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附中外食爭議》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 2021/01/27
本文編輯:吳政謙、吳柏緯
本文校正:陳智怡
📣前言
學生能否在中午時外出用餐的議題已延燒許久,對此師大附中校方希望學生會先提出一個對外出用餐的完整規範,再將其列入校務會議討論內容之中。
因此,附中學生會於...
《師大附中外食爭議》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 2021/01/27
本文編輯:吳政謙、吳柏緯
本文校正:陳智怡
📣前言
學生能否在中午時外出用餐的議題已延燒許久,對此師大附中校方希望學生會先提出一個對外出用餐的完整規範,再將其列入校務會議討論內容之中。
因此,附中學生會於十二月列出了《學生外出證使用管理要點》作為外出用餐的草案規則,並在校內進行投票。
最後總投票數為1459張,同意票1351張,反對票108張,在充分蒐集學生意見後,以93%的學生同意票取得在校務會議中提案的權利。
於是在一月二十日的校務會議上,師大附中學生會提案,希望能開放學生中午外出用餐。
對此議題,在會議上,由學生代表4人、家長代表6人及高中部教職員工103人,共113人進行投票,最後以同意4票、否決90票的結果,遭到否決。並在後續引起許多是否該允許學生外出用餐的爭議。
🏫校方立場
1.外出證的落實可能會遇到謊報假名、高二糾察無法有效登記高三學生等問題
2.學生在校時間的安全及健康責任全由校方把關。然而在外用餐時,外面的食安問題 及學生的安全狀況皆不容易控管,可能產生風險。
👨🎓學生會立場
1. 促進學生於彈性時間之自律能力
2. 培養自我管理精神
3. 便利學生購買必需物品及處理事務
面對提議遭否決,學生會正研擬推動小規模試辦,每日開放100名同學外出,慢慢建立師生互信,並繼續逐步落實外出午餐的學生權益建立。
💻在其他網路論壇上對於開放外食的支持與反對理由:
🙆🏻♂️支持方:
1. 學校的午餐不一定比外面的營養或衛生,也不一定比較好吃。應該開放來增加午餐選擇的多元性。
2. 學校的食物無市場機制淘汰,可能變為傾銷不良產品的地方。
3. 可以跟大人一樣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並從中學習。
🙅♂️反對方:
1. 外出的安全問題及外面的食品衛生皆無人把關。
2. 現代小孩不注重營養觀念,學生可能因為自己喜好,長期選擇不均衡的飲食。還是交由學校進行營養調配過的午餐較健康。
3. 午休時間短,學生不一定會準時回來上課,將產生更多問題。
🇹🇼國內開放讓學生外出購買午餐的學校
目前國內高中開放中午讓學生外出用餐的學校有:台中一中、建國中學。
在兩間學校推行此「外食」政策的關鍵人物都是兩校當時的校長,也是如今的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
兩校開放至今,未造成任何校方的重大問題。
針對此議題,蔡炳坤認為:高中階段是養成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階段,且高中生已經能夠獨立自主,給學生自由才能建立自主的過程。
且對於兩校的開放政策執行至今,蔡炳坤亦表示「結果他們做得很好啊」。
綜合前述觀點,筆者認為主要問題可以由以下去逐步探討:
❓學生外出用餐的健康及安全
這是網路上,較被多數人重視的。大部分家長擔心的是,外出午餐較不均衡的飲食會對學生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然而,關於「 外面的餐廳 」跟「校內食物」何者較為健康?還有出去吃午餐真的會使學生們的安全受到威脅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筆者認為,皆主要受到學生選擇的影響。
意即:即便附近都是健康的食物,學生仍可能選擇垃圾食物來吃;或是當周遭都是垃圾食物時,健康意識較強的學生,也能不受影響,從中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從這個角度看,學生的「選擇」或許才是問題關鍵。
畢竟,健康和安全這兩個問題不只侷限於學生平日的午餐。身為一個即將成年的高中生,不管是以後畢業或是出了學校,都會遇到許多飲食的抉擇。
因此,政府或相關單位要如何培養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讓高中生在不被管束的情況下,也能對自己的午餐做出「聰明的選擇」,以及建立能夠對自我健康負責的意識,保持自律,才是問題的關鍵。
因此我們認為由校方主動做好食品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在高中生的意識中建立正 確的營養觀念跟自律精神,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而非只用權威在午餐時間限制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因為學校不可能控制學生的每一天的三餐飲食,學校所提出的問題在學生下課後還是要接觸到,只有培養好學生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學生的健康和安全。
💡反思
成年人有時會做出有害健康的飲食決定,政府卻不會立法加以限制,因為那是個人自由。那麼,剝奪學生外出依照自由意志選擇屬於自己的用餐習慣(不論選擇健康或是垃圾食物)是否合理?還是因為他是學生,這樣的自由就應該被加以限制?
保護管束上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令人傷心的柔道新聞,我光是看文字就心碎不已,完全無法點開影片,許多人開始歸咎於教導方式的錯誤,或是為何任用無照教練,諸多控訴政府為何無法管束。
但是我更疑惑的是,如果現場有男童的親戚與其他家長,為何認同於當下的訓練,而沒有上前訊問或是與教練進一步溝通?
我們在讓孩子學才藝時,是否被「絕對的權力」給壓制住,而忘記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去感受、思考,並從中找出學習樂趣。
服從與僵化,是我在這起事件中看見的背後靈,而且犧牲絕非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付出的是生命,更多孩子斷送的是他對學習事物的熱誠。
我一直認為,建立自信與發現成就感,是推進孩子學習的不二法門,每個孩子有其不同的氣質,在找到最適合孩子學習的方式之前,我們必須一起陪伴與一起嘗試。
---
豔寶是個外向的高需求/高敏寶寶,每次當我說出她的性格時,第一次遇見她的人總覺得不可思議地說:「她很外向,很會交朋友啊!」。
#即使是外向者也會擁有高敏個性
豔寶在學習事物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陪伴,必須要用擁抱與愛語來鼓勵她繼續往前,我一路陪著她認識世界,所以更知道她在接觸新事物時,總是無法立刻進入情況,我也不會強迫她。
尤其是到新的環境,她總會先站得遠遠的觀察,或者是抱著我觀察,當覺得自己可以往前踏出一步時,她就會像跟噴射的小火箭,愉快地進入宇宙中去探索。
#因為我會告訴她媽媽在這裡陪妳
#安全感的建立是高需求寶寶最需要的
即將5歲的艷寶,腳踏車學習還停留在輔助輪階段,即便周圍許多朋友的孩子都可以騎兩輪,或是提出可以先用滑步車的方式循序漸進。
然而我不急,因為我了解我的孩子,我願意多花時間讓她知道如何煞車、如何上坡起步,讓她了解每一個騎車的步驟,讓她不害怕。
「當孩子願意傾訴恐懼時,這是對妳絕對的信任,妳就必須接下這份恐懼,並且跟他一起戰勝。」
所以我從不說不要害怕,因為連我們自己都不可能面對陌生事物不害怕了,更何況是孩子呢?
---
去年夏天,我興高采烈的幫艷寶報名游泳課密集班,我熱愛游泳,也希望豔寶能跟我一樣享受游泳的樂趣。
密集班是每天上課,一共上10天,本以為這樣的安排可以讓艷寶不容易忘記,結果10天課程結束後,豔寶悶悶地說不要再學游泳了。
其實,她從1歲開始,我們每個夏天都帶她去游泳、玩水,她不怕也喜歡,3歲的時候能跟狼爸閉氣潛水一下子,所以當她說出不願意再上課的時候,我思考後也找出問題所在。
因為運動中心的課程沒有依照程度分班,豔寶進入的班級的孩子已經全都會閉氣潛水,所以教練以進階課程教導,沒有讓孩子適應水的過程。
其實課程一開始我就發現了,也有詢問教練為何會有程度不一致的情況,教練說分班不是他能控制,剛好這一班是已經上過一期的孩子,他也不知道為何艷寶會分來這班,所以艷寶可能在學習上會辛苦一點。
教練人很好(也很帥),不會用強迫的方式讓艷寶一定跟上進度,但是因為艷寶跟不上,也就和班上的孩子沒有過多接觸,然而教練有其訓練的扎實步伐,反覆的動作訓練也讓艷寶提不起興趣。
所以10堂上完後,我沒有再報名下一期,想讓艷寶先休息一陣子,同時也思考哪一種方式更適合自己的孩子學習。
最後我決定,讓艷寶暫停一年,之後再選擇一對一的課程。
---
這次的事件,很多家長開始猶豫,是不是不該讓孩子學柔道或跆拳道,我反而認為重點在於課程過程中「家長的心態」。
是在孩子上課時需要的不僅只是「人在場的陪伴」,而需要的是在學習前理解孩子的氣質與需求,以及在課程中關注孩子與教練或是老師的互動。
#最最重要的是
當孩子對課程反應害怕與抗拒時,請聆聽孩子的需求,給予正向的解決與保護。
---
#今年的一對一課程豔寶指名要本來的教練
#但是可惜教練已經考上公職離職了
#是連狼爸都認證覺得帥的教練
保護管束上課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父親的思念
寫完「讓自己幸福快樂、人生精彩,是對過世的親人好友最大的懷念」那段文字後,我冒著細雨帶我的狗去居家附近散步。斷斷續續的陣雨,窸窸窣窣的冷風,飄飄散散的落葉,柏拉阿圖(Palo Alto)小鎮街道上,呈現出秋天淒涼的肅殺。十一月底了,又是一年即將過去,走在鋪滿黃色銀杏及紅色楓葉的人行道上,我突然想起父親的生日在十一月,很久沒有的感傷與思念,又在心中浮起…..
其實,父親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哪日,身分證上的日子是他編出來的。父親生長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歷經了戰爭的動盪不安,也歷經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他的故事,得從我的祖父母說起。
祖父生於江西贛南的望族,祖母是新時代的女性,是位西醫,在上海行醫。他們本來可以躲在上海法租界內,安安穩穩過自己的日子、養育下一代。然而,那個時候國家受到外強的侵略,人們生活困苦,祖父秉持著讀書人對國家社會應該負擔的責任,投筆從戎,從書生變成了黃埔二期軍官。戰功彪炳,年紀輕輕就官拜軍團團長。很可惜,在對抗日本侵略、保護國人時,因為武器及後勤補給巨大的差距,為了國家、為了百姓捐軀了。祖父過世後,父親和其他兩百多位為國捐軀將領的孤兒們,在名義上被蔣宋美齡女士收養,成為「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的一員,父親是當中年紀最小的一位。抗日剛剛勝利,國共交戰激烈展開,國民黨敗退台灣,「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所有的小孩子也被帶到了台灣,祖母並沒有一起被撤離到台灣,父親正式成為了一位孤兒,被安排在師範學院的體系下唸書,那時他還不到十歲。
父親倒是很樂觀,並沒有因為祖父為國捐軀而覺得國家欠他什麼,他覺得在那個窮困潦倒的年代,他有學校宿舍住、有學校餐廳吃飯、有學校教室上課,已經算是幸運的了。他最常回憶的故事是中學時代晚上和一群同學從宿舍翻牆偷溜出去看籃球比賽,看完比賽後又在大街上閒逛,直到被警察以管束不良少年的理由抓到警察局。警察們對他們這群小鬼頭們大罵,說他們家教不良,要他們叫父母來接他們回家,倒要看看他們的父母是什麼德性,會養出這樣的不良少年。這個時候,父親就會大剌剌的拿出身分證,上面父母欄位寫著蔣中正、蔣宋美齡,在那個白色恐怖的時代,這可把警察們嚇得臉色發青,不知所措,直到當地的軍區司令派人把這群「沒人敢管教」的小鬼頭們帶回學校宿舍!
隨著年紀的成長,父親並沒有繼續他中學時代的年少猖狂,反而是考上了大學,當起了老師,不過還是做了一件「前衛」的事,我母親本來是他的學生,父親成為最早「瓊瑤小說師生戀」的成員之一。從那個時候開始,台灣進入了快速成長的年代,父親從老師變成了學校主任,再變成了高中校長,同時也有了我們三位小孩,雖然不是什麼富有人家,有車有房,生活還算是挺不錯的。
父親有一點和那個年代的許多人很不一樣。那個快速成長的年代,也是社會上套用關係及收受賄賂最猖狂的年代。校長職位是大家公認的肥缺之一,因為學校大大小小的工程、每一位老師職員的任用,都有公開的「紅包價格」,似乎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對,就好像那時候醫生不收病人紅包,病人反而會不安心、會怕出問題。然而,父親堅決不收任何紅包,該做的事、該聘任的老師,就直接去做、去聘任,人家私底下想盡辦法塞給他紅包,他一律把紅包砸在人家臉上,毫不留情的退還給人家。
父親這樣的守法守責,本來是件正確的事,是讀書人對社會應該負擔的責任。很可惜,在那個年代,你不收紅包,還強硬的把紅包退回去,不但得罪了人,對方不再尋求你的合作,更擋了許多人的財路,畢竟校長都不收紅包了,那主管工程發包的主任如何能收紅包?而父親自己不收紅包,當然也就不會對教育體系下的「長官們」阿諛奉承、送紅包。因此,像父親這樣公正不阿的校長,從上到下都給他很大的壓力,即使他辦學有成,多次受到政府公開表揚,三不五時就會有人希望他下台,換一位比較「符合潮流」的人來任職。父親堅守正義的信念近二十年,最後還是抵擋不過邪惡的明槍暗箭,鬱鬱寡歡的離開了校長的職位。雖然父親轉任私立大學教授、教務長,金錢及職務上並沒有比以前差,然而,近二十年的善惡對抗,竟然是正義的一方被擊敗,長年的壓力及後來的抑鬱,很可能是他得到肝癌的主要原因。
父親的故事,對我有很大的影響。自從很多年前開始在高科技及金融管理上闖蕩以來,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人問我,我頂著史丹佛及柏克萊兩所頂尖大學的光環,加上和許多世界知名教授的關係,為什麼不「編個什麼故事」來「爭取」中美國家的大型專案補助,或者「搞個什麼公司計劃」來「換取」投資人的大量資金?轉入醫學界後,每隔一陣子還是會有人問我,我現在又增加了倪海廈老師中醫的加持,「編個什麼故事」、「賣個什麼產品」不是輕而易舉嗎?反正連高科技業都盛行「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造假心態,我為什麼那麼「死腦筋」,非得堅持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
如果我為了金錢利益去做些「斂財」的事,那麼,父親當年為什麼還需要堅持不收紅包、不阿諛奉承?如果父親當年不那麼「死腦筋」,不但名利雙收,以他會開玩笑的個性,保證人緣特別好,加上「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的光環,說不定哪天就當上了教育部長,還會是個「有錢」的教育部長!父親一生公正不阿,不僅僅是傳承了祖父秉持讀書人對社會的責任,更是為他的子女們做出好的榜樣。如果我不能堅持做對的事情,那父親一生為了正義而承受的壓力與抑鬱不就是枉然?我不但對不起父親,更無法為我的兒子樹立好的榜樣,祖上積德就斷送在我手裡,不要說是失去了讀書人的擔當,就連自己家門都無法面對!
做該做的事,是我對父親最大的懷念!明天是美國的感恩節,讓我們一起感謝家人及朋友們對我們的付出與寬容,更讓我們一起感謝世界上一大群為了公理正義而奮鬥不休的陌生人,因為他們的堅持,這個世界才會更美好!
(http://andylee.pro/wp/?p=6956)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保護管束上課 在 謝智謀-小謀老師 Chihmou Hsie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聽到很多父母跟我聊起他們過動的孩子,不管是ADD或是ADHD,看到父母說到眼淚都流下來,我心疼著他們的擔心、掙扎與痛苦。甚至說著他們孩子跟我過去一樣正在被保護管束著。
我一直再想,為甚麼現今沒有適合他們的教育模式讓他們來學習;學校要我們坐在椅子16年,不能講話,只能看著老師在上課表演,我們真的很痛苦。我們是獵人,在這樣教育模式下,我們卻當成最爛的農夫。
給過動兒一個適合他們的學習平台,他們會有強大的力量改變世界,因為他們就是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