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借阅 金鎖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借阅 金鎖記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借阅 金鎖記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kyover (雪夜曼陀羅)看板ChangAiLin標題[心得] 《金鎖記》研析--一級一級,...


一、篇名:《金鎖記》研析--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註1)
二、基本資料:

 1.作品名稱:《傾城之戀》之金鎖記
 2.著作人:張愛玲
 3.出版項: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典藏版三十五刷/皇冠文化出版有
      限公司/台北市
 4.頁數:三七九頁

三、前言

歷史由兩性所共同創造,女性在於歷史記載中理應佔有同樣的地位,
可事實不然,為女性作傳寫記,就中國正史說來,份量一向微薄(註
2)作為男性父權政治凝視下的附屬品,當歷史的視角與思維單以男
性為出發點,史官是男人的這個前題下,女性的發言權無疑受到剝奪
,除干政的妃后記載份量較多,其餘女子在正史中往往不留名亦或寥
寥幾筆;讓我們看看,第一本專為女性言行記錄的傳記吧!第一本專
為女性言行記錄的傳記是漢代劉向的列女傳,而列女傳的寫作,有它
一定的創作原因及時代背景,據傳,劉向是因為趙飛燕姊妹穢亂宮廷
,故作《列女傳》以戒漢成帝,並希望對於天子擇取后妃,能有所警
惕,足見有它一定的政治目的。由男性規範出婦女各種不同德行如母
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當女性,犧牲自身的利益以造
就男性的利益的同時,成就了一個忠於禮法的美名,便於男性的駕御
與控制,以達到一個男性眼中理想的權力配置。其實列女傳的寫作不
過是案例之一罷了,從《易經》的陰陽觀,經過《呂氏春秋》、《淮
南子》、《禮記》等經書典籍的傳播轉化,已把陽尊陰卑和男陽女陰
的觀念發展的更為成熟圓滿。到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以降,陰陽
更被大量運用到宗法倫理體系之中,奠下以「陽」為天、君、父、夫
、男;以「陰」為地、臣、子、妻、女的尊卑綱常(註3)

建構於父權政治利益的基礎,宗法體制建構男女、君臣、父子、夫妻
的主從身份,「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教條將女性自權力中逐
漸貶向底層。《女誡》、《女論語》、《內訓》、《女範捷錄》諸如
女四書等書籍,均負起了所謂文以載道,教育女性成為便於支配的另
一群,成為男性以及以男性為主的家族的財產;而宋儒所強調的那一
套「窮天理,滅人欲」以及明清時期大肆表揚婦女守貞與殉節,更將
女性對身體的自主權、對生命的選擇幾乎可說是完成抹煞。

而金鎖記所寫的,便是這樣一個女人的故事。

近年來,張愛玲的作品再度獲得重視,有關書評與研析在一般市面上
、網路上均易取得,資料很多也就意味著整理起來會很困難,一直在
考慮要從哪個角度切入,由於筆者本人對於歷史視角、婦女議題之類
的問題,一直很感興趣,所以就決定以性別政治的觀點切入。

本文將透過鐵閨閣的象徵意義、情慾的被壓抑、經濟權力的支配、性
別政治......等幾個大方向,研讀《金鎖記》。

四、原著摘要

曹七巧,一個出身麻油店的平凡女子,在別無選擇,順從兄長攀附權
貴的心態下以及旁人羨豔她「一朝麻雀變鳳凰」的目光中嫁入豪門,
服侍一個身患軟骨症,終身無法坐起的男人--她的丈夫。

在一個富貴華麗而腐敗的家族,七巧卑微的出身與鄙俗的言談是無法
得到認同的,她是上至婆婆下至傭人奴婢所蔑視與茶餘飯後談笑消遣
的對象,在她所處的環境中,沒有任何的快樂與光明,只有終年不斷
的,那濛濛的,阻絕一切視線的煙霧--吸食鴉片,是她苦悶人生的
最佳解脫。

她也戀愛過,對象是人品猥瑣到連七巧自身都瞧不起的季澤--她的
小叔。因為寂寞,又或者因為她的情慾無法在殘廢的丈夫身上獲得滿
足;不論原因為何,這場戀情,都是不為道德兩字所允許,極度壓抑
內心,她的脾氣變得更為暴躁,言語變得更為瑣碎,她對季澤那如火
如荼的欲望也只剩下怨懟的餘灰。

不過她還是能捉住什麼,她被賣了一生,她要換來一些真實存在的東
西--金錢。她辛苦地等待,小心的經營,但到最後分家的時候,孤
兒寡母還是被欺負了(註4)

她的一對子女--長白與長安,成為她極端與瘋狂下的犧牲品;長白
不遲疑地墮落了,並任由七巧折磨死自己的妻妾--芝壽與絹姑娘。
而長安,她掙扎過,想借由婚姻走入另一個家庭,重新定位自己,但
最後她放棄了掙扎,終於,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註1)

三十年來,七巧戴著黃金的枷,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
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
她娘家的人恨她(註5)所有的人都恨她,回首前塵,她想著,如果
當日,嫁入尋常百姓家……

五、正文

女人,特別是從前的女人,終其一生都在家庭中度過,由父親所主導
的家庭進入由丈夫所主導的家庭,在宗法禮制的約束下,女人飾演著
種種由男人所定義的,一個「好女人」的角色,她們可能是純潔的女
兒、忠誠的妻子、愛護孩子的母親、孝敬的媳婦,無論哪一種身份,
她們都必須對以男性為主體的家族有著不二的忠誠,她們可以為了父
親、為了丈夫、為了子嗣、為了家族的榮譽與血脈的延續付出一切,
哪怕是生命?但就是不能有一絲絲是為了自己,永生永世微笑的忍耐
只為成就一個婦德的美名,而這個美名,則是男性對於女性最高榮譽
的讚賞。

就拿七巧來說吧,她是一個纏過足(父權文化下的畸形產物),一個
走不遠的女人,狹小的家庭對這樣一個女人來說便是全世界。只不過
這個世界於她,是這麼樣地不堪;她一直身不由己,可說她被兄長以
一個交易媒介嫁入姜家,在人多嘴雜的大家庭中,她的低微出身,導
致她的一舉一動都極容易被他人引作笑柄,沒有一刻不是如同芒刺在
背,複雜的人情,誰是永久的朋友,依賴男權是那個時代女性最普遍
的生存法則,而她有誰能夠依賴?她曾自嘲道,姜家二少坐起來,脊
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還沒有那三歲的孩兒高哪!(註6)丈夫是天
、是支柱,這些話對她來說不過是另一場諷刺。

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在日後,父權政治體系日漸
確立後,女性不再擁有身體的自主權,女性的身體,被視為天生「不
潔」,男性為維持自身在性行為上的優勢,恐懼接觸有較強性能力的
女性,取代男性的支配權,《易.姤》的卦辭即明確指出「女壯,勿
用取(娶)女」(註7)而藉由貞節美名的引誘,達到控制女性身體
的功效,守貞為男性對女性身體的有效控制,男性藉壓抑女性生理慾
望需求,甚至於去除女性的身體本身(如自殺殉夫)創造出了許多的
「貞女烈婦」,在忠、孝、賢、貞、禮、信等等道德名義下,無形中
將殘殺女性的罪行合理化,而女性為貞節而禁止自身情慾的宣洩,無
疑是另一種自殘。

七巧在情慾上無法獲得滿足,只能壓抑,因為女性在情慾上的滿足本
為傳統理法所不容。多少回了,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
骨與牙根都酸楚了(註8)在婚姻生活上,她得不到滿足,然而在家
族中,她的地位有無法被認同,她應該如何在以男性視角為視角的社
會界定自己?

於是,她拼命地想抓住些什麼,由鴉片、由金錢、由權力的掌握來填
補她的空洞。她一直在等待,十年轉眼即逝,她是隻玻璃匣子裡蝴蝶
的標本(註9)她住在逃不出的玻璃匣子裡,戴著黃金的枷,她無力
更改現狀,只能任憑那一點一滴的瑣碎與煩悶,磨蝕她所有的耐心與
青春。

玻璃匣子、房子,在金鎖記中有特殊的象徵意義。《禮記.內則》記
載:「禮,始於謹夫婦,為宮室,辨內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內。深
宮固門,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所謂「男不言內,女不言外
」女性被置於深閨固門的內囿環境裡──即「鐵閨閣」的概念。這樣
的觀念源自於宗法父權體制,在男女/陽陰尊卑的定位上,將女性貶
壓於權力、身分和慾望的最底層(註10)定義出男女的主從關係,
將女性收編「閨閣」之內,成為了父權政治凝視下的他者。既為遭貶
抑的他者,也就沒有了獨立的經濟能力與人格。在《金鎖記》中,七
巧生活在一個女性內囿的環境,以女兒、妻子到成為母親與婆婆,很
自然地,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一個沒有光的鐵閨閣,沒有
光明,一個內囿的封閉世界──又有多少女子的一生並非如此呢?

而後,她分了家,得到了多年來她夢寐以求,唯一能讓她有安全感,
她賣了她的一生所得到的--金錢。在七巧分家後,在某種程度上勉
強算得上擺脫男性的壓迫,就算此時她的心境早已濱臨瘋狂狀態,但
她多年來受的委屈,或多或少在當家掌握權柄後獲得些許補償,就因
為她失去了太多,就因為得之不易,所以她格外地恐懼,恐懼權柄與
財富的失去,她處處提防,諸如她娘家的人、曹春熹、童世舫,反映
了潛意識中的恐懼,畢竟,金錢與權力是她生活最大的保障呀!在七
巧眼中,長白是她唯一一個可以不用堤防的,想要她的錢的男人--
反正將來橫豎都是他的(註11)在七巧心中,她的一雙子女來自於
她,他們是她的分身,她在他們身上充分地展現了她的支配欲,她的
人生無法自個兒作主,她要做長白與長安的主人,做為對自己人生的
彌補。

生命的傳承,是女人在家族中最大的功能,一個傳統女人,唯有成為
一個母親,母以子貴,才能擁有依附於父權的母權,女性的生存空間
既侷限於家庭,家庭便是女性進行權力運作的唯一政治場合。

七巧當了家,她已經老去,她擁有了很多的財富,但那卻只更突顯出
了她在情感上的匱乏,尤其在對於季澤那些殘存的幻想破滅後,在她
心中,只剩下長白與長安是屬於她的(至少七巧認為他們是屬於她的
)特別是長白(因為他是兒子),這些年來她的生命裡只有一個男人
。可是,因為他是她的兒子。他這一個人還抵不了半個……現在,就
連這半個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親(註12)從上面這一段話顯
露出她在情感上的匱乏與渴望,也表露出了她的佔有欲,她唆使長白
吸大煙,一部份原因恐怕便是為了將長白留在身邊,長白和七巧的兄
長不同,建構在父權的基礎上,七巧的哥哥可說是毀了七巧愛與被愛
的可能。相反的,長白的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包括他和芝壽的婚
姻,七巧本身無法擁有一段正常的婚姻生活,連帶的,她也不讓其他
人擁有;她間接逼死了芝壽、絹姑娘,毀了長安所剩無幾的希望。七
巧曾是父權政治凝視下的他者,當她緊握母權──依附於父權的權力
,她由被迫害的他者轉移成為迫害他者的實踐者──父權的代表。

婆媳之爭、妻妾混戰、妯娌交鬥諸如此類看似俗不可耐的戲碼自古至
今不斷地上演我們都習以為常,但我們是不是該去思考它背後的意義
?「從夫式」的婚姻將同數受害者的眾多女子牽扯在一塊,開闢了許
許多多的戰場,一個又一個身陷其中的女子為了爭奪由少數男子施予
的利益或權柄,極度扭曲人性,站在自己認定的立場--男性的從屬
,攻伐與自己同樣身不由己的女人,無論誰勝誰負,心靈均早已被奴
役而變質,她們將男性視作一切的重心,卻同樣都無法擁有一個完整
的自我,依舊生存在父權的箝制下,一個無法逃脫的牢籠。

別忘了,就算到了最後七巧極盡瘋狂地迫害他者,她唯一能施與迫害
的場所依舊僅止於那個鐵閨閣內。

七巧死了,但故事尚未完結。因為,到了最終,依然沒有任何人獲得
解脫,沒有人走出那個沒有光的牢籠;長安,她曾試圖為自己點一盞
燈,試著從新定位自己,但那一絲絲微弱的光明不久即便隱沒,因為
,這微弱的光亮比起那亙古的黑暗是那樣地微不足道。

六、結論

從張子靜晚年的著作《我的姐姐張愛玲》中我們可以得知《金鎖記》
內的人物都是曾經真實存在過(其實不只是《金鎖記》,張愛玲絕大
多數的作品都是取材餘真人真事)

也許是因為張愛玲取材的範圍稍嫌狹隘,不少評論家指出,張愛玲的
作品缺乏「時代感」、「使命感」,認為她對她所處的世界沒有寄予
熱情,缺乏「文以載道」的功能。不過,難道文學作品的存在價值一
定要建構在「傳教」的基礎上?我常覺得,這不過是一種既定的成見
罷了!「道」的定義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吧!我覺得,透
過這些文字,能夠讀出作者想傳達的一份意念、一段故事與一份情感
,能讓筆下的角色真實地活過,便是一部好作品。文學評論的確能影
響世人對文學作品的評價,但無法抹滅作品本身的價值與光芒。

張愛玲的作品也許不具備空間的寬度,但卻擁有了時間的深度。她以
一個女性的觀點書寫,在那樣一個年代裡,那樣一個女人的故事,難
道不值得抒懷?難道不該在歷史中留下專屬自己的一頁?已經有太多
的女人埋沒在歷史的浪潮中......不該去強調張愛玲作品的價值,那
會讓我自己也落入「文以載道」的窠臼,有時候,單純地欣賞能得到
一些不同的感觸。不論喜惡,七巧的形象非常成功,極盡悽厲。同樣
都是婚姻不美滿的女子,她徹底顛覆了歷代閨怨詩中女子的形象。有
時候會質疑,是不是因為閨怨詩的作者往往為男性,所以所塑造出的
那些女子,往往都是單純、忠貞不二、極度內斂(好像從沒在詩中看
過哪個古典美人哈哈大笑)而沒有自我,無論丈夫是出外遠征、經商
或是浪蕩花叢,女子永遠都不會質疑自身存在的價值,甘心將自己的
年少芳華埋葬在鐵閨閣中,活動的空間極其狹隘,最多是憑闌遠眺,
怎麼都走不出那個狹小空間,這到底是古代美女的普遍現象還是男性
理想女性的投射?不妄下定論。不過可以確定一點,七巧她對自己存
在的目的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只是,卻沒有圖破現狀的能力。

很欣賞張愛玲這點,誠實描述,不會將理想投射在一個不適當的時代
。她也不在作品中說教,只是,冷冷地,揭露了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
東西,她不作任何的批判,也因此,顯得客觀,她不去美化一個殘酷
的故事(或者可說是一個事實)而現今,若要放眼未來,唯有正視從
前,正視被美化、合理化的,那黑暗的一面。倘若未對過去那些深植
人心的固有觀念作一個完整的、脈絡性的抽絲剝繭,又如何能對症下
藥呢?

但也就是限於時代限制與生長背景,張愛玲雖具有清析的反思,卻也
找不出一個真正的出口,在她筆下,一個女人最好與最壞的際遇都仍
是男性的附庸。或者正因如此,「欣賞」卻很難真正「喜歡」她的蒼
涼筆鋒,因為遍尋不著「希望」的痕跡。

清末民初,女學興起,女子紛紛走出閨閣,但她們有多少人是爭取成
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女性?還是,她們也在不自覺中認同父權的優越性
,被譽為獨立自主的新女性──革命先烈秋瑾,依然有「身不得,男
兒列」的感懷,若一心將「父權文化下的男性」當作是爭相仿傚的對
象,而不是作為一個有獨特性格的「人」,那只能表示女子仍然尚未
走出那一片陰霾。

《金鎖記》的時空,距離我們,彷彿很遙遠,但比起人類歷史的漫長
,又不過宛如昨日,而未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七、引註資料

註1.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184頁。
註2. http://tacocity.com.tw/yini/002.htm父權政治凝視下的他者
註3.林幸謙(2000),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麥田,52頁。
註4.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159頁。
註5.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185頁。
註6.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153頁。
註7.康正果(1996),重審風月鑑,麥田,62頁
註8.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164頁。
註9.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151頁。
註10.林幸謙(2000),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麥田,117頁。
註11.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170頁。
註12.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170頁。

八、參考書目

1.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皇冠
2.林幸謙(2000):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麥田
3.馮祖貽(1999):百年家族──張愛玲。立緒
4.張子靜(1997):我的姊妹張愛玲。學林
5.康正果(1996):重審風月鑑。麥田

--
我的最愛 幽城幻夢
千古風流 聖山隨筆
源頭活水 紅樓夢覺
一地雞毛 竹本口羊

http://www.wretch.cc/blog/skyovera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54.49
tsaiyi18:大推啊! 06/17 11:00
sjgp:敘述平實~ 條理清晰(推 01/29 18:1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