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個人資料保護法解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個人資料保護法解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個人資料保護法解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個人資料保護法解答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萬華60萬人遭密令監測 ❗️ #非法監控還是合法濫權 ❓ (剛被刪文?!重發測試) 昨日深夜,網友開始瘋傳《毅傳媒》的三篇系列報導,其獨家取得內部公文,揭露指揮中心竟然在外界與萬華居民不知情的情況下,「要求電信業者幫忙找出符合指揮中心定義的『萬華高風險族群』並進行 #健保卡註記。甚至連外籍人士手...

  • 個人資料保護法解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7 09:05:58
    有 104 人按讚

    #萬華60萬人遭密令監測 ❗️
    #非法監控還是合法濫權 ❓
    (剛被刪文?!重發測試)

    昨日深夜,網友開始瘋傳《毅傳媒》的三篇系列報導,其獨家取得內部公文,揭露指揮中心竟然在外界與萬華居民不知情的情況下,「要求電信業者幫忙找出符合指揮中心定義的『萬華高風險族群』並進行 #健保卡註記。甚至連外籍人士手機瀏覽網頁紀錄都不放過。」

    如此作為,這60萬人的 #個資安全及隱私權恐怕已遭政府嚴重侵犯,報導更寫道:「在調取資料法源不明、未告知民眾的前提下,指揮中心儼然成為恐怖的國家機器。」

    如果內容不實,這樣的報導已經對政府威信造成莫大傷害與挑戰,也引起社會情緒恐慌與不滿,有關單位應該立刻查處。

    但如果內容屬實,指揮中心如此作為恐有很大的法律疑慮和政治風險,幫大家整理重點:

    1⃣️指揮中心這樣做的 #法源依據為何?有無違法❓

    如此超乎合理範圍的監控,已經侵犯個資與個人隱私,針對特定疑似染疫個案進行足跡監控或有前例可循(報導內提到仍有法律疑義),但大規模監控60萬人足跡並分類註記的適法性與必要何在?這樣做有無合乎《#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5及16條當中對於「公務機關利用個人資料」之規範?

    更不要提監控與分析外籍人士 #手機網頁瀏覽資料 這一項,當中會獲取多少其他個人隱秘資訊?這樣做有任何法源依據嗎?指揮中心應該出來說清楚!

    2⃣️ 指揮中心是否有「#合法濫權」的問題❓

    針對第一題,指揮中心可能會回答,這為了因應防疫需要,一切依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 #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

    看起來有法源依據了,但是這條法律卻給予指揮中心指揮官非常大的行政裁量權,究竟「必要」的定義是什麼?如同報導當中提到的兩點:



    第一,「必要」兩字創造了太大的模糊空間,會讓指揮官有無限上綱的權力,可能濫傷無辜,令法界十分詬病,因為他們去年就已經呼籲過這類法規必須要趕快完善了。
    

第二則是「如果指揮中心若能取得當事人門號及基地台位置,另外調取瀏覽網頁紀錄的 『必要性』,到底在哪裡 ?」對呀,如果你都可以透過手機、電子圍籬鎖定人家位置,為何還要在乎人家上網搜尋哪些景點?你還想看什麼東西?

    我並不是法律系畢業、法學研究者或資安、隱私權專家,相信有更多專精法律、了解法律適法性必要與訂定脈絡、法哲學的專家可以解答這些問題。而指揮中心也該嚴正自省:雖然或許「合法」,但如此做會否有「濫權」的問題。

    (以上兩題,台權會及匿名司法界人士在報導中都多有著墨)

    3⃣️指揮中心是否 #刻意規避 讓北市府知情❓

    在報導當中及網友討論時都有注意到一點:如果這場是針對萬華區活動者風險註記的專案會議(也等於是在貼萬華人標籤😠的專案會議),竟然 #沒有任何臺北市政府的單位與會,與會者的出席簽到單當中也沒有北市府代表,僅在事後會議紀錄正本受文者列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根據報導內容,指揮中心疑似跳過台北市政府,直接找內政部移民署處理此事,發文給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只是通知他們執行而已。而當記者打去問內政部發言人室,除了不斷跳針問「你怎麼知道的」、「資料哪裡來?」以外,不但不願意說明,還推給疾管署,實在非常不負責!

    4⃣️特定人與群體健保卡 #遭註記是否知情❓

    在這三篇獨家報導出來之前,前日(5/25)就有媒體報導(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259), 有民眾(陪病者)只不過是下樓拿個便當,結果轉身卻遭到醫院拒絕進入,無法回到醫院陪伴家人。到這時他才知道,原來因為自己曾到過萬華,有萬華地區的足跡,就被健保署在健保卡上被註記為自主健康管理者。

    

這樣的措施,事前是否有對外界公佈?細胞簡訊的事情大家知道,但如果種種監測措施就是為了發細胞簡訊給這60萬人,當中又是否有通知他們自己的健保卡會遭到註記呢(照搜尋網路上細胞簡訊截圖的內容看來是沒有的)?

    因為從媒體報導的情況來看,還有很多人遇到一樣的情況(不知情下遭註記),導致無法進入醫院簽病危或洗腎,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都造成了莫大困擾。



    簡單總結,雖然疫情逐漸升溫,防疫情勢相當嚴峻甚至不樂觀,我們也知道從指揮中心到基層醫護都非常辛苦,但這不代表指揮中心有權利用可能逾越法律、侵犯人權及隱私的方式來防疫!

即便這樣的作為在經過一系列程序檢視後被判定為「必要」且「合法」,但這樣的 #檢視 與 #監督 過程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這才是我們要捍衛的民主與法治。
    
沒有人喜歡染疫,但也絕對沒有人喜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監控、查看自己手機上瀏覽的內容。既然處處都這麼想跟左岸做出區別,現在更該拿出法治與專業素養給民眾與世界看!

    面對病毒的恐懼與經濟崩盤、生計不知在哪的擔憂已經夠心累了,不要再讓人民加上一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鎖定、監控與註記的恐懼。

    請指揮中心及政府相關單位,出來面對報導內容及民眾的質疑,
    公開將這些問題說清楚、講明白!

    #強力抗疫不是濫權藉口
    #防疫勿忘堅守民主法治

    衛生福利部
    內政部

    --

    🔗參考資料:
    
1.【獨家】內部文件曝光!指揮中心竟密令監測萬華60萬人足跡 挑出「高風險族群」註記健保卡

    https://yimedia.com.tw/covid19/117647/
    2.【獨家】中央跳過北市註記萬華人 內政部踢皮球給疾管署
    https://yimedia.com.tw/covid19/117654/
    3.【獨家】調取瀏覽網頁紀錄嚴重侵害隱私 台權會質疑「法源依據」
    https://yimedia.com.tw/?p=117651
    4.下樓拿個便當就被禁入醫院!陪病家屬控訪過萬華 健保卡被標為「自主健康管理」
    news.tvbs.com.tw/life/1516259?from=Copy_content
    5.[爆卦] 指揮中心違法監控60萬人 (包含網頁紀錄).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2048100.A.353.html

  • 個人資料保護法解答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2 16:00:53
    有 36 人按讚

    📚新書推薦📚 ▍法令遵循理論與實務 【作 者】詹德恩 博士

    【本書簡介】
    法令遵循已是全球金融業,乃至於所有企業的重要課題,本書為您解答:介紹法令遵循制度的起源到我國的發展,公司治理中董監及內部人持股申報、年報與內部控制聲明書、公司治理評鑑該如何操作?法令遵循與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國內外的發展與法令依據;金融機構之洗錢防制及打擊資恐法遵重點;在金控法、銀行法、保險法等利害關係人交易準則規定;個人資料保護與金融控股公司跨業銷售案例研究;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案(FATCA)與共同申報準則(CRS);法令遵循風險管理等等,結合案例與現況的分析。

    本書提供金融從業人員瞭解法令遵循業務的內涵,可以做為參考工具書;當然,對將來有志從事法令遵循工作的學生,本書更是必讀著作。
     
    聯合推薦
    賴英照 司法院前院長
    蔡清祥 法務部部長
    吳當傑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秘書長
    陳彥希 全國律師聯合會理事長

    📖本書完整介紹➔http://qr.angle.tw/lvp

    《法令遵循講座》
    講題:法令遵循理論與實務--金融弊案 v. 法令遵循

    🗣主講人:詹德恩 博士

    【講座介紹】

    ◾前言

    ◾金融弊案範圍與類型

    ◾法令遵循緣起與發展

    ◾內控三道防線

    ◾揭弊者保護

    ◾檢視法令遵循制度現況

    ◾建構理想的法令遵循制度

    ◾結論

    報名網址: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2787

    ===========================

    法令遵循是現代企業,尤其是金融相關事業的基本規範,其目的在確保企業經營者運用企業龐大資源追求營業利潤時,能在法律許可的框架範圍內活動,以保障股東、債權人及交易相對人的權益。預防金融舞弊的最佳方法莫過於金融業能落實法令遵循,實現公司治理。

    法令遵循與倫理有關係嗎、我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法令遵循、什麼內部是內部控制三道防線、洗錢防制與反資恐與法遵工作有關,以及金融業如何執行吹哨者保護法等,由元照出版公司出版的「法令遵循理論與實務」乙書將提供答案。

    著者現為中華開發金控總機構法令遵循主管,也是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實務上,曾經長時間服務於公部門,參與犯罪偵查工作;學術上,在大學任教多年,對金融犯罪問題及法令遵循制度尤有深入的研究,在國內外期刊曾發表相關論文,也有著作。「法令遵循理論與實務」乙書,從法令遵循理論源起出發,最後以我國法令遵循的現況與未來結束,目前我國金融業法令遵循工作內容皆有完整介紹。

    本書獲得司法院賴英照前院長、法務部蔡清祥部長、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吳當傑秘書長,以及全國律師聯合會陳彥希理事長推薦。完整涵蓋法令遵循業務重要議題,就法遵制度的重要問題作深入的探討,兼具學術與實用價值。無論學生、金融業,或是法律人,對於想要瞭解法令遵循制度者,都是最佳指引。

    《擷錄至經濟日報2021.3.22》全文:http://qr.angle.tw/y13

  • 個人資料保護法解答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4 10:00:08
    有 65 人按讚

    📚新書賞閱📚
    ▍大數據與法律實務指南
    【作 者】Maria Cristina Caldarola.Joachim Schrey
    【譯 者】趙彥清.黃俊凱
    【主 編】林怡芳.陳秋華

    本書完整介紹➔http://qr.angle.tw/ygp

    🔹元照網路書店購書滿1000元加贈〈專區書籍〉乙本
    專區書籍👉http://qr.angle.tw/3a6

    🔸在今日,資料往往被稱為「21世紀的石油」,因此大數據應用被視為新的(石油)資源和額外商業收益的礦藏之所在。然而,唯有具備必要的技術專長和基礎設備,並且瞭解合法運作範圍者,才會被允許挖掘這些礦藏。

    🔸本書旨在闡明並探索這個合法運作的範圍,同時也填補目前大數據法律文獻的空缺。本書討論內容超越單純個人資料保護的法律分析,進一步結合大數據領域中的相關議題,包括民法、工業財產權保護以及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律領域。

    🔸除個人資料外,本書尚論及非個人資料(技術資料或匿名資料),這些資料類型經常為大數據分析而被互相混合使用。這些不同的資料類型可能是來自於不同的權利人,也可能受到不同國家法律制度的拘束,而需要取得不同的法律基礎,並且(或者)係為各種不同的分析目的而被使用。

    🔸本書為有關大數據商業模式之建構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一方面討論各種關聯性因素,包含資料類型、權利人、適用法律、授權基礎/合法性基礎、使用目的等,另一方面分析所涉及的各種不同法律領域。本書為各種大數據應用經營型態的企業或公司整合這些多面向的關聯性因素,並且指出具法律安定性且可操作的解決方案。

    🔸本書是大數據應用有關個人資料和其他非個人資料蒐集、儲存及分析的法律實務指南,內文含有大量的指導原則和圖示說明。這本實務指南為大數據領域之日常業務提供全面性、以實務為導向的協助,以及提供該業務規劃之可靠性。本書適用對象特別為法律人、資訊工程師、商業管理專業人士、公司負責人、經理人、分析師、顧問、審計師以及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料保護員。

    對於上述內容,本書有以下特色:
    ◎以實務為導向提供充分的解說
    ◎為公司企業日常處理大數據業務的安全性規劃提供方向與指示
    ◎對於大數據領域的各種問題提供跨法律領域的解答
    ◎內文附有許多指導原則(指南)與圖解
     
    🔹現在 #訂購月旦系列雜誌享充電禮🎁(好禮2選1)
    訂閱方案:http://www.angle.com.tw/event/magazine/ 

    【#5月新書推薦】👉http://qr.angle.tw/dg6

    【#6月新書推薦】👉http://qr.angle.tw/t0u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