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保育海洋生態案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保育海洋生態案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保育海洋生態案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保育海洋生態案例產品中有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9萬的網紅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曼波魚已在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等級魚種。由中研院發布之《臺灣海鮮選擇指南》,更在今年將曼波魚調整為避免食用的紅燈區 。 性情溫和的曼波魚,在國外被視為海洋明星,吸引全球觀光客前來與之自在共游。跟隨黑潮洋流途經臺灣花東沿海,臺灣人也給了曼波魚一個舞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介紹 訪問作者:柯金源 (Ke Chin Yuan) 內容簡介: 首篇導演自剖,如何從一開始追求影像美學表現,到自我反省環境紀錄工作者應該要表現的本質為何,至今返歸真實、企圖透過鏡頭傳達種種災難之因並對社會大眾與決策者形成影...

保育海洋生態案例 在 舒夢蘭Claire Meng-lan Sh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15 04:26:31

#聚焦全世界 #期待疫苗到來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G7七大工業國結束峰會,聚焦在兩項跟我們的健康與地球的健康相關的結論: ✅承諾捐助10億劑COVID-19疫苗給貧困國家(一年之內)地主國-英國首相強森直言,全球對七大國抱有期待,希望他們可以屏除自私的國族主義並且發揮外交、經濟與科學上的實質影響力,...

保育海洋生態案例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8:48:55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3/7-3/13 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民主黨初選 拜登持續擴大領先優勢(圖源:路透社)  2020 美國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初選如火如荼進行中,經歷上週全美 14 個州舉行的「超級星期二」初選後,形成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和參議員桑德斯(...

保育海洋生態案例 在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15:57:37

【叢林不割下 如何建造繁華】 「別問怎麼不愛它?!」 如果你去旅行 淨係會係商場 唔會去近郊 唔會行山 唔會見到花草樹木 你就去毀滅郊野公園啦! 如果你人生係靠不停破壞人家園而生存 為自己享樂而罔顧他人 你就留返粉嶺高爾夫球場 去殺郊野公園啦! 點解去外地旅行就話要去下近郊呼吸新鮮空氣? 係香港...

  • 保育海洋生態案例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4 12:00:04
    有 625 人按讚

    曼波魚已在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等級魚種。由中研院發布之《臺灣海鮮選擇指南》,更在今年將曼波魚調整為避免食用的紅燈區 。

    性情溫和的曼波魚,在國外被視為海洋明星,吸引全球觀光客前來與之自在共游。跟隨黑潮洋流途經臺灣花東沿海,臺灣人也給了曼波魚一個舞台,應該是一張餐桌。

    曼波魚本來是被稱為「翻車魚」,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為發展觀光,舉辦「翻車魚盛宴」,以翻車魚的魚皮與腸子(俗稱龍腸)作為餐桌上的賣點,後續向民眾徵稿替翻車魚更名。將翻車魚重新包裝,以「曼波魚」華麗登場。

    曼波魚更名的由來,源自於牠在海中的泳姿,如同跳著曼波舞。而以俏皮泳姿更名的曼波魚,臺灣遊客們卻都在是餐桌上認識牠。

    每年4-5月曼波魚洄游盛季,漁民便開始配合政府打造的「曼波魚季」,捕撈曼波魚為遊客端上桌祭五臟廟。

    諷刺的是,在這樣大量捕撈曼波魚的漁業政策下,漁業署的漁業年報裡面,卻看不到翻車魚的相關捕撈數據,顯示漁業署未能對曼波魚進行妥善的漁業管理。過去那幾年的曼波魚季,讓曼波魚陷入危機,遂於2006年停辦,但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傷害,恐難以快速恢復。

    接著看看國外的案例,印尼峇里島也有大量的曼波魚,但當地人不將曼波魚當成食材,而是將個性溫和的曼波魚打造成觀光吉祥物,每年7-8月,眾多潛水客爭相前來與曼波魚互動,為當地帶來豐富的觀光財。

    若能在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中取得平衡,亦能創造經濟效益。當我們面對大海資源耗竭的事實,應停止過量捕撈,讓曼波魚在牠的主場舞台「海洋」裡持續發揮明星魅力。

    保育臺灣海洋生態, 邀你和我們一起努力,朝著擴大臺灣海洋保護區、通過海保法的目標前進:https://act.gp/3zZWgoe

    #臺灣海洋保護區 #行動代號30X30

  • 保育海洋生態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4 21:21:27
    有 1,482 人按讚

    #聚焦全世界 #期待疫苗到來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G7七大工業國結束峰會,聚焦在兩項跟我們的健康與地球的健康相關的結論:
    ✅承諾捐助10億劑COVID-19疫苗給貧困國家(一年之內)地主國-英國首相強森直言,全球對七大國抱有期待,希望他們可以屏除自私的國族主義並且發揮外交、經濟與科學上的實質影響力,共同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並且全面消滅病毒! 如果在年底前能夠讓疫苗普及全球,G7將功不可沒👍🏻
    ✅共同對抗氣候變遷與保育目標!
    領袖們承諾會在2030年前,保護全球至少3成的陸地及海洋 !
    盡力維持生物多樣性,並且期待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至2010年水準的近一半!

    過去一年多來,我們製作 #福爾摩沙守護者 系列節目,原因即是在走訪世界十年後,我們驚覺地球的陸地環境與海洋生態,在短短幾十年,已經變色,更有百萬物種因為人類活動瀕臨滅絕…😢
    這離我們很遠嗎? 沒有。
    因為就在我們的周遭海洋,在我們的山林荒野,生態環境正因為開發與汙染面臨浩劫…讓只生存在台灣的特有物種與特有亞種都在生死關頭下掙扎…😭😭😭
    2020年,我們紀錄了地球上三種生態,沙漠.草原.雨林的關鍵物種瀕臨滅絕危機,2021年的系列節目,即是紀錄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以及那些需要我們守護的生命…
    近一個月來,因為疫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遠了,我們期盼著,沒有死亡案例的記者會,那個拿下口罩.能面對面的日子到來…
    ☝🏻附上日前登上”大霸尖山”3492公尺的照片,這絕不是一段輕鬆的登山行程,但我這個軟腳蝦也達成了…😅
    ☝🏻或許要戰勝病毒很艱難,要對抗氣候變遷更加嚴峻,但我想,這將是拯救我們自己最後的方式。 #敬請期待 #找回人類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 保育海洋生態案例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9 21:00:32
    有 74 人按讚

    【認清真正的環保行動】#我們或許還有planC
     
    近日 CNN 的報導指出,像挪威這些所謂的「氣候行動倡導者」只是政治上「僞善和漂綠」(hypocrisy and greenwashing)——從本土的碳排放量看來,挪威確實是減碳的領先者,然而挪威在本土高度宣揚環保意識,致力達到減排目標的同時,卻為了國家經濟收入大量出口石油、燃氣和碳等化石燃料,讓其他國家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前陣子台灣社會因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計畫,與大潭藻礁的生態保育問題引發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媒體報道、新聞評論、專家教授、甚至還有 KOL 眾説紛紜,一時間,缺乏相關專業的普通民眾,實在很難看清真相。筆者作為海洋與極地研究人員,想藉挪威的案例,來和讀者們共同探討全球都正面臨的環保難題。→
     
    ▍換日線校園大使招募中 >> bit.ly/3s4CaF0
    ▍春季刊《世界人才在台灣》>> bit.ly/3pQtPE7
    ▍2021 全年份季刊一次訂 >> bit.ly/3bfZJEW

  • 保育海洋生態案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10 17:00:12

    本集主題:「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介紹
           
    訪問作者:柯金源 (Ke Chin Yuan)
       
    內容簡介:
      首篇導演自剖,如何從一開始追求影像美學表現,到自我反省環境紀錄工作者應該要表現的本質為何,至今返歸真實、企圖透過鏡頭傳達種種災難之因並對社會大眾與決策者形成影響的歷程。
      
      第二至四章,是海陸交界與海岸線的總體檢。第二章綜觀臺灣海岸線大尺度、規模性的改變,直指重要指標現象是如何形成,如自然海岸消失與人工海岸水泥化問題。
      
      第三章進入各地樣區,透過錯落在大尺度當中的單點案例,細數人為開發的演變,說明自然與經濟活動間的衝突,以及保育的重要。
      
      第四章以作者的家鄉彰化為記主軸,描述一路以來田野對生命的感動,以及人、生物與環境互動的海岸群像。
      
      第五章與第六章談臺灣日日都在經歷的天災與汙染問題。島嶼無可迴避的天災包括地震、颱風,自然創傷已難平復,人為破壞卻讓天災加劇。如今在氣候變遷之下,複合式災難更年年考驗著島民的智慧。這幾十年來,自然資源從正常運轉到逐漸消失,除了天災,更因為環境汙染。滋養我們的土地、無所不在的空氣、生養萬物的海洋,這些環境汙染,是怎麼一步步走到這裡的?
      
      第七章到第九章的主題別是森林生態、臺灣附近重要島群生態變化以及生物多元價值。第七章論及森林若海洋,一樹一島嶼。臺灣在世界的位置,標誌著生物多樣之島。人們對待山林的態度將決定環境會以協合或是衝突回應。第八章則是細數離島。臺灣是島嶼型國家,每座島嶼都擁有不同的生態重要性與歷史意義,甚至是臺灣的前哨。當我們不瞭解臺灣周遭海域發生了什麼國際紛爭或是生態破壞,我們將無從面對共同未來。第九章則透過指標物種的命運,看到了珊瑚死亡的悲劇,也看到了軟絲成功復育的希望。
      
      最終章則回顧環境命運為何是一場你我必須共同扛起的未竟之戰。環境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你與我的書。這是過去以及現在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一步一步共同刻寫出來的環境啟示錄。
           
    作者簡介:柯金源
      人稱柯導、柯師傅。彰化伸港人。
      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十二年,共累積了超過三十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進入公共電視新聞部。近年作品多關注產業政策變遷下,臺灣自然環境如何遭受破壞;以及在公民意識覺醒的年代,政府該如何訂定未來環境保護計畫、企業該如何落實社會責任。多項作品入圍並獲得國內外重要影展獎項。
      
      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照相機,開始記錄自然生態景觀。
      1985年 進入專業視覺語言學習之路。
      1986年 拍攝主題以人文、社會現象為主,並進入媒體,主跑政治與經濟、社會運動。
      1990年代 臺灣媒體開放,閱聽大眾的資訊使用與娛樂方式產生質變。為了更貼近閱聽人以達到環境資訊的傳播目的,開始參與電子媒體「生態類與人文紀實類節目」的拍攝與製作,大量累積影音資料。
      1998年 參與公視新聞部「我們的島」環境新聞雜誌的企劃採訪拍攝製作。並擔任深度報導記者、社會組召集人、編採組長、採訪組副組長。
      2002年 為了完整呈現環境的變遷與觀點,並結合影音創意形式,「環境類型紀錄片」成為重要的呈現形式。
      
      主要獲獎紀錄:
      1997年起,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