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發達、各種商品都能輕易找到販售來源,不只台灣景氣不好,國外廠家為了多銷甚至提供包運或含運,讓市場上能有更多選擇,也不再被傳統代理商掌握銷售命脈,當價格不是絕對影響因素,服務自然必須提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大品牌一定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從事貿易這行的小夥伴,多多少少會納悶中間差價去哪了?...
資訊發達、各種商品都能輕易找到販售來源,不只台灣景氣不好,國外廠家為了多銷甚至提供包運或含運,讓市場上能有更多選擇,也不再被傳統代理商掌握銷售命脈,當價格不是絕對影響因素,服務自然必須提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大品牌一定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從事貿易這行的小夥伴,多多少少會納悶中間差價去哪了?
也可能誤會這是門簡單好生意,為免洗了頭才發現沒水,又或見到心儀商品一個手滑、從此踏入等貨跑關心酸日常,因此根據過去自己經驗,加上眾多老前輩分享你可能沒想到的眉角:
進口貨物包括衝浪用品都會有下述費用
一.海外部分
1. 國外稅金8%
2. 包裝費用
3. 內陸運輸費用
4. 跨國運費
二,國內部分
1. 報關所需費用(拆櫃驗櫃報單倉儲文件等)
2. 關稅
3. 營業稅
除非本身是進出口貿易行家或可以靠行,否則小量進口的手續與費用加上去後、會比網站上看到的訂價高得多的多得多,這還沒有加上時間與試錯成本唷~直白點說,#網站上看到的售價不代表你實際到手的費用
有這個基本認知後,訂國外的商品是很好的訓練,指的是在語言/溝通訓練/日夜顛倒/耐心/懂多少髒話/往心裡吞多少垃圾方面,當然在東西到港開箱的那刻,這些都是值得的!
代理商與自購自運的差異,除了價格外
#重點在服務與風險
首先認識一下有哪些種類的代理商:
「獨家代理」:代表某個區域被其壟斷,即便是直接聯絡原廠也會被婉拒,他們的貨量大、以量制價讓取得價格低,這類商品自行進口的c/p值較低。
「經銷商」:非獨代、沒有地區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跨過他們直接向原廠購買。
那為什麼這類非獨代的經銷商還能存活呢?
這就關係到前面所提的服務與風險
衝浪板進口的注意事項:
1.運送過程的保護
花錢包得好不一定不會破
但不花錢運輸肯定各種破
受損風險本身就是一成本
能先跟原廠溝通分擔風控是最好
白紙黑字或購買運送險也是條路
2.與窗口的溝通
長期配合熟悉廠商習性
量大容易獲得原廠的重視
跑單幫或一次性購買真的賭人品
自己就遇過對方拿滯銷品充行貨
3.客製內容拿捏
材質、尺寸、色膏、龍骨、加強處
選配、標配、加價購項目
整合複數單需求是超乎想像困難
有些單色加價,兩色反而免費
或正面不加錢,背面收三倍
藝術家的收費標準根本迷因
這些都小case
做對是應該
到港開箱發現整批不知道誰的會哭笑不得
4.合約完成的定義點
國外廠商一般收訂就要全額付清
後續有沒有寄出,時間有無拖延
貨到哪個轉運點貨品內容正確與否
想用合約定義都不見得被搭理
訂單量小,人家願意接就偷笑
5.大環境的影響因子
疫情影響原料生產/貨運時間費用
如果不是常年配合的貨代與報關行
此時不哄抬價格更待何時
更別提等待併櫃可能都海枯石爛…
這些是真實會遇到的問題,想避免跟處理需要經驗累積,也是單看網站價格無法被量化的服務,自己訂東西就當作學習,跌久了膝蓋都很硬
網路上的售價與最終到台灣的成本大約會差多少呢?以下舉個例子給大家自行參考
各國皆不同,中國的出口報價情況是這樣的
CBM:計算貨櫃的容積單位
1CBM=1立方公尺
海運費:USD35/CBM
CFS:USD10/CBM (併櫃裝箱費)
DOC:USD45/SET(出口文件費)
VGM:USD10(載貨貨櫃驗證總重)
報關費:USD70/SET
買單費:USD70/SET
提貨費:看是賣方或買方支付
台灣換單費 NTD 2300
台灣拆櫃費 NTD 380/CBM
燃油附加費 NTD 210/CBM
海關驗關費 NTD 500
台灣報關費 NTD 2400
海上保險費 NTD 400
EDI NTD 50/SET
倉租 NTD30/CBM/DAY
機械使用費 NTD55/CBM
關稅 2.5% (衝浪板)
5%. (配件)
營業稅 5%(NTD)
進口長板都是3CBM起(長度關係)
短板至少要2CBM起 (材積問題)
由此可推算大約的成本費用,有些是固定費用需要數量攤分,依照經驗與現實條件,進口6片以下非常不划算,這也是團購都要湊單等單的原因。
上面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
商品要有市場都必須建立在需求上,畢竟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除非這東西沒人進口,或是價差大到已經是黑心的程度,否則忙了一圈發現省個幾千元... 耗費時間浪費精力最後可能還跟好朋友撕破臉,才是真正得不償失
經過很多次教訓後,我認為
#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
#老了時間成本越來越重要
#有開團的歡迎揪我
畫虎爛分享時間
如果有影響到店家權益或覺得不該說
請私訊我討論
但效用不高因為
反正我也不會撤文😅😂😂
#經驗 #進口 #自己 #肯定又被幹瞧 #廢文 #我就愛寫怎樣
併櫃報關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內出現非洲豬瘟走私肉品,為了防範這些肉品在市面上流竄,因此各地員警強化查緝,在苗栗、台中和台南等地,都有發現不明肉品,已經送往查驗。關務署追查發現,併袋通關成功的業者是仲賀國際物流,認為這情節重大,決定要嚴懲,廢止報關業務證照。
併櫃報關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商業數據圖解】情報應援系列:2021/06疫情下台灣流通企業營收如何變化?
2021年6月份為台灣境內首度全月份覆蓋三級警戒的新紀錄。與5月份相較,消費行為與經營環境變動加劇,企業無法再遵循過往經驗法則進行評估與決策。受創業態衰退加劇,甚至開始湧現關店潮,而意外獲益的業態雖取得驚人營收成長,但也有部分企業陷入營運量能無法負荷的挑戰中。
以零售、電商、餐飲、物流等產業別為核心的流通型企業,在疫情下優異的應對能力,不僅象徵著台灣核心服務業強韌且富有彈性的經營實力,也成為台灣社會度過疫情管制的關鍵供應鏈,支撐著民生物資、居家飲食、醫療配送等重要社會命脈。
未來流通研究所繼5月份盤點流通企業營收變化後,再度整理分析台灣零售、電商、餐飲、物流等流通型企業6月份營收數據,並進行三年期(2019-2021)同期比較。藉由營收年變化率觀測疫情下各類型企業受到的具體影響。哪些類型企業相較2020年已做足因應對策並抓住發展契機,而哪些類型企業則再次遭受嚴峻打擊?
📣情報應援系列4⃣:疫情衝擊下,台灣流通企業營收如何變化?
💡實體零售業漲跌加劇:3C家電零售持續爆發、百貨賣場營收跌幅擴大
連鎖實體零售業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內需服務業別,在嚴格的警戒措施下,6月份不同零售次業態的營收變化更加劇烈。例如因應居家上班與遠距上課的設備採購需求,加上在宅娛樂市場成長推升,3C家電專賣零售業6月份營收成長力道持續拉高,順發營收成長率由5月份的71.0%增至6月份的80.0%,燦坤、集雅社與全國電子營收也分別年增28.1%、9.5%及7.4%。然而另一方面,百貨賣場營收跌幅則持續擴大,以軌道商場經營為特色的京站營收跌幅由5月份的40.9%擴大至6月份的75.1%,中友百貨及遠百營收衰退幅度也分別增至68.0%及34.2%。
💡電商生態圈持續高成長:整體產業再創成長高峰,少數專賣電商受到衝擊
電子商務做為產業火車頭,拉動整體線上商務生態圈於疫情期間連續兩年高速成長。電商平台中,以富邦媒(momo)6月份營收年增48.7%、創業家兄弟年增34.7%、東森年增20.3%、以及網路家庭(PChome)年增19.5%最為顯著。主營線上金流處理與電子支付業務的綠界科技及歐買尬(歐付寶母公司),6月份營業額亦分別年增51.8%及44.9%。網路服務類別中,由交友、直播轉進至保健食品販售的尚凡國際營收年增72.6%、甫上櫃的新零售系統解決方案91APP營收年增39.9%,漲幅均高於5月份。不過,仍有少部分消費品類電商受疫情影響,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陷入衰退,例如主營餐飲娛樂票券銷售的夠麻吉(GOMAJI),6月營收跌幅由5月份的47.9%擴大至75.0%,服飾專賣電商米斯特(Life 8)則由5月份營收小幅成長9.2%,轉為年減35.4%。
💡餐飲產業面臨存亡關頭:宴會廳&高價餐廳營收跌幅擴大,外帶型業者逆勢成長
餐飲觀光關聯業態為遭受疫情衝擊的第一線產業。雖然許多企業陸續積極轉型並展開自救對策,例如強化外帶外送業務、銷售自有品牌商品、開拓線上銷售通路等措施,但在嚴格的三級警戒措施下,整體餐飲產業仍面臨存亡挑戰。尤以聚會內用型態為主的宴會廳與高價餐廳受創最深,例如新天地及御頂(晶宴)營收衰退幅度分別高達90.5%及89.3%,相當於僅有去年同期一成的營收規模,而漢來美食營收年減幅度亦高達80%。不僅如此,由於全面禁止餐飲內用,2020年疫情下表現相對較佳的連鎖平價餐飲6月份營收亦出現下跌,例如亞洲藏壽司營收跌幅即高達88.0%。各餐飲業態中僅少數高外帶外送比例品牌仍維持營收成長,例如咖碼(cama)、八方雲集及美食達人(85度C)。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店中以較大內用空間為特色、鎖定「第三場所(Third Place)」策略發展的路易莎咖啡,6月份營收寫下51.8%的衰退紀錄,迥異於長期以來快速成長的發展路徑。
💡物流運輸業營收漲幅擴大:產業集體迎來強勁復甦,陸海空營收全線大漲
2021年6月份台灣整體物流運輸業持續迎來強勁復甦。尤其國際海運受惠於全球運價高漲,歐美城市逐步解封、客戶庫存回補急單等利多因素,業務量迎來驚人成長,指標業者如萬海、陽明、長榮、裕民等,6月營收成長幅度與去年同期相較均超過100%。報關承攬等物流輔助業營收亦同步上揚,其中台驊投控營收年增171.7%、中菲行營收年增41.4%。此外,新竹物流、宅配通及嘉里大榮等陸運型企業也在電商宅配運能需求爆發帶動下,營收年成長幅度分別達到24.2%、19.7%及9.8%。
✍️完整圖解分析請前往:https://reurl.cc/Q9mAQp
-----------------------------------------------------
【資料註記】
1. 資料來源為公開發行企業財務資訊,經程式彙整及計算後詳實呈現,若後經發布單位修改調整,則以發布單位更新資訊為準。
2. 為避免比較性失真及代表性不足,資料剔除少數營收來源多元及營收規模較低之企業,敬請見諒。
3. 企業營收為合併財務數據,除本業營收外,亦涵蓋子公司應計合併營收比重。
#商業數據圖解
#疫情情報應援
併櫃報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資訊發達、各種商品都能輕易找到販售來源,不只台灣景氣不好,國外廠家為了多銷甚至提供包運或含運,讓市場上能有更多選擇,也不再被傳統代理商掌握銷售命脈,當價格不是絕對影響因素,服務自然必須提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大品牌一定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從事貿易這行的小夥伴,多多少少會納悶中間差價去哪了?
也可能誤會這是門簡單好生意,為免洗了頭才發現沒水,又或見到心儀商品一個手滑、從此踏入等貨跑關心酸日常,因此根據過去自己經驗,加上眾多老前輩分享你可能沒想到的眉角:
進口貨物包括衝浪用品都會有下述費用
一.海外部分
1. 國外稅金8%
2. 包裝費用
3. 內陸運輸費用
4. 跨國運費
二,國內部分
1. 報關所需費用(拆櫃驗櫃報單倉儲文件等)
2. 關稅
3. 營業稅
除非本身是進出口貿易行家或可以靠行,否則小量進口的手續與費用加上去後、會比網站上看到的訂價高得多的多得多,這還沒有加上時間與試錯成本唷~直白點說,#網站上看到的售價不代表你實際到手的費用
有這個基本認知後,訂國外的商品是很好的訓練,指的是在語言/溝通訓練/日夜顛倒/耐心/懂多少髒話/往心裡吞多少垃圾方面,當然在東西到港開箱的那刻,這些都是值得的!
代理商與自購自運的差異,除了價格外
#重點在服務與風險
首先認識一下有哪些種類的代理商:
「獨家代理」:代表某個區域被其壟斷,即便是直接聯絡原廠也會被婉拒,他們的貨量大、以量制價讓取得價格低,這類商品自行進口的c/p值較低。
「經銷商」:非獨代、沒有地區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跨過他們直接向原廠購買。
那為什麼這類非獨代的經銷商還能存活呢?
這就關係到前面所提的服務與風險
衝浪板進口的注意事項:
1.運送過程的保護
花錢包得好不一定不會破
但不花錢運輸肯定各種破
受損風險本身就是一成本
能先跟原廠溝通分擔風控是最好
白紙黑字或購買運送險也是條路
2.與窗口的溝通
長期配合熟悉廠商習性
量大容易獲得原廠的重視
跑單幫或一次性購買真的賭人品
自己就遇過對方拿滯銷品充行貨
3.客製內容拿捏
材質、尺寸、色膏、龍骨、加強處
選配、標配、加價購項目
整合複數單需求是超乎想像困難
有些單色加價,兩色反而免費
或正面不加錢,背面收三倍
藝術家的收費標準根本迷因
這些都小case
做對是應該
到港開箱發現整批不知道誰的會哭笑不得
4.合約完成的定義點
國外廠商一般收訂就要全額付清
後續有沒有寄出,時間有無拖延
貨到哪個轉運點貨品內容正確與否
想用合約定義都不見得被搭理
訂單量小,人家願意接就偷笑
5.大環境的影響因子
疫情影響原料生產/貨運時間費用
如果不是常年配合的貨代與報關行
此時不哄抬價格更待何時
更別提等待併櫃可能都海枯石爛…
這些是真實會遇到的問題,想避免跟處理需要經驗累積,也是單看網站價格無法被量化的服務,自己訂東西就當作學習,跌久了膝蓋都很硬
網路上的售價與最終到台灣的成本大約會差多少呢?以下舉個例子給大家自行參考
各國皆不同,中國的出口報價情況是這樣的
CBM:計算貨櫃的容積單位
1CBM=1立方公尺
海運費:USD35/CBM
CFS:USD10/CBM (併櫃裝箱費)
DOC:USD45/SET(出口文件費)
VGM:USD10(載貨貨櫃驗證總重)
報關費:USD70/SET
買單費:USD70/SET
提貨費:看是賣方或買方支付
台灣換單費 NTD 2300
台灣拆櫃費 NTD 380/CBM
燃油附加費 NTD 210/CBM
海關驗關費 NTD 500
台灣報關費 NTD 2400
海上保險費 NTD 400
EDI NTD 50/SET
倉租 NTD30/CBM/DAY
機械使用費 NTD55/CBM
關稅 2.5% (衝浪板)
5%. (配件)
營業稅 5%(NTD)
進口長板都是3CBM起(長度關係)
短板至少要2CBM起 (材積問題)
由此可推算大約的成本費用,有些是固定費用需要數量攤分,依照經驗與現實條件,進口6片以下非常不划算,這也是團購都要湊單等單的原因。
上面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
商品要有市場都必須建立在需求上,畢竟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除非這東西沒人進口,或是價差大到已經是黑心的程度,否則忙了一圈發現省個幾千元... 耗費時間浪費精力最後可能還跟好朋友撕破臉,才是真正得不償失
經過很多次教訓後,我認為
#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
#老了時間成本越來越重要
#有開團的歡迎揪我
畫虎爛分享時間
如果有影響到店家權益或覺得不該說
請私訊我討論
但效用不高因為
反正我也不會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