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所經歷的事情🤰🏻》
其實我跟老公都希望有第二胎的
主要是想𝐸𝓁𝑒𝓃𝒶有個伴👭🏻
特別在外國生活
不像在香港有那麼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
一直計劃從港回瑞士🇨🇭後便開始造人計劃
卻遇上了疫情的開始
當然計劃便延遲了
一直希望等到疫情好轉
卻在上年瑞士之旅的最後一天
就在我們的十週年結婚紀念日
在五星...
《孕期所經歷的事情🤰🏻》
其實我跟老公都希望有第二胎的
主要是想𝐸𝓁𝑒𝓃𝒶有個伴👭🏻
特別在外國生活
不像在香港有那麼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
一直計劃從港回瑞士🇨🇭後便開始造人計劃
卻遇上了疫情的開始
當然計劃便延遲了
一直希望等到疫情好轉
卻在上年瑞士之旅的最後一天
就在我們的十週年結婚紀念日
在五星級酒店🏨造人成功🙈
我們都說妹妹很懂得選時候
又是十週年紀念日又在五星級酒店😅
當然我們都很開心的妹妹的到來
但擔心不安的心情隨著時間日益增加
不說正常懷孕的各種不適和疲倦了
先是怕懷孕🤰🏻期間染疫
始終爺爺嫲嫲是醫護人員
每天都接觸很多確診病人
而且歐洲對待疫情跟亞洲的有很大分別
一開始還不願戴口罩呢😑
確診的也沒有隔離可以到處散播病菌🙄
又經常無意的看到有關孕婦染疫不幸的新聞
由於跟老公他們對疫情看法不同而產生很多的分歧和壓力
不是說笑我一直抱著最壞打算的渡過我的孕期
一直怕自己有什麼不測那𝐸𝓁𝑒𝓃𝒶怎麼辨呢
然後又擔心我媽不能來幫忙照顧寶寶們👩🏻👧🏻👶🏻
擔心自己是否應付得來
因為疫情關係
整個孕期產檢都要獨自面對
照結構的時候也不容許老公陪伴
語言又不是很通有些醫學上的詞語
跟本無法完全明白
孕早期大腿外側出疹超痕
但幸好很快退沒有持續到整個孕期
然後血報告顯示疑似妊娠甲抗
就是連說句話都不停喘氣心跳加速呼吸困難
但我最擔心的是甲抗會對胎兒有什麼影響
日日夜夜上網查看有關資料
壓力太大左手臂生蛇導致神經劇痛無法入睡
那種痛跟生產的陣痛不相伯仲
而且連續兩個多星期的不斷痛
每晚拿著按摩器才能入睡
小睡一會然後又痛醒😣
又擔心會影響胎兒發育而沒有吃任何藥物治療
每天要處理換藥包紮生滿水泡的手臂
一個多月的康復期
傷口就算好了卻留下三處大疤痕
又擔心𝐸𝓁𝑒𝓃𝒶會被我傳染而生水痘
因為這邊小孩好像要到十多歲才打預防水痘疫苗🤨
孕初期身體超級累只是煮飯沒有氣力打掃屋企
難得到了孕中期身體狀態好轉
於是便打掃🧹吸塵執拾東西
可能有點操勞吸塵時一直彎著腰
晚上肚子痛第二天早上出血🩸要看急症
同樣老公不能入院內陪伴😥
隔了兩天去看婦產科醫生時
整個人在結了冰的斜坡跌倒
當時老公和寶寶剛開車離開
我站不起來只好大叫求助
幸好護士聽到後出來扶起我
嚇到我不斷問醫生妹妹還好嗎😖
因為寶寶有點偏大
要飲糖水測試看看有沒有妊娠糖尿病
一直聽說那杯糖水超級甜令人反胃作嘔
但我卻喝得津津有味一點也不覺得難喝
只是跟平常有糖的飲料差不多
因缺鐵要打兩次鐵劑入血管
三日內在雙手輪著抽血五次
孕中期開始下盆不知是恥骨痛還是肌肉痛
大概是孕期身體釋出激素引致
起初還能忍受的痛
但痛楚日益嚴重
每次起床上廁所都要花好多時間和勇氣
因為真的很痛要扶著床邊的嬰兒床才能起身
在床轉個身也一樣的困難和痛
不計妹妹在肚內亂踢一通
和怕睡著了的𝐸𝓁𝑒𝓃𝒶會踢到我的肚子
每晚基本上斷斷續續只睡了兩小時吧⋯⋯
可能也沒有這麼多
到孕後期33週拔智慧齒🦷
其實智慧齒一早便蛀了
一直想拖到產後才去處理
但到孕中後期的時候
牙齒的一部分突然脫落
留下了一個大洞🕳️
過了大約一個月便開始痛😓
一直不敢去看牙醫是
一來擔心疫情要張開口處理牙齒
二來擔心懷孕後期打麻藥拔牙會影響胎兒
但是婦產科醫生和牙醫都說立即處理比較好
以免細菌感染經胎盤感染胎兒😥
所以還是把牙拔了😖
打麻藥前妹妹還很活躍的踢我的肚子
打完麻藥到回家後一直感覺不到胎動
又把我嚇一嚇一直等待胎動的來臨😪
到了臨產前一天妹妹比預產期早了一個星期
在零晨一時多肚子痛
然後感覺一股暖流流出
我趕快起床以為是破羊水了
但走到廁所才發現佈滿我雙腿的是鮮血🩸
就像在電視劇看到別人流產雙腿滿是鮮血的模樣
嚇到我大叫老公快起床執拾東西入急症室⋯
待續⋯
因為這篇文章有點長⋯
生產過程下回繼續分享吧
不知道有沒有說漏了什麼事情
但大家應該能體會我一直沒有心情公開宣布懷孕的喜訊吧
一直都在不安中渡過😞
有驚無險的把妹妹生出來了才安心了一點
心真的很累喔😪
但感恩一切平安🙇🏻♀️
ㅤㅤㅤㅤㅤ
#preganancy #pregnantbelly #pregnancyshoot #32weekspregnant #thankful #pregnancydiary #pregnancylife #孕期紀錄
倒甲急症 在 Mrs1am-ology : 一點小哲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人帶娃的苦笑,上集】
#深情文 #長文慎入 #找共鳴
前日同林小姐食緊麥當勞,然後佢突然間話想去廁所,呢個時候我就變得好煩惱,站響人生交叉點,完全唔識抉擇❗❓可能你會問究竟有啲乜嘢需要決定呢? 去廁所咋嘛,好簡單好基本嘅要求啫, 但如果你係 #一個人帶娃 ,事情就變得冇咁簡單喇, 究竟我應該。。。
1️⃣將枱面嘅食物全部打包帶埋去廁所? 但,哪有手拎?
2️⃣勇敢放手一搏帶佢去廁所之後返嚟繼續食? 怕唔怕畀人收咗?
3️⃣ 叫佢忍住唔好痾,最壞打算係瀨尿? 最後係咪要我抹地?
。。。。 無論邊一個選擇都會有取捨, 無論邊一個抉擇我心入面嗰句都係,#如果多一個人喺度就好啦。
好多全職媽媽大部分時間都係自己一個湊小朋友,而我面對早出晚歸爸爸、零後援、零抖氣位嘅現實, 每日24小時當中幾乎有20小時係我同佢單打獨鬥! 識我嘅人都知道,我幾乎任何時候都帶著林小姐, 當中嘅辛酸真係有血有淚, 但又唔知點解咁好笑!
{最難熬的,手抱期}
未識企、未識坐、唔可以直抱、唔可以用孭帶。。。「那時候,我練成咗單手神功, 如果唔係我覺得我應該會陣亡。」
#去廁所
每次單拖同bb出街,遇到一個最大嘅難題,一定係去廁所, 好彩的話你可以搵到一個有換片板嘅殘厠, 唔好彩嘅你只能夠單手抱住佢, 再坐無影凳。。。 可以幻想到個情景有幾咁狼狽。當時,我買咗一個神器可以幫助我企喺度都去咗廁所添,我都覺得自己好瘋狂。
#去醫院
我自己試過要入急症,無可奈何都要一齊去(爸爸出咗trip添啊! ),林小仲響急症室玩到好開心,啲人問我小朋友病都咁精神,well,病果個係我.... 然後就有人問,點解要帶埋小朋友黎,心中OS:唔帶係咪放響你屋企先? 是咁的,媽媽們係無資格病的,留醫更免問。 ♡感恩果次雖然事出突然,契媽及好友們都表示可相助,心頭一暖!
#去餐廳
單拖絕對唔能夠去自助取餐嘅餐廳,一系列快餐,想都別想, 因為你既冇手攞餐盤,又唔可以去攞位先,簡單黎講就係完全唔work!
#搭van仔
其實手抱bb坐bb車出入係比手抱方便, 但又唔係每個地方都好方便bb車, 如果你要單手抱住一個bb,再收起bb車上車落車,其實都幾危險, 尤其初生bb車摺極都係好大架!
#搭巴士
你以為搭巴士會比較容易啲咩? 我話畀你聽我係超級地獄黑仔王, 每次帶bb車上巴士一定會遇到輪椅, 然後你只要無奈抱住個bb再去摺返架車,然後都唔知可以點。。。 重點係你以為個個巴士司機會停車畀你慢慢搞咩?哈哈。。。
#剪頭髮、睇牙醫
話說其實我呢兩年半都冇去過髮型屋剪頭髮,或者睇牙醫,其實你覺得有人會俾你抱住個bb剪頭髮咩? 有牙醫會畀你抱住個bb整牙咩? 有時你估唔到生活上咁簡單嘅活動都做唔到, 唔好再諗去咩整指甲做facial啦。
#綁鞋帶
響街甩咗鞋帶你諗住綁? 唔好太天真呀,哪有手,那時候的我,絕對係唔著綁帶鞋出街,甩咗真係唔知點算。
#倒垃圾
話說我屋企個垃圾房係響出面嘅, 要倒垃就要開門出去, 人生交叉點又黎啦,究竟應該將個bb放喺屋企出去定係抱埋佢去呢, 呢個係我到而家都冇答案嘅...
#跑步
其實生左林小姐之後我係冇跑過步,抱住佢跑步會唔會搞到腦震盪㗎? 放佢響bb車上推住跑步咁刺激? 唔好講跑步啦其實兩年半年我都冇做過運動。。。
#放狗
識我嘅朋友都知我經常性一拖二, 但其實米哥好慘㗎因為我抱住個妹, 唔可以再同佢瘋狂跑步追逐, 又唔可以玩掉水樽, 行又行得慢過人。。。
#影相
最遺憾就係冇合照, 就算見到啲好靚嘅景相同佢影返張靚相, 都只能夠自拍,下下大頭相,就係咁囉,習慣就好!
#沖涼
或者你要等小朋友瞓咗可以偷雞去沖涼, 或者你可以選擇帶埋佢入去沖涼, 或者呢一切其實只係個機緣巧合, 嗰日能唔能夠有機會咁啱畀你把握到時機去沖涼, 講彩數嘅啫。 #利申 我一直都係同個女一齊沖涼嘅, 我都好懷念自己一個人沖涼嘅感覺。
#煮飯
基本上我都唔會煮一啲步驟太複雜嘅菜式, 因為你唔知幾時會出現狀況,要立即放低手頭上嘅野去處理, 試過煎緊條魚行一行開好快就燶曬, 有試過過度發酵麵團, 結果唔食得, 經常發生白忙一場嘅效果。 所以我最鍾意就係蒸嘅同燉嘢..
{後話}單打湊小朋友, 我冇諗過會遇到咁多荒唐嘅困難, 有啲好微小嘅願望原來都變得咁奢侈, 但有正正真實咁樣發生緊, 唔需要好偉大先做到媽媽, 但做咗媽媽你就必須要變得強大, 包括心理質素, 其實兩年半唔剪頭髮都冇乜嘢呀, 唔好再問我點解留到啲頭髮咁長啦。。。哈哈,貪靚囉。
註: 由於林小姐當時滿月後每隔日都要返醫院做物理治療, 路程需要轉兩架van仔, 而且逗留響街嘅時間長至七小時, 所以。。。
#下集再續 #mrs1amology #mamablogger #全職媽媽 #misslam #全職bb #單打媽 #零支援 #零假期 #24hrsStandBy #其實成日想寫心情文
倒甲急症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一個文化都會有自己的醫術,而醫術最一開始的本質是很科學的,不外乎就是觀察、實驗與歸結。
哪裡痛,就歸結到哪裡;對那裏施治,有正面反應就保留下來;這個東西吃下去以後有好的反應,那就以後再接著用;但要說到流傳已久的醫術,大概會讓我先想起中國的中醫體系跟印度的吠陀醫術。
毫無疑問,中醫是一門淵遠流長的體系,它的起源依舊是從觀察跟歸結而來,而歸結除了實證之外,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想像(腦補)而來的。
實證部分,就比較科學了。
大抵是吃什麼東西,引起什麼反應,而能針對什麼病症起到什麼功效。
但要是問我,我總認為中醫藥的"炮製"是一門相當神奇的體系。
一種動、植或礦物,能在不同的炮製手法下,去除毒性並產生藥性。
例如"阿膠"這款藥好了。這款藥在"後宮甄嬛傳"之後廣為人知,一堆人連四物湯裡面是哪四物都不知道,卻老把這味藥掛嘴上。
阿膠其實就是"驢皮凍"。一般我們吃的雞皮凍是雞皮跟肌腱等軟組織熬爛後凝結而成的,豬皮凍、牛皮凍也是同樣的製法;這裡面的共通點是具有大量蛋白質,但只有"驢皮凍"被認為有特定的藥效。
而它的名字聽來有點怪,但之所以叫做ㄜ ㄐㄧㄠ,是因為很多地方雖然都有出產驢皮膠(別懷疑,它真的在最初被拿來當作接著劑,以前拿來黏盾牌、盔甲上的動物皮,或是後來拿來黏中國笛子的笛膜),但又以山東東阿這個地方所產的驢皮膠品質最好,所以叫做阿膠。
對我來說,把驢皮製成膠(接著劑),並能觀察出其中有藥效....這樣的過程就相當神奇。
又例如"地黃"這款藥好了。
它是一種植物(廢話!)。這種植物初夏時開花,長得有點像豬籠草倒過來的樣子,但渾身白絨毛,且是淡紫紅色的,所以挺漂亮的;而它的根被拿來當黃色的染料,所以叫做"地黃"。
只是地黃的根在不同的炮製方式下,就會有不同的藥性。
例如,地黃根直接榨汁,可以當染料,或是被稱為(鮮)地黃汁;曬乾後變成乾地黃。到這裡都還在大家的理解範圍中。
但,生地黃在跟酒與砂仁(薑科植物的果實)炒過之後,在經過九蒸九曬之後,地黃的苦味與引起腸胃不適的屬性就會降低,而這種地黃就被稱為"熟地黃"。
生地黃的味道微甘帶苦味,藥性是偏涼,可以涼血滋陰;但熟地黃則是味甘,而藥性轉為微溫,就可以補血滋陰。
對我來說,知道要用酒跟砂仁炒過後再蒸再曬(還要九次),這個發現的過程就相當神奇。
而"炮製"這個被我認為很神奇的工序早在東漢時期的張仲景手中,歸結出上百種方式,而記載在他那本我們都背過的《傷寒雜病論》裡面;手法包含蒸、炒、炙、煅、火熬、燒、斬折、搗膏、酒洗、酒煎、水浸等我們無法顧名思義的方式,這顯示早在兩千年前,就有很多人大量的投入其中(然後不知道吃死過多少人...............)
--------------------------
另一個要聊的是中醫的"腦補"。其中最有名的,大約就是"丹田"這個產物了。
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這是個不存在的"器官"。至少當西醫把人的肚子打開後,是找不到這個在文化、宗教、氣功、武術,甚至歌唱技巧裡面被百般強調的器官到底在哪裡。
但要說它不存在嗎?
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許許多多的學門會一直強調這個部位的鍛鍊與使用;所以從我的理解來看,它就是一個許多神經交會的地方,它同時也與核心肌群所在的位置重疊,所以連體育訓練裡,都會強調這個部位的運用。(而我在練拳的時候,也確實會有意識的去使用與理解它)
只是這個最早出現在『素問』、『金匱要略』之類上古叢書的(對華人來說)重要器官,事實上就是一種體感、體驗的歸結;是一個大部分人都堅稱有,但沒人能說清楚在哪裡、長什麼樣、做什麼用的"(擬)器官"。
然而這出現了一種弔詭。那就是對華人學門有興趣的西方科學家,會努力從科學角度(也就是觀察、確效並可以操作與再重複)來試圖探討跟驗證這些華人圈裡的熱話題,然後某些自覺偉大、卓越的中醫藥學者就會認為"少見多怪"、"我們中國人早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什麼什麼,你們現在才怎樣怎樣....."。
我半年多前才真的遇到一個這樣的人,她是香港人,在某則新聞裡面說西醫發現"三焦系統"後,在臉書上得意洋洋的說西醫"終於發現了,從幼稚園進步到小學生階段了............",其實我真的很想問問她說如果有病患出車禍,複雜性骨折兼大量出血時,她能怎麼利用自己的中醫藥湯來處理如此急症?如果自己的親屬碰到這種急症,也是不送西醫,自己處理?
(尊重不同醫學文化的術業有專攻有這麼難?)
--------------------------
而中醫藥的文化延續這麼長時間,其實也給環境帶來很大的衝擊。
(其實本來想談的是這個........)
例如,中醫認為犀牛角有解熱解毒等功效,而且是神效。這造成大量的犀牛先是在兩千多年前,在中國消失(有一大批是被拿去做犀甲或黏在木板上當盾牌);而更大批的犀牛則陸續在世界上消失,直到我小時候,還有大量的犀牛因為被取角入藥而被殺。
但犀牛角沒有替代品嗎? 其實水牛角也有相近的功效,很多草本植物也可以取代。但現在磨乾的犀牛角粉,一台錢等於3.75克,就要價上萬元,如果你是獵人,不心動嗎?
另一個瀕臨危機的動物則是驢。剛剛不是才提過驢皮做的阿膠?
這本來就在中國被熱賣,甄嬛傳上映後,更是火熱。現在中國方面的驢已經養不夠人家殺了,於是有更多商人去國外買驢來殺,又或是在非洲成立屠驢場,每天殺一千頭;殺不夠的,甚至偷當地農夫的驢子來殺,然後剝皮後棄屍.........
其他乾脆非法盜獵野生的驢,也造成了重大危機。(根據統計,現在全球大約有4400萬頭驢,但中國每年可以消耗1000萬頭;東阿阿膠比十五年前漲了40倍,去年每公斤直逼台幣兩萬七千元。)
而類似的情況,其實也在許多野生動物身上上演。(熊膽悲歌就不提了,一輩子其實只發情幾次的老虎,則是莫名其妙的被斬了虎鞭..........)
總之,我總認為,如果中醫系統的發展確實已經很發達,那找出幾種替代方式,能讓更多物種不被毀滅,應該是一個高度發展的文明應該要有的責任。
不然,什麼東西都被吃沒了,只剩下人類,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
.
.
.
====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地球只有一個
#絕育的生態基本上很難再復育了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content-7733.html…
倒甲急症 在 男孩媽媽的育兒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從有了孩子後,因為受傷而到急症室照 X-Ray、處理傷口的經驗大幅增加。昨晚誦仔從琴椅上摔倒期間,琴椅一同跌下而撞爆了左手無名指。小手指的傷口很大,又流血又瘀黑又腫起一塊而指甲又要掉下的樣子,非常嚇人,而後來的 X-Ray 亦證實了有骨折,可是急症室無辦法為這麼小的小手指弄個 splint 來固定患處,最後等了 4 個半小時,只是普通包紮,唯有待星期一,到職業治療部造一個 finger splint 才算穩當。
這 4 個半小時,誦仔從分流站、到照 X-Ray 前後的幾次見醫生、再到給護士處理傷口的過程中,他的傷口起碼 4-5 次被觸碰及接受清洗,很痛很痛,從誦仔的表情、「嘶、嘶、嘶」「雪、雪、雪」的呻吟聲、顫抖的身軀,他真的很痛。但他很厲害,醫生與各醫護人員都大力讚賞這個堅強的小朋友,他沒有哭也沒有退縮,勇敢面對,只是不停「嘶、嘶、嘶」「雪、雪、雪」的痛苦低吟,一滴眼淚也沒有。自己兩次獨立進 X-Ray 室(第二次照尾指),不用陪伴,並笑著出來。在護士哥哥處理傷口期間,誦仔一邊痛到𠵱𠵱呀呀,一邊不忘主動搭訕「喂,你叫咩名呀?」,護士哥哥說笑問道,是否太痛要投訴我呢?
傷口沒有被觸碰的時候,誦仔其實非常生猛精靈,整古做怪,還不停四處與人閒談,周圍問人你叫咩名呢你幾多歲呢,坐在前面的一家三口和誦仔聊了很多,誦仔和盤托出自己的受傷經過,伯伯說:「唔好再百厭撞到,就唔駛再嚟喇。」這時誦仔問:「咁我又點解喺呢度見到你嘅?你咩事呢?」哈哈,太好笑,這跟正仔細時一模一樣的牙尖嘴利。
4 個半小時後終於可以回家喇。打後如何禁止三位男生打架推撞、動手動腳才是大考驗呢,唉~ 我相信一定勞氣到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