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修復式正義輔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修復式正義輔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修復式正義輔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修復式正義輔導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中衛產業行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消費覺醒」BuyLocal倡議論壇熱烈開講,一起攜手用消費來改變世界 中衛發展中心結合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響應2021年3月15日全球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於華山1914烏梅劇場舉行「消費覺醒」BuyLocal論壇,更跨海邀請了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修復式正義輔導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7 17:00:25
    有 420 人按讚

    📣「消費覺醒」BuyLocal倡議論壇熱烈開講,一起攜手用消費來改變世界

    中衛發展中心結合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響應2021年3月15日全球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於華山1914烏梅劇場舉行「消費覺醒」BuyLocal論壇,更跨海邀請了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Consumers International,CI)會長Dr. Marimuthu Nadason線上表達對於活動的支持與讚聲,同時還有200位以上關注永續發展議題的產官學界專家與來自全臺各處地方微品牌業者一同參加此次盛會。

    🌍運用AR科技跨越時空距離,共同簽署數位倡議
    積極配合防疫特別使用AR、臉部辨識科技與世界各地熱情響應者一起跨越時空的限制簽署數位倡議,正式啟動了這個消費覺醒運動,可望帶動更多消費者、生產者、政府單位、企業、通路等共同關注永續消費,以落實聯合國SDGs第12項指標「責任消費與生產」。

    ⭐論壇現場,邀請政務委員唐鳳等產官學專家,如東海大學、屏科大、主婦聯盟、循環台灣基金會、上下游獨立媒體等代表,以及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王道銀行、鮮乳坊、八百金、綠藤生機、卓也藍染等單位,從生產端到通路端如何思考及運作更符合消費者期待的永續產品,進而發揮良善的社會影響力。各個與會講者更是以精彩的論述,來為「消費覺醒」BuyLocal議題加上完美詮釋。

    ⭐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會長/Dr. Marimuthu Nadason
    線上跨海表達支持「消費覺醒」BuyLocal,強調今年全球主題是減少使用塑膠。

    ⭐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謝明達
    陪伴國內企業成長三十年的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長期致力於臺灣產業發展。中衛除了輔導地方特色產業,朝向聯合國SDGs第12項指標「責任消費與生產」轉型,也特別成立「Buy Local地方買」平台,連同有四十年保障消費權益運動經驗的消基會提出「消費覺醒」倡議,宣揚「環境友善、公平正義、在地發展」的價值主張,希望消費者能運用手中Buy Power驅動生產端改變,迎接新消費世代來臨,「這是中衛邁向第二個三十年,獻給社會的禮物。」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
    重新思考(Rethinking)商品是否需要包裝、拒絕 (Refusing)過度包裝、減少(Reducing) 塑膠材質包材、重複使用(Reusing)包裝容器、循環利用(Recycling),建立有效回收機制、修復(Repairing)損壞物品取代另購新品、改用替代品(Replacing),以行動實踐環境永續。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
    集結消費者力量影響供給端,消費與倡議是一體兩面,每個人在各行各業都是有貢獻的生產者,同時也是消費者,莫以善小而不為,應思考如何在各自領域盡量做到節能減碳,選購對環境正面影響的商品。BuyLocal不只是買在地、減碳排量的表面意義,更重要的是能讓台灣在永續發展的努力被世界看見。

    ⭐卓也小屋/鄭美淑
    「用心做最喜歡、最愛的事,就能做厲害!」堅持發展在地文化特色,創造藍染產業一條龍,用自家種植藍染植物散發的天然色澤,創作出時尚美麗的文創商品,以自然農法種植的蔬菜,吃得健康,穿得天然,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將大眾遺忘的臺灣藍染帶回生活中。

    ⭐鮮乳坊/龔建嘉
    支持有理念的酪農用想要的方式生產,2019年獲得米其林亞洲地區唯一指定乳製品伙伴,不僅樹立社會價值,也塑造品質差異,提供消費者更營養,且符合公平交易的高優質鮮乳。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蘇小真
    全臺門市設置「非籠飼友善雞蛋專區」,推出全臺第一個導入區塊鏈的豬肉、第一隻永續漁業罐頭,引進屏東手工日曬麵、花蓮百年醬油等在地品牌上架,2019年更設立全世界第一家影響力概念店,用通路的力量,促成更多消費者重視永續議題。

    ⭐循環臺灣基金會/陳惠琳
    應從傳統的「線性經濟」轉為「循環經濟」,未來循環經濟,賣給消費者的不再是產品,而是「服務」,不只減少垃圾量,也有助於鞏固消費者對品牌的需求。此外,對某公司是無用的廢棄物,也許是其他企業的可用資源,透過產業共生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的機會,效益將更擴大。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員/林惠珊
    2015與全聯等組織合作推廣「老鷹紅豆」,鼓勵農村友善播種與發展產銷履歷,設立棲架讓老鷹捕捉老鼠,種紅豆不再需要灑重農藥,漸漸地老鷹、白鷺鷥等鳥類又出現了。有了成功前例,近幾年致力於其他鳥類保護,為臺南官田菱角田水雉成立品牌「官田菱雉菱」,研究鳥類保育十多年的她深信,唯有友善農業是永續發展的希望。

    🌳「消費覺醒」BuyLocal論壇午餐以永續為主題,設計4款餐盒,租用可多次使用的餐具,使用當季在地食材及來自部落以友善或有機耕作的蔬菜、薑黃等,調味料,飲品有國產豆奶與小農直送鮮乳,從餐具到食材的選用體現了友善環境的用心。

    ✅成立「BuyLocal地方買」平臺,推地方微品牌
    期盼能藉由消費覺醒BuyLocal倡議,促使國人能從自我消費權益的保護轉而用消費選擇來彰顯身為世界公民的權益與責任,進而成為驅動生產改變、世界改變的力量。

    #ConsumersInternationalPresidentDrMarimuthuNadason #中衛中心謝明達 #消基會吳榮達 #中衛中心詹偉正 #上下游古碧玲 #屏科大林惠珊 #主婦聯盟黃淑德 #行政院唐鳳 #消基會黃怡騰 #家樂福蘇小真 #循環台灣基金會陳惠琳 #中都農業馬聿安 #王道銀行張倫瑋 #綠藤生機鄭涵睿 #消基會蘇錦霞 #鮮乳坊龔建嘉 #臺灣藍鵲茶林宜平 #卓也藍染鄭美淑 #東海大學王崇名

  • 修復式正義輔導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4 18:21:42
    有 617 人按讚

    「常設獨立調查機構,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軍冤制度公聽會」
     
    從行政院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2014年8月28日結束任務之後,軍中仍常發生意外、疾病或自殺死亡的案件。案件中,往往有家屬和軍方各執一詞、無法互相信賴的情形,也有深入調查後,發現事實與第一時間說法不同的狀況。
     
    為了討論制度面如何讓事情能有公正客觀的調查,並重建軍民雙方的信賴,會期的第二天(2月2日),我舉辦了「常設獨立調查機構,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軍冤制度公聽會」,邀請軍冤受害者家屬、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及國防部、法務部與內政部役政署等機關進行對話。
     
    #設立常設委員會 #制度化軍事冤案調查
     
    吳景欽副教授首先指出,外部軍冤調查制度,是解決軍中案件調查疑義和信任的方法,並認為以台灣國軍將近二十萬的規模,有必要成立常設化的委員會。吳教授所屬的陪審團協會也曾經提出民間立法草案,將服役期間死亡、失蹤,或者心神喪失、重傷和軍中不當管教的事件納入調查範圍,並讓專家學者、公正人士和家屬代表參與,達成組織上多元性。吳教授強調,委員會必須有強制處分權,以避免形式化,最好還有司法背景甚至檢察官身分的調查官,讓組織更有專業性;且在調查結束之後,也可以考慮賦予委員會提起訴訟或補償的權限。吳教授進一步舉出曾經被發回偵查五次、最後交付審判,但還是不了了之的江國慶案為例,認為進行軍事冤案調查改革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司法改革。
     
    胡博硯教授強調,處理軍中不當處遇事件,是轉型正義的最後一步。雖然國防部這幾年不斷地努力,但努力不只是軍方要對自己交代,更是要對人民交代。如果國防部花費時間心思的調查沒有人相信,也只是事倍功半。胡教授並舉出最近的司法弊案,認為有公正第三方在,才能取信大眾。胡教授也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成立的歷史為例。運安會的前身行政院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是因為民眾不信任民航局的調查而成立,後來職權更擴張到各種交通運輸事故。因為運安會,交通安全調查的公正性才被建立。胡教授也舉出德國基本法的軍事監察使為例,建議可將相關事務交給一個專門的職位或機關,並可針對軍中制度問題提出報告,藉由第三方的監督反饋,獲得幫助機關改善的力量。
     
    #癥結在於信任 #落實透明參與
     
    洪文玲教授基於犯罪防治的專業,指出案件預防、危機處理和對家屬的事後協助是最大重點。
     
    洪教授表示,軍中管理制度和外界差異很大,因此要理解是不是軍中管理制度、霸凌文化或體制造成問題。洪教授在研究訪談官兵時,就得知因為精實案等原因兵力縮減,造成基層及高層壓力很大,也讓休假不穩定或工作量越來越重,甚至做到不適任的工作,以及部分軍人因為人際關係或資歷而被欺負的狀況。洪教授也認為,軍方的輔導機制,要和家人加強溝通服役情形,不要讓父母親最後接到一句孩子自殺了,但對軍中的生活狀況完全不清楚。
     
    在遺憾發生後,洪教授強調重點不在於苛責軍方,而是要追求真相。然而,如果相關程序不夠公開透明,家屬會不信任,也會有很多衝突和激烈情緒投射在軍方第一線的處理人員。洪教授並藉由犯罪防治理論中的中立化理論,指出軍方可能表示自殺是因為無法適應軍中生活等狀況,導致家屬在第一時間常常有軍方在推卸責任和傷害被否定的感受。然而,不論是自殺或者人為所致,也無論是出於人格特質或受到霸凌等因素,都不能否定死者身上受到的傷害。關於對被害家屬的協助,洪教授認為可以提供家屬免費法律諮詢、心理輔導機制以及社會救助。並建議可以考量像是犯罪被害人補償的制度,讓家屬能有救助的補償金。
     
    關於設立軍冤委員會,洪教授指出,獨立調查機構的需求,是因為家屬無法信任軍方調查的結果。然而,如果軍人為了榮譽或不願意傷害同胞而掩蓋事實,獨立機構能否調查真相,也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第一時間尋求諸如警方等外部證據保全和鑑識機制。洪教授也期待,能用更建設性的方式,藉由軍方的再教育讓大眾重拾對軍方的信心。不要讓過去「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等想法,成為合理化折磨與虐待等犯罪行為的藉口。
     
    最後,洪教授認為,建立獨立機構之後還需要建立信賴;而要建立信賴的因子,必須要修復軍方和家屬的關係。然而,軍方如果為了要維護「榮譽」而不願表示真相,修復關係就很難。也可能有人擔心說真話會害到同胞,因而良心掙扎。如果在修復式司法程序中能有保密機制,可以讓家屬能夠得到真相和道歉,也能讓家屬不會走得那麼辛苦。
     
    #真相不能重現 #家屬負重前行
     
    有許多家屬出席這場公聽會,從切身的經驗和感受出發表達看法。
     
    2020年4月,發生了黃姓中尉自戕案。黃中尉的姐姐指出,黃中尉的案件遇到手機無法解鎖和監視錄影系統故障等困難,地檢署也作出不起訴處分。軍中調查的資訊不對等,導致沒辦法第一時間保全證據。因此希望有相關機制,不然難以調查真相。而家屬之所以希望成立獨立委員會,是因為軍中封閉獨立的特性。並且,檢察官軍事經驗不足,也相當依賴軍中的調查結果,因此只有熟知軍中文化的調查,才能深入剖析死亡原因。最後,她也質疑軍中死因調查欠缺第三方介入,讓家屬求救無門,並認為目前的體制會合理化軍人在軍中死亡的結果。如果不雙管齊下推動司法和軍中的改革,就會不斷發生同樣的狀況,家屬也得不到真相。
     
    2012年發生的陳替代役男死亡案,讓家屬沉痛至今。陳媽媽表示,她想要的是真相,不是要撫卹,因此到現在仍拒領撫恤金,並質疑調查沒能查明相關疑問,以及事後役政署高層沒有積極溝通回應。陳媽媽也表示了對立獨立調查機構的期望。
     
    2008年的蔡學良案,讓蔡媽媽投入軍冤行動的行列。蔡媽媽表示,在蔡學良死亡的第一時間,她就列出十項不合理之處,但沒有獲得回應。還有她的堅持努力,蔡英文總統最後指示行政院、國防部進行實彈測試,並推翻原本認為蔡學良是被步槍槍擊的判斷。蔡媽媽進一步認為,只有由家屬參與成立軍冤委員會,協助委員會的相關人員也必須獲得軍冤家屬的認同,才不會被吃案。
     
    軍冤家屬丁爸爸表示,當初他的兒子是因為弊案而死,但當立法委員到軍中視察時,軍事檢察官竟然在電梯裡面恐嚇他不要亂講話,不然讓他一塊錢都領不到。丁爸爸同時指出軍中階級和貪汙等諸多問題,並感嘆大眾不知道軍中的黑暗。
     
    2020年1月,蘇威宇因為部隊延遲送醫,成為植物人。蘇爸爸表示,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家屬都很恐懼,更不知道怎麼面對。他到處尋找方法和真相,也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蘇爸爸並質疑,事發後軍方以偵查不公開等理由,拒絕提供調查資料給家屬,對孩子有利的錄影更只有單張截圖;調查也不確實,每當家屬向上級提出質疑而有壓力,才有簡略的補充報告。從這樣的經驗出發,蘇爸爸認為有軍冤委員會存在的必要。
     
    2004年,在陸軍高中服務的連上士因為不堪軍中壓力而燒炭身亡。連爸爸也控訴,連長當時不合理禁假、工作做不完,孩子也和他說等不到回家。並質疑當初軍隊說會進行相關協助,才會簽和解書,但事情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解決。到現在他已經七十幾歲難以工作,卻還要想辦法照顧將近百歲的母親。
     
    嘉義縣議員何子凡議員也舉出親戚的故事。40年前,何議員的大伯於金門服役時死亡,軍方只表示是工事意外,阿公阿嬤也未能到金門認屍,只收到送回來的骨灰罈就不了了之。何議員並指出,除了設立常設的獨立委員會,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制度和資源上進行配置,讓第一時間能進行證據保全並釐清爭議。
     
    #承諾進行內部改革 #尊重相關制度設計
     
    國防部法紀調查處陳代處長表示,國防部近年有進行相關改革,從去年10月1日即試行軍風紀律改革專案,並在今年一月正式施行。有別於過去由單位自行調查,改革案建立了由上級單位調查的三級調查機制。而在死傷案件中,也讓家屬可以親自或指派律師見證調查經過,並根據案情邀請外部專家協助調查。此外,監察委員也對軍中案件非常關切,所以案件結束後都會將卷證資料送給監察院再進行調查。而如果相關制度立法通過,也會配合執行。
     
    役政署替代役訓練班張副執行秘書表示,對於役男不幸的事件感同身受,也會尊重設置常設獨立調查機構的機制。張副執行秘書並表示,前任與現任署長曾經到場關懷慰問家屬,役政署也會協助家屬進行後續事宜。事發後,役政署也已加強相關制度設計及訓練,並設置意見反映信箱及專線,希望能及時解決問題,防範事故發生。
     
    法務部法制司張科長則表示,涉及案件辦理的建議,會帶回給相關單位參考研究。至於軍冤條例,有待提出具體條文再表示意見。
     
    #四年期待落空 #盼有實質進展
     
    胡博硯教授、吳景欽教授和蔡媽媽都指出,在2016年洪慈庸委員、顧立雄委員就曾經舉辦過公聽會,也有法案提出,但在立法院的議程上沒有進展。吳教授並表示,陪審團協會在2020年底也開了軍冤委員會常設化的記者會,提出民間版條例草案,希望不要過了四年之後,還是在提出同樣的訴求。
     
    #建置獨立調查 #重視民間意見
     
    我認為獨立調查的意義,不只是家屬要找到真相,也是國防部要找到人民的信賴。現在的國防部和過去雖然有所不同,但是行政組織和方法更應該與時俱進。例如運安會、災害事故調查會和監所的外部視察小組等外部獨立機制,都可以協助機關避免同時是調查主體和被調查對象的問題,也避免和當事人或家屬發生緊張的關係,更能累積能量和經驗而專業化。而且,從國防部的角度認為不重要的問題,或許外部看來是重要的,如果有專責機構,才能避免盲點而提出改善。
     
    最後,我也提醒國防部應該更重視家屬的意見,因為沒有人比家屬更在意這樣的議題。就如同日本福知山線出軌事故,家屬和JR西日本公司合作努力,改變了諸如要求列車準點等造成風險的作為。我也認為,只有藉由各方的努力,一起推動制度改變,才能發現真相,並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 修復式正義輔導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4 08:38:22
    有 475 人按讚

    #Dark
    #有劇透
    #你自己看著辦
    #第五篇

    題:一切從失去開始。

    1。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這兩句話怎解呢?

    來,我告訴你。

    前一句就是,一切從失去開始。
    後一句就是,開始就註定失去。

    聽不明白?
    再來,我告訴你。

    很多時候,失去一段情、或一件事、或一份工作,就會展開一場新的生命了。

    也很多時候,擁有一段情、一件事、一份工作,就會失去一個舊有的生活了。

    所以失去未必可悲,擁有未必歡喜。

    聽懂了嗎?
    我又開始說故事了。

    2。

    對於 Dark,我還有幾篇文章想寫的。如果我還有時間的話,我會繼續完成我頭腦裡頭還擁有的思維及想法所帶來的消化。

    不過這一篇,我只想多描述前一句,也就是:The end is the beginning。(直接翻譯:開始即是結束。)

    我不要這樣的翻譯,請允許我不負責任的翻譯:「一切從失去開始。」

    3。

    是的。一切從失去開始。

    這一句話是 Dark 的中心思想、甚至誇張一點,是 Dark 的靈魂思想。至少我是這樣看。不然,沒有故事可以開始、可以繼續。是失落推動了整個劇情的展現。其實人類的真實世界也是如此。

    故事中每一個重要人物都因失去,而展開了新生命。

    4。

    young Jonas失去父親,改變了生命,一直在憂鬱狀況。

    young Jonas 「協助」父親自殺,再一次又改變生命,跟隨adult Claudia 學習時間及God particle的奧秘。

    young Jonas 失去 Martha,生命又繼續改變。

    失去,尤其是失去生命裡很重要的摯愛,生命就會從此不再一樣了。一直因失去不斷更新生命的風景。

    所以這也為何我們這些做輔導工作的,很看重個案生命裡頭所經歷的失落議題。

    唯獨你在痛苦裡,你會想要改變。你會思考人類(或自己)存在的意義及目的。快樂的時候,你不會這樣做的,也不會這麼想的,畢竟快樂不知時日過。

    然而,每一件失落議題,都會慢慢地把內心真實的你shape(塑造)出來。

    Adam,對我而言,是由生命一連串的失落而shape 出來的。(說實話,我們有誰不是這樣?)

    「快樂」不會shape你的,然而痛苦會。痛苦與失落永遠都在shape著每個人。

    Adam 除了以上所述的這些失落,還有失去媽媽這事,媽媽的失蹤,媽媽的一句話也不說,就走了,即便他也已成年了,可是這種被冷漠拋棄,沒有父親、沒有母親、沒有摯愛(Martha),逐漸成為了我們看見的Adam。

    一切從失去開始,這一連串的失落,讓Adam成為冷漠。

    (我們姑且不要先做判斷、二分法,我們就把這冷漠現象先說出來。不要被 dualities shape 我們。我們彼此勉勵。)

    5。

    adult Claudia 失去爸爸(old Egon)還有失去女兒(adult Regina)。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

    失去爸爸和失去女兒,是兩件事來的。而哀傷如何分輕重,全憑當事人自己詮釋。

    所以兩宗哀傷事件是無法做比較。哀傷的程度是由死者的年齡、死亡原因、依附關係、還有虧欠程度、還有當事人當時候的資源(內在及外在)而決定的。

    依Claudia的狀況來看,兩個失落都很厚重。然而,女兒的失去,可以帶來生命的動力。

    一切從失去女兒開始,讓Claudia 開始有了動力:「她要 regina 活過來。」

    如果沒有這一份失去,她不會用33年遊走在時間線,找出真相:她發現這平行時間裡的Regina怎樣都會因癌症而死。

    然而,她發現還有一個世界,Regina是不會死去的。(我也不知道 Claudia怎麼知道,是我錯過哪個細節呢,還是導演沒有交代?請網路大神開示。)

    因失去而開始了一段探索生命真相的旅程。也俗稱化悲傷為力量。這樣的人生,於我,無憾了。(我發現到現在我寫了第五篇了,不管我從什麼角度切入,我都看見 claudia 的堅韌、智慧及力量。我真的太偏愛這個角色了。)

    adult and old Claudia就是帶著這一份悲傷而繼續前進。因為她想要Regina快樂的活著。她要把過去的時光還給Regina。

    而對於爸爸,她沒有想要轉化結局。她只是內心有很多懺悔。

    在救爸爸及救女兒之間,她選擇了後者。這很吻合人性,愛是從上一代流到下一代。

    Claudia對爸爸是累積了虧欠。虧欠是需要救贖的。有些人用自殘、自虐、或自憐來懲罰自己。還好,Claudia 並沒有如此做。她就是不斷在內心背負著這份虧欠,一直到見到adult Egon,她和爸爸說:「你是一個好人,你值得擁有更好的。」那些眼淚,演技一流。我深深被打動。

    在那一刻,是很像我們做家庭雕塑工作,讓成年的孩子們回顧生命,遇見當初的爸爸,和爸爸說出未完成的話語。

    失去雖然很痛苦,然而也有不少人像 Claudia 一樣,用一生的力氣去療癒自身的遺憾。

    6。

    adult Ulrich,adult Katharina、and adult Noah、adult Elisabeth、adult Tronte、adult Jana在「失去」這個議題裡,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的孩子都是失蹤的。失蹤又找不到屍體,這種哀傷是最煎熬的。你做喪禮,又不是、你不做喪禮也不是。就是失蹤了,你不知道ta是活著還是已經死去。

    兒童失蹤案,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字。我記得當初我在泰北服務孤兒院時,社工告訴我:「我們不允許馬來西亞公民來領取我們的孩子,因為有太多前科,他們會把孩子賣給其他人。」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人的陰險、人的貪婪、人的無知、人的殘忍,硬硬把孩子來當售賣品。

    這種不知是生或是死的哀傷,我們叫做ambiguous loss(不確定性的失落)。這失落裡找不到答案、很多疑問的。

    這種哀傷是最折騰的。

    你看到這三對夫妻雖然應對這不確定性的失落所帶來的方式都不一樣,然而大家都一樣的是:「他們生命舊有的型態回不去了。他們被迫要面對沒有孩子的的新生活型態。」

    失去小兒子 Mads 的Jana 嚴重憂鬱、Tronte成為一個逃離家庭的男人。太太越憂鬱、丈夫就越逃離。丈夫越逃離、太太就憂鬱。這是「完美」夫妻,大家跳著一支很走調的曲子,很難過的。(Jana的grief and losses,是很ruminated的,就是不斷訴說、訴說。)

    失去唯一女兒(Charlotte)的Noah離開太太(Elisabeth)去找女兒。在2053年,Elisabeth 被失落與哀傷shape成一位很強悍的女人。因為自己獨自面對生命的苦難、身旁沒有丈夫的呵護,自己不強大,能如何生存。

    最弔詭的是,Noah 這個角色。他知道失去女兒是有多痛的事。然而,他也像加害者一樣,重複了另外三個家庭失去小孩的痛。他從受害者成為加害者。Noah 這個角色,可圈可點,很爭論性。就像尼采所說的:「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Noah給我感覺就是那種宗教狂熱份子,只要他找到一個支撐他活下去找到女兒的點,不管付出任何代價(包括把別家的孩子給殺掉,他都在所不惜。)以正義之名來展現的這種行為,對我而言,是種很殘忍暴力。你看,他變成這樣,是不是一切因失去而開始?Noah內心充滿恨與怒。是個悲劇人物。

    adult Ulrich and adult Katharine,一旦失去 Mikkel,他們的家就散了。爸爸也隨之失蹤、媽媽後來也失蹤,甚至被「自己的媽媽」殺掉。這一對夫妻的命是最苦的。古代希臘悲劇人物就是這樣,一樣痛苦還未擺平,接下來又有另一件痛苦的事情接踵而來。這種失落,我們稱為 multiple losses。

    生命因失去而開始累積無助的眼神。你看 old Ulrich的演技,你就知道了,那絕望的眼神多揪心啊。

    7。

    啊,我終於說到最重要的人物了:clock maker,TG hannaus。

    前面四篇文章,我都很少提起他,就是要等這一刻。

    這整個 DARK ,都是因TG的失去而開始。

    他的失去,導致他一無所有的。而且是 total loss。太太去世,然後因一場車禍,他的兒子、媳婦and 孫女,全部都去世。絕子絕孫。

    這種霎時間一無所有的失落,最叫人痛苦啊。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痛苦啊。

    這已經不是遺憾如此簡單了,這也為何有些喪親者會想要自盡。我都一無所有了,我沒有什麼可以再輸了。

    與其自盡,TG他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科學家就是有意思,他想要製造一個有他家人活著的世界。他知道不能帶他們回來,可是他想要製造一個平行的世界讓他們存活著。

    萬萬沒想到,他不僅創造了亞當的世界、也創造了夏娃的世界。

    然而,這兩個世界,你發現他依然還是痛苦的,沒有家人,連 Charlotte也都是抱回來養的。這套劇真的恨不得全村人都痛苦到死這樣。

    你可以說這位科學家很癡迷、很執著、很放不下,然而就是不被看好的特質,造就了兩個新的世界。你說他是壞事嗎?不見得吧。😄

    8。

    最後的最後,我想用佛法來總結一下這些所有的失落。

    緣滅,就是結束。緣起,就是開始。
    緣起緣滅,無窮無盡。

    畢竟,在每一個時間點裡,以上所有描述的人物所作出的應對,是未來因也是過去果。所以怎能分得這麼清楚呢?

    套用佛教的十二因緣說法:「一念無明,讓因果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而輪迴。」

    真的,是一念無明,產生了這麼多無窮無盡的痛苦。

    9。

    說到這裡,這也為何學佛之人常說:在失落與哀傷的跟前,我們要放下。

    因為生生世世,都是因失去而開始。

    要是願意當下即放下,就是沒有「一念無明」。如果連任何一個念頭都沒有的時候,痛苦也不會再升起了。

    「那你就解脫了。痛苦也被釋放了。」

    這個終極目標是亞當與夏娃窮其一生夢寐以求的。是劇裡頭,所有角色夢寐以求的目標。

    是的,後面劇終就是這種佛教的味道,濃厚的不得了。

    Claudia 就像禪師,指引Adam要放下。Adam謙卑地向Eva承認兩人的關係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祈求原諒。當他們年長的一對,關係得以修復,同一個時候,他們年少的一對,尋找「涅槃」的出路,逃離輪迴。

    當每個人物在劇終都消失的那一個剎那,所有經歷痛苦的角色都被「涅槃」了,不管你要不要。

    那一剎那,我哭到像只蝦這樣。

    我一旦想到Elisabeth and Noah 兩人再也不用受苦了,我就特別動容。是我自己的投射,我覺得他們倆最苦的。因為他們很小就只知道這世間的秘密,是讓這秘密折磨最久的兩個小孩。大了,依然還需要經歷這麼多痛苦。是的,這是我的投射。

    當然還有最年輕的Mikkel and Michael,那份默默承受孤單的痛苦可以不用在「天堂」裡被記錄了。

    真好,劇裡的每個人物的痛苦都可以解脫了。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and the begining is the end.

    我說完了。

    還有嗎?
    其實還有。
    只要我消化得來,
    我就繼續寫。

    以量
    04/07/2020
    #我也服了我自己

  • 修復式正義輔導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1-05-06 22:03:49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根據教育部統計,從97年至99年,校園暴力事件就多達四千三百多件,法務部和教育部現在將從法治教育著手,已經邀集檢察官、法官和教育學者,共同編寫法律常識題庫。

    透過法律的資訊常識和試題測驗,來做為老師教學和評量教材,來加強對學生輔導,而針對霸凌事件,大部份孩子都知道要求助,但兒福聯盟有項調查也發現,有一成五的人,會當做不知情,反而變相成為霸凌的幫兇,法務部曾勇夫也透露,在國中時,自己也曾遭遇到同儕言語恐嚇與威脅,但當時身邊同學,也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這起事件讓他體認到,法治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法務部目前也同步推動「修復正義」的政策,讓霸凌事件的被害者與加害者,透過對談,解開彼此心中的結,同時獲得心理上的輔導,學會尊重別人,法務部和教育部共同聯手,希望透過多元的教育方式,來杜絕霸凌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