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你的愛詩歌吉他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你的愛詩歌吉他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你的愛詩歌吉他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你的愛詩歌吉他譜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德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民謠搖滾之父——現在,他當然多了一個新的頭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Bob Dylan, 生涯寫了將近400首詞。 驚人的數量,直接體現在份量上,由大塊文化出版的中譯本,分為七冊,拿在手裡,就像磚頭一樣重(這不是誇飾)。 在一月號《文訊》雜誌寫了一篇書評,貼在這裡。 〈用藍調和詩歌唱醒了一個時代—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40的網紅Charis Chu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haris蔡佳靈 官方資訊 Official Platforms 訂閱頻道 Subscribe:https://lihi1.com/wC9Ka(記得開啟小鈴鐺) 線上收聽「小心眼」 Listen:https://lnkfi.re/soulfilter FB: https://www.faceb...

  • 你的愛詩歌吉他譜 在 陳德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3 13:30:43
    有 81 人按讚

    民謠搖滾之父——現在,他當然多了一個新的頭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Bob Dylan, 生涯寫了將近400首詞。

    驚人的數量,直接體現在份量上,由大塊文化出版的中譯本,分為七冊,拿在手裡,就像磚頭一樣重(這不是誇飾)。

    在一月號《文訊》雜誌寫了一篇書評,貼在這裡。

    〈用藍調和詩歌唱醒了一個時代—10首歌讀巴布.狄倫歌詩集〉

    《巴布.狄倫歌詩集》並不是一本書的名字,它的英文書名《Bob Dylan, The Lyrics: 1961—2012》簡單向讀者交代了幾個關鍵字:巴布.狄倫、歌詞選集,以及它所跨越的年份。

    《巴布.狄倫歌詩集》也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套叢書的集合,繁中譯本將它劃分為七冊,每一冊在線性的時間序列中相連(這意味大歷史之河),並以不同的創作時期為分野(這代表個人的轉型與探索)。是的,想料理狄倫學(Dylanology)這門繁複的、處處鑄下謎語的學科,非得這麼大費周章不可,尤其在狄倫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

    世人熟知的狄倫印象,是民謠歌手,是搖滾巨星,「作家」狄倫大抵只出過兩本書:1960年代摹仿垮世代風格,晦澀難解的小說《狼蛛》,以及發表於千禧年之初備受讚譽的回憶錄《搖滾記》。狄倫所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憑藉的仍是他的歌詞,或者說,歌詞中藏孕的詩意與想像力。

    這套書集結了將近400首詞作,時間跨度從1961年狄倫發行首張專輯之前,延伸至2012年的晚近作品《暴風雨》。台灣的出版社邀集了詩人、學者與音樂人共同翻譯,期盼這七冊書能成為華人世界狄倫歌詞的最佳譯本。

    要在短短數千字的規格內評論橫跨半世紀的歌詞,原先就不可能(另一個衍生問題是:我是要評論狄倫的詞本身呢?還是譯者的譯筆?),此外,在紙上「閱讀」歌詞也有其不適切性(倘若你是個從未聽過狄倫歌曲的讀者)。

    比較實際的作法,是我拉出一條動線,它類似時間的廊道,有清晰的軌跡,讓人見證那個當初從明尼蘇達搭便車到紐約闖蕩的小伙子,如何穿透各種思潮的迴聲,遊走於不同的文化圈子,最終形塑出20世紀一面輝煌的心靈景觀。

    這條廊道同時也收納了「時代的聲音」,即狄倫透過他自己的作品,替身處的各個時代拓印出的集體奮鬥、思索乃至於陷落。漫漫的時光中,新的聲光覆蓋上舊的,他的洞見和寓言,都在音樂休止處沖積成一片豐美的文字綠洲。

    我精選了十首歌,它們是我理解狄倫的索引,也具備導讀的功能。

    ⚡️ 你是我繼續上路的原因(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1963)

    文學中有所謂的「行路文學」文類,音樂裡也有「行路歌謠」,以孕育狄倫的美國來說,行路歌謠可溯及山歌、草根民謠與源自南方各州的庶民音樂。〈別再多想,沒事了〉(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是歌者將踏上一條漫長孤寂的道路前(that long, lonesome road),和有緣無份的心上人別離的時刻,給自己的一次精神喊話:即使我在路的暗處,前方困頓難行,別多想,一切都會沒事的。

    這首歌收錄於狄倫第二張專輯《自由不羈的巴布.狄倫》(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那時,狄倫剛抵達紐約的藝文漩渦格林威治村,與長他幾歲的女友談著戀愛,〈別再多想,沒事了〉洋溢出的樂觀,是他彼時的心境寫照。

    ⚡️ 如果上帝在我們這一邊(With God On Our Side, 1964)

    美國總統就職宣誓的典禮上,新任總統手按《聖經》,隨著首席大法官宣讀誓詞,最後一句便是:「我祈求上帝的保佑。」(So help me God)美國以基督教立國,宗教與道德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兩大支柱,而宗教與道德,向來是狄倫詞作中探討的主題。

    〈上帝在我們這一邊〉(With God On Our Side)收錄於狄倫生涯最富政治意識的一張專輯《時代正在改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時值民權運動方興未艾的燃點,狄倫在詞句間來回替換上帝的位置,有時祂與敵人(西班牙人、德國納粹)站在一起,有時又回到我們這一邊。

    年紀輕輕的狄倫,世故老成地向人探問:什麼是正義?以上帝之名,是否惡也可以為善?

    ⚡️ 每個人都在做愛,就在荒蕪街(Desolation Row, 1965)

    1960年代中期,狄倫「封印」了抗議歌手的形象,他戴上墨鏡,揹起電吉他,舞台上鋒芒畢露,轉型成一名搖滾歌手。《六十一號公路重遊》(Highway 61 Revisited)便是狄倫替吉他「接上電」(go electric)的產物,專輯中塞滿咆哮呼嘯的歌曲,唯獨收尾曲《荒蕪街》(Desolation Row)延續出道時的民謠語彙。我以為,這是狄倫刻意採用的編曲手法,如此,才能把那條街的故事說得完整,講得清楚。

    《荒蕪街》長十一分鐘,比制式的三分鐘流行歌更有容量收納一長串的人物和奇想: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和奧菲麗亞,《聖經》裡的諾亞與撒馬利亞人,扮成羅賓漢的愛因斯坦,他們交相行走於荒蕪街,在那裡活了又死,死了又活。歌詞中有一句「我必須重新排列那些臉,再一一取上別的名號」(I had to rearrange their faces, and give them all another name)。

    那條幽幽的荒蕪街,兩側貼滿浮浪者的臉。

    ⚡️ 星星不會墜落,去找點樂子(Goin' To Acapulco, 1967)

    狄倫化身搖滾巨星的那幾年,有一支五人樂隊陪著他世界巡演,那支樂隊來自加拿大,當時名為The Hawks。1966年,狄倫騎摩托車時遭遇了一場車禍,逼使他暫離公眾視野,退回烏茲塔克的屋舍隱居、療養。

    狄倫於是召來The Hawks(他們即將更名為The Band),陪他在地下室閉關寫歌,眾人洋洋灑灑Jam了一百多首,灌錄為傳說中的《地下室錄音帶》(The Basement Tapes),〈去阿卡普爾科〉(Goin' To Acapulco)是這段沉潛時期的產物。

    阿卡普爾科是墨西哥的一座港市,以夜生活聞名。海港會引來水手,有水手上岸處就有妓女戶。「地下室」階段的狄倫不再文以載道(以現時的說法是:放下偶包),他在〈去阿卡普爾科〉換上一副輕鬆姿態,「她喜歡去巨大的地方,安頓在那裡等我靠近」(she likes to go to big places, and just set there waiting’ for me to come),明眼人都讀得出來,狄倫在暗示什麼。

    ⚡️ 愛只不過是個髒字(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 1968)

    狄倫初抵格林威治村,便與當時的民謠皇后(Queen Of Folk)瓊.拜亞相遇,1963年,兩人在金恩博士發起的「向華盛頓進軍」遊行中,一同上台演出,那是歷史性的一天—就在同一場遊行,金恩博士發表了震古鑠今的「我有一個夢」演說。

    狄倫與拜亞的感情一如60年代的時局,起起伏伏。最早拜亞是狄倫的樂壇先進,很快地,狄倫的巨大名聲就淹沒了拜亞。1968年,拜亞錄製了一張全是狄倫作品的翻唱專輯《任何一個今日》(Any Day Now),包含一首狄倫本人未曾詮釋過的原創曲〈愛只不過是個髒字〉(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

    「沒有比這更荒謬的了:愛只不過是個髒字」(there was nothing more absurd than that: 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錄音室裡,拜亞船過水無痕似地輕聲唱著。時至今日,狄倫從未在任何場合演唱過這首歌。

    ⚡️ 我自靈魂深處為你而寫(Tangled Up In Blue, 1975)

    〈鬱結衷腸〉(Tangled Up In Blue)公認是整個70年代狄倫最好的一張專輯《血路斑斑》(Blood On The Tracks)的開場曲,也是狄倫做為一名「不可靠的敘事者」(Unreliable Narrator)集大成之作。歌裡,時間的概念消解了,昨日、今日、未來都幻化成一個浮想。

    地域的限制也被打破,東岸、西岸、北方的林地、南方之城、布魯克林的蒙塔格街,美國各地處處是歌者搜索舊情人的所在。在那既被濃縮又無限拉長的時空中,狄倫安插了各種可能性,他在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之間轉換自如,也在「說的」與「唱的」之間自由擺盪(其實,你要說這是一首饒舌歌也沒有問題)。

    「夜晚的咖啡館樂聲迴盪,革命在空中飄揚」(there was music in the cafés at night, and revolution in the air),狄倫如此形容地下室的同黨們。越戰結束的年代,他們藏身在那裡發出抒情的噪音。

    ⚡️ 魔鬼或上主,你得服事某個人(Gotta Serve Somebody, 1979)

    狄倫是猶太人(另一位頗具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同樣是猶太人),70年代晚期他受洗為基督徒,個人創作跟著宗教信仰而變動,帶來所謂的「宗教三部曲」,1979年的《慢行列車駛過來》(Slow Train Coming)正是第一部,專輯封面清楚出現了十字架。

    雖然信的是神,狄倫比誰都知道他的歌是唱給世俗大眾聽的,他在〈你得服事某個人〉(Gotta Serve Somebody)創造了一種眾生平等(或者,眾生同樣精神匱乏)的世界觀,無論名醫或董事長、街頭太保或高官巡警、喝威士忌的或啃麵包的、打地舖的或睡彈簧床的,每個人都得服事某個人,向他告解,赦免自己的罪。

    諸多人物角色中,包括用毒的性成癮搖滾樂手、叫Bobby的或叫Zimmy的,狄倫毫不避諱將自己置入這首歌的情節座標內,反正上主會保佑他的,他沒在怕。

    ⚡️ 活在政治掛帥的世界(Political World, 1989)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坦克車駛入天安門,冷戰告終,蘇聯即將解體。種種價值瓦解而待重新建立,狄倫彷彿大夢初醒似的,回到他擅長的政治歌曲領域,〈政治掛帥的世界〉(Political World)依他自己的說法是:「這幾乎像是〈上帝在我們這一邊〉的更新版本。」

    狄倫用激烈的、帶著攻擊性的言語,拆解那政治掛帥的世界:愛沒有生存的空間、智慧被關進監獄裡、慈悲被除名流放、勇氣是很久以前的事。他這樣不留情面把現實端到世人眼前,要人好好逼視它,那股憤怒與憂心,直追出道時寫下的〈戰爭大師〉(Masters Of War)。

    如今,時間又過了三十年,這世界變本加厲的,只剩政治。

    ⚡️ 人群很瘋狂,時代很奇怪(Things Have Changed, 2000)

    〈今非昔比〉(Things Have Changed)是狄倫替電影《天才接班人》(Wonder Boys)譜寫的主題曲,電影主角是一名遇上寫作瓶頸的小說家(多麼熟悉的遭遇啊)。狄倫先到剪接室看了毛片,替歌曲準備寫作材料,後來完成的成品中,歌詞不無對電影的指射(譬如,他明白提到了好萊塢),由此我們可以理解,身為一個商業市場上的創作者,狄倫很清楚知道自己服務的對象是誰。

    〈今非昔比〉發表於1997年的《遺忘的時光》(Time Out Of Mind)與2001年的《愛與盜竊》("Love And Theft")之間,正值世紀的交界,狄倫在歌中編織了一幅世紀末的圖像:「世界將會爆炸,如果聖經正確無誤。」「我站在絞刑台,隨時等待地獄大門洞開。」

    整首歌的核心是這四句話:「人群很瘋狂,時代很奇怪。我曾經介意,然而今非昔比。」(People are crazy and times are strange. I used to care, but things have changed.)律動的韻腳中,狄倫冷眼旁觀著,他已經是過來人了,不會隨意掉入興奮的陷阱。

    ⚡️ 褪色的歌謠,沉入深藍的海底(Tempest, 2012)

    2011年,狄倫在眾人千呼萬喚下首度來台演出,隔年,他發行生涯第三十五張錄音室專輯《暴風雨》(Tempest)。往後幾年,狄倫接續帶來另外三張專輯,卻都以翻唱曲目為主,因此存有一個可能性:《暴風雨》不無可能,會是狄倫最後一張以原創曲目為主的作品。

    專輯同名曲〈暴風雨〉是一首長篇敘事詩,狄倫扮演一個老練的說書人,娓娓講述鐵達尼號沉船的故事(無獨有偶,《荒蕪街》也曾提到鐵達尼),狄倫在史實中融入他擅長的超現實意象:注滿淚水的酒吧、張開大門的宇宙、夢中下沉的船身。

    「大船乘著海浪向前,航向一個預言中的黃金年代。」其實,狄倫自己也是一艘大船,一艘破冰的大船,打破了民謠與搖滾的疆界,粉碎通俗歌謠和嚴肅文學的界線。他用文字構築出一座座迷宮,文體自成一個江湖。

    曾有人問他:「你的歌都關於什麼呢?」狄倫給了一個很狄倫式的回答:「哦!我的歌啊,有些關於四分鐘,有些關於五分鐘,還有一些,無論你相信與否,關於十一或十二分鐘。」

    是啊,別忘了,狄倫文字的質地再好,負載的思想再精純,那畢竟是歌詞,與歌曲一體雙生。放在紙上閱讀,只得其一半,想完全潛入那條時間光廊,被狄倫的「聲音」醍醐灌頂,你仍得用聽的。

    (註:文內歌詞中譯,取自馬世芳、陳黎、張芬齡、葉覓覓、崔舜華、蔡琳森、曾珍珍、余三奇、楊嘉的譯作)

  • 你的愛詩歌吉他譜 在 阮丹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7 20:12:34
    有 71 人按讚

    今晚十點 陽光海岸復播首集

    為大家深度專訪資深音樂人林少英老師,暢談近日受到各界學子歡迎的音樂賞析課「閱讀音樂」。提起這一系列課程的發想,緣起台北市藝文推廣處的特邀開課。曾多次榮獲金曲獎項的少英老師要帶著我們,向古今中外的文人、音樂家、設計家、藝術家學習,並超越自己拓展視野及創作靈感。不論你是否學習過音樂,都可以從閱讀中找到創作音樂與生活的靈思,演奏家更可透過閱讀音樂,在詮譯作品時更擁有自己獨特的解析。

    * *
    專訪這天,少英老師帶了一本曾陪伴她去寒冷高山大陸青海創作音樂的「老人與海」,大文豪海明威究竟賦予書中世界何種魔力?
    書裡的內容..簡單卻充滿高低起伏..随處都是音樂的迸發...
    https://youtu.be/chxWaX50P88

    * *
    関於閲讀音樂課程
    https://event.culture.tw/TAPO/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90347&request_locale=tw

    節目播出音樂

    阮丹青 /陽光海岸 #陽光海岸 /薇光旅程 #藍雨 #誕生
    # I wish #Green Field #Shine 單曲:茶枕

    (風潮合輯) 我的海洋

    Martin Kohistedt /Strome #AuheJA

    郭虔哲/A magical Christmas with the cello family
    #Silent Night #Ave Maria

    節目Jingle背景音樂 林少英:蘆葦

    #收聽節目請點擊網址
    CanCheers.org

    若是錯過了播出時間,牽手之聲已播過的節目都會在愛播聽書上架。只要下載[愛播聽書FM] app,安裝後,搜尋牽手之聲或節目名稱,就可以隨時隨地收聽囉!

    .

    今晚十點繼續在陽光海岸棲息靠岸

    __̴ı̴̴̡̡̡ ̡͌l̡̡̡̡͌l̡*̡̡ ̴̡ı̴̴̡ ̡̡͡|̲̲̲͡͡͡ ̲▫̲͡ ̲̲̲͡͡π̲̲͡͡ ̲̲͡▫̲̲̲͡͡|̡̡̡̡ ̴̡ı̴̡̡̡͌l̡̡.** ̴ı̴̴̡✿ܓ ...♥

    |関於林少英|

    簡歷:延伸有聲出版負責人
    中原大學通識課─詞曲、創作新思維講師
    專業音樂工作者
    師大音樂系畢
    美國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畢─主修爵士鋼琴&作曲、編曲
    竹林中學音樂教師
    國光藝校爵士鋼琴、作曲教師
    音樂月刊爵士流行樂評
    救國團彩虹音樂營資深講師及作品指導老師
    YAMAHA山葉鋼琴老師研修班[P.T.C.]─作曲、編曲、現代伴奏、即興演奏、和聲主講。
    河合鋼琴、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研習策劃主講
    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研習課程設計主講
    國際牌數位鋼琴全國教師檢定評審
    1999年YMCA兒童音樂創作營策劃及主講
    TCA台北傳播藝術學苑作曲&鍵盤資深教師
    『山狗大』樂團鋼琴、鍵盤手&作曲編曲
    視障創意作曲課指導老師
    全方位樂團、啄木鳥樂團、黑門樂團……課程設計及指導老師
    江亦帆數位音樂中心創意作曲講師
    資策會數位內容學院「創作新思維」作曲、編曲講師

    2002年應客委會邀請為「新客家音樂」旅美巡迴演出
    2003 客委會主辦桐花祭,山狗大現代兒童弦樂團指揮及編曲
    2004 『跨界樂集』編曲、作曲、音樂總監
    2005 應佛光山香海文化之邀為星雲大師的「流轉」的詞譜曲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
    2006 漢聲電台每週六「開心開心講」與梅少文談音樂與生活
    2006 台北秋之興文學季頒獎典禮「海洋」主題音樂的作曲編曲與演奏
    2006/12 中原大學數位音樂節─名家講座系列 講題:林少英最新概念作品「月見草」
    的創作心路歷程
    2006/12 中原大學數位音樂節─名家講座系列「心靈」與「音樂科技」的神祕對話鋼琴演奏
    2006/12 郭子究紀念音樂會文化週─「藝術創作聯想及數位音樂的未來趨勢」專題講座主講
    2007 花蓮高中音樂班創作新思維、現代和聲伴奏、即興演奏、編曲指導老師
    2007/1 廖咸浩與林少英對談「詩與意想的吟唱」
    2007/1 「藝術創作聯想」專題主講
    2007/6/5 「詩與音樂即興之夜音樂會─移動的迷宮」
    2007/7 應南港園區數位內容中心之邀,身兼詞曲、編曲、創作新思維、作品指導講師
    2007/10/20 現代詩欣賞與教學教師專修研習班─「藝術與詩的輪舞」主講
    2007/10/31 台北市高中資優教育知能講座「生活文學與音樂」主講
    2007/11/3 董陽孜「心弦—書法藝術跨界系列講座─某種頻率的相遇」,林少英與李守信、
    央金‧拉姆現場以即興音樂的方式演出
    2007/12/16 應國家國樂團之邀為東方搖滾音樂會作曲
    2008 第19屆金曲獎評審委員
    2008 「來自角落」張林峰豎笛演奏專輯作曲、編曲
    2009/3/18 台大藝文中心特邀為「2009台大杜鵑花節」製作、作曲、演出
    2009/3/24 台大文學院演講廳,講題「旋律的風向」
    2009/9/29 中原大學瑞麗堂─主題:水魂「延續的空間音樂會」策劃、作曲、演出
    2009/11/24 國際詩歌節:「詩與音樂即興之夜」作曲、編曲、演出
    2011/6/5 董陽孜製作誠品「追魂」詩與音樂演奏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2/5/24 中原大學藝術季(詩與音符相遇─追魂組曲),策劃、作曲、演奏
    2012/6/23 「追魂II」,書法家董陽孜「無聲的樂章」與音符的相遇展演: 作曲、演奏、
    音樂總監。
    2013/6/8 「追魂III」,書法家董陽孜「山與海的詩作音樂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6/9 新北市「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8/27 馬祖誠.心弦-董陽孜誠字雕塑展音樂會: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3/10/12 台灣文學館「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5/22 中原大學藝術季「追魂III」: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5/25 誠品「追魂IV」:書寫台灣山水作曲、演奏、音樂總監
    2014/6/23 國家音樂廳「遇見馬祖:水翼樂章」:總策劃、作曲、演奏
    2014/10/16 東華大學秋藝季「書法、詩作與爵士的創新跨界結合」:總策劃、作曲、演奏
    2014/12/3 輔仁大學心理系演講:「夜裡的翱翔~生活就是創作的源頭」主講
    2014 歡樂宜蘭年除夕《民間人文音樂故事》演出的製作構思、作曲、編曲
    2015/5/20 中原大學藝術節【夜裡的遨翔】搖滾就是搖滾,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
    特邀Trash樂團與流行樂精英鼓手黃瑞豐、吉他黃中岳、呂錦盈、獅子吼樂
    團編曲Modular synth演奏家,programner 黃浩倫,老中?三代同台玩搖滾
    分享【共生樹】理念
    2015/6/20 誠品松菸詩與音樂【追魂五】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特邀臺灣國樂團打擊
    樂首席、琵琶、笛子與流行樂精英,女詩人同台演出人文藝術的詩集
    2015/7/30 頭城喚醒堂王恩主二甲子迎聖典;【時空的交錯】詩與音樂音樂會的總策劃、作曲
    編曲、演奏,特邀國家國樂團揚琴、琵琶、笛子聲部首席與流行樂精英鼓手黃瑞
    豐、貝士手郭宗韶、吉他呂錦盈、台語歌手銘佑、詩人向陽…與年輕新秀同台演
    出,展望老中青三代同台觀摩學習分享的【共生樹】理念
    2015 深入在地庶民 孵文化【共生樹】概念演出策劃,作曲編曲
    2015/11/26中原大學【電音描繪中國山水】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特邀請流行樂,國樂團
    精英,modularsynth融合國樂,作曲解構,重構成功走出【新民風國樂】
    2015第26屆金曲獎評審
    2015第26屆金曲獎【海風的牽引】(製作、作曲編曲、演奏)榮獲最佳錄音獎
    2015/12/17中山堂台北客家文化節【山歌浪想】專輯首演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
    2015【山歌浪想】專輯總策劃、作曲編曲、演奏;此專輯特別邀請國內流行、爵士精英演奏
    家,國家國樂團嗩吶首席、長榮、高雄市、交響樂團法國號,Nso樂團弦樂完成錄
    音,遙想紀念《客家山歌國寶賴碧霞》;展望台灣音樂的大融合及未來音樂新風向

    作品:侯孝賢電影“好男好女”配樂
    賴英里長笛演奏曲“美麗的和聲”作曲編曲
    心靈音樂-起、承、轉、合,整張CD完整作曲及編曲
    兒童音樂專輯“美麗的顏色睡覺覺”─『風叔叔』作曲、編曲
    陳永淘客語創作專輯“頭擺的事情”─『天上搖籃曲』編曲
    布農族『阿嬤編織的手』記錄片配樂
    南卓仁波切-金剛薩埵專輯,整張CD完整作曲及編曲、製作
    心靈音樂”當菩薩遇見小朋友?”作曲、編曲、製作
    顏志文創作專輯”紙鷂”編曲入圍2003金曲獎〝最佳最佳客語專輯〞、行政院新聞局
    好歌大家唱徵選優勝作品『茶』
    2005 〝心的搖籃〞林少英創作專輯I,入圍金曲獎「最佳跨界樂集專輯」
    2005 應佛光山香海文化之邀為星雲大師的「流轉」的詞譜曲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
    2006 〝意湖〞林少英創作專輯II,榮獲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
    2007 〝月見草〞林少英創作專輯III,入圍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
    2007 〝月見草〞專輯,獲誠品好讀推薦為誠品選樂專輯國家國樂團東方搖滾音樂會,創作
    ─”枯嶺秋風”
    2008 「來自角落」入圍「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最佳製作人」
    2009 「旋律的風向」最新跨界專輯+DVD
    2010 「某種頻率的相遇」著作
    2011/6 詩人陳育虹「之間」詩選的音樂製作及編樂
    2011/9 劉立芩鋼琴專輯「擁抱」製作及概念指導
    2013 劉立芩鋼琴專輯「午后」製作及概念指導
    2014 最新創作專輯「海風的牽引」CD作曲、編曲、製作
    2014 陳綺貞最新專輯「時間的歌」弦樂編曲
    2015 「海風的牽引 」專輯總策畫及編曲,榮獲第26屆金曲獎最佳錄音獎

    指導過的學生:
    視障音樂家:蕭煌奇、張林峰、吳柏毅、江奕帆(數位音樂)、歌手陳綺貞、何蓁蓁(鋼琴)、彭郁雯(鋼琴)、張林峰(豎笛)、黃浩倫(錄音)、章世和(Keyboard)、石碧玉(教會鋼琴)、楊曉恩(薩克斯風)、蔡旭峰(編曲)、劉立芩(鋼琴)、化清泉(吉他)、洪筠惠(鋼琴)、蔡柏松(薩克斯風)

  • 你的愛詩歌吉他譜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0 21:06:13
    有 10 人按讚


    臺灣 ◎陳秀喜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恒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註:首刊於《文壇》290期(1973.12),由梁景峰改成歌詞,李雙澤譜曲,風行於校園,後被禁唱。收入詩集《樹的哀樂》。選入《美麗島詩集》,笠詩社,一九七九年六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月五月;《混聲合唱》,文學台灣雜誌社,一九九二年九月初。
     
    --
     
    作者簡介:
     
    陳秀喜(1921-1991),新竹人。早期以日文寫作,包括日本傳統詩俳句和短歌,乃至現代詩。1967年加入笠詩社,自1971年開始擔任笠詩社社長直到去世,為同社尊稱為「姑媽」。其日文短歌集《斗室》出版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都無法欣賞,因此,又努力使用中文來創作現代詩。陳秀喜的詩創清朗易懂,意象鮮明,情感充沛,大部分主題以自然草木或日常生活為素材,詩句內容則直接表現出作者情感的真摯與民族意識的強烈。
     
    (改編自「拾藏:臺灣文學物語」,〈跨越語言的一代,沒有跨過的那些〉:https://vocus.cc/@nmtltrans/5bad9f70fd89780001fc36fc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如果要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好的詩,那恐怕多少會起爭議,但如果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具代表的詩作之一,相信就沒什麼爭議。這首詩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得到的「待遇」,也幾乎可說是那時代罕見。
     
    先就詩本身來說,〈臺灣〉並不是一首難解的詩。詩人將台灣比喻成母親,將台灣豐饒的物產比喻為奶香,詩的第一段用簡單的手法將台灣與母性連結,期望給予讀者溫暖的感覺。
     
    有溫暖,當然就要拉出殘酷的場景,才能使殘酷的場景更顯殘酷。第二段拉出海峽、颱風的意義便在於此。然而,面對殘酷的生活,只要走著與祖先一樣傲骨的腳步,記得祖先傲骨的叮嚀,那搖籃便是堅固永恆的。而最後,詩人再次提醒我們對母土的愛:「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這首詩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陳秀喜受到日本時代的影響。「華麗島」一詞第一次被發揚光大,是日本時代詩人西川滿在各種場合中使用。戰後,《華麗島詩集》於1970年由笠詩社出版,這名詞便逐漸由擁有日本時代記憶的本土文人繼續使用。但沿用的原因大概不是殖民,而是因為臺灣的確美麗而華麗,物產豐饒吧。
     
    與一般讚頌母土的詩相比,〈臺灣〉的特殊性在於其背後的某種性別意識。陳秀喜是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最具性別意識的詩人之一。陳秀喜本身歷經過幸福的童年時光,卻遇上不幸的婚姻。雖然她與兒女關係良好(長女張瑛瑛在她去世後以其名義舉辦了十屆「陳秀喜詩獎」),但失敗的婚姻生活仍讓她對女性所處的社會痛苦相當有自覺,其詩作時常處理這方面的議題。而當其他男性詩人通常以血的歷史來召喚認同時,陳秀喜卻是以母性的溫情來召喚大家的情感。這背後不只有女性意識,更有陳秀喜詩作最大的主題:愛。
     
    (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另一位在詩中特別能展現性別意識者是與陳秀喜同為女性詩人的杜潘芳格,我們也曾經賞析過她的〈中元節〉,雖然那首賞析主要是以母語詩歌的角度來寫的。杜潘芳格亦為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得主,其得獎作品《遠千湖》是台灣文學極少數中、英、日三語合刊的特殊詩集)
     
    陳秀喜本身便已是台灣詩壇的傳奇,雖然他年輕時曾以日語寫過詩,但停筆三十多年年後,卻在1967年重新開始創作詩作,從日語的短歌,到中文的現代詩,最終成為笠詩社的社長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去世為止。她敢於反抗傳統,兩次結婚、兩次離婚。然而,〈臺灣〉這首詩,讓陳秀喜又與臺灣音樂史上的傳奇交會,讓陳秀喜的生命增添故事。
     
    那傳奇,要從1976年開始,一名民歌歌手在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前身)的舞台上彈著吉他,唱了臺灣的民謠,但台下沒人呼應;當他唱完聞名遐爾的Bob Dylan〈Blowin' in the Wind〉後,詢問台下為什麼要花錢聽中國人唱洋歌。這提問從淡江開始,引發全台藝文界的討論,也才有後來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
     
    而那歌手,便是這波「唱自己的歌」運動中最重要的推手,李雙澤。
     
    李雙澤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不只改變了臺灣的歌壇生態,其小說〈終戰的賠償〉還拿到吳濁流文學獎。他與梁景峰合作,改編了數首台灣文人的作品變成歌,如蔣勳〈少年中國〉、陳秀喜〈臺灣〉、楊逵〈愚公移山〉等。然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創作必須要被審查,〈少年中國〉與〈美麗島〉都沒有通過行政院新聞局的審查。〈美麗島〉被認為有台獨意識,而〈少年中國〉則被統派人士傳唱後被判定親共。一個人能同時又左統又台獨,這也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荒謬政治局勢。
     
    李雙澤為什麼會選擇陳秀喜這首詩來改編,由於鋼筆人手頭資料不足而無從得知。但應該是陳秀喜詩作中那對母土單純的熱愛感動了他吧。李雙澤對鄉土文學相關作家一直有所接觸,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改編楊逵的〈愚公移山〉變成歌曲。
     
    然而,李雙澤生前並沒有機會發表由陳秀喜〈臺灣〉所改編的〈美麗島〉。他在引發「唱自己的歌」的運動後,隔年居然就因為在海邊救援外國旅客而溺水身亡,年僅28歲。在李雙澤去世後,其淡江學妹楊祖珺與民歌手胡德夫閱讀李雙澤的手稿後連夜錄製,於李雙澤的喪禮上第一次播放。
     
    那是1977年的事情。如果熟知台灣文學史的人,會知道一波動盪正在展開,時值人稱「鄉土文學論戰」的特殊時刻,討論臺灣當時由王拓、黃春明等人撰寫的、以臺灣中下階級的現實生活為主的在地小說屬性的論戰。這場論戰後來變成討論這群鄉土文學作家是否有「分離主義」、「台獨」、「共產黨思想」等的論戰(尤其是余光中那惡名昭彰的〈狼來了〉一文),在白色恐怖時代,這幾乎可以致命。但也可以看到,在1947年那被我們當代名為「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的三十年後,從保釣事件(1970)、臺灣退出聯合國(1971)、中日斷交(1972)開始的一連串國際事件,國民黨已經開始無法壓下被統治者的憤怒。儘管反抗僅是地下的伏流,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伏流終將流出地表。
     
    而在〈美麗島〉這首歌第一次被播放的兩年後,1979年,楊祖珺發行了她生平第一張專輯《楊祖珺》,〈美麗島〉正收錄在其中。
     
    同一年,「美麗島雜誌社」於高雄成立,而同一年12月10日,他們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日的遊行,卻由於警方安插的內奸引爆警民衝突,使雜誌社成員被大舉逮捕,許多人甚至被軍法叛亂罪判處死刑,人稱「美麗島事件」。
     
    而這首〈美麗島〉,也從一首讚揚臺灣母土之美,期盼人們固守家園的美好歌曲,變成那地下隱隱的伏流中,那代表反抗政府的臺灣獨立者的精神象徵,而受到政府的禁唱。
     
    現在,距離美麗島事件爆發40年過去,我們也能重新檢視陳秀喜〈臺灣〉,以及楊祖珺〈美麗島〉。這首歌的禁唱顯示白色恐怖時代,政府如何恐懼所有的捕風捉影,一首單純的詩、單純的歌,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成為了某種符碼,擁有了政治意識。如今,我們或許可以重新看待這首詩,這首歌,聽聽張懸對〈美麗島〉的翻唱與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KLHKqxxmU
     
    參考資料:
    陳秀喜,詩路網站資料: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shioushi/
    楊祖珺/李雙澤逝世40週年──〈再.見 美麗島〉: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li-shuangze-40th-death…
    陳秀喜,《台灣詩人選集・陳秀喜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12),頁66-67。
    李雙澤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9%9B%99%E6%BE%A4
    美麗島事件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E7%BE%8E%E9%BA%97%E5%B3%B6%E4%B…
     
    --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秀喜 #樹的哀樂 #美麗島詩集 #美麗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8.html

  • 你的愛詩歌吉他譜 在 Charis Chu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16 21:16:01

    ▶️Charis蔡佳靈 官方資訊 Official Platforms
    訂閱頻道 Subscribe:https://lihi1.com/wC9Ka(記得開啟小鈴鐺)
    線上收聽「小心眼」 Listen:https://lnkfi.re/soulfilter
    FB: https://www.facebook.com/charischuamusic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ariscl

    #我要歌唱你愛到永遠 | #ICouldSingOfYourLoveForever
    詞曲: Martin Smith

    高過一切高山深海 Over the mountains and the sea
    你愛的江河流向我 Your river runs with the love for me
    今我敞開我的心門 And I will open up my heart
    讓醫治者來釋放我 And let the healer set me free
    在真理中我真喜樂 I'm happy to be in the truth
    每一天我高舉雙手 And I will daily lift my hands
    我要不停歌唱 因你愛臨到我 For I will always sing of when Your love came down.

    我要歌唱你愛到永遠 I could sing of Your love forever

    我要全心讚美 Oh, I feel like dancin'
    別人或看為稀奇 It's foolishness I know
    當世界能看見這光 But when the world has seen the light
    他們必歡呼讚美像我們一樣 They will dance with joy like we're dancing now

    Vocals: CC
    吉他: TC
    攝影:李亞勳
    後製: CC & TC

    *Special thanks to 「Shalom Shalom Art Studio 」!

    #acousticworship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