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董加油! 星宇加油!
針對載客率不佳的狀況,星宇公關長聶國維向本刊說明,「星宇航空1月23日才首航,當時疫情已經逐漸爆發,而且我們目前的3條航線都不是商業中心,是比較偏重旅遊的景點,所以疫情一蔓延開來,我們載客率一定會往下掉。到今天為止,澳門雖然復航,但還是受到很多限制,加上出國要檢疫、要隔離,...
K董加油! 星宇加油!
針對載客率不佳的狀況,星宇公關長聶國維向本刊說明,「星宇航空1月23日才首航,當時疫情已經逐漸爆發,而且我們目前的3條航線都不是商業中心,是比較偏重旅遊的景點,所以疫情一蔓延開來,我們載客率一定會往下掉。到今天為止,澳門雖然復航,但還是受到很多限制,加上出國要檢疫、要隔離,台灣人也不願意出國,所以,載客率不好是必然的,檳城也是一樣狀況。」
「為什麼不好我們還要飛?」聶國維語重心長地說:「首先考量是能載貨,也給我們機組人員多一些磨練的機會,同時還可以吸收掉部分損失。更重要的是,一家新開辦的航空公司,在飛航班次的數量有一定限制,必須符合資格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評估,所以我們咬著牙齒,就算載客情形不佳,也是要繼續飛,如果我們現在不去做這件事情,未來受到的影響會很大。」
至於星宇航空的營運呈現赤字,聶國維則指出,星宇至今虧損的28.12億元當中,超過半數是用於基礎建設,比方說今年底即將完工的運籌中心,未來也是星宇的訓練中心,內部的各項軟硬體設備所費不貲,「將來運籌中心裡面,會有3台訓練飛行員的模擬機,每一台都要上億元,還有像是訓練空服員的模擬艙等等。另外,像是興建中的保稅倉庫,以及可以容納1架大飛機、2架小飛機的維修棚廠,都需要非常龐大的投資,這些都是一開始就要花出去的錢。」
「我舉一個例,復興航空做了70年,也沒有這樣的中心,更不用說遠航了,但我們星宇既然要做精品航空,就必須要有。所以,星宇目前帳面上雖然虧損28億元,但等到這些基礎建設蓋好後,就會變成資產,可以逐年攤提回來。」 他說。
聶國維也提到,星宇航空花大錢向空中巴士購買17架A350客機,在雙方簽訂MOU時也必須付出巨額款項,「像這些錢,除非今天是用租的,否則只要購買就必須要支出,我們目前員工大約有1100人,而且還在持續招募當中,因為我們不只要應付現有的3架飛機需求,第4架預計下個月就要交機,明年還有9架;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導致航線一時開闢不出來,但我們人員都要先準備好,等到疫情一過就可以上線,否則,規劃好的航線進度可能會嚴重落後。既然我們要成立精品航空,航網就應該要快速建立起來。」
「長榮在創辦初期,每一年都虧了幾百億元,因為當時建立基礎工程也是同樣狀況,必須先導入大量飛機,這都要花鈔票的。其他航空公司也都經過創辦初期的痛苦,所以,現在看到的28.1億元要列為帳面上的虧損,對星宇航空其實是不公平的。」他說。
被問起交機是否可能產生變數,聶國維不諱言,雖然目前仍期望國外能如期交機,但也不排除中間會有一些微調,「因為這次疫情的關係,很多下游廠商沒辦法開工,在一些零組件出不來的情況下,空巴想組裝也沒辦法。但真正的時間點很難抓,因為當初我們簽約買飛機時,空巴給自己留了很大的空間,要在預定交機日的前45天,才會告知真正交機日。」
聶國維也透露,至今有許多人想投資星宇,都被董事長張國煒回絕,「董事長說,因為航空業在創辦初期一定虧錢,而且還會持續4到5年,不好意思讓朋友去蒙受這些損失,他寧願自己吃下來,所以我們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外部股東。不過,我們未來一定會增資,只是時程還沒做最後決定。」
#星宇新聞
#starlux
保稅非保稅意思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可以當科普囉~~~
推一波~
不過一個人的國家認同以及身分認同當然不能靠文字而已,還是必須看文化背景,也不能單靠血源論定,畢竟生物多樣性、人口遷移是不斷發生的,要求純粹的某個血統是不可能的,這樣太法西斯了~~
#法西斯主義
『你知道「電話」一辭是日本語嗎?』
網路上常常看到有人說:『你不是中國人,你不要用中文!』
也常常看到有人說:『你是日本人!你不要用中文!去用你的日文!』
所以同理可證,為了當一個中國人,我們說到 telephone,應該遵古稱法,使用翻譯詞:『德律風』,手機正確名稱應該是『行動德律風』,公共電話應該是『公用德律風』。
至於『電話』,那可是日本人的用詞,大家說好的不當小日本呢??
一說到『小日本』這三個字,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你知道日本的海岸線有多長嗎?海底資源有多豐厚你知道嗎?
海底資源在地球佔了九成以上,陸地資源僅佔地球的一成。
中國的海權,在二次大戰之後,早就被南韓、日本、駐台海美軍、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緊緊牢牢死死的鎖在東海南海這一小片小小的海域裡了。
龐大遼闊的太平洋,中國佔不到一席之地,賞握不到一吋太平洋海權,你知道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嗎?太平洋佔了地球資源一半以上,光是想到這個數據,有遠見的中國人,腿早就癱軟了好嗎?
如果你還要用史前不文明時代的角度去看『領地範圍』,然後叫人家『小日本』,我也幫不了你,因為那不是事實,叫你凡事不要只看表面,多瞭解事實的深度,你卻堅持只看表面。
中國現在最大的困境就是領地內的資源幾乎已經耗盡了,看得到,挖得到的資源,用完就沒有了,這是中國最大的國安問題,中國的問題根本不在日本,也不在台灣,而是在中國內部本身的資源耗竭。
你說『中國即便被鎖在東海南海又如何?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我也只能大笑,中國人超愛講這句話的,而且到處嚷嚷,你知道美國的國債到底是什麼嗎?為什麼中國人可以買到這麼多美國國債?而美國又為什麼明知道中國在大肆收購美國國債,美國又絲毫不害怕的繼續販賣國債給中國?
說得這麼複雜,搞得這麼難懂,其實美國國債,就是『美鈔』。
所謂的『美國國債』,就是『美國鈔票』。
『鈔票』的本質就是『國家的債權憑證』。
你拿鈔票來交易,正是因為國家的債權憑證有公信力,所以國際社會接受,尤其是經濟穩定的債權憑證, 國際上的人們越是信賴它,以它作為鈔票去從事交易行為。
所以,國債沒有這麼複雜,你手頭也許多台灣的國債『新台幣』啊。(對了,怎麼不叫新華幣?為什麼國際通用縮寫是NTD?而不是NCD?這就不解釋了,事實明擺著呢。)
中國買了這麼多美國國債,說穿了,就是買美金而已,根本不是中國開支票借錢給美國,更不是美國政府拜託中國借錢給美國。而是中國自己為了避險,選擇全世界最穩定的債權憑證-\-\-『美鈔』。中國最主要是為了穩定中國自己的經濟,可不是出手大方,金援美國啊,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
這是部分理性的中國人普遍明白卻又不好意思說的事實,
更何況『中國所謂是美國最大債權國』,實際上只不過佔有8%而已,這就好像我欠你八塊錢,而你到處在世界各地大聲嚷嚷一樣幼稚滑稽,順便一提,美國第二大債權國,不是別人,就是日本,我們可沒聽過日本動不動就大聲嚷嚷『美國欠我們錢~』啊,因為日本也是為了避險,如此簡單的控制貿易逆差的經貿運作而已。
美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資源都原封不動,而且美國有一半以上的領地是在海底的,全都不肯開採,等待中國資源全數耗盡(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世界工廠,憑著開採中國領地的資源維持這個現象,寅吃卯糧。),你認為美國還在意中國手上有多少美元嗎?仔細用腦袋想一想,眼光看遠一點就知道答案了。
話說回來,其實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等華人地區普遍採用日本人發明的『漢語辭彙』(即『和製漢語』,顧名思義,也就是大和民族製造的漢語 ),如果沒有這些日本人發明的漢語辭彙,我們要閱讀和書寫都會造成很大的困難與不方便,如果沒有這些日本人發明的漢語辭彙,上述四大地區的文盲不會大幅降低。
嚴格來說,沒有日本人發明的『和製漢語』,今天就沒有華人所謂的『白話文』,清末的梁啟超等知識份子大量引進所謂的『和製漢辭』,才有今天的華人常用的『白話文』。因為這些漢語辭彙具備『清楚明瞭』與『文即是意』的先進文明的文字特性,我身為中國文學系的一分子,還是不得不佩服這些創造漢語辭彙的日本人。
從〖簡明日華辭典』《大新書局版》與『易懂日漢辭典』《五南文化版》中隨意找出有系統的數個例子,以及Google搜尋『和製漢語』,粗糙簡單介紹如下:
有關於『自然與宗教人文』的詞彙:
自然,天體,銀河,太陽,宇宙,地球,經緯,軌跡,日間,夜間,森林,草原,世紀,降雨,天氣,氣候,真空,生命,對流,原子,東洋,西洋,祭典,自體,衛星,亞洲,歐洲,風俗,天使,惡魔,女神,怪物,信徒...等等。
有關於『政治』的詞彙:
政治,首都,政府,開國,團體,人民,國家,國民,公民,政策,行政,自治,方針,司法,大綱,制度,主權,交通,憲法,改革,革命,解放,幹部,制度,政黨,左翼,右翼,選舉,內閣,運動,自治,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民主,民生,民權,共和,階級,復興,計畫,預備,全國,法案,方針,內閣,閣員,政策,權益,大陸,領地,武器,紛爭,責任,安全,宣言,保育,海域...等等。
有關於『經濟』的詞彙:
經濟,企業,團體,財團,組織,工業,農業,商業,稅制,總務,金融,財政,財務,財產,業務,收益,收支,均衡,計畫,專門,勞動,生產,保險,銀行,經理,會計,物價,市場,證券,納稅,消費,發展,競爭,景氣,金脈,人脈,年度,資金,改善,派遣,企劃,勤務,民營,郵政,定價,共榮,理事,提供,健全,競爭,販售,補償,公式,保稅,既得,食物,肉類,適應,農場,牧場,互惠...等等。
有關於『社會』的詞彙:
自由,人權,社會,民族,同胞,公眾,公共,人口,言語,法人,國籍,家庭,公共,報社,規模,支持,改善,活躍,補助,公正,潮流,位置,紀律,法律,訴訟,被告,義務,權利,勤務,秩序,服務,事業,議論,交通,委員,醫療,手術,警察,污染,問題,共同,平等,男性,女性,父親,母親,兄弟,姊妹,親子,家族,透明,公開,合併,遺產,讓渡,署名...等等。
有關於『教育』的詞彙:
教育,育兒,學校,學生,教師,教授,教鞭,課程,教科書,圖書,地圖,能力,資料,想像,文法,實驗,研究,翻譯,實證,科學,文學,語言,醫學,化學,統計,物理,哲學,推理,歷史,地理,心理學,美術,宗教,技術,技法,朗讀,美學,藝術,文化,文藝,文獻,知識,常識,見習,腳本,素材,原稿,版權,出版社,工藝,繪畫,容量,體積,演說,放射...等等。
有關於『生活』的詞彙:
牛乳,生活,一般,出品,新聞,廣告,電子,電話,電燈,電報,無線,住所,資源,列車,電器,機器,中古,設備,報社,鋼鐵,顧客,相當,漫畫,動畫,繪畫,入手,作家,記者,日記,備忘錄,食物,脂肪,色彩,公園,雜貨,風景,旅行,季節,氣候,模型,工具,地下室,世界,時間,空間,時代,支持,交通,投稿,玩具,時空,食品,壁紙,今日,明日,昨日,當初,多數,少數,本週,本月,鑑定,年表,除外,設定,取締,事故,葬儀,症狀,原因,假裝,習性,處理,百科,演奏,...等等。
其他常用的『抽象』詞彙:
安靜,真相,真實,理論,理想,範圍,基礎,原則,負荷,水準,概念,內容,健康,狀況,背景,整備,時代,世紀,年度,體系,實用,目標,目的,意義,情報,資料,基準,規模,環境,效率,責任,負擔,場面,創意,關係,戀愛,告白,感覺,感情,曖昧,愛情,友情,意識,傳奇,勢態,遺傳,輻射,信號,電波,進化,進度,潮流,半額,全額,嚴重,現代,焦點,腐敗,典型,項目,對象,意見,立場,參加,可愛,福祉,先進,先端,公平,協議,言語,特徵,範圍,系統,認識,成立,發生,發明,發展,創造,有限,構造,實現,實踐,解決,解釋,改善,耐震,檢討,對應,申請,支持,支援,信賴,著手,監視,收斂,誕生,導入,保障,保存,追究,開發,裁判,適應,辯護,反對,說明,證明,比較,分析,假設,存在,補修,肯定,否定,否決,否認,制裁,質疑,疑問,反映,嫌惡,翻案,創作,製作,操作,修正,發揮,達成,擔當,掌握,管理,處理,混合,淘汰,影響,批判,計算,調查,禁止,矜持...等等。
形容詞的運用:
可愛『的』,美好『的』,偉大『的』,什麼什麼『的』。
名詞的構造形式:
可能『性』,致命『性』,全球『性』,什麼什麼『性』。
動詞的構造形式:
自動『化』,電腦『化』,國際『化』,什麼什麼『化』。
......太多了,根本數不完,你想得到的,你用得到的形容詞,名詞構造方法,幾乎全都是日本人發明的。
每下愈況,你會發現,你三句話不離『和製漢語』和日本發明的形容詞用法和各種名詞構造,我們使用日本文法與和製漢語真的是頻繁到極致的地步了。(『每下愈況』是漢成語,也就是中國成語,意思是:『越是往下探討,越能得知事情的根本道理。』所以你知道中文有多難了吧!!這句話根本不是『越來越糟糕』的意思,更不是『每況愈下』,中文裡面根本沒有這個詞,『每況愈下』只是一個將錯就錯的莫名其妙概念,雖然約定俗成有『每況愈下』這個詞,但實在是完全錯誤、毫無邏輯的用詞,各種中文詞典根本就找不到『每況愈下』的典故何在。)
翻譯漢古文,漢散文,漢詩,漢詞,漢曲,漢小說,如果沒有『和製漢語』的強力輔助,勢必是一件更為複雜艱鉅的浩大工程,身為中國文學系的一份子,有些實話,我必須攤開來講。
不承認的人,也不要崩潰。
我常常看到罵人『小日本』的人,光是一句話,就用了三到六個以上的『和製漢詞』,我提出質疑之後,對方就退縮了,完全不知如何辯駁,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罵人『小日本』,也等於罵到自己了,自己本身就是『和製漢語』的愛用者,自己本身就是使用日本語言工具的人,自己本身就是『小日本』文化薰陶者,如何不害羞臉紅呢??
保稅非保稅意思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華民國財政部的小編辛苦了!】
我要肯定中華民國財政部的小編,辛苦了!花納稅人的錢、花精力、加班製作懶人包來回應我今早在記者會上的質疑,讓我受寵若驚,不過我也有點啼笑皆非。堂堂一個國家的財政部,花了一整個下午、晚上加班製作了這麼精細的懶人包來解釋 #臉書留言隱藏功能 的技術說明, 也真是令人讚嘆,我看臉書總部要好好謝謝你們了。
如果財政部能在第一時間針對我的疑慮作出澄清,就不會延伸出這麼大的風波。
其實很多人對於自己在行政單位的留言常常被被「#河蟹」掉感到困擾,昨晚幾位網友向我表達他們的留言被財政部河蟹掉,我也只是就我收到的陳情內容提出疑慮,希望財政部能夠解釋,既然財政部傾全部之力製作這麼精細的懶人包來解釋,就端看網友們能不能接受這個說法了......。
最後,回到法律層面,爆發本次特勤走私香菸案,是史上頭一遭,且皆是利用法律模糊地帶犯法,故本案所涉及的法律解釋及適用都有可以討論的空間。因此,我再提出幾個問題,請財政部進一步說明,讓我們知道財政部在現階段已經盡力裁處本案的違法行為。
1|所謂「違反保稅菸品行為」具體而言是指華膳的什麼作為?是華膳將私菸「搬運」至倉庫內?還是將私菸「搬運」出倉庫?還是其他行為?
2|如果華膳搬運的是 #走私菸,請問「搬運走私香煙」跟「私運貨物進口」有什麼差異?兩者似乎都是走私行為,而且可能根本就是「一行為」而非「數行為」,那麼是否也應該一併適用「刑事先行」原則而都應該先由法院判決,不是先由財政部處分?
3|退步言之,刑事先行此乃原則,但也容許例外情況行政機關擁有裁量權限可以先行處分,待司法判決後,如需撤銷再行撤銷,以遵守一事不二罰原則。在這樣的前提下,是否有《海關緝私條例》第36條的適用空間?財政部應該說明清楚本案是否涉及貨物進、出我國國境?縱使是機邊交易,免稅商品仍必須在出海關前亦即入境前購買才能免稅,難道就不該當「私運貨物進口」嗎?請問華膳有無搬運走私菸以外的 #其他走私貨品?如果華膳搬運的是其他走私貨品,而不能援用《菸酒管理法》相關規定時,請問財政部應該如何處理?
財政部的小編們,夜深了,早點休息喔。(對了,有加班費嗎?還是責任制?)不好意思,我們的發文都是自己來,沒有外包出去喔!
保稅非保稅意思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韓國瑜。
因為他幫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讓我們都能有所警惕,別再不懂裝懂。
前情提要:時代力量的高雄市議員 黃捷 鳳山捷伴同行 在市議會質詢關於自由經濟示範區、保稅倉庫/工廠,以及與馬英九總統提出的版本有何異同時,韓國瑜 市長以及副市長葉匡時的回應,讓很多看過質詢影片的人,都頗為傻眼。
我的很多朋友,早就認為韓市長(以及其團隊)專業非常欠缺,只是憑著話術跟形象上位,所以看到這樣的質詢跟回應,並不驚訝,也不禁訕笑。
我的第一反應也是覺得有點誇張,但再想想,其實不懂裝懂不只是韓市長或葉副市長的問題,也不只發生在自經區這個議題,而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對自己擁有的知識太樂觀了。
( 黃議員質詢影片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FongshanHuangjie/videos/305580537002663/
建議看完整版: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5nxhtP9Q1Y )
--------------------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以為知識就是我們學習之後留在我們記憶裡頭的那些資訊,就像是電腦裡的硬碟,儲存大量資料,要用的時候就提取出來,好像打開一個文件資料夾,選取一個文件檔案,然後點兩下開啟一樣。你可能覺得電腦之所以被稱為電腦,不就是因為它模仿人腦的運作方式嗎?而且這跟我們日常的體驗也蠻符合的。
但,要是其實人腦根本不是這樣呢?要是擁有知識只是一種假象,而我們根本沒有什麼來自心靈深處的內在信念,全都只是大腦根據感知到的訊號掰出的故事呢?
這聽起來很反常識,但心理學及認知科學界對人類的心智狀態已經越來越有共識,若要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人類比自己以為的來得更無知且更淺薄。不相信嗎?那來試試看吧!
請你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當然,請別問別人也別查資料,自己好好回答:
一、若從一到七分,請你自評你對魔鬼氈的原理的理解有幾分呢?(最低為一,最高為七)
好了嗎?再來是下一題:
二、魔鬼氈運作的原理是什麼?請盡可能地詳細描述所有步驟。
大多數的人在回答第一題時都會高估自己的理解程度,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是魔鬼氈的專家,你大概在回答第二題時遇上了麻煩,說不出個所以然,頂多只能跟韓市長一樣回個幾句話就鬼打牆。
這代表你並不真的理解魔鬼氈的原理,那麼接下來就請你回答第三題:
三、現在,請再次從一到七分,自評你對魔鬼氈的原理的理解有幾分呢?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先前對魔鬼氈的理解真是高估了。不只是你,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高估自己的傾向。
如果連魔鬼氈,你我都無法好好解釋它的原理,我們又怎能理解現在生活中各種複雜的系統呢?從智慧型手機到風力發電、核能發電,從基因改造到區塊鏈、從 AI 到自由經濟示範區,可以說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聲稱自己對這些主題擁有完整的知識,如果我們對所有事情都是一知半解,那又怎麼有資格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意見呢?
說到這,當然不是要大家洗洗睡了,以後再也別關心公共議題,而是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對某個議題有 #很強烈的立場,不妨 #先試著讓自己解釋看看,我們討論的那東西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然後我們極有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知道得不多,而那不知為何而來的強烈立場,也值得校正一下。
如果 #知識的假象 是個常態,那該怎樣避免無知,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起碼避免讓自己像韓市長一樣)
人類自以為自己知道很多知識的這個假象,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首先,我們得反駁一般對知識的錯誤理解,那就是以為知識就是固態的、不變的,知識是在圖書館、維基百科裡、或是某些專家腦子裡的東西。其實知識是液態的,在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周遭的環境、工具、社群之間流動著。
人類其實是一種透過「 #知識共同體」來思考的生物,知識共同體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擁有的知識,只有一小部分是存在於腦中,大部分都是存在人的身體、周遭的環境,還有其他人身上(例如市長把知識存在副市長身上,副市長把知識存在過兩天要給議員的文件上)。
到了現在,知識共同體也包括了各種科技工具,特別是網際網路。如果要更白話一點,就是人類很懂得如何互助跟合作,自己不會或記不得知識沒關係,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記憶庫,大部分的事情別人會、別人記得就行了。我們可以很有默契地知道別人知道些什麼,別人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知道些什麼。於是人類藉由群體的智慧,超越了個體的能力,集思廣益就是這麼一回事。
以開車考駕照為例,如果你把交通規則跟汽車功能都背牢了,那筆試通過應該沒問題,但如果你沒有自己練習過開車、或是上駕訓班請教練指導,那路考要過就很難。這是因為開車的知識不只存在腦裡,也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裡。
而就算你拿到駕照,可以開車上路了,要是其他路上的駕駛都隨便亂開,那你也會遭殃。你之所以敢上路,是因為 #你知道 絕大多數上路的駕駛也知道車要怎麼開、交通規則要怎麼遵守。而如果你覺得你已經很會開車了,但突然讓你到不熟悉的環境開車,例如從左駕的台灣到左右駕都有的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我去過),兩個地方的交通法規、號誌、以及人群過馬路的方式、警察執法的嚴格度等等都不同,你也會一下子覺得不太知道怎麼開車了。
而要是你跟你的車子突然被傳送到一望無際、沒有手機訊號、沒有加油站的蒙古草原(我去過),車子沒油了,或是結凍了,肯定會讓你不知所措吧。這就是因為開車的知識,也存在於周遭的社群、環境、以及科技工具裡,如果沒有整個「開車知識共同體」的配合,光是自己會開車,也是行不通的。
好啦,聽起來知識共同體很棒、很重要啊,這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從老祖宗群體狩獵、到建立金字塔、再到探測重力波、拍下事件視界的照片.....我們透過知識共同體,讓文明在過去數萬年來快速發展,問題就在於,當我們活在知識共同體中,就會分不清自己具備哪些知識,以為所有知識都在自己的腦袋裡,但其實多半是儲存在周遭的環境跟群體裡,這就是知識的假象。
有時候我們可能覺得自己腦裡的知識,別人腦裡應該也有,或是覺得既然某個知識別人腦裡有了,懂了,那我就不用花時間自己了解了,但卻沒察覺其實 #別人也只是以為他們自己懂。
還有的時候,你跟你周遭的人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沒有共識,那你可能會為了維持和諧,選擇從眾。你會覺得只有自己對這事情不太肯定,可是其他人都很肯定,那......應該是自己錯了,而且要是你在群體裡提出疑問,甚至唱反調,會讓群體跟自己都不舒服。於是就更不敢發揮好奇心跟思辨力,就像「指鹿為馬」這句成語所描述的那樣。
我前面提到的「知識的假象」,就來自於同名的書籍《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作者是兩位美國的認知科學家,斯洛曼跟芬恩巴赫。他們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兩則虛構的新聞,給受試者看,兩則虛構新聞的內容類似,一則是說地質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的岩石,能自體發光,而科學家已經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另一則新聞大致相同,差別在於這則說科學家還不明白到底為什麼這個岩石會發光。接著再問看新聞的人對這個發光岩石的理解,結果以為科學家已經搞懂為什麼岩石會發光的人,也會認為自己比較了解,而認為科學家還沒搞懂的人,則認為自己也不懂。這就好玩了,明明新聞是虛構的,科學家跟岩石都是不存在的,但人們對這個發光岩石的理解,竟然會因為科學家理解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這代表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理解的「感受」,取決於他人對這件事情是否理解。
你想想,如果你周遭的人都一副很理解農產品銷售、基因改造、核能發電、自由經濟示範區...是怎麼回事的樣子,那你可能也會覺得自己很懂,儘管其實你根本就不懂,而恐怖的是,你身邊那些看起來很懂的人,其實知道得也不多,因為他們也是受到身邊的人所影響。這就是一種假象,而這種假象還會互相強化,我們越固執,就覺得看法有憑有據,誤以為自己見多識廣。
我們要了解,人類在許多時候自以為是,不懂裝懂,這種愚蠢不能說是缺點,而是人類這個物種的特點,因為這個特色,我們才能互相依賴,透過知識共同體打造出如今的文明,其他動物可做不到。
這個特點使我們在不理解一件事情的情形下,卻能有「理解的感覺」。所以如果想要提升別人跟自己的科學思辨力,減少不懂裝懂的問題,單靠知識傳輸,是不夠的。
要提升科學思辨力,我們得要先讓人知曉自己在特定議題上知識的不足,#當人們知道自己不知道,#態度就會比較軟化,#願意接受新知跟改變態度。
另一個重點,就是要讓人們能夠獲得與其他知識共同體互動的機會。一個人通常所知有限,因此對於新的議題、新的科技和科學發展,很難提出有見地跟深度的觀點,只能選擇跟信任的人抱團取暖,但由於我們的同溫層所知同樣不多,儘管我們身處在特定知識共同體,有時仍會對科學產生誤解,假如不改變所屬共同體的共識,或只待在相同的共同體裡,再怎樣培養科學思辨力也只是枉然。
有些人擔心自己知道得不夠多,要嘛就因此對參與討論退卻,要嘛就焦慮地逼自己囫圇吞棗,什麼都想靠自己學。這其實是被錯誤的獨立思考給框架住了。#我們應該跨出原本的共同體,到其他的共同體去汲取與分享知識,這才是更好的做法。
寫這篇,倒不是要替韓市長及其團隊辯護,畢竟韓市長是提出政見的人,也是執行者跟倡議者,他與團隊就有義務比一般人更了解議題,並且提早讓自己擁有逼近專家等級的知識,而不是像影片中呈現出的那樣,幾近無知又不願面對自己無知。
我認為黃捷議員的質詢毫無找碴的意味,她所提出的問題正當也中肯,希望韓市長能夠好好調整心態,提升自己的執政專業度,利用這個好機會展現出自己是個能改進的政治人物,讓自己真的變專業,來扭轉一時的挫敗吧。千萬不要又像我在上一篇裡頭說的一樣,把討論「簡化」操作成政黨對立了。
(回顧閱讀: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hotos/a.553668551795182/595164664312237/?type=3&theater )
最後,再次分享我的「無知者宣言」,與大家共勉:
第一,#我認為自己很無知。
第二,#我不吝嗇地分享所知。
第三,#我不會因為被更新、#更好的證據打臉,#就惱羞成怒,#而是會因此改變立場。
(回顧閱讀: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76304222864948 )
--------------------
本文大部分內容原出自我的線上課《科學思辨力》
https://panschool.asia/product/%E7%A7%91%E5%AD%B8%E6%80%9D%E8%BE%A8%E5%8A%9B-%E7%8F%BE%E4%BB%A3%E4%BA%BA%E9%83%BD%E9%9C%80%E8%A6%81%E7%9A%84%E7%94%9F%E5%AD%98%E6%BC%94%E7%AE%97%E6%B3%95
#我也不懂自由經濟示範區有何利弊
#所以我還不能說我支持或反對
#但我願意讓自己更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