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外國人可以來臺灣當廟公嗎?
你有個叫做 Mike 的外國人朋友,有一天他跑來跟你說,前幾天被某個神明託夢,要來台灣的某間廟當廟公。
但天上身還是要遵守人間的法律,於是他跑來問這樣合法嗎。
你應該覺得很苦惱,這個問題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查,總不能去擲筊問神明吧!
——
📖 像...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外國人可以來臺灣當廟公嗎?
你有個叫做 Mike 的外國人朋友,有一天他跑來跟你說,前幾天被某個神明託夢,要來台灣的某間廟當廟公。
但天上身還是要遵守人間的法律,於是他跑來問這樣合法嗎。
你應該覺得很苦惱,這個問題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查,總不能去擲筊問神明吧!
——
📖 像翻字典一樣
在以前網路不太順的時代,每個法律人手邊都會有一本「六法全書」,需要找法條的時候,就像查字典一樣,翻閱法典找答案。
不過,法律跟字典不太一樣的是,法律隨時會修正,但紙本的六法全書不可能隨時跟上。有些人的作法是,把修正的法條印出來,剪下來貼上去。
而且,法典翻久了,一個不小心紙會爛。再來法典也不像電腦一樣可以透過搜尋快速找到你要的法條,只能先翻到你要的法律、再找出你要的法條。
久了真的很麻煩呢!
——
📖 查法條非常簡單!
也因此,法務部建置了一個叫做「全國法規資料庫」的系統,裡面收錄了所有現行的法律規範,從你常常聽到的民法、刑法,到一些比較不常見的法律,就像字典可以查到很多神秘的冷僻字一樣,「全國法規資料庫」裡面通通都有。
比如說你想要知道偷東西可能會被判幾年,這時候你只要進去「全國法規資料庫」的搜尋框,輸入「竊盜」兩個字,資料庫就會跳出刑法第 320 條的「竊盜罪」,告訴你什麼樣的行為會構成竊盜、要負多重的刑事責任。
回到 Mike 的問題,如果你剛好知道如何使用「全國法規資料庫」,於是上去搜尋「住持」發現《監督寺廟條例》第 6 條第 2 項規定,非中華民國人民不能當住持。
因為有「全國法規資料庫」的關係,你可以馬上告訴 Mike 他沒辦法來台灣當廟公,不需要擲筊、也不需要特別出門買法典、更不用手忙腳亂的在厚重的法典裡面大海撈針。
——
📖 查法條還有獎金!?
而為了讓學生們了解並運用「全國法規資料庫」,法務部現在正在舉行全國法規資料的檢索競賽,並有豐厚的獎品在等你!第一名的同學,可以獲得獎金 30000 元。而完成 2 場初賽,也可以參加抽獎,獎品包括 Switch 主機、Canon 相片印表機等等。
現在就去全國法規資料庫競賽網站註冊帳號參賽,衝啊🏃♀️
——
主辦單位:法務部、教育部
協辦單位:鈕酷樂股份有限公司、法律白話文運動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務部 #全國法規資料庫 #教育部
使用竊盜法條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外國人可以來臺灣當廟公嗎?
你有個叫做 Mike 的外國人朋友,有一天他跑來跟你說,前幾天被某個神明託夢,要來台灣的某間廟當廟公。
但天上身還是要遵守人間的法律,於是他跑來問這樣合法嗎。
你應該覺得很苦惱,這個問題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查,總不能去擲筊問神明吧!
——
📖 像翻字典一樣
在以前網路不太順的時代,每個法律人手邊都會有一本「六法全書」,需要找法條的時候,就像查字典一樣,翻閱法典找答案。
不過,法律跟字典不太一樣的是,法律隨時會修正,但紙本的六法全書不可能隨時跟上。有些人的作法是,把修正的法條印出來,剪下來貼上去。
而且,法典翻久了,一個不小心紙會爛。再來法典也不像電腦一樣可以透過搜尋快速找到你要的法條,只能先翻到你要的法律、再找出你要的法條。
久了真的很麻煩呢!
——
📖 查法條非常簡單!
也因此,法務部建置了一個叫做「全國法規資料庫」的系統,裡面收錄了所有現行的法律規範,從你常常聽到的民法、刑法,到一些比較不常見的法律,就像字典可以查到很多神秘的冷僻字一樣,「全國法規資料庫」裡面通通都有。
比如說你想要知道偷東西可能會被判幾年,這時候你只要進去「全國法規資料庫」的搜尋框,輸入「竊盜」兩個字,資料庫就會跳出刑法第 320 條的「竊盜罪」,告訴你什麼樣的行為會構成竊盜、要負多重的刑事責任。
回到 Mike 的問題,如果你剛好知道如何使用「全國法規資料庫」,於是上去搜尋「住持」發現《監督寺廟條例》第 6 條第 2 項規定,非中華民國人民不能當住持。
因為有「全國法規資料庫」的關係,你可以馬上告訴 Mike 他沒辦法來台灣當廟公,不需要擲筊、也不需要特別出門買法典、更不用手忙腳亂的在厚重的法典裡面大海撈針。
——
📖 查法條還有獎金!?
而為了讓學生們了解並運用「全國法規資料庫」,法務部現在正在舉行全國法規資料的檢索競賽,並有豐厚的獎品在等你!第一名的同學,可以獲得獎金 30000 元。而完成 2 場初賽,也可以參加抽獎,獎品包括 Switch 主機、Canon 相片印表機等等。
現在就去全國法規資料庫競賽網站註冊帳號參賽,衝啊🏃♀️
➡️ https://compete.law.moj.gov.tw/
——
主辦單位:法務部、教育部
協辦單位:鈕酷樂股份有限公司、法律白話文運動
——
全國法規資料庫競賽活動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務部 #全國法規資料庫 #教育部
使用竊盜法條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十分鐘知天下 2020/12/4 #福和觀點
#澳洲葡萄酒 遭中國施以針對性高額課稅將長達4個月,可能延長至9個月。中國自11月28日起對澳洲葡萄酒施以107.1%~212.1%稅率。
香港黎智英與同為壹傳媒董事的周達權及黃偉強3日遭羈押,被控於2016年6月至今年5月以租自科技園公司用地讓蘋果日報使用是詐騙罪,黎智英遭拒絕交保。
法國前總統 #季斯卡 因COVID-19併發症去世,享年94歲。季斯卡主持起草《#歐盟憲法條約》,有「歐盟憲法之父」之稱。
美國國安官員表示,徹查科技竊盜後,已有超過千名中國研究人員離境,並且中國情報人員已經開始瞄準滲透可能執政的拜登政權。
#國際焦點新聞
使用竊盜法條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要再說員警不能開槍】
台鐵警察英勇殉職,讓不少人把矛頭指向「司法」,覺得台灣法官都亂判才會讓員警不敢開槍。但真的是這樣嗎?台鐵員警的案子,在法院看來真的不能開槍嗎?我用最近的三個警察開槍案來分析,告訴你其實員警可以開槍。
🎸警察開槍的法律依據
依照警械使用條例第4條,警察遭遇拒捕、有危險狀況或持有兇器滋事等情況,是可以使用槍械的。
可是刀槍不長眼,因此這個條例也規定警察使用槍械時要注意合理程度,如果危險已消失就要停止,而且不能傷及無辜。(第6條到第9條)
不少人覺得警察就算能開槍,也會被所謂的「恐龍法官」判刑,所以才不敢開槍,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尤其是看了幾則判決之後,我覺得最近的法官反而是認可開槍的,而且條件並不嚴格。
🎸三個警察開槍案
1⃣葉警案
葉姓警察發現竊盜罪通緝犯,持槍上前警戒請求下車受檢並強開車門,葉警對空鳴槍後駕駛仍不下車,於是朝向汽車內開了三槍,擊中駕駛腿部。駕駛堅持駛離不遠後墜入田埂,葉警追上發現駕駛已昏迷,送醫急救仍因出血性休克死亡。
葉警主張自己是要阻止駕駛衝撞與逃逸行為,而且害怕駕駛撞到自己才開槍;開第一槍後不確定有無打到人,才加開第二、三槍。
法官認為,確實駕駛是通緝犯且拒捕,因此警察依法得以開槍。但問題是,開槍也要注意程度與必要性,在看了監視器與各項證據認為,葉警當時所佔的位置不可能會被汽車撞到拖行,而該車也 #只有倒車逃離而沒有衝撞的行為,因此並沒有「開槍以自保」的情況存在;這個通緝犯的罪刑 只是竊盜罪,並 #不是重大犯罪;而詢問派出所所長,所長也說碰到駕駛拒捕, #有些警察會對車子打,一般員警不敢對人打。只是為了追捕竊盜,又沒有傷及自己或他人的危險狀況存在,葉警卻對著罪犯腿部開三槍,超過法律上的必要性。
法官最後考量葉警出於積極執法的正當目的,且素行良好,只是誤認了開槍的正確方式與時機,最後判業務過失致死,處6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
(詳情請看最高法院105年度台非字88號刑事判決)
2⃣劉警案
劉姓警察執勤時發現一輛贓車,趨前盤查,結果駕駛加速駛離拒檢,擦撞一旁警車,並穿越另一個攔截點,最後停靠在路旁。員警追上後持槍至汽車旁邊警戒,見車子滑行即開槍射擊,擊中副駕駛後腦致死亡。
劉警主張自己是要避免贓車逃脫,而且覺得這台贓車逃逸許久,應不單純,因此才在看到汽車往前移動時開槍,但原本只是想射擊輪胎,不知道為何造成這樣的結果。
法官認為,贓車駕駛拒捕加速逃離,還極力逃脫攔截點,因此警察依法可以開槍。可是,劉警與在場其他員警也承認,#駕駛沒有衝撞人的危險存在,只是想要逃離,而整段追捕的過程中,#駕駛與車上乘客都沒持有危險物品或對員警施以暴力。#為了攔下一個脫逃的汽車,卻開槍打死乘客,已經超過了法律上的必要性。詢問了當時攔截點的另一員警,#另一員警於贓車脫逃時也有考慮拔槍,但最終決定不拔,因為「擔心傷到車上的人」。從這些角度觀察,劉警的手段確實不合理。
法官最後認為,劉警沒考量這只是個竊盜嫌疑犯,用「生命危險」換取執法順利,不顧現場人民的安危,不符合開槍的法律必要性。但因劉警是出於積極追捕的意思,也與死者家庭達成和解,最後判業務過失致死,處5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
(詳情請看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5年度矚訴字第23號)
3⃣張警案
張警於執勤中看見一台疑似警車追逐,而嫌疑車輛駛上人行道,因此前往追捕。車輛因撞擊路上車擋而停下,張警便立於車前持槍嚇阻。駕駛不聽,於是持槍朝車輛射擊兩槍,其中一槍命中駕駛腹腔。最後駕駛倒車又撞到另一騎樓柱子才停止,經送醫後因出血性休克死亡。
法官認為,駕駛是 #準現行犯,又駕車在人行道上行駛,因此張警依法可以開槍。駕駛在撞至車檔後仍未下車,而 #附近又人潮眾多,為了阻止駕駛,張警持槍射擊車輛是合理的,而且 #張警是瞄準輪胎,第一發確實擊中,但第二發因車輛移動而擊中駕駛,可以推測張警有極力避免造成他人傷亡,符合法律上的必要。
這個案子跑到二審,法官更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阻止車輛行進、保護附近人潮的安全, #即便張警的第二發是直接瞄準駕駛射擊,法官都覺得合理。
最後,法官判處張警無罪。
(詳情請看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1017號刑事判決)
🎸這些判決沒有任何一個法官說「警察你不准開槍」,甚至有一個說「警察瞄準人體也是合理的」。
從這三個判決可以發現,法官認為警察「可以開槍」,問題只是怎麼開、開哪裡而已。
在拒捕或危險犯罪的時候,員警都可以開槍,而開槍的標準很簡單,如果案發當下有傷及員警或他人的可能性,員警朝人體開槍也是合法的;如果案發當下沒有傷人的可能性,你還是可以開槍,但應該用阻止性的射擊,例如射擊輪胎。
用這個標準來看台鐵案,我覺得該名員警如果看到那位無票上車的乘客亮出刀械揮舞,其實是可以開槍,而且會被法院支持的!誰說員警不能開槍?
我不相信這些判決,警察機關沒有看過並把他納入員警的執勤教材或手冊中。如果真的沒有,你覺得是判決的問題,還是警察訓練的問題?
司法確實會影響員警執勤,但我覺得至少在用槍上面,司法的影響沒有鄉民們想像的大,甚至是支持員警開槍的。
當然,你可能會說:「還是有兩個被判刑啊!」
看看這兩個判決,兩個都判6個月以下,而且可以易科罰金。這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你有繳罰金然後不被關的機會,而且只要5年內沒有犯罪,也不會在良民證上留下犯罪紀錄。請不要忘記,這兩個被判刑的是真的「超過必要性」,這個結果其實代表即便員警違法,法官都會大大的手下留情。
不看判決,來看法條,不管員警開槍是合法或違法,依照警械使用條例第11條的規定,造成傷亡的賠償責任也是由政府出,意味著法律也是站在員警這邊的。
🎸開槍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能做什麼來保護員警的人身安全?
據新聞報導,其實當時李姓員警身上是有配槍的。那麼到底為什麼當時該員警不開槍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犯人持刀太臨時,根本無人能預料,因此徒手反制才是最好的辦法;二方面可能是李姓員警顧及車上乘客,貿然開槍就算能制伏罪犯,但更可能傷及無辜。那麼或許我們該思考的是,除了開槍以外,難道沒有別的方法保護員警了嗎?
很多人提出警棍、辣椒水,我覺得都是適合在密閉空間使用的警察權力;而現行規定也是要求兩人同時執勤,或許也是保障員警的一種方式。然而,這兩點在本案似乎都沒有做到。那為什麼沒做到?
而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會有人因為心理壓力、經濟壓力,就選擇隨機傷人?要怎麼找到社會中的這種人,在他們傷害人之前先行介入、保護甚至治療,以避免下一次再發生?
這些問題都沒有正確答案,但我們不能放棄去找答案。罵犯人、罵司法、罵政府都沒有用,個案已經發生,想辦法避免下一次的危機,才能真正能保護員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