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信用破產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信用破產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信用破產原因產品中有10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題:存錢困難 賺錢不易!各國月光族生存之道!?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bit.ly/2AlLFGw 來賓:Julie、沈玉琳、阿諾 各國型男:杜力、馬丁、韋佳德、佩德羅、姜勳、妲夏 什麼是酒吧當國王?原來是瑞典發薪日的特別現象?!瑞典發薪日酒吧像跨年一樣熱鬧,俄羅斯竟然也...
「信用破產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SHUN | 極簡主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關關| 品牌創辦人?關你美麗那些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不給酒就飲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飛磚夜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信用破產原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信用破產原因 在 SHUN | 極簡主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22:55
💰 - #純理財 001 早前在限時分享過自己「終於還清信用卡債務」的動態,引起了很大的反應 / 共鳴。我從大家收到很多鼓勵、支持,和一堆問題,也答應了大家發文分享一下我自己的過去。 這是第一篇文章,先詳細剖白過去高達20萬港元的卡數來源,以及決心理財的契機。 - 欠債數字: 買相機:$1200...
信用破產原因 在 ?關關| 品牌創辦人?關你美麗那些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20 01:11:01
#關_你生活中那些阿哩阿雜的屁事 《時間和金錢的分配邏輯都來自於動機》 很多人問過我 入不敷出要怎麼存錢 事實上我也遇過薪水驚人的人存不到錢 也遇過年紀很長的人存不到錢 所以薪水高不高、 是不是太年輕都還在累積經驗 賺得不夠多等等的 都不是存不到錢的理由和藉口 我認為這是一個價值觀排序的問題...
信用破產原因 在 不給酒就飲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09:48:09
高學歷的背債世代 - 在這個年代裡,人人都是大學生,可是學歷好像永遠都不夠用,更可怕的是,畢業後的學生所背付的就學貸款,會不會已經超出了自身在職場的所得呢? - 追求高學歷,這不是只發生台灣的社會現象,經濟強國- 美國,一樣有著困擾,過高的學歷:碩士、博士、大學生滿街跑,可是卻未必能夠拿到滿意的薪...
-
信用破產原因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29 00:00:01主題:存錢困難 賺錢不易!各國月光族生存之道!?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bit.ly/2AlLFGw
來賓:Julie、沈玉琳、阿諾
各國型男:杜力、馬丁、韋佳德、佩德羅、姜勳、妲夏
什麼是酒吧當國王?原來是瑞典發薪日的特別現象?!瑞典發薪日酒吧像跨年一樣熱鬧,俄羅斯竟然也一樣?杜力在美國當月光族時,跟朋友聚餐只能去速食餐廳喝可樂喝到飽?!韓國月光族瘋買樂透,姜勳朋友每一個都有樂透發財夢?!義大利人垃圾稅負擔好重,韋佳德父母親一年就要繳3萬台幣的垃圾稅?!西班牙老人為了抗議退休金補助降低,竟然上街抗議還當街露營?阿諾為了賺伙食費,竟然每天幫朋友小孩洗屁股打工?!杜力來台灣為了省錢,竟先在家裡把自己灌醉再去酒吧赴約?!佩德羅講解西班牙月光族原因,慘遭主持人打斷,卻還事先準備好第二張字板繼續說明?姜勳為了省水電費,整天待在學校圖書館吹冷氣看韓劇?到底各國月光族有哪些奇妙的現象呢?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00《二分之一強》!
#本集有網路獨播版 #十二點完整版準時上架 #活不到月底 #酒吧當國王 #快到發薪日了 #月光族 #發財夢 #垃圾稅 #退休金 #生存之道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兩性育兒新知【媽媽好神】►►https://bit.ly/2S8enBM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bit.ly/2ByrvLj
★協志仁甫玩遊戲【明星便利店】►►https://bit.ly/2Sa9dW3
★特別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https://bit.ly/2TLIccV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
信用破產原因 在 飛磚夜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1-15 20:36:21比特幣 要崩盤了嗎?核心開發始宣稱比特幣失敗了?!
- 《飛磚看新聞》
根據solidot奇客引用比特幣核心開發者Mike Hearm所發表的文章,直指比特幣的實施失敗了,Mike Hearm並賣掉所有的幣,還退出比特幣的計劃,他並表示,很早就告誡其他人,比特幣只是一個實驗,任何實驗都可能會失敗,他強調比特幣的基礎已被破壞,不管短期變化如何,長期趨勢將下滑。
-
影響所及,比特幣今日截至目前為止,下跌逾4%,來到400元左右,創近1個月新低價。
-
Mike Hearn並在發表的文章中分析比特幣失敗的原因包括:
1.社區垮掉,數字貨幣系統被少數人掌控
2.整個網路面臨技術崩潰
3.比特幣的手續費已超過信用卡的手續費
4.中國礦工控制了全球比特幣
5.比特幣XT用戶遭DDos攻擊
-
Mike Hearm並稱,比特幣這次的危機與Mt Gox破產危機不同,這次的危機是發生在核心系統,最後他甚至祝福所有的人好運。(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
對於影片中有任何問題:
請使用line與我們連絡
飛磚咨詢服務:
------------------------------------------------------
Line ID: derek0955
-
微信 WeChat ID : flybrick
-
或是到我們的粉絲團給我們更多的支持
https://facebook.com/flyyet
------------------------------------------------------- -
信用破產原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4-12-24 22:06:27俄羅斯盧布跌得最厲害的時候,要70元才換到1美元,現在已回升到54元左右才換到1美元,重回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布蘭特期油站在61.69左右。俄羅斯局勢的新發展有兩個。其中一個是有間銀行需要接濟,否則會因為被人提走貨幣而破產。基本上,如果貨幣貶值得這麼厲害,所有貨物都會給人搶光。因為那些人有錢就盡量去花,會造成超級通脹,在銀行提清存款,而銀行會破產。而且銀行一定有欠外債,不能還債的話,而俄羅斯賴債的話,外國可以扣押俄羅斯國外的資產。所以俄羅斯沒辦法不救銀行和大企業。但我推斷俄羅斯目前的經濟還未會崩潰,因為她還有四千億的美金外匯儲備。如果用來接濟大機構,還可以維持一段長時間的。短期內付出的債大約一千八百億美金左右,總負債三千多債,國債有五千多億,那是不足以償還,但短期還是可以應付到,可以買到必需品。
但是利息這麼高,貨幣貶值,經濟難免會陷入衰退。有一個前財長要普京和西方改善關係。他話經濟崩潰的原因﹐是因為西方經濟制裁。我覺得的確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西方經濟制裁。否則以俄羅斯家底來講,度過這困境是不難的。西方看到俄羅斯陷入這局面,叫價也提高了。像烏克蘭要求加入北約,因為俄羅斯不講信用,所以加入北約。這是俄羅斯最憤怒的事。加入歐盟也不太怒,但加入北約這個軍事聯盟就令她非常憤怒。克里米亞事件怎麼了結,俄羅斯是否要退出克里米亞呢?普京是面對這樣的抉擇。而俄羅斯周圍國家的貨幣都大跌,又要俄羅斯救濟。
而大陸就蝕得最厲害,因為跟俄羅斯簽訂一張固定匯率兌換價,每個月用人民幣換盧布。怎知盧布大跌,那即是送錢給俄羅斯。而且大陸簽了一張四千多億美金的天然氣合約,預付了幾百億美金給俄羅斯建天然氣管。俄羅斯當然吞了幾百億,但沒有錢建天然氣管。大陸總是做了這樣的東西。大家也要留意大陸的外匯儲備也在下跌,人民幣也在下跌。但大陸有三千八百億美金的儲備,也不太容易崩潰。
在這世界,有錢的國家就是不會太容易倒台。但我覺得普京也要想方法讓步,否則這不是辦法。俄羅斯其實是一個很脆弱的國家,無論是結構還是產品構成方面也很單薄。一個這樣的國家想做惡霸,完全是不合理的。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信用破產原因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信用破產原因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一陣子好不容易迎來多日死亡「加零」喜悅,但每逢有較多死亡人數時,指揮中心都會表示「沒有壓著死亡人數不報」,然而,社會上質疑「死亡黑數」的聲音從未減少,原因就是指揮中心早已把人民的信任耗盡了。>
近日指揮中心接連發生「新冠確診死後70天才公布」、「一次校正回歸11名新冠死者」等離譜事件,透露出2個關鍵問題,第一是指揮中心的無能與傲慢;第二則是指揮中心的信任危機。
7月23日指揮中心公布1例5月26日確診死亡案例,從死亡到公布竟隔了58天;8月6日又有1例5月28日確診死亡,更「刷新紀錄」,死後70天才被公布。指揮中心當時解釋,該例在家中過世,沒有到醫院開死亡診斷書,而是走司法相驗流程,衛福部8月才收到司法相驗結果。
令人好奇,本土疫情已經快3個月,難道指揮中心都沒想過要整合幾個死亡通報系統嗎?果不其然,指揮中心整合電腦系統後,才又從一般死亡、法務相驗、醫院通報等幾個死亡通報管道「撈」出11名新冠死者,讓人不得不質疑有人為操作之虞。
新聞透視》新冠確診死後70天才公布 通報不透明 指揮中心信用破產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10000889-260114
信用破產原因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要】2021年7月20日開始,約定利息年利率超過16%,無效
今年1月20日公布的民法第205條,在公布後六個月的今天生效啦。
有些重要的法律小知識,我認為大家一定要知道。
1️⃣ 新法和舊法有什麼不一樣?
民國18年就存在的民法第205條規定:「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二十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求權。」
依據這條規定,利率上限是一年20%。超過的部分,在債務人還沒付錢的狀況下,債權人去法院告雖然不會贏(無請求權),但是如果債務人已經付給債權人了,債權人還是可以合法受領。
修正後民法第205條則規定:「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十六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
這次的修法,是為了保護經濟弱勢的債務人,避免受到高額利息的剝削。除了利息從20%降到16%,超過的部分也從「無請求權」變成「無效」。
也就是說,就算債務人把超過16%的部分給付給債權人,超過部分的約定既然無效,債權人就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受領這些錢,債務人也可以依據不當得利等請求權請求返還。
2️⃣ 舊契約施行後的新利息也適用新法!
民法債編施行法第10-1條規定:「修正之民法第二百零五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約定,而於修正施行後發生之利息債務,亦適用之。」
換句話說,7月19日以前約定的契約,在7月20日以後發生的利息債務,也都變最高16%,而且超過的部分也是無效。
3️⃣ 契約約定利息,不會因為新法施行而變高
民法規定的是「最高利率」,也就是「天花板」。
如果契約當事人約定比較低的利息甚至沒有利息,當然是可以的。更不會因為「天花板」降低而增加利息。
4️⃣ 特別法規定的利息不受影響!
有些特別法的利息,和民法(普通法)規定的不一樣。
例如銀行法第47-1條第2項規定:「自一百零四年九月一日起,銀行辦理現金卡之利率或信用卡業務機構辦理信用卡之循環信用利率不得超過年利率百分之十五。」(一年15%)
又例如當鋪業法第11條第2項規定:「前項第三款之年率,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一年最高30%)
而依據特別法優先普通法的原則,這些特別法的利息規定會優先適用。
5️⃣ 如果真的還不出錢,那要怎麼辦?
如果真的還不出錢,可以依據「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辦理更生或清算,或依「破產法」的規定,辦理和解或破產。
請不起律師的人,也可以和「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https://www.laf.org.tw/),申請法律扶助。
(⚠️有一堆不是法扶但是名字很像的民間團體,千萬不要找錯了⚠️)
最後,這條法律的通過,要感謝包括 法律扶助基金會 Legal Aid Foundation of Taiwan 執行長周漢威律師(https://reurl.cc/Q9GVjZ)等各界的倡議、立法院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召集委員 李貴敏 委員的提案和排審,以及過程中 司法院 、 法務部等相關機關的理解和合作。
希望新法的設計,能夠更好的保護經濟弱勢的債務人。
—————
舊文回顧:2020.04.23 民法第205條的修法
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HandyChiu/posts/261094657581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