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使徒行傳註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使徒行傳註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使徒行傳註釋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002的網紅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親愛的原住民朋友,讓我們一起成全彼此的幸福吧】 大家好,我是 @buanistalking 發起人Talum Ispalidav,在一年一度的臺灣同志遊行時,我想邀請大家花一點時間支持你身邊的族人朋友,他們或許跟你不一樣,你或許無法真的同意他們,但我想請你試著認識他們的不一樣,成全他們彼此的幸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王大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03/13生命紀實 四地傳送術之7「立竿見影」 Ancient Alchemist riddle、 Number 7, The shadow work, The golden rainbow, The memory from the bone. /. Origin Rasta Wang...
使徒行傳註釋 在 豪爽大力推薦?台中美食 台北美食 高雄 新竹 台南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09 08:22:22
看景點旅遊請進->@howsaylove 點擊我們主頁下方連結,加入我們美食旅遊Line社群! - ❤Google評分:4.4顆星 😍個人評論:4.7分 - 🕵️♂️環境介紹: - @every_day_is_good_day_kitchen 「Every Day is Good Da...
使徒行傳註釋 在 Buan月亮說話 | 月亮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3:17:30
【親愛的原住民朋友,讓我們一起成全彼此的幸福吧】 大家好,我是 @buanistalking 發起人Talum Ispalidav,在一年一度的臺灣同志遊行時,我想邀請大家花一點時間支持你身邊的族人朋友,他們或許跟你不一樣,你或許無法真的同意他們,但我想請你試著認識他們的不一樣,成全他們彼此的幸福...
-
使徒行傳註釋 在 王大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14 03:05:382021/03/13生命紀實
四地傳送術之7「立竿見影」
Ancient Alchemist riddle、
Number 7,
The shadow work,
The golden rainbow,
The memory from the bone.
/. Origin Rasta Wang
7、25、
「脊椎DNA重建」
金色的彩虹、地平線、新生。”肋骨內的原生記憶”。
/.原著 王大喜
*註:
「這應許,我們十二個支派,晝夜切切地事奉 神 ,都指望得着。王啊,我被 猶太 人控告,就是因這指望。 神叫死人復活,你們為甚麼看作不可信的呢? 從前我自己以為應當多方攻擊 拿撒勒 人耶穌的名, 我在 耶路撒冷 也曾這樣行了。既從祭司長得了權柄,我就把許多聖徒囚在監裏。他們被殺,我也出名定案。 在各會堂,我屢次用刑強逼他們說褻瀆的話,又分外惱恨他們,甚至追逼他們,直到外邦的城邑。」
我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你起來站着,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作執事,作見證,將你所看見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證明出來。 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 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然而我蒙神的幫助,直到今日還站得住,對着尊貴、卑賤、老幼作見證;所講的並不外乎眾先知和 摩西 所說將來必成的事, 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裏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 保羅 這樣分訴, 非斯都 大聲說:「 保羅 ,你癲狂了吧。你的學問太大,反叫你癲狂了!」
保羅 說:「無論是少勸是多勸,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鍊。」
亞基帕 又對 非斯都 說:「這人若沒有上告於凱撒,就可以釋放了。」」
使徒行傳 26:7-11, 15-18, 22-24, 29, 32 CUNP-神
資訊如下
台幣帳號:
戶名:王大囍
銀行代號:808
銀行名稱:玉山銀行內湖分行
帳號:0462968127363
銀行代號:048
銀行名稱:王道銀行
帳號:01000115473288
美元帳號:
戶名:王大囍
E.SUN Multi-Currency Deposit
存戶帳號:0015879086033
Dream Walker™: RastaWang.com
(夢行者,™,醒夢人)
https://www.instagram.com/p/CMWJwexnr0Z/?igshid=u9viwqwaxk7s -
使徒行傳註釋 在 王大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06 14:50:002021/02/06生命紀實
一個失落的天才,從小就無法睡著的人
57、555、16、Dragon heart「Light body, the temperature mode of the heart」「龍心」「光體、心臟溫度的調節」
/.原著及紀錄 王大喜
*夢見頭盔,心臟受到保護。/.原著 Nicole Marks
*Dream of helmet, heart chakra been protected. /.Origin Nicole Marks
*關鍵字:時空重塑、心臟溫度的調節、龍心、光體。
*Key words: time reform, dragon heart, light body.
*註:「光體,心臟溫度及時空的調節。 」on Podbean,
https://www.podbean.com/ei/pb-7uec2-f71c54
Dream Walker ™ : RastaWang.com
(夢行者™,醒夢人): RastaWang.com
「那時 彼得 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 「治民的官府和長老啊,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麼得了痊癒, 你們眾人和 以色列 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裏復活的 拿撒勒 人耶穌基督的名。 他是 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 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着得救。」 他們見 彼得 、 約翰 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 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着,就無話可駁。 於是吩咐他們從公會出去,就彼此商議說: 「我們當怎樣辦這兩個人呢?因為他們誠然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蹟,凡住 耶路撒冷 的人都知道,我們也不能說沒有。 惟恐這事越發傳揚在民間,我們必須恐嚇他們,叫他們不再奉這名對人講論。」 於是叫了他們來,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 彼得 、 約翰 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 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 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又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這是因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 原來藉着神蹟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
使徒行傳 4:8-22 CUNP-神
「Then Peter, filled with the Holy Spirit, said to them: “Rulers and elders of the people! If we are being called to account today for an act of kindness shown to a man who was lame and are being asked how he was healed, then know this, you and all the people of Israel: It is by the name of Jesus Christ of Nazareth, whom you crucified but whom God raised from the dead, that this man stands before you healed. Jesus is “ ‘the stone you builders rejected, which has become the cornerstone.’ Salvation is found in no one else, for there is no other name under heaven given to mankind by which we must be saved.” When they saw the courage of Peter and John and realized that they were unschooled, ordinary men, they were astonished and they took note that these men had been with Jesus. But since they could see the man who had been healed standing there with them, there was nothing they could say. So they ordered them to withdraw from the Sanhedrin and then conferred together.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with these men?” they asked. “Everyone living in Jerusalem knows they have performed a notable sign, and we cannot deny it. But to stop this thing from spreading any further among the people, we must warn them to speak no longer to anyone in this name.” Then they called them in again and commanded them not to speak or teach at all in the name of Jesus. But Peter and John replied, “Which is right in God’s eyes: to listen to you, or to him? You be the judges! As for us, we cannot help speaking about what we have seen and heard.” After further threats they let them go. They could not decide how to punish them, because all the people were praising God for what had happened. For the man who was miraculously healed was over forty years old.」
Acts 4:8-22 NIV
使徒行傳註釋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愛的原住民朋友,讓我們一起成全彼此的幸福吧】
大家好,我是 @buanistalking 發起人Talum Ispalidav,在一年一度的臺灣同志遊行時,我想邀請大家花一點時間支持你身邊的族人朋友,他們或許跟你不一樣,你或許無法真的同意他們,但我想請你試著認識他們的不一樣,成全他們彼此的幸福。我們始終相信,不論彼此的信仰為何,彼此相愛,才是我們身而為人最珍貴的部份。請你在這特別的一天,重新拾起這個部分,也就是拾起最珍貴的我們。
#回首基督教信仰與家庭價值的辯論
#弱弱相逼之外
#我們更需要看見同志族群的真實需求
想起2013年,東台灣守護幸福家庭聯盟的台東阿美族的陳女士發言,指出「不要將原住民的議題抓進同志議題裡面」,將多元成家草案視為破壞家庭價值的勢力,而聲稱原住民族社會的婚姻制度大抵是一夫一妻制,認為當時的草案就是在破壞原住民族美好的文化。2016年,陳女士甚至說原住民尤其不應該把原住民族與同志族群攀比,因為顯然,後者已經獲得了輿論與立委的聲援,而原住民族只能站在弱勢發聲。
縱然同志族群取得了很高的輿論認同程度,不過在部落的教會裡,對同志族群則有種「憑甚麼壓迫我們」的態度;我們因此可以設想,部落的同志族群,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為同時身為部落原住民族教會的一份子與同志身分,也成為被排擠甚至嘲笑的對象;這種自我的拉扯與排斥,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想像的恐懼經驗。
也是在2013年底,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就在聲明裡提出,原住民族的家庭制度本來就與外來文化有別,比如排灣族的長嗣制度以第一位出生的孩子為繼承者,阿美族則是從妻居的母系社會。聲明更提出了一個至今仍會被提及的,以原住民族文化內涵為出發點支持同志權益的論點:泰雅族的雙靈人(two-spirit-people),就是性別氣質不符合生理性別的人,會被視為具有巫靈體質、受到部落的尊重跟敬畏。透過這些描述,原青陣正面回應了東福盟反對同志婚姻與多元家庭的論點,指出不該同時喊著尊重多元文化、又一邊壓迫與我們不同於主流性/別的人群;尊重多元文化從來不需共識,而是看見其真實需求,給予保障。
#而聖經看待同性戀的方式
#其實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絕對
很多時候,臺灣的基督徒,在詮釋聖經時都可能在一個對經文當時背景、與語境脈絡斷裂的情況下,去擇句解釋經文本身,也就是所謂的見樹不見林。聖經中常被用來反對同志族群的經文有六處,以羅馬書一章26至27節為例:「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這裡的經文在傳統詮釋上,就直接被套用來反對同志,因為同志性傾向,就是把異性戀性行為「順性的用處」,變成「逆性的用處」,因此同志是「慾火攻心,彼此貪戀」而且是「羞恥」的。
它看起來好像很合理,不過也可能是非常可怕的誤讀。保羅當時的時代背景,整個羅馬帝國對性事非常開放,許多崇拜異教神明的廟宇,都是允許廟妓存在的,透過性交來彰顯權力的支配與宰制,而神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彰顯權力的場所。保羅在這段經文的脈絡,是提到他那個時期的廟妓,也就是異教徒的性行為,無關乎性傾向,也無關乎同志族群的愛與婚姻。
沒錯,最算聖經裡的使徒反對同性性行為,但我們如果不能確定他們那個時代是否就有當代同性戀的概念,我們怎麼能說他們在反對的就是同性戀呢?再退一步來說,即使聖經反對同性性行為,是否就代表我們做為基督徒,應該反對同性婚姻?婚姻等於性嗎?我們要因為不確定聖經使徒的本意,就因此抹殺了、甚至汙名化同志族群的愛與承諾嗎?
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基督徒,榮耀上帝的方式。聖經的婚姻觀和貞潔觀,都是在西元四世紀的時候定下而擴充的觀念,我們如果能接受林肯重新詮釋聖經、解放黑奴,我們就應該要更審慎的探討,一夫一妻的「制度」終究不會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就像我們不會用利未紀「女人留長髮不可講道」的規定,來限制女性不能當牧師一樣。
#拋開信仰枷鎖
#看見你的族人同胞
#成全彼此
#成人之美
再次呼籲,也誠懇希望,我的原住民族人朋友、以及長期關注多元文化價值的朋友們,嘗試放下信仰的枷鎖,去思索一個更好的、更友善的未來。成人之美,也看見人之所以為美。
這也是我們成立粉專的初衷。
註:
1.東部護家盟 陳慈美 2013年於公聽會上發言:
https://reurl.cc/4mqKmY
2. 20161128同婚公聽會-陳慈美(東台灣守護幸福家庭聯盟發言人):
https://reurl.cc/6l7aR5
3. 【原青陣支持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聯合聲明】:
https://reurl.cc/Y6VO5O
4. 原民學生站出來 捍衛多元成家:
https://reurl.cc/odrgbV
5. 聖經真的反同性戀?宗教經典的詮釋與極限(下):
https://reurl.cc/Ez4nNa
(稿件改寫自嘉南藥理科技大學9/25性別與人權講座「教會裡被隱形的Adju」)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使徒行傳註釋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宣教士談自由】
圖/文:蔡頌輝 (Andrew Chai)
多年前,我到一家理髮店去理髮。那理髮店的老板娘很健談,她大概是看我這個年輕人(那時我才二十多歲)梳著一頭老古板的髮型,就問我要不要改變一下。我問她:「怎麼改?」她把時下流行的髮型講給我聽,拿樣本照給我看,還問我要不要染顏色等等。她費了一番唇舌,最終還是被我拒絕了。
「為什麼?」她問。
我當時是這麼回答的:「因為我的職業不允許這樣做。」
呃……等等,聖經哪一處說傳道人不可以理時尚髮型或染髮呢?
的確沒有。現今,很多基督徒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保守了,要接受傳道人的新潮髮型也不難。但還有很多地方,要是傳道人把頭髮染成是綠色或紫色,相信會引起爭議,說不定還會被長執叫去問話。由此可見,即便有些事我們無法直接從聖經看到「可以」或「不可以」的指示,但各人心裡似乎有個限度,至於那限度在哪裡,我們也說不清楚。這就是所謂自由的底線。從事宣教的工人,尤其是跨文化宣教士,不能不懂。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9章所談論的就是自由。當時,保羅受到一些人的批評,質疑他的身分和權利,於是他寫了本篇作為辯護和陳述,現今的我們可以從中歸納出宣教工人運用自由的實用原則。
一、我們是蒙召得自由的人
保羅用了第1至14節的篇幅,從不同的角度為自己所享有的權利辯護,申明即使自己從所做的工作中得到一些金錢或物質上的供應也是天經地義的。他的辯護方式是發出一連串的問題。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建立的,這些辯護是要證明他要從他們得物質上的供應絕對不是不合理的事。他引用了申命記第25章4節(9節)以及民數記18章8~31節關於祭司吃祭物的條例(13節)作為辯論依據,並總結:「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福音養生。」(14節)
自由和權利在某個程度上保障了我們的安全和尊嚴。神國的工人雖然講求為人謙和,卻不意味著我們要四處忍受委屈或被佔便宜,相反的,我們應當清楚了解自己的基本權利。只要是正當的事,不觸犯聖經的道德準則,並且在正當的程序和合法的情況下享用,便大可問心無愧地做我們想做的事,無須有罪惡感。宣教事業發展至今,只要加入宣教機構,為保障宣教士的生活,夠用的薪金以及基本福利,諸如保險、退休金、子女教育補貼、年假等都是不能少的。此外,宣教士身處別國,也應該了解當地的外國人權利,避免白白忍受虧損。
然而,如果仔細的觀察經文便不難發現,經文裡面藏著一些與自由相矛盾的字眼:「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9:16)既是自由的,又怎會「不得已」呢? 看來,保羅清楚知道自由的局限——他不是絕對自由的人。
二、我們不是絕對自由的人
保羅提到了兩方面的「不自由」。首先,是他不能抗拒神的旨意:「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7)這裡的「責任」是指作為福音管家的職責(參林前 4:1)。我們常聽到信徒說:「事奉神要甘心,事奉得不甘心,倒不如不事奉,神要用的是甘心的人。」可是,保羅在此卻指出,不甘心並不是豁免責任的藉口!身分和職責是緊緊相連的,當老師就有老師的職責、當父母就有父母的職責、當員工就有員工的職責,甘心或不甘心可能影響一個人是否能享受在那職責中,但不能作為拒絕的理由。擁有身分卻沒有盡上相應的本分,終會被問責。
經文提到的第二個「不自由」,是他不能決定自由的結果。保羅這裡並不是說:「若不傳我就失業,沒有飯吃了。」他甚至不是說:「若不傳我就失去了一個最有價值的職分和福氣。」他乃是說:「有禍了!」我們無法得知所謂「禍」具體究竟是指將來的審判,還是今生必承受某種後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絕不是好事,而且顯然是非常嚴重的事!「不傳」是保羅可以選擇的,「有禍」卻不可以。在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如果他採取正面的心態和回應,讓自己甘心去做的話,保羅說:「就有賞賜。」
神的子民享有自由和權力,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想做的都可以去做,不想做的就都可以完全不做。我們必須把身分和職責納入考量。有一天,我們將要為我們這身分所附帶的責任向神交代。耶穌的好幾個比喻,諸如精明管家的比喻、按才幹分銀子的比喻、山羊綿羊的比喻都暗示了這一點。換言之,福音使命對基督徒而言不是一個有永恆價值的工作選項、或一個有屬天意義的活動可參加而已,它是我們被造和蒙召的目的,我們活著就是為榮耀神,並且有一天會為自己是否盡上責任而承受相應結果。
在「自由」與「不自由」的拉扯中,保羅如何處理這矛盾?他把眼光放在長遠之處,放下自由。
三、當個放得下自由的人
這才是全章經文所要表達的中心信息。
保羅被人批評,說他利用福音來賺得個人的利益,他在此解釋自己作為福音工人,就算從中接受一點養生的費用也是應當的……但是,他說:「我們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12節) 文中提到保羅放棄自由的兩個因素:首先,是為了更多的人得救。保羅用的詞相當肯定,他說他「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15節)保羅「所誇的」無非是耶穌基督拯救世人的福音。保羅的生命以這福音為最高的榮耀,即使自己有再大的權利,一旦自由阻礙了他的工作,他寧願放棄。他在19節繼續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仆人,為要多得人。」這就是他的目標——為要多得人!
今年初,中國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初,許多人紛紛逃離疫區,或被無奈地軟禁在家中。這時,卻有一批醫務人員被譽為「逆行者」,冒著生命危險衝向疫區,其中有許多人顯然有自由選擇去或不去,但他們看責任比自身的安危和權利更重要。在宣教工場上,保羅就是這個「逆行者」,為福音而放下自由和權利。我們也該如此。
當保羅立志這樣做的時候,他對做事的成果就有確信,他知道他最終必得到獎賞。這就是他放棄自由的第二個原因。「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保羅在24至27節以賽跑為比喻,要信徒齊心為了這個獎賞而努力。(註:本處比喻的重點是鼓勵讀者「這樣跑」以致「得著獎賞」,而不是「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他還指出,和世間的運動比賽相比,我們所要得的冠冕是永恒、不能壞的(25節)。連那些為了搶奪能壞的冠冕的人,都會為了那獎賞而有所節制,何況我們為了得不能壞的冠冕呢?第25節的「諸事都有節制」,在全段經文來看,就是「放棄自由」這回事。
我少年時期學過跆拳道。每逢要比賽之前的幾個星期,除了鍛鍊,教練都會要求我們控制食量。為什麼?因為此類比賽是按照體重來分級別的——羽量級、輕量級、中量級、重量級等。不小心重一公斤,就可能使我們「升級」,意味著我們要與那些比自己個子更大的對手對打。反之,輕一公斤就可能使我們低過特定級別,對手可能就是比我們個子更小的人。為了減低這個風險,我們要捨棄進食的自由,儘管沒有保證一定會取勝。保羅強調,我們要像運動員一樣地自我要求,好讓沒有任何事物阻礙我們去得永恆獎賞。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短暫而失去永恒。過度執著和強調個人的自由,往往我們使無法專注於神所交付給我們的使命。世上的福再大也不能與天上的賞賜相比,何況我們為神和祂的國所做的犧牲和所付出的勞苦,祂都記念。瑪拉基書指出,有紀念冊在耶和華面前,記錄那些敬畏耶和華、思念祂名的人。到了神所定的日子,他要把這些人分別出來(瑪三16~18)。
說穿了,關於聖經沒清楚說明的許多事,我們實在無法列一個簡明的清單,指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這些標準都會因地方文化、或當下的處境而有所改變。但是,「為了福音」、「為了多得人」、「為了將來永恒的獎賞」,就是最大的標准。宣教工人可不可以染髮?在特定的環境中可能不行,但在另一些地方,卻可能變成了一個必須,關鍵是「為了福音」。宣教工人講道要不要穿西裝打領帶?在特定文化中可能是必須,在另一些環境中卻可能是禁忌,「為了福音」我們願意穿,也願意不穿。宣教工人可以吃野味嗎?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也許不吃(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許多人害怕),但在特定的宣教工場和場合中,或許我們要「為了福音」的緣故而有所嘗試……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自主作選擇,也可以用口才把那些質問和批評我們的人駁得心服口服,可是萬一這樣做成了福音的阻礙,就不是真自由。
保羅有眼光,所以他放下了自由……你呢?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3期: https://gointl.org/magazine-63.php#imission
使徒行傳註釋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宣教士談自由》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雙月刊第63期(2020年5-6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3.php#imission
多年前,我到一家理髮店去理髮。那理髮店的老板娘很健談,她大概是看我這個年輕人(那時我才二十多歲)梳著一頭老古板的髮型,就問我要不要改變一下。我問她:「怎麼改?」她把時下流行的髮型講給我聽,拿樣本照給我看,還問我要不要染顏色等等。她費了一番唇舌,最終還是被我拒絕了。
「為什麼?」她問。
我當時是這麼回答的:「因為我的職業不允許這樣做。」
呃……等等,聖經哪一處說傳道人不可以理時尚髮型或染髮呢?
的確沒有。現今,很多基督徒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保守了,要接受傳道人的新潮髮型也不難。但還有很多地方,要是傳道人把頭髮染成是綠色或紫色,相信會引起爭議,說不定還會被長執叫去問話。由此可見,即便有些事我們無法直接從聖經看到「可以」或「不可以」的指示,但各人心裡似乎有個限度,至於那限度在哪裡,我們也說不清楚。這就是所謂自由的底線。從事宣教的工人,尤其是跨文化宣教士,不能不懂。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9章所談論的就是自由。當時,保羅受到一些人的批評,質疑他的身分和權利,於是他寫了本篇作為辯護和陳述,現今的我們可以從中歸納出宣教工人運用自由的實用原則。
一、我們是蒙召得自由的人
保羅用了第1至14節的篇幅,從不同的角度為自己所享有的權利辯護,申明即使自己從所做的工作中得到一些金錢或物質上的供應也是天經地義的。他的辯護方式是發出一連串的問題。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建立的,這些辯護是要證明他要從他們得物質上的供應絕對不是不合理的事。他引用了申命記第25章4節(9節)以及民數記18章8~31節關於祭司吃祭物的條例(13節)作為辯論依據,並總結:「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福音養生。」(14節)
自由和權利在某個程度上保障了我們的安全和尊嚴。神國的工人雖然講求為人謙和,卻不意味著我們要四處忍受委屈或被佔便宜,相反的,我們應當清楚了解自己的基本權利。只要是正當的事,不觸犯聖經的道德準則,並且在正當的程序和合法的情況下享用,便大可問心無愧地做我們想做的事,無須有罪惡感。宣教事業發展至今,只要加入宣教機構,為保障宣教士的生活,夠用的薪金以及基本福利,諸如保險、退休金、子女教育補貼、年假等都是不能少的。此外,宣教士身處別國,也應該了解當地的外國人權利,避免白白忍受虧損。
然而,如果仔細的觀察經文便不難發現,經文裡面藏著一些與自由相矛盾的字眼:「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9:16)既是自由的,又怎會「不得已」呢? 看來,保羅清楚知道自由的局限——他不是絕對自由的人。
一、我們不是絕對自由的人
保羅提到了兩方面的「不自由」。首先,是他不能抗拒神的旨意:「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7)這裡的「責任」是指作為福音管家的職責(參林前 4:1)。我們常聽到信徒說:「事奉神要甘心,事奉得不甘心,倒不如不事奉,神要用的是甘心的人。」可是,保羅在此卻指出,不甘心並不是豁免責任的藉口!身分和職責是緊緊相連的,當老師就有老師的職責、當父母就有父母的職責、當員工就有員工的職責,甘心或不甘心可能影響一個人是否能享受在那職責中,但不能作為拒絕的理由。擁有身分卻沒有盡上相應的本分,終會被問責。
經文提到的第二個「不自由」,是他不能決定自由的結果。保羅這裡並不是說:「若不傳我就失業,沒有飯吃了。」他甚至不是說:「若不傳我就失去了一個最有價值的職分和福氣。」他乃是說:「有禍了!」我們無法得知所謂「禍」具體究竟是指將來的審判,還是今生必承受某種後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絕不是好事,而且顯然是非常嚴重的事!「不傳」是保羅可以選擇的,「有禍」卻不可以。在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如果他採取正面的心態和回應,讓自己甘心去做的話,保羅說:「就有賞賜。」
神的子民享有自由和權力,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想做的都可以去做,不想做的就都可以完全不做。我們必須把身分和職責納入考量。有一天,我們將要為我們這身分所附帶的責任向神交代。耶穌的好幾個比喻,諸如精明管家的比喻、按才幹分銀子的比喻、山羊綿羊的比喻都暗示了這一點。換言之,福音使命對基督徒而言不是一個有永恆價值的工作選項、或一個有屬天意義的活動可參加而已,它是我們被造和蒙召的目的,我們活著就是為榮耀神,並且有一天會為自己是否盡上責任而承受相應結果。
在「自由」與「不自由」的拉扯中,保羅如何處理這矛盾?他把眼光放在長遠之處,放下自由。
一、當個放得下自由的人
這才是全章經文所要表達的中心信息。
保羅被人批評,說他利用福音來賺得個人的利益,他在此解釋自己作為福音工人,就算從中接受一點養生的費用也是應當的……但是,他說:「我們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12節) 文中提到保羅放棄自由的兩個因素:首先,是為了更多的人得救。保羅用的詞相當肯定,他說他「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15節)保羅「所誇的」無非是耶穌基督拯救世人的福音。保羅的生命以這福音為最高的榮耀,即使自己有再大的權利,一旦自由阻礙了他的工作,他寧願放棄。他在19節繼續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仆人,為要多得人。」這就是他的目標——為要多得人!
今年初,中國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初,許多人紛紛逃離疫區,或被無奈地軟禁在家中。這時,卻有一批醫務人員被譽為「逆行者」,冒著生命危險衝向疫區,其中有許多人顯然有自由選擇去或不去,但他們看責任比自身的安危和權利更重要。在宣教工場上,保羅就是這個「逆行者」,為福音而放下自由和權利。我們也該如此。
當保羅立志這樣做的時候,他對做事的成果就有確信,他知道他最終必得到獎賞。這就是他放棄自由的第二個原因。「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保羅在24至27節以賽跑為比喻,要信徒齊心為了這個獎賞而努力。(註:本處比喻的重點是鼓勵讀者「這樣跑」以致「得著獎賞」,而不是「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他還指出,和世間的運動比賽相比,我們所要得的冠冕是永恒、不能壞的(25節)。連那些為了搶奪能壞的冠冕的人,都會為了那獎賞而有所節制,何況我們為了得不能壞的冠冕呢?第25節的「諸事都有節制」,在全段經文來看,就是「放棄自由」這回事。
我少年時期學過跆拳道。每逢要比賽之前的幾個星期,除了鍛鍊,教練都會要求我們控制食量。為什麼?因為此類比賽是按照體重來分級別的——羽量級、輕量級、中量級、重量級等。不小心重一公斤,就可能使我們「升級」,意味著我們要與那些比自己個子更大的對手對打。反之,輕一公斤就可能使我們低過特定級別,對手可能就是比我們個子更小的人。為了減低這個風險,我們要捨棄進食的自由,儘管沒有保證一定會取勝。保羅強調,我們要像運動員一樣地自我要求,好讓沒有任何事物阻礙我們去得永恆獎賞。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短暫而失去永恒。過度執著和強調個人的自由,往往我們使無法專注於神所交付給我們的使命。世上的福再大也不能與天上的賞賜相比,何況我們為神和祂的國所做的犧牲和所付出的勞苦,祂都記念。瑪拉基書指出,有紀念冊在耶和華面前,記錄那些敬畏耶和華、思念祂名的人。到了神所定的日子,他要把這些人分別出來(瑪三16~18)。
說穿了,關於聖經沒清楚說明的許多事,我們實在無法列一個簡明的清單,指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這些標準都會因地方文化、或當下的處境而有所改變。但是,「為了福音」、「為了多得人」、「為了將來永恒的獎賞」,就是最大的標准。宣教工人可不可以染髮?在特定的環境中可能不行,但在另一些地方,卻可能變成了一個必須,關鍵是「為了福音」。宣教工人講道要不要穿西裝打領帶?在特定文化中可能是必須,在另一些環境中卻可能是禁忌,「為了福音」我們願意穿,也願意不穿。宣教工人可以吃野味嗎?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也許不吃(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許多人害怕),但在特定的宣教工場和場合中,或許我們要「為了福音」的緣故而有所嘗試……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自主作選擇,也可以用口才把那些質問和批評我們的人駁得心服口服,可是萬一這樣做成了福音的阻礙,就不是真自由。
保羅有眼光,所以他放下了自由……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