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佳音英語學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佳音英語學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佳音英語學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佳音英語學院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 BAFTA 英國影藝學院獎 得獎名單】 英國影藝學院分兩天於週末揭曉本屆獎項得主,《游牧人生》持續橫掃,連奪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攝影四獎,趙婷可以先準備奧斯卡得獎感言了。雖說本屆英國影藝學院獎的導演和演員項目獎項為小評審團提名,但仍由全體會員票選出得主,因此在得獎名單上仍具一定的奧...

佳音英語學院 在 地下電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9 00:34:04

第92屆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最佳影片《#寄生上流》 - 今晚大贏家,絕對是來自南韓的《寄生上流》,以影史首部「非英語電影」抱回最佳影片,證明了保守的影藝學院會員的改動。此外,奉俊昊也是影史第二人以「非英語片」抱走最佳導演,他個人也收獲最佳原創劇本獎,最後,最佳國際電影也穩穩入袋,共計 4 座大獎成為...

  • 佳音英語學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2 12:39:30
    有 266 人按讚

    【2021 BAFTA 英國影藝學院獎 得獎名單】

    英國影藝學院分兩天於週末揭曉本屆獎項得主,《游牧人生》持續橫掃,連奪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攝影四獎,趙婷可以先準備奧斯卡得獎感言了。雖說本屆英國影藝學院獎的導演和演員項目獎項為小評審團提名,但仍由全體會員票選出得主,因此在得獎名單上仍具一定的奧斯卡指標意義。

    女主角項目再添變數,到目前為止威尼斯影后(《女人碎片》Vanessa Kirby)、金球獎影后(《United States vs. Billie Holiday》Andra Day 與《詐欺天后》Rosamund Pike)、影評人之選獎影后(《花漾女子》Carey Mulligan)、演員工會獎影后(《藍調天后》Viola Davis)皆為不同。Day, Mulligan, Davis 在 BAFTA 沒能入圍之下,讓《游牧人生》的法蘭西斯麥朵曼突圍。Kirby 應該已提早出局,但剩下四位感覺都有機會衝奧。

    《花漾女子》和《父親》也獲得地主優勢支持,前者榮獲最佳英國電影、最佳原著劇本;後者則是拿下最佳改編劇本,以及由 Anthony Hopkins 擊敗先前一路領跑的《藍調天后》Chadwick Boseman,奪得影帝殊榮。霍普金斯成為史上最年長的英國影藝學院獎影帝。安東尼沒料到自己會爆冷,因此沒參加視訊連線(他說他當時在畫畫),但得獎後有急忙上線參加得獎者訪談,在當中也表示「演戲是他唯一知道該怎麼做的事」,也感謝導演和其他演員的支持。

    配角方面,《夢想之地》的尹汝貞阿嬤連拿演員工會獎與英國影藝學院獎,看起來是倒吃甘蔗。尹汝貞在得獎感言中還說:「被態度高傲的英國人認可,真是倍感榮幸」。《猶大與黑色彌賽亞》的 Daniel Kaluuya 則是前哨獎全拿,應該沒有懸念了。

    技術類獎項也逐漸看出端倪,比如說《永夜漂流》雖然拿了視效工會獎,但《天能》可能會是更大眾的選擇(英國影藝學院跟奧斯卡一樣,都是由不分部門全體會員來選獎)。《曼克》的美術、《藍調天后》的服裝和妝髮,看起來也沒有其他黑馬。而《靜寂的鼓手》則拿到最佳剪輯、最佳音效。過去這兩個獎項在奧斯卡也有極高的正相關,就看《靜寂》聲勢能否壓過《芝加哥七人案》了(若是如此,《芝加哥》可能成為下一個《愛爾蘭人》空手而歸)。

    《靈魂急轉彎》則持續橫掃最佳配樂、最佳動畫。最佳非英語片頒給了丹麥的《醉好的時光》,最佳紀錄片給了 Netflix 的《我的章魚老師》,兩部片的奧斯卡之路感覺也越來越穩。

    最後,也要再次恭喜李安導演獲得終身成就獎!

    -

    完整得獎名單
    (由PTT movie板 aehvtleo 整理)

    ※ 最佳影片:

    《游牧人生》

    ※ 最佳英國電影:

    《花漾女子》

    ※ 最佳導演:

    《游牧人生》趙婷

    ※ 最佳男主角:

    《父親》Anthony Hopkins

    ※ 最佳女主角:

    《游牧人生》Frances McDormand

    ※ 最佳男配角: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Daniel Kaluuya

    ※ 最佳女配角:

    《夢想之地》尹汝貞

    ※ 最佳原創劇本:

    《花漾女子》Emerald Fennell

    ※ 最佳改編劇本:

    《父親》Christopher Hampton, Florian Zeller

    ※ 最佳英國首部編劇/導演或製片:

    《異國陰宅》Remi Weekes

    ※ 最佳非英語電影:

    《醉好的時光》丹麥

    ※ 最佳紀錄片:

    《我的章魚老師》

    ※ 最佳動畫長片:

    《靈魂急轉彎》

    ※ 最佳選角:

    《Rocks》Lucy Pardee

    ※ 最佳攝影:

    《游牧人生》Joshua James Richards

    ※ 最佳服裝設計:

    《藍調天后》Alexandra Byrne

    ※ 最佳剪輯:

    《金屬之聲》Mikkel E.G. Nielsen

    ※ 最佳妝髮:

    《藍調天后》Matiki Anoff, Larry M. Cherry, Sergio Lopez-Rivera, Mia Neal

    ※ 最佳配樂:

    《靈魂急轉彎》Jon Batiste, Trent Reznor, Atticus Ross

    ※ 最佳美術設計:

    《曼克》Donald Graham Burt, Jan Pascale

    ※ 最佳視覺特效:

    《TENET天能》Scott Fisher, Andrew Jackson, Andrew Lockley

    ※ 最佳音效:

    《金屬之聲》Jaime Baksht, Nicolas Becker, Phillip Bladh, Carlos Cortes, Michel
    le Couttolenc

    ※ 最佳短片:

    《The Present 》

    ※ 最佳動畫短片:

    《The Owl And The Pussycat》

    ※ 明日之星獎

    Bukky Bakray《Rocks》

    ※終身成就獎(由休葛蘭引言)

    李安

  • 佳音英語學院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0 01:19:57
    有 133 人按讚

    【BAFTA 英國影藝學院獎 入圍名單】

    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PAS)所頒發,而大西洋另一側的英國影藝學院(BAFTA)每年則會頒發由該地電影專業人士評選而出的「英國影藝學院獎」。

    BAFTA 的會員大約七千人,涵蓋幕前幕後各領域的英國影人(其中的大約 500 人,與決定奧斯卡的 AMPAS 影藝學院重複),因此可以說是最具有指標性與預測性的奧斯卡前哨戰之一。過去紀錄來看,BAFTA與奧斯卡的技術獎項入圍名單重複性高達九成以上,而演員/導演/影片等大獎也有七八成的共通性。

    然而,今年可能多了一些變數。簡單來說,BAFTA 不再能夠作為預測奧斯卡主要獎項的風向球,卻也更加走出自己獨特的一條路。

    大家是不是被今年BAFTA的入圍名單給嚇到了?怎麼跟獎季其他前哨獎差這麼多?

    別慌,BAFTA 在去年被抨擊入圍名單缺乏多元性之後,痛定思痛,將評獎規則大翻修,所以入圍名單看起來很跳痛完全不意外。

    簡單來說:BAFTA 的導演和演員入圍者,是分別由 7~12 位的超小評審團(當中可能一半不是 BAFTA 會員)所選出來的。詳細規則下面解釋:

    -
    詳細規則說明
    -

    ▲第一階段 1/12~1/26:

    今年 BAFTA 第一次引入「長名單」(longlist)機制,除了最佳影片由所有會員投票之外,其他各獎項由各部門投票選出(英國電影、紀錄片、非英語片、動畫片則是從其他部門徵求自願的評審。)

    最佳影片、演員獎項,及大部分技術獎項共選出15名進入「長名單」,導演獎項則選出20名(男女必須各半)進入「長名單」。

    長名單於 2/4 公佈,當時《夢想之地》與《猶大與黑彌賽亞》就已經不在最佳影片之列。《陽光普照》在外語片長名單也已出局。此外,《誓血五人組》掉了導演席次、金球獎影后 Andra Day 也未入選。

    ▲第二階段 2/19~3/1:

    所有投票會員必須看完該獎項長名單上所有作品,方能投票。

    最佳影片為所有投票會員選出入圍者、在四個演員獎項,以及最佳導演獎,則由專職的「評審團」(Jury)評選出入圍者。

    各個獎項的「評審團」彼此獨立運作,包含 7~12 位成員,其中至少 50% 為 BAFTA 會員。也就是說,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配,
    是由少數掐指可數的評審選出入圍者,且評審團當中的外部會員可能高達一半。

    為了多元性,此評審團中必須顧及到性別比、少數群體(包含年齡、性向、身心障礙、社經地位等)必須被充分代表,且具有新世代的年輕成員(emerging talent)。

    為了公平性,評審團成員不能連續兩年擔任同一個獎項的評審,且不能夠與任何長名單上的入選作品有任何私人或專業的利害關係。

    為了廣泛性,也將演員獎和導演獎的入圍席次擴增到 6 席、最佳英國電影獎則擴增到10席。

    ▲第三階段 3/25~4/7:

    除了「最佳英國編劇、導演、或製片首部作品」、「最佳紀錄片」、「最佳非英語片」、「最佳動畫片」之外,其餘所有獎項,都是由「全體BAFTA會員」投票選出最終贏家。

    最終得獎者,將於 4/10-11 頒獎典禮揭曉。

    -
    規則說明完畢
    -

    本屆BAFTA名單攤開來看,《游牧人生》、《Rocks》分別獲得 7 項入圍拔得頭籌。《父親》、《曼克》、《夢想之地》、《花漾女子》以六項入圍緊追在後。

    《父親》雖然沒有入圍演員獎項(Olivia Colman 可能要捏把冷汗,連本土幫都不挺了),但這邊聲勢是有救回來。

    普遍來說偏美國本土的電影,像是《芝加哥七人案》、《絕望者之歌》和《芭樂特續集電影》,以及尤其是黑人議題的《藍調天后》、《邁阿密的一夜》、《誓血五人組》、《猶大與黑彌賽亞》等,都沒有表現太好。

    反而是英國幫的《Rocks》、《Calm with Horses》、《異國陰宅》、《失控的審判》、《古寶》,甚至是其他歐洲非英語片《醉好的時光》與《Quo Vadis, Aida?》都有被看見。反而歐洲影人拍攝的《女人碎片》和《默愛》這邊持續不振,僅各入圍一席。

    值得一提的是,BAFTA 史上首次在「最佳導演獎」入圍了四名女性導(過往紀錄是單屆僅入圍過一位女性導演)。同時,入圍的導演還有三位是執導非英語片的導演(《醉好的時光》、《夢想之地》、《Quo Vadis, Aida?》)。演員方面, 24 位入圍者有 21 位是第一次入圍 BAFTA。整體而言,似乎真的有讓更多的新聲與新世代被看見。

    儘管對於奧斯卡預測來說,BAFTA 不再扮演關鍵的風向球角色(至少在主要獎項),甚至今年的 BAFTA 連入圍名單都不會對奧斯卡影響太多(奧斯卡於今日截止入圍投票)。對於這種特立獨行的入圍名單,大家不必讀入太多。

    但私以為這是一個好的方向,何必人人都搶當奧斯卡風向?BAFTA 逐漸走出了自己的路——以英國影人獨特的品味,頌揚他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電影。若能在此過程中,讓更多元、更廣泛的作品和影人得到榮耀,那何樂而不為?

    -

    本屆各片入圍數量:

    7 - 《游牧人生》、《Rocks》
    6 - 《父親》、《曼克》、《夢想之地》、《花漾女子》
    5 - 《古寶》、《失控的審判》
    4 - 《醉好的時光》、《Calm with Horses》、《猶大與黑彌賽亞》、《讀報人》、《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

    【完整入圍名單】

    最佳影片

    《父親》

    《失控的審判》
    
《游牧人生》

    《花漾女子》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最佳導演

    《醉好的時光》Thomas Vinterberg
    《謝謝你愛過我》Shannon Murphy
    《夢想之地》Lee Isaac Chung
    《游牧人生》Chloé Zhao
    《Quo Vadis, Aida?》Jasmila Žbanić
    《Rocks》Sarah Gavron

    最佳女主角
    
Bukky Bakray, 《Rocks》
    Radha Blank, 《40衝一波》
    Vanessa Kirby, 《女人碎片》
    Frances Mcdormand, 《游牧人生》
    Wunmi Mosaku, 《異國陰宅》
    Alfre Woodard, 《Clemency》

    最佳男主角
    
Riz Ahmed,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Chadwick Boseman, 《藍調天后》
    Adarsh Gourav, 《白老虎》
    Anthony Hopkins, 《父親》
    Mads Mikkelsen, 《醉好的時光》
    Tahar Rahim, 《失控的審判》

    最佳女配角
    
Niamh Algar, 《Calm With Horses》
    Kosar Ali, 《Rocks》
    Maria Bakalova, 《芭樂特續集電影》
    Dominique Fishback, 《猶大與黑彌賽亞》
    Ashley Madekwe, 《County Lines》
    Yuh-Jung Youn, 《夢想之地》

    最佳男配角
    
Daniel Kaluuya, 《猶大與黑彌賽亞》
    Barry Keoghan, 《Calm With Horses》
    Alan Kim, 《夢想之地》
    Leslie Odom Jr., 《邁阿密的一夜》
    Clarke Peters, 《誓血五人組》
    Paul Raci,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最佳新星
    
Bukky Bakray
    Conrad Khan
    Kingsley Ben-Adir
    Morfydd Clark
    Sope Dirisu

    最佳原著劇本

    《醉好的時光》
    《曼克》
    《花漾女子》
    《Rocks》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最佳改編劇本

    《古寶》
    《父親》
    《失控的審判》
    《游牧人生》
    《白老虎》

    最佳原創配樂

    《曼克》
    《夢想之地》
    《讀報人》
    《花漾女子》
    《靈魂急轉彎》

    最佳選角
    《Calm With Horses》
    《猶大與黑彌賽亞》
    《夢想之地》
    《花漾女子》
    《Rocks》

    最佳攝影
    《猶大與黑彌賽亞》
    《曼克》
    《失控的審判》
    《讀報人》
    《游牧人生》

    最佳剪輯
    《父親》
    《游牧人生》
    《花漾女子》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最佳美術設計
    
《古寶》
    《父親》
    《曼克》
    《讀報人》
    《Rebecca》

    最佳服裝設計
    《默愛》
    《古寶》
    《艾瑪.》
    《藍調天后》
    《曼克》

    最佳妝髮設計
    
《古寶》
    《絕望者之歌》
    《藍調天后》
    《曼克》
    《皮諾丘的奇幻旅程》

    最佳音效

    《怒海戰艦》
    《讀報人》
    《游牧人生》
    《靈魂急轉彎》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最佳視覺效果
    《怒海戰艦》
    《永夜漂流》
    《花木蘭》
    《八號出口的猩猩》
    《天能》

    最佳英國電影
    
《Calm With Horses》
    
《古寶》
    
《父親》

    《異國陰宅》

    《Limbo》
    
《失控的審判》
    
《Mogul Mowgli》
    
《花漾女子》
    
《Rocks》

    《暗黑聖女》

    最佳英國編劇、導演、或製片首部作品

    《異國陰宅》
    《Limbo》
    《Moffie》
    《Rocks》
    《暗黑聖女》

    最佳非英語電影
    
《醉好的時光》
    
《親愛的同志》
    
《悲慘世界》
    
《夢想之地》
    
《Quo Vadis, Aida?》

    最佳紀錄片

    《一場大火之後》
    
《David Attenborough:活在天與地》
    
《The Dissident》

    《我的章魚老師》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最佳動畫片
    
《1/2的魔法》

    《靈魂急轉彎》

    《Wolfwalkers》

    最佳英國動畫短片
    
《The Fire Next Time》
    《The Owl And The Pussycat》
    《The Song Of A Lost Boy》

  • 佳音英語學院 在 咖啡貓aka楊盈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09 22:17:27
    有 40 人按讚

    傾聽音樂X大地之歌樂團談《行樂千山》音樂製作人欽聖及荷西專訪
    首播:20201210 am10:35-12:00
    重播:20201211 am01:30-03:00
    Sonus de Gaia 好有感覺音樂事業有限公司(Feeling Good Music Co., Ltd.)
    認識欽聖是很早的事。
    那是大學時刻、還熱衷於唱KTV的年代,學校出了個小有名氣的樂團叫「洛克班」,每逢K歌必點「洛客班-我想你的快樂是因為我」;過了挺長一段時間,我無意間聽到喜愛的和聲老師Lisa和洛客班的吉他手欽聖組了個靜物樂團,哦我記得,我會在KTV點「我在歐洲打電話給你 」,然後換來滿室的茫然。又過了好多年,我無意間聽見欽聖的吉他專輯,並且知道他帶著吉他到許多偏鄉或社福機構演出,我想他一定有很多不一樣的表演動機。
    過了許久許久,我已經離大學的自己很遠很遠,但我仍然持續聽到欽聖誠懇的音樂,他遇上了一些有趣的音樂伙伴、組成了「大地之歌」,融合來自十個國家、三十多位音樂人共同成就的「行樂千山」作品,故事及動機十分豐富。我先說到這兒,請來聽聽欽聖及來自西班牙的音樂人José的精彩分享!

    【傾聽音樂】
    佳音電台FM90.9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週二至週六am01:00重播)
    羅東電台FM90.3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
    桃園GoGo Radio FM104.3週一至週五 pm8:05首播
    全球線上收聽:http://www.goodnews.org.tw/goodnews.php
    手機及行動平台,請連結 app.goodnews.org.tw
    或下載 Hinet廣播app

    ——
    關於
    "大地之歌"樂團(Sonus de Gaia)成立於2016年,由台灣吉他音樂人欽聖(King Sing)邀請了José(荷西)來台,持續推動族際音樂,透過兩人對於西班牙與台灣傳統音樂的交互研究學習,分享心得,投入音樂作曲能量。2017年陸續邀請台灣笛樂演奏家-江碩齡、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低音大提琴家- 謝宗翰加入,成為新爵士四重奏樂團。
    「Sonus de Gaia」來自於兩個詞彙:「Sonus」源於拉丁文,代表「聲音」,而「Gaia」則有兩個意思,一為「大地之母」,二在台灣賽德克族中則為「祖靈信仰」。透過這兩個詞彙的結合,「Sonus de Gaia」也就是「大地的聲音」。
    《行樂千山(Gaia Formosa)》創作專輯於台灣及西班牙跨國製作,歷時五年才完成,結合了共10個國家、30餘位音樂家錄製,並於台灣、西班牙、葡萄牙、多明尼加等多國采風錄音。特邀西班牙國寶級爵士大師Jorge Pardo 演奏(美國鋼琴家Chick Corea的長笛手)、拉丁葛萊美獎混音師Javier Garcia 操刀混音,以及葛萊美獎混音師Greg Calbi製作母帶後期。專輯中邀請各國優秀的現代音樂家、原民音樂家一同透過音樂對話,融合許多語言如:河洛語、西班牙語、居爾特族語、阿美族語、噶瑪蘭族語、排灣族語、賽德克族語、梵語、英語等,經由合奏、觀摩、交流,將「族際音樂」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大地之歌"樂團(Sonus de Gaia)創作核心組成有二位:來自臺灣的吉他手- 欽聖(King Sing),以及來自西班牙的鼓手- José(荷西)。
    二位音樂人在另一個異地(美國)的伯克萊音樂學院求學而認識,在異地異族的音樂創作之路上,他們深刻感受到:在人類共有的這個大地(地球)上,孕育了無以計量的文化、符號與傳統,但唯一能夠超越語言、而跨越族際溝通、交流、甚至合作的共通橋樑,就是「音樂」。
    「音樂」具有連接所有族群的魔力,在人與人之間、在萬事萬物之中、在大地之上,可以揉合再共同創造出獨特的聲響。"大地之歌"樂團成員與國際音樂友人們完成的這張吟奏創作專輯,超越語言的「族際音樂」,讓想像的正能量完全釋放,體現出無以言喻的平衡音率,和洗滌靈魂的暢快新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