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侍應工作要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侍應工作要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侍應工作要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侍應工作要求產品中有26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遇到幾個單親媽媽在我成立的群組裡討論前夫不付扶養費的問題,有人說:「沒關係~我要靠自己,就當孩子的爸爸已經不在了!」 我跟她們說,你們可以賭氣、逞強、怕麻煩不要沒關係,但記得一定要在子女成年後讓他們向法院聲請免除扶養義務,免得以後還要養不負責任的老爸~ 大家來看看我之前寫的案例吧! 小惠的...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環鏞記破格重塑風月宴 劉天賜 鄭寶鴻 沈西城一夜夫妻豈止百二蚊 一圍$66,240九男九女嘆一柱擎天 擺設藏性暗示單料銅煲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港攞正牌的塘西盛世,也帶旺附近的飲食業。單是山道,廿多家大小酒樓倚着妓寨「四大天王」而建,還未計具規模妓院自設飯堂,輕巧的酬酢、豪氣的霸王夜宴,晚晚開局...

侍應工作要求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8:03:37

【 @girlstyle.mag 】阿富汗K-Pop女粉絲焚燒BTS寫真專輯!「29條禁令」曝光,禁止大笑/化妝/自拍 . 阿富汗近日局勢大變,以政權鎮壓女性的情況受到關注。近日一位當地的K-Pop女粉絲,接受訪問就指恐怕私藏韓國男團的BTS寫真專輯會被清算,於是必須忍痛焚燒珍貴且收藏已久的應援物。...

侍應工作要求 在 藍橘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4:53:01

等我簡單講吓而家嘅情況。 呢個時勢有工作搵我,係一件非常高興。 有得食住燒肉傾合作內容更加開心到不得了。 正所謂樂極忘形,我口快快叫咗侍應姐姐做「媽咪」。 亦因為呢呢句「媽咪」,搞到侍應姐姐而家眼濕濕。 「……我係咪講錯啲咩?」我問客戶。 「其實係因為最近公司舉辦嘅員工特別活動。」客...

侍應工作要求 在 珊迪兔Sandy Tw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4:13:48

#愛自己 #幸福快樂 媽咪要求女兒服侍老公、照顧兒子好像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我的母親也常常這樣教導我。 . 我總是很叛逆的說:「我跟我老公都有做工作,我們責任上都是一樣的呀!」 . 我母親總說:「你是女人,本來就應該要做老婆份內的事情 。」 . 「上一個世代,根深蒂固的信念 . 女人不是在做自己,而...

  • 侍應工作要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19:47:35
    有 2,470 人按讚

    最近遇到幾個單親媽媽在我成立的群組裡討論前夫不付扶養費的問題,有人說:「沒關係~我要靠自己,就當孩子的爸爸已經不在了!」

    我跟她們說,你們可以賭氣、逞強、怕麻煩不要沒關係,但記得一定要在子女成年後讓他們向法院聲請免除扶養義務,免得以後還要養不負責任的老爸~

    大家來看看我之前寫的案例吧!

    小惠的父親在她小時候就因為經常涉犯刑事案件,遭警察追緝,所以躲在南部鄉下。小惠和母親長年以來都是彼此相依為命,即使父親偶爾上台北也只會跟小惠的母親討錢用。

    小惠高職都還沒畢業,就因為家中經濟拮据而必須在課後打工貼補家用,甚至記憶中,父親還曾經數度在酒醉後返家對母親暴力相向,連小惠結婚當天父親都沒有出席。

    在小惠心中幾乎已經沒有父親這個角色存在時,老天突然開了小惠一個玩笑,在小惠三十歲前夕,接獲一位社工來電聯繫表示小惠的父親因為精神障礙被安置在安養中心,要求小惠必須開始支付往後小惠父親的安置費用。

    怎麼會這樣呢?難道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既然小惠的父親的確和小惠是血緣之親,小惠就得負擔父親的餘生支出嗎?小時候已經享受不到父愛的小惠,此時卻要面臨扶養父親的重擔,這樣公平嗎?

    我們先來看看安養中心是憑什麼提出這樣的請求。

    依老人福利法第41條第一項前段規定:「老人因直系血親卑親屬或依契約對其有扶養義務之人有疏忽、虐待、遺棄等情事,致有生命、身體、健康或自由之危難,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老人申請或職權予以適當短期保護及安置。」

    同條第三項規定:「第一項老人保護及安置所需之費用,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先行支付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檢具費用單據影本及計算書,通知老人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或依契約有扶養義務者於三十日內償還;逾期未償還者,得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也就是說,當社福單位將有生命危難的老人送至安養中心安置後,其所生的相關費用,的確可以依法向有扶養義務人請求償還。

    那麼誰是扶養義務人呢?

    依民法第1114條規定:

    「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

    一、直系血親相互間。

    二、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

    三、兄弟姊妹相互間。

    四、家長家屬相互間。」

    你一定沒想到有扶養義務之人範圍還蠻廣的吧!但是每個扶養義務人間的負擔比例都一樣嗎?

    依民法第1115條規定:「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應依左列順序定其履行義務之人: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

    二、直系血親尊親屬。

    三、家長。

    四、兄弟姊妹。

    五、家屬。

    六、子婦、女婿。

    七、夫妻之父母。

    同係直系尊親屬或直系卑親屬者,以親等近者為先。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

    也就是說,扶養義務是有優先順位的,親等近的為先,親等同一則依經濟能力來訂分擔義務的比例。

    這麼說,小惠難道非得扶養這個不盡責任的父親終老嗎?

    其實,法律當然也應該合乎人性。

    在民法第1118條規定:「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偶時,減輕其義務。」

    這在實務上叫做『窮困抗辯』。也就是你自己都養不活自己了,還要付錢扶養他人,實在有違情理,那麼法院可以在受扶養權利人對扶養義務人提出扶養請求時,酌情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另外甚至在民法第1118條之一有進一步規定:「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

    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

    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

    為了調整家庭中先未盡扶養義務的一方,有一天需要扶養時卻反過來要求他方扶養,這種有違倫常的價值觀念,民法特別增訂了本條,讓未被扶養或是曾遭受虐待、暴力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侵害的一方,可以請法院免除或減輕其扶養義務。

    跟前一種狀況(窮困抗辯)比起來,這種狀況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就是窮困抗辯必須在受扶養權利人提出扶養請求時,扶養義務人才能夠提出免除或減輕的抗辯,而後一種狀況是,可以預先主動向法院請求裁判免除扶養義務,在法律上這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形成權」,必須在法院裁判確定之後,才能夠開始免除或減輕扶養義務,在確定之前所積欠的扶養費用還是要給。

    所以儘早向法院提出免除或減輕扶養義務的請求,是有很大的實益的,而不是等被提告的時候才請求法院免除。

    當然,這種扶養權利並不是無限上綱的,否則大家都不要工作,讓扶養義務人來扶養就好。

    所以在民法第1117條也規定了:「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除了侍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之外,扶養權利是在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時才會產生,而在有扶養權利時,法院也會顧及到窮困抗辯或是曾有未盡扶養義務或虐待侮辱的事實,而予以調整。

    但是這樣人性化的規定,還是要義務人懂得提前去主張,否則依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判字562號判決裡就有特別明示,老人福利法第41條規定的安置費用償還屬於公法上的義務,須經法院裁判免除扶養義務(不包括減輕),否則仍需償還。

    也就是,如果扶養義務人被請求償還政府機關代墊的安養費,須自法院裁判免除扶養義務判決確定開始,才能免除償還的義務,之前積欠的還是要付。

    這種狀況特別是在單親家庭未任親權的一方未盡到扶養義務時,一定要記得「提前」去主張喔!

    相關資訊都可以詢問我們律師的免費法律諮詢喔!
    https://lin.ee/uVH1vuZ

  • 侍應工作要求 在 HOLA 特力和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9 21:00:54
    有 305 人按讚

    #HOLA系列專欄
    #10大職人疫情新生活
    【第六章 Paul Lee】
    #腦中就是美食資料庫_Paul_Lee

    曾在多家星級餐廳工作的大廚李皞(Paul),在晶華飯店開了 Impromptu by Paul Lee,不到一年就迅速摘下米其林一星,被餐飲界譽為超強黑馬。他擅長以法式手法結合各國料理文化,搭配台灣小農食材更是一絕,從食材、烹調方式到擺盤,經常出人意表,卻又完美相融。於是你好奇了,李皞的腦袋裡究竟裝了什麼?為什麼會想到這些組合?而放下大廚工作時,他在家又是什麼樣子?

    Q:食料元素的混搭意外又完美,怎麼想到把A菜和B菜放在一起?

    澎湖秋姑魚配炒山蘇、龍蝦乾拌麵上是黑色焦化青蔥醬、櫻桃蘿蔔裡承裝以苦艾酒調味的田螺…..這些很難聯想在一起的元素,在Paul掌廚下,成了驚喜的美味。

    「其實平常在生活中和吃飯時就是建設自己的資料庫,當需要創意的時候就從資料庫拿出來;例如在熱炒店會吃到小魚炒山蘇,我會延伸出去,代表海鮮和山蘇是可以配在一起的。」除了因為資料庫龐大,還因為他不喜歡無聊。雞湯麵?有點無聊,那把雞肉做成麵條吧。以經典及基礎為底,加上現代料理的手法,延伸到夠遠的地方,新創意新菜色就出來了。

    創意過程中會不會做出不太理想的菜色?「當然有,六七成都是失敗的。」Paul說,失敗的過程一定多於成功,遇上了就想想有沒有辦法修正,修正不了就不鑽牛角尖,可能原本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不偏執而適時轉彎,看起來他在生活中是比較隨性的。「是啊,我是個講求自在的人,喜歡無拘無束。」

    |職人選物|
    輕量不沾導磁鍋 https://bit.ly/3Bnq26v
    日本UNILLOY極輕量鑄鐵鍋 https://bit.ly/38nHH1v

    Q:大廚在家吃什麼?

    餐廳內用的鍋具堅持專業,自己家裡用的,「耐高溫受熱均勻就好」,簡單煮,沒有一定的要求。在餐廳嚴謹,在家裡自在,所以你是不是也好奇了,大廚在家都吃些什麼?

    「吃得很簡單,燙些肉、魚和青菜、水餃,或叫外送,吃些沒有負擔的東西。」Paul覺得在家就是要舒服輕鬆,家裡的餐具也選得很隨性,各類型都有,無論歐式日式中式,對眼了就好。但餐廳裡就完全不同了,「餐具是給客人用的,不是給我用的。」因此從水杯、刀叉到碗盤,每一樣都選得很細緻,他認為用餐環境中所有元素和細節,到最後都會加總,那就是完整的用餐體驗。

    談到盤子,Paul拿出各式各樣的圓型餐盤,指著底部水平的部分。「盤型決定擺盤,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法式料理用很大的盤子,食物卻只有中間一塊很小的區域,是因為要放在底部水平的地方。」和餐廳名稱「Impromptu」一樣,Paul的擺盤很憑感覺,只要盤子選得簡約不花俏,就能打造出他要的大器和精緻感。

    |職人選物|
    日式滄波陶瓷餐具 https://bit.ly/38or4T5

    Q:我想在家吃飯配酒,大廚給什麼建議?

    越聊越發現,Paul是位工作極度認真、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但私下的個性有些反差,不喜歡拘束,原則中帶有一點例外。家裡的碗盤選得隨性,但提到酒杯,他想了想,說,杯子比較有堅持,每種杯子的設計都和香氣的呈現有關,紅酒就該用紅酒杯,香檳杯才有氣泡感。想和大廚貼近一點,在家裡也能過著像大廚般的生活,問他,如果消費者在家裡吃得很簡單,但也想配點酒,可以怎麼配?

    隨堂考來了,酢醬麵?「肉醬有醬香,帶點鹹比較deep一點的味道,有一點酸感的紅酒應該不錯,加了一點冰塊的威士忌也可以。」

    再一題,在家吃火鍋?他想了想。「火鍋屬於溫和的味道,應該可以配清酒。」這也是從腦袋裡的資料庫搜出的混搭嗎?他笑說,自己不是侍酒師,只是感覺可以配看看,不對就修正啊,反正酒杯一定要對。

    本來以為問大廚這題會被白眼,沒想到他回答得認真而親切,和他外在的嚴肅形象有點落差。他笑了,說,「天生長這樣,我也沒辦法。」

    |職人選物|
    奧地利 Riedel 酒杯系列 https://bit.ly/3zvNfmz

    後記:
    Paul在做菜時,目光如炬,神情嚴肅,彷彿進行一個隆重的儀式,看他做菜,你會不自覺的連吸呼都很小心。但結束了廚師工作坐下閒聊,聊到餐具和生活,他的線條便輕鬆柔和許多,我們聊到一個彼此熟悉的朋友時,他的眼神還閃出笑意。小編腦裡突出現一幅畫面:Paul在家裡短褲背心,亂躺在沙發上,輕鬆創造出專屬於自己與家的動人時刻。這位享譽餐飲界、看似嚴肅的大廚,對日常生活的舒適要求,或許和你和我,都很接近。

    #名人專訪
    #李皞
    #米其林主廚
    #質感選物推薦

    📸Photo credit: #余惟

  • 侍應工作要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0 22:27:13
    有 270 人按讚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 侍應工作要求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06 21:30:13

    |中環鏞記破格重塑風月宴 劉天賜 鄭寶鴻 沈西城一夜夫妻豈止百二蚊 一圍$66,240九男九女嘆一柱擎天 擺設藏性暗示單料銅煲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港攞正牌的塘西盛世,也帶旺附近的飲食業。單是山道,廿多家大小酒樓倚着妓寨「四大天王」而建,還未計具規模妓院自設飯堂,輕巧的酬酢、豪氣的霸王夜宴,晚晚開局。夜未央滿樓酒色、煙花地滿園春色、尋花客滿臉急色,一幕又一幕銷魂的都市浮世繪。廿多年前起,中環鏞記應熟客要求設計了一頓摩登風月宴,食材刁鑽之外,菜名以至賣相優雅中洋溢性暗示。24人的銷魂飯局,昔日動輒八萬十萬落樓,雌雄配對今夜不設防,近幾年已絕迹。《蘋果日報》邀得鏞記破格重塑這失傳特色宴,更找來劉天賜、鄭寶鴻、沈西城三位豪情掌故王連同被賞賜的「後土」(女伴)開局,重現香艷的旖旎春色。琳琅滿目通桌鋪,老饕之意豈在食?杯酒間回溯風流未了花事。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60716/NX3OM3ESGBYL5H25PT4N3DJJHI/

    鏞記「風月宴」廿多年前由甘健成與大廚們合力設計,收集了不少老師傅的智慧,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二京二生」、「四冷四熱」,還有主菜「八大八小」,「洞裏藏霞」、「一柱擎天」、「鴛鴦交合」、「繡榻藏春」……還有「粥宴」和甜品,下午四時入席,隨時食到凌晨才散席,但宴到一半各人已飽上喉頭,把酒談鹹故,甜味在心頭。下午時分,步入被喻為飲食少林寺的鏞記廚房,熱氣騰騰,鏞記酒家總廚蔡偉初(初哥)正在忙着炮製風月宴。「很多食材根本很難找到,有錢都找不到。」初哥抹着汗介紹最難製的一味菜「輕扣雲裳」,燒雲腿欖角炒田雞扣,逐粒逐粒撕走田雞胃不能食的薄膜,撕到手指甲痛。「其實由頭到尾菜式含意都非常搞笑,食客要慢慢咀嚼當中的字眼,菜式配搭和襯托的意思。」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60716/JMPRFMHXH6OT7IIK42ZZJT2SLE/

    塘西夜夜笙歌,阿姑晚晚去幾轉飯局胃都傷,故並非每場飯局都是豪舉,甚至會叫周圍酒樓外賣,霸王夜宴就比較豪。鏞記將摩登風月宴推到另一種食玩兼備的飲食體驗,除了食材講究外,餸名與賣相也別出心裁,大灑鹽花。唯一不同,舊時公子哥兒溜漣煙花地,吃飯由早食到晚,現代人事忙,吃幾小時已很奢侈。據在鏞記工作49年的營業部經理沈華透露,廿多年前開始某位律師熟客年年在鏞記舉辦風月宴慶生,只是食客帶來的「後土」不是鳳姐而是太座。「有時男賓反而坐了圓櫈服待女賓,始終是家中老闆嘛。」以前偶爾也有專業人士或內地豪客辦過風月宴,某已故傳奇商人也是座上客,但自老闆及風月宴菜餚總設計師甘健成2012年過身後,風月宴便停止了。風月宴擺設講究且蘊藏暗示,形容男女一滾就熟、火速掟煲的「單料銅煲」抵死出現,男的用象牙筷或紫檀木筷,女的用漆筷,前面放着噹噹毛巾,服侍大少抹身抹面或抹嘴,或用不求手替他搔癢。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60716/KG7TNH7FA3C7WRNT3CA55OBCR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中環美食 #鏞記 #風月宴 #劉天賜 #鄭寶鴻 #沈西城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侍應工作要求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27 08:00:00

    打工仔經常對捉摸不定的上司感到煩惱,做出來的東西總是不符合要求。而人生又一定會遇上幾個惡魔上司,所以今集《和你占》就請來俠女卜卜嬋來揭發3大「惡頂」上司星座!不知道大家會否有共鳴感!

    巨蟹有兩種,一種是眾人媽媽,會煲湯,識照顧別人;另一種是獨立女漢子。有一句說話叫做「媳婦熬成婆」,做新抱的時候,她逆來順受,但上位做奶奶後,就會將一切加諸新抱身上,甚至出現霸氣外露嘅情況。巨蟹座不論男女都很情緒化,講感覺,所以要得到巨蟹上司通過你的提案,不妨先觀察她當天的心情。如心情好,通過的機會相對較大 ;但如果心情不好,放負或被「炮轟」亦是預料的事。所有巨蟹座都有小圈子性格,會分出敵我陣營!對每位同事的性格強弱都很清楚,可知如何利用。道德喜馬拉雅山的巨蟹座,喜歡符合傳統價值的員工:操行好、勤力、對工作上心,負責任。所以如果你符合這個標準的話,他基本上也不會對你太差。人馬座和水瓶座這些星座視紀律如無物,遲到或個人是比較懶散,巨蟹座上司會在心中不停地扣分!而雙子座和天秤座的同事他們通常口才了得,亦很會說一些場面說話,但巨蟹座上司一聽到這些場面說話,內心就會亮起警號,覺得你是個不能夠被重用的人。

    果籽 :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 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 https://youtu.be/tBNL8NP5-H4 )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EYsm9v8VSvc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

    #果籽 #巨蟹座 #星座 #上司 #打工仔 #和你占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侍應工作要求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12 08:30:11

    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一直讓港人嚮往不已,一場武漢肺炎令不少打工族終於初嘗這種工作模式。但早在肺炎來襲前,荷蘭已經有約120萬人在家工作,間中在家工作更有約330萬人,被譽為是「打工仔天堂」。而以「社畜文化」見稱的日本,當地政府近年也鼓勵企業「靈活工作」。同一件事,在東方和西方實行為何差天共地?
    荷蘭人着重平衡工作和生活,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荷蘭人平均每周工作29小時,是工業國家之中最低,原因是選擇兼職或「部份工時」的人比例很高。自2016年,荷蘭法例保障僱員做滿6個月就可以向上司要求調整更改工作時數、時段以及地點,其後每年可再提出修改。對僱員提出的要求,老闆沒有合理理由,是不能拒絕的。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相關影片: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https://youtu.be/FLFGdaKUtPo)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日本 #WFH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