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60的網紅神仙教母 Fairy Godmoth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去醫院做了乳房切片檢查, 因為月初每半年一次的超音波檢查, 發現長了一顆新的可能是纖維瘤的東西😮 雖然意外但我不算太焦慮, 因為良性機率很大, 只是身體只要有任何變化醫生都建議進一步做切片檢查 / 切片過程都有麻醉不會痛, 把眼睛閉起來想著阿公就不會害怕🤞 也可以找親友陪妳一起, 術後照護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 在 神仙教母 Catherine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8:18:47

今天去醫院做了乳房切片檢查, 因為月初每半年一次的超音波檢查, 發現長了一顆新的可能是纖維瘤的東西😮 雖然意外但我不算太焦慮, 因為良性機率很大, 只是身體只要有任何變化醫生都建議進一步做切片 / 切片過程都有麻醉不會痛, 把眼睛閉起來想著阿公就不會害怕🤞 也可以找親友陪妳一起, 術後照護會讓...

  • 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 在 神仙教母 Fairy Godmoth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6 19:34:53
    有 7 人按讚

    今天去醫院做了乳房切片檢查,
    因為月初每半年一次的超音波檢查,
    發現長了一顆新的可能是纖維瘤的東西😮
    雖然意外但我不算太焦慮,
    因為良性機率很大,
    只是身體只要有任何變化醫生都建議進一步做切片檢查

    /

    切片過程都有麻醉不會痛,
    把眼睛閉起來想著阿公就不會害怕🤞
    也可以找親友陪妳一起,
    術後照護會先讓妳休息半小時以上檢查傷口沒有異狀才讓妳離開

    我那年紀看起來四十不到的仙女房東
    乳癌二期治療中,
    治癒機率是六到九成,
    零期到一期治癒率更是高達九成

    我十一年前也是因為癌前病變階段就發現,
    所以很快就治療好,
    立馬戒酒練瑜珈、
    不再壓抑內心痛苦而是想辦法排解尋找出口,
    完全翻轉了生活方式

    /

    等報告的這一週是最漫長的,
    但是只要盡人事定期追蹤,
    就能在身體出狀況的第一時間得到最好的治療🌻

    仙女姐妹、母粉們也請務必要記得,
    定期做“婦科抹片”和“乳房超音波”檢查唷!

    我個人是半年各做一次,
    三十歲後每年政府會送一次免費抹片,
    四十五歲後每兩年送一次乳房超音波,

    乳癌是女性罹癌排名第一的癌症,
    所以安潔莉娜裘莉才會在做完基因檢測得知自己有很高機率遺傳乳癌後,
    下定決心切除乳房做義乳

    婦科名醫林正宗親口告訴我,
    這兩年是台灣史上子宮頸癌病例最多的高峰年,
    可能是因為現在趨勢傾向先試車(?!

    就算長期只有單一伴侶,
    最好二十五歲前也要打子宮頸癌疫苗,
    知人知面不知心、
    世風日下防不勝防

    研究更證實癌症成因有三成是來自心理因素導致的生活習慣不良和壓力,
    菇狗“癌症成因 心理”就有很多文獻可以參考,
    保護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才有能力給予完整健康的愛給對的人喔🤗

    #歡迎分享給妳的姊妹閨蜜們

    /

    9m88有一首歌跟子宮頸癌疫苗有關,
    雖然好像不是因為防癌寫的歌,
    但是意思都差不多~
    分享給大家(*˘︶˘*).。*~♪

    這些日子以來
    被什麼給打敗
    誰和誰打著對台
    是從不懂你的可愛
    他們總是猜
    對你最好的安排
    閉上眼不理不睬
    或對現實發呆

    我不想念也不後悔
    那種躲在恐懼後的纏綿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
    帶給你安全感的是誰

    叫你懂得為i為i篩檢
    真心值得用i用i篩選
    自然相逢不必冒險
    是你陪我度過考驗

    當你獨自疲憊奮鬥
    別忘了有人能夠陪你走過
    感受風雨交加的黑暗
    若你迷失方向感
    這感受來的太突然
    伸出雙手讓它成為你的保護傘

    我不想念也不後悔
    那種躲在恐懼後的纏綿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
    帶給你安全感的是誰

    叫你懂得為i為i篩檢
    真心值得用i用i篩選
    自然相逢不必冒險
    是你陪我度過考驗

    Prepare yourself for a better future
    Love yourself under the protection
    Life is a chain of crazy decision
    So dear no fear
    It's now for us to take action
    Prepare yourself for a better future
    Love yourself under the protection
    Life is a chain of crazy decision
    So dear no fear
    It's now for us to take action

    為i為i篩檢
    用i用i篩選
    自然相逢不必冒險
    是你陪我度過考驗

    /

    母的定期篩檢醫師推薦名單送給妳們✨
    抹片🧚🏻‍♀️林正宗婦產科_林正宗院長/掛號費$250、抹片&1300、疫苗$15000
    超音波🧚🏻‍♀️中山醫院乳房顯影中心_林文瓊醫師/掛號費$380、超音波、切片不另收費

    母的IG💫 www.instagram.com/fairygodmotherrrrrr

    #乳房超音波 #乳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疫苗 #占星師神仙教母 #母母日常 #占星 #星座 #星盤 #worklifebalance #tbt #照片是去年夏天拍的

  • 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11 15:08:34
    有 774 人按讚

    最近一個美股重大的新聞,就是亞馬遜、摩根大通和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在2018年聯合創立的醫療健康合資公司Haven即將於今年2月停止營業。

    這個新聞對我來說還蠻重要,不過好像沒什麼人在討論

    JPM CEO 戴蒙:「今後我們的合作將不再那麼正式化,而是分別設計符合公司需求個別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就是三巨頭的合作案宣告破局,未來要獨立營運。

    為什麼這家公司重要?

    亞馬遜(AMZN)、摩根大通(JPM)和波克夏(BRK)三年前開始聯手嘗試改革醫療健康領域。當初Haven成立的願景是致力於降低他們員工的醫療成本。根據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的數據,2016年美國醫療保健支出增長4.3%,達到3.3萬億美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8%。在美國,不斷膨脹的醫療成本對於美國人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對於美國的經濟也是潛在的威脅,是未來勢必要面對以及解決的問題。

    這三家公司總共擁有數十萬名的員工,這些企業在擁有高額獲利的同時,除了兼顧股東權益外,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如何提高員工福利,讓員工受惠才有辦法創造更高的生產力。

    所以Haven想要利用技術並尋找新方法降低他們數十萬名員工的醫療成本,結果在還沒有成功之前,這家公司持續燒了至少1億美元資金,最後仍不敵解散的命運。

    而這筆投資在當初就已經知道是由巴菲特的助手Todd在做決策,所以巴菲特應該是沒有參與Haven的運作,2019年波克夏買入亞馬遜時我寫了一篇文章《波克夏投資亞馬遜,巴菲特真的變了嗎?》(參考留言)

    這篇文章中就有提到我認為波克夏投資亞馬遜(AMZN)的目的更在於企業合作,而非產生投資效益,雖然亞馬遜(AMZN)的股價上漲非常多,但是波克夏對公司的持股並沒有顯著的變動,約持有54萬股左右,帳面獲利約89%。

    公司的發言人表示:「Haven團隊探索了廣泛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並試行了一些新辦法,旨在使初級保健更容易獲得,保險福利更容易理解和使用,處方藥更可負擔。Haven在這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但公司遇到的困難與過去傳統企業一樣,每家公司的員工與工作性質、地點不同導致各自優先事項不同,而且每家公司現有的醫療保健系統也需要不同的解決辦法,難以估算醫療護理服務的實際成本。

    數據也是一個核心挑戰。Haven難以匯總並分析三家公司員工的醫療費用資訊。上述人士稱,這些合作夥伴對數據的擔憂以及保險商的抵制,阻礙了Haven弄清這些公司支付的醫療費用金額及背後原因。

    亞馬遜(AMZN)自成一格

    在Haven的運行過程中,亞馬遜(AMZN)較另外兩家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數據與技術上的優勢,持續的拓展醫療保健業務。

    2019年,亞馬遜(AMZN)為本公司在西雅圖的員工推出了一個被名為Amazon Care的線上診所。這是一個 Amazon 內部一個小型遠距醫療服務計畫,在2019年推出時先只提供給Amazon員工及其家人。

    直到2020/10/22最近遠距醫療成為了科技界的一個重點產品,開始招聘更多人手,12/16更是具體宣布進軍遠距醫療,讓Teladoc(TDOC)當日重挫。

    這家科技巨頭長期以來都有志涉足醫療健康領域,在大約兩年前收購PillPack後,亞馬遜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決定進一步進軍藥房領域,於2020年11月推出了一家線上藥房,通過Amazon Pharmacy,顧客可以添加自己的保險資訊,並向沒有保險的Prime客戶提供折扣,亞馬遜Prime會員無需購買醫療保險就可以更便宜的購買藥品,擴大這家電商巨頭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影響力,並進一步侵佔傳統零售商的地盤。

    對醫療保險公司的影響:聯合健康保險UNH與CVS

    聯合健康保險(UNH)是全球最大的健康保險及衛生資訊科技公司,為美國和國際業務的近5000萬會員提供醫療福利,與各州州政府合作提供之聯邦醫療補助計劃與聯邦醫療保險兩者皆佔。2019年財富500強中排名第6,也是財星雜誌評選聯合健保為美國保險和管理式照護公司中最受敬重的健康保險公司第一名。

    一直以來公司的營收成長都相當穩健,近十年營收每年平均成長13.6%,且現金流充沛,股息支付年年成長,是相當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之一。

    CVS藥局(CVS)近幾年的成長率也維持在10%左右,支付穩定股息。公司在2018年底收購安泰人壽(Aetna)之後,CVS Health提供更全面的的醫療服務。Legacy CVS既合併了最大的藥房管理公司,超過2300萬醫療會員、每年處理約20億份理賠,並擁有美國近10,000家零售藥房,也在健康照護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但是在Haven解散的消息宣布之後,股價並沒有特別的表現,反倒是Teladoc(TDOC)的股價在這兩天反應很好!1/7股價上漲12%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Haven的失敗可歸咎於大企業的相互整合,將原有體制推翻重建的困難性高,加上數據隱私的維護問題與保險業利益的合作都是問題,其中協調耗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都相當高。所以亞馬遜自己跳出來做一定是效率更好的方式!

    而從個別企業來看,新創公司像Teladoc(TDOC), Veeva(VEEV)這類型原生於線上,可以直接掌握用戶、患者數據的的SaaS公司在未來會更有優勢。

    Teladoc(TDOC)是美國遠程醫療服務的領導者,採用訂閱制的收費方式,提供遠距的醫療保健服務,讓患者可以不用到醫院,藉由視訊通話來接受醫療診斷,醫生直接開立藥物或進行轉診來幫助患者進行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客戶包括財星五百大企業,並與多家醫療機構合作,致力於服務更廣大的市場。

    總而言之,對於像Teladoc(TDOC)這樣的高成長公司,市場目前看的還是營收與用戶的成長率,用戶的上升未來都被預期被貨幣化,轉化為獲利成長的動力,未來投資人可關注獲利能力的變化。而在高成長的過程中,為了加快遠距醫療市場的普及,行銷費用也預期會持續擴大,壓縮公司的獲利能力。

    公司在去年併購了另一家公司Livongo(LVGO)則是管理慢性病的雲端服務公司,也屬於遠程醫療的範疇,算是Teladoc(TDOC)的競爭者之一,但也是行業中少數的參與者。同樣採訂閱制的商業模式,Livongo(LVGO)提供一台可連接雲端的血糖機,利用即時的數據上傳來協助客戶管理生理變化,包括血糖、血壓監測與心理狀況等。優化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水準,也為這些用戶大幅降低了醫療成本,提高醫療品質與效率。

    我們剛已經說過Livongo(LVGO)其實算是Teladoc(TDOC)的競爭對手,但是公司是專注在慢性病管理,而Teladoc(TDOC)是提供更全面的服務,所以我認為兩者合併反而在市場中形成更強固的競爭優勢。而公司也認為未來合併後公司的年銷售額會有更好的成長,預計2020財年營收將達13億美元,年成長85%,經調整後的EBITDA將達1.2億美元以上。

    以產業面來說,遠距醫療的市場規模在2019年約為450億美元,預計道2026年將會達到1750億美元,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9.3%。未來幾年中,由於網路與移動裝置的普及,遠程醫療的發展趨勢有可能成為診斷和開處方的最被接受和使用的方法,公司預期的樂觀前景不是不可能達成,而是看他們如何進行整合,創造更好的綜效。

    有了數據,未來要切保險市場,加上平台公司的網絡效應可以更好的節省運營成本,就像ARK方舟公司提到,任何科技的普及與盈利都是建構在成本的降低上,提供更合理的價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塑造更大的市場,也讓Teladoc(TDOC)變得更有期待空間。

  • 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03 16:45:51
    有 4,422 人按讚

    [我要發長文囉慎入]

    趁大家在討論健保改革的同時,想要聊聊我對於我國醫療服務輸出體系模式改革的意見。這是我在立院四年,逐漸形成的想法,可惜有許多許多必須同時改革,無法短期就改,也真的需要政府啟動全面規劃才能進行。

    簡單來說,國家必須讓公立醫療體系的給付與資源,脫離齊頭平等的健保業績制模式,讓公、軍、私體系的醫療責任和業務分工,平衡城鄉需求,並發展各自的專業任務。

    目前健保給付的方式,是以疾病或醫療處置項目,同一層級醫療機構同一標準給付。

    意思就是,同樣一個處置,不論資深或資淺,不論偏鄉或都會,一口價;而在醫學中心,給付最高,因為假設了這是「經過分級轉診」來到醫學中心的,所以是「比較複雜或困難的處置」;事實上,因為前20年根本沒有落實醫療分級,這個假設的結果,變成不論難症輕症,只要進了醫學中心就是較高給付;而因為健保總額給付有上限,因此原本是以「醫療品質」為評估的醫院評鑑制度,實質上變成醫院能夠拿到多少給付的競爭,理應全數「通過品質核定」的評鑑制度(全數醫療品質達標不是很好嗎)變成「只有這些錢能分配所以要分高下」的變態競爭,衛福部每次都說「評鑑沒有規定到那些細項」,但是當評鑑降級會使醫院得到的給付大縮水的時候,評鑑內容和醫院因應評鑑的各種做法就會變得非常變態。

    因此,要嘛就設定時程目標,真正落實分級醫療制度;要嘛脫鉤醫院評鑑等級和健保給付之間的關聯。(2016年蔡政府是真正有開始動分級醫療的。)

    我一直認為,台灣不大,北中南東都醫學中心,同一個區域還好幾家,根本是不合理的事;也因為醫學中心評鑑與給付,以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關係,所有最頂尖或最終端的次專科全數集中在「每一間醫學中心」,這不是不行,但是也變成醫院間的互相競爭廝殺,卻無法真正讓各特定專科次專科獨立出來;什麼意思呢?醫學中心必須要有「所有的次專科」,這些因為健保給付方式與資源的不均,全部會集中在大都市。如果將特定專科獨立作為某些專科的醫院,例如骨外傷復健醫院、心血管治療醫院、高風險婦幼醫院,依照地區需求分散設置,這能打破因為醫學中心設置標準與給付模式所造成的全數集中在都會特定某依家醫院的情況,均衡發展且平衡地方需求。

    #讓評鑑回到醫療品質而非給付基準
    #讓應有的急重難症給付提升到應有的條件

    全台灣百分之九十九的醫療院所都是健保簽約院所,給付方式也都以一樣的齊頭平等,把私立醫療院所和(衛生福利)部(附)屬醫院、退輔醫院、軍醫院通通用同樣的遊戲規則,長期以來,變成部屬醫院的城鄉間資源和品質差距甚大,偏鄉軍醫院萎縮甚至關閉,退撫醫院也出現都會塞爆偏鄉拱手給私立醫療體系醫院作為擴充健保額度使用的現象。然後,大者恆大,弱者恆弱,醫療資源失衡。

    很多年輕學生考醫學系的時候把「去偏鄉服務」掛在嘴上,偏鄉醫療的人力和資源不足也是許多報導和民代永恆的課題,問題是,為什麼偏鄉沒人要去?撇除偏鄉交通與生活相關資源與城市的差距,在健保給付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在都會一節門診的病人數與收入數,在偏鄉可能一個星期都比不上,這時候,一樣醫術、一樣能力,在偏鄉的醫師收入怎麼算都不如在都會,這還不考慮藥師、護理師、檢驗機構在偏鄉的人力聘任困難;長久以來,只能靠「熱血」、「熱情」、「奉獻」,要怎麽支撐?在不願意大改又急就章的「補足需求」的情況下,衛福部長期以「醫學中心支援」的模式,作為「偏鄉醫療」的解藥。如前段提過,醫學中心評鑑牽涉到給付,只要想通過評鑑的,掛入醫學中心評鑑條文中,醫學中心必定乖乖配合,因此可以永遠「生」出「醫學中心級醫師支援偏鄉」的服務,但是誰都知道,這樣不會常久,甚至有醫院通過評鑑後,直接不聘支援醫師了,反正補助不拿沒關係,只是為了評鑑通過。

    這個國家原本就有至少三種醫療服務提供系統,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部屬醫院、軍醫院(包括退撫醫院)及私立醫療機構(包括財團法人、教育部體系的學校附設和宗教醫院等),我一直認為,解決所謂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方法,是強化軍醫院與部屬醫院的資源,將資源直接挹注給支撐偏鄉醫療機構的公立醫院,而不是用「醫中計畫」等補助,輸送到私立醫學中心去。

    全台27家的部屬醫院,一直都是各自經費獨立、聘任與分科業務獨立的;齊頭的平等之下,都會的部屬醫院病人多,當然資源與經費就豐沛,而其實在這些都會的部屬醫院周邊,還有許多私立醫療院所,彼此之間還有互相競爭的關係;偏鄉的部署醫院,因為年輕人口流失、偏老人與慢性病人需求,但是整個來說,有醫療需求,但病人少,資源與收入經費「養不活」這些部屬醫院,醫師靠健保收入也完全比不上都會,真的多數若不是因為理念或為家鄉服務,或公務身份派任,其實很難留下來,這也是公費醫師在還完公費之後通常不會留下來的原因之一。惡性循環之下,偏鄉的部屬醫院連舉債蓋新建築或買新設備的能力都沒有(屏東旅遊醫院支撐了台灣南端業務,卻是長期爭取之後獲得行政院經費支持才能改建超破敗的建築),民眾對這些醫院的信任度流失、醫療人員也留不住,民眾依然迷信都會的大醫院,怎麼樣都無法建立受肯定的偏鄉醫療服務。

    衛福部與其不斷「補助」醫中計畫,不如盤點部屬醫院所需人力,以定薪聘任醫師的方式,讓偏鄉部屬醫院的醫師不需以「業績制」計薪,業務量相對都會少,但是收入反映業務量有其正面誘因,不要讓醫師只能抱著「奉獻」的心到偏鄉;而全國部屬醫院資源整併,讓都會醫院的收入來支持偏鄉醫院,類似所有部屬醫院「都是衛福部的分院」的概念,也同時解決人力流動支援、薪資差距過大、院間軟硬體藥品採購成本壓力差距的問題。

    #讓部屬醫院體質健康起來承擔普遍醫療照護服務的部分

    我一直認為,軍醫院和退撫醫院體系,與私立醫療機構齊頭競爭健保收入,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更是對於軍陣醫學的長期忽視。
    重大創傷的培訓與研究、災難醫療的訓練與整合、核生化救災、犯罪心理學和精神醫學、航空潛水醫學的專業,不該靠私立醫療機構「行有餘力」或專科醫學家「有興趣」才去發展,國家應該把這類專業的訓練、研究、整合和國際連結,交給軍醫和退撫醫療體系。這些都是隨時因應重大災害甚至戰爭醫學與國際災難支援所需的專業,據我所知,三總和國防醫有相關的研發,然而,再怎麼有專家研發,當醫院必須跟一般私立醫療院所一樣,靠健保和專案補助活的時候,怎麼樣都無法好好發展。

    我相信國家有資源,或者,國家不是無法整併出相關資源,挹注軍陣醫療的研究與臨床服務和訓練,作為國家特殊醫療專業的統整和發展;只是,必須提供資源和整合,以及訓練合作的模式(特定專業由軍系醫院培訓,再到地方提供醫療服務,並定期回來訓練),並且把四散的創傷與重大外傷醫學服務,收攏成一個系統。這不只是讓重大傷害醫療和特定專業醫療成為有系統的研究發展訓練,整合台灣內部因應重大傷害或災難相關資源,更是接軌國際的需求,包括參與國際救災、戰爭前線支援等。

    現在地方的軍醫院已經因為健保收入的不敷成本,萎縮到一一面臨關院的危機,這是重大危機!

    #讓軍系醫院發展軍陣醫療支撐國家重要醫療專業發展與國際連結

    寫太多沒人會看,我要草草收尾(喂)。
    1. 讓部屬醫院體質健康起來承擔普遍醫療照護服務的部分。
    2. 讓軍系醫院發展軍陣醫療支撐國家重要醫療專業發展與國際連結。
    3. 當部屬醫院和軍系醫院由國家支撐並均衡發展時,國家應鬆綁私立醫療院所在高科技與新技術的發展和收費,讓大型私立醫療機構專心發展全球最新最好的醫療。

  • 保康長期照護中心收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1-03-31 22:17:25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年老或身障者,需要長期被照顧,如果有法源依據和管理,更能獲得保障和尊嚴,這是行政院推動「長期照護服務法」的目的,不分年齡、身份別和障別都適用,同時也要落實長照機構的監督和人力的專業訓練。衛生署表示,未來長照人員需經受訓、取得認證,會以本國勞工為主。

    而未來公私立長照機構,也將比照現行醫療機構,公立約20%,私立佔80%,長照機構必須受監督及評鑑。收費項目及金額將考量人力使用密度和服務時間等條件,最後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定。

    衛生署也規劃長照基金規模十億元,做為調節性用途,未來每年部份從菸品健康福利捐提取,挹注長照基金,希望經五、六年整個體系周全後,能順利銜接長照保險,不過這項草案還須經立院審議通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