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保時捷柴油問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保時捷柴油問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保時捷柴油問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保時捷柴油問題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觀念座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18.12.06 觀點—英國《觀者》雜誌 Jonathan Miller ※ 馬克洪讓全法團結起來反對他 我想,巴黎是永恆的。但也許不然。幾個禮拜前,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洪才說,所有因為英國脫歐(Brexit)想要逃離倫敦的銀行家,將會在巴黎得到紅地毯式的歡迎。言猶在耳,紅地毯已經變...

  • 保時捷柴油問題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2-06 17:08:26
    有 175 人按讚


    ※ 2018.12.06 觀點—英國《觀者》雜誌 Jonathan Miller ※
    馬克洪讓全法團結起來反對他

    我想,巴黎是永恆的。但也許不然。幾個禮拜前,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洪才說,所有因為英國脫歐(Brexit)想要逃離倫敦的銀行家,將會在巴黎得到紅地毯式的歡迎。言猶在耳,紅地毯已經變成滿地的碎玻璃。

    巴黎最昂貴的街,Avenue Kléber,也是馬克洪期待逃離倫敦銀行家即將進駐的時尚區,在上週末,每一家銀行都遭到攻擊,每一片商店窗戶都被打破,高級公寓華廈也沒逃過、每一輛停在該區的保時捷與賓士車都被放火。還有人想把錢投資在法國嗎?

    艾曼紐·馬克洪無疑很聰明,學業成績優異,屢屢得獎,在法國公務系統中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他還曾在 David de Rothschild 投資銀行裡面做事,又在歐朗德任內擔任經濟部長,然後在 39 歲時再獲得法國最高的殊榮:總統寶座。

    然而他的傲慢不可一世、對法國百姓的疏離、不體民瘼,直可比美瑪麗・安東尼特(Marie Antoinette)。唯一不同的是,今日庭臣對他耳語的是:「總統大人,柴油太貴人民買不起。」馬克洪的回答是:「讓他們買特斯拉(電動汽車,Tesla)。」

    我們超級市場附近圓環抗議的小老百姓對總統顯然頗不以為然。我們這裡的抗議屬於和平,少見暴力,雖然這裡的無政府主義者攻擊了村裡的加油站,讓它兩天無油可加。然而到今天早上為止,南法通到西班牙的主要高速公路 A9 ,已經關閉了 72 小時。黃背心抗議運動可以嚇人,也可以很異想天開。在 Pezenas 交流道,聚著無法通行的卡車司機,就有黃背心搬來一架鋼琴,彈琴娛眾。在拿邦(Narbonne),一位開裝載車的黃背心,抬高一輛正在燃燒的汽車,砸向路上的收費站。法國各大城市的貧民區氣氛都很緊張。警察都累慘了。但我可以保證,黃背心的抗議活動並沒有過去。

    黃背心運動的許多面向都很不清楚。穿上黃背心的人是誰?他們的訴求是什麼?這些人真的只因臉書上的貼文、政府調漲油稅,就決定要造反嗎?剛剛當上內政部長才幾個禮拜的卡斯達內(Christophe Castaner),已經變成全法最被憎恨的男人,他說暴力活動的始作俑者是極右。然而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事實如此。就我個人的觀察,本週末右派份子都在家裡轉看各大新聞台,在網路上發表諷刺的評語。一位瑪琳勒彭的粉斯很高興地告訴我:「我家的爆米花都吃完了。」他對於馬克洪慘遭人民羞辱,顯然大感激賞。

    巴黎穿黃背心的人很多,然而他們真的是黃背心嗎?在法國改名為「黑群」(Black Bloc)的 Antifa (反法西斯運動,激進左派)肯定出現在巴黎現場,在他們名牌的黑色制服上,再罩上一件嶄新的黃背心。而巴黎貧民區的伊斯蘭主義份子也沒缺席,雖然他們沒有穿黃背心:當某家香榭大道的商店窗戶被打破的時候,Allahu Akbar(譯註:真主至大)的口號數度高響。顯然不同政治取向、犯罪投機份子都在搭黃背心的便車,但如果馬克洪以為這樣就可以不去理會法國鄉間的民怨,他就錯了——我的鄰居們都上街頭分餅乾給開車族,許多人在儀表板放一件黃背心以表休戚與共。

    黃背心運動沒有領袖。它的訴求也不一致,甚至太過天真。要跟這個美杜莎一樣的運動進行交涉,當然不簡單。但反對黨的政治人物紛紛想要拉攏。瑪琳勒彭與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都表態支持。連前總統歐朗德都跑來,希望他東山再起的機會可以因為這樣而大增。但法國人民受不了的,不只是馬克洪,還有所有的政治人物。

    另一方面,馬克洪的行動變得愈來愈詭異。上個週末,他又想辦法離開法國,跑到 G20 高峰會上,對川普說教環保、對穆罕默德・賓・沙曼(Mohammed bin Salman)開曉卡舒吉(Khashoggi)事件。在閉幕記者會上,他口若懸河地講了快一個小時,只在最後三十秒提到巴黎正在發生的事情,說它們不可取,對於自己的國人沒有任何鼓勵、安慰、同情的話語。然後記者提問巴黎暴動的問題,他拒絕回答。

    馬克洪返回巴黎後,馬上從機場趕到市中心,在匆促安排的媒體照像場合裡,他感謝警察與消防隊,但他們在值班十二個小時後,顯然不怎麼高興看到他。他在保鑣的護衛下稍稍走動一下,沿路都被噓。他最後的結論是,柴油稅預定的調漲計畫將會如期進行。我只想到「火上澆油」的成語。

    馬克洪也許贏得總統大選,但他是政治音痴。他只知一味堅持環保、拉攏綠色菁英,在法國點燃了一把野火,不但可能毀掉他所有的改革計畫,也損及他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許把他跟尼祿相比也非不當:在巴黎燃燒的時候,他只注意減碳目標這種小事(譯按:羅馬帝國皇帝尼祿在羅馬大火時拉琴自娛。喻不知輕重緩急)。

    法國許多僵化的制度、不利資方請人的勞工法、稅務政策,都到了有必要改革的關頭,但馬克洪不但不能讓法國人一齊為了國家中興努力,反而讓所有人都團結起來反對他。權力已經從總統府流到了街頭。有人死亡,有人受傷。法國正在一個危險的地方。

    https://blogs.spectator.co.uk/…/emmanuel-macron-has-united…/

  • 保時捷柴油問題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3-01 09:38:03
    有 261 人按讚


    ※ 2018.03.01 德國 ※
    斯圖加特禁止柴油車行駛,將影響全歐洲都市

    德國聯邦行政法庭日前判決,斯圖加特市(Stuttgart)有權禁止柴油車在市中心行駛。斯圖加特是車廠賓士(Mercedes-Benz)與保時捷(Porsche)總部的所在地。此一判決無疑將為德國立下重要的判例。如果汽車大城都可以禁止柴油車行駛,其他的城市自然也可以依樣畫葫蘆。(果然,此判例適用於已向法院申請類似案例的杜塞道夫市 Düsseldorf。)

    德國汽車工業當然反對此一禁令。德國政府也反對。但他們推翻此判的機率微乎極微:德國聯邦行政法庭(Bundesverwaltungsgericht)已是最高法院。

    德國汽車工業過去砸下重金發展柴油技術。如今看來,這個決定是一大錯誤。在福斯的「柴油門」醜聞之後(柴油門:指福斯汽車以非法的軟體欺騙美國的廢氣排放測試),此判決無疑是柴油引擎棺材上的最後一根釘子。即使禁行令不會馬生效,也已經嚴重影響到柴油車的銷售,尤其是二手車市場。柴油車在 2015 年佔德國汽車總銷售量的 48%,目前已經下跌為 39%,而且還在繼續往下探底。

    德國對於汽車一向是又愛又恨。世界第一個內燃機引就是在斯圖加特誕生的,在發明內燃機的卡爾・賓士(Karl Benz)與戴姆勒(Gorrlieb Daimler)聯手以後,汽車工業一直是德國經濟的龍頭。另一方面,福斯汽車從納綷的國民車改頭換面成為金龜車,代表著德國戰後的重生。但德國人對於大自然的浪漫依戀,對公眾健康議題的執著,其他國家亦無能出其右。環保團體與汽車遊說團體一向水火不容。聯邦行政法庭的這個判決,代表著環保團體的勝利。

    德國的綠黨十分強大,在地方與中央都曾與其他政黨聯合執政。去年甚至一度可望再進入中央政府,與梅克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自由民主黨聯合執政,直到自由民主黨退出導致破局為止。斯圖加特與杜塞道夫的環保團體,把柴油引擎的案子一路上告到萊比錫的聯邦行政法院。他們的勝利顯示,環保團體的力量不只限於中央層級而已。

    在歐洲各國大都市,柴油引擎車輛愈來愈不受歡迎,汽油引擎車輛看起來也將步上其後塵。巴黎已經禁止公元兩千年前製造的柴油車行駛,還表示在 2030 年後,將嚴禁所有的柴油車與汽油車。在北歐的挪威,2025 年以後,將禁止販售所有柴油與汽油新車。

    對德國的汽車工業來說,這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挑戰。大廠如奧迪與 BMW 都已重金投資電動汽車。未來不論環保團體是否能成功把內燃機引擎全部趕出城市,在未來數十年,德國汽車工業勢必將處於受到攻擊與批評的守勢。

    對英國來說,德國汽車工業為了保住英國市場而遊說政府,創造出有利兩國的貿易條件,這樣的想法現在看起來頗為異想天開——德國汽車工業在自家都搞不定,就算關心英國的市場,國內的問題可能才更令他們頭痛。

    此一判例也勢必會影響到英國:英國的都市如倫敦、曼徹斯特,肯定想要仿效斯圖加特與杜塞道夫。不論是好是壞,柴油引擎退出德國——以及歐洲——的城市,已成為定局。未來十年內,英國的都市勢必會禁止柴油——以及汽油——汽車的行駛。

    https://blogs.spectator.co.uk/…/germanys-diesel-ban-is-a-v…/

  • 保時捷柴油問題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8-04 00:48:04
    有 131 人按讚


    【 8 月 3 日 國際新聞重要訊息 】
       
    [#美國]會講英文才能移民? 白宮顧問舌戰CNN主播
    美國白宮高級顧問米勒槓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播,周三米勒向記者們解釋川普的新移民命令時,兩人唇槍舌戰辯論移民是否要會說英文,才能入境美國。英國《衛報》報導,米勒周三簡報川普新移民政策後,把最後一個提問機會送給CNN主播奧卡斯塔(Jim Acosta)。他立刻質問,川普的命令與自由女神像刻文的美國精神不符,「政府是要移民會說英文嗎?他們不能到這裡在學嗎?」米勒抓著小辮子稱「你剛念的是後來才加上去的,不是原本就有的」,又說自由女神像是「美國自由點亮世界的象徵」,與移民無關。他表示,說英文已經自然成為移民標準,若說英文不算是移民系統的一部分,這點沒有歷史根據。(蘋果日報:https://goo.gl/c1qrq7)
      
    [#荷蘭]荷蘭安樂死成常態 4.5%人選擇安樂死離世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3日發表一項研究指出,荷蘭的安樂死已成「常態」,4.5%的荷蘭人選擇以此方式了結生命,而且有越來越多非重症病患也要求安樂死。此研究回顧荷蘭1990-2015年的安樂死情況,內容主要根據醫師回答的問卷結果。此研究的作者指出,使用安樂死和協助自殺「已成為荷蘭緩解臨終痛苦的常態」。荷蘭在2002年成為全球第一個醫師可以合法協助民眾死亡的國家。不管是醫師主動造成患者死亡,或者是醫師開致命藥物協助病患自殺,這兩類安樂死都受到荷蘭政府允許。選擇安樂死的民眾必須面臨「無法承受的痛苦」而且無望緩解,但未必是致命的情況。(聯合新聞網:https://goo.gl/9KANxF)
     
    [#韓國]老闆下班後line不停?南韓研擬規範但不敢明禁
    韓聯社報導,南韓官員3日表示,勞動部計劃研擬準則,規範勞工下班後使用行動通訊與其他形式社群網絡服務處理公事的相關事宜,原因是接到愈來愈多陳訴抱怨企業雇主或主管會在下班後的時間,使用社群媒體交辦工作事項。不過南韓勞動部官員指出,他們考慮採用規範準則,鼓勵企業自願遵存,而不傾向立法限制,原因是南韓職場很習慣超長工時,因此若立法限制,將有執行上的困難。南韓愈來愈多員工抱怨雇主或主管會利用Kakao Talk等行動通訊軟體在下班後傳達工作指令。韓國工商會去年的調查顯示,74%的辦公室上班族都遭遇類似困擾,60%的人稱下班後老闆Line不停讓他們備感壓力。調查還顯示,南韓的員工每周約花11 .3個小時在下班後透過行動裝置處理工作指令。(聯合新聞網:https://goo.gl/XCCXq9)
     
    [#德國]柴油車減空汙 德政府促軟體升級
    德國政府終出手管制柴油汽車!為響應減碳減排並改善柴油車空氣污染的問題,德國政府2日邀請德國各大汽車廠至柏林召開「柴油峰會」,宣布將針對柴油車進行「軟體升級」來控制排放。許多環保團體表示,改善排氣系統或是禁用柴油車才是更好的解決方案,過去30年曾大獲消費者青睞的日子已一去不返。根據《歐洲新聞》的報導,德國政府最近因為被指控放任汽車空污問題不管,因此2日在柏林召開「柴油峰會」,所有德國汽車總裁,包含福斯、BMW、奧迪、保時捷,與美國福特汽車總裁都與會商談。《歐洲新聞》指出,在英、法兩國已宣布將會逐漸禁用汽、柴油車後,德國政府也被迫出手管制。
    根據德國保護環境組織的統計,德國境內1千5百萬輛的柴油車造成了40%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因為氮氧化物暖化指數相當的高,且吸入過量會傷害中樞神經,才會讓柴油車變成眾矢之的。但由於德國政府不希望傷害到產值占德國出口20%的汽車製造業,才未要求柴油車進行要價不菲的排氣系統升級。(聯合新聞網:https://goo.gl/Dx63gg)
     
    [#南亞]本世紀末在南亞 光是出門就可能致命
    美聯社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氣候變遷導致氣溫與濕度上升劇烈,到本世紀末,在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與孟加拉的許多地方,出門到戶外都可能要冒著生命危險。如果全球不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致命的高溫與濕度可能會影響到住在印度恆河平原上約15億人口的三分之一。這篇研究由前任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的林銀順主導,研究當中提及:「未來極端熱浪會帶來的最大危害,主要集中於人口最稠密的恆河與印度河流域的農業區。」熱浪對南亞來說,已是司空見慣。2015年,一波襲擊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熱浪奪走了3500人的性命。而科學家數年來已經不斷警告,氣候變遷將會加劇天災對南亞貧民造成的迫害。不只是高溫,尤其對處於季風氣候的印度而言,濕度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聯合新聞網:https://goo.gl/hjmrbJ)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