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北租屋處是個不能開伙的小套房,於是在台中老家,是我北上這麼多年至今最頻繁的開伙。 早上一起床最期待的就是去拿平底鍋,煎一顆變化萬千的蛋,帶著扮裝的心情跟蛋相處,今天幫她穿白裙黃上衣用肉鬆火腿刺繡,明天幫她換上一套碎肉起士花洋裝,後天奢侈一點,加點酪梨百摺。偶爾蛋不當主角,讓她跟牛奶在一起,用切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Niki 妮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是我私心想拍的新系列:BL主題 整理了2017年我最喜歡的前10本BL小說 ∥不劇透可直接看書名∥ #一個鋼蹦兒 - 巫哲 心光 - 初可 不死者 - 淮上 犯罪心理 - 長洱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 桃千歲 逆水橫刀 - 香小陌 穿堂惊惊琵琶聲 - 高台樹色 殺戮秀 - FOX 殘次品 - ...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 在 何安妘 x 頑皮妮妮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3:23:53

台北租屋處是個不能開伙的小套房,於是在台中老家,是我北上這麼多年至今最頻繁的開伙。 早上一起床最期待的就是去拿平底鍋,煎一顆變化萬千的蛋,帶著扮裝的心情跟蛋相處,今天幫她穿白裙黃上衣用肉鬆火腿刺繡,明天幫她換上一套碎肉起士花洋裝,後天奢侈一點,加點酪梨百摺。偶爾蛋不當主角,讓她跟牛奶在一起,用切成...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 在 陳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11:44:00

跟阿早結婚前,我度過很長很長的黑暗期,那時生活很困窘,對於日常生活裡的所有事物都是勉強湊合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便宜儉省的,很長時間裡,我對於享受生命這幾個字沒有任何體會,好像僅僅只是活下去,都顯得很困難,我有了一點錢,就存起來,因為隨時都可能會有需要寄錢回家的時候,生活朝不保夕,還有隨時可能出現...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 在 Cheryl 李欣怡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03:08:49

給做夢的你, 話說我們家魚去了北京一趟參加某節目海選,之後的發展和想像有出入,理智考慮一番之後,決定回國。(https://goo.gl/gdEfXF) 她說:“任性完了,夢醒了。” 我給她留了一句:“在任何地方都有做夢的能力,每天才能睡得好。” “選秀”二字,在我的人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入行...

  •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4 11:44:30
    有 68 人按讚

    台北租屋處是個不能開伙的小套房,於是在台中老家,是我北上這麼多年至今最頻繁的開伙。

    早上一起床最期待的就是去拿平底鍋,煎一顆變化萬千的蛋,帶著扮裝的心情跟蛋相處,今天幫她穿白裙黃上衣用肉鬆火腿刺繡,明天幫她換上一套碎肉起士花洋裝,後天奢侈一點,加點酪梨百摺。偶爾蛋不當主角,讓她跟牛奶在一起,用切成塊狀的吐司,沾上了煎出去趟法國的感覺。

    反倒是因為這個動力,讓我無論是否失眠到兩點,隔天都能八九點起床弄份像樣的早餐。

    最近從麵粉糊煎蛋餅後,被啟發做粉漿蛋餅,於是第二天混合廚房僅有的太白粉煎,第三天終於加上樹薯粉,完美成為外賣粉漿蛋餅的長相,當然粉的比例跟小火等待都是重要的。

    有時候妹妹剛好醒來,我就可以一次做雙倍,煮一鍋鍋煮鮮奶茶倒進透明的茶壺,一起用玻璃杯喝,東西有人分享都比獨享好吃,這件事從小時候一塊蘇打餅乾都要分給三個人,到長大完全沒變,這可能剛好也分攤了我的食量吧!

    這樣的早餐時間,促使我認真想寫一個跟做早餐有關的故事,比如寫個每天都能給朋友或是室友做一份早餐,從做自己想吃的到做對方喜歡吃的,慢慢從疏離到兩人關係靠近,不管是友情還是戀愛好像也都蠻浪漫的。這陣子也讀了好多戀愛、家庭關係類型的劇本,好久沒演寫實戲,跟友人們對戲的過程真的好愉快,彼此都撞出新的情感交流,果然不管是什麼,「分享」還是最棒的。

    想起當時做編劇功課而重看快十次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其中的《飲食男女》我最喜歡吃飯的戲,對於能在六次餐聚中,把人生與關係的酸甜苦辣連著食物一起咀嚼,我真心喜歡跟佩服,也因此看舞台劇版本時,除了去看台上認識的友人們大展身手,也又重新複習了一次戲中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精彩詮釋。

    愛吃如我,難怪當時好戲的製作GG直接帶我去餐廳吃飯談合作,除了東西很好我實在忘記那天說了什麼,不過愛美食的都不是壞人吧(什麼道理?)

    前陣子包了水餃,家人們分攤有人揉麵團、有人弄餡料,我負責包水餃,從第一天形狀不太穩定,到第二天已經可以一眼過去都長一樣。疫情剛開始不久,有天我看著我弟完美的煎著忘了是什麼,說著自己都弄的亂七八糟,我弟只說弄糟個幾次就會了,現在看起來真是有道理。

    我家廚房,中午前是早起的我或妹妹的天下,中午我爸工作回來揮灑方便快速的雞絲麵,下午我弟起床弄個早午餐,偶爾我妹興致來會弄些甜點,從蛋糕、麵包、果乾,在我舌上沒有失敗的作品。晚餐我弟有空就會弄晚餐,不管是什麼菜色、什麼飯麵湯品,怎麼弄都好吃。我想這些再加上每天記得照鏡子,都會是提醒自己運動的動力。

    這陣子除了自己之外,也會在社交平台看見偶爾釋出沮喪訊息的友人,看著群起關心他的人們,能夠非常直接的透露出自己需要幫助真的很勇敢,能夠適時接住彼此的那些人們也真的很難得。雖然心情時高時低,三不五時得自己扶一下,其實沒什麼好抱怨的,最基本能餐餐飽食,擁有可以交流的家人,偶爾出現友人們陪伴,已經擁有很多了。

    不過的確呀!總是做著跟人交流的工作,瞬間減量到最低,的確很需要有人可以分享和說說話,甚至一起做些什麼,否則陰鬱真的會不小心像晾在院子的衣服,一不注意太陽就換成雨,即便拖進門陰乾,都仍然有股濕氣的霉味。

    這陣子也看了好多以前的電影、影集,甚至找到了一直沒機會看的音樂劇,影集部分這陣子最愛的是編導易蓁大力推薦的《好萊塢教父》,我一天看掉一季,三天看完三季,因為一集才二十多分鐘,一季也十集內。另外應該是我哭點低,第一季幾乎每集都哭,老演員們太好看了,也推薦演員及朋友們。

    再來我也看了《搖滾青春練習曲》、《曼哈頓練習曲》、《K歌情人》、《真愛每一天》、《Easy A》、《幸福綠皮書》、《享受吧!一個人旅行》、《麻辣女王》、《時尚惡女:庫伊拉》、《Lalaland》,裡面各有因為音樂、劇情,演員,或是導演手法我很喜歡,所以寫在這裡,至於有些用快轉看完的,就不在這裡浪費大家開冰箱的時間,不如去開冰箱吧。

    最後談一下這陣子快看完的書。同值性稍微高的,我同時在看《阿拉斯加之死》、《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時》我看得很慢,可能怕看太快我會太想出去爬山,《阿》我看的很快,是一個追尋一九九二年,在阿拉斯加曠野中的廢棄巴士裡,發現一具男屍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作者為了這個男子,重新走過他走的路,並且讓我們從每個認識過男子的人口中,拼湊出男子的完整面貌。

    雖然是非虛構但非常像偵探小說,有些時刻我幾乎要忘記這是真的,想起昨天看到的梗圖寫著「讀書和抽大麻沒有區別,都是拿著死掉的植物產生幻覺」,我沒抽過大麻,但覺得這比喻非常幽默,有抽過但不讀書的也可以想像一下(?

    再來是友人前陣子寄來的書《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基本上是我這陣子的浮木,很多自己覺得「理所當然」,往往是痛苦的根源,比如「我需要透過......來證明自己」、「她為什麼不.....來表示對我的友善」等等,這本書抽絲剝繭帶著讀者換視角思考,有點像心靈空拍機,你的鏡頭只照到這裡,她拉高帶你看全貌,你再考慮一下要不要繼續為這些自己狹隘視角製造出來的幻覺不爽。

    好拉!想念你們,健康。

    附上第三組妹妹攝影,最後是覺得荒謬笑場。

    頭上的書都是小時候的,好久沒翻了。娃娃幾乎都是收到的禮物,謝謝這些愛,還有看也知道我多愛看動畫《夏目友人帳》,拜託沒看過的都可以去看,太療癒了,好想要跟妖怪做朋友。

  •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8 19:34:16
    有 4,114 人按讚

    跟阿早結婚前,我度過很長很長的黑暗期,那時生活很困窘,對於日常生活裡的所有事物都是勉強湊合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便宜儉省的,很長時間裡,我對於享受生命這幾個字沒有任何體會,好像僅僅只是活下去,都顯得很困難,我有了一點錢,就存起來,因為隨時都可能會有需要寄錢回家的時候,生活朝不保夕,還有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我就像驚弓之鳥,每次深夜電話響起,都很怕是家人打來的,唯恐生命又跟我開玩笑,發生了什麼意外。
    那時的我,不懂對自己慷慨,也不可能對別人大方,我生命所有的扣打,都貢獻給了我家人,我唯一對自己最好的事,就是無論如何都堅持寫小說,沒有去上班,即使再困難,我也守著這條界線,所以各種文學打工我都做過,只要可以不去上班,怎樣都行。
    跟阿早結婚初期,我們都很窮,彼此都有家累,因此惺惺相惜,我們都是長女,肩上都扛著重重的擔子,因此彼此相知。
    但阿早最特別的地方是,即使生活再困窘,她也懂得用一些特別的方式,讓日子看起來好過一點。
    以前我很少吃零食,也不吃甜點,所有看起來會讓生活比較滋潤的東西,我一概拒絕,我似乎害怕自己喜歡上任何會花錢的事,以至於我對於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都搞不清楚。我很長期穿朋友給我的二手衣,所以我穿衣服也沒有什麼固定風格可言。危機感一直盤旋在我心裡,變成了重重的陰影。
    我們剛同居的時候,阿早常做各種東西給我吃,各種食材變化,中餐西餐,都是我沒吃過的東西。我記得有一次聖誕節,他很慎重帶我去一家餐廳吃飯,我緊張得手足無措,但那確實是很美好的一天。
    跟阿早在一起十年,我吃過了很多從來沒吃過的東西,我從來不知道生命可以這麼「享受」,或許那也不需要非常多的金錢,阿早總是懂得在生活的縫隙裡,找到餘裕,是他教會我兩個人一起坐下來面對面好好吃飯,享受食物的原味,是他讓我知道,即使生活困窘,也能對別人慷慨。
    從前的我,對自己殘酷,也不可能對他人多麼溫暖,我好像時時刻刻都處在一種隨時要打包逃走的狀態,繃緊著神經,小心翼翼護衛著自己僅有的一點空間跟尊嚴,後來我生了免疫系統的病,彷彿就像我人生的隱喻,我長期提高警覺,隨時備戰,免疫系統因此崩潰,錯亂的開始攻擊自己。
    十年是很長的時間,足以使頑石點頭。
    現在的我,有時也會撒嬌,某些日子裡,我就是好想吃牛排,我以前從不知道自己喜歡吃牛肉,我喜歡放在磁盤子裡乾乾淨淨一塊牛排,不要什麼醬料,只要旁邊灑點鹽,一點芥末子醬,這個阿早會做,不用去餐廳吃。
    超市買回來的牛排,阿早用鑄鐵鍋煎,就非常好吃,阿早再煎一點杏鮑菇,做一鍋燉蔬菜,阿早用奶油跟一點醬油拌飯,配上朋友送的紅酒,就是完美的一餐。
    可以清清楚楚地對自己說,我好喜歡吃牛排,真是不可思議的事,不過紅肉吃太多不好,我們只有偶而才吃。
    我慢慢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麼,想要什麼,如何生活,都是跟阿早在一起之後才學會的,我想我不但會了愛人,也學會了愛自己,那其實不是花費多少錢的問題,一個人要懂得對自己溫柔,才有能力對別人寬厚。
    我現在明白了。
    無論生活如何,要慷慨待人,要對自己柔慈,要相信自己不管經歷何種艱難,都有能力對他人善良,我不再需要嚴格地捍衛什麼,因為生命自有安排。
    後來再去醫院複診,我的指數都滿正常的,除了接受妥善的治療,我想,不再與生命為敵,才是最好的藥方。
    謝謝阿早,我想,吃了那麼多苦之後遇見你,一定是生命早就安排好的事。

  •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說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4 12:38:21
    有 223 人按讚


    【意義是三小?】

    最近寫了一些跟小孩學才藝、教養問題有關的文,好像都在黑父母。

    所以這篇我想來講講這種「#需要上進、#不斷自我超越、#好還要更好、#要負起社會責任、#要有深度、#要有教育意義」的大中華(或泛東亞?)思維,

    怎麼從教育/教養層面,內化到閱聽人/消費者心中,變成衡量「美學」價值的一把奇怪的尺。

    #

    一篇標題為《一个90后周杰伦粉丝的死心史》的文章,日前在社群上被大量轉載,作者是還可算在年輕人範圍內的90後。

    他說,周杰倫之前出的新單曲《Mojito》旋律算好聽,但歌甜而「塑料」,周董跟他的好哥們大家唱唱跳跳、沒有煩惱,不若他多年前聽剛出道的周杰倫的作品,「在那個自我意識覺醒的人生啟蒙階段,他教我們要不服輸、要做第一名,告訴我們青春期要面對的所有事」。

    作者說,以前的周杰倫熱衷於音樂實驗、挑戰風格混搭、開先河玩中國風、不斷創新,而且關注社會問題,寫過反家暴、寫過反戰,歌曲格局豐富多樣。

    剛出道的周杰倫,人看起來不乖、眼神過於不服、隨時準備唱反調,但「凡事都要做到最好」,

    但2007年推出專輯《我很忙》之後,歌的記憶點不多、藝術質感不見了,歌詞沒有廣闊的想像空間、淪於划水,歌詞只有小歌迷般的少女、MV只有性感美女跟比基尼,十足物化女性,至於周杰倫的人呢?他的「年少時的拔群勁兒不見了!」

    「那個教這一代人不要太乖、不要輸、要去全世界,要勇敢、要不懼權威、要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最好的周杰倫不見了!」

    作者對周杰倫成為「太過商業導向的老油條」而不再專注於音樂上的創新,感到相當失望、甚至心死;他無法接受周杰倫的敷衍跟糊弄,認為「這是一個人要如何對待自己職業的問題」。

    「他或許並沒有對不起我們,他只是對不起自己,以及這份職業。」作者如是說,他期待曾經周杰倫能「年輕時是偶像、年長後是大師」。

    作者希望周杰倫像坂本龍一那樣,從青年偶像轉變為音樂匠人,「收集自然跟城市的聲音用以探究人在城市空間的生存狀態」、「將反戰、環保的思考寫入音樂」、「將音樂作為延續哲學思考的方式」。

    或者至少如蔡依林,從唱跳歌手蛻變,開始「跟獨立音樂人合作」、「相比口水流行歌,如今的音樂更像對藝術和自我的探索」、「歌裡有開放的性別意識、對單一審美標準的反思、跟對同性愛人的鼓勵」。

    但最終,周杰倫沒有陪他一起長大,「沒有像教我們不服輸一樣,教我們負擔生命的重量,如何面對分離和背叛,愛與失去,學做父母,看清生活真相後繼續生活,與衰老和解,然後一同老去」。

    #

    這些論述的味道是不是令人感到熟悉?這不就是許多父母對孩子未來人生的期許方向嗎?從一個90後的年輕人口中冒出這樣的「教訓」,彷彿接下來一整個月都是「教孝月」了。

    周杰倫是否該開個「人生夢想學校」作者才會滿意呢?

    我不禁想吐槽。

    #

    說個真實笑話給大家聽:

    我小時候還流行看日本卡通,班上同學朋友都在看《玩偶遊戲》、《庫洛魔法使》,我放學回家說我也要看,但我媽媽是學教育的、當老師的,她會買《十萬個為什麼》的整套錄影帶給我看,但覺得日本卡通都沒營養。

    於是她說「好,要看可以,但你要列出這些日本卡通有什麼教育意義,說服我了,就可以看。」

    我才小學中年級,能知道卡通有什麼教育意義?想看的原因不就是故事好看、劇情跟我的學校生活很像很有共鳴、畫風很美、音樂好聽、大家都在聊所以跟同學有話題嗎?

    想當然我沒能列出來,所以就沒得看了。

    一直到我國中,有天她跟我說,當時應該讓我看《庫洛魔法使》跟《玩偶遊戲》的(那時我早已偷偷跟同學合資買了整套《玩偶遊戲》漫畫藏在學校,但後來被抓到就被揍了)。

    我覺得好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我在國語日報上看到一個媽媽老師的文章,她說她和女兒一起看這些動畫,發現裡面教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並且讓她了解這個年紀的孩子怎麼跟人相處,她覺得很有意義、很值得看」。

    我是否能看卡通的許可,是《國語日報》核發的。

    #

    荒謬的是,這個笑話在當今的「政治正確」氛圍中唾手可得,而且大家一點都不覺得荒謬。

    我們重視電影導演有沒有關注社會底層跟弱勢、藝術價值夠不夠高;所以台詞跟讀小說一樣拗口又文鄒鄒(誰會在日常生活中那樣講話?)、情節破碎牽強、起承轉合轉折不自然只能靠旁白補充說明、情節中插入抽象又意識流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畫面,觀眾跟評審都不在意。

    (對不起,我就是覺得大部分國片都很難看,而且片尾都要來個伊索寓言般的教化寓意頓悟,很煩)

    我們重視歌手是否在歌裡唱出當代社會議題,是否夠知性、深入靈魂地感人,歌詞具有詩詞般的文學價值,或是優美地使用中文修辭,或是運用某些典故的巧思設計;至於旋律、節奏好不好聽、流不流暢、你聽了頭腦身體會不會跟著晃是其次。

    (喔我們只有聽西洋音樂、JPOP、KPOP或任何聽不懂歌詞的歌時,才會不計較歌詞)

    我們希望戲劇可以講述更多台灣當地生活的真實樣貌、徹底呈現台灣價值跟歷史脈絡,題材、背景更多元,情節要夠曲折複雜最好有推理性並且一定要有角色慘烈廝吼啊啊啊啊啊啊然後殺人或自殺(咦),不要老是拍些小情小愛的偶像劇,如果可以跟文學作品結合,或掀起社會輿論認真討論,那就更好了!

    (所以我們只能猛看韓劇當迷片啊不是嗎?)

    我們要求一個好的廚師不能只是做出好吃的食物,他們還要重視食材來源、重視地域族群關係、重視小農生存、重視土地議題、重視環保、重視動物權益、重視文化歷史、重視在地價值;如果他們做的菜有完整且創新的理念,呈現手法讓人驚艷,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驗,哇那就一百分了!

    #

    上述不管哪種創作,影像、音樂、食物⋯⋯本質都是基於五感的體驗、感官的享受,或是傳遞情感的媒介,但在當代,它們卻背負了「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否則這個創作就不能被認可。

    回頭看看歷屆金曲、金鐘、金馬獎的得獎評語,評審都是怎麼說的,你就知道了。

    (最好你創作者出身貧困或是年輕時很辛苦很不順,那就更偉大更正確更可歌可泣了)

    所以囉,如果我們做的工作只是做起來開心、滿足、讓人喜歡而且每天都期待去上班,這是不行的,因為你的工作沒有社會影響力、沒有更深入的意義、沒有教育世人的價值,而且還過太爽不夠刻苦磨難的話,就不能讓你寫出什麼能給後輩參考的感悟心得文投稿到商管雜誌。

    相較之下,「這工作薪水夠不夠多啊?」真是讓人鬆一口氣的期待。

    一個人喜歡、欣賞的東西,一定要被賦予有意義的、重大的、深刻的意義嗎?不能只是單純有感覺所以喜歡嗎?如果有天失去了意義,就不值得再喜歡了嗎?

    #

    請容我套一句經典台詞:意義是三小?

    我並不是說意義不重要,而是當我們拚命找出生命跟事物中的意義時,這個意義真的會變成三小。

    因為它是為了必須存在而硬被創造出來的意義,是不真實的、是奠基在「集體已有共識的主流價值政治正確」上的意義,而不是你在被事物或生命先感動——我是指有FU的感動——了之後,才慢慢歸納出感動你的東西是什麼,所產生的意義。

    上面這句子寫起來有點拗口,但如果你記得國文課本上的「課文賞析」,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就是那種感覺。

    這種「標本化的意義」阻止了生命的流動,就好比小孩被送去學才藝不是出於興趣——接觸喜歡的事物而自然產生喜悅——,而是為了能夠孝順/滿足父母的期待、證明自己有料不是只會讀死書、有東西可以寫在大學申請書上等意義而學。

    意義至上、思維優先時,感官、感受就死掉了。

    然後我們就會在別的地方,找尋能滿足感受需求的出口。

    為什麼比起正經新聞,老天鵝新聞、眼球中央電視台跟哈哈台街訪讓人欲罷不能呢?

    因為它們沒三小意義,卻很在感官層面上感動了你。

    周杰倫當下的人生過得很幸福開心簡單又爽,所以他寫簡單、讓自己爽的歌(就像饒舌歌手Cardi B老是在唱老娘多紅多有錢人生勝利94爽一樣),我覺得很順應自然,音樂本來就是用來表達情感的。

    他如果現在硬是為了滿足社會期待,寫一些關懷社會黑暗面的歌,那就矯情了,跟他的生命也沒有連結。

    而且「過爽爽但關懷底層苦民所苦」的角色,千百年前就已經被釋迦摩尼悉達多、托爾斯泰跟切格瓦拉當過了,這個世界,真的不缺。

    #要找人生的意義或靈魂深度這些事情
    #拜託給我們命理產業或身心靈產業或是心理師跟哲學家們留口飯吃好嗎
    #娛樂圈專注找生命意義跟哲學
    #我們就只能搞笑娛樂大家了啊
    #術業有專攻
    #不要搶工作
    #我是文青Hater

    ———

    補充:我認為審美喜好是很主觀的。比方說,一個異國文化閱歷較多的人可能會跟你說,燉飯有米心才叫煮得好,吃日本料理時哇沙米跟醬油分開使用,才是有品味的吃法。

    但這只是義大利跟日本習慣的吃法而已,你可以說他是比較道地的吃法,可是這不等於比較好吃。像你去麵攤切黑白切,哇沙米跟醬油喇一喇吃起來就是直接過癮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