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保麗龍回收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保麗龍回收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保麗龍回收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保麗龍回收場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017的網紅既視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勞工影展觀影紀錄 「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熱愛自由,崇尚民主,追求言論自由,但是當這一切放到職場當中,好像就不是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怎麼會這樣呢?經濟學老師說,企業為了經營的效率及營收,所以有時候不得不以較為高壓,或是缺乏民主機制的方式運作。真的是這樣嗎?」 上週五很榮幸獲邀參加勞工影展的特映...

  • 保麗龍回收場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9-10 22:00:01
    有 24 人按讚

    勞工影展觀影紀錄

    「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熱愛自由,崇尚民主,追求言論自由,但是當這一切放到職場當中,好像就不是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怎麼會這樣呢?經濟學老師說,企業為了經營的效率及營收,所以有時候不得不以較為高壓,或是缺乏民主機制的方式運作。真的是這樣嗎?」

    上週五很榮幸獲邀參加勞工影展的特映活動,分別看了「二十分」以及「高山上的茶園」兩部短片,探討了現代社會人們辛苦勞動狀態的現況,切片外籍勞工在今日台灣社會所面臨的生存挑戰。

    「二十分」是一部紀錄片,說的是中壢地區一位韓籍華僑經營保麗龍回收場的故事。礙於設備的緣故,他每二十分鐘便要檢查設備的運作狀況,因此他的人生便在這二十、二十的空隙中尋求出口。

    至於「高山上的茶園」則聚焦在外籍黑工在台灣的生存處境,透過一個奇幻詭譎的事件,凸顯出了這些黑工想要賺錢,衣錦還鄉的願望。

    在觀看勞工影展的短片時,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美術館觀看TIDF的情景,雖然那時候對於影片意旨尚不太能掌握,但卻深深地被這些影像吸引。我想在好萊塢商業大片充斥的現在,許多人進入電影院觀賞電影,純粹只是想要購買一種情緒,或者說只是尋求一個聚會的場所,電影的好壞並不重要,有刺激,有正面的反饋才是重點,我想這樣的情形全球皆是,而台灣又更趨明顯。在這種狀況下,市場看似蓬勃,但多元的聲音在無形中被減弱了。或許有些老派,說到底我覺得電影終究是一個嚴肅的表達方式,那些感動我的,往往是那貫徹這類媒體初衷的,全然真實的,盡可能貼近真實的,反映社會的,對於現狀有所反思回饋的。

    若平心而論,在某種程度上這兩部電影都有著疏漏,但憑藉著他們犀利的觀點,及豐沛的情感,我們可以看到影中人最真實的一面。觀看他們的故事,讓我想起柏格曼的《哭泣與耳語》,過往人們所說的生命的邊緣,是說從生到死、從死到生停滯的狀態,那種快要解脫,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內心苦楚。但隨著現今醫療科學的進步,這類情形減少了,但所謂生命的邊緣卻從未消失,轉介到廣大的勞動現場。

    商業、工業講求效率與獲益,但高報酬的前提下,犧牲的往往是龐大的勞動成本。市井小民們為了溫飽而奮鬥、為了家庭很努力,此生夾在生命的邊緣求生存,夢想著未來改變的一天,卻又一次次地被現實打回原地。人人崇尚高經濟、高福利,但又有誰在乎那些社會底層的人們呢?或許勞工影展會是個起點,除了找回看電影的真實感受外,透過這些影像,發現勞工的生命力,進而審視那些不合理的勞動條件,影響一些人,然後試圖改變,打破經濟(金蛋)神話,引領觀眾看見非典型勞動現場,並以提出合作經濟作為一種可能的解方。如果真能這樣,那就太好了。

    2018勞工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Labor Film Festival

    勞工影展官方網站: https://goo.gl/zi1fc1
    勞工影展粉絲專頁: https://goo.gl/kX5W6z

  • 保麗龍回收場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10 08:00:00
    有 24 人按讚


    勞工影展觀影紀錄

    「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熱愛自由,崇尚民主,追求言論自由,但是當這一切放到職場當中,好像就不是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怎麼會這樣呢?經濟學老師說,企業為了經營的效率及營收,所以有時候不得不以較為高壓,或是缺乏民主機制的方式運作。真的是這樣嗎?」

    上週五很榮幸獲邀參加勞工影展的特映活動,分別看了「二十分」以及「高山上的茶園」兩部短片,探討了現代社會人們辛苦勞動狀態的現況,切片外籍勞工在今日台灣社會所面臨的生存挑戰。

    「二十分」是一部紀錄片,說的是中壢地區一位韓籍華僑經營保麗龍回收場的故事。礙於設備的緣故,他每二十分鐘便要檢查設備的運作狀況,因此他的人生便在這二十、二十的空隙中尋求出口。

    至於「高山上的茶園」則聚焦在外籍黑工在台灣的生存處境,透過一個奇幻詭譎的事件,凸顯出了這些黑工想要賺錢,衣錦還鄉的願望。

    在觀看勞工影展的短片時,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美術館觀看TIDF的情景,雖然那時候對於影片意旨尚不太能掌握,但卻深深地被這些影像吸引。我想在好萊塢商業大片充斥的現在,許多人進入電影院觀賞電影,純粹只是想要購買一種情緒,或者說只是尋求一個聚會的場所,電影的好壞並不重要,有刺激,有正面的反饋才是重點,我想這樣的情形全球皆是,而台灣又更趨明顯。在這種狀況下,市場看似蓬勃,但多元的聲音在無形中被減弱了。或許有些老派,說到底我覺得電影終究是一個嚴肅的表達方式,那些感動我的,往往是那貫徹這類媒體初衷的,全然真實的,盡可能貼近真實的,反映社會的,對於現狀有所反思回饋的。

    若平心而論,在某種程度上這兩部電影都有著疏漏,但憑藉著他們犀利的觀點,及豐沛的情感,我們可以看到影中人最真實的一面。觀看他們的故事,讓我想起柏格曼的《哭泣與耳語》,過往人們所說的生命的邊緣,是說從生到死、從死到生停滯的狀態,那種快要解脫,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內心苦楚。但隨著現今醫療科學的進步,這類情形減少了,但所謂生命的邊緣卻從未消失,轉介到廣大的勞動現場。

    商業、工業講求效率與獲益,但高報酬的前提下,犧牲的往往是龐大的勞動成本。市井小民們為了溫飽而奮鬥、為了家庭很努力,此生夾在生命的邊緣求生存,夢想著未來改變的一天,卻又一次次地被現實打回原地。人人崇尚高經濟、高福利,但又有誰在乎那些社會底層的人們呢?或許勞工影展會是個起點,除了找回看電影的真實感受外,透過這些影像,發現勞工的生命力,進而審視那些不合理的勞動條件,影響一些人,然後試圖改變,打破經濟(金蛋)神話,引領觀眾看見非典型勞動現場,並以提出合作經濟作為一種可能的解方。如果真能這樣,那就太好了。

    2018勞工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Labor Film Festival

    勞工影展官方網站: https://goo.gl/zi1fc1
    勞工影展粉絲專頁: https://goo.gl/kX5W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