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花都往事並不如煙】 繁華與盛美,古典與現代,巴黎的一切一切都要從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說起。 暫且跳過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的痕跡,遠在西元前三世紀,塞爾特民族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便來到這兒定居。那時的西堤島並非一座島嶼,而是好幾個散布在沼澤裡的小島,島上...

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 在 Binb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8:09:54

會看完此文者才是真正的經營者 經營艾多美唯一讓人覺得困擾的是, 必須向消費者解釋 #產品為什麼這麼便宜。😆 #一般直銷公司都必須向消費者解釋產品為什麼這麼貴!  讓我一次講清楚說明白~~~ 艾多美產品為什麼那麼便宜?  直銷行業的興起,相對來說,讓我們有產品的可靠保障。 直銷產品品...

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 在 Jack H Ng 吳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04:26:30

神天聖書 - 歷史簡介:「神天聖書」為馬禮遜所翻譯的中文聖經,是第一本也是史上最古老的中文聖經,在聖經華文翻譯史上具有極重要的歷史性地位。西元2007年時新加坡聖經公會為紀念馬禮遜來華200周年,還曾複印數套《神天聖書》供人珍藏。 新加坡聖經公會亦複印了一套共21部的馬禮遜珍藏版中文聖經《神天聖書...

  • 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31 07:23:37
    有 1,881 人按讚

    【花都往事並不如煙】

    繁華與盛美,古典與現代,巴黎的一切一切都要從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說起。

    暫且跳過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的痕跡,遠在西元前三世紀,塞爾特民族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便來到這兒定居。那時的西堤島並非一座島嶼,而是好幾個散布在沼澤裡的小島,島上居民無論飲水、捕魚或是栽種作物都由塞納河供給滋養,他們駕著小舟在蜿蜒河道來往,構築成功能齊全的聚落。

    憑藉河水資源不虞匱乏的小日子原本很美好,直到西元前52年,凱撒(Gaius Iulius Caesar,100 BC - 44 BC)派出4個羅馬軍團前來攻佔。面對強勢外敵,巴黎西人以破敗粗糙的斧頭對上羅馬人精良裝備和強效訓練,結果當然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無力可回天。臣服於羅馬統治之後,巴黎西人從此成為高盧羅馬人。

    羅馬化之後的西堤島,尤其是小島東邊,一如從前,依舊是信仰中心,巴黎西人的祭壇在此逐步擴建,又迎來了羅馬眾神入駐,成為包容兩種文化的神廟。隨著時間推演,巴黎基督化之後,舉世聞名的聖母院也是在此拔地而起。

    因此,巴黎聖母院除了建築設計足以代表哥德式藝術最完美的成就之外,尚且代表整個巴黎的文化和宗教起源,對於巴黎,或是整個法國和歐洲歷史發展,重要性不言可喻。

    -----------

    西堤島的東邊是信仰中心,西邊則有從羅馬時期四世紀中興建的堡壘宮殿,自此,巴黎開始建城。

    西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國王克洛維一世(Clovis Ier,466 - 511)將巴黎定為墨洛溫王朝(Mérovingiens)首都,也在這座羅馬宮殿的基礎上增建「西堤宮殿」(Palais de la Cité)。歷經數百年權力更迭,巴黎曾經退出權力中心;西元987年,卡佩王朝(Capétiens)建立時,巴黎再度成為王國首都,國王們依舊居住在西堤宮殿,直到1358年瓦盧瓦王朝時才將宮殿搬遷至塞納河右岸的羅浮宮。

    但是無論世代如何變遷,聖母院依舊是巴黎的信仰崇敬之所在。

    這座古老壅擠的都市,在19世紀經過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1809年- 1891)大力整治,幾乎剷平了所有中世紀建築,僅留存少數古蹟,例如西堤島上的聖母院、法國最古老的王宮-西堤宮殿,和相連宮殿的「聖禮拜堂」(Saint-Chapelle)、「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

    其中,聖禮拜堂就非常值得一看。

    -----------

    聖禮拜堂為典型哥德式建築,被譽為是法國最精美的皇家小教堂,也是整個歐洲13世紀花窗玻璃保存最完整之處。

    整座禮拜堂擁有15扇高達15公尺的開闊窗戶,由多達1113面彩色玻璃組合而成,上頭描繪了舊約和新約聖經故事的不同場景,以及聖物運抵巴黎的過程。這些裝飾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璀璨瑰麗,更是13世紀玻璃藝術最豐碩的展現。比起聖母院,被聖禮拜堂的炫目光影包圍或許更讓人震撼動容。

    得利於建築技術發展,十字交叉拱架得以延伸出進一步應用,過往羅馬式教堂的厚重石牆被捨棄,輕盈纖細的支柱和肋拱,加上飛扶壁便足以創造出嶄新的教堂形式,牆壁也能裝上大片窗戶裝飾。你知道的,要是羅馬式教堂窗戶開太多,牆壁支撐力道不夠,教堂可能就垮了。

    透過百花窗和彩色玻璃,不僅宣揚教義,闡釋聖經故事,光線透過之後形成的絢麗光影,更讓虔誠信徒不用再像過去那樣只能待在陰暗濕冷的空間中禱告,而是能夠親眼看見聖經中所提及或內心朝思暮想,那聖城耶路撒冷與天堂的夢幻之所。

    聖禮拜堂正是這樣一處宗教聖地。

    -----------

    除了驚人的玻璃百花窗,聖禮拜堂當初是用來收藏無可比擬的無價之寶,尤其是對教徒來說,可說是〝聖物中的聖物〝,那就是耶穌受難時所戴著的荊棘冠以及他被釘上的十字架大型碎片。

    能擁有如此重量級的聖物和精美絕倫的皇家禮拜堂都要歸功於法國卡佩王朝的國王路易九世(Louis IX,1214 - 1270)。

    路易九世在位40多年期間,無論在政治、經濟、建築、教育或藝術都建樹極多,例如知名的索邦大學前身-索邦學院也是成立於路易九世之手。他還是位虔誠的教徒,曾經兩次帶兵參與十字軍東征,只是往往出師不利,第一次東征結果慘敗成了俘虜,第二次則是在過程中於迦太基死於疫病。

    然而路易九世的宗教熱誠和諸多事蹟,讓他在死後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因此他也被稱為〝聖路易〞(Saint Louis)。

    -----------

    耶穌的荊棘冠和十字架之所以落在路易九世手裡,說起來有點因緣巧合又有驚無險。

    若不是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皇帝-鮑德溫二世(Baldwin II,1217-1273)和整個宮廷債台高築,又拿國寶-耶穌的荊棘冠抵押,跟威尼斯商人借了一大筆錢卻無力償還,路易九世也不會有機會入手聖物。為了籌錢還債,免得荊棘冠最後被威尼斯給沒收,鮑德溫二世還在1237年親自前往歐洲尋覓買家,順便找人跟他一起組成十字軍同盟聯合東征。

    路易九世雖然對聯盟沒興趣,但一聽到荊棘冠卻眼睛為之一亮。這時候,多少錢都不會是問題,只要能得到荊棘冠!

    擁有聖物對於王權的穩固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不僅顯示國王信仰堅定,也代表神所賜予的榮耀,更能在百姓和各國之間建立無可動搖的威望。換句話說,聖物的象徵性和功能性對於專制王權是錦上添花的最佳物件,無論出於宗教情懷或是政治算計,路易九世都不能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話說回來,雖然拉丁帝國還是失去了荊棘冠,但好歹是落在有點淵源的自家人手裡。

    路易九世花費鉅資完成交易後,荊棘冠於1239年風塵僕僕抵達巴黎,中途當然會有其他人想要挾持搶奪,幸虧耶穌聖物還是安全來到新家。為了妥善供奉珍貴的耶穌遺物,路易九世下令在西堤宮殿內興建聖禮拜堂,整個工程從1241年進行到1248年,歷時短短7年便大功告成,以整體建築和裝飾的精妙程度來看,這樣的工時確實非常有效率。

    有趣的是,建造宮殿的費用遠不及路易九世購入荊棘冠的價錢。

    -----------

    聖禮拜堂分為上下兩層,耶穌遺物被置放於上層,一旁有扇門直通皇家宮殿,因此當時聖禮拜堂只供王室成員使用。

    想想看,在那個疫病橫行,戰事頻起的年代,國王只要渴求耶穌的撫慰和力量,便可以來此靜思冥想,沐浴在百花窗的幻麗光影中。對於王室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核心又私密的存在!不過就沒有老百姓的份了(無奈攤手~

    時光流轉,人事變遷,1789年爆發驚滔駭浪大革命,作為君主專制象徵,皇家專用禮拜堂如聖禮拜堂當然會成為暴民攻擊目標,無論是家具、聖壇飾板、12使徒雕像等都被破壞得慘不忍睹,就連盛裝聖物的盒子也被送到造幣廠銷毀鑄鎔,有些彩色玻璃窗還被整扇拆下輾轉賣到英國去。

    幸好,荊棘冠在危機凶險中得以保全,不幸中的大幸。

    想來暴民再激情慷慨不顧理智,面對耶穌基督的遺物還是存有敬畏,也因如此,這麼至關重要的文化資產才得以保存。另外讓人慶幸的是,儘管玻璃百花窗難逃一劫,破的破毀的毀,還是留下了2/3比例的原件。19世紀中期經過修復,聖禮拜堂終於恢復原貌,成為歷史文化重要見證。

    -----------

    下次再到西堤島,除了聖母院之外,聖禮拜堂與一旁曾經關押法王路易十六瑪麗王后的巴黎古監獄,都很值得細細探訪,見證巴黎的歷史起源,想像法國輝煌的歷史,以及王后一夜白頭的哀愴憂戚。

    然後啊,那個革命歸革命,訴求歸訴求,可以不要拿文物古蹟出氣嗎?

    多少歲月和知識的積累才能建立的文化與價值,輕易摧毀草率破壞,也不過是以改革造反之名,行鄙陋無文之事罷了…(無奈攤手again+翻白眼

    #何時再回巴黎
    #愛巴黎更要認識她的過往
    #360度看聖禮拜堂,不看可惜!
    https://www.facebook.com/360visio/posts/2114982165310645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0:29:15
    有 12 人按讚

    【BBC中文網】東西方有關牀的13個有趣事實

    在一天的長途奔波後,沒有什麼比上牀休息再好不過的事了。牀,這個供人們休息和睡眠的地方,其實還有更多的趣聞和歷史。

    牀還是英國女詩人雷切爾·隆恩(Rachel Long)創作的靈感來源。她還寫了一首《牀的頌歌》。

    牀既是慾望和夢想的空間,也是色情的舞台。除睡眠外,人一生的生、老、病、死無不在牀上演繹著。

    BBC為你梳理了我們最鍾愛和富有詩意的家具 - 牀的13個有趣事實。

    一、八萬年前的牀墊

    牀墊比牀出現更早,有關牀墊的最早證據來自七萬七千年前的石器時代。

    在南非的洞穴中人們睡在手工編織的牀墊上。洞穴本身就不是很舒適,再加上為了避免各種爬行的蟲子人們還需要把牀墊墊高 。

    因為那時人們吃住都在洞穴中進行,久而久之牀墊變得骯髒油膩,人們之後就會點火將之焚燒。

    二、最早的牀就是一堆石頭

    土耳其的加泰土丘(Catalhoyuk)是新石器時代(一萬年前)最早的城鎮。人們在搭起的平台上睡覺。

    而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擁有六千年歷史的斯卡拉布雷(Skara Brae in the Orkneys)人類定居點中,人們也是在堆起的石頭上睡覺,像動畫片《摩登原始人》裏那樣。這其實就是最早的牀。

    三、古埃及人的牀

    富有的古埃及人牀腿有精美的雕刻,底部往往雕成動物爪子形狀以支撐整個牀。

    跟現代牀相反的是,古埃及人的牀不是平的,它中間彎曲或是牀腳向下傾斜,比牀頭低。因此,牀尾處往往要放腳凳以防止人往下滑。

    四、睡在牀上不意味著高人一等

    在西方,睡在牀上而不是地鋪意味著你的社會地位更高。但在東方和世界其它一些地方未必如此。

    例如,日本傳統的榻榻米就是直接鋪在地板上的。

    在哈薩克斯坦的部分地區,人們用一種叫tushuks的睡袋鋪在地板上睡覺仍然十分普遍。這是因為傳統的遊牧習慣,不得不攜帶帳篷和牀一起遷移。

    五、羅馬人和希臘人在牀上吃飯

    古羅馬人和希臘人的牀更是多功能的:它們不但用於睡眠,同時還用於就餐。人們會斜倚在牀上,伸手拿桌上喜愛的食品來吃。

    因此,下次你在牀上吃東西時也不必感到內疚,因為你只不過是追隨羅馬富人的習慣而已。

    六、一些中世紀的牀巨大無比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多數窮人是睡在稻草和乾草上的。

    但富人則開始打造「大牀」。這些牀巨大無比,最著名的當屬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時代晚期的維爾大牀(也有稱韋爾鎮的大牀,Great Bed of Ware)。

    這些牀超大,足可以睡下一整隊足球隊員。這種牀設計成可拆除移動型,因此,當有錢人旅行到下一個鄉村莊園或城堡時就可以帶上它。

    七、與牀有關的引文短語從何而來?

    英語中有一個短語叫「sleep tight」, 意思是睡個好覺。這個短語的來歷就跟牀的製造有關。

    早期的現代牀通常都是木牀,牀腿和牀架都是木製的。但是牀中間的格柵繩索往往使用天然纖維,它們有伸展性,有時會變得鬆弛因此需要扯緊。這就是「sleep tight」晚安短語的出處。

    八、四帷柱大牀彰顯身份

    四帷柱大牀(the four poster bed)誕生於1400和1500年代。這種牀上面有頂和遮蓋,周圍則有厚厚的帷幔。牀上還有許多靠墊。整個牀就像一個小劇場一樣。

    這種漂亮的四帷柱大牀是展示身份的方式,不僅僅是因為牀主人需要侍從伺候。

    九、牀曾是政治生活的中心

    近代早期,牀在歐洲君主政治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英國國王理查二世是宮廷中發展這種文化的兩位主要君主。

    對他們而言,牀是政治生活的中心。巴洛克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國王和王后就是國家權力的化身。

    因此,你越靠近君主和他們的私密日常生活,你就越得寵。君主的牀就是一個舞台,它是君主進行各種活動和禮儀的中心,以展示誰才是他們最得意的大臣。

    在凡爾賽,最受寵的大臣甚至可以獲得邀請見證國王晨起的經過。

    十、嬰兒搖籃上方掛刀辟邪

    過去,基督徒相信人在睡覺時非常脆弱,這時他們的靈魂容易受到攻擊,因為魔鬼的力量在黑暗時達到巔峰。

    《聖經》中有許多人們在睡夢中被謀殺的例子。因此,人們在上牀就寢前有一大堆禮儀。

    除了最常見的牀前祈禱外,人們還會用一些由珊瑚製成的辟邪物和護身符防身。有人還會在脖子上戴狼牙,嬰兒的搖籃上方也會懸掛鐵刀辟邪。人們認為金屬可以抵禦惡魔攻擊。

    十一、牀墊越多越好

    同樣在近代早期,家家戶戶都非常重視牀,並為此投入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金錢、時間和資源。取決於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重要,你可以把6個牀墊重疊起來。人們花在牀以及牀上用品的開銷佔整個資產的三分之一。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在遺囑中把他認為第二好的一張牀留給了他妻子,廣為人知。

    十二、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時代引進鐵牀防病

    直到19世紀,幾乎所有牀都是木製的。大約在1860年代,人們開始意識到病菌的存在,木牀框容易受到細菌和虱子的攻擊,因此人們開始改用鐵牀架。

    鐵牀更容易清潔,因此也更衛生。同時,牀墊設計也開始改變,螺旋式彈簧牀墊開始應運而生。

    十三、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時代發明了嬰兒室

    在古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一家人都是睡在同一張牀上的。但1837年至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人們開始辯論是否應該分牀睡。

    維多利亞健康專家撰文寫道,兒童應該與父母分開睡,以免他們的青春能量在夜間睡覺時被成人吸走。

    #生活 #歷史 #文化

  • 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9 22:15:48
    有 621 人按讚

    人生話題選篇(之15)
    美國秩序的根基- 李怡
    ( 2018年12月6 日與7日,我分兩天介紹了美國的一本書《美國秩序的根基》,現將兩文合拼重刊。現在正值美國的所謂進步勢力要拋棄固有傳統的時刻,也許可以再了解一下美國秩序的來源與根基是什麼。)
    在許多人印象中,美國秩序是進化的、世俗的、科學的、現代的、民主的。事實上,美國秩序是神明的、宗教的、道德的、古老的、共和的。印象中,美國是各國的現代化楷模;事實是,美國是古老智慧之樹的新枝。
    一、人民心靈的永恆城堡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有不少大國,勃然興起,但也迅速衰落。論幅員廣闊,資源豐富,許多國家不輸於美國,如俄羅斯、加拿大、澳洲、中國、印度,但都不能像美國那樣吸引全球人才和持續強大。原因何在?美國究竟有什麼其他國家所不及的優越之處?
    很多人會說是美國的制度。但制度也需要人去運作,而美國是世界各地移民建立的國家。來自全世界的人,能夠在一種秩序之下發揮個人的潛能,這才是美國持久成功的關鍵。
    那麼這是怎樣的秩序?1974年,尼克遜不光彩地辭去總統職務,越南戰爭正走向災難性的結局,大學正從學問的殿堂墮落成瘋人院……,在這樣的危機時刻,美國政治理論家羅素•柯克(Russell Kirk)出版了一本書《美國秩序的根基》,揭開了美國持續成功的秘密:它的強大不是來自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地理環境、發達的教育和科技、強大的國防、高素質的民眾,而是來自建立在古老又文明的傳統根基之上的美國秩序。
    許多人認為,美國是只有200多年歷史的新興國家,是現代的、科學的、世俗的,但柯克從對西方政治思想與宗教思想史的梳理中,認為美國基於悠久歷史的基督教和自由主義的思想傳統中建立的體制,是美國得以長期保持自由與繁榮,長期維繫和諧高速發展的力量之源。換言之,美國秩序就是在保守傳統中的充份自由。
    美國秩序的思想根源,來自四個古老城市:耶路撒冷、雅典、羅馬和倫敦。耶路撒冷的信仰和倫理、雅典的理性與榮耀、羅馬的美德與力量、倫敦的法律與市場,四個城市的傳統價值融匯到美國秩序之中。
    美國的政治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但耶路撒冷是美國的精神首都。美國秩序不是起源於西歐,而是起源於舊約聖經,起源於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神明才是美國秩序的首席作者。希伯來人的這一秩序經過很多世紀傳到美利堅合眾國的手中,上帝的律法依舊是秩序的源泉。摩西頒佈十誡啟示了超驗秩序的原理,正是美國秩序的神明根基。美國的開國元勛們把舊約聖經的神明意圖變成了現實。
    美國秩序建立在人們普遍相信神明是宇宙最高主宰的基礎上。邦國的秩序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靈魂與信仰深處的內在秩序,也叫靈魂秩序;一個是政治與社會的外在秩序。內在秩序決定外在秩序。美國人的靈魂秩序端賴從耶路撒冷而來的神明秩序,這是人民心靈的永恆城堡。有此永恆城堡,內心就有了俯視現實流變的定力。心中是永恆,眼前是流變,而且一定是向那永恆秩序的流變。這才是真正的制度自信。
    無神論的國家,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人民,不可能建立這樣穩定的秩序。
    二、永恆的必定是古老的
    作為美國秩序思想根源的第二個古老城市是希臘的雅典。雅典創設民主制度,但盛世未超過50年。美國的開國元勛們不是揚棄民主,而是要吸取雅典民主所提供的負面教訓,希望找到更持久的實行民主的道路。
    構成美國秩序的第三個城市,是古羅馬。民主起源於雅典,共和則起源於羅馬。共和的本質是政權的公有,是公天下,其對立面是一人獨大或一黨獨大的私天下。相對於專政依靠武力的統治,共和的統治依靠和平手段。專政權力的特點是暗鬥,共和權力的特點是明爭。
    美國參、眾兩院所在的國會山(Capitol Hill),這個稱呼取自古羅馬的Capitoline Hill,是古羅馬政治權力中心元老院所在。古羅馬的公民精神與公民美德,信仰上的虔誠,詩歌與雄辯,法律傳統與政治制度等等,深度影響美國秩序的建立。
    對美國秩序構成最直接影響的是第四個城市——倫敦。
    為什麼美國獨立戰爭會出現這麼多傑出的、被後世視為典範的開國元勛?因為獨立戰爭的對手是英國,對抗英國不但要在武力上戰勝它,更要在道德、理念上不輸於它。你的對手強,你也會強;你的對手爛,即使你贏了他,你也好不到哪裏。
    美國對英國的秩序一脈相承。繼承了以個人自由、財產權、普通法、大憲章、代議制政府等為特徵的盎格魯‧撒克遜自由傳統。此外還有重要性被低估的英語語言、自由市場經濟、英國的傳統、習俗、民風、觀念。
    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英國《自由大憲章》所確立的「法在王上、王在法下」的法治傳統。《大憲章》確立「法律之下的自由」,是全人類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法理不只是由國王與議會創制,而且是他們權力的來源。
    美國《獨立宣言》與憲法再現了《大憲章》的精華。美國憲法是一部保守主義的憲法,它保守《大憲章》的自由傳統,繼承《大憲章》的法治原則。
    美國秩序是人類漫長優秀傳統的集大成者。永恆的必定是古老的。耶路撒冷啟示了秩序的奧秘與原理,雅典貢獻了民主精神,羅馬貢獻了共和政體,倫敦則貢獻了法治、語言、習俗、傳統與盎格魯傳承。沒有這些傳統,就沒有後來的美國秩序。在這種意義上,美國的秩序在性質上是保守的。
    在許多人印象中,美國秩序是進化的、世俗的、科學的、現代的、民主的。事實上,美國秩序是神明的、宗教的、道德的、古老的、共和的。印象中,美國是各國的現代化楷模;事實是,美國是古老智慧之樹的新枝。
    很多人認為,美國秩序是歐洲啟蒙運動結出的果實,但柯克認為,美國秩序的永恆之道,蘊藏在美國和西方文明的三千年傳統之中。美國革命所要建立的,是基於古老事物與古老原理的新秩序。
    《美國秩序的根基》的結尾,作者說:「在上帝的良辰吉日,可能有人會以審慎與愛心更新與改善這一秩序的結構。」這句話意味美國秩序並非完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秩序,基於人性的醜惡,任何人類社會中也到處藏着魔鬼。維護美國秩序的保守主義者認為,在熟悉的魔鬼和陌生的魔鬼之間,寧可選擇前者,而一定要拒絕後者。
    (後記:網友Michael Siew在我的文章《美國的靈魂》後留言:2020 大選 , 證實了美國第二任 總統亞當·史密斯 一句名言 : 「 我們的政府 不具備能力去對付不受倫理和宗教約束的人類情感 , 我們的憲法只是為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民族制定的 ,它遠遠不足以管理任何其他民族 。 此憲法只適合於有道德與信仰的人民 。」( 參見 : 美國《 憲法 》 )這話是 200多年前說的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