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倖存者內疚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倖存者內疚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倖存者內疚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倖存者內疚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情緒危機:你有哪些負向情緒人格? 疫情之下,你花時間在哪裡,決定你是誰。 疫情的考驗,挑戰我們原有的生活常規,也強迫人類停下來,在停下的過程中,有人開始焦慮恐慌,有人開始反思檢視,有人開始感恩懺悔,有人開始怨天尤人。 你呢?你可注意到在這段時間你情緒的常態? 在《疾病的希望》中談到,一個人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可以勇敢Be Bra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一天花多久的時間在內疚? - 莉芳跟璽恩今天在聊關於內疚 內疚的感覺真的不是很好 虧欠、抱歉、覺得內疚一直縈繞在心裡 也會有一種想法是:為什麼自己總是在覺得抱歉呢? 好窩囊哦!但又無法阻止這個想法! 不過他們看到了一位諮商師的文章後,突然有些豁然開朗~ 其實內疚也有分成健康內疚、不健康內疚 ...

倖存者內疚 在 吳姵瑩Chloe Wu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8 07:10:53

疫情情緒危機:你有哪些負向情緒人格? 疫情之下,你花時間在哪裡,決定你是誰。 疫情的考驗,挑戰我們原有的生活常規,也強迫人類停下來,在停下的過程中,有人開始焦慮恐慌,有人開始反思檢視,有人開始感恩懺悔,有人開始怨天尤人。 你呢?你可注意到在這段時間你情緒的常態? 在《疾病的希望》中談到,一個人的...

倖存者內疚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23:51

為什麼留下來的人偏偏是我? - 對一切無能為力的倖存者內疚 「我想做點什麼,卻什麼也做不到。」 「為什麼留下來的不是別人,而是那麼普通的我?」 「要是當初我再努力一點,事情就不會這樣了吧?」 太魯閣號的事件讓人遺憾,除了哀悼性命的逝去突然,難過意外的發生,並找相關管道努力提供協助外,腦海卻也浮現...

倖存者內疚 在 麥曦茵 @hkdumbyouth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07:00:27

凝視苦難,是一件吊詭的事。 當隔着屏幕,感到憤怒或悲傷或同情, 夾雜著「不在場」的倖存者內疚, 同時,淩虐的畫面,不斷更新, 鏡頭抓捕最新的荒謬; 瞬息萬變,忙著反應,無暇觀照自身的懦弱, 在秒間承認無能為力,好像是一種自我開脫; 在平行時空中,繼續生活。  若連旁觀的途徑也被堵截,被...

  • 倖存者內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6 18:12:30
    有 85 人按讚

    疫情情緒危機:你有哪些負向情緒人格?

    疫情之下,你花時間在哪裡,決定你是誰。
    疫情的考驗,挑戰我們原有的生活常規,也強迫人類停下來,在停下的過程中,有人開始焦慮恐慌,有人開始反思檢視,有人開始感恩懺悔,有人開始怨天尤人。

    你呢?你可注意到在這段時間你情緒的常態?
    在《疾病的希望》中談到,一個人的疾病,是生活持續失衡的累積。而我相信地球的疾病也是。因此疫情之下,如何在意識上、情緒上、行動上去強化個人在身心上的免疫力,變得極為重要,有負向情緒常態者,其實更需要謹慎看顧自己。

    1.散播憤怒與厭惡的「怪罪者」

    許多人在環境改變的失落中,會忍不住找人咎責、怪罪、獵巫,當人們憤怒於這些散播病毒的人多麽可惡時,那麼,你散播的又是什麼?

    試問,這疫情不存在,你的生活又真的喜悅和諧了嗎?
    還是你會說,「至少不會」這類的語句,來掩飾原本早已不開心的狀態?還是你會說,「要不是他們」這類的句型,來說明自己感受到被害?

    怪罪者,最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因此對於損失時會用力放大檢視,即使自己一直是既得利益者,一旦出現比預期獲得少的局面,就會出現斤斤計較並且大力抨擊,心中的情緒被害感,讓他們容易深陷受害者情緒中,不斷為生活塑造加害者,而覺得生活的苦,半點不由人的局面。

    當生活中早已累積各種不滿足與不平衡,這次疫情不過是你生活中的照妖鏡,更彰顯你生命裡長期「沒有好好照顧好自己」的狀態,而容易期待他人給予、保護與照顧,最終你會在靠人人跑的窘境裡,必須重新站穩與扎根自己。

    2.散播不安與恐慌的「焦慮者」

    當大環境出現動盪與未知時,最容易挑動焦慮者,對疾病焦慮、死亡焦慮、未知焦慮,若再加上工作的不穩定,則會加上金錢焦慮與成就焦慮。
    在他們身邊的人,會一直感受到世界即將毀滅的無望感,因為他們往往擔心完一件事,總有下一件事可以憂慮,沒完沒了,同時也因為焦慮會消磨掉太多精力,以至於無法提起精神做其他的事情,或者無法專注而開啟看似忙碌實則毫無空轉的狀態,導致焦慮的惡性循環。

    有時焦慮者會為了抵擋排山倒海的不安,轉而想要擁有控制感時,最容易成為所謂的「衛道人士」,打著正義與維護的旗幟去撻伐,為了讓內在減緩失控感,但其實真正能幫助自己身心上獲得控制感的,是在信念上的調整。

    焦慮者的心智狀態很容易變得牆頭草,也就是隨著外界鼓譟,找不到穩定自己的中心力量。面對焦慮最重要的方式,是幫助自己安靜下來,練習忽略外在各種紛擾的聲音,從內在重新長出對自己的信任,帶著自己一步步往前走,「踏實累積」與「信任安排」,是焦慮最大的敵人。

    3.交雜憂愁與罪惡的「內疚者」

    對於在疫情之下,生活不受影響的人,若具有太強的同理心,則可能會有類似所謂「倖存者內疚」(Survival Guilt)的狀態,當周遭的人被潑及與受難,我卻是毫髮無傷又生活安逸,我憑什麼?我怎麼可以?

    一般而言,愧疚與罪惡感的發生,在於你做錯事情、你傷害到他人、讓他人遭受損失時,你會心生愧疚,而適時的愧疚能幫助個人擁有正義感,並擁有道德感,但當倖存者內疚發生時,會侵蝕你原本安定生活中的滿足與喜悅,將自己推向焦慮或陷入無望感中。

    如何將內疚轉化,很棒的地方在於,你是有能力看見「自身擁有」的人,畢竟有很多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也不一定看得見,而當你看見擁有,進而有限度的「分享」擁有,包括分享你的時間、想法、金錢,甚至分享你的正能量,都是一種從外而內真正轉化的過程,而你也能推動身旁許多人在情緒與狀態上的轉變!

    說到這裡,覺察自己、看顧自己,為自己的情緒狀態適時調整,你將能為自己與環境產出更有正向影響力的循環,幫助自己與他人度過疫情下的情緒危機!

  • 倖存者內疚 在 女人迷 woman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9 14:32:05
    有 20 人按讚

    擁有倖存者內疚的人,在想起創傷當下,腦海回憶的還有對方曾經的鼓勵與照顧,每分每秒的美好回憶都轉成無法挽回的懊悔。他們真正難過的是以為還有更多的以後,卻不得不接受再也沒有以後了。

    #太魯閣事件 #倖存者內疚

  • 倖存者內疚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5 10:27:27
    有 19 人按讚

    為什麼留下來的人偏偏是我?
    -
    對一切無能為力的倖存者內疚

    「我想做點什麼,卻什麼也做不到。」
    「為什麼留下來的不是別人,而是那麼普通的我?」
    「要是當初我再努力一點,事情就不會這樣了吧?」

    太魯閣號的事件讓人遺憾,除了哀悼性命的逝去突然,難過意外的發生,並找相關管道努力提供協助外,腦海卻也浮現了那時候無能為力的自己。知道事情或許本來就會走到那樣,或許本來當初的自己就是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卻還是沒有辦法停下來不自責自己。

    「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只能做到這些......?」

    ▶︎ 一個人承擔的倖存者內疚
    承擔著過去的記憶,每當有類似的事件發生,就像按下播放鈕般,腦海不斷重演當時所見。一個人獨自承擔著責任,沒有辦法釋懷。這份內疚感,我們稱之為「倖存者內疚」。

    倖存者內疚是一個人在至關危險的情境下存活,而其他人卻無法倖免的症狀,同時也是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的主要症狀。

    ▶︎ 有哪些人會倖存者內疚?
    在經歷可怕畫面的當下,擁有倖存者內疚的人往往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受到創傷。而倖存者內疚的人,多為以下身份:

    • 自然災害存活者
    • 災害目擊者
    • 癌症復原者
    • 器官移植接收人
    • 家人罹患致命遺傳疾病
    • 家人自殺
    • 子女先行離開世界

    ▶︎ 倖存者內疚會產生哪些症狀?
    根據 Hannah L. Murray 於 2018 年的研究指出,有 90% 接受創傷壓力治療的對象都有倖存者內疚的症狀,表示倖存者內疚與創傷壓力症候群兩者高度相關。

    而倖存者內疚的對象往往還有以下症狀:

    • 不斷思考當時事件
    • 容易發怒且暴躁
    • 覺得無助,與世界脫軌
    • 害怕、疑惑
    • 失去動力
    • 失眠
    • 頭痛
    • 噁心或胃痛
    • 孤立自己
    • 有自殺想法

    ▶︎ 如何緩解倖存者內疚?
    2018 年底的研究指出,多數倖存者內疚對象以及創傷壓力症候群,在事件發生的一年內並不會接受任何治療,然而,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人症狀持續了三年以上。

    面對「倖存者內疚」,除了尋找專業醫療協助,我們還可以從這五個方法緩解不適:

    1. 接納自己的情緒,無論好壞
    2. 嘗試與人交流
    3. 練習正念
    4. 練習照顧好自己
    5. 從幫助他人感受價值

    ▶︎ 倖存者內疚的只是當時的事件嗎?
    「倖存者內疚」的傷,並不只是想法上的難過,而是更深遠的,無法接受對方離去的突然。

    往往我們會以為對方難過的只是事件發生的當下,但擁有倖存者內疚的人,在深受創傷所苦的當下,腦海回憶著的還有對方過去的好、對方曾經的鼓勵、對方曾經的照顧。他們難過的是以為還有更多的以後,卻不得不接受再也沒有以後了。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他們?
    想要對方過得好一些,然而,即使我們再有同理心,也難以共感到對方的記憶,以及當時那些離開的人,在他們身上留下了多少回憶。

    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可以提供的就是傾聽與陪伴,聽他們說說當時的故事,又或是內心的感受,不批判、不提供建議、不改變對方,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協助對方尋求醫療資源協助。

    事件發生了,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行動,讓他們至少感受到更多一些的溫暖。

    我是奶奶!
    喜歡的話幫我按喜歡,然後分享出去。

    簡單用心理學,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

    參考資料:
    1. MedicalNewsToday «What is survivor guilt»
    2. CounselingToday «Relieving the heavy burden of survivor guilt»
    ———————————————————————————
    #心理學 #心理 #情緒 #憂鬱 #焦慮 #創傷壓力症候群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內疚 #創傷 #太魯閣號 #出軌 #時事 #Psychology #survivorguilt #PTSD
    ———————————————————————————

  • 倖存者內疚 在 可以勇敢Be Bra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8:30:12

    你一天花多久的時間在內疚?
    -
    莉芳跟璽恩今天在聊關於內疚
    內疚的感覺真的不是很好
    虧欠、抱歉、覺得內疚一直縈繞在心裡

    也會有一種想法是:為什麼自己總是在覺得抱歉呢?
    好窩囊哦!但又無法阻止這個想法!

    不過他們看到了一位諮商師的文章後,突然有些豁然開朗~

    其實內疚也有分成健康內疚、不健康內疚

    健康的內疚可以檢視自己的狀態,幫助自己成長。
    不過,不健康的內疚卻像是毒藥一樣,會不斷侵蝕自己~~

    不健康的內疚分成
    1.倖存者內疚
    2.分離內疚
    想知道這兩種不健康內疚是發生什麼事呢!

    今天這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起討論一下內疚對自己的影響🤔
    #情緒勒索#心理諮商#情緒
    #可以勇敢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及分享影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