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俗女養成記小說心得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俗女養成記小說心得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ykan (阿不思多)看板TaiwanDrama標題[心得] 俗女養成記-找回初心、以心出發時間...
俗女養成記小說心得 在 我的書櫃爆炸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13:24:13
- #我的書櫃爆炸了 #主題10 #文字萬花筒 #出版品的改編 - #圖文 Walter蕭竣中 #書名 #俗女養成記 #作者 #江鵝 ——————————————————————————— #心得文 💡你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來; 你又是從幾時...
關於俗女的好評與心得文,版上已經非常多優異的文章了,原本不想寫(懶惰)
但還是決定把自己的想法打出來,雖然這篇文章也許就載浮載沉在文字大海裡~
但至少,面對自己的心,好好有個交代。
關於觀影者,1986年女性,正值一個會被催婚的年紀,但是是一位完全不會講台語、從小
雖然在南部長大卻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外省人而常被誤認成台北人的尷尬情況。
從小就沒有阿公阿嬤、成長的路上只有一位鄉音很重的外公代表著祖父母那輩的腳色。
而周遭人也沒人敢催我婚(因為外表極度中性)、一個從5歲就立志長大的志願就是要
結婚生小孩、當家庭主婦的一位普通女性。
我覺得這部戲厲害的地方是,從主角人設、到時代背景、再到職場經歷,我完完全全幾乎
找不到任何一絲地方與陳嘉玲有吻合的地方,卻還是能夠深深地被觸動,大力推荐給身邊
親朋好友看,只因為我覺得,這部戲說出了很多人的故事,也可以療癒很多人。
先說,我其實是衝著嚴藝文和謝盈萱來看的!(我太愛這兩位演員了)
所以一定要支持嚴藝文導的第一部戲啊啊啊!!!!
(以上題外話太多,結束,正文開始)
有多久,妳沒有讓自己完全的停下腳步,聽聽自己的心?
找到當年的那個孩子,看看她現在,過得如何了?
故事從陳嘉玲的自白開始,一個生活在天龍國卻永遠不是天龍國人的台南人
這讓我秒想到我的死黨,一個也同樣在天龍國奮鬥卻很堅持自己是正港高雄人的正妹
她們很像,所謂的很像,
就是明明可以把自己過得[很像天龍國人](從嘉玲職場狀態可以知道),但骨子裡卻有
著濃濃的家鄉情懷~
多少人離鄉背井去台北打拼?
這不只存在在我們父母那個世代、包括我們這個世代,也有許多同學留在台北讀書、工作
對家鄉的印象,只剩下小時候的模糊影子,和逢年過節時的走馬看花了....
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與收入、有了一個穩定交往多年的男友、對方的家世背景也很OK
(要房要結婚要什麼都有家庭當靠山)
好像什麼都到位一樣,就應該要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這個階段是[結婚、生子、有家庭]
但究竟是誰訂出這樣的不成文規定的?已不可考。或許是流傳永遠的中華文化吧?
對於女人的定義,總是最後會回歸到家庭,相夫教子、為家庭付出與犧牲奉獻。
我記得年輕時(24歲),剛入現在的職場,老闆莫名的不喜歡用女老師,老闆當年快50歲
我不解地問他:「為什麼這麼討厭用女生老師?」
他說:「女生會結婚、會生孩子,會有中斷期,哎呀!妳現在不懂,以後就懂了!」
當年的我,確實不懂,也有點叛逆,覺得憑什麼這樣論斷女生的職場生涯?
但過了8年,當年的學姊都已結婚生子隱退,而晚到的學妹也因結婚計畫而退出這個職場
唯一剩下的三位女性,一位是我、一位是同樣中性的女生、一位則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妳不得不情願地承認,老闆當初的[偏見]也是有理可循的。
而臉書上的動態,漸漸地從被結婚喜訊轟炸、到被生孩子的喜事轟炸,
當年剛畢業時和同學沒啥交集,但這幾年,同學生的小孩都大到給我教了,而我呢?
那個5歲就立志要結婚、生孩子、在家洗衣煮飯相夫教子的我,還在幹嗎?
不要說結婚了,連個對象都沒有!
這份焦慮,就如同陳嘉玲在第一集的焦慮相類似,我們好像[應該]要邁往下一步了!
但當嘉玲真的往前邁進時,不對、哪裡不對勁、為什麼?為什麼沒有開心的感覺呢?
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惶恐與不安、焦躁、憂慮婆媳問題~
嘉玲很果斷地拒絕了大榮的求婚,當然,我覺得她的內心還是有很多的問號的,這個問號
是:我這樣拒絕是不是很傻?放棄了一個可以當人妻又能實現在台北有房子的夢想?
我放棄了一個這麼好的對象?!
當我們在做人生的每一個決定時,都難免伴隨著憂慮與不安,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這個
決定究竟有沒有[比較好的世俗結局]?
所以嘉玲有了悲傷五部曲,不得不說,這整齣劇我覺得導演好壞!XD
為什麼每一個會讓人掉眼淚的哀傷片段,都讓人又想哭又想笑,哭笑不得?!
也許就是定位在[台式喜劇]、又或者是嚴藝文的個人風格太強烈,
在看整部戲我每次想哭的時候,又莫名覺得好笑,這時心裡的OS就只有:
『吼~~~很煩耶!讓我好好醞釀情緒哭一場不能嗎?討厭!』
從一段一段的[回憶]小時候,到最後片尾跟小時候[對話],這真的是一個很棒、
很令人暖心的收尾,透過跟兒時自己的對話,對自己有一個好好的交代。
原本看前兩集時,我以為小時候回憶的片段應該就跟大部分戲劇一樣點到為止,但我發現
我錯了,小時候與現在,幾乎是等重的一半一半比例在運作,讓我們很完整的參與了小嘉
玲的童年~
了解到[家人]對她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而[家],就是嘉玲身上所有愛與能量的來源~
透過家的成員之間的相處,我們可以感受到滿滿的關心與愛護。
聒噪但沒有重男輕女的阿嬤,雖然常常碎碎念卻非常關心嘉玲
話不多但偶爾跟嘉玲開開玩笑的阿公
有著標準媽媽式擔心的媽媽,但最後關於嘉明的那段根本洋蔥一大顆T^T
總是特別隨興疼愛女兒又搞笑的爸爸
這些人的互動,是那麼的自然,而最讓我驚訝的是飾演小嘉玲的演員吳以涵!!!!
很少看到一位小演員,演技可以這麼生動自然又到位,古靈精怪的、卻又不失童心!
我想這也是幫這部戲加分的很大一個關鍵因素,
女主角(成人)與(童年)兩個時期的演員都有那個能力能撐起整個角色的重量、給予
角色靈魂與態度,讓觀眾更能夠融入其中而沒有違和感或出戲。
而這陳家一家子,我想都能讓大部分的觀眾在裡面找到自己情感的投射,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彷彿在戲裡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一樣,特別親切。
最後阿公拚了命的幫阿嬤送卡拉伴唱帶,沒有任何台詞,只有眼神和手勢,但足以表現出
那個年代的男性不擅於表達的情感,令人動容。
至於劇中的諸多笑點,我就不特別提了,當然,有些有點成人黃色啦!
但是這些玩笑開得剛剛好、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反而會心一笑~
我覺得這也是導演很[討厭]的地方~就像媽媽說爸爸三八那樣~
其實文章打之前思緒很多,但不知道打著打著就有點流水帳了(囧)
這跟我看這部戲的感覺很相像,
明明很想哭的時候、但又莫名的想笑!讓自己哭笑不得?!!
嘉玲跟大榮最後在阿嬤葬禮上的擁抱與對談,其實也在說明如何[好好分開]
畢竟陪伴自己走了那麼長時間的情人,情感上也許都已經像家人一般,儘管大榮最後還是
遵照了強勢媽媽的安排結婚了,但他心中對於嘉玲的惦記,怎是說放就能放下的呢?
好好說、好好分開、彼此祝福,這也是每段感情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再來談談嘉玲與蔡永森這條線,
當嘉玲最後回去找蔡永森時,我很喜歡他們的對話,在這個將近40歲的年紀,要找對象時
幾乎都變成條件優先、其他第二順位考量。
永森說:他失業了!他沒有錢!他離過婚!
嘉玲說:她也失業!沒有關係!她不在意!
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心,真正的去因為[愛情]而談戀愛,而不是因為[條件]戀愛,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決心?
當然,徐譽庭導演客串的角色推了很大一把XDDDD(完全彩蛋又助攻模式)
那脫掉不合腳的高跟鞋代表著社會所給予的框架和限制,
嘉玲終於有勇氣去擁抱與追求屬於她的幸福!
最後回到那間傳說中鬧鬼的小房子,
小時候的嘉玲怕得要死,因為蔡永森說裡面有女人因為被拋棄而上吊自殺,那就像小嘉玲
的心魔一樣,她到長大也一直害怕著[不被要]、[被拋棄],所以她哭著跟大榮求婚~
但戲劇的最後,嘉玲終於走出這個枷鎖,她明白,其實房子不可怕、故事不可怕,只要
是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屬於自己人生的路。
所以她看著小嘉玲走進來,並邀請她,要不要試著一起粉刷牆壁?
對兒時的自己做出邀請,與自己對話,把自己的人生主導權,還給自己。
有著阿嬤與家人的支持,還有什麼好擔憂與害怕的呢?
這齣劇雖然叫做俗女養成記,但我覺得最多的還是在探討[家]的定義與精神,
相信陳家人的互動帶給觀眾很多的歡樂與趣味,但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家人從小的相處打打鬧鬧、有時吵架有時和好、互相抱怨但其實彼此關心~
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表達情感的方式也不一樣,但追根究柢,都是出自[愛]啊!
感謝嚴導拍出這麼一部療癒的作品,我還是強調!
讓人想哭的時刻又有搞笑的畫面真的很討厭啦!!!!XD
不好意思文章有些沒邏輯,還是感謝觀看完這篇文章的版友們,謝謝你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104.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67609333.A.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