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來克電動車解限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來克電動車解限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來克電動車解限速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42的網紅志蘋的麥克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看到中時的這篇報導,真心覺得好棒。每次出國總是羨慕別人的城市好棒(其實就是東京)。 等到天氣好轉,我也要開始騎腳踏車到捷運站,模仿日本OL的通勤模式。順便運動健身XDXD。大家也一起來改變我們的居住環境吧!! 【交通減量 把城市還給行人】 百年來,城市的發展由馬車時代進入汽機車時代,...
來克電動車解限速 在 志蘋的麥克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看到中時的這篇報導,真心覺得好棒。每次出國總是羨慕別人的城市好棒(其實就是東京)。
等到天氣好轉,我也要開始騎腳踏車到捷運站,模仿日本OL的通勤模式。順便運動健身XDXD。大家也一起來改變我們的居住環境吧!!
【交通減量 把城市還給行人】
百年來,城市的發展由馬車時代進入汽機車時代,隨著城市的擴張,馬路越蓋越多,結果全被車輛占據,民眾飽受塞車之苦,許多人開始反思,城市究竟是為車而設計,還是應以人為本?如何提升生活品質,邁向永續宜居的城市?
1990年代,倫敦的年輕人受夠了日益嚴重的交通堵塞,在交通尖峰時刻製造事故,占據主要道路,辦起音樂派對,訴求把道路還給人民。多項的調查顯示,城市的馬路越蓋越多,短期或許有助於紓解交通,但長期而言則是治絲益棼,這樣的政策思維已經落伍了。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Jeffrey Sachs)指出,「步行與自行車在許多歐美大城越來越流行,是打造21世紀永續城市的重要方法。」
宜居城市 靠BBMW
放眼全球各地的宜居城市,綠色交通是主要特色。知名顧問公司美世(Mercer)針對全球221個城市所做的宜居城市評比,前十名主要是歐美城市(見表),這些城市提供良好生活品質,綠色交通(公共運輸+慢行)市占率高達60-70%,相形之下,台北排名第85,綠色交通市占率58%,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便利的公共運輸與慢行環境是打造良好生活品質的關鍵。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指出,所謂「綠色交通」,可以B(公車)、B(自行車)、M(捷運)與W(步行)等四個字母來代表,政府應打造良好公共運輸(捷運+公車)系統,搭配慢行環境(自行車+步行),引導居民減少使用私人汽機車上路,多使用公共運輸,以達到綠色交通的理想目標。
把停車位 變咖啡座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綠色交通市占率高達七成,遠超過其他歐美城市。半世紀前,該市聘請知名建築師蓋爾(Jang Gehl)進行規畫,每年縮減3%停車位,並從一條街開始,把停車場內3個停車位換成咖啡座,終極目標是讓市區交通量減半,避免城市被汽車綁架。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指出,「這項把停車位變咖啡座的漸進式改革,把城市還給行人,非常有創意,也很成功。」
張學孔認為,「台北捷運系統陸續完工,在發展綠色交通方面,有很大潛力,當務之急是把捷運站周邊塑造成民眾的生活圈,結合公共運輸與慢行,形成無縫接軌,落實公共運輸導向的都市發展(TOD)。」
現代人喝牛奶,不必自己養一頭牛。張學孔指出,「小汽車共享」結合電動車,是促進綠色交通、產業發展的雙贏政策,巴黎、新加坡、東京、北京都很普遍。以巴黎為例,共享系統電腦裝置是台灣廠商開發的,當地政府還提供免費停車位做為獎勵,台北相當有條件來推廣。
小車共享 經濟環保
所謂「共享」是指不同時間共同使用一輛車,與「共乘」(同一時間共用一輛車)概念不同。張學孔說,「小汽車每天平均使用不到3小時,其他時間閒置,形成浪費。政府獎勵小汽車共享制度,相對提升其使用效率。」
張學孔建議,政府提升公共運輸之際,其他配套措施包括逐年限縮市區停車位、增加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市區內汽機車進一步限速等。
政策引導外,民眾對綠色永續的自覺更加重要。澳洲街頭哲學家安魏契(David Engwicht)在布里斯班開辦工作坊,號召社區居民參與私人汽機車交通量減半的實驗,3個月後,參與的70人共同達成交通量減半的目標。
「如果垃圾可以減量,交通當然可以減量。」趙家麟強調,「交通減量不是口號,每個人可以從自己做起。」
一個有良好公共運輸系統的城市,自然促使民眾放棄使用私人汽機車,改以公共自行車或步行,一方面提升效率、又可健身,同時達到環保、經濟、安全的多重目標。一個重視綠色交通的城市,必然是一個宜居永續的城市。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