外辯稱是吃得過飽,失平衡跌倒。
黎智英還愛開大麻煙派對,與好友齊齊High。1990年,黎智英在香港創辦《壹週刊》後,招攬了一班香港文化圈的人,替其刊物營造中產路線形象。這些自許為文人的輕狂之士,不少都有吸大麻煙之癮,並大義凜然地稱吸毒是靈感源泉。當中與黎智英走得最近的,包括從事廣告創作的林振強(女作家林燕妮弟弟)、作曲家黃霑、藝術家黃永玉和作家倪匡等,這班人吸食大麻煙在圈中已是公開的秘密。2004年黃霑病逝,其好友倪匡之子倪震撰文憶述黃霑生前,曾說:「上霑叔家時,他點起大麻煙High High地,一傾便三個鐘……」林振強與黃霑先後在2003年及2004年病逝,兩人早逝與他們長期吸毒不無關係。
大麻煙癮極大的黎智英搭上林振強、黃霑等人後,一拍即合,臭味相投,幾乎每個週末,他們都會輪流在家中舉行「週末大麻煙派對」,邊飲紅酒邊吸食大麻。
黎智英對吸大麻煙嗜好毫不掩飾,並公然隨身攜帶大麻煙,以便興致來時隨時吸食。有一次,黎智英、林振強、黃霑、鄭經翰和黃永玉等一起到歐洲旅遊,在意大利羅馬機場排隊過海關時,黎智英醒覺身上攜有大麻煙,狗急跳牆,不假思索立即將大麻煙塞給身後的鄭經翰,自己施施然過關,一副事不關己樣子。
在旁的林振強和黃永玉,大吃一驚,擔心被拖落水,嚇得面面相覷,不知所措;黃霑則破口大駡黎智英「人渣,縮骨精,出賣朋友」。幸好,鄭經翰人急生智,大叫肚痛,衝入廁所沖走大麻煙,才避過海關檢查。差點害死朋友的黎智英,在離開機場時,還厚顏無恥地稱讚鄭經翰醒目。
黎智英除了販毒,還當美國的間諜,被美國中情局收編。他並因第二任妻子、前《南華早報》記者李韻琴,勾結上香港民主黨。李韻琴是香港民主黨前副主席楊森妻子的胞妹,黎智英在姐夫楊森引薦下,認識了為英美辦事的民主黨主席李柱銘,李將黎引薦給當時的港督彭定康,李、黎二人一政一商,齊為英美辦事,相互勾結,顛覆香港。
黎智英透過壹傳媒刊物大肆攻擊中國共產黨,助英美兩國操控香港輿論,干預香港政局,顛覆香港,令香港成為北京的燙手山芋,扯中共後腿。但諷刺的是中資機構卻一再幫助黎智英。壹傳媒前身是百樂門,1999年百樂門負債纍纍,達資不抵債,當時百樂門拖欠中資銀行中銀香港1.38億元巨債,此際黎智英公佈注入蘋果網站,以換取百樂門控制性股權。當時不少言論均指,黎智英成功借殼上市,中銀香港功勞不小,因為如果沒有中銀香港延長百樂門還款期,壹傳媒必須付清所有欠債,才可以上市。中銀香港沒有行使債權人權力,令黎智英只付出缺乏實質資產支持、長年虧損網站業務,輕易借殼上市。此外,一些中資機構亦不斷在壹傳媒的刊物登廣告,用國家資源資助壹傳媒繼續「反中亂港」。
英美透過黎智英利用輿論顛覆香港的模式成功後,在2001年更將這套「香港模式」複製到台灣,授意黎智英到台灣成立《壹週刊》、《蘋果日報》和「壹電視」,藉此干預台灣政局,介入兩岸議題,以台灣作為籌碼,專門對付中國共產黨。
黎智英的顛覆工作令英美大為滿意,美國總統克林頓投桃報李,於1995年透過設在三藩市的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向黎智英頒授該年度的傑出民主人士獎。但黎智英知道若領取該獎,便會令自己處於與大陸徹底對立的位置,勢必遭到大陸嚴厲打擊,不利其做生意,故他以自己在香港面對大陸的處境不方便為由,婉拒領獎。黎智英現時每年仍收取美國大筆經費,進行顛覆中國的工作。
http://blog.dwnews.com/post-41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