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保稅倉申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保稅倉申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保稅倉申請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科學城物流遭紅色資本入侵?這些問題相關單位必須說清楚! 科學城物流過往作為具政策目標的泛公股事業,短短兩年內,落入有紅色資本疑慮的嘉里大榮手中,過程中台灣政府是否發揮監理公股、審查外資、維護國安的角色,社會各界充滿疑慮! 因此,今天時代力量黨團,邀請了相關部會,希望能向社會各界說明,除了總統...
保稅倉申請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學城物流遭紅色資本入侵?這些問題相關單位必須說清楚!
科學城物流過往作為具政策目標的泛公股事業,短短兩年內,落入有紅色資本疑慮的嘉里大榮手中,過程中台灣政府是否發揮監理公股、審查外資、維護國安的角色,社會各界充滿疑慮!
因此,今天時代力量黨團,邀請了相關部會,希望能向社會各界說明,除了總統府及華航不克出席,科技部、台糖、投審會、陸委會,皆派員出席說明。
🔺科學城物流是怎麼落入充滿紅色疑雲的嘉里集團手中的?
科學城物流公司是竹科和南科園區內相當重要的物流與保稅倉儲業者,1998 年科學城物流配合國家建設六年計畫,台糖提供土地,並有台糖、華航、新竹物流三家公司共同成立,其中泛公股比例至 2017 年仍然過半,台糖與華航仍然各自持股 26%; 2017 年 8 月,華航售出手上全部 26% 持股給新竹物流,泛公股事業瞬間成為民營事業。數個月後,新竹物流又在隔年 3 月和 11 月分兩次售出共 55% 的科學城物流股權,都是賣給嘉里大榮。
加計嘉里大榮向益州化工等取得的股權,嘉里大榮至此持有 60% 以上的科學城物流股權,科學城物流成為嘉里大榮子公司。然而,嘉里大榮的境外母公司嘉里集團為港商郭鶴年家族所持有,郭鶴年與中國歷任國家主席交好,也在今年二月與順豐集團宣佈雙方完成簽署股權交易案以及「深度共管」的框架協議,因而旗下的嘉里集團向來充滿中共政治色彩、紅色疑雲重重,如今這樣的疑慮也往下滲透到關乎我國半導體機密的科學城物流中。
🔺政府對於公股事業出脫旗下股權,究竟是如何監理的?
很遺憾,今天華航回覆不克出席此次記者會。對於大眾的疑慮,華航迄今則表示,因為科學城物流並非華航核心轉投資事業,相關投資及處分均依照 「華航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辦理,且相關資產處分均有經過華航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通過為由。
但是,科學城物流營運績效穩健且現金股利豐厚,在華航 2017 年年報中甚至是與華航營運依存度高的企業,為何華航轉身就表示,科學城物流並非核心轉投資事業,甚至要一次性出脫手上的26%股權?出脫股權是否有事先通知交通部?此外,在討論此事的董事會上,此案僅只是董事們聽取報告的「報告事項」、而非進行實質討論的「討論事項」,其原因為何?
華航針對此次交易發布的重訊中,皆無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通過日期,與華航所言有經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決議通過相悖,又是為什麼?而時任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對媒體表示,科學城物流股權交易案有政治力介入,指的是哪些政治力?眾多疑點,我們都希望華航能出面清楚說明。
對於華航釋股科學城物流,台糖擁有優先承購權,台糖卻決定不使用。這個政策決定攸關科學城物流是否就此從泛公股公司變成民營事業,然而台糖卻表示此決定只是向董事長口頭報告,卻沒有任何會議記錄,這是國營事業內部管理該有的作為嗎?台糖以稿代簽發文給國營會說明不行使優先承購權,並請國營會鑒核,國營會卻只回文洽悉。也就是說,台糖向國營會報告這個決定並請示是否同意,國營會卻回一個「知道了」。這樣文不對題、規避責任的答覆,就是我國政府監管國營事業的方式嗎?也請台糖說明,是否接到了國營會「知道了」的解釋後,就當作是「同意」,而未進行後續的確認?
對此,台糖副總經理顧孝柔僅回應,台糖原本就持有 26% 科學城股權,經評估及詢問南科管理局及科學城物流公司,並無要求官股及公營企業須持股過半才能獲得南科管理局給予優惠的問題,且若要認購,因增列預算需時間處理而無法配合,所以確認無行使優先承購必要後呈報國營會。相關程序有進行內部簽呈,並由相關人等共同向董事長口頭報告。對此,時力黨團認為,以口頭方式決定重大管理事項,若是台糖慣常作為,將是我國國營企業管理中的一大漏洞。
🔺紅色疑雲牽連之大,連總統府國策顧問都出現其中?
在這次的疑雲中,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先生,擔任益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與其子秦錫鈞先生的名字都出現在整個交易案中!益州化工在 2017 年初減少手上的科學城物流股份,卻在幾個月後將華航釋出的股份全部吃下來,令人費解。
對此,我們原先也希望總統府能出席今天的記者會來說明,然而府方以「立法院監督對象應該是行政院」為由,不派員出席,對此,我們仍然希望總統府應就國策顧問遭外界質疑部分,對外清楚說明!
🔺科學城脫離「具政策目標的泛公股事業」後,還能享有優惠嗎?
以土地租金優惠為例,竹科與南科正常的租金價格為每平方公尺 59.3 元及 31.18 元,科學城物流成立之後,卻以 50.63 元及 19.33 元,分別向竹科與南科承租土地,相較於一般廠商每個月租金至少優惠 30 萬元,一年共少將近 800 萬元的土地租金。
但,當科學城轉型成民營事業、甚至外資事業,脫離「具政策目標的泛公股事業」身份後,是否就不應再享有這樣的優惠,以避免對其他民營事業造成不平等的對待?
對此,南科管理局副局長鄭秀絨說明,科學城物流從 2000 年起承租土地,合約為 20 年一約,到 2020 年第一期租約到期,租金為 12.9 元,該租金標準同其他園區事業。而新合約變成每平方公尺 19.33 元的原因,是因為 20 年來分攤的公共建設費用已經結束,只剩下土地租金的緣故。
不過,南科管理局仍未說明,這樣與其他民營公司相異的租金,是否造成對民營事業間不公平的競爭。
除此之外,在權利金的部分,竹科向科學城物流收取權利金,是每個月營業總額的 3%,南科則沒有權利金這項規定。我們接獲檢舉,部分科學城物流的業務是在竹科分公司進行,卻被移轉到位處南科的總公司去開發票,以規避權利金繳納。請問台糖,身為科學城物流的股東,是否有接獲檢舉?對此也要請問科技部,是否有監理機制去避免此類規避行為?
🔺陸委會有必要說明清楚,對於開放中資來台經營物流業的立場為何?
今天的記者會中,我們也邀請到中國事務的主管機關陸委會,便是希望能說明清楚,我國對於開放中資來台經營物流業的立場到底為何,以及針對順豐對科學城物流的重大影響力一案,又該如何監理?
陸委會副處長李必仁則表示,根據相關規定,目前針對中資來台投資汽車路線貨運業、汽車貨櫃運輸業等物流業別,禁止來台來台投資,若違法投資,將處 12 萬至 2500 萬元罰鍰,並撤銷登記許可。
針對科學城物流遭紅色資本入侵的嚴重事件,在今天的記者會中,仍有諸多問題有待總統府及各相關行政機關對外界進行完整、妥適的說明;而嘉里大榮的上層股權變動,經濟部投審會更應依法要求速提申請,落實投審會職責!
保稅倉申請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天50分鐘要質詢什麼?
不僅媒體問、府會聯絡人問,好多人也私訊來問。除了高雄重要的市政議題包括空汙治理、觀光發展的檢討和建議之外,我明天一樣會繼續問自經區,拆穿韓市長的「發大財」謊言。在此提出以下疑問,請市府團隊認真準備好充足的資料,明天向市民報告。
1.市長施政報告、經發局說帖和國民黨立法院自經區草案版本三者內容都不同:
市長在一月和三月的施政報告說自經區是要建立保稅倉庫、吸引台商回流,經發局在上週回應的說帖裡說自經區可以讓外國人來台開醫院、投資金融商品、設立國外分校、專業人士落地簽,但國民黨立院草案的重點卻和這些產業截然不同。
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在演哪齣?讓人摸不著頭緒。可否先內部整合一下,甚至經發局伏局長、葉副市長和市長都應該先彼此整合出一個版本,而不是每一位都是「單幹戶」甚至口說無憑!
2.資安產業:
如葉副市長所說,劃一個實體區域叫自經區、把法規鬆綁,資訊就能百分之百安全?連資訊專家都無法確定的東西,副市長卻如此有自信,光是合理性就令人質疑。再者,若市府真的想扶植資安產業,我們樂見,但目前國民黨法案裡關於資安的一條都沒有,葉匡時副市長何不向貴黨提出建議,納入資訊產品?
另外,請問自經區開放資安產業後,對高雄的資訊產業有何幫助?市長連橋頭科學園區走向高值化的科技產業都回答不出來,也看不見對於高雄軟體園區的協助,怎能奢望市府不成熟的政策藍圖,能真正幫助到高雄科技人才和產業發展?
3.農業:
在國民黨的草案裡寫的很清楚,第33、38條開放農產品免關稅、免營所稅,第41條開放免簽證、免申請,甚至第42條可開放中國830項農產品,細看了一下品項,即會發現高雄有生產的農產品包括稻米、香蕉、鳳梨、芒果、紅豆甚至豬、雞、牛、鴨都能開放,請問自經區不會衝擊到高雄本地的農產嗎?市長口口聲聲稱自己賣菜郎,卻都不替農民著想?
4.鋼鐵:
2018年3月川普政府對所有進口鋼鐵加徵25%關稅,稱真正禍根在中共。「中國鋼鐵的問題不只是直接從中國進口,而是透過其它國家的轉運。」而高雄2017年鋼鐵業銷售額達5306億,佔了全國產值一半以上,全國鋼鐵出口對美國出口佔約20%,若台灣成為中國廉價鋼鐵過水站,MIC變MIT,我們要成為中國鋼鐵轉運的共犯嗎?越南鋼品因含中國原料遭美重罰,台灣還要用自經區偷渡MIC?根本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5.說帖裡的醫療、教育、金融、人才:
針對說帖裡的問題,我已經提問過( https://ppt.cc/flMuXx )。再對照國民黨版本的草案,更讓人質疑,開放醫院設置及醫事人員在自經區的條件後,區內區外不同制造成醫療商品化,不會衝擊到醫療資源的保障嗎?金融的部分,說法依舊很空洞,實際上不管證券、期貨交易,稅都不會進到高雄,要怎麼靠金融開放來發大財?高教市場很明顯是供過於求,開放人才最大的問題則在於開放中國人,否則2017年通過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也早已鬆綁許多限制。
之所以自經區有這麼多問題,是因為國民黨目前在立法院提出的草案是抄2014年馬政府的版本,卻忘記目前的國內法規環境和國際情勢早已和五年前截然不同,而韓市長跟著國民黨中央瞎起鬨,連內容為何都不清楚就一味推行,明天懇請市府提出完整解釋,不要讓市民失望。
--
捷辦同行,一起前進!
👉留言、分享、私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npp/
🤟youtube:https://npptw.org/nJWmqB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
保稅倉申請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內鬥不斷,政客只要選票,不講道理。 我引述一位朋友的文字如下 , 他有真正的 體會, 為什麼台灣應該要發展自由經濟示範區?….….................
最近「自貿區」話題炒得很熱,有人推,卻只能不斷說發大財,有人打,卻只能拿些似是而非的事來嚇人。就來談談我的實務經驗吧!
我們是IC代理商,從國外進口IC,然後銷到國內或大陸的電子廠,3年前因倉庫空間不夠用,在評估要擴大台灣倉、香港倉、或到大陸設保稅倉?
貨進台灣要繳5%稅,再銷出國外才能申請退稅,但手續麻煩,常常要2~3年才退回來,留抵稅額上億元押在政府那裏。但台灣倉租低、人工便宜而素質高、運費便宜又有效率。
貨進香港免稅,倉租大約是台灣的2倍,人工接近台灣的2倍而素質普普,出口運費比台灣高不少也沒比較快,內陸運送雜費一大堆,機場和貨代的服務差。
貨進大陸好像是要17%稅,所以庫存通常先放香港或其他地方,除非是保稅倉。大陸設保稅倉要有一定經濟規模,而人工和租金也都不低於台灣,甚至有些工作必須包給當地廠商,地幅廣大內陸運費也貴.....
後來發現桃機附近有個小規模的遠雄自由貿易區,那特定區域是「境外」的概念,貨進自貿區是免稅的,之後出口自然沒有退稅的問題,還可免掉萬分之四的貿易推廣服務費,貨如果進到國內才要報關繳稅。自貿區是有人員進出管制的,貨送到機場間的運送也是管制的,必須包給遠雄服務,但費用便宜。
仔細評估後,我們選擇在自貿區設了倉庫,運作很順暢也因而節省了很多費用。
當時我就在思考,如果台灣有大規模的自貿區運作,沒理由要讓香港成為大中華的物流中心。記得當時遠雄自貿區內還有幾家電子組裝廠、國外的電商倉庫、甚至有古董名畫、稀有葡萄酒…..存放在那裡,但整個還是空蕩蕩的,顯然知道的人不多。聽說這兩年有些台商回流,進駐遠雄自貿區,現在已經沒甚麼空間可租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379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