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俞隆華兒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俞隆華兒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俞隆華兒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俞隆華兒子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基隆好議員 鄭文婷律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4月2日 #台鐵太魯閣號 發生出軌事件,當時我正在南榮公墓協勤消防局每年固定的供水服務,適巧總隊長帶領許多義消弟兄們來探班,他們告訴我們太魯閣號發生意外,局長及許多打火兄弟臨時趕回局裡整裝準備出發到花蓮協助救災工作,這就是我一直以來認識的消防弟兄,有災難發生的時候,一定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趕赴救災現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6萬的網紅JJ Lin林俊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J 林俊傑 第14張專輯《倖存者 • 如你》雙EP 雙維度 EP 創造全新音樂視角 數位收聽|https://jjlin.lnk.to/JJDrifterLikeYouDoYC 實體購買|https://jjlin.lnk.to/JJXIVFA 林俊傑 x 賴雅妍 x 修杰楷 張榮吉 執導...

  • 俞隆華兒子 在 基隆好議員 鄭文婷律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0 11:00:05
    有 96 人按讚

    4月2日 #台鐵太魯閣號 發生出軌事件,當時我正在南榮公墓協勤消防局每年固定的供水服務,適巧總隊長帶領許多義消弟兄們來探班,他們告訴我們太魯閣號發生意外,局長及許多打火兄弟臨時趕回局裡整裝準備出發到花蓮協助救災工作,這就是我一直以來認識的消防弟兄,有災難發生的時候,一定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趕赴救災現場。

    幾天後從新聞媒體上看到法院讓包商 #義祥工業社 負責人 #李義祥 交保,當時我心中碎念著讓這個人交保後,是不是就正好讓他去脫產呢?隔天從媒體上得知檢察官抗告成功,順利讓李義祥收押,當時我還在想著地檢署能夠以這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補強證據,維護正義的精神,確實令人感動。至於花檢的檢察長 #俞秀端 雖說在我20多年的執業生涯中,不時會聽聞到他的名字,但老實講印象也僅止於認真辦案,勿枉勿縱而已。

    這幾天看到作家 #須文蔚 撰文對她的描述,著實讓我打從心底佩服她,我想這樣勵志的故事是值得讓我們大家多多認識這位 #霹靂女檢座,因為我深信相較於政治口水我們的社會會更愛這樣的感人故事!
    ——
    以下引用作家須文蔚的文章

    ▍焦炭能熔融黑金──霹靂女檢座俞秀端
    須文蔚 撰寫

    [前言]這幾日看見花蓮地檢署檢察長俞秀端堅毅的身影,拖著傷痛的腳處理太魯閣列車事故。特別是堅持抗告,讓花蓮高分院撤銷交保裁定發回重裁,花蓮地方法院裁定李義祥羈押禁見。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請傳閱分享俞秀端的故事。

    我們要真相!請大家支持俞秀端檢察長!

    ▎崩塌的青春礦坑

    一九九二年冬天,俞秀端在台大醫院十二樓的病房看著窗外,夜色像散戲時舞台大幕匆匆遮蔽一切,不遠處的汽車、路樹、建築一瞬間都塌陷在黑暗中。才二十六歲的她,罹患紅斑性狼瘡已經十六年,數不清的急診、住院、化療,別人的青春是充盈著戀愛、事業與歡笑的礦藏,而她的青春礦坑裡不但空空如也,更不斷發生災變,把她埋進了暗無天日的地層深處。

    她剛剛做完關節固定術,把關節裡損壞的組織切除。骨科醫生安慰她:「手術後,走路會較不方便,以後能站就不要走,能坐就不要站,能躺就不要坐。」她完全不知道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化療讓她掉光了頭髮,長期服用類固醇,使得一張臉臃腫不堪。動過手術後可以拄著柺杖走路,但是免疫力過低,無法癒合的傷口,彷彿呲裂的大嘴,嘲笑著她。

    十歲發病後,生活裡總是充斥著血色。她因為血小板過低,經常流鼻血,鮮紅的鼻血繼續淌著,一、兩個小時都停不下來。好幾次,老師只能匆匆忙忙去叫媽媽,要媽媽趕快送她到大醫院。

    病房從此成為看守所。她沒有犯錯,循規蹈矩過日子,但每隔一陣子總是會「再犯」。有位醫生看過驗血報告後,憂心忡忡地告誡:「要小心,如果自發性出血在腦部,那就是中風。」在沒有全民健保的年代,要維護她懸絲般的性命,父母只能舉債來付醫藥費。雪上加霜的是,一九七八年礦場倒閉了,十三歲就當礦工的父親讓老闆倒了好幾個月薪水,母親為了生活只得去找親戚借錢,父親覺得沒面子,於是經常爭吵。國一的她決定休學,早上跟父親去市場賣菜,下午到工廠做工,裁縫、平車、高周波……什麼工作都不拒絕。到國中補校復學,考上北一女夜補校,從中興法商法律系前五名畢業,卻完全沒有體力考高考。她咀嚼苦澀到二十六歲,從樂天知命,到全然絕望。

    俞秀端望著已經黑暗下來的街景,窗戶上、病房裡,慘白的燈光映照出她憎恨的自己──乾枯的假髮,浮腫的臉龐,沒有表情的面孔。她問影中人:「如果是這種毫無品質、看不見未來的生活周而復始,那麼生命該不該繼續?」無助的她,接連好幾天都想著:「該不該打開窗,往下跳?」

    ▎溫情打開心內的門窗

    妹妹俞秀美調皮的笑容突然出現在鏡子一樣的窗上,這個也想當律師的妹妹,始終陪伴在身邊,在她不良於行的時候,當她的雙腳。
    俞秀端望著妹妹北一女的制服,想起自己也穿過一樣的綠衣黑裙,只是學號不是金黃色,而是白色的。日間部早上八點上課,下午四點下課。她則是準時結束工讀,下午五點上課,晚上九點半下課。就在北一女夜補校,她遇見了簡易老師。

    高三的三民主義,本以為是一門八股的課程,沒想到簡易卻火力四射,又有深刻的內涵。不管是民主、憲政制度的講解,或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差異,簡易把政治哲學的精要條陳縷析;舉的例子,多半都是時事的、批判的政治衝突事件,尤其是民主戰車朱高正。

    對乖乖牌俞秀端而言,實在很難忍受有人可以搶麥克風,拉扯其他的民意代表,但是簡易總愛質問她們:「如果有一個人,他打了你一巴掌,又踹了你好幾下;結果盛怒之下的你回了一巴掌。可是媒體偏偏只報導你打人,你們覺得公平嗎?」

    「公平嗎?」這句話好像一巴掌,敲在她不經世事的心靈,讓她隱隱作疼的覺得:正義不是那麼單純,事情不能夠只看片面。簡易更經常鼓勵選擇社會組的學生讀法律和政治,因為台灣要民主,要多一些青年去投身新秩序的建立,本來就想當律師的她,自然更認同了這條道路。

    秀美要離開病房前,從帆布書包裡,拿出一張卡片,晃啊晃在她眼前:「誰寄來的?是情書嗎?」

    她一把搶過來,從方正而陽剛的字跡上,判斷應當是簡易老師。其實同學們並不知道,簡老師和她同病相憐,私底下總不斷為她打氣。知道她住院,特別叮嚀:「秀端,你一定要讓自己覺得,你會跟別人不一樣。不要覺得別人生病了會衰弱、癱瘓或死亡,你就一定也會步上同樣的路。記得,你、我都是獨一無二的。」

    俞秀端望著妹妹離開病房的背影,突然好想和她一起闖進司法界。父母、家人和老師們的關愛,就是治癒她絕望的藥方。

    她決定從坍塌的礦坑中打開一個出口,讓陽光照進來。

    ▎窮人也應該得到公平的待遇

    二○○一年冬天,俞秀端在台北地檢署的辦公室裡,斟酌一個竊盜案件,究竟還要不要調查下去,還是乾脆起訴算了呢?

    案情很簡單,一個有竊盜前科的嫌疑人,偷了一台速利車的車牌,遭到逮捕後,辯稱是車主要他去拆解的,可是車主卻向警方表示,並不認識嫌疑犯。像這樣的案子,對任何一個檢察官來說,不過是一個月上百件新收案件中的其中一件,辦大案讓人亢奮,小案件總難獲得關注。這個案子已經開很多次庭,嫌疑犯沒有錢和解,沒有錢繳交罰金,但又找不到他口中的車主「阿雪」。或許是嫌疑犯很誠懇,讓她覺得事有蹊蹺,讓案件淹沒的心告訴她:「應該趕快起訴結案,這樣的證據一定會判有罪!」但她不打算聽話。

    她也沒有聽爸爸、媽媽的話去當律師,賺大錢,改善家計,而是選擇了累人的司法官。一九九五年她切除了脾臟,從此讓脾臟不再去破壞血球。病情穩定後,定下心準備考試,先後通過土地專業代理人、公務員高等考試、律師高考及司法人員特考,隨後接受第三十五期司法官訓練;一九九七年底分發到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擔任檢察官。究竟一個竊盜前科犯偷了一張車牌的小案子,為什麼會讓她斟酌這麼久?

    辦公室裡同事走動著,成堆的卷宗上面傳來彷彿市集的喧囂聲。她想起國中休學後和爸爸在板橋賣菜,有一個地痞流氓經過攤子,順手拿起一把菠菜問道:「一把多少錢?」
    「一斤三十塊。」
    「拜託,怎麼會這麼貴!」
    「你看!」秀端爸爸得意拿起新鮮的菠菜:「尚青的!一點也不貴。」
    「幹,你賣菜為什麼要幹譙人?」他拿起攤位上用來切冬瓜用的長刀,作勢要砍父親。
    「冤枉啊!我沒講啊……」父親忙著解釋,旁邊的鄰居也趕緊過來阻止這個挑釁者。俞秀端躲在父親的身後,用手貼著他的背,由於緊張,可以感受到平日堅毅的父親在刀光下,還是忍不住顫抖著。
    流氓看到父女倆蒼白著臉,看看四周趕來助陣的攤販,冷笑一下,放下刀,就揚長而去。俞秀端心裡感覺莫名的屈辱,她吶喊著:「為什麼善良的人,竟然要無端接受挑釁與欺負?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就因為我們只是個小老百姓?窮人也應該得到公平的待遇啊!」

    回過神,她重新分析速利車牌失竊的案子。

    速利是裕隆汽車在一九七四年推出的國民車,到了九○年代末早就在道路上絕跡了。嫌疑人一再強調,是一位快搬家的女性車主阿雪,要報廢汽車,於是交給他一把起子,要他在三重市的某個街角取下車牌。當他拔起車牌,卻讓一個男性車主扭送警局,警察完全不採信嫌犯的供詞。開了很多次偵查庭,就是沒有定論。俞秀端靈機一動,從嫌犯的供詞中整理出幾條線索:那個區域有沒有一位叫阿雪的中年婦人剛搬走?阿雪的名下有沒有一台速利轎車?

    三重管區的警察並沒有因為這件案子小,就怠忽職守。經過挨家挨戶的訪查,真的找到阿雪,也證明嫌犯所說的都是真的,一切都是誤會。在偵查庭上,俞秀端看著阿雪,心裡想著:「好險,檢察官真的是人,不是神。」隨即做成不起訴處分書,避免了一場冤獄。

    她把速利車牌竊盜案的不起訴處分書寫好,蓋了章,掩起卷宗。走出地檢署時,打算快步回家,抱抱孩子,講一個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給他聽。

    ▎焦炭也能熔融黑金

    三十五歲的俞秀端並沒有料到,還有更多的重大案件與風暴等著她。在司法改革的風潮下,她成為最先實踐交互詰問制度的檢察官,幫司法院拍過交互詰問的示範影片。她在北投纜車案,成為第一個偵訊馬英九的檢察官。她也沒有想到,日後會起訴內政部次長,甚至當選十大傑出青年,備受媒體注目。

    二○○七年初爆發震撼社會的力霸案,當時在台北地檢署忠組的俞秀端專辦黑金貪瀆。她很快就發現王又曾的兒子王令麟不但是力霸案共犯,同時也有掏空東森集團的嫌疑,於是積極展開偵辦。
    一個女子擔任檢察官,除了要有福爾摩斯的精明,更需要有不畏強權的勇氣。六月十四日,俞秀端和其他幾位檢察官合作,一共發出二十九張搜索票,上午八點帶領檢察事務官、調查員兩百人同時分頭進擊,在東森集團的關係企業辦公室、王令麟的住家等地進行搜索。

    俞秀端很快從複雜的企業會計資料中抽絲剝繭,認定這位擔任過立委的富商確實涉嫌掏空企業,於是連夜向法院聲請羈押。經歷一個晚上的辯論,王令麟幾度落淚,爭取法官的同情,沒想到在十六號的清晨八點,地院做出准許王令麟以新台幣一億元保釋金交保的裁定。既失望又憤怒的俞秀端回家簡單梳洗一下,急忙又進了辦公室,在不知裁定書內容的狀況下,寫抗告書。

    抗告書在十六日中午前就寫好,送進高等法院,她繼續找證據、傳證人。沒多久,收到地方法院的裁定書,於是繼續寫抗告補充理由。寫到一半,已經擔任法官的俞秀美很貼心地送晚餐來,給姊姊打氣。一路加班到晚上十點鐘,疲倦不堪的俞秀端在卷堆中接到先生打來的電話:「弟弟發燒,快要三十九度了。」

    忙著手邊案件的她無神地問:「那怎麼辦?」

    先生淡淡說:「我已經帶他去看醫生了,你去忙吧。」

    掛下電話,俞秀端的眼淚止不住掉下來。

    十七日一早傳來好消息,台灣高等法院撤銷地院准予交保的裁定。俞秀端創下司法史上「即時抗告」的紀錄,在二十四小時內逆轉了法院的裁定,讓台北地院必須再開庭審理,把已經步出看守所的王令麟,以犯罪嫌疑重大且有串證及湮滅證據之虞,諭令羈押禁見。
    由於能夠順利收押王令麟,東森案的偵辦就勢如破竹,最後證實王令麟、王又曾、其親屬與集團幹部涉嫌重大,共同掏空力霸集團與東森國際資產新台幣四一二億元。

    在八月十三日下午台北地檢署的記者會上,台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林錦村面對閃個不停的照相機,和十幾台即時轉播的攝影機,向全國關心本案的民眾朗朗宣讀起訴書的重點,痛批王又曾父子是一丘之貉,視國家法律如敝屣,對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具體求刑二十八年,併科罰金十億元。

    林錦村對記者說,承辦這個案子的俞秀端檢察官嫉惡如仇、辦案嚴謹,聲押被告的獲准率很高。他指了指堆滿記者會現場卷宗的資料,提醒大家,別忘了俞檢座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從一月到八月,從力霸案到東森案,她帶領的團隊一直沒有休息過。為了趕辦東森案,俞秀端曾經五天睡不到二十個小時,三歲的兒子有次凌晨醒來,看見突然回家的媽媽就撒嬌說:「媽媽都不陪我,是不是不疼我了?」

    坐在一旁的俞秀端彎下腰,不想讓攝影機和照相機拍到她的眼淚。現場的記者受到感動,紛紛放下手中的筆和相機,報以熱烈的掌聲,向這位從沒落的煤礦山區走向台北的「霹靂女檢座」致敬。
    在掌聲中低調躲開鏡頭,這位貌似研究生、清秀與溫婉的女檢座,其實像煤炭一樣,給地熱煎熬了漫長時光,雖然貌不驚人,但燃燒起來,卻能夠熔融鋼鐵。面對黑金,她更有著無比的堅毅與細緻,讓世人見識到:正義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

    ▍人物小傳
    俞秀端(一九六六年~),出生在台北縣雙溪鄉的礦工家庭。一九七五年罹患紅斑性狼瘡,國一就因健康因素休學,陪父親賣菜,到工廠做工。積穗國中補校、北一女中補校、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沒有因為病痛而放棄她的理想,一九九五年先後通過土地專業代理人、公務員高等考試、律師高考及司法人員特考。通過第三十五期司法官訓練後,一九九七年底分發到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擔任檢察官。先後擔任過婦幼專組、檢肅黑金及重大經濟犯罪專組檢察官、基隆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法務部長辦公室主任檢察官,現擔任花蓮地檢署檢察長。曾偵辦信義區電梯之狼案、國華人壽違法貸款案、中興銀行王玉雲父子違法放貸案、力霸弊案、台北市道路維護工程官商勾結弊案、北投纜車弊案,都以無比魄力,深獲社會矚目,二○○五年榮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 俞隆華兒子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22 00:42:59
    有 75 人按讚


    #星洲日報專欄鏤空與浮雕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李安

    不過是近兩年的事吧,我也記不真切了。李安大抵為了新片宣傳,勉為其難地接受內地某雜誌訪問,而雜誌指定的造型師擔心怠慢了李安,撒下天羅地網,特地把愛馬仕的外套和歐洲最頂尖男裝名牌,都一口氣給調了回來,排場之浩蕩,品牌之威武,恐怕是一般男人窮其一生都夠不上的終極奢華——

    李安乍見服裝推架上來勢洶洶的衣服,也只是笑,靦靦腆腆的,一如既往,也不推辭,也不抗拒,結果照片拍了出來,那些所謂的高端時尚也未免太欺負人,把李安的肩膀,不留情面地給狠狠壓低了兩寸——其實李安根本不需要勞師動眾的造型師,他一站出來,本身就是一種「造型」,甚至連「李安」這兩個字,也已經出脫成一句獨當一面的形容詞,用來恭維別人氣度儒雅,也用來贊嘆一個人的才華逼人。

    但我特別感慨的是,雜誌封面上的李安,已經不再是站在竹枝上把劍舞得虎虎生風的李慕白,他原來沒有想象中耐老,攝影師的鏡頭「吼」一聲推過去,李安和他一頭灰白的頭髮都不擅面對鏡頭,被嚇了一大跳,間接讓李安看上去特別的憔悴,也特別的顯老,並且歲月的暮色,正緊緊地向他四面包抄,他臉上的皺紋明顯加深了、變寬了、錯綜複雜了,但慶幸的是——李安還是維持書生式的溫文儒雅,笑容微苦帶澀,並且以他一貫的節奏和調性,彬彬有禮地準備接待鋪展在他眼前,榮辱與共、哀樂中年的後半生。

    最重要的是,李安這一趟的訪問特別帶上了小兒子李淳,而李安在很大程度上,其實跟所有的東方父親沒啥兩樣,和兒子的關係始終保持著一大截客氣而禮讓的距離,並沒有十分的親密。李淳說過,李安只跟他說過一次「I Love You 」,那一次還是因為他壓抑的叛逆突然連環性爆發,父子倆必須勇敢地坐下來,把自己用力地向對方打開,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李安用的是英語,所以多少減低了間中的彆扭——

    我常覺得,時間雖然狡猾,但有時候它的狡猾也不無善意,就好像沒有人想到,當年李安把自己的小兒子拉來,客串演出「喜宴」里為趙文煊和金素梅的新房蹦蹦跳跳壓床的那個小男孩,眨一下眼就28歲了,甚至開始在他父親導演的《比利林恩的戰場故事》,爭取到一個對白不足十句的小配角。對於兒子摸著石頭過河的演員這條路,李安除了站得遠遠的,暗暗打點,偷偷保護,能夠做的其實並不多。李淳也從來沒有要求父親替他搭橋鋪路,竟也憑著磕磕碰碰而來的機會,在台灣《金馬獎》被提名角逐最佳男配角。

    而小時候,李淳看見的李安,在記憶中都隔得遠遠的,印象並不是太真實,「那時家裡沒有書房,爸爸老愛坐在廚房裡的大餐桌上寫劇本,一邊寫,一邊對著廚房裡的窗口發呆,常常魂不守舍。」他根本不知道當時李安心裡頭來回盤旋的其實是「要不要放棄」,「該不該把劇本寄出去」?就算到了後來,拍響了「臥虎藏龍」卻經歷了「綠巨人」的滑鐵盧,李安一度十分徬徨,甚至想過就此退隱,結果父親擱下一句,「你必須回去紐約,你必須繼續拍下去」,這才逆轉了李安下半生的劇本,但也給李安留下這一生人沒有辦法彌補的遺憾——李安接住了父親按壓在他肩膀上的期許,飛往美國為「斷背山」勘景,兩個星期後,父親逝世,李安沒有機會見父親最後一面。這件事後來任何時候在李安面前提起,他都會馬上把臉轉向一邊,永遠都沒有辦法稀釋他的哀慟。

    很多時候我在想,男人也有男人的委屈,只是因為角色的安排和形象的樹立,讓他們沒有辦法抽出時間放開自己,好好地來一場地動山搖的哭泣。就好像李安在剪接室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成片,霎時間所有的壓力和委屈都湧了上來,李安一時沒有忍住,在剪接室里痛哭——美國剪接師體貼地站起身,把門帶上,讓李安一個人留在黝暗的剪接室裡面對自己、整頓自己、放過自己。

    沒有一個男人身上不曾壓過一兩樁壓根兒說不出口的心事。一個懂得把心事摞在心頭上,比如早夭的夢想,比如中年危機,比如三番四次丟失的自己,不動聲色地與心事共眠共舞的男人,才是一個基本上健全的男人。而每個男人心中,其實都藏著一個李安,只是一直逮不到機會將他釋放出來而已。即便李安有時候也在想,如果做人能夠做到像玉嬌龍那樣子該多好,既然得不到,又既然輸不起,乾脆把自己推下懸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表面上看似毀滅,其實是昇華——昇華了這麼多年局促在心裡的自己。

    我記得李安某一次主動談起《臥虎藏龍》,不勝唏噓的說,電影裡頭有一句話,其實是說給他自己聽的,只不過借了俞秀蓮的口,再三叮囑玉嬌龍,「你記住,這輩子不管你做什麼,都一定要誠實地面對你自己。」於是後來,拍著《色戒》的李安,不知道為什麼,異常的焦慮,時常無端端就有快要窒息的感覺,連說話也開始語無倫次起來,好幾次更在拍攝現場頻臨崩潰,因此李安決定遠赴法羅島,求見拍攝《第七封印》的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結果一見面,李安就忍不住大哭,而那位年齡比李安長一大截的導演,只是伸出手把李安攬過來,拍拍李安的肩膀,一句安慰的話也不說,因為他太明白李安的哭,其實在哭什麼。

    藝術本來就委屈。不是委屈了自己的夢想,就是委屈了自己的人生。我突然記起一件陳年舊事,舊得,很可能連李安自己也完全記不起來了:他曾經來過吉隆坡。當時金河廣場底層的老式戲院還沒拆除,「喜宴」恰巧排在那兒上映,而難得獲得台灣中影電影公司資助獎金終於可以把電影拍成的李安,在姿態上,應該算是「隨片宣傳」吧,所以整個首映流程,總見到他靦腆地微微笑著,甚至還主動在首映會之後留了下來,專注而謙虛地,一一回應記者們的提問,完全把自己放在一個比新晉演員還要恭順的位置上——而我特別喜歡那個時候的李安,因為可以在他臉上看見拍打著翅膀的夢想和準備大展拳腳的他自己。

    可當時誰會想到李安會是一隻老虎呢?現在的李安,已經不再單純地只是一個導演的名字,而是一種現象,一種效應,一種堅持。但無論大家怎麼看,我老覺得他像一位文人雅士,多過像一位世界級的奧斯卡大導演——他太斯文,太溫馴了;也太沒有侵略性、太沒有野心了。尤其是透過他柔化的眼神和雅化的肢體語言所釋放出來的電影里濃郁的人文氣息,總是讓大家都一廂情願地認定,不就只是下一個楊德昌或侯孝賢嗎?我們誰也沒有看出來,這個電影調子本來很輕,情感卻非常溫暖的台灣導演,卻勇敢地率先運用了很多人都弄不明白的3D+4K+120幀電影新技術,用心良苦地企圖把觀眾拉回電影院來。

    作為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項的亞洲導演,也是至今唯一兩度獲得最佳導演獎項的亞洲導演,我們都知道,這些獎項對於李安本身的意義,不過是完成了他自己,圓滿了他自己,至於那些轟轟烈烈的掌聲,他都側過身,轉讓給了台灣和整個以他為傲的華人社會,因為他要的不是這一些,他要的也不會只是這一些。

    我記得李安上陳魯豫的節目,被調侃臉頰上的酒窩很迷人,李安可能是一時情急吧,竟然說成「其實是被狗咬的」,頓時全場一陣哄堂,雖然大家都知道這絕對不可能是真的,怎會這麼巧啊?但李安的確在一眾導演裡頭是少數長得文氣又好看的一位,他身上很有一種他自己應該也沒有察覺到的田園式的恬淡。特別是,我總覺得李安暗地裡長了一雙挺危險的桃花眼,汪汪潤潤的,水氣很重,雖然眼神很正直,可眼睛老是腼靦腆腆地在笑,而靦腆,如果男人有心機,其實也可以是一種武器,也可以是一種陷阱。但李安最讓人傾倒的魅力是他特別「東方」,有著東方男人特有的深邃和含蓄,這一點其實從他給兩個兒子取的名字看得出來:李涵,李淳;都不張揚,都不喧嘩,延續了他父親李昇的腳踏實地,也映照出他整個人誠誠懇懇的精緻和悠遠。

  • 俞隆華兒子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1-07 20:57:51
    有 234 人按讚

    【“走,回中國!” 中國正經歷民族史上罕見的人才歸國潮】

    這是一個民族史上罕見的人才回流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正形成最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截至2016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265.11萬人。僅2016年就有43.25萬留學人員回國,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達58.48%。

    “大磁場”的引力

    “我想回中國”,不做巨變的旁觀者,要做巨變的創造者

      “你想回中國?”

      “對,這個機會很有吸引力。”

      “你這個方向系里缺人,終身教職何其寶貴,有人夢寐以求卻沒有拿到。”

      “謝謝您的好意。我去意已定。”

      美國東部時間2017年1月26日,已獲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終身教職的副教授鄧巍巍向系主任請辭回國。

      4月27日下午。在美國講臺上完最后一堂課后,鄧巍巍拍拍手上的粉筆灰,與學生作別。此時,他在美國居住15年,任教已整整7年。

      是留還是走?鄧巍巍不是沒有糾結過、徘徊過。“你從哪里來?”在美國的那些年,這個眾所周知的終極問題時常拷問著他的內心。

      2016年9月15日,中國“天宮二號”成功發射。曾經的大學同學坐在發射指揮大廳里參與發射,而身在美國的鄧巍巍只能靠刷朋友圈,來了解發射的情況。

      那是一種游離于家門外的感覺,這感覺撞擊著他的心,也讓他找到了那個終極問題的答案。

      飛速發展的祖國,有著強大的磁力,吸引著他踏上歸國的路。

      “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早于鄧巍巍5年回國的袁軍華喜歡用錢學森的這句話詮釋他的離開。

      “我怕再不回來就晚了!我不想當祖國發展的看客!”

      2012年,袁軍華受召于“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結束哈佛大學的博士后工作,回到位于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兩年后,他的夫人,同樣就讀于加州理工學院的張榕京回國。

      ……

      歸去來兮,許多人遵從的是內心的呼喚。

      “希望廣大海外學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斗中實現自身價值,努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華彩篇章。”

      2014年初,一封習近平總書記給全體留德學子的回信從中南海傳遍全球:“走,回中國!”一時間,歸國成潮。

      國際大咖回來了——

      2017年,蜚聲中外的“大師”、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是迄今為止世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圖靈獎”得主中唯一一位亞裔專家。

      實際上,姚期智早已“歸心似箭”——十余年前,他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在清華,他先后創辦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交叉信息研究院和量子信息中心,親自授課,指導學生論文,其計算機科學實驗班被外界稱為“姚班”。十余年間,一批批拔尖創新人才從這里邁向世界學術舞臺。因為“分量重”,姚期智回國被視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回歸中國的“風向標”。

      領軍人物回來了——

      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單分子酶學的奠基人謝曉亮、高能物理王貽芳、人工智能甘中學、新藥創制丁列明……他們的回歸使中國在各自領域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提高了10年到15年。

     夫妻雙雙把家還——

      從加拿大歸來的一對夫妻何理、盧宏瑋,丈夫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妻子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回到祖國我們現在已經參與到國家級重大工程建設中,覺得特別有成就感,這在國外是很難想象到的。”盧宏瑋說。

      同門團隊把業創——

      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率高徒陳宇翱、陸朝陽先后回國,三人三奪世界量子電子學和量子光學領域最高榮譽——菲涅爾獎。他們在回國后組建了一支中國物理界的“夢之隊”。

      潘建偉主持研制的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圓滿完成了包括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在內的三大既定科學目標……英國《自然》雜志評價: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不到十年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勁旅。

    “80、90后”登場了——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志評選的2015年度全球杰出青年創新人物(TR35),中國“80后”青年科學家戈鈞躋身其中。

      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后一畢業,戈鈞即選擇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大學,回來時,帶著懷孕的妻子。“中美之間的科研條件在迅速縮小差距。”戈鈞說。

      從第十二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開始,而1980至1984年齡段成為絕對主力,“90后”首次闖入“青千”榜單。

      潮涌東方,勢不可擋。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迎來了史上規模最大、領域最多、范圍最廣的留學潮和歸國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陳竺說。

      中國留學人才的加速回流形成態勢成為“現象級”:1978年,歸國人員僅以數百人計;2009年回國人員數量首次突破10萬人,2012年27萬人,2016年突破40萬人……

      人員結構從“高精尖”向多層次擴展。從業領域從科研向創業、公共服務等多元化擴展,堪稱全方位“登陸”。“尤其是最近5年呈現規模化、常態化,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形成‘不落潮’。”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局長孫學玉說。

    “大磁場”的魔力

    歸國人才找到了創新創業的大舞臺,“迎來了黃金時間”

      2009年,不平常的一年。

      那時,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燕紹九博士正在美國懷俄明大學做訪問學者。“只有身臨其境才真切體會到,對美國而言,肇始于華爾街的那場金融危機比當年的14級颶風‘比爾’更恐怖。”

      危機的寒風迅速吹到科研領域,經費投入青黃不接。“很多研究中斷了。項目批不下來,研究生縮招。”燕紹九回憶說。

      此時的中國,一個傾全國之力的引才聚才計劃正在醞釀。2008年的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孫學玉表示,海歸主要是被“吸”回來的。

      這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大磁場”。

      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指導下,中央組織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組成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小組。各地各部門建立引才工作小組或辦事機構。

      人才項目推動引才聚才。繼中央啟動國家“千人計劃”后,各省區市、高校、大型企業及社會組織的“海外引才計劃”全速推進。北京的“海聚工程”、江蘇的“雙創計劃”、陜西的“百人計劃”、廣東的“珠江人才計劃”、深圳的“孔雀計劃”……多地把引才辦事處設在了國外,有的甚至把引才聯絡辦公室開設到了美國知識密集度最高的硅谷。

      10天,輾轉3國5個城市、參加24場公務活動和人才座談會;拜訪3名諾獎級、院士級戰略科學家以及10余個海外產業領軍人才團隊……這是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武漢市委組織部長楊漢軍生前的“招才”時間表。“引進一名高端人才,就能集聚一個創新團隊,甚至帶動一個創新產業。”這是楊漢軍生前心中的急迫……

      現年60歲的崔平曾是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所長,但是在同事們眼中,她更像是一名“知心大姐和大管家”。

      2013年12月11日,美國硅谷。寧波材料所的兩場招聘會分外熱鬧,每場近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慕名而來。

      與7年前相比,崔平的感受是“冰火兩重天”。第一次赴美國招才,她拉著幾十公斤重的宣傳冊,穿梭在不同的會場,問津者寥寥。

      崔平率領招聘團隊四面出擊,開展全球“相馬”大行動。連美國硅谷都設立了人才聯絡處。如今,寧波材料所云集了800余名科研人員,其中院士1位,海外高層次人才200余位。寧波材料所平地起高樓,站在了科研的領先位置。

      為促進歸國科學家安心工作,中央和地方不斷完善政策。為海外高層次人才落戶、入出境、稅收、醫療待遇、社會保險、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項目申請、經費補助等提供政策支持。

      這是中國“大磁場”的魔力,歸國人才在這里找到了創新的大舞臺——

    哈佛“八博士”共聚合肥科學島建起世界上最先進的強磁場實驗裝置的故事,是近年來“歸國圈里”的美談。

      “強磁場有強魔力。”“越比較越自信。”率先回國的“頭雁”、強磁場中心副主任王俊峰說的感言,道出了這8位博士的共同心聲。國內的科研條件今非昔比,在這里可以擁有“獨立實驗室”,而在美國是很難實現的。

      他們看到,位于貴州山區的“中國天眼”、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陽”、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北京懷柔的“北京光源”……一個個大科學工程或相繼完工,或即將上馬。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57萬億元,比2012年提高52.5%,年均增長11.1%,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調查中有81%的留學歸國人員認為,國內創業機會比國外“要更好,甚至好得多”。

      這就是中國“大磁場”的魔力,歸國人才在這里找到了創業的大天地——

      龐大的市場,為歸國人才創業提供廣闊的舞臺;升級的需求,讓歸國人才所掌握的高技術得以施展。他們創辦的環保、新能源、生物、金融等領域公司,如雨后春筍在中國大地上快速萌生、成長。

      “二維碼居然已經取代了大媽的零錢筐。”讓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漆遠沒有想到的是,一次回國的經歷,讓他對中國創新刮目相看。

      “萬萬沒想到,中國市場的魔力如此強大。”漆遠告訴記者,他回國后加入的螞蟻金服團隊已經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公司形成了獨特的“硅谷幫”現象。

      中科合成油公司總經理、首席科學家李永旺這樣感嘆:“我要是留在國外的話,一輩子只能給國外的‘大牛’打下手、當跟班。”如今,中科合成油與神華集團合作在寧煤投產成功煤制油項目,已占據世界全面領先優勢。

    七月的黃淮平原,太陽頂著天高。連續襲來的熱浪,焦烤著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吳麗芳和她“80后”“90后”的學生們。

      為了搶建一個移動羊棚進行農牧耦合改土技術試驗,他們的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我們有3個核心試驗示范區,在懷遠、渦陽、太和縣,走一遍得三四天。我是基本上兩周去一次,車上放個袋子,里面放著球鞋、膠鞋、草帽。”吳麗芳說,現在化肥能撒,農機能開,有時在農村一待就是幾個月。

      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袁隆平帶領團隊攻關“雜交水稻”技術,幫助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如今,從新加坡歸來的吳麗芳,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作為中科院“第二糧倉科技工程”總協調人,求解“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糧食安全方程式”。

      小麥赤霉病,多見于黃淮海平原,被稱為“小麥癌癥”。吳麗芳從新加坡回國后,與它對陣了三年。團隊通過交叉學科研制出一種隱性納米防護膜,噴一次,就像是給小麥涂一層防曬霜,赤霉病的發病率可降低50%至70%。項目目前已進入產業化商談階段,計劃明年上市。

      談起歸國的感受,吳麗芳說:“中國這個‘大磁場’的設置是為科學家的未來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我們因此迎來了科研的黃金時間,想干啥就能干成啥。”

    “大磁場”的活力

    做偉大復興“生力軍”,助力祖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穿越歷史的星空,總會發現那相似的足跡——

      一部百年中國留學史,就是一部推動中國近現代化的變革史。

      150年前,容閎、詹天佑、茅以升等中國早期留學生,成為推動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60多年前,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鄧稼先等留學歸來,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棟梁……

      時至今日,中國留學生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經過多元文化的熏陶、全球化視野的歷練,有著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意愿,是全新的國際化人才群體。

      他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世界?

      “海歸科學家作為知識技術轉移的人才力量,正逐漸成為中國學術發展與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高新技術應用的推動者、推動中國創業發展的領跑者。”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有關負責人指出。

      ——促進基礎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長、80%以上的兩院院士,都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千人計劃”分13批引進7000余人,絕大多數來自美歐等科教發達國家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跨國企業,包括6名諾貝爾獎得主、80余名美歐等發達國家科學院、工程院等院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施一公等海外回國人才帶領下,自2009年以來,已在《自然》《科學》等世界頂級期刊上發文70多篇,國際影響力迅速提升。

      8年前的一天,潘建偉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參觀完“復興之路”主題展后,給大洋彼岸的學生們分別發去短信:“希望努力學習,早日歸來,為民族復興作出貢獻!”

      這條信息,他的學生,“80后”的青年科學家陸朝陽在手機里存儲至今。陸朝陽與老師潘建偉有一個“心靈契約”:老師推薦他去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量子技術,他承諾學成回國效力,把最新理論和方法帶回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潘建偉分赴海外學習的弟子,以極高的“歸巢率”陸續回國。正是這樣一支隊伍的歸巢,使得中國近年來量子科研異軍突起,連續在量子理論、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研究領域涌現世界級成果,在量子革命的發展史上,標注下新的印記。

     ——助推科技創新創業大潮。

      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后創建了大批高新技術企業,促進形成創業文化,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如李彥宏創立百度公司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創辦的企業已有73家掛牌上市。“千人計劃”專家、浙江貝達藥業公司董事長丁列明,成功研發出世界第三個、中國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凱美納”;同為“千人計劃”專家的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德超,回國后帶領團隊開發上市了我國第一個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生物創新藥“康柏西普”,是我國近10年批準上市的第一個大分子藥物。

    “十二五”以來,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0.9%升至2016年的56.2%,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發明專利申請受理躍居世界首位并保持領先地位,其中海外留學人才做出積極貢獻。目前,全國共有留學人員創業園300多個,入園企業2.4萬家,2015年技工貿總收入超過2800億元。

      ——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2017年5月,我國南海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首次試采成功,將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重要影響,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盧海龍擔任試采工程首席科學家。載人航天、“天河”高性能計算機、北斗衛星導航、“蛟龍”系列深海潛水器等戰略高技術突破背后,留學人才身影頻現。

      2017年9月25日,中國“天眼”落成啟用一周年。而在10天前,最懂“天眼”的南仁東,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對于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他一直在跟自己較勁。24年,8000多個日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心無旁騖。這位清華大學無線電系高材生,放棄日本國立天文臺客座教授職位,將生命燃燒在崇山峻嶺間的中國“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高度……

      ——促進國際交流和對外開放。

      一些專家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全球治理中提出“中國方案”,推動重要國際性學術會議在中國召開,提高了我國在相關領域學科的國際地位。隨著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回國,人才集聚效應日益凸顯,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撬動人才體制機制改革。

      “千人計劃”的實施,推動各單位在人才和科研機制上大膽突破、先行先試、新人新策、特事特辦,實現“出人才、出成果、出機制”。許多專家帶回先進科研管理理念和經驗做法,對國內人才體制機制創新產生積極影響。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實行“科學家為主”的管理機制,較短時間內實現科研成果和人才培養雙豐收,成為國內科研機構改革的“試驗田”。

      “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形成了重視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圍,形成了從政策到落地的系列人才保障。”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說,抓住祖國發展的難得戰略機遇期,當代留學人員不斷書寫復興路上的精彩篇章。

    “大磁場”的偉力

    從“索我理想之中華”到“興我理想之中華”,把“我的夢”融入“中國夢”

      2017年9月12日,G81次,一趟開往中原的“人才列車”,滿載著海歸學子。這一天,歐美同學會在鄭州召開年會,海歸大軍吹響集結號。

      美、德、英、法……他們的足跡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學術前輩、先進青年,他們帶回來最先進的知識、最前沿的理念。

      “讓我再講幾句好不好?”“請再給我五分鐘,五分鐘就行。”……他們爭先恐后地發言,傳遞著綠葉對根的情意。

      104年前,顧維鈞等人發起歐美同學會,希冀用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和進步理念,為國家強盛貢獻力量。可在積貧積弱的年代,多少人報國無門,抱憾終身。

      今天,歐美同學會的命運發生了驚人的逆轉。歸國對于留學生們而言,不再是“毅然決然”的抉擇,而是擁抱希望的“欣欣然”。他們成了中國創新創業的領跑者和生力軍。

      百年潮,中國夢。

      歷史的大潮逐夢浪高。

      “從上世紀美國、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成功趕超看,實行人才優先戰略,是其成功的秘密武器。”孫學玉表示,誰搶占了人才培養、吸引和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贏得了未來。

      西方媒體評價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中國將其視為令其站在科技前沿、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到新水平的關鍵捷徑。

      “科技強、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這些強盛的起點在于人才。”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說,面對“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我們對人才的渴求超乎尋常,我們需要做得更多。

      在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看來,人才需要“掐尖”。

      作為上世紀80年代的公派留學生,1987年底,白春禮結束在美國的留學返回中國。“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他說。

      白春禮把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納米技術研究帶到了國內。29年后,已經成為中科院院長的他,又把王中林——國際上研究納米最優秀的科學家之一,引回國內。

      王中林是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他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納米發電機,又因在納米技術領域的基礎貢獻,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這是中國緊缺的拔尖人才。對比美國20多人的實驗室,中科院為他提供了200人的團隊,相同的文化背景、良好的合作氛圍——王中林舍不下如此優厚的科研條件。“回國吧”,2016年,王中林做出了決定。

    “人才計劃不是拔苗助長,也不能‘請來女婿氣走兒子’。”在白春禮看來,用好現有人才、引進急需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培養未來人才,是引才聚才的理想路徑和良性循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越來越重視柔性引才。尊重人才流動規律,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回來,我們歡迎;再走出去,再回來,我們還歡迎。”孫學玉說。

      不拒眾流,海納百川。引才、育才和推送人才并重,中國不斷為全球人才競相在華創新創業提供沃土。

      中國仍處于引才“黃金機遇期”,正在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

      2017年的一個夏日,太湖邊的演播廳內座無虛席。一場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主辦的海外歸國留學人員主題音樂會在這里舉行。

      著名海歸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演奏的《梁祝》、吉林大學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團的散文朗誦、演奏家鄧建棟領奏的二胡曲……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一首《東方之珠》,也是一部“赤子曲”,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字眼無不叩響在人們心間。

      百年前,也是透過這水與天的相連,求學海外的學子們從海上歸來,共同凝聚起全民族千千萬的智慧和力量,去戰勝千難萬險。大海,隔不斷一位位游子思念祖國的赤誠之情;海浪,寄托著一代代海歸始終不渝的強國之夢。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習近平總書記用的比喻,形象而又深情。

      有一種海魚名鮭,不管游到何處,成熟后都會踏上逆水返鄉的旅程,只為心中唯一的夢想——回到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中國夢激蕩最大“海歸潮”。

  • 俞隆華兒子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0 12:00:10

    JJ 林俊傑 第14張專輯《倖存者 • 如你》雙EP
    雙維度 EP 創造全新音樂視角

    數位收聽|https://jjlin.lnk.to/JJDrifterLikeYouDoYC
    實體購買|https://jjlin.lnk.to/JJXIVFA

    林俊傑 x 賴雅妍 x 修杰楷
    張榮吉 執導x 余靜萍 掌鏡
    高規格團隊打造 城市中最暖的視覺感官

    城市中承載著多少偉大的夢想、渺小的希望
    世界上又有多少角落的失望、低頭的沮喪
    倖存於世界、倖存於社會
    但,是否倖存於自己的內心所愛?

    人來人往忙碌的現代世界,“冷漠“成為了生活進步的產物,JJ跳脫以往掏空內心的訴說方式,套入每個人的故事去唱「你我他的故事」。同為如此忙碌的現代人,長遠的夢想、或眼前的目標,就像傳輸帶一般被推著走的生活,努力追求似乎是唯一的解答,試圖拋出“快樂的定義是什麼?“,希望在每個可能重整的狀態中,能夠啟發不斷重新定義人生跟社會。

    JJ 以口述的語氣,就像是一個低語的自我訴說者,化為每一位低頭專注自己世界的過客,知名作詞人小寒,用堅毅且剛硬的語句映出每個人為了過想過的生活,就像是一場戰爭,但字裡行間透露著內心深處的脆弱與無力,每一個肯定句,都在為自己的生命打氣,而最終在曲末扣回生命主體“愛”,將歌曲的溫度在經歷曲勢的猛烈炙燒後,停留在一個剛好適合取暖的溫度。

    MV由 張榮吉執導、余靜萍掌鏡,兩人對畫面的默契以及對故事的詮釋,故事看似不相干的兩個時空,但藉由男主角對生命的熱情與對環境的傾力,讓兩個時空串起了密不可分的關係,而JJ依然以客串的姿態出現在自己的MV裡面,並接續著【交換餘生】的概念,扮演著兩個時空的連接點。

    #JJ林俊傑倖存者
    #JJ林俊傑倖存者如你
    #JJDrifter
    #JJDrifterLikeYouDo
    #JJXIV #JJDoubleEP

    _
    倖存者 詞:小寒 曲:林俊傑

    冷掉的飯盒 台詞對半摺
    渴 這時候算什麼
    而 心涼如薄荷 脆弱如蛋殼
    則 消失在這一刻

    背著夢的倖存者 經過現實的拉扯
    可 贏得了拔河 理念還剩幾毫克
    背負傷的倖存者 爭奪著有限名額
    可 留下的有幾個

    有苦澀 忐忑 坎坷
    等著有了起色
    我要傷悄悄地癒合 命運別招惹

    曾想出爾 反爾 奈何
    我宣言還言猶在耳
    得對自己比別人對我嚴格

    有苦澀 忐忑 坎坷
    忍著有了起色
    我是否賺取了資格 可以來到這
    生還不為巧合 或聞名遐邇
    只是為了得到愛的人 認可

    背著夢的倖存者 經歷生活的牽扯
    可 持續的拔河 眼神可還會灼熱
    背負傷的倖存者 代價是感情全額
    可 我如何做取捨 嗚

    夢的光澤在溫和應和
    是燈蛾總認得月兒
    人生來就會漂流向 發著光的誘餌

    雖然偶爾 我偶爾 想為何
    但諾言還言猶在耳
    想要閃爍就對自己更嚴格

    夢的光澤在溫和地應和
    燈蛾不由得分隔
    我是否已賺取了資格 可以站在這
    生還不為巧合 或能聞名遐邇
    只是為了得到愛的人 認可
    真的
    _

    創意概念Creative Concept|林俊傑 JJ Lin
    導演Director|張榮吉 Agi Chang
    監製Executive Producer|陳寶旭 Rachel Chen
    攝影指導Director of Photography|余靜萍 Jin Pin Yu
    美術指導Art Director|王誌成 Zhi Cheng Wang
    編劇Scriptwriter|李念修 Nien Hsiu Lee

    演出Cast
    阿立|賴雅妍 Megan Lai
    阿山|修杰楷 Kai Siou
    阿傑|林俊傑 JJ Lin
    阿山妻子|林映唯 Patricia Lin
    阿立女兒|顏語瑢
    阿山兒子|史家熙
    諮詢者|王國豐、李智智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JFJ Productions Corp. Ltd.
    詞Lyrics|小寒
    曲Composer|林俊傑 JJ LIN
    製作人Producer|林俊傑 JJ LIN
    配唱製作Vocal Production|馬毓芬
    製作協力Production Assistance|黃冠龍 ALEX.D / 周信廷 SHiN CHOU /蔡沛蓁
    編曲&鍵盤Music Arrangement & Keyboards|吳慶隆
    弦樂編寫Strings Arrangement|吳慶隆
    第一小提琴First Violin|张浩 / 庞阔 / 张琴 / 杨爽 / 高言 / 张晗
    第二小提琴Second Violin|简培 / 侯宇红 / 崔晓蕾 / 梁怡 / 高一帆
    中提琴Viola|李季泽 / 何辉 / 毕芳 / 方振华
    大提琴Cello|张平 / 郎莹 / 王瑶
    吉他Guitar|黃冠龍 ALEX.D
    低音吉他Bass Guitar|甯子達 Michael Ning
    鼓Drums|Brendan Buckley
    和聲編寫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馬毓芬 / 林俊傑 JJ LIN
    和聲Background Vocals|林俊傑 JJ LIN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s|JFJ SANCTUARY (Taipei) / East West Studios & Reflector Music Studio (Los Angeles) / 九紫天成录音棚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s|周信廷 SHiN CHOU / Wil Anspach /Brendan Buckley /黃冠龍 ALEX.D /李昕达
    弦樂錄音助理Assistant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胡静成
    混音室Mixing Studio|mixHaus Studios (Los Angeles)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Richard Furch
    混音助理Assistant Mixing Engineer|Domenic Tenaglia

    音樂錄影帶製作Music Video Production|逆光電影公司 Touch of Light Films Ltd.
    製片Production Manager|童思玫 Gypsy Tung
    副導演Assistant Director|許瀞文 Carina Hsu
    導演助理|游舜雯 Shun Wen Yu
    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張瀠之 Amo Chang
    製片組Production team|林奕亨 Yi Hen Lin、李沛恩Ann Lee、蔡惠貞Tricia Tsai、周盈秀Ying Show Chou
    製片組支援Production team|林善霓Shan Ni Lin、曹新佑 Xin You Cao
    選角指導Casting director|陳加倚 Lico Chen
    選角助理Casting assistant|徐敏 Min Hsu
    跟焦師Focus Puller|白杰立 Jie Li Bai
    攝影助理Camera PA|林子傑Zi Jie Lin、游皇修Huang Xiu You、呂紹鵬Shao Peng Lu
    燈光師Gaffer|林宏洋 Hong Yang Lin
    燈光助理Best Boy|莊策堯 Ce Yao Zhuang、陳譯閎Yi Hong Chen、陳癸皇Gui Huang Chen
    燈光車司機Best Boy Electrician|楊竣閎Jun Hong Yang、竺士鈞Shi Jun Zhu
    電工Electrician|郭弘楨Hong Zhen Guo
    美術執行Set Decorator|盧宜吟Yi Yin Lu
    美術助理Art PA|王苡禎Yi Zhen Wang
    美術協力Art Department|陳茂榮 Mao Rong Chen
    美術場務Art Department|呂彥霆Yan Ting Lu、李佳杰Jia Jie Li
    場務Key grip|林瑋鈞Wei Jun Lin、任奕嘉Yi Jia Ren
    Jimmy Jib|張益誠Yi Cheng Zhang 呂偉銘 Wei MIing Lu 吳東陽 Dong Yang Wu
    造型指導Costume Designer|張佩蓁 Joyce Chang
    林俊傑造型Stylist for JJ Lin|韓忠偉 Justin Han
    林俊傑造型助理Styling Assistant for JJ Lin|俞舒泰 Tiger Yu
    造型助理Wardrobe|陶永翔
    林俊傑化妝Makeup Artist for JJ Lin|高秀雯 Jasmine Kao @prettycool_makeup
    林俊傑髮型Hair Stylist for JJ Lin|胡智豪 Peter Wu @peter_wu_coloriste_
    賴雅妍髮型Megan Lai Hairstylist for Megan Lai|絲絲(UNDER hair)
    化妝髮型Makeup Artist|簡偉文Wei Wen Chien、林熙筠 Dora Lin、黃凱榆 Kai Yu Huang 、黃玟瑜 Wen Yu Huang (美少女工作室)
    劇照師Stills Photographer|李欣哲 Hsin Che Lee
    花絮側拍師Behind The Scenes|張育銘 Erick Chang(影像)、林承樺 Lin Cheng Hua(平面)
    九巴車隊Transportation|陳建生大車隊 詹曜營Yao Ying Zhan、林孟廷Mmen Ting Lin、張裕芬Yu Fen Zhang、洪國勝Guo Sheng Hong、張明雄Ming Xiong Zhang、洪文忠Wen Zhong Hong、賴俊良Jun Liang Lai、徐松治Song Zhi Xu
    攝影器材Lighting Equipment|宏達數位影業
    燈光器材Camera Equipment |利達數位影音
    空拍師Drone pilot|張皓然 Hao Ran Zhang、葉凭鑫 Ping Xin Ye
    空拍助理Drone technician|劉懿葶 Yi Ting Liu
    剪接Editor|張榮華(右邊一點後期影像工作室)
    特效設計VFX Artist|吳冠緯 Wei Wu、郭乙禎(右邊一點後期影像工作室)
    調光Colorist|詹謹嘉 Ben Chan(繼續映畫)
    聲音剪輯Sound Mixer|高偉晏 RT Kao
    後期製片Post Producer|游舜雯 Shun Wen Yu

    製作協力Production Support |JFJ PRODUCTIONS Corp. Ltd.
    藝人經紀Artiste Management|徐佩雲 Yvonne See
    執行經紀Artiste Management Executive|韋佩佩 Wee Peipei、孫凡崴 Gaspard Sun、李文元 Yuan Lee、陳明君 Kirsten Chen
    藝人助理Artiste Assistant|彭靖深 JS Pang
    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游巧媃 CJ Yu、張皓婷 Carol Chang

    Special Thanks 特別感謝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桃園市政府農業局林務科、桃園市產業園區聯合服務中心、桃園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文化基金會、桃園協助影視拍攝與發展中心、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東眼山農場、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汐止遠雄廣場管理中心、新北市 嘉寶里 、林口 北天嘉天宮、TSGS、蒸汽雨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