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俯瞰相似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俯瞰相似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俯瞰相似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俯瞰相似詞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南十字星下的南島語 ◎#Salizan沙力浪 〈分手〉 那一刻 只剩 mata(註1)的淚水 握著石錛的 ima(註2) 殘留的溫度 在你的眼裡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 在我的手裡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海公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城區的中偏北部,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側,始建於宋遼金時代,是世界上現存建園時間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的布局以瓊華島為主體,在島的頂端建有標誌性建築永安寺白塔,與南岸的團城、北岸的宮苑群遙相呼應,相互借景,構成園林的南北中軸線。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園以「保護中南海安全...

俯瞰相似詞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8 03:43:52

: 昨天參與了雜誌《Ganlinia/甘里尼亞人間觀察集 @ganliniamag 》的年終聚會,去年的時候相當榮幸能受邀為創刊號撰文,驚喜的是在場的編輯群與其他幾名創作者紛紛上前表示,他們非常喜歡這裡與此篇〈愛在黎明破曉時:於千萬人之中,於千萬年之中〉,當下不知該如何掩飾自己的受寵若驚,也不覺得這...

俯瞰相似詞 在 Keo Chow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9:20:26

《#G殺》導演 李卓斌 @cheukpan_lee 品學兼優的趙雨婷有一個秘密,那就是她一直與學校教師發展師生戀;她的同學Don仔也有一個秘密,那就是無頭屍體的所在地⋯⋯ 故事由一宗離奇的人頭命案開始。一個人頭突然跌入大提琴手傅以泰家中,讓眾人的日常生活拉下帷幕,他的同學、患有亞氏保加症的Don仔被...

  • 俯瞰相似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15 21:00:01
    有 194 人按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南十字星下的南島語 ◎#Salizan沙力浪
      
    〈分手〉
      
    那一刻
    只剩 mata(註1)的淚水
    握著石錛的 ima(註2)  
    殘留的溫度
      
    在你的眼裡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
    在我的手裡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山
      
    你帶著獨創的*bet'ay(註3)
    坐上*paraqu(註4)
    *qan'ud(註5)
    隨波漂流       遠去
      
    從那一刻起
    各自分居
    海洋、高山
    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遠離的你〉
      
    說要找尋屬於自己的島
    採走金黃色的稻穗
    一粒一粒的
    放進紅色色衣陶
    裝進南十子星的 lumbung(註6)
    形成同源的詞彙
      
    搖晃的獨木舟
    裝上堅毅的舷外支架
    帶走碧綠的豐田玉
    划向湛藍的島嶼
    在銀河中浪跡天涯
    下錨之處 Te Punga(註7)
    是南十字星建造的港灣
    夢想上岸的新樂園
      
    〈駐留的我〉
      
    沿著 ludun(註8)
     
    走出詞綴的路
    tun‐lundun‐av(向山上走吧)
    tun‐ludun(走到高山)
    na‐tun‐ludun ata (咱們既將往山上啓程)
    tuna ludun(抵達山頂)
    muhai ludun (漫山越嶺)
    muhai ludun‐in(翻越山嶺了)
    山巒般交疊纏繞
    繞向山頂
    順著山谷吹來的氣音
    俯瞰著 遠走的航跡
    仰望著 牽引你的那一顆星
      
    〈同受苦難〉
      
    以日月星辰辨別
    以風、洋流為導引
    走向高峻陡峭的山嶺
    航行大風大浪
      
    星條、十二道光芒、太陽的利刃下
    發出比基尼的爆破音
    在五顆十字星幟上切割
    外來的你好、Bonjour、こんにちは
    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
      
    乘著殖民浪頭的「發現號」
    駛進了大鐵船的崇拜
    離去時,從勇土的口中搶走神聖的 tabu(註9)
    帶走了無法言說的禁忌語
      
    〈凝視〉
      
    千年的移動、千里的距離、千種的語言
    灑落在萬座島嶼上
      
    憂鬱、落寞的摩艾 Moai(註10)
    可否將 mata 望向北方
    牽起散落在島嶼的 ima
    凝視語言裡流動的音節
      
    重新建造邊架艇
    將逝去的榮耀,微弱的語音
    順著星光 再次追尋
    乘著風勢 再次破浪前進
    說出南風之島的輕重音
      
    註1|mata:布農語,眼睛。也是南島語的同源詞。
    註2|ima:布農語,手。也是南島語的同源詞。
    註3|*bet'ay:擬測古南島語,船槳。
    註4|*paraq:擬測古南島語,船。
    註5|*qan'ud:擬測古南島語,隨波漂流。
    註6|lumbung:爪哇人稱南十子星為 lumbung(糧倉),因為這個星座的形狀像農做小屋。
    註7|Te Punga:毛利語,南十字星,他被認為是獨木舟(意指銀河)下錨之處,指標就是錨索。
    註8|ludun:布農語,山。
    註9|tabu:英語的外來語,借自太平洋小島原住民語語 ta‐bu, 神聖之意。
    註10|Moai:摩艾石像(又譯復活節島人像、摩阿儀、摩埃石像、毛埃石像)位於復活節島。
      
    --
      
    ◎ 作者簡介
      
    沙力浪,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書寫部落的情感與哀愁。曾經因為念書的關係,離開部落。到桃園念元智中文系,再回到花蓮念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這樣的經歷,開始以書寫來記錄自己的部落、土地乃至於族群的關懷。目前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企圖出版以族語為主要語言之書籍,並記錄部落中耆老的智慧,一點一滴地存繫正在消逝中的布農族文化。除了在部落成立工作室,也在傳統領域做山屋管理員、高山嚮導、高山協作的工作,努力的在部落、在山林中生活,並書寫。
       
    文學創作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臺灣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取自《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陳雪(粉專 告非非心)賞析
     
    「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往今來許多詩詞圍繞著人類諸多情緒抒情,而「離別」便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人們的生命週期裡,不免會離開家庭、離開生活環境或離開舒適圈的情況。遇到的當下,無論是動作的人,還是留在此地的人,都同時正經歷一場「離別」的過程。
     
    詩人說「從那一刻起/各自分居/海洋、高山/展開不一樣的旅程」,並且「在你的眼裡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在我的手裡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山」離別有淚水、有不捨,然而在此詩中,詩人認為是一個新的旅程與新的祝福。
     
    此方的人祝福遠離的你「找尋屬於自己的島」、「走向高峻陡峭的山嶺/航行大風大浪」。但此方的人並非就此停滯,「駐留的我/沿著 ludun/走出詞綴的路」持續維護著「逝去的榮耀,微弱的語音」。
     
    詩人以「外來的你好、Bonjour、こんにちは」比喻外來文化的侵襲,「發出比基尼的爆破音/在五顆十字星幟上切割」,而留駐此地的mata「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
     
    因此最後更祝福隨波漂流、遠去的Te Punga,除了建立「夢想上岸的新樂園」之外,還能夠「牽起散落在島嶼的 ima」「說出南風之島的輕重音」。
     
    實則本詩的「你」、「我」可能都並非單指「人」而已,詩人以指向性的稱呼,分別表達對文化或語言的呼喚。全詩分為五節--「分手」、「遠離的你」、「駐留的我」、「同受苦難」、「凝視」,從不同角度摹寫「從分手的那一刻起」的你我。
     
    本詩亦為2016年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原住民新詩金典獎得獎作品,可謂其時代表詩作。唯令筆者稍嫌疑惑的是,本詩多處引用南島語彙的手法,與前陣子爆紅的「晶晶體」頗有相似。經上網一查「晶晶體指將『強勢語言』的英文夾雜在中文裡,賣弄運用強勢語言的優越感」,本詩手法則反過來以「弱勢語言」的原住民族名詞夾雜入漢語之中,似乎為凸顯弱勢文化夾雜於強勢文化下的掙扎求存,不過「活化族語」的方法便是替代名詞而已嗎?令人反思。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沙力浪 #南十字星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 #原住民詩 #布農語 #南島語族
      
    --

    美術設計:幸秀

  • 俯瞰相似詞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5 20:30:00
    有 70 人按讚

    ※貼文內容0917更新​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
    沙力浪〈從分手的那一刻起~南十字星下的南島語〉​
      ​
    〔分手​〕
      ​
    那一刻​
    只剩 mata(註1)的淚水​
    握著石錛的 ima(註2)  ​
    殘留的溫度​
      ​
    在你的眼裡 ​ ​ ​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
    在我的手裡 ​ ​ ​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山​
      ​
    你帶著獨創的*bet'ay(註3)​
    坐上*paraqu(註4)​
    *qan'ud(註5)​
    隨波漂流 ​ ​       ​ ​ ​ ​ ​ 遠去​
      ​
    從那一刻起​
    各自分居​
    海洋、高山​
    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
    〔遠離的你​〕​
      ​
    說要找尋屬於自己的島​
    採走金黃色的稻穗​
    一粒一粒的​
    放進紅色色衣陶​
    裝進南十子星的 lumbung(註6)​
    形成同源的詞彙​
      ​
    搖晃的獨木舟​
    裝上堅毅的舷外支架​
    帶走碧綠的豐田玉​
    划向湛藍的島嶼​
    在銀河中浪跡天涯​
    下錨之處 Te Punga(註7)​
    是南十字星建造的港灣​
    夢想上岸的新樂園​
      ​
    〔駐留的我​​〕
      ​
    沿著 ludun(註8)​
    ​ ​  ​
    走出詞綴的路​
    tun‐lundun‐av(向山上走吧)​
    tun‐ludun(走到高山)​
    na‐tun‐ludun ata (咱們既將往山上啓程)​
    tuna ludun(抵達山頂)​
    muhai ludun (漫山越嶺)​
    muhai ludun‐in(翻越山嶺了)​
    山巒般交疊纏繞​
    繞向山頂​
    順著山谷吹來的氣音​
    俯瞰著 ​ ​ ​ 遠走的航跡​
    仰望著 ​ ​ ​ 牽引你的那一顆星​
      ​
    〔同受苦難​​〕
      ​
    以日月星辰辨別​
    以風、洋流為導引​
    走向高峻陡峭的山嶺​
    航行大風大浪​
      ​
    星條、十二道光芒、太陽的利刃下​
    發出比基尼的爆破音​
    在五顆十字星幟上切割​
    外來的你好、Bonjour、こんにちは​
    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
      ​
    乘著殖民浪頭的「發現號」​
    駛進了大鐵船的崇拜​
    離去時,從勇土的口中搶走神聖的 tabu(註9)​
    帶走了無法言說的禁忌語​
      ​
    〔凝視​​〕
      ​
    千年的移動、千里的距離、千種的語言​
    灑落在萬座島嶼上​
      ​
    憂鬱、落寞的摩艾 Moai(註10)​
    可否將 mata 望向北方​
    牽起散落在島嶼的 ima​
    凝視語言裡流動的音節​
      ​
    重新建造邊架艇​
    將逝去的榮耀,微弱的語音​
    順著星光 ​ ​ ​ 再次追尋​
    乘著風勢 ​ ​ ​ 再次破浪前進​
    說出南風之島的輕重音​
      ​
    註1 mata:布農語,眼睛。也是南島語的同源詞。 ​
    註2 ima:布農語,手。也是南島語的同源詞。​
    註3 *bet'ay:擬測古南島語,船槳。​
    註4 *paraq:擬測古南島語,船。​
    註5 *qan'ud:擬測古南島語,隨波漂流。​
    註6 lumbung:爪哇人稱南十子星為 lumbung(糧倉),因為這個星座的形狀像農做小屋。​
    註7 Te Punga:毛利語,南十字星,他被認為是獨木舟(意指銀河)下錨之處,指標就是錨索。 ​
    註8 ludun:布農語,山。​
    註9 tabu:英語的外來語,借自太平洋小島原住民語語 ta‐bu, 神聖之意。​
    註10 Moai:摩艾石像(又譯復活節島人像、摩阿儀、摩埃石像、毛埃石像)位於復活節島。​
      ​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沙力浪 創作​
    #莎拉 手寫,粉專 莎拉手寫,Instagram:sara_sara0316​
    #陳雪 賞析,相關粉專 告非非心​,爽爽滾

    ※特約撰稿人 陳雪 賞析​

    「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往今來許多詩詞圍繞著人類諸多情緒抒情,而「離別」便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人們的生命週期裡,不免會離開家庭、離開生活環境或離開舒適圈的情況。遇到的當下,無論是動作的人,還是留在此地的人,都同時正經歷一場「離別」的過程。​

    詩人說「從那一刻起/各自分居/海洋、高山/展開不一樣的旅程」,並且「在你的眼裡 是一座大陸漂移的島/在我的手裡 是一座海上雕琢堆砌而成的山」離別有淚水、有不捨,然而在此詩中,詩人認為是一個新的旅程與新的祝福。​

    此方的人祝福遠離的你「找尋屬於自己的島」、「走向高峻陡峭的山嶺/航行大風大浪」。但此方的人並非就此停滯,「駐留的我/沿著 ludun/走出詞綴的路」持續維護著「逝去的榮耀,微弱的語音」。​

    詩人以「外來的你好、Bonjour、こんにちは」比喻外來文化的侵襲,「發出比基尼的爆破音/在五顆十字星幟上切割」,而留駐此地的mata「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

    因此最後更祝福隨波漂流、遠去的Te Punga,除了建立「夢想上岸的新樂園」之外,還能夠「牽起散落在島嶼的 ima」「說出南風之島的輕重音」。​

    實則本詩的「你」、「我」可能都並非單指「人」而已,詩人以指向性的稱呼,分別表達對文化或語言的呼喚。全詩分為五節--「分手」、「遠離的你」、「駐留的我」、「同受苦難」、「凝視」,從不同角度摹寫「從分手的那一刻起」的你我。​

    本詩亦為2016年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原住民新詩金典獎得獎作品,可謂其時代表詩作。唯令筆者稍嫌疑惑的是,本詩多處引用南島語彙的手法,與前陣子爆紅的「晶晶體」頗有相似。經上網一查「晶晶體指將『強勢語言』的英文夾雜在中文裡,賣弄運用強勢語言的優越感」,本詩手法則反過來以「弱勢語言」的原住民族名詞夾雜入漢語之中,似乎為凸顯弱勢文化夾雜於強勢文化下的掙扎求存,不過「活化族語」的方法便是替代名詞而已嗎?令人反思。​
      ​
    ※沙力浪​
      ​
    沙力浪,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書寫部落的情感與哀愁。曾經因為念書的關係,離開部落。到桃園念元智中文系,再回到花蓮念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這樣的經歷,開始以書寫來記錄自己的部落、土地乃至於族群的關懷。目前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企圖出版以族語為主要語言之書籍,並記錄部落中耆老的智慧,一點一滴地存繫正在消逝中的布農族文化。除了在部落成立工作室,也在傳統領域做山屋管理員、高山嚮導、高山協作的工作,努力的在部落、在山林中生活,並書寫。​
       ​
    文學創作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臺灣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
    (取自《#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
    ※編按:​

    論述當中經常將語言物化,以藉此分割、改變,作為一種區分,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需要思考的是更深層的文化意涵,背後的民族、區域與精神。​
     ​
    語言和文字本質上是透過書寫、傳講,廣泛地建構起來的,這位建構者的身分可能是作家、普羅大眾,正因如此,所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卻不可能完全一致,必須更謹慎地對待語言和文字,以及其身後的建構者。​
     ​
    原住民語言的使用亦是如此,藉由弱勢語言夾雜於強勢語言的對比,提醒著我們,是否因自身的文化背景,將自身使用的語言視為專一,反而忽視了每個人都是語言和文字建構者,形塑成現有文化深厚的底蘊。​

    另,因粉專無法更改字體,故我們加〔〕來顯示詩中小標。​

    #詩聲字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南十字星 #從分手的那一刻起

  • 俯瞰相似詞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30 17:10:26
    有 105 人按讚

    在轉型正義與去殖民、後殖民時代的台灣人,大概已經很熟悉各式公共議題與輿論以訴諸集體情感、集體記憶的方式來表達訴求。也因為如此,過去一般認為十分個人化或是個體感受與差異極大的情感,往往可以在這類集體情感與記憶的現象中,由於其集體性的運作方式,而可以成為社會科學研究者觀察的對象。

    一個秘書在哭泣,可能是個人情感的問題,但是兩個秘書在哭,那就是一個社會現象的問題。這句話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特質以極為精簡但準確的方式描述出來。

    -----------
    喜劇可以是正面肯定的詞彙,也可以是貶損。如果稱某人為諧星,除非對方真的是做這份工作,否則恐怕稱不上誇獎。喜劇演員肯・杜德(Ken Dodd)遭到一位律師指控逃漏稅時,主張雖然有些會計師是喜劇演員,但恐怕沒有太多喜劇演員是會計師,成功為自己辯護。「人間喜劇」(human comedy)這個詞,指的可能是欣喜於人類存在的活力與多樣性,一如巴爾札克的同名作品;但這個詞也可能意指人類這種生物不過是個笑話,不值得認真看待。

    確實,假設站在眾神的立場思考,可能會覺得人間一切都是拙劣的鬧劇,最憂鬱的哲學家叔本華就是這麼想的。由於內心充滿哀愁,叔本華發現:當自己看見名為人類的可悲螻蟻時,很難壓抑難以置信的哼笑,他說:「這個世界充斥永不饜足的生物,他們自相殘殺,只為了多存在一段時間,而存在的時間都在焦慮與匱乏中度過,還得忍受可怕的折磨,直到落入死亡的懷抱方始告終。」在這個「生命承受痛苦與折磨的戰場」上,沒有什麼遠大目標,只有「暫時的滿足、受需求宰制的短暫愉悅、漫長沉重的受苦、持續困鬥、與萬物為敵、既是獵人也是獵物、壓力、匱乏、需求、焦慮、尖叫與咆哮,這一切會持續到永恆萬世,或至少持續到地殼再度分裂。」

    儘管充滿憎惡,這一觀點卻有種陰鬱的喜感。從這種奧林帕斯眾神的角度看待事物,和積極徒勞追求目標、深信自己非常重要的俗世男女恰成對比,喜劇就在兩者的不協調間產生。這種雙重視角也出現在湯瑪斯・哈代的小說裡,這位小說家會先把視角放在人物的肩膀後方,然後拉遠鏡頭,放寬視野,顯示出這個角色在遼闊的自然風景裡,只是一個蠕動的小點。這種喜劇和史威夫特的諷刺作品一樣,運用激烈的精簡手法,踩在虛無主義與療癒人心之間的纖細界線上。從這等高度俯瞰,人類的多樣性被縮減到只剩幾種典型,他們各自相信自己擁有自由與獨特性,實際行動卻在不知不覺間,符合了某種角色的殘酷命運。正如所有鬧劇一般,這種觀看角度也把喜劇與無意義彼此結合。

    不過疏離也可以產生某種同情心。知道沒什麼事要緊,會讓我們放鬆下來,因而有餘裕同情他人。自己的事務不再如此壓迫,可以用更冷眼嘲諷的角度去看待,也可以對他人(同樣無足輕重的)事務更自在地做出反應。或者,我們會將視線離開個人之惡,轉而關注彼此共通的困境,藉由削減個人的特殊性,來換得對其處境的同情。如果一個人會對人世場景作嘔,一定也能從中看出嘲諷的趣味。

    某位我認識的社會學家有一次到系上去,發現他的祕書在哭。為了想辦法安慰她,他走過走廊,眼光飄進另一間辦公室,卻看到另一個祕書也在哭。「一位祕書在哭是悲劇,」他對我說,「兩位就是社會學了。」或者,也可以說是喜劇,按照剛剛所說的定義來看。社會學家關注的不是個體現象,而個體現象也不適合成為喜劇。從一段距離之外觀察人事的整體構成,包括共通的行為模式與儀式般反覆出現的特色,才是喜劇的關注重點。這是最最仰賴人類本性這個概念的藝術形式。這種方式在高級悲劇中是例外,在喜劇則尋常不過。第二位祕書的哭泣,似乎讓第一位的悲傷減損了價值,把焦點從個人轉移到整體狀態,拉開和第一位哭泣祕書的距離,使我們的情緒反應變得平淡。後文會再細說,相似和重複也是喜劇元素,釋放了用來關注單一現象的精力。讓我們覺得好笑的是重複,而非悲傷。我們預期事物各自不同,所以如果不經意遇上一模一樣的例子,不協調感就會讓我們發笑。只有在這種情境裡,不協調感不是來自兩種或更多種不同現實的相互撞擊。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355

  • 俯瞰相似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29 08:00:00

    海公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城區的中偏北部,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側,始建於宋遼金時代,是世界上現存建園時間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的布局以瓊華島為主體,在島的頂端建有標誌性建築永安寺白塔,與南岸的團城、北岸的宮苑群遙相呼應,相互借景,構成園林的南北中軸線。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園以「保護中南海安全」為由關閉,禁止遊人入內。1979年後北海公園重新對公眾開放。1996年,北海被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後備名錄。北海全園占地約70公頃,其中水域占據了一半以上的面積。太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仙境的追求。是一座純粹的人工園林,布局以水為主體,在太液池中布置島嶼,用橋和岸邊相連。太液池的池水原經金水河直接引自玉泉山,明代起取自積水潭。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意境的追求。它的建築風格受到一些江南園林的影響,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北方園林持重端莊的特點。園內宗教色彩十分濃厚,不僅瓊華島上有永安寺,在北岸和東岸還有闡福寺、西天梵境、小西天、龍王廟、先蠶壇等佛教、道教建築,因此是一座集宮室、宅第、寺廟、園林於一體的宏大帝王宮苑。瓊華島位於北海的中偏南部,太液池中,是整座園林的核心。金代稱瓊華島,元代曾一度改名為萬壽山。「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指的就是湖心的瓊華島。瓊化島上的白塔也成為北海形象的代表。著名兒童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中的歌詞「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描繪的正是泛舟太液池的景致。島上建築均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大體可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瓊華島的西坡山腰有琳光殿、甘露殿、水精域、蟠青室等組成的建築群。其北側的閱古樓是座皇家藏書樓,平面呈半月形,共有兩層,上下共25間,左右合抱,內有螺旋樓梯。在樓內牆壁上鑲嵌了《三希堂法帖》刻石495方,囊括魏晉以來134位書法家的墨跡精華,其中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等三件墨寶都堪稱稀世奇珍,被乾隆帝譽為「三稀」。
    山的北坡分為山麓和臨水兩部分。山麓建築有抱沖室、一壺天地、酣古堂、盤嵐精舍、得勝樓等。在山坡下,是臨水而建的漪瀾堂、道寧齋、碧照樓、遠帆閣等一組亭台樓榭,風格參照了鎮江的金山寺。其兩側有長300米的半圓形雙層長廊,東西分別連接倚晴樓和分水閣,與太液池北岸的五龍亭、西天梵境等建築隔水相望,交相輝映。在西北側的山坡上還有乾隆時建造的仙人承露盤,是雕刻在蟠龍石柱上的一尊以雙手承托露盤的仙人像,總高5.5米。山的東坡建築不多,有智珠殿、半月城和見春亭等。這一片林木成蔭,怪石嶙峋,崖洞深邃,景色幽靜。「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就是指此,至今林蔭內還保留著一塊乾隆帝題詩的「瓊島春蔭」幢形碑。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萬壽山上建造了白塔,故山又名白塔山。瓊華島的山坡的南麓以永安寺為主體,有山門、鐘鼓樓、法輪殿、正覺殿、普安殿、善因殿等。所有殿宇均為歇山頂,並覆蓋了黃、綠、藍等各色琉璃瓦,從山頂俯瞰下去,色彩斑斕、蔚為壯觀。電影《祖國的花朵》中的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中所指的白塔即為此。
    在永安寺的後部、瓊華島的最頂端,矗立著高達35.9米的白塔。它是一座覆缽式塔,外形與妙應寺白塔頗為相似,但更為秀麗。永安寺白塔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在原廣寒殿舊址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雍正九年(1731年)兩次因地震倒塌,後來都進行了重建。塔的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高大石砌須彌座,座上置覆缽式塔身。覆缽的正面有壺門式眼光門,內刻「十相自在」圖案。塔身上有高大挺拔的塔剎。剎座是一個小型須彌座,其上置由十三重相輪組成的細長「十三天」剎身。十三天之上覆以兩層銅製華蓋,下層周邊懸14個銅鈴。塔的頂端是仰月和鎏金火焰寶珠組成的剎頂。
    西天梵境原名大西天禪林,建於明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後改為今名。山門前有一座精美的琉璃牌坊,門內為天王殿和大慈真如殿,供三世佛和十八羅漢像,殿周圍有六十七間迴廊環抱。西天梵境的西側有一塊彩色琉璃磚影壁,稱作九龍壁,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面闊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廡殿頂,底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在雲霧中翻騰的蛟龍,是由424塊預製的七彩琉璃磚拼砌而成的,色彩絢麗,古樸大方。
    團城位於北海的南側,北海與中海之間,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小園林。它原是太液池中的小島,稱作圓坻(意為水中的小塊地)。金大定三年(1163年)至十九年(1179年),開始在島上營建宮殿。元代增建了儀天殿,明代重修後改名為承天殿,並將東南兩處水面填為平地,四周加築帶雉堞垛口的城牆,形成一座微型城池。清代又修建了玉瓮亭、古籟堂、敬躋堂、余情齋、鏡瀾亭等屋舍,構成中軸對稱的格局。團城占地4553平方米,城台高出地面約5米。東西兩側的城牆下各開一座門,上建門樓,內有台階可登城台。位於平台中央的承光殿是城內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元,初為半圓形,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後平面呈十字形。它的中間部分為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四面各出抱廈一間,南面有月台。殿頂為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筒瓦,色彩絢麗、裝飾豪華。
    承光殿內佛龕中供奉一尊用整塊白玉雕成的釋迦牟尼坐佛,高1.5米,重約2.5噸,相傳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明寬和尚從緬甸募化而來獻給慈禧太后的。1900年八國聯軍曾劫掠北海的珍寶古玩,至今玉佛的左臂尚留有當時的刀痕。在殿前有一座玉瓮,名「瀆山大玉海」,高0.7米,重約3500公斤,系用整塊墨玉雕成,是中國現存形體最大的古代玉器。它的原材重達5噸,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將其雕為玉海,於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完成,運至大都,放於廣寒殿內。大玉海顏色青綠,上雕龍螭象徵蒙古汗,羊、鯉魚、犀牛、海螺、河蚌、蟾蜍、馬、兔等在波濤中參拜龍王。明代末年,廣寒殿被燒毀,瀆山大玉海流落民間。後被北京西華門外真武廟的道人發現,以為是一個普通石瓮,遂帶回作為鹹菜缸。清代乾隆帝訪得後以重金收購,置於團城建石亭保護,並且還親筆撰寫了兩首詩歌銘刻在玉瓮上。承光殿四周松柏蒼鬱,不少古樹都有數百年的歷史,古代帝王曾封以「遮蔭侯」、「白袍將軍」等官爵。
    景山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的景山前街,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園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公園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點。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屬建築不僅是一座供游賞的皇家園林,還具有習射、停靈、祭祖、官學、躬耕、戲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園占地23公頃,園內松柏蔥鬱,遊人如織,是北京皇城內獨具特色的所在。

  • 俯瞰相似詞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0-02 19:38:58

    2013米吉多(Megiddo),是連貫非洲與亞洲的古代著名地方,位置連貫兩洲軍事與貿易路線的要衝。「米吉多」的希伯來文意思是集合地點或軍隊的結集,這地方亦是歷史上一古戰場。現今米吉多有一座可俯瞰山谷的70英呎山丘,是米吉多城的故址所在。列王紀上9章15節提到所羅門王在夏瑣、米吉多、基瑟建造城牆。考古學家在三地發現相似的城門的遺跡。在《新約聖經•啟示錄》的異兆中,所使用哈米吉多頓的詞源便是來自米吉多。寬闊耶斯列平原面積大約為32.2 x 64.4公里。米吉多被山環繞,分別有迦密山、撒馬利亞山、加利利山、他泊山等。青銅時代晚期1550-1200BC,埃及新王國統管著迦南地。當時,米吉多是迦南地最重要的城邦之一,米吉多王效忠於埃及法老。從電腦模擬相片中,當走進城門之後,就是當時米吉多王的王宮遺跡。城門連絡著青銅時代中期2000-1550BC的城牆。古時城門的格是兩旁均有房間,可稱之為「四房城門」four-chambered gate。城門房間有多方面的功能,可用作商業買賣、處理民間事務的法庭、停歇馬匹、城鎮長老聚集、拜祭神明、儲藏室等等。總之城門便是公共空間,正因如此舊約先知常要求以色列民要在城門口行公義,不可在城門口迫害義人,如收受賄賂或屈枉窮乏人,先知阿摩司說:「要惡惡好善,在城門口秉公行義,或者耶和華萬軍之神向約瑟的餘民施恩。」(阿摩司書 5:15)。從1950s 開始,在著名的考古學家Prof Yigael Yadin (1917 - 1984年)的帶領下,許多考古學家,如Prof Nelson Glueck 和Prof George Ernest 都曾參與這些地方的挖掘工程。米吉多(圖一)的挖掘是最先完成的,這里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在遺址中發現了所羅門王時代所建的衛所與城門,城牆堅固,設計巧妙,是迦南地區有史以來所見最精良和完美的防御工事。考古學家還在這里發現所羅門王所建的馬廄,有450個石制的馬食槽,可見當時軍力的強大。Prof Yigael Yadin 不但是個杰出的考古學家,他還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在六日戰爭中他是以色列軍的參謀總長(Chief of the General Staff),有一段時期他還是以色列的副總理呢!他相信聖經的記載是無誤的,所以挖掘米吉多完成后,他大膽地作出推論,其他兩個防御城市,夏瑣和基色,必然有著相似的結構。於是在那里,他預先標明挖掘城門和衛所gateway and guardrooms的范圍,然後才叫那些阿拉伯工人動鏟。果然不出所料,城門和衛所的位置完全正確,那些工人還以為他有未卜先知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