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信實保全eps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信實保全eps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信實保全eps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信實保全eps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認真減碳就會完蛋!低碳、減排浪潮開始從電力部門逐漸擴散到交通運術部門! - 散裝船股王搶造節能船 不只環保,更是生存問題!(08/03/2021 商業周刊、風傳媒)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文/韓化宇 、 責任編輯/周岐原 「以前我在訂...

  • 信實保全eps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6 11:14:25
    有 27 人按讚

    不認真減碳就會完蛋!低碳、減排浪潮開始從電力部門逐漸擴散到交通運術部門! - 散裝船股王搶造節能船 不只環保,更是生存問題!(08/03/2021 商業周刊、風傳媒)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文/韓化宇 、 責任編輯/周岐原

    「以前我在訂造節能船時,同業笑我:肖ㄟ(台語:瘋子)!市場這麼差,你還不多存點錢,造什麼節能船?」散裝航運股王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與商周4個小時的訪談中,重複了10次股神巴菲特的經典名言:「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節能船不夠將退出市場」

    1999年成立的慧洋,是台灣船舶數最多的散裝航運公司,也是亞洲最大的「船東」之一。今年第1季,慧洋稅後淨利8億9千萬元,每股盈餘(EPS)為1.19元,兩個數字,皆居所有上市櫃散裝航運公司中之冠。

    特別的是,針對未來趨勢的節能船,它們已先布局,預計到年底會有近5成的船,都配節能引擎。「這個比率在國內是最高的,」船舶設計及工程服務公司天星顧問總經理張長根說。

    「節能船成了主流,節能船不夠的公司,將退出市場,」藍俊昇自信的說。

    藍俊昇與胞兄四維航運創辦人藍俊德,出生在澎湖的航運世家。退伍後就投身海運界的藍俊昇,跟大海搏鬥半世紀,古稀之年的他,雖年過半百才創業,卻建構了台灣散裝航運界最大的船隊。

    它擁有138艘船,主要競爭對手裕民、新興、中航、台航、正德的船加總起來,也不及慧洋多。

    減碳規定變嚴 成存亡之戰

    當前,航運界最大的挑戰,是國際海事組織(IMO)對於減碳的規定越來越嚴格。今年6月,IMO通過新規定,2023年後,將限制船舶的碳排放量。這項新規,可說是船公司的「大魔王」,根據統計,2023年後全球的散裝船有高達47%無法達到標準,貨櫃船更有高達53%無法達標。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教授楊鈺池表示,不符合IMO環保規定的船,到了港口很可能被扣船,「船被扣,會留下紀錄,沒人敢租這艘船了,等於被宣判『死刑』!」

    張長根認為,IMO減碳規定「是玩真的」。這代表著,減碳不再只是停留在社會公益的層次,而是關係到一家船公司能否經營下去。

    多年前,慧洋為何會想布局?

    時間回到2013年。

    當時,散裝航運市場正處於低谷,同業都在大幅縮減造船的資本支出,據英國海運諮詢機構Clarkson統計,全球散裝航運公司的訂船數占現有船舶數,在2009年達到高峰,超過80%。但該比率在金融海嘯後如自由落體般下墜,最低時只剩8.4%。

    然而,藍俊昇卻也聽到,國際級競爭對手都在準備造節能船,布局未來,於是他決心投入,積極花錢訂新船,但也招來小股東反對。

    單看財務報表,他的資本支出和利息支出都高於同業。若看今年第1季,它的預付船舶款金額,還比營業活動產生之現金流入高。

    被股東罵 也要砸錢拚規模

    每次慧洋的法說會上,分析師都會關心,慧洋資本支出及利息支出如果能「少一點」,獲利表現是否會更好?每年小股東則會來抗議,慧洋太會花錢,導致股利配得少,在景氣谷底時期,慧洋的競爭對手裕民,其股利配發率平均高達9成以上,慧洋的股利配發率平均只有5成左右。

    由於他在慧洋持股比率高達近5成,在董事會上沒有人挑戰他「投資未來」的堅持。

    2009年,慧洋約有51艘船,現在擴張到138艘船,等於金融海嘯後,慧洋不但沒有縮手,船隊規模還逆勢成長1.7倍,其中不少是配置新世代節能引擎的節能船。

    其實,慧洋是最晚踏入散裝航運的航商,但能後來居上,也跟藍俊昇敢於投資的營運邏輯有關。

    多數散裝航運公司的營運模式,是自己攬貨,收取運費,或將船短租給租家。慧洋則是將高達9成的船長租(通常1年以上)給客戶使用。

    其主要租家是日本大型航商,如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等;也有國際大型糧商,如加拿大最大的糧商Viterra等。

    「包租公」營運模式雖有一個缺點,就是當海運市況大好時,因為是長租,沒辦法即時調漲運價,當下可能錯失賺「順風財」的機會;但當市況轉差,運價暴跌,它能避開重大虧損的風險。

    因此,慧洋2010年上市後,儘管航運市場委靡不振,卻沒有1年虧損。

    也有船公司想仿照慧洋的營運模式,但這個模式要成功,船隊規模必須夠大,也就是你必須敢投資、敢造船,光這一點,很多同業就卻步。

    「我每年賺到的錢,幾乎都投入造船,錢不夠我再向銀行借!」藍俊昇表示,他大可選擇,維持50、60艘船的規模即可,「這樣我管理起來反而比較輕鬆,」但問題是,航運業不像科技業,競爭力是來自技術創新,要領先別人,「規模經濟」是一大關鍵。

    他舉例,大型糧商長租船載運穀物,但有時景氣突然升溫,需要更多的船載貨,船舶多的公司,就有辦法臨時增派船隻給糧商使用,「久而久之,大型糧商覺得隨時能跟你租到船,就願意跟你長期往來,這是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願意看長期,人就會願意做麻煩的事。一名跟隨藍俊昇的老臣觀察,慧洋初入市場時,為了爭取客戶,別人嫌麻煩而不願提供的服務,它會費心思去解決。

    舉例來說,大多數船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航行時必須繞開海盜多的海域,但刻意繞遠路,運送的時間拉長,對租家來說總是不便。

    但藍俊昇思索,穿越海盜出沒的海域,固然有風險,「但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嗎?」

    於是,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保險公司協商,若遇上劫船,能幫忙理賠部分的金額,還在船上安裝對抗海盜的設備,並聘請海上保全護船。

    全副武裝後,海盜發現要搶慧洋的船「吃力不討好」,就改搶別的船。慧洋還發現,租家為了縮減航行時間,也願意承擔這些額外的安全費用。

    就這樣,租家覺得跟慧洋往來,限制較少,安全也不輸人,於是跳槽。口碑傳開後,慧洋有不斷增長的客戶做為支撐,才更放膽造船,呈現良性循環。

    現在,慧洋內部又養了50、60名工程師,專門負責研發節能技術,如何讓一艘船用最少的油,跑最遠的航程。

    慧洋是散裝航運股王,受惠今年散裝市場復甦,慧洋7月19日除息,但立刻就填息,顯見投資人的信心。元大投顧出具的報告分析,目前散裝新造船訂單量仍低,且造船廠要增加產能不容易,在船舶供給增加有限下,慧洋近3年展望樂觀,惟報告提醒,慧洋的歐洲線收入比重提高,歐洲客戶穩定性高,但要求也高,是未來挑戰之一。

    我們問,他這麼晚創業,為何沒有急於收成,反而要一直把獲利拿去投資未來?

    藍俊昇說,他對自己的期許,就像慧洋的英文名Wisdom。人得有看清未來的智慧,才不會被眼前的困境迷惑,而喪失領先對手的機會。

    「該做的就去做,時間,終會證明你是對的,」藍俊昇這麼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48553

  • 信實保全eps 在 陳喬泓投資法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3 10:14:53
    有 429 人按讚

    「右手拿畫筆、左手學投資」,畫家也能靠著股市賺進千萬,如果你不是財經科系出身,卻想在股市中有一番作為,那麼陳喬泓的故事可以當作你的典範。

    陳喬泓從小立志當漫畫家,高中廣設科畢業以後,畫了三部作品角逐漫畫新人王,沒想到全部敗北,與漫畫界無緣,他轉讀夜二技的視覺傳達設計系,打算畢業後從事平面設計。

    退伍後,他投了五十封履歷求職都石沉大海,最後棲身一家電子公司的小美工,月薪32K。然而,自由創作的靈魂仍在心裡蠢動,他說,老闆叫你往東,你不能往西,「我只是老闆的手」,跟想像的差很多。

    當時他逛書店,看到媒體人鄭弘儀的書中描寫,「每年在股市複利滾存20%,可以達到財富自由」,他心想,32K扣掉家用,所剩無幾,毅然決然辭掉小職員工作,跟家人集資20萬,勇敢投入股市。

    同一時間,他看到大學同學在牯嶺街創意市集擺攤,收入頗豐,於是仿效同學的商業模式,重拾畫筆,自創潮T品牌,開始「早上看盤,晚上畫畫、六日擺攤」的生活,市集每年營收破百萬,扣除成本,一個月盈餘還有六、七萬,對於未滿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算是優渥。

    「第一檔股票,亂買」,2006年正逢股市多頭,從六千點漲到一萬多點,當時他買進亞崴、力成、兆豐金,賺進25%獲利了結,「不是自己厲害,是行情使然」,賺到的錢再投入股市,買進允強,奇美電及航運等景氣循環股,好景不常,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股市慘跌,160萬資金縮水到僅剩60萬元。

    繳出一百萬的學費,他思考錯誤的原因,並大量鑽研國外投資經典,像是巴菲特、彼得林區、約翰坦伯頓等一百多本大師書籍,擷取各家精華,找出長期獲利的方法,他發覺,國外大師多是以基本分析做為投資主軸,於是從60萬元重新開始,把市集擺攤所得再投入股市,2012年以52元買進儒鴻,390元賣出,中間翻了五、六倍,並陸陸續續以價值投資法找出多檔成長股標的,六年內滾出獲利超過千萬。

    陳喬泓認為,投資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遇到事情用邏輯去推論,比較容易走得長久,不曉得股票的真正價值,將在股市裡載浮載沉,而他自己的中心思想是「盈餘成長是股價上漲最重要的因素」。

    「台積電為何漲?是因為長期EPS往上走,儒鴻、寶雅亦是如此」,發現這個原理,操作股票會比較容易。

    陳喬泓表示自己是美工出身,可說是股市的外行人,對於財報只看六個關鍵指標,並整理出八個選股法則,包括營收、毛利率、ROE、EPS、現金股利及本益比,至少追溯五年以上,以這樣的法則來挑選,挑出的股票不會超過50檔,再縮小範圍找出最強,成長性最好的股票。

    基本面投資有兩個派系,一是價值股投資法,一是成長股投資法,價值股是市場低估的股票,也就是「好公司遇到壞情況」,一旦市場回升,就有獲利機會,譬如電信龍頭中華電,天然氣欣雄,中興保全。價值股的成長性不夠,一般是領股利股息為主,成長股的操作策略則不同,成長股是買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因此,「即使是現在股價不便宜,未來成長性看好,還是值得進場」。

    什麼樣的成長股最值得買?陳喬泓透露獨家心法。「盈餘成長大於本益比」的公司,他利用平常人很少的注意的「本益成長比(PEG)」來算出合理價,昂貴價、便宜價,作為進出場依據。

    陳喬泓以自己投資儒鴻為例,他在2012年以52元買進儒鴻,買進以前分析過去五年財報,除了2008年金融海嘯之外,2007至2011年儒鴻每年的淨利成長率都有超過30%的實力,如果用30%的淨利成長率來預估,本益成長比僅有0.31倍(本益比9.4/淨利成長率30);若用保守的20%來預估,計算出來的PEG也只有0.47倍(本益比9.4/淨利成長率20),都明顯低於0.75倍的買進目標,是相當明顯的進場訊號。

    他從52元一路加碼買進,60元、70元,甚至80元,押注資金超過五成,2013年七月股價超過250元,才開始賣出第一張,直到儒鴻股價超過350元,才大幅出脫出上持股,最高價在392元,因為當時股價來到300以上,本益比已經接近30倍左右,若獲利成長無法再維持高檔,本益成長比很容易超過一倍以上,股價已不算便宜,加上毛利率也較去年同期衰退3%,越南工廠營業費用提高更侵蝕獲利表現,因此在2014年五月把股票全數出清。

    同樣的邏輯,他在2013年七月開始注意豐泰,2014年二月以70元進場,在此之前,他回看豐泰過去的財報,以2013年前三季每股盈餘3.04元推估,全年EPS有機會達4.1元,稅後淨利可望較前一年同期大幅成長三成以上。

    再推估豐泰2014年的稅後淨利及本益比,從營收成長率19%推算,2014年第一季稅後淨利年成長率有機會超過20%,若維持過去的成長力道,他預估豐泰2014年每股稅後盈餘有機會達5.5元,稅後淨利有望年成長超過二成,若股價為75元,預估本益比約為14倍(股價75元/預估EPS 5.3元=14倍)。

    接著計算本益成長比(PEG),稅後淨利有望能夠年成長20%至30%之間;如果以較保守的20%計算,PEG約為0.7倍(預估本益比14/預估稅後淨利成長率20),符合本益成長比買進的條件。

    買進後不到二個月,豐泰股價上衝到90元,之後因為越南排華事件,股價回落至77.6元,當時他觀察豐泰月營收持續高成長,基本面仍看好,反而趁著股價回落加碼買進,後來在法人、外資買盤不斷湧入,不到半年時間,股價推升到200元。

    2015年三月,豐泰股價來到150元,他開始減碼,眼看豐泰股價節節攀升到180元,本益比已超過25倍以上,但是淨利成長率並沒有跟上,2016年第一季稅後淨利僅年成長9%,扣掉配發股票的成本,只剩下6%的增長,在股價還在相對高檔的情況下,他在180元附近陸續清出手中持股,最高價賣在200元,總計持有豐泰不到兩年時間,加計股利所得,總報酬率達260%。

    陳喬泓認為,「找一檔有競爭性的公司,長期持有,獲利會遠高於短線進出的操作」,像是寶雅(5904),剛開始不起眼,如果2009年以一百萬進場,此後每年加碼12萬元,寶雅的年化報酬率約32%,十年之後可以滾出3700萬元,這就是長期持有成長股的驚人威力。

  • 信實保全eps 在 投資癮 Wealtholic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1 20:16:14
    有 4 人按讚

    🌍華映新聞事件

    老字號面板大廠華映去年爆嚴重虧損暫停交易,股東權益嚴重受損,公司今天早上在桃園市楊梅廠召開股東會,部分股東組成的自救會到場抗議,因為帶布條要進場一度被保全人員擋下,怒氣、推人不滿情緒朝向保全,雙方最後都克制,還是讓抗議的股東進入會場。

    立法委員林為洲團隊也派人到場聲援,自救會執行長孫金清質疑華映107、108年財報都有問題,公司計畫變賣設備卻忽略股東權益讓人不滿,已經向法院控告董事會主要成員包括大同集團前董事長林蔚山、董事長林郭文艷、華映董事長蔡江隆背信與詐欺,官司仍在訴訟。

    華映面臨下市,持有普通股票權的人應該都只能排在最後一個順位補償,股民想拿回一些錢的機率是微乎其微了。
    華映這檔股票過去10年每年都賠錢,只有2017年EPS為正的而已,而其實股價一直都在不到兩塊錢的範圍整理,只有在2017年那年被拉到最高3.69元,之後就一直盤跌直到下市,那這些股民在過去10年來都沒機會出場嗎?

    其實一直都有的,過去10年來公司都在賠錢,而且在交易市場也是流動的,想賣隨時可以賣,那為什麼要拖到現在變成壁紙才去抗議呢?

    而且股票市場至少2000檔股票都可以買,但華映是一檔每年賠錢的股票,或許投資人的心態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看錯,而落到現在變成壁紙,雖然我替他們心疼,但還是認為投資失敗也是要自己承擔,更何況這遊戲規則也沒什麼太大問題,希望這些投資人能好好理性處理這些問題,畢竟投資還是有風險,而這風險其實都是有跡可循。

    💡華映事件中 可以學到的四件事

    1、基本面還是要注意
    雖然我認為基本面並不是絕對原因,但他卻是吸引大部分投資人投資的意願之一,還是有許多投資人會關注基本面而買進該公司,畢竟公司有賺錢,才有話題,才有股利可以拿,現金流也才穩定,而華映一直以來都沒獲利,那進場投資的人可能抱持著賭一波的心態。

    2、流動性問題
    目前已經停牌了,代表是無法進行交易,而無法進行交易就是流動性的問題,意思是你想賣都賣不掉,這種問題時常發生在股票市場的極端值,尤其時股本小的股票,像現在很多生技股股本都很小,所以要特別注意。

    3、停損點要執行
    這過去10年來,一直都可以賣出,而不願意賣出的主要原因,應該就是不願意相信自己看錯,也就是不願意停損,其實停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個人的經驗是,每次我停損後將資金轉移到獲利中的股票,通常都會有更好的結果,之後再回頭看看這停損的數字,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但停損需要勇氣,也需要練習。

    4、避開低價股
    而這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因為通常創新低的股票,都很有機會再往新低跌破,因為人們總是對於期待與恐懼有想像空間,而這兩種情緒也是多數人會去面對的,當你看不到最低點的時候,這個低點就有無限想像空間,創新高也是,而價格是最真實的,騙不了人,而價格會沿著最小阻力的方向前進,當他一直向下跌的時候,代表賣掉的力量較大,而價格也是較容易往這個方向前進,而低價股通常沒有話題性,當然也吸引不了資金的流入,而如果是抄底買底,就等同於在跟這個市場作對,也就是反趨勢交易,那獲利的機會就會下降很多。

    華映這間公司,不論市基本面、技術面、價格趨勢都是往下的,雖然我覺得這些面向都是參考用的,但任何參考資訊都沒有買入的理由,所以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會列入我的自選股之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