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信用破產恢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信用破產恢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信用破產恢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信用破產恢復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Starman 資本攻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既然大家(包括連登既朋友)對長篇經濟分析文感興趣,至少唔抗拒,仲有興趣討論。係咁既話,承接上文,整多篇舊文重溫系列,出埋個下集《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大家再對比一下今日見到嘅局面,消化討論一下。 大家不妨分享一下睇法同埋部署既策略。 ——————————————— 向左走 向右走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議題: ◆破天荒!大馬61年首變天 93歲馬哈迪逆襲迎利空?馬哈迪當選:不在尋求復仇是恢復法治 民進黨該學?馬國變天不復仇、台灣換人搞追殺 蔡英文豈不臉紅?蔡政府高舉轉型正義大旗 對百年老店國民黨趕盡殺絕?蔡政府設黨產會、促轉會… 酬庸黑機關追殺國民黨?馬哈迪扳倒貪腐執政黨 61年政黨輪替走上民...

信用破產恢復 在 Summe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11:02:31

#在台北跟蹤夏天 這個發生在冰島的故事,連我家人都不知道。 17年的時候跟朋友兩人去了冰島,一開始真的計畫了非常多,到現場才發現執行起來很不容易,尤其對沒有運動細胞、沒有好奇心的她來說,一切都很天然的冰島,就像是玩闖關遊戲一樣:關關難過。 好像什麼都必須冒著生命危險,撇開低溫不說,爬山看瀑布、冰...

信用破產恢復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7:46:09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6/27-7/3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友誼萌芽 我國將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  外交部宣布將和東非國家索馬利蘭互設官方代表機構,並以「台灣代表處」為名進駐索國,雙方正進一步磋商代表處正式揭牌日期。  外交部長吳釗燮透漏雙方去年底開始展開接觸,索國外長也於...

信用破產恢復 在 發哥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3:17:42

對於過去犯過的錯誤 你有多少勇氣坦承面對? 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 縱使你有著千百萬個不願意揭開瘡疤 它就是成為甩也甩不掉的包縛 今天就用我自身的經歷分享出來: 當那個應該準備拼搏的我 因爲愛慕虛榮 得過且過的心態 跟銀行借了錢不是去幹大事 而是做著不切實際的瞎事 隨著利息不減反增 我逃避...

  • 信用破產恢復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18:35:27
    有 250 人按讚

    既然大家(包括連登既朋友)對長篇經濟分析文感興趣,至少唔抗拒,仲有興趣討論。係咁既話,承接上文,整多篇舊文重溫系列,出埋個下集《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大家再對比一下今日見到嘅局面,消化討論一下。

    大家不妨分享一下睇法同埋部署既策略。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

    我們進入了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大時代」,後疫情時代的環球經濟究竟是通縮、通脹,還是滯脹?這個問題受著很多因素所影響,政治和經濟的大氣候已經與我們在學校裡所學、所認知的世界有很大的分別,我們難以簡單地利用單一的經濟理論去分析而得出我們想要知道的結論。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講,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幣市場(錢),二是貨物市場(錢能買到的東西)。

    全世界大規模QE導致錢太多,錢太多會導致需求(對錢能買到的東西)上升。一般而言,QE首先是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貨幣供應增加,至於流動性會否流入實體經濟則視乎銀行會否貸款予民間企業或個人,從而促進就業和消費。但根據我們的經驗,QE只會提高投資/投機性需求,使大部份資金只會追逐資產和金融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過多的流動性更會流去其他新興國家的資產市場。因此,QE會使資產市場和一般通貨市場的物價分離。

    然而,今次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的「黑天鵝」是由世界性的疫情所引起,因此世界各國央行都知道單靠傳統的貨幣政策並不能有效挽救垂死、接近停頓的經濟,因而以紛紛以「雙QE」的手段(即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軌而行)救市,結果是將資金直接同時注入金融和實體市場,而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央行憑空印的鈔票,所謂的財政政策都只是「左手交右手」,使整個世界即時多了大量「金錢」。當疫情過去,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將會出現流動性過剩,而這次流入實體「貨物市場」的流動會帶動實體需求上升,這會導致通脹。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貨物市場」的供應變化作出分析,直接影響供應的是生產要素成本,而這受著兩個目前變化比較大的重要因素所影響。一是急跌的油價,二是「去全球化」。前者會毫無疑問會引致通縮;後者則會令產能下降,引發通脹。兩者看似互相角力。

    首先,油價急跌是因為疫情使世界經濟活動接近完全停頓,而導致全球總體需求即時大幅萎縮所致,因此可推斷為「暫時性」因素。即疫情過後,當飛機、輪船等主要的耗油交通工具開始恢復運作,工廠開始恢復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的石油需求將會慢慢消化過剩的儲油量,使該因素慢慢淡化或消失。然而,我們假設「去全球化」可能是一種趨勢,至少我認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進程將會困難重重。因此,結論是生產要素成本在後疫情時代將會上升。

    此外,日前油價急跌至「負油價」亦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雖然油價問題樂觀點看可能只屬暫時性,但如觸發油企破產潮和相關衍生產品的斬倉潮,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會將風險隨著資金鏈蔓延,形成骨牌效應,造成金融市場大混亂,甚至金融危機。如我在前文《負油價與負利率的大時代》末所說「在現今世代,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有無限QE......」。沒錯QE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抗身素」,食足整個「療程」可以治標,但我們知道這並不治本,而且會產生不少「副作用」-- 市場上錢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市場將會進一步扭曲。

    當錢越來越多,這又回到了後疫情時期由流動性過剩所引致發的通脹問題。經歷過08金融海嘯,我們都知道「放水容易收水難」。QE如吸毒,癮君子要戒毒談何容易。情況尤如每次傾盤大雨過後,水塘裡長時間積滿了水,但水進去了又不能有效排走,越積越多。當最後一次大雨過後,水塘真的要滿瀉了,一次過湧出來,形成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看似互相角力的「油價急跌」和「去全球化」其實都會是在後疫情時期引發通脹的因。

    從傳統經濟學角度,通縮和通脹都會引致經濟衰退,哪個比較可怕?理論上,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消費收縮導政經濟走下坡的惡性循環。當經濟蕭條時,總體需求收縮,人們預計物價會下降,銀紙比貨物保值,就將錢存入銀行,更加不願消費,經濟就會再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從另一個角度,通縮的成因有兩個,一是貨幣供應量不足,二是產能過盛。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由通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只有一次,就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而當時除了產能過盛外,貨幣供應不足是主因,而貨幣供應不足的主因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國還在實行金本位制,貨幣是以黃金為錨,增發貨幣需要有同等價值的黃金。因此,當產能過盛時,貨幣的供應量未能追得上貨物的生產量,因而導致通縮的惡性循環,人人緊握著手中稀缺的貨幣而不肯消費。

    因此,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貨幣供應不足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今時今日,第一已沒有國家實行金本位制,貨幣的發行在QE的發明後,理論上是無限量的。加上全世界都已參與「美元遊戲」,當中的「代幣」美元是靠一種叫「AAA」的信用發行,而理論上「場主」想發行多少「代幣」去玩遊戲都可以。第二,在「去全球化」下,未來產能不會如以往般過盛。因此,不會再出現大蕭條時期貨幣供應量不足以去追逐過多貨物生產量的問題。

    當通縮已不足為懼,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通脹,準確一點來說是滯脹(Stagflation),即經濟衰退下出現的通脹。面對通脹,央行只需加息就可以控制經濟過熱所引發的通脹。可是,如果通脹的出現並非經濟過熱所引起,而是多年來扭曲性的貨幣政策所引致,而全球產能大跌使貨物生產量未能追上市場過剩的流動性時,經濟衰退與超級通脹同時到來。加息又死,減息又死,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美元遊戲」下的QE已不是無敵,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最後,在現今世代,到底通脹還是通縮比較可怕?我想大家已有答案。世界充滿著變數,最壞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流動性過盛和產能減少是肯定的。如果走到「盡頭」時最終結果一定是「慘烈」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第一回合」就要勝出,使自己在最後面對「遊戲盡頭」時的創傷作緩衝。而在「第一回合」勝出的唯一方法是估算市場上過剩資金的流向。很多人認為的黃金避險只是一種防守而不能讓你勝出,要勝出我認為一定是……先賣個關子,大家可以從這個方向先想想。

    作為投資者,不用貪心,不用急於「撈底」,掌握好重點便足夠。

    Starman
    2020.4.23

    原文(Starman投資世界):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3.html?m=1

  • 信用破產恢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5 18:41:24
    有 942 人按讚

    【市長應於明日起,恢復公布確診者公共足跡】

    柯市長今日於記者會上已明確表示,北市確診者發病前3天若有公共場合足跡,#可以公布。但對於何時才會正式公佈、會不會於每天防疫記者會上說明,仍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
    6月17日,我就已經呼籲市長要落實精準疫調,恢復公布疫調足跡,當時市長說已考慮公布。6月22日,我則再次要求市長應公布疫調足跡,讓全市民能夠自主檢視接觸史,讓防疫更有效率。今天已經6月25日,還是沒公布。

    市長一再宣示「清零計畫」決心,指稱北市案例變少,疫情可控制,但卻對恢復公布疫調推三阻四。
    .
    中央指揮中心規定的疫調是包含「#居住地」和「#工作地」,許多人在外縣市居住,但在台北工作,沒道理沒有紀錄。市長既然都說有做足疫調、匡列、隔離的基本功,為何遲遲不公開?市民不需要被提醒或協助確認自己是否也曾到過該場所嗎?難道有公布的其他縣市都是白癡嗎?
    .
    北市疫情遲遲無法清零,許多議員及媒體已屢屢收到民眾陳情,指出市府疫調及匡列不確實,市府又已停止公布公共足跡多時,焦急的市民朋友到底該如何自保?如何注意?

    北市府每天召開防疫記者會,衛生局基層也辛苦完成疫調,但市長卻從未主動說明北農、等群聚案例和疫調足跡,只能透過這些感染機構成員忍受不了自行爆料後,市民才驚覺如果市長有告知,早該能警覺防範。

    甚至,市民連用科技自保都有困難。疾管署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研發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原意是能提供確診接觸史,通知民眾注意。指揮中心在5月28日時,也有正式提醒各縣市,應徵詢同意後協助確診個案將足跡上傳。但我卻仍收到確診個案向我陳情,表示北市疫調過程從頭到尾,都沒有提供任何確診個案能上傳足跡的驗證碼。
    .
    我得很遺憾地說,柯文哲市長自豪的 #公開透明早已信用破產。市長雖承認確診者足跡地風險,確實較一般地區更高,但至今卻仍不斷拖延,遲遲不恢復公布這些早有的資料,引起市民驚慌與不信任。
    .
    我要再次向柯文哲市長呼籲,北市目前防疫量能已較為充沛,應該於 #明日起 開始公布確診個案的公共場所活動史!供全市民自主檢視接觸史,避免疫調有所疏漏的同時,也能緩解民眾焦慮、更有效率的防疫。
    .
    此外台北市議會於下週一財建委員會將會請台北市市場處、衛生局、北農公司等四大公司,進行北農與環南市場等疫情專案報告審查,今天我們在財建委員會也已經正式要求市府,應將北農確診個案的所有公共足跡歷史,鉅細靡遺向全體市民交代,讓全台了解實際傳播鏈以及圍堵狀況。
    .
    議員不斷收到許多第一線民眾的疑慮和陳情,因而對市府提出意見,無非都是希望改善問題,希望市長能將早該公布的資料好好公開,才能有效知道怎麼改善防疫現狀!台北市疫情無法壓制清零,都不是全民之福,盼市長體念全民健康,共同努力,共同抗疫,讓台北早日解封!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yingmeng.pros.is/report2020fw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 信用破產恢復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7 08:27:41
    有 252 人按讚

    我們正處在一個很微妙的全球貨幣環境里:美國把基準利率降到了0,而美債收益率這幾個月越漲越高,全球市場逐漸形成一個共識:美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在未來幾年里,都可能要維持2%-5%的通脹水平。

    這些數字聽著很讓人頭大,但它們全都很重要。

    原因我們講過,在過去幾十年里,美國國債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美債收益率被稱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美國基準利率對全球的貨幣環境和經濟環境都有巨大的影響;美債收益率波動又會帶動其它風險資產的價格波動。所以,我想要幫你理一理,這兩個指標未來可能會往哪個方向變化。

    找誰請教這個問題呢?交易員陳凱老師。今年以來,我經常聽他念叨說,有兩條政策線的變化要非常重視,一條是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傾向,這塊我們之前已經解讀過了。另外一條線就是美國今年的貨幣政策思路。

    後面這條線,我想要請陳凱老師幫我們拎一拎重點。

    以前的陳凱欄中欄,都是邀請陳凱自己來講,這講開始我想做個調整,改成我來請教他,我來轉述。這個調整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陳凱老師自己也在帶學生,我不太好意思總佔用他太多時間;另外一個是,我自己消化再講一遍,對我來說也能有更深的理解。

    那我們開始了。

    值得你注意的事實
    近期有三條公開消息你得先知道:

    第一條公開消息,10年期美債收益率今年以來在加速上漲,這個我們講過了。它在剛進2021年的時候還是1%以下,到3月18號的時候已經1.75%了。

    第二條公開消息,新發行美債的認購熱度在下降。

    講一下背景知識,美國國債有一種發行方式是:美國財政部確定一批新國債的規模和期限,然後放到市場上來公開拍賣,感興趣的投資者就會來競標,拿利率來報價。然後利率低的人就優先中標,因為你要價越低,政府的債務成本就越低,他就更願意賣給你。所以哪怕同一批國債,王富貴可能是1.5%中標的,Tony老師可能是1.51%中標的。

    在過去很長時間里,美債都是全球資本爭搶的資產,因為無風險有收益,大資金都願意買它。

    但最近幾個月,美債的競拍熱度在下降。比如說,2月底美國財政部拍賣了620億美元的7年期國債,結果認購倍數只有2.04,這是一個歷史新低的數字,7年期美債此前六次的平均認購倍數可是2.35。進到3月份,美國財政部又啓動了三輪總共1200億美元的新國債拍賣,認購倍數也沒到過去一年的平均倍數。你看,市場看待美債這種資產,沒有以前積極了。

    這是第二條公開信息,你先存個印象,我們先不解釋,跟著我再來看第三條。

    第三條,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在3月初分別有過好幾次公開講話。

    鮑威爾說,最近長端利率上漲值得關注,但美聯儲關注的是「方方面面的金融環境」。

    長端利率就是十年期以上的美債收益率。它上漲意味著什麼?我們上一講講過,意味著市場感覺通脹要來了。而鮑威爾這話是在說什麼?這是在說,市場可能通脹這事,我們美聯儲不打算管,我們要關心的東西更多。
    市場一聽:央行不管,那通脹肯定要來啊,趕緊繼續賣國債。所以鮑威爾一說完話,10年期美債的實際收益率就更高了。

    緊接著,美國財政部耶倫也出來說話了。但她也不是為了讓美債收益率冷靜一下。耶倫說,雖然長端利率上升了一些,但她認為背後的原因是市場有強勁復蘇的信號。不是通脹,是復蘇。

    陳凱說,這三條公開消息擺在一起非常有意思。它們說明,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聯合表達了這麼一個官方態度:比起抑制通脹,我們現在更擔心市場陷入衰退和蕭條。所以我的放水動作不會停,通脹什麼的請你們忍一忍,用積極心態接受這個現實吧。

    我們來展開講講陳凱老師這個企業級的理解。

    市場的通脹預期如何加劇
    本來市場有兩個預期:第一個預期是,疫苗在接種了,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也落地了,美國經濟未來的一段時間應該會加速恢復,並且有可能進入過熱階段,乃至引發通脹。第二個預期是,通脹是要加劇,但是一加劇美聯儲就有可能收緊貨幣政策,比如通過提前加息來收緊流動性,打壓通脹。

    美國經濟在加速恢復這件事,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一些跡象了。過去幾個月在美國,像大豆、玉米這樣的農產品價格漲了30%-40%。美國的房屋開工數量和房價也都在漲,去年美國建造的獨棟住宅數量達到了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去年四季度的時候有16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房價漲幅都超過了2位數的百分比。

    大宗商品和地產這樣的支柱行業都在漲價,這是市場的通脹預期加劇的原因。

    美聯儲的行動標記點
    那第二個預期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市場有了通脹預期,大家就覺得美聯儲必須得做點什麼呢?

    這是因為,抑制通脹是美聯儲的天職。

    這可不是一句修辭。美國有一部《聯儲法案》,裡面規定說,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尋求就業最大化」,另一個就是「抑制通貨膨脹」。

    美聯儲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乾這兩件事的。為了達到這兩個最終目標,美聯儲在平時設置有一些行動標記點。就業情況的標記點主要是觀測非農就業人數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這兩個指標;而通脹的標記點就是核心通脹率的變化。

    我們重點說說通脹。在以前,對美聯儲來說,面對抑制通脹這個目標,美聯儲的行動標記點是這樣的:核心通脹率要是達到2%,美聯儲就得開始加息。但是去年8月份,美聯儲把這個行動標記點給改了,改成「允許核心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適度高於2%」。為什麼去年要修改這個行動標記點呢?因為疫情對經濟傷害太大了,不救市的話就要衰退了,衰退會帶來大量失業,這又影響了美聯儲的另一個目標,也就是尋求就業最大化。

    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對抗經濟衰退和對抗通脹面前,美聯儲決定先把通脹風險放一邊,集中用流動性來對抗衰退。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們也講過,為了救市,美國政府背上的債務已經堆太高了,要是通脹到了2%就加息,政府自己都還不起利息,這可能帶來的更嚴重的後果就是政府破產和國家信用破產。

    這也是為什麼,鮑威爾要一再強調,美聯儲會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而且他也很有理由。因為美聯儲的另外一個使命是擴大就業。鮑威爾說,美國的就業崗位比新冠大流行之前減少了約1000萬個,要恢復到最大就業率還需要一些時間。

    這種情況下,陳凱的結論是,美聯儲今年的貨幣政策思路大概率還是以寬松為主,而且會力保美國股市的穩定,因為美國的股市是美國老百姓的核心利益所在,股市穩定,人心就能穩定。

    美聯儲如何干預流動性
    可是,美股會這麼聽話麼?

    你可能要說,這有什麼難,美聯儲持續印鈔,錢不斷地進入股市,那不就把市場托起來了麼?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放在全球資產的賽場上看,美股已經很貴了,和實體經濟背離很嚴重,積蓄的泡沫風險很大。就算美聯儲不斷地印鈔,新放出來的流動性也可能會流出美國市場,去尋找更有性價比的資產。比方說中國。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陳凱在解讀央行那篇文章的時候,他推測說,今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可能會升到6.2。
    你看,以前講過的,中國今年的金融系統管網加固工程,在這裡跟這條劇情線接上了。

    不過,外資湧入可不完全是好事。今天的全球貨幣體系仍然是美元主導的。美聯儲的無限貨幣寬松操作,可不僅僅會影響美國。要是大量資本往中國湧,中國就需要提防輸入性通脹了。

    國際資本還有一個不確定性是,它可不像你對A股和港股那樣有堅定的信念。要是它自己的本土市場出現了風險,或者在全世界發現了更有活力的地區,它就會毫不猶豫地賣掉現有的持倉,大量流出中國,去做全球範圍內的資產配置再平衡。

    這也是為什麼,在鮑威爾、耶倫說話的前後腳,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在國內不點名地評價了這件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宏觀政策副作用已經逐步顯現,很擔心國外金融資產泡沫哪一天會破裂。

    郭樹清還說,目前外資流入中國的規模和速度還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內,中國正在研究怎麼採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跨境流動,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

    所以我們這些年一直在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防範匯率波動的風險。

    說到這個,我們找兩天聊聊數字人民幣的推行進度吧。

    好,以上是陳凱老師幫我們梳理的,關於美國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理解:

    第一,美國還會持續地貨幣寬松,並且容忍通脹發生;

    第二,這會給美股帶來背離實體經濟的風險,我們需要留心看看資本市場怎麼消化這些泡沫;

    第三,對中國來說,國際資本湧入是大概率事件,中國當前快馬加鞭地在做金融管網加固,就是為了防止資本的大進大出,傷害我們自己的市場。
    你可以記住這幾個結論,未來一年里不斷地提醒自己。

    我聽完這套解釋有一個感受:以前中國有嚴格的資本管制,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還算有一個緩衝屏障。而現在,中美雙方對彼此的影響,已經越來越立竿見影了,這可能是我們將來要慢慢去適應的變化。而這也正是中國所追求的歷史級成長。

    這樣的重大變化,我們應該在場,借助這些世界不斷向我們打開的新維度和新信息量,攀爬到更高的高度上去理解世界。

    在私底下,我經常跟陳凱老師開玩笑說,他的願景應該是「成為資本市場里活到最後一集的男人」。因為他做了20多年的交易員,他攢下的對市場的閱歷,讓他在看到新變化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想到與之關聯的其它信息,和與之相似的某段歷史。這些都能幫他躲過風險、穩定情緒,作出對應的推演和判斷,從而在誘惑和風險都很多的資本市場里,以個人之力一集一集地活下來。這個戰績保持下去,他就能拿下這個很帥的人設標籤「活到最後一集」。

    我看到留言里有不少同學對交易和更縱深的投資問題感興趣。你們可以在知識城邦里搜索陳凱的ID向他提問。另外,他的公眾號名叫「跟著諸葛學交易」,你通過公眾號也能找到他。
    再見。

  • 信用破產恢復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5-10 22:03:31

    今日議題:
    ◆破天荒!大馬61年首變天 93歲馬哈迪逆襲迎利空?馬哈迪當選:不在尋求復仇是恢復法治 民進黨該學?馬國變天不復仇、台灣換人搞追殺 蔡英文豈不臉紅?蔡政府高舉轉型正義大旗 對百年老店國民黨趕盡殺絕?蔡政府設黨產會、促轉會… 酬庸黑機關追殺國民黨?馬哈迪扳倒貪腐執政黨 61年政黨輪替走上民主轉型?

    ◆補考台灣價值、致歉兩岸論述 柯P兩面討好沒格調?柯P為兩岸一家親致歉 搞到裡外不是人淪豬八戒?“兩岸一家親講太快!若不爽說歹勢” 柯文哲終結柯P?昔稱為何要問總統考題、今搶答卷 柯P搖擺狗現形?柯P指兩岸一家親是”為過關” 言行不一恐惹惱中共?柯P後悔說出兩岸一家親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添陰影?陸媒狠酸柯文哲牆頭草 機關算盡聰明反被聰明誤?丁守中批柯P”政治水母” 荒謬急轉彎政治信用破產?

    ◆北市府:為造成不悅道歉 柯P兩岸一家親基調不變?柯文哲:情感撫慰 不認為兩岸一家親道歉!演哪齣?柯P嘆台灣社會被不到6%綁架 搖擺藍綠繳械投降?柯P”兩岸一家親”道歉又澄清 政治雙面人被看破手腳?柯文哲折腰式低姿態補考 白色力量挨轟白爛力量?柯P上市政顧問廣播節目 道歉機關算盡反自掘墳墓?

    ◆挺蔡英文連任、歉兩岸一家親 柯文哲輸誠換禮讓?柯P宣示2020絕對挺蔡英文 遞橄欖枝換首都合作?柯P一改上次中立態度 搶先輸誠2020博小英歡心?柯文哲譏馬政府都放生 嗆國民黨更爛輸誠民進黨?柯文哲:北市是中央政策最配合模範生 說謊不臉紅?罵前瞻、嗆深澳、轟拔管 柯有臉邀功當民進黨傻子?柯P細數北市”忠心”政策 為求連任虛情假意騙選票?柯文哲:有時批評也不見得是敵人 開炮理直氣壯?

    今日來賓:
    台北市議員(台聯) 陳建銘
    台北市議員(民)  高嘉瑜
    社運人士  鄭村棋
    立法委員(國)  賴士葆
    台北市長參選人(國)丁守中
    前政務委員  高思博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訂閱➔http://bit.ly/2fXdOIH
    每週一至週五 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